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五單元 單元測試_第1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五單元 單元測試_第2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五單元 單元測試_第3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五單元 單元測試_第4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第五單元 單元測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質量評估(五)(第五單元)(40分鐘60分)一、選擇題(共12題,每小題3分,共36分)1.中英《南京條約》規定,無論英國人在華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國領事按照英國法律審理;而中美《望廈條約》更進一步擴大了領事裁判權的范圍,美國人與中國人及其他外國人在中國的一切訴訟,均由美國領事審理,中國官員無權過問。上述條約內容表明 ()A.清政府熟諳近代的領事制度B.列強已掌握中國司法大權C.中國司法主權遭到嚴重破壞D.中西間法律思想相互滲透【解析】選C。本題考查領事裁判權,這一條款規定外國人在中國犯罪由本國在中國的領事處理,這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司法主權,C符合題意;A“熟諳”說法錯誤,B“已掌握”說法錯誤,D與材料不符,排除A、B、D。2.(2021·泰安模擬)在一次簽約儀式上,英方談判代表認為:“條約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東西是北京駐使,沒有這一項,這個條約是一文不值的。”而清政府認為,“準夷酋之偽欽差駐京,動受挾制”,此條“為患最劇,斷難允行”。這表明()A.中英兩國進行了平等協商B.英國希望建立中英平等外交關系C.清政府外交近代化意識滯后D.清政府竭力維護國家主權【解析】選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各國建交互派使節是近代國際關系的重要表現,而清政府認為“準夷酋之偽欽差駐京,動受挾制”,這說明清政府外交近代化意識滯后,C正確;《天津條約》并非平等條約,A、B排除;D與材料無關,排除。3.(2020·珠海模擬)1868年,上海地方官與英美領事議定《洋涇浜設官會審章程》,自此以后而有上海法租界“會審公廨”、漢口洋務公所等。《漢口竹枝詞》記載漢口洋務公所:“漢口從無會審堂,洋街公所異申江。班期領署激將去,無術分身格外忙。”這表明 ()A.中國司法主權受到侵害B.列強開始取得領事裁判權C.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D.租界成為列強侵華大本營【解析】選A。近代洋人在中國獲得了領事裁判權,設立了專門的審判機構,侵犯了中國的司法主權,A正確;領事裁判權與漢口洋務公所無關,而且鴉片戰爭后列強就取得了領事裁判權,排除B;《辛丑條約》簽訂標志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排除C;D與題干無關,排除。4.19世紀中期,中國產茶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擴張,福建武夷山開荒栽茶“漫山遍野,愈種愈多”,杭州於潛“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湖南瀏陽“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這表明 ()A.國內需求擴大使茶葉生產增加B.通商口岸附近的農業逐漸破產C.出口數量增加扭轉了貿易逆差D.開埠通商加速農業生產商品化【解析】選D。題干提到的是19世紀中期福建、杭州和湖南等地茶葉種植面積大大增加,使得我國產茶區擴大,這是因為我國在鴉片戰爭之后被迫開埠通商,加速了農業生產商品化,故選D;A不符合史實,因為國內自然經濟占主導,對茶葉的需求量短期內不可能大量增加,故排除A;題干沒有體現通商口岸附近的農業逐漸破產,故B與題意不符,所以排除;題干沒有提到貿易逆差問題,故C也與題意不符,所以排除。5.(2021·濟寧模擬)據統計,從1862年至1894年的30余年間,洋務派共創辦外語、機械、軍醫、陸軍、礦務等新式學堂24所。這些新式學堂 ()A.突破了中體西用的范疇B.蘊含了救亡圖存的愛國情懷C.導致了科舉制度的瓦解D.排斥儒學作為學堂課程內容【解析】選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來維護清王朝統治,因此開辦了很多新式學堂,這些新式學堂蘊含了救亡圖存的愛國情懷,B正確;新式學堂的類型仍然屬于技術層面的學習,A排除;C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儒學屬于中體的組成部分,D排除。6.(2021·德州模擬)上海輪船招商局籌建時,商人入股并不踴躍,清政府撥款20萬串錢以“示信于眾商”。此后,招商局還獲得了清政府的大量緩付利息的借款,以及減免部分稅費的優待。這反映 ()A.政府對民間資本的控制日漸加強B.“官”與“商”的矛盾越來越尖銳C.政府推動了中國早期工業化的發展D.輪船招商局抵制了外國的經濟侵略【解析】選C。根據材料可知上海輪船招商局籌建時,清政府主動撥款20萬串錢以取信于商,以此帶動商人踴躍入股,同時給予招商局大量緩付利息的借款,并減免部分稅費,清政府為招商局的籌建提供諸多便利條件,這些優待實際上表明清政府對工業發展持積極態度,并采取措施推動早期工業化的發展,故選C;題干旨在強調清政府對工業發展的支持,并未體現政府對民間資本的控制,且輪船招商局是官辦企業,并非民間資本,A錯誤;題干中清政府采取措施積極促進工業發展,而非官商之間矛盾尖銳,與材料不符,B錯誤;抵制外國的經濟侵略在題干中無從體現,D錯誤。7.讀“1840-1913年中國棉布市場結構變化(單位:百分比)”表。表格數據可以用來佐證 ()時間機制棉布進口機制布國產機制布手工棉布18400.460.46—99.5418603.183.18—96.82189414.1513.360.7985.85191334.8332.572.2665.17A.鴉片戰爭前傳統棉織業已使用近代機器生產B.傳統棉織業日趨衰敗但仍有頑強的生命力C.中國近代棉織業產生于19世紀60年代D.近代棉織業部門中外國資本遠超民族資本【解析】選B。從材料中的數據變化可以看出,機制棉布所占比例越來越高,手工棉布的比例從趨勢上看越來越低,但仍然占據較大份額,說明傳統棉織業日趨衰敗但仍有頑強的生命力。故答案為B。A不符合史實,排除;從材料信息來看,中國近代棉織業產生于19世紀90年代,排除C;僅僅根據進口機制布和國產機制布,無法得出D的結論,排除D。8.有學者指出,《馬關條約》的簽訂與《南京條約》迥然不同,甲午戰敗和條約簽署可謂驚天動地,舉國震驚,這個條約徹底破除了傳統帝制的法統綱緒和上國體制,迫使清王朝不得不變法改制,清王朝受縛于國際法的效力制約,接受并納入于現代世界格局的被動地位。這意味著清政府 ()A.主動放棄傳統的“天朝上國”觀念B.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C.被迫全面接受列強主導的國際秩序D.成為完全依附日本的附庸【解析】選C。根據材料信息“徹底破除了傳統帝制的法統綱緒和上國體制”“受縛于國際法的效力制約”“接受并納入于現代世界格局的被動地位”等信息可知,清政府被迫全面接受列強主導的國際秩序,C符合題意;“主動放棄”的表述不符合基本史實,排除A;“開始喪失”是鴉片戰爭《南京條約》的影響,排除B;從材料信息來看,成為完全依附日本的附庸,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也不符合基本史實,故排除D。【加固訓練】下表是1895—1898年11月西方列強在華修筑鐵路的情況(單位:千米)。這一現象反映了西方列強 ()英國沙俄德國比利時法國美國28001530720650420300A.對中國經濟侵略的深化B.聯合對華進行經濟投資C.已控制了中國經濟命脈D.使中國淪為殖民地國家【解析】選A。根據材料數據結合所學可知,甲午戰后,列強紛紛搶奪在中國修筑鐵路的權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逐漸轉向了資本輸出,反映了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深化,A正確;材料數據主要體現了1895—1898年11月西方列強在華修筑鐵路的情況,無法體現列強聯合對華進行投資,B錯誤;單純通過西方列強在華修筑鐵路無法說明西方列強已經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C錯誤;中國始終沒有淪為殖民地國家,D錯誤。9.(2021·海口模擬)漫畫用簡單而夸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右圖反映了近代中國某次戰爭。此次戰爭導致 ()A.中國開始喪失關稅主權B.列強加強對華資本輸出C.外國軍隊可以進駐北京D.清廷成為“洋人的朝廷”【解析】選B。由漫畫中“JAP”、小矮人武士把巨人士兵打倒在地,可知是日本發動的甲午中日戰爭,此次戰爭之后簽訂《馬關條約》,列強侵華方式以資本輸出為主,B正確;A是《南京條約》影響;C是《天津條約》的內容;D是《辛丑條約》的影響。10.(2020·鄭州模擬)針對中國“百弊叢積”的現狀,他在向西方學習的同時也在體制內尋找解救之道,指出“夫天下國家者……非一人一家所得私有,當合大家公選賢能以任其職,不得世傳其子孫兄弟也,此君臣之公理也”。這里的“他”主張 ()A.中體西用 B.君主立憲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學【解析】選B。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向西方學習得出“公選賢能以任其職,不得世傳其子孫兄弟”的人,在政治上主張君主立憲制,B選項符合題意;“非一人一家所得私有,當合大家公選賢能以任其職,不得世傳其子孫兄弟也,此君臣之公理”的說法,與中體西用、民主共和和民主科學的主張不符,A、C、D錯誤。11.(2021·煙臺模擬)下表是關于義和團運動的相關表述,據此可知 ()義和團在北京前門點火焚燒洋貨鋪和洋藥店,結果火勢蔓延,燒掉了附近的商鋪和民居李希圣的日記(1900年在北京刑部任職)義和團“其黨焚殺劫掠,無所不至”勞乃宣(負責剿殺義和團的官員)拳民出死力為國宣難,入京以來,秋毫無犯晚清大臣剛毅記載義和團運動是反對外國帝國主義的情緒和怒火的非理性的爆發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A.歷史解釋與歷史事實難以統一B.歷史解釋具有一定的主觀性C.歷史事實因史料沖突無從確證D.歷史敘述取決于時代的變化【解析】選B。表格中關于義和團運動的相關表述明顯對立,這說明對義和團運動的歷史解釋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故B正確;歷史解釋與歷史事實可以統一,故A說法錯誤;史料雖然沖突,但歷史事實能夠確證,故C說法錯誤;“取決于”說法過于絕對,故D錯誤。12.(2020·棗莊模擬)1894年(光緒二十年)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寫道:“自道光年間,大開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來,操貿易之權,避錐刀之利,民間生計,皆為其所奪……自洋布洋紗入口,土布銷場遂滯,紡績稀少,機軸之聲幾欲斷矣。”其意在說明 ()A.禁止洋貨保護小農經濟B.要學習西方與洋商爭利C.抵制日貨強調收回利權D.倡導洋務主張變法維新【解析】選B。鄭觀應認為洋人善于經商,掌握貿易主導權,導致中國小農失業,尤其是“自洋布洋紗入口,土布銷場遂滯,紡績稀少,機軸之聲幾欲斷矣”,結合鄭觀應的主張可知,這一番言論的目的在于提倡學習西方,與洋人實行商戰,B正確;鄭觀應是資產階級早期維新派,其在經濟方面主張發展民族資本主義,而非保護小農經濟,排除A;通過題干無法判斷洋布洋紗來自日本,排除C;鄭觀應的言論圍繞的是經濟領域,與維新變法無關,排除D。二、非選擇題(第13題12分,第14題12分,共24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明代文人結社風氣濃厚,隆慶、萬歷時期的文人社團達到了41個,天啟至崇禎前期更是達到了68個。明初文人社團人數通常在10人左右,明代中后期則有數十甚至上百人,復社成員人數達到三千多人,勢力覆蓋大江南北。興起之初的文社,主要活動是精研八股、選文刻書,以便在科考場上脫穎而出。明代末年朝內政要“援社為重”,朝外社團則“丐黨為榮”。復社士人以東林黨后繼為己任,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他們要求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反對權貴貪縱枉法。這些針砭時政的主張得到當時社會的廣泛同情與支持,同時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勢力的激烈反對。——摘編自張濤《明清之際文人社團發展的歷史轉向》等材料二中國近代社團文化緣起于戊戌維新時期,維新派提出“合群救國”“合力求知”的思想主張,得到向近代知識分子轉化的新紳士的響應,從京師到地方組織起來了數十個學會。其中有以政治活動為主體的學會,如強學會、保國會;也有以講求知識與學術為旨趣的學會,如上海的務農會、地圖公會、浙江的化學公會,主要是仿效西方學會的范式,研究專門知識或新學,力圖在知識與技術方面,促進社會進步;還有以社會改良風俗為主的學會,如不纏足會、戒鴉片煙會等。戊戌時期的學會一般都有公開的章程,明確規定其宗旨、活動內容、會員入會條件、會務管理制度等。上海強學會章程里規定學會要舉辦的各項事務,“每事各有詳細章程,舉辦以后,隨時集議”。各學會都設有會務管理和辦事的機構,負責人和管理人員一般都是采取選舉形式產生。——摘編自彭平一、曾杰《論戊戌學會的現代社團特征》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代中后期文人社團的主要變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戊戌維新時期的學會特征,并說明其影響。(6分)【解析】第(1)題變化:根據材料“明代文人結社風氣濃厚,隆慶、萬歷時期的文人社團達到了41個,天啟至崇禎前期更是達到了68個”可得出數量增多;根據材料“明初文人社團人數通常在10人左右,明代中后期則有數十甚至上百人,復社成員人數達到三千多人,勢力覆蓋大江南北”可得出規模擴大;根據材料“興起之初的文社,主要活動是精研八股、選文刻書,以便在科考場上脫穎而出。明代末年朝內政要‘援社為重’,朝外社團則‘丐黨為榮’”可知,從重視科舉研究轉向重視社會政治參與;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教育的發展、商品經濟發展、政治腐敗、黨派斗爭的影響、傳統儒學等角度歸納原因。第(2)題特征:根據材料“得到向近代知識分子轉化的新紳士的響應”可知,以近代知識分子為基礎;根據材料“有以政治活動為主體的學會,如強學會、保國會”可知,以實現救亡圖存為目標;根據材料“主要是仿效西方學會的范式,研究專門知識或新學,力圖在知識與技術方面,促進社會進步”可知,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根據材料“其中有以政治活動為主體的學會……也有以講求知識與學術為旨趣的學會……還有以社會改良風俗為主的學會,如不纏足會、戒鴉片煙會等”可知,改良目標多樣化;根據材料“各學會都設有會務管理和辦事的機構,負責人和管理人員一般都是采取選舉形式產生”可知,學會內部關系體現平等和民主原則;根據材料“戊戌時期的學會一般都有公開的章程,明確規定其宗旨、活動內容、會員入會條件、會務管理制度等”可知組織日益完善。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近代學會主要參與者是向近代知識分子轉化的新紳士,促進了社會精英的團結;根據材料“中國近代社團文化緣起于戊戌維新時期……從京師到地方組織起來了數十個學會”可知,推動了戊戌維新運動的開展;不同學會的目標不同,大多借鑒西方思想,推動了中國近代的思想解放;從經濟角度分析,學會的興起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從社會轉型角度看,學會的興起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答案:(1)變化:數量增多;規模擴大;從重視科舉研究轉向重視社會政治參與。(3分)原因:教育的發展壯大了文人隊伍;商品經濟發展推動士人觀念的轉變;明代后期政治腐敗,黨派斗爭的影響;儒學強調士人的社會責任感。(3分)(2)特征:以近代知識分子為基礎;以實現救亡圖存為目標;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改良目標多樣化;學會內部關系體現平等和民主原則;組織日益完善。(4分)影響:促進了社會精英的團結;推動了戊戌維新運動的開展;推動了中國近代的思想解放;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2分)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國近代新思想的倡導者魏源編寫的《海國圖志》于1842年刊印發行,書名中的“海國”的涵義是海外之國。書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種資料,系統地介紹了西方各國的地理、歷史、政治狀態狀況和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如火輪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所記各國氣候、物產、交通貿易、民情風俗、文化教育、中外關系、宗教、歷法、科學技術等,都超過了《四洲志》。在百卷本的《海國圖志》中,作者由原來對西方“堅船利炮”等奇技的驚嘆,發展到對西方近代資本主義民主政體的介紹。當時的中國人通過《海國圖志》這一望遠鏡,開眼看世界,認識到近代世界的新鮮事物。1851年《海國圖志》傳到日本,迅速暢銷,成為日本官員和學者共同研讀的一部“有用之書”。——摘編自羅炳良主編《影響中國近代史的名著》書評,即評論并介紹書籍的文章。請以《影響中國近代史的名著》中關于《海國圖志》的相關內容和評述,撰寫一個簡要書評。(要求:觀點明確,聯系背景和內容,評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