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項二實驗與探究二、考綱中的課本常規實驗考試內容(20個)1、分子與細胞
(1)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37,參考人教版P26)【講、死細胞實驗】中圖版和人教版不同(2)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必修一P13,參考人教版P18)脂肪鑒定可切片【講】(3)用顯微鏡觀察多個多樣的細胞(必修一P7,參考人教版P7)【活或死細胞實驗】(4)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必修一P16,參考人教版P47)【講、活細胞實驗】】(5)通過模擬實驗探究膜的透性(6)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壁分離和復原(必修一P48,參考人教版P21)【活細胞實驗】(7)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58、59,參考人教版P78)(8)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必修一P63,參考人教P21)【講、死細胞實驗】(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P68,參考人教版P91)【講】(10)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必修一P78,參考人教版P115)【死細胞實驗】(11)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必修一P75,參考人教版P110)
2、遺傳與進化
(1)觀察細胞的減數分裂(必修二P3,參考人教版P21)(2)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必修二P15不好不用,參考人教版P88)【講、活細胞實驗】】(3)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必修二P88,參考人教版P91)【講】3、穩態與環境
(1)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必修三無,參考人教版P51)(2)模擬尿糖的檢測(必修三P16,參考人教版無)(3)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必修三P,參考人教版P)(4)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必修三P73,參考人教版P75)【講】(5)探究水族箱(或魚缸)中群落的演替(必修三無,參考人教版無)4、基因工程DNA的粗提取與鑒定(選修三P6,參考人教版P無;)【講、死細胞實驗】
顯微鏡的構造與使用辦法實驗(一)、顯微鏡的構造和功效目鏡:用于眼睛觀察的鏡頭。正面標有5×或10×等字樣,表達放大5倍或10倍。物鏡:靠近被觀察標本的鏡頭。側面標有放大倍數。反光鏡:采光用,能轉動,一面是平面鏡,光線強時用;一面是凹面鏡,光線弱時用。鏡座鏡柱:支持鏡柱以上部分。鏡臂:握鏡的部位。載物臺:放標本的地方,中央有一種通光孔,兩個壓片夾。壓片夾:固定玻片標本。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一圈圓孔(光圈),控制光線的通過量(強弱)。鏡筒:上端安裝目鏡的地方,下端連轉換器。轉換器:能夠轉動,上可安裝3—4個物鏡,普通3個物鏡。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范疇大。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范疇小。(二)、顯微鏡的成像1.成像原理光源→反光鏡→光圈→物體→物鏡(凸透鏡)→在鏡筒內形成物體的放大倒立的實像→目鏡(凸透鏡)→在鏡筒內形成放大正立的虛像(最后成放大倒立的虛像)。因此眼睛能看到的物像是2次放大的倒立的虛像。2.放大倍數與視野大小、亮度、細胞數目、細胞大小的關系放大倍數視野直徑視野亮度細胞數目細胞大小大小暗少大小大亮多小3.鏡頭長短與放大倍數的關系鏡頭長短放大倍數目鏡短(或長)大(或小)物鏡短(或長)小(或大)4.在看清物像的狀況下物載距與放大倍數的關系物載距越大,放大倍數越小;物載距越小,放大倍數越大。(三)、顯微鏡的使用辦法:轉動反光鏡使視野明亮,在低倍鏡下觀察清晰后將物像移至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鏡,觀察并用細準焦螺旋調焦。1.取鏡:右手握鏡臂,左手托鏡座。2.安放: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前方稍偏左,距離實驗臺邊沿10—15cm。3.對光:轉動粗準焦螺旋—升鏡筒。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轉動遮光器—使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轉動反光鏡—左眼注視目鏡,右眼同時睜開,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直到看到圓形明亮的視野為止。4.觀察(1)低倍鏡觀察放標本—使標本對準通光孔,用壓片夾夾住降鏡筒—視一側,用粗準焦螺旋使物鏡靠近標本,距標本約0.5cm升鏡筒—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用粗準焦螺旋慢慢升鏡筒,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為止(2)高倍鏡觀察移動標本—在低倍鏡下將需要放大觀察的部分移動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移走低倍物鏡,換上高倍物鏡轉動遮光器—調節光圈(變大),使視野亮度適中轉動細準焦螺旋—緩慢逆時針轉動,使物像清晰(四)、習題訓練1.用顯微鏡的一種目鏡分別與四個不同倍數的物鏡組合起來觀察細胞。當成像清晰時,每一物鏡與裝片的距離如圖所示。如果載玻片位置不變,下列哪一物鏡在一種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最多()D2.顯微鏡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視野中被相連的64個分生組織細胞所充滿。(1)若物鏡轉換為40×后,則在視野中可檢測到的分生組織細胞數為()A.2個B.4個C.8個D.16個(2)若64個細胞排成一行,則換40×物鏡后,視野中可檢測到的分生組織細胞數為()A.2個B.4個C.8個D.16個BD
三、生物學中慣用的試劑成分及使用方法(1)斐林試劑:成分:0.1g/mLNaOH(甲液)和0.05g/mLCuSO4(乙液)。使用方法:將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等體積混合,再將混合后的斐林試劑倒入待測液,水浴加熱或直接加熱,如待測液中存在還原糖,則出現磚紅色沉淀。(2)班氏糖定性試劑:為藍色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混合后沸水浴會出現磚紅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測定。(3)雙縮脲試劑:由0.1g/mLNaOH(A液)和0.01g/mLCuSO4(B液)構成。向待測液中先加入2mLA液,搖勻,再向其中加入3~4滴B液,搖勻。如待測中存在蛋白質,則呈現紫色。(4)蘇丹Ⅲ:取蘇丹Ⅲ顆粒溶于95%的酒精中,搖勻制得。用于檢測脂肪。可將脂肪染成橘黃色(被蘇丹Ⅳ染成紅色)。(5)吡羅紅(又名派洛寧中圖版):用于鑒定RNA。RNA會被染成紅色。(6)甲基綠:用于鑒定DNA。DNA遇甲基綠(常溫)會被染成綠色。DNA遇二苯胺沸水浴藍色(7)無水乙醇(新人教版):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8)15%的鹽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體積混合可用于解離根尖。(9)龍膽紫溶液:濃度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體著色,可將染色體染成紫色,普通染色3~5分鐘。(10)20%的肝臟研磨液、3%的過氧化氫、3.5%的氯化鐵:用于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鮮的肝臟中含有過氧化氫酶)(11)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鮮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實驗。(12)碘液:用于鑒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變藍。(13)層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號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層析,即將色素在濾紙上分離開。(14)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離實驗中研磨綠色葉片時加入,可使研磨充分。(15)碳酸鈣:研磨綠色葉片時加入,可中和有機酸,避免在研磨時葉綠體中的色素受破壞。(16)0.3g/mL的蔗糖溶液:相稱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細胞液的濃度大,可用于質壁分離實驗。(17)0.1g/mL的檸檬酸鈉溶液:避免凝血得到血漿。(18)氯化鈉溶液:濃度為0.9%時可作為生理鹽水。(19)胰蛋白酶:①可用來分解蛋白質。②可用于動物細胞培養時分解組織使組織細胞分散開。(20)秋水仙素:人工誘導多倍體試劑。用于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可使染色體組加倍,原理是可克制正在分裂的細胞紡錘體的形成。(21)健那綠染液(詹納斯綠B染液):能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22)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遇CO2藍綠黃(23)重鉻酸鉀酸性條件下遇酒精灰綠色四、實驗題型分類解析(一)、考察基本實驗操作能力考綱規定:考生“能獨立完畢“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實驗。涉及理解實驗目的、原理、辦法和操作環節,掌握有關的操作技能,并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辦法和技能進行綜合的運用。”考察教材實驗例題分析:例1.(2010四川卷)2、下列對實驗的有關敘述,對的的是()A.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專一性作用時,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試劑進行鑒定B.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色素的實驗成果表明,葉綠素b在層析液中溶解度最低C.調查人群中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時,應選擇有遺傳病史的家系進行調查統計D.鑒定蛋白質時,應將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混合后來再加入待檢組織樣液中B
例2.(2010新課標)3.若要在普通顯微鏡下觀察到質壁分離、DNA和脂肪,下列四組材料中應選擇的一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葉B.天竺葵葉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蔥和花生子葉D.天竺葵葉和紫色洋蔥C
(二)、根據實驗現象,判斷、推導實驗結論考綱規定:考生“含有驗證簡樸生物學事實的能力,并能對實驗現象和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解決。”考察驗證性實驗例題分析:例1.(2010北京卷)29.(20分)在驗證生長素類似物A對小麥胚芽鞘(幼苗)伸長影響的實驗中,將如圖1所示獲得的切段進入蒸餾水中1小時后,再分別轉入5種濃度的A溶液(實驗組)和含糖的磷酸鹽緩溶液(對照組)中。23℃的條件下,避光振蕩培養24小時后,逐個測量切段長度(取每組平均值),實驗進行兩次,成果見如圖2。請分析并回答:1)生長素類似物是對植物生長發育有重要_______作用的一類化合物。本實驗__________mg/L濃度的溶液增進切段伸長的效果最明顯。2)振蕩培養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___以滿足切段細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與溶液成分接觸更___________。3)生長素類似物A應溶解于__________中,以得到5種濃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餾水中的目的是減少__________對實驗成果的影響。4)圖2中,對照組切段的平均長度是__________mm。濃度為0.001mg/L的溶液對切段伸長___________(選填“有”或“無”)增進作用;與濃度為1mg/L的成果相比,濃度為10mg/L的溶液對切段的影響是_________。5)圖2中,濃度為0.1mg/L時實驗二所得數據與實驗一偏差較大,在做原始統計時對該數據應___________(選填下列選項前的字母)A.舍棄B.修改C.如實填寫為檢查該濃度下有關數據的可靠性,還應___________。調節
1氧氣
均勻
含糖的磷酸鹽緩沖液
切段中內源激素7.0
有
增進伸長的作用削弱C
重復實驗
例2(2010天津卷)8.(18分)根據下列實驗成果回答下列問題。實驗一:選用同品種、同日齡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實施切除手術,一段時間后隨機等分成四組,分別注射激素及生理鹽水30天,成果如圖1。(1)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2)手術應切除。每次注射各激素的量應按照來計算。(3)圖1表明胰島素含有的作用,胰島素與生長激素共同作用的效應(不大于/等于/不不大于)它們單獨作用之和。實驗二:選用健康大鼠,持續電刺激支配其胰島的副交感神經,測定血液中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濃度,成果如圖2。(4)開始刺激后,血糖濃度將,因素是。
(5)圖2中胰高血糖素濃度下降的因素之一是胰島素直接克制胰島A細胞分泌。若要證明該結論,可在胰島組織中注射,通過檢測注射前后期周邊血液中的濃度變化來擬定。胰島素和生長激素對大鼠生長的影響垂體和胰腺
單位體重注射量乘以體重增進大鼠生長不不大于減少胰島素濃度升高和胰高血糖素濃度減少,增進了組織細胞加速對葡萄糖的攝取、運用和儲存,克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胰島素
胰高血糖素
(三)、評價實驗方案、修正實驗方案中的錯誤或補充完善實驗方案考綱規定:考生“能對某些簡樸的實驗方案做出恰當的評價和修訂”。考察實驗評價實驗分析題:例1. 細胞內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為丙酮酸的分解,其反映式為:2C3H4O3+6H2O6CO2+20[H]+能量。為探究該反映發生的場合,甲、乙二人分別做了以下實驗:甲:環節一:用某種物質解決新鮮肝臟,使其分散成為單個細胞。環節二:用含葡萄糖的完全營養液培養肝細胞一段時間。環節三:離心得到細胞質基質及線粒體基質,分裝在標號為1、2的兩支試管中。環節四: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兩滴,分別滴入兩支試管內。現象:1、2兩支試管均變混濁。結論:丙酮酸的分解既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又發生在線粒體基質中。乙:第一步同甲環節一,第二步同甲環節三,第三步待續。請回答下列問題:實驗完畢后,老師指出甲同窗的實驗成果是錯誤的。請分析其成果出錯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現給你以下試劑:丙酮酸及完全營養液(不含糖),清水,吸管若干,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請繼續乙的實驗,探究丙酮酸水解發生的場合。鑒定的產物CO2能夠自由通過線粒體雙層膜,在將兩種基質分離之前不應使肝細胞進行細胞呼吸①環節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環節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預測實驗現象及結論:實驗現象實驗結論若A試管出現混濁,B試管無現象丙酮酸分解的場所是線粒體基質若A、B兩支試管都出現混濁①取等量且少量的試管1及試管2中的溶液分別置于編號為A、B的兩支試管內,再取等量的丙酮酸及完全營養液分別加入A、B兩支試管內②一段時間后,分別加入兩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觀察現象丙酮酸的分解既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又發生在線粒體基質中若A試管無現象,B試管出現混濁丙酮酸分解場合是細胞質基質(四)、設計實驗方案,驗證簡樸的生物學事實或探索實驗成果考綱規定:考生“含有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涉及運用觀察、實驗與調查、假說演繹、建立模型與系統分析等科學研究辦法。”考察探究性實驗(一)生物實驗設計辦法1.設計實驗的普通辦法環節(1)根據題意,明確實驗目的①就是本實驗要我們要干什么,因此必須認真讀題、審題。②要搞清是驗證性實驗還是探究性實驗(實驗類型)。(2)根據實驗目的,明確實驗原理
①理論原理。②可操作性原理。
(3)根據實驗原理,擬定實驗思路①擬定實驗變量,進而擬定實驗組和對照組;②明確材料用品的用途(4)根據實驗原理和思路,設計實驗環節分組編號;施加實驗變量;觀察、統計、分析(5)根據實驗過程,預測實驗現象或成果(6)根據實驗現象或成果,得出實驗結論并精確表述2.設計實驗的普通原則(1)科學性原則(2)可行性原則(3)可重復性原則
(4)簡便性原則(5)單一變量原則①實驗變量(自變量)與反映變量(因變量)實驗變量指實驗中由實驗者所操縱、給定的因素或條件。實驗變量是唯一的反映變量指實驗中由于實驗變量而引發的變化和成果。反映變量不是唯一的,如還原糖鑒定是顏色有淺藍色—棕色—磚紅色
②無關變量(控制變量)與額外變量(干擾變量)無關變量指實驗中除實驗變量以外的影響實驗變化和成果的因素或條件額外變量指實驗中由于無關變量所引發的變化和成果。顯然額外變量會對反映變量起干擾作用單一變量原則:是解決實驗中復雜變量關系的準則之一。它有兩層意思:一是確保“單一變量”的實驗觀察,即不管一種實驗有幾個實驗變量,都應做到一種實驗變量對應觀察一種反映變量;二是確保“單一變量”的操作規范,即實驗實施中要盡量避免無關變量及額外變量的干擾。(6)設立對照原則就是控制其它因素(無關變量)不變,而只變化其中一種變量(實驗變量),觀察其對實驗成果的影響實驗組:是接受實驗變量解決的對象組對照組:亦稱控制組,對實驗假設而言,是不接受實驗變量解決的對象組(1)空白對照。指不做任何實驗解決的對象組(2)本身對照。指實驗與對照在同一對象上進行,即不另設對照(3)條件對照。指即使給對象施以某種實驗解決,但這種解決是作為對照意義的,或者說這種解決不是實驗假設所給定的實驗變量意義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解決因素。(4)互相對照。指不另設對照組,而是幾個實驗組互相對比對照3.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的比較驗證性實驗是根據實驗目的和所提供的條件來驗證已有的生物學知識。探究性實驗是根據實驗目的,運用提供的實驗條件,通過控制實驗變量來探究研究對象的未知屬性、特性。設計驗證性實驗只有一種現象,對應的有一種實驗結論,即需要驗證的實驗目的;設計探究性實驗分多個狀況預測實驗現象或成果,每種預測現象或成果對應一種結論,但有一種現象或成果、結論與實際相符。(二)應用舉例例1.構成細胞的生物膜是選擇透過性膜,其特點是水分子能夠自由通過,被選擇的小分子和離子能夠通過,不被選擇的小分子和離子及大分子物質不能通過。請根據提供的實驗材料和用品簡要設計實驗環節、預測實驗成果并得出實驗結論,從而來驗證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的功效。 實驗材料和用品:①新鮮的紅色康乃馨②燒杯③玻璃鉛筆④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⑤清水⑥量筒
實驗環節: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選兩只大小相似的燒杯,用玻璃鉛筆分別標上A和B在A、B兩只燒杯中,分別加入等量15%的鹽酸或清水
選等量的紅色康乃馨花瓣,分別放入A、B兩只燒杯中,通過一段時間后觀察鹽酸中的花瓣顏色逐步褪去,而溶液變紅;水中花瓣仍為紅色,水呈無色闡明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的功效例2.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格里菲思想研制出能夠抗肺炎雙球菌的疫苗。當時,他選擇了兩種肺炎雙球菌:帶有莢膜的能夠引發肺炎并致人死亡的S型細菌和沒有莢膜、沒有毒性的R型細菌。為了判斷S型細菌毒性是不是由莢膜引發的,格里菲思進行了3組實驗并獲得了預期的成果:注射了S型活菌的小鼠死亡;注射了R型活菌的小鼠存活下來了;注射了低熱殺死的S型細菌的小鼠也存活下來了。按照預先的設計,實驗能夠到此結束,但或許是一時興起,也或許是靈感突發,格里菲思又順手做了一組實驗——將低熱殺死的S型細菌和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體內。這似乎是個毫無懸念的實驗,但成果卻讓格里菲思大吃一驚——小鼠死亡了。檢查死鼠血樣,發現其體內居然存在S型活菌。(1)肺炎雙球菌初次進入小鼠體內后,普通先要通過的攝取和解決,將其內部隱蔽的暴露出來,并呈遞給T細胞。(2)小鼠體內能產生抗肺炎雙球菌抗體的細胞是。與產生抗體有關的細胞器有。(3)有人構想抗R型細菌的抗體也可能抗S型細菌(R型細菌能夠作為抗S型細菌的疫苗)。請為他設計一種實驗驗證這一想法:實驗目的:驗證抗R型細菌的抗體也能抗S型細菌(R型細菌能夠作為S型細菌的疫苗)。實驗原理:動物體受到外界抗原性物質刺激能夠產生特異性抗體,將抗原消滅。實驗材料:小鼠若干只、S型活菌、R型活菌、生理鹽水、注射器等。(提示:可用生理鹽水配制一定濃度的活菌液,但濃度和劑量不作規定)吞噬細胞效應B細胞(漿細胞)抗原決定簇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①取小鼠若干只,均等地分成兩組,分別命名為甲組和乙組;②在甲組體內注射用生理鹽水配制的R型活菌液lmL,在乙組體內注射生理鹽水lmL;③一段時間后,再分別給甲、乙兩組注射用生理鹽水配制的S型活菌液lmL,觀察兩組小鼠的生活狀況
若甲組小鼠存活,而乙組小鼠死亡,闡明抗R型細菌的抗體也能抗S型細菌(R型細菌能夠作為S型細菌的疫苗);若甲、乙兩組小鼠都死亡,闡明抗R型細菌的抗體不能抗S型細菌(R型細菌不能夠作為S型細菌的疫苗)實驗過程:實驗預期:派洛寧死細胞實驗探究“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活動分析1.實驗原理 甲基綠和派洛寧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
DNA綠色;RNA紅色
運用甲基綠、派洛寧混合染色劑可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2.實驗流程固定(蟾蜍血涂片):70%(體積分數)的酒精溶液,10min↓染色:甲基綠-派洛寧染液,15min↓沖洗:蒸餾水沖洗1s~2s;95%的酒精重復速浸10s~20s↓晾干↓觀察:比較染成綠色和紅色的部位,得出DNA和RNA的分布規律3.實驗結論:DNA重要分布在細胞核中,RNA重要分布在細胞質中。一、實驗原理 生物組織中某些有機化合物能與某些化學試劑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映。1.糖類:還原糖+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淀2.脂肪+蘇丹Ⅲ染液→橘黃色(脂肪+蘇丹Ⅳ染液→紅色)3.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質二、實驗流程1.還原性糖的鑒定
2.脂肪的鑒定3.蛋白質的鑒定
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1.實驗原理 (1)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呈綠色、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細胞質中,能夠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它的形態。 (2)線粒體普遍存在于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健那綠染液(詹納斯綠B染液)能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通過染色,能夠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到處在生活狀態的線粒體的形態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等。觀察葉綠體、線粒體為活細胞實驗2.實驗過程(1)觀察葉綠體制作蘚類葉片臨時裝片→低倍鏡下找到葉肉細胞→高倍鏡下觀察。(2)觀察線粒體取材→染色→制片→低倍鏡下找到口腔上皮細胞→高倍鏡下觀察。3.注意事項 (1)材料選擇 普通顯微鏡能夠觀察的材料,必須是薄的、近乎透明的。觀察葉綠體時選擇蘚類葉,是由于蘚類屬于低等植物,葉片是綠色的單層細胞,不需加工即可進行觀察。 (2)制作裝片和鏡檢 臨時裝片中的材料要隨時保持有水狀態,以確保細胞器的正常形態并能懸浮在細胞質基質中,否則,細胞失水收縮,將影響細胞器形態的觀察。CO2澄清石灰水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渾濁(程度)藍綠黃(時間長短)酒精重鉻酸鉀酸性條件灰綠色實驗: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1.實驗原理(1)正常進行有絲分裂的組織細胞,在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后,子染色體在紡錘體作用下分別移向兩極,進而平均分派到兩個子細胞中去;(2)低溫可克制紡錘體形成,制止細胞分裂,造成細胞染色體數目加倍。2.實驗流程
根尖培養:將洋蔥(二倍體16條染色體)等材料放在裝滿清水的廣口瓶上,底部接觸水面,置于適宜條件下,使之生根;
低溫誘導:待不定根長至1cm時,將整個裝置放入冰箱的低溫 室內(4℃),誘導培養36h;
材料固定:剪取根尖約0.5~1cm,放入卡諾氏液中浸泡 0.5~1h,固定其形態,然后用95%酒精沖洗2次;
制作裝片:解離(鹽酸)→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紅染液)→制片(同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觀察:先用低倍鏡觀察,找到變異細胞,再換用高倍鏡觀察。3.基本技術規定(1)為了能觀察到細胞在生活狀態下的內部構造,必須先將細胞固定。(2)在進行本實驗的過程中,與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同樣,所觀察的細胞已經被鹽酸殺死了,最后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是死細胞。(3)選材的時候必須選用能夠進行分裂的分生組織細胞,不分裂的細胞染色體不復制,不會出現染色體加倍的狀況。實驗: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1.實驗原理 (1)人類遺傳病是由于遺傳物質變化而引發的疾病。 (2)遺傳病能夠通過社會調查和家系調查的方式理解發病狀況。 (3)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某種遺傳病的患病人數/某種遺傳病的被調查人數)×100%2.實驗流程3.基本技術規定 (1)要以常見單基因遺傳病為研究對象; (2)調查的群體要足夠大; (3)調查“遺傳病發病率”與“遺傳方式”的區別項目調查內容調查對象及范圍注意事項結果計算及分析遺傳病發病率廣大人群隨機抽樣考慮年齡、性別等因素,群體足夠大
×100%遺傳方式患者家系正常情況與患病情況分析基因顯隱性及所在的染色體類型實驗: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1.實驗原理 (1)土壤是無數小動物的家園。(2)許多土壤動物身體微小且有較強的活動能力,可用取樣器取樣進行采集、調查的辦法。(3)豐富度:統計辦法普通有兩種:記名計算法和目測預計法。2.實驗流程3.基本技術規定 (1)從不同營養環境中采集土壤樣本要分別統計。(2)盡量多地收集小動物。收集小動物時,根據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趨濕性來收集。(3)從同樣營養土壤中采集的樣本,多組同窗進行統計比較。(4)識別命名要精確,并進行分類。(5)遠離危險地帶,不要破壞本地環境。一、植物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分析1.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流程活細胞實驗取用紫色洋蔥鱗片的外表皮(新鮮、單層紫色細胞)2.質壁分離的因素分析特別提示:(1)在實驗中,當質壁分離現象出現后,觀察時間不適宜過長,以免細胞因長久處在失水狀態而死亡,影響質壁分離復原現象的觀察。二、質壁分離實驗的拓展應用及辦法1.判斷細胞的死活2.測定細胞液濃度范疇 待測細胞+一系列濃度梯度的蔗糖溶液細胞液濃度介于未發生質壁分離和剛剛發生質壁分離的蔗糖溶液的濃度之間。3.比較不同植物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小 不同植物細胞+同一濃度的蔗糖溶液剛剛發生質壁分離時所需時間的比較判斷細胞液濃度大小(時間越短,細胞液濃度越小)。4.比較一系列溶液的濃度的大小 同一植物的相似成熟細胞+未知濃度的溶液統計剛剛發生質壁分離所需時間比較所用時間長短判斷溶液濃度的大小(時間越短,未知溶液的濃度越大)5.鑒別不同種類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 相似成熟植物細胞+不同種類溶液酶的專一性及影響酶活性條件的實驗探究1.酶的專一性(1)實驗原理②用淀粉酶分別催化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試劑鑒定,根據與否有磚紅色沉淀生成來判斷淀粉酶與否對兩者都有催化作用,從而探究酶的專一性。(2)實驗操作程序序號項目試管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定陶區期中數學試卷
- 拱墅區9年級期末數學試卷
- 二年級期末江蘇數學試卷
- 福建一年級數學試卷
- 高中一上學期數學試卷
-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大單元教學設計
- 2025年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派遣制司機招聘1人(二)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2025至2030磁控健身車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管理策略報告
- 2025至2030齒間刷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咨詢分析報告
- 2024年隴南兩當縣消防救援大隊招聘筆試真題
- 碳化硅培訓課件
- 2025年三門峽盧氏縣事業單位(聯考)招聘81人筆試模擬試題及答案
- 暑假教研活動方案
- 2025年廣西中考物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廣東中考數學試題
- 2025年 四川省港航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考試筆試試卷附答案
- 干眼的藥物治療講課件
- 2024年武漢市漢陽區招聘社區干事筆試真題
- 國企往來款管理制度
- 2025年統編版(2024)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期末測試卷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國民用航空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前景與投資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