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腹腔鏡診療技術管理規范.(5篇)
第一篇:腹腔鏡診療技術管理規范.
腹腔鏡診療技術管理規范
為規范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臨床應用,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制定本規范。本規范為技術審核機構對醫療機構申請臨床應用腹腔鏡
治療技術進行技術審核的依據,是醫療機構及其醫師開展外科腹腔鏡
診療技術的基本要求。
本規范所稱的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是指應用腹腔鏡進行手術診治
外科疾病,包括經腹腔途徑和手助腹腔鏡手術。
一、醫療機構基本要求
(-)醫療機構開展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應當與其功能、任務相
適應。
(二)三級醫院,開展外科臨床診療工作10年以上,5年內累計
完成外科腹腔鏡手術病例300例以上。具有衛生行政部門核準登記的
外科診療科目,有與開展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相關的輔助科室和設備。
(三)開展外科腹腔鏡手術的醫療機構設備、設施基本要求:
L具備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腹腔鏡設備和手術器
械,有符合要求的手術場所及管理人員。
2、有器械消毒滅菌設施和醫院感染管理系統。
(四)有至少2名主治醫師以上具備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臨床應
用能力的執業醫師,經過不少于6個月外科腹腔鏡診療相關知識和技
能培訓I,有與開展外科腹腔鏡手術相適應的其他專業技術人員。
(五)擬開展風險高、過程復雜、難度大的外科腹腔鏡手術,如:
腹腔鏡肝臟切除術,腹腔鏡下膽管切開取石術等的醫療機構,在滿足
以上基本條件的情況下,還應當滿足以下要求:
1、開展外科腹腔鏡手術累計100例以上。
2、具備滿足危重病人救治要求的重癥監護室。
3、具備滿足實施復雜外科腹腔鏡手術需求的臨床輔助科室設備和
技術能力。
4、手術權限應嚴格按照醫院手術分級管理規范執行。
二、人員基本要求
(-)外科腹腔鏡診療醫師
1、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執業范圍為外科專業。
2、有5年以上外科診療工作及開放手術經驗,取得主治醫師以上
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3、擬開展復雜外科腹腔鏡手術的外科腹腔鏡診療醫師還應當滿足
以下要求:
(1)在三級醫院從事外科臨床診療工作10年以上,具有副主任
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三、技術管理基本要求
(-)嚴格遵守外科疾病的診療規范、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操作
規范和診療指南,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
(二)實施內鏡手術必須使用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注冊
的內鏡專業設備、耗材及藥品,嚴格執行《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
范》。
(三)外科腹腔鏡技術的開展應由簡單向復雜循序漸進。應用外
科腹腔鏡診療技術診治疾病由具有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
的、主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本院在職醫師決定,術者
由具有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的本院醫師擔任;復雜外科
腹腔鏡手術由具有復雜外科腹腔鏡手術臨床應用能力的、副主任醫師
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本院在職醫師決定,術者由具有復雜外
科腹腔鏡手術臨床應用能力的本院醫師擔任。醫療機構首次開展復雜
性外科腹腔鏡手術,應由具有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資格的醫師現場指
導。術前應當確定手術方案和預防并發癥的措施,術后制訂合理的治
療與管理方案。
(四)實施腹腔鏡手術前,要充分執行告知義務:應當向患者或
其法定監護人、代理人告知手術目的和方法、手術風險、術后注意事
項、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防范措施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五)加強泌尿外科腹腔鏡技術質量管理,建立健全泌尿外科腹
腔鏡術后隨訪制度,并按規定進行隨訪、記錄。
(六)醫療機構和醫師應當按照規定接受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
對泌尿外科腹腔鏡技術開展情況進行的質量檢查,包括病例選擇、手
術成功率、嚴重并發癥、醫療事故發生情況、術后病人管理、隨訪情
況和病歷質量等。
(七)醫師實施泌尿外科腹腔鏡技術,必須親自診查患者,并按
規定及時填寫、簽署醫學文書,不得隱匿、偽造、銷毀醫學文書及有
關資料。
(A)醫師不得出具與自己執業范圍無關或者與執業類別不相符
的醫學證明文件。
(九)其他管理要求
L建立外科腹腔鏡器材登記制度,保證器材來源可追溯,并對使
用情況進行登記。
2、不得違規重復使用一次性外科腹腔鏡器材。
3、嚴格執行國家物價、財務政策,按照規定收費。
四、培訓
擬從事外科腹腔鏡技術工作的醫師應當接受不少于6個月的系統
培訓。
第二篇: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管理規范
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管理規范
為加強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臨床應用與管理,規范普通外科
腹腔鏡臨床診療行為,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醫療技術臨
床應用管理辦法》,制定本規范。本規范為醫療機構及其醫師開展普
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的基本要求。
本規范所稱的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包括腹腔鏡技術、十二指
腸鏡技術、膽道鏡技術、甲狀腺腔鏡技術、乳腺腔鏡技術、經肛腹腔
鏡微創技術(TEM)等診療技術。
普通外科涉及十二指腸鏡、胃鏡、結腸鏡等消化腹腔鏡診療技術
參照《消化腹腔鏡診療技術管理規范》執行。
一、醫療機構基木要求
(-)醫療機構開展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應當與其功能、任
務相適應。
(二)具有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核準登記的與開展普通外科腹腔鏡
診療技術相適應的診療科目,有與開展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相關
的輔助科室和設備,并滿足下列要求:
1.臨床科室。
醫療機構外科設有普通外科病區或專業組,每年收治普通外科患
者不少于500例,完成普通外科手術不少于200例。
2.手術室條件要求。(1)符合國家相關規定。(2)有滿足普通
外科腹腔鏡診療工作需要的腹腔鏡設備和相關器械、耗材。
(3)配備心電監護儀(含血氧飽和度監測功能)、除顫儀、簡易
呼吸器等急救設備和急救藥品。
3.設有麻醉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等專業科室或專業醫師,
有滿足普通外科腹腔鏡麻醉必須的設備、設施,具備普通外科腹腔鏡
麻醉技術臨床應用能力以及并發癥綜合處理和搶救能力。
(三)有經過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具備普通
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的執業醫師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
(四)有腹腔鏡消毒滅菌設施,醫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擬開展風險高、過程復雜、難度大,按照四級手術管理的
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附件1)的醫療機構,在滿足以上基本條件的情
況下,還應滿足以下要求:
1.二級甲等及以上醫院,開展普通外科診療工作不少于5年,普通
外科病房開放床位數不少于60張,近5年累計完成普通外科腹腔鏡手
術不少于1000例,其中開展按照四級手術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
不少于100例,技術水平在本地區處于領先地位。
2.具備滿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癥監護室。3.具備滿足實施按照
四級手術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需求的臨床輔助科室、設備和技
術能力。
二、人員基本要求
(-)醫師。
1.開展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的醫師,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執業范圍為與開展普通外科腹腔鏡
診療技術相適應的皓床專業。
(2)具有5年以上普通外科診療工作經驗,具備主治醫師以上專
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目前從事普通外科診療工作,累計參與完成普
通外科腹腔鏡手術不少于200例。
2擬獨立開展按照四級手術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的醫師,
在滿足上述條件的基礎上,還應滿足以下條件:
(1)開展普通外科診療工作不少于10年,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
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其中副主任醫師應在主任醫師指導下開展按
照四級手術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累計完成普通外科腹腔鏡手
術不少于500例;其中按照三級手術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附
件2)不少于100例。
(2)經國家衛生計生委指定的四級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培訓
基地系統進修培訓并考核合格。
3.本規范實施前,符合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確定的相關條件和
標準的醫師,可以不經過培訓,但須經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臨床
應用能力審核而開展按照三級及以下手術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
工作。
4.本規范實施前,具備下列條件的醫師,可以不經過培訓,但須
經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審核而開展按照四級手術管
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工作。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同行專家評議專業技術水平較高,并
獲得2名以上本專業主任醫師書面推薦,其中至少1名為外院醫師。
(2)在二級及以上醫院從事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工作不少于10
年,目前為三級醫院在職執業醫師,具有主任醫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
資格。
(3)近3年累計完成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不少于200例,其中每
年獨立完成按照四級手術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不少于20例。
(4)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的適應證選擇符合要求。近3年內
未發生過二級以上與開展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相關的負主要責任的醫
療事故。
(5)其所在醫療機構具有開展按照四級手術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
鏡手術的資質,本人曾在三級甲等醫院完成6個月以上的專業進修。
(二)其他相關衛生專業技術人員。
應當經過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相關專業系統進修培訓并考核
合格。
三、技術管理基本要求
(-)嚴格遵守普通外科疾病診療規范、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
術操作規范和診療指南,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
(二)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開展由具有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
技術臨床應用能力的、具有主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本
院在職醫師決定,實施按照四級手術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
由具有副主任醫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本院在職醫師決定,術者
由符合本規范要求的醫師擔任。術前應當確定手術方案和預防并發癥
的措施,術后制訂合理的治療與管理方案。
(三)實施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前,應當向患者或其法定監護人、
代理人告知手術目的、手術風險、術后注意事項、可能發牛的并發癥
及預防措施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四)加強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質量管理,建立健全普通外科腹
腔鏡診療后隨訪制度,并按規定進行隨訪、記錄。
(五)各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將準予開展按照四級手術管
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的醫療機構報國家衛生計生委備案。
四、培訓
擬從事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工作的醫師應當接受系統培訓并考核
合格。其中從事按照三、四級手術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工作的
醫師應當分別接受不少于6個月的系統培訓。
(-)培訓基地。
國家衛生計生委指定四級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各
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指定木轄區三級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培訓
基地,并組織開展相應培訓工作。
四級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三級醫院。
2.開展普通外科診療工作不少于10年,具備按照四級手術管理的
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普通外科開放床位不少于
100張。
3.近5年累計收治普通外科患者不少于10000例,每年完成按照
四級手術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不少于200例。
4.有不少于4名具備按照四級手術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臨床
應用能力的指導醫師,其中至少2名具有主任醫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
資格。
5.有與開展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培訓工作相適應的人員、技
術、設備和設施等條件。
6.近3年舉辦過全國性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相關專業學術會議
或承擔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相關的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二)按照四級手術管理的普通外科腹腔鏡手術醫師培訓要求。
1.在指導醫師指導下,參與完成按照四級手術管理的普通外科腹
腔鏡手術不少于30例,并經考核合格。
2.在指導醫師的指導下,接受培訓的醫師應參與患者全過程的管
理,包括術前評價、診斷性檢查結果解釋、與其他學科共同會診、普
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操作、操作過程記錄、圍手術期處理、重癥監護治
療和術后隨訪等。
附件:1.四級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目錄
2.三級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參考目錄附件1四級普通外科腹
腔鏡診療技術目錄
一、腹腔鏡診療技術
(-)疝診療技術:1.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術2.腹腔鏡下膈
疝無張力成型術3.腹腔鏡下腸造口旁疝無張力成型術4.腹腔鏡下巨大
切口疝無張力成型術
(二)肝臟診療技術:1.腹腔鏡下肝葉切除術2.腹腔鏡下肝段切
除術
3.腹腔鏡下肝外傷探查修復清創術4.腹腔鏡下肝包囊蟲切除術5.
腹腔鏡下活體取肝術
(三)膽道診療技術:L腹腔鏡下膽總管囊腫切除術2.腹腔鏡下
膽管中上段癌切除術
3.腹腔鏡下單純膽腸吻合術(如膽囊空腸吻合、膽管空腸吻合等)4.
腹腔鏡下膽囊癌根治術5.腹腔鏡下膽道再手術6.腹腔鏡下膽管修補術
7用復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
(四)胰腺診療技術:
1.腹腔鏡下胰管切開取石聯合胰管胃、腸吻合術2.腹腔鏡下腸吻
合術
3.腹腔鏡下經十二指腸切開胰管開口整形支架弓I流術4.腹腔鏡下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5.腹腔鏡下胰腺中段切除術
6.腹腔鏡下保留十二指腸的胰腺切除術7.腹腔鏡下全胰切除術8.
腹腔鏡下胰腎聯合切除術9.腹腔鏡下胰胃聯合切除術
10.腹腔鏡下胰腺聯合臟器切除術(腎、胃等)11.腹腔鏡下保留
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術12.腹腔鏡下胰體胰尾腫瘤切除術13.腹腔鏡下胰
胃吻合術
14.腹腔鏡下胰腺囊腫胃腸吻合術15.腹腔鏡下腸吻合術16.腹腔鏡
下胰腺囊腫剝離術
(五)脾臟診療技術:1.腹腔鏡下脾部分切除術2.腹腔鏡下脾切
除術3.腹腔鏡下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聯合脾切除術
(六)胃腸診療技術:1.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2.腹腔鏡下賁門癌
手術3.腹腔鏡下殘胃癌手術4.腹腔鏡下胃大部切除術5.腹腔鏡下全胃
切除術
6.腹腔鏡下小腸惡性腫瘤切除術7.腹腔鏡下可調節胃束帶術8.腹
腔鏡下袖狀胃切除術9.腹腔鏡下胃旁路術10.腹腔鏡下回腸間置術11.
腹腔鏡下膽胰轉流術
12刃復腔鏡下短食管Collis胃成形術13.腹腔鏡下賁門失馳緩治療
術14.腹腔鏡下胃底折疊術15.腹腔鏡下復雜腸粘連松解術16.腹腔鏡
下結腸癌根治術17.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18.腹腔鏡下次全及全結腸
切除術19.腹腔鏡下直腸懸吊術20.腹腔鏡下直腸后囊腫切除術二、十
二指腸鏡診療技術參照消化腹腔鏡四級手術目錄
三、甲狀腺腔鏡診療技術
1.甲狀腺腔鏡下甲狀腺次全切除術2.甲狀腺腔鏡下甲狀腺全切除
術3.甲狀腺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
4.甲狀腺腔鏡下甲狀腺癌改良式頸淋巴結清掃術5.甲狀腺腔鏡下
甲狀旁腺瘤切除術6.甲狀腺腔鏡下甲狀旁腺癌根治術
四、乳腺腔鏡診療技術
1.乳腺腔鏡下乳腺癌(改良)根治術2.乳腺腔鏡下腋下淋巴結清
掃術3.乳腺腔鏡下乳腺再造術
五、膽道鏡診療技術
1.腹腔鏡-膽道鏡聯合探查取石術2.膽道鏡下肝內膽管結石取出術
3.膽道鏡下膽管下端嵌頓結石取出術
六、經肛腹腔鏡診療技術
1.經肛腹腔鏡下直腸病變全層切除術2.經肛腹腔鏡下直腸陰道屢
修補術
七、其他
腹腔鏡下腹膜后腫瘤切除術附件2三級普通外科腹腔鏡診療技術
參考目錄
一、腹腔鏡診療技術
(-)疝診療技術
1.腹腔鏡下經腹膜前腹股溝疝修補術(TAPP)2.腹腔鏡下完全腹
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TEP)3.腹腔鏡下股疝修補術4.腹腔鏡下臍疝修
補術
(二)肝臟診療技術L腹腔鏡下肝囊腫開窗引流術2.腹腔鏡下肝
膿腫引流術3.腹腔鏡下肝臟楔形切除術4.腹腔鏡下肝臟活檢術
(三)膽道診療技術1.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2.腹腔鏡下膽囊部分
切除術3.腹腔鏡下膽囊切開取石術4.腹腔鏡下膽囊造瘦術5刃復腔鏡下
膽道探查術
(四)胰腺診療技術
1.腹腔鏡下胰腺周圍膿腫外引流術2.腹腔鏡下胰腺囊腫外引流術
(五)脾臟診療技術腹腔鏡下脾囊腫開窗引流術
(六)胃腸診療技術1.腹腔鏡下胃空腸吻合術2.腹腔鏡下胃良性
腫瘤切除術3.腹腔鏡下胃楔形切除術4.腹腔鏡下迷走神經切斷術5.腹
腔鏡下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6.腹腔鏡下胃造口術
7.腹腔鏡下胃切開異物取出術8.腹腔鏡下小腸部分切除術9.腹腔
鏡下小腸局部切除術10.腹腔鏡下小腸憩室切除術1L腹腔鏡下小腸造
口術12.腹腔鏡下腸粘連松解術13.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14.腹腔鏡下
回盲部切除術15.腹腔鏡下結腸部分切除術16.腹腔鏡下乙狀結腸切除
術17.腹腔鏡下腸造口術
二、甲狀腺腔鏡診療技術甲狀腺腔鏡下甲狀腺部分切除術
三、膽道鏡診療技術腹腔鏡下膽總管T管引流術
四、其他
1.腹腔鏡下大網膜切除術2.腹腔鏡下腹膜透析管置放術3.腹腔鏡
下腸系膜囊腫切除術
第三篇:綜合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范
(三)、綜合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范
為規范綜合介入診療技術臨床應用,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制定
本規范。本規范為醫療機構及其醫師開展綜合介入診療技術的最低要
求。
本規范所稱的綜合介入診療技術是指除神經血管介入、心血管介
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診療技術的總稱,主要包括對非血管
疾病和腫瘤進行診斷和治療的介入技術。其中,非血管介入疾病診療
技術是在醫學影像設備引導下,經皮穿刺或經體表孔道途徑對非血管
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的技術;腫瘤介入診療技術是指在醫學影像設備
引導下,經血管或非血管途徑對腫瘤進行診斷和治療的技術。綜合介
入診療手術分為四級(見附件)。
一、醫療機構基本要求
(-)醫療機構開展綜合介入診療技術應當與其功能、任務相適
應。
(二)具有衛生行政部門核準登記的醫學影像科和與開展的綜合
介入診療相適應的診療科目,有與開展綜合介入診療技術相關的輔助
科室和設備。
(三)介入手術室(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護及無菌操作條件。有菌區、緩沖區及無菌區分界
清晰,有單獨的更衣洗手區域。
2.配備有數字減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機,配備心電監護。
3.具備存放導管、導絲、造影劑、栓塞劑以及其他物品、藥品的
存放柜,有專人負責登記保管。
(四)有經過正規培訓、具備綜合介入診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的
本院在職醫師,有經過綜合介入診療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的、與開展
的綜合介入診療相適應的其他專業技術人員。
(五)開展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的醫療機構,在滿足以上
基本條件的情況下,還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1.醫療機構基本條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三級醫院,有獨立的醫學影像科(介入放射)或者與開展綜
合介入診療工作相適應的臨床科室,開展綜合介入診療工作5年以上,
5年內累計完成綜合介入診療手術病例不少于2000例,其中開展三級
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不少于1000例,綜合介入技術水平在本地區處
于領先地位。
(2)二級醫院,有相對固定的醫學影像科或者與開展綜合介入診
療工作相適應的臨床科室,開展綜合介入診療工作5年以上,5年內累
計完成綜合介入診療手術病例不少于1500例,其中開展三級以上綜合
介入診療手術不少于800例,綜合介入技術水平在本地區處于領先地
位。
有綜合介入診療需求。設區的市以區為單位,區域范圍內無獲得
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資質的醫療機構;縣域內需要開展急診三
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時無法及時到達有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
術資質的醫療機構。由取得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資質的三級甲
等醫院派駐取得資質人員進行長期技術幫扶和指導,時間至少1年,1
年后通過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臨床應用能力評估。
(3)擬開展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的新建或新設相關專業的
醫療機構,應當符合本規范的人員、科室、設備、設施條件,并向省
級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通過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臨床應用能
力評估后方可開展。
2.有至少2名經過正規培訓|、具備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臨床
應用能力的本院在職醫師,其中至少1名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技術職
務任職資格。
3.具備滿足開展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的介入手術室(造影室)、
重癥監護室、麻醉科和其他相關科室、設備和技術能力。
(1)介入手術室(造影室)。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具有〃路圖〃功
能,影像質量和放射防護條件良好;具備醫學影像圖像管理系統。具
備氣管插管和全身麻醉條件,能夠進行心、肺、腦搶救復蘇,具備供
氧系統、麻醉機、除顫器、吸引器、血氧監測儀等必要的急救設備和
藥品。
(2)重癥監護室。設置符合相關規范要求,達到m級潔凈輔助用
房標準,病床不少于6張,每病床凈使用面積不少于15平方米;配備
多功能監護儀和呼吸機,多功能監護儀能夠進行心電圖、血壓和血氧
等項目監測;能夠開展有創盧頁壓監測項目和有創呼吸機治療;有院內
安全轉運重癥患者的措施和設備;具備經過專業培訓的、有5年以上
重癥監護工作經驗的專職醫師和護士,能夠滿足三級以上綜合血管介
入診療專業需要。
(3)醫學影像科。能夠利用多普勒超聲診斷設備進行常規和床旁
血管檢查,具備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CT)或磁共振(MRI),以及
醫學影像圖像傳輸、存儲與管理系統。
二、人員基本要求
(-)綜合介入診療醫師。
1.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執業范圍為醫學影像和放射治療專業
或與開展的綜合介入診療相適應的臨床專業。
2.有3年以上綜合介入臨床診療工作經驗。
3.經過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綜合介入診療培訓基地系統培訓
并考核合格。4.開展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的醫師還應當符合以
下要求:
(1)有5年以上綜合介入臨床診療工作經驗,具有主治醫師以上
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2)經衛生部綜合介入診療培訓基地系統培訓并考核合格。
(二)專業護士及其他技術人員經過相關綜合介入診療技術相關
專業系統培訓并考核合格。
三、技術管理基本要求
(-)嚴格遵守綜合介入診療技術操作規范和診療指南,根據患
者病情、可選擇的治療方案、患者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綜合判斷治療
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療,嚴格掌握綜合介入診療技術的適應證。
(二)綜合介入診療由本院綜合介入醫師決定,術者由本院綜合
介入診療醫師擔任;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由具有副主任醫師以
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本院綜合介入醫師決定,術者由具有副主
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本院綜合介入醫師擔任。開展綜
合介入診療技術前應當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與術前、術后管理方案。
(三)實施綜合介入診療前,應當向患者和其家屬告知手術目的、
手術風險、術后注意事項、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預防措施等,并簽署
知情同意書。
(四)建立健全的綜合介入診療后的隨訪制度,并按規定進行隨
訪和記錄。
(五)在完成每例次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后10個工作日內,
使用衛生部規定的軟件,按照要求將有關信息報送至衛生部及省級衛
生行政部門(通知另行下發)。
(六)開展綜合介入診療的醫療機構每年與介入診療操作相關嚴
重并發癥發生率應當低于5%,死亡率應當低于1%,無與介入診療技
術相關的醫療事故。開展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的醫療機構每年
完成的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病例原則上不少于300例。
(七)具有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資質的醫師作為術者每年
完成三級以上綜合介入治療病例不少于30例。
(A)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準予開展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
療的醫療機構和醫師名單進行公示。
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定期組織對已經獲得三級以上綜合介入
手術資質的醫療機構和醫師技術臨床應用情況進行評估,包括病例選擇、
手術成功率、嚴重并發癥、死亡病例、醫療事故發生情況、術后病人
管理、平均住院日、病人生存質量、病人滿意度、隨訪情況和病歷質
量等。評估不合格的醫療機構或醫師,暫停相關技術臨床應用資質并
責令整改,整改期不少于3個月。整改后評估符合條件者方可繼續開
展相關手術;整改不合格或者連續2次評估不合格的醫療機構和醫師,
取消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資質,并向社會公示。
(九)其他管理要求:
1.使用經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批的綜合介入診療器材。
2.建立綜合介入診療器材登記制度,保證器材來源可追溯。在綜
合介入診療患者住院病歷中手術記錄部分留存介入診療器材條形碼或
者其他合格證明文件。
3.不得違規重復使用一次性綜合介入診療器材。4.嚴格執行國家物
價、財務政策,按照規定收費。
四、培訓
擬從事綜合介入診療的醫師應當接受不少于6個月的系統培訓。
(-)培訓基地。
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本轄區一、二級綜合介入診療手術培訓
基地,并組織開展一、二級相關綜合介入診療醫師的培訓工作。
衛生部綜合介入診療技術培訓基地負責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
術培訓I,且具備下列條件:
1.三級甲等醫院,并經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準予開展三級以上綜合
介入診療手術。2.有至少5名具備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資質的指
導醫師,其中至少2名為主任醫師。3.有與開展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
手術培訓工作相適應的人員、技術、設備和設施等條件。
4.每年完成各類綜合介入診療手術不少于1000例,其中三級以上
綜合介入診療手術不少于500例。能夠獨立開展的綜合介入診療手術
的類型應當覆蓋常見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全部類型的60%以上。
5.相關專業學術水平居國內前列,且在當地有較強的影響力。
(二)培訓工作的基本要求。
1.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培訓應當使用衛生部統一編寫的培
訓大綱和培訓教材。
2.制定培訓計劃,保證接受培訓的醫師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的
培訓。3.按照要求在培訓期間對接受培訓醫師的理論知識掌握水平、
實踐能力操作水平進行定期測試、評估;在培訓結束后,對接受培訓醫
師進行評定,并及時報送相關信息。
4.為每位接受培訓的醫師建立培訓及考試、考核檔案,并做好考
勤記錄。5根據實際情況和培訓能力決定培訓醫師數量。
(三)綜合介入診療醫師培訓要求。
1.在上級醫師指導下,作為術者完成不少于100例綜合介入診療
手術。參加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培訓的醫師應當作為術者完成
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不少于50例,并經考核合格。
2.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參加對綜合介入診療患者的全過程管理,包括
術前評價、診斷性檢查結果解釋、與其他學科共同會診、外周血管介
入診療操作、介入診療操作過程記錄、圍手術期處理、重癥監護治療
和手術后隨訪等。
3.在境外接受綜合介入診療系統培訓16個月以上、完成規定病例數
的醫師,有培訓機構的培訓證明,并經考試、考核合格的,可以認定為達到
規定的培訓要求。
五、其他管理要求
(-)本規范實施前已經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的醫師,可以不經過
培訓和考核,開展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
1.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執業范圍為醫學影像和放射治療專業
或與開展的綜合介入診療相適應的臨床專業。
2.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同行專家評議專業技術水平較高,并獲得3
名以上本專業主任醫師的推薦,其中至少1名為外院醫師。
3.在醫療機構連續從事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臨床工作10年以上,
已取得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4.近5年累計獨立完成綜合介入診療病例不少于500例,其中三
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不少于200例,與介入診療操作相關嚴重并
發癥發生率低于5%,死亡率低于1%。未發生二級以上與介入診療相
關的醫療事故。
(二)本規范實施前已經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的醫師,可以不經過
培訓直接參加考核,經考核合格后開展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工作:
1.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執業范圍為醫學影像和放射治療專業
或與開展的綜合介入診療相適應的臨床專業。
2.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同行專家評議專業技術水平較高,并獲得3
名以上本專業主任醫師的推薦,其中至少1名為外院醫師。
3.連續從事綜合介入診療臨床工作8年以上、具有主治醫師以上專
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4.近5年累計獨立完成綜合介入治療病例不少于
500例。其中三級以上綜合介入診療手術不少于200例,與介入診療
操作相關嚴重并發癥發生率低于5%,死亡率低于1%。未發生二級以
上與介入診療相關的醫療事故。
附件:綜合介入診療手術分級目錄一級手術一、一般動靜脈造影
術和其他部位插管造影術二、一般部位的經皮穿刺活檢術
三、經皮肝穿膽道造影術
四、腹腔置管引流術
五、中心靜脈置管術
六、胃十二指腸營養管置入術
七、各個部位膿腫、囊腫穿刺引流術
八、經皮瘤內注藥術
九、經皮一般畸形血管硬化術
十、經T型管取石術
二級手術
一、各部位腫瘤化療灌注術
二、輸卵管再通術
三、肺大皰及胸膜腔固化術
四、經導管選擇性動靜脈血樣采集術
五、經皮注射無水酒精治療腫瘤術
六、鼻淚管成形術
七、經皮腰椎間盤切吸/激光氣化/臭氧注射術
八、肝、腎囊腫硬化術
九、透視下金屬異物取出術
三級手術
一、經皮經肝食道胃底靜脈栓塞術
二、經皮穿刺膽汁引流術
三、脾動脈栓塞術
四、宮外孕介入治療術
五、經皮胃造屢術
六、精索靜脈/卵巢靜脈曲張硬化栓塞術
七、外周動脈/靜脈栓塞術
八、頸外動脈分支栓塞/化療術
九、經皮椎體成形/椎體后凸成形術(除外上段胸椎和頸椎)
十、心血管內異物取出術
十一、特殊部位經皮穿刺活檢術(縱膈/胰腺等)
十二、經皮穿刺腫瘤物理消融術(射頻/微波/激光/冷凍)
十三、腫瘤栓塞術
十四、經皮腎造瘦術
四級手術
一、顱面部血管疾病的無水酒精/硬化劑治療術
二、經皮頸椎間盤切吸/激光氣化/臭氧注射術
三、氣管支氣管支架植入術
四、上段胸椎和頸椎經皮椎體成形/椎體后凸成形術
五、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IPS)
六、頭頸部放射性粒子植入術
七、顱面部高血循病變的輔助性介入栓塞術
八、膽道支架植入術
九、消化道支架植入術
十、經皮血管藥盒置入術
~\—、泌尿系支架置入術
十二、各部位腫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術(頭頸部除外)
十三、腫瘤相關的血管支架植入術
十四、其他準予臨床應用的新技術
第四篇:婦科內鏡診療技術管理規范
婦科內鏡診療技術管理規范
為加強婦科內鏡診療技術臨床應用與管理,規范婦科內鏡臨床診
療行為,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特制定本規范。本規范為醫療機
構及其醫師開展婦科內鏡診療技術的基本要求。
本規范所稱的婦科內鏡診療技術主要包括婦科腹腔鏡和婦科宮腔
鏡等診療技術。
一、醫療機構基本要求
(-)醫療機構開展婦科內鏡診療技術應當與其功能、任務相適
應。
(二)具有衛生行政部門核準登記的婦產科診療科目,有與開展
婦科內鏡診療技術相關的輔助科室和設備。
(三)開展婦科內鏡手術的醫療機構設備、設施基本要求:
1.能夠滿足婦科內鏡手術臨床工作要求,內鏡工作室應包括內鏡
檢查室、手術室以及門診手術室等。內鏡工作室要有各種相應的手術
以及應急救治設備。
2.具備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內鏡設備和手術器械。
3.有內鏡消毒滅菌設施和醫院感染管理系統。
(四)有至少2名具備婦科內鏡診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的執業醫
師,有經過婦科內鏡診療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的、與開展婦科內鏡手
術相適應的其他專業技術人員。
(五)擬開展風險高、過程復雜、難度大的四級婦科內鏡手術,
如:腹腔鏡根治性子宮切除術、腹膜后淋巴結切除術、深部子宮內膜
異位病灶切除術、盆底重建術、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矯治術、子宮內膜
癌及卵巢癌分期手術等;宮腔鏡重度宮腔粘連分離術、n型粘膜下肌
瘤切除術、子宮畸形矯治術等的醫療機構,在滿足以上基本條件的情
況下,還應當滿足以下要求:
1.三級醫院,開展婦科臨床診療工作io年以上,婦科病房實際
開放床位數不少于40張,5年內累計完成婦科內鏡手術病例3000例
以上,開展四級婦科內鏡手術累計300例以上,技術水平在本地區處
于領先地位。
2.具備滿足危重病人救治要求的重癥監護室。3.開展婦科惡性
腫瘤相關的四級婦科內鏡手術的醫療機構,還應當具備衛生行政部門
核準登記的腫瘤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診療科目。
4.具備滿足實施四級婦科內鏡手術需求的臨床輔助科室設備和技
術能力。
二、人員基本要求
(-)婦科內鏡診療醫師。
1.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執業范圍為婦產科專業。2.有5年以上
婦科診療工作經驗,具有主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仟職資格。
3.經過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婦科內鏡診療技術培訓I基地
系統培訓并考核合格。
4擬開展四級婦科內鏡手術的婦科內鏡診療醫師還應當滿足以下
要求:
(1)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2)經衛生
部婦科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系統培訓并考核合格。
(二)其他相關衛生專業技術人員。
應當經過婦科內鏡診療技術相關專業系統培訓并考核合格。
三、技術管理基本要求
(-)嚴格遵守婦科疾病的診療規范、婦科內鏡診療技術操作規
范和診療指南,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
(二)實施內鏡手術必須使用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注冊
的內鏡專業設備、耗材及藥品,嚴格執行《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
范》。
(三)婦科內鏡診療技術由具有婦科內鏡診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
的、具有主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本院在職醫師決定,
術者由具有婦科內鏡診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的本院醫師擔任;四級婦
科內鏡手術由具有四級婦科內鏡手術臨床應用能力的、具有副主任醫
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本院在職醫師決定,術者由具有四級
婦科內鏡手術臨床應用能力的本院醫師擔任。術前應當確定手術方案
和預防并發癥的措施,術后制訂合理的治療與管理方案。
(四)實施內鏡手術前,應當向患者或其法定監護人、代理人告
知手術目的、手術風險、術后注意事項、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預防措
施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五)加強婦科內鏡診療質量管理,建立健全婦科內鏡診療后隨
訪制度,并按規定進行隨訪、記錄。
(六)醫療機構和醫師應當按照規定接受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
對婦科內鏡診療情況進行的技術檢查,包括病例選擇、手術成功率、
嚴重并發癥、醫療事故發生情況、術后病人管理、隨訪情況和病歷質
量等。
(七)醫師實施婦科內鏡診療,必須親自診查患者,并按規定及
時填寫、簽署醫學文書,不得隱匿、偽造、銷毀醫學文書及有關資料。
(A)醫師不得出具與自己執業范圍無關或者與執業類別不相符
的醫學證明文件。
(九)其他管理要求:
1.建立婦科內鏡診療器材登記制度,保證器材來源可追溯。
2.不得違規重復使用一次性婦科內鏡診療器材。3.嚴格執行國
家物價、財務政策,按照規定收費。
四、培訓
擬從事婦科內鏡診療工作的醫師應當接受不少于6個月的系統培
訓。
(—)培訓基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指定本轄區婦科內鏡診療技術培
訓基地,并組織開展婦科內鏡診療醫師培訓工作。
衛生部婦科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負責四級婦科內鏡手術的培訓I,
且具備下列條件:
1.三級醫院。
2.具備四級婦科內鏡手術臨床應用能力,每年完成各類婦科腹腔
鏡手術1000例以上和宮腔鏡手術500例以上。其中,完成四級婦科
內鏡手術不少于100例。
3.有至少4名具備四級婦科內鏡手術臨床應用能力的指導醫師,
其中具有主任醫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指導醫師不少于2名。
4.有與開展婦科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工作相適應的人員、技術、設
備和設施等條件。
5.舉辦過全國性的與婦科內鏡診療技術相關的專業學術會議或承
擔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
(二)培訓工作基本要求。
1.培訓教材和培訓大綱經衛生部認可。
2保證接受培訓的醫師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培訓內容。
3.培訓結束后,對接受培訓的醫師進行考試、考核,并出具是否
合格的結論。4.為每位接受培訓的醫師建立培訓及考試、考核檔案。
(三)四級婦科內鏡手術醫師培訓要求。
L擬從事四級婦科腹腔鏡手術的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參與
完成不少于50例婦科腹腔鏡手術,參與四級婦科腹腔鏡手術不少于15
例,并經考核合格。
2.擬從事四級婦科宮腔鏡手術的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參與
完成不少于30例婦科宮腔鏡手術,參與四級婦科宮腔鏡手術不少于10
例,并經考核合格。
3.在指導醫師的指導下,學員應參與對患者全過程的管理,包括
術前評價、診斷性檢查結果解釋、與其他學科共同會診、婦科內鏡診
療操作、婦科內鏡診療操作過程記錄、圍手術期處理、重癥監護治療
和手術后隨訪等。
4.在境外接受婦科內鏡診療技術培訓16個月以上,完成規定病例數
的醫師,有境外培訓機構的培訓證明,并經衛生部指定培訓基地考試,
考核合格后,可以認定為達到規定的培訓要求。
五、其他管理要求
本規范實施前具備下列條件的醫師,可以不需經過培訓和婦科內
鏡診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審核而開展四級婦科內鏡手術工作。
(-)職業道德高尚,同行專家評議專業技術水平較高,并獲得2
名以上本專業主任醫師推薦,其中至少1名為外院醫師。
(二)擬從事四級婦科腹腔鏡手術工作的醫師應同時具備以下條
件:
1.在三級醫院從事婦科腹腔鏡手術工作10年以上,具有副主任
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2.近5年累計完成婦科腹腔鏡手術病例1000例以上,其中每年
獨立完成四級婦科腹腔鏡手術不少于100例。
(三)擬從事四級婦科宮腔鏡手術工作的醫師應同時具備以下條
件:
I.在三級醫院從事婦科宮腔鏡診療工作10年以上,具有副主任
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仟職資格。
2.近5年累計完成婦科宮腔鏡診療病例500例以上,其中每年獨
立完成四級婦科宮腔鏡手術不少于50例。
(四)手術適應證、手術成功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手術死亡
率等手術質量相關指標符合衛生部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有關要求,近5
年內未發生過二級以上與開展婦科內鏡手術相關的負主要責任的醫療
事故。
第五篇: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范
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范
為規范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臨床應用,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
全,制定本規范。本規范為醫療機構及其醫師開展神經血管介入診療
技術的最低要求。
木規范所稱的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是指在醫學影像設備引導下,
經血管或經皮穿刺途徑在頭頸部和脊柱脊髓血管內進行的診斷或者治
療的技術。
一、醫療機構基本要求
(-)醫療機構開展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應當與其功能、任務
相適應。
(二)三級醫院。有衛生行政部門核準登記的神經內科、神經外
科和醫學影像科的診療科目,有介入手術室(造影室)和重癥監護室。
1.神經外科。床位不少于30張,具備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條件,能
夠獨立開展動脈瘤夾閉、血管畸形切除、腦出血清除等手術。
2.神經內科。床位不少于40張。3.介入手術室(造影室)。
(1)符合放射防護及無菌操作條件。有菌區、緩沖區及無菌區分
界清晰,有單獨的更衣洗手區域。
(2)配備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具有〃路圖〃功能,影像質量
和放射防護條件良好;具備醫學影像圖像管理系統。
(3)具備氣管插管和全身麻醉條件,能夠進行心、肺、腦搶救復
蘇,具備供氧系統、麻醉機、除顫器、吸引器、血氧監測儀等必要的
急救設備和藥品。
(4)具備存放導管、導絲、造影劑、栓塞劑以及其他物品、藥品
的存放柜,有專人負責登記保管。
4.重癥監護室。
(I)設置符合相關規范要求,達到m級潔凈輔助用房標準,病床
不少于6張,每病床凈使用面積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夠滿足神經血管
介入診療專業需要。
(2)符合神經專業危重病人的救治要求:配備多功能監護儀和呼
吸機,多功能監護儀能夠進行心電圖、血壓和血氧等項目監測;能夠
開展有創顱壓監測項目和有創呼吸機治療;有院內安全轉運重癥患者
的措施和設備。
(3)具備經過專業培訓的、有5年以上重癥監護工作經驗的專職
醫師和護士。
(三)其他相關科室和設備。
1.醫學影像科能夠利用多普勒超聲診斷設備進行常規和床旁腦血
管檢查。
2.具備磁共振(MRI)、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CT)和醫學影像
圖像管理系統。
(四)有至少2名經過正規培訓、具備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臨
床應用能力的本院在職醫師,有經過神經血管介入診療相關知識和技
能培訓的、與開展的神經血管介入診療相適應的其他專業技術人員。
(五)擬開展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的二級醫院,除滿足上述要
求外,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有神經血管介入診療需求。設區的市以區為單位,區域范圍內
無獲得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資質的醫療機構;縣域內需要開展急診
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時無法及時到達有神經血管介入診療資質的醫
療機構。
2.由取得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資質的三級甲等醫院派駐取得資
質人員進行長期技術幫扶和指導,時間至少1年,1年后通過省級衛生
行政部門組織的臨床應用能力評估。
(六)擬開展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的新建或新設相關專業的醫
療機構,應當符合本規范的人員、科室、設備、設施條件,并向省級
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通過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臨床應用能力
評估后方可開展。
二、人員基本要求
(-)神經血管介入醫師。
1.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執業范圍為外科、內科或醫學影像和
放射治療專業。2.有3年以上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或者放射介入臨床診
療工作經驗,具有主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神經外科醫師需要接受神經內科、醫學影像和放射治療至少各9
個月的培訓;神經內科醫師需要接受神經外科、醫學影像和放射治療
至少各9個月的培訓;醫學影像和放射治療醫師需要接受神經外科和
神經內科至少各9個月的培訓。
3.經過衛生部認定的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手術培訓基地系統培訓并
考核合格。
(二)專業護士及其他技術人員經過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相關
專業系統培訓并考核合格。
三、技術管理基本要求
(-)嚴格遵守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操作規范和診療指南,根
據患者病情、可選擇的治療方案、患者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綜合判斷
治療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療,嚴格掌握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手術的
適應證。
(二)神經血管介入診療由至少2名本院神經血管介入醫師決定,
術者由本院神經血管介入醫師擔任,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與術前和術
后管理方案。
(三)實施神經血管介入診療前,應當向患者和其家屬告知手術
目的、手術風險、術后注意事項、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預防措施等,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四)建立健全的神經血管介入診療后的隨訪制度,并按規定進
行隨訪和記錄。
(五)在完成每例次神經血管介入治療病例診療后10個工作日內,
使用中牛部規定的軟件,按照要求將有關信息報送至P牛部及省級P
生行政部門(通知另行下發)。
(六)醫療機構每年完成的神經血管介入診療病例原則上不少于
100例,其中治療性病例不少于30例。開展神經血管介入診療的醫療
機構每年與介入治療操作相關嚴重并發癥發生率應當低于6%,死亡率
應當低于3%;治療例數不足100例的,每年與介入治療操作相關的死
亡病例數不得超過3例。
(七)具有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資質的醫師作為術者每年完成
神經血管介入治療病例不少于30例。
(A)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準予開展神經血管介入診療的
醫療機構和醫師名單進行公示。
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定期組織對已經獲得資質的醫療機構和
醫師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臨床應用情況進行評估,包括病例選擇、手
術成功率、嚴重并發癥、死亡病例、醫療事故發生情況、術后病人管
理、平均住院日、病人生存質量、病人滿意度、隨訪情況和病歷質量
等。評估不合格的醫療機構或者醫師,暫停相關技術臨床應用資質并
責令整改,整改期不少于3個月。整改后評估符合條件者方可繼續開
展相關技術;整改不合格或連續2次評估不合格的醫療機構和醫師,
取消神經血管介入診療技術臨床應用資質,并向社會公示。
(九)其他管理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廢棄物資源化路徑優化-洞察及研究
- 光子集成散熱設計-洞察及研究
- 邊緣云任務卸載-第1篇-洞察及研究
- 蟲媒病傳播中昆蟲滯育的作用機制-洞察闡釋
- 綠色稅收模型與可持續發展-洞察闡釋
- 河北省衡中同卷2025屆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智能語音分離技術-洞察及研究
- 液化石油氣綠色技術在能源安全中的應用研究-洞察闡釋
- 甘肅省天水市第三中學2025屆高一化學第二學期期末調研試題含解析
- 2025屆山東省滕州市高二化學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高清版)DB12∕T 804-2018 口腔綜合治療臺用水微生物標準
- GB/T 20424-2025重有色金屬精礦產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規范
- 2025年云網能源(曲靖)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2年一級造價工程師考試《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土木建筑工程)》真題及解析
- 吊裝施工安全協議書范本
- 2015海灣消防JB-QB-GST200 火災報警控制器(聯動型)安裝使用說明書
- 中國各省區地圖、基本資料
- 2025年上半年中國長江三峽集團限公司“脫貧家庭畢業生”招聘(173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廣州市荔灣區招考社區居委會專職工作人員招考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題標準試卷(共三十五套)
- 關于辦公室安全的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