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209-2016 主要農作物澇漬防控技術規程_第1頁
DB42T 1209-2016 主要農作物澇漬防控技術規程_第2頁
DB42T 1209-2016 主要農作物澇漬防控技術規程_第3頁
DB42T 1209-2016 主要農作物澇漬防控技術規程_第4頁
DB42T 1209-2016 主要農作物澇漬防控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案號:DB42Technologicalregulationsofwaterloggingcontrolforstaplecrops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Ⅰ Ⅱ 1 1 1 2 3 3 3 4 4 4 5 5 5 5 6 7 7 7 8 8 8 8 9 9 11 I本規程按照GB/T1.1-2009《標準證災年農民收入不致于顯著減少將產生積極影響,具有重要的社會經濟1主要農作物澇漬防控技術規程NY/T496NY/T2148NY/T2735NY/T310NY/T2148-2012和SL56-201因降水引起田面積水超過作物在一定生長階段的耐淹深度且持續時間超過作物耐淹歷時的一種農3.2漬subsurfacewaterl少空氣,作物根部環境條件惡化,造成植株生長發育不良、產量下降乃至品質降低的農業自然23.3澇漬災害waterloggin3.4澇漬災害防控preventionandcontrolofwaterloggingdamage3.5高標準農田highstandar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耕作層深厚,土壤肥沃無明顯障礙因素,田間灌排設施完善,灌排保障3.7澇漬前防控controlmeasuresbeforewaterl3.8澇漬中調控controlmeasuresunderwaterl3.9澇漬后促生Promotinggrowthtechniquesforcropafterwater在雨后田間澇水排除后,采取營養調控、化學調控促進作物盡快恢復生長的方法與技術。4.1作物易受澇漬危害的地區,應配置農田排水工程。農田排水工程的規劃、建設、施工和管理應符工程技術管理規范》(SL/T246)的規定,還應遵守國家有關法規和4.2排水系統須滿足主要農作物及其相應的種植制度的排水要求,必要時可明溝、暗管結合生產實踐綜合分析確定,或參考本規程附4.3適應作物澇漬災害防控的田間工程,應參照《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NY/T2144.4土壤培肥改良可按本規程附錄E給出的方法實施。對于漬害34.5為加快田間積水排出,宜合理配置廂溝或壟溝(豎墑)、腰溝(橫墑)、導水溝(出水墑)等田5.1澇漬前預防性措施5.1.1播種前。疏浚、整理斗溝、農溝和毛溝,使排水暢通。排水系統須滿足稻麥連茬、棉麥套茬或棉麥連茬以及玉米(大豆)小麥連茬的排澇、降漬要求,必要時可明溝、暗管排水結5.1.2播種期。選用抗逆性強的耐澇耐漬品種,采取機條播、寬幅機條播、機撒播等機械化播種方式5.1.2.1合理耕作。以耕層含水率為田間持水率的70%左右為宜進行適墑耕作,采取深耕(耕深25cm~30cm)且重施有機肥的方式改善土壤通透性。5.1.2.2種植行向按東北偏東—西南偏西的最多風向,以利通風、減濕。c)水田可實行滿幅播,棉、麥套作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種,宜保證(13~18)萬基本苗/667m2,達到30萬穗/667m2。a)小麥種植后應及時完善田間壟溝、腰溝和導水溝,使澇水漬水能及中筋型稻茬小麥品種,按目標產量(350~450)kg/667m2分期施用5.1.4返青至拔節。適時施用拔節肥;雨前須疏浚、清理內外三溝,提早預防濕害并發癥。5.1.5孕穗至灌漿。用好“一噴三防”技肥等,通過一噴達到防病防蟲、防干熱風、防早衰的目的,使粒重得到5.2.2苗期至灌漿期。須迅速疏通內、外三溝,加快排除田間漬水。此外,對受澇5.2.3成熟期。疏通內、外三溝,排澇降漬,搶收搶曬45.2.4主要生育期澇漬過程控制,應參照附錄A中表A.1澇漬等級,分不同情況應5.3澇漬后促生減損措施5.3.1播種期。播種后遇降雨致淹水2d以上應補種,超過3d建議重種或5.3.2出苗至返青期。受輕度漬害不需補施恢復肥,中度漬害應選用硝硫基復合肥作補救恢復肥,施用量控制在(3~6)kg/667m2,宜同時噴施葉a)在田間漬水排除后,對過密田塊應進行疏苗,以利通b)用“烯效唑”(30~40)ml/667m2c)嚴重受漬田塊,按(3~5)kg/667m2用量迅速追施1次尿素,同時葉面補肥2次;同時,采取葉面補肥并配合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宜選用適宜的液態肥,植物生劑可選用諸如6-芐氨基腺嘌呤(6-BA)、胺鮮酯b)對于受澇漬較為嚴重的麥田,宜化學調控與營養調控有機結合。先葉面噴施能明顯改善植株代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再噴施尿素與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液或液態硅鉀肥。用量參照相關產c)澇漬后遇高溫,應采取預防生理性干旱措施,可葉面噴施抗旱d)銹病、紋枯病、白粉病重發地區,應在雨后適期a)雨后可下田作業時,可噴施6-芐氨基腺嘌呤(6-BA)、胺鮮酯(DA-6)等植物生長調b)對于強降水造成一周內農田澇水不能及時排除時,在條件許可的大中型農場,可于澇后第1d和第6d用無人機噴施葉面肥(1%尿素+0.3%磷酸二氫鉀),或澇后選用6-BA、DA-6、復硝酚鉀的一種,先用無人機噴施,受澇第4d采用無人機噴施葉面肥,用量參照相關產品說6.1.1播種前。疏浚、整理斗溝、農溝和毛溝,排水系統應滿足水稻油菜連茬、棉花油菜套茬或6.1.2播種期。選用抗逆性強的耐澇耐漬油菜品種,施入6.1.2.2科學施肥。有機肥:70%作基肥,106.1.2.3合理耕作。以耕層土壤含水率為田間持水率70%左右適墑耕作,宜采取深耕(耕深25cm~5a)機播每667m2播種量以0.3kg~0.35kg為宜,促成每b)人工播種時,可分2次~3次撒播,確保播種均勻;播種后要6.1.3苗期。重點做好培肥壯苗,冬前施入化肥并適時噴施硼肥,以促進油菜生6.1.6成熟期。應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尤須搶6.2.1播種期。須突擊清理、暢通內、外三溝,迅速排澇降漬,方便耕6.2.2苗期至角果形成期。疏通內、外三溝,排除田間漬水,做好通風降濕。此外,對受澇漬較菜地,采取根外噴施外源化學調節物質,以改善植株6.2.3成熟期。排澇降漬,搶收搶曬,防止籽粒脫落、發芽控制在(3~6)kg/667m2,同時根外噴施葉面肥。中度以上漬害的恢復補救應以氮肥為輔、磷鉀肥為a)中度以下漬害應正常施肥,按《肥料合理使用準則b)澇漬后遇高溫,應采取預防生理性干旱措施,可葉面噴施抗旱保水劑;c)配合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6-芐氨基腺嘌呤(6-BA)、胺鮮酯6.3.4花期。根據澇漬危害可采取以a)適時進行化學調控和營養調控。單獨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6-芐氨基腺嘌呤(6-BA)(DA-6)、脫落酸(ABA)等,推薦噴施后隔5d再噴施2%尿素+0.3%磷酸二氫鉀的減2次葉面肥(1%尿素+0.3%磷酸二氫鉀);在條件較好的地區,可于受澇第4d采用無人機噴67.1.1播栽前。應利用播栽前農閑時間,疏浚暢通斗溝、農溝和毛溝,排水系統須滿足小麥7.1.2播栽期。選用抗逆性強的耐澇耐漬棉花品種,可采取大田點播、營養缽育苗移栽等方式d)棉花種植行向可按本地東北偏東—西南偏西的最多風向,以利于透光、通風,減少e)油菜、小麥收獲后搶時移栽,須澆足定根水,縮短栽后緩苗期。缽不堆缽,運缽不散缽,以利于提高成活率。移栽要根據棉苗的大小、強弱,分級移栽,稍呈龜背形,苗床不宜過長,以防高溫燒苗。營養缽7.1.2.4棉花種植后,應及時完善田間廂溝、腰溝和導水溝,使排水暢通。還要提早預防立枯病、炭7.1.3出苗至現蕾。苗期早追肥防瘦弱苗,蕾期穩施蕾肥。同時,要做好病蟲草害防治,為7.1.3.1苗期要及時追施提苗肥,通過培肥壯苗提7.1.5花鈴期。重施花鈴肥,普施秋桃肥,視植株長勢進行適7.2.4主要生育階段受澇較重棉田,在澇漬尚未解除時,可施用外源化學調節物質改善植77.3.1播種至出苗。播種期受雨澇淹水2d以上應補種,超過3d宜采取2并與葉面噴施復硝酚鉀6mg/L配合運用。7.3.3.3對于受澇中等程度的棉田,宜采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與營養調控相結合的澇后修復方法。澇后葉面噴施營養液1%尿素和0.5%磷酸二氫鉀。8.1.2播種期。應適墑耕作,施足基肥,用好種肥,適期播種、均勻播種。8.1.2.1適期播種。應選用抗逆性強的耐澇耐漬品種,采取寬行窄株種植方式,大田基本苗以5000a)春播玉米時,日平均氣溫應穩定通過10℃~12℃,搶“冷尾暖頭”播種,促早發壯苗,宜在3b)夏播玉米,在油菜、小麥收后及時搶播,防止因播種過遲在抽穗期遭遇高溫熱害;8.1.2.3采取直播時應避免無溝種植,播種后應清理、暢通內外三8.1.2.4科學施肥。要施足基肥并根據作物生長發育特點分期追肥。a)有機肥的投入量不低于4000kg/6b)穩施氮肥。春玉米在廣施有機肥的基礎上,每667m2施氮肥(折合純N)6kg春玉米,磷肥一般作基肥施用;種植夏玉米時,磷肥可以隨施氮肥施8.1.2.5在玉米種植后及時完善田間廂溝或壟溝8.1.3苗期至抽雄期。雨前須疏浚暢通內外三溝,防止田間積水成澇。8.1.4開花、吐絲期,如遇強降水,應采取人工輔助授8.1.5成熟期。適時收獲、晾曬,防止連陰雨導致霉變或穗發芽。88.2.2拔節至抽穗期。及時排除田間澇水,避免出8.2.4各生育期受較重澇漬時,可采取噴施外源化學調節物質和8.3.1播種至出苗。播種后遇雨澇淹水2d以上應補種,超過3d宜采取重種或8.3.2苗期。遭受重度以上澇漬危害的玉米田,澇后促生恢復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同時,還可8.3.3拔節到抽雄期。應根據澇漬嚴重程度和天氣狀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8.3.3.3雨澇后遇高溫,應采取預防生理性干8.3.4乳熟期。應根據天氣及田間澇漬程度,采取不8.3.4.1雨后及時噴施適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尿素+0.3%磷酸二氫鉀),配合使用適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8.3.4.3采取適當的化防措施及時防治玉米濕害9.1澇漬前預防性措施9.1.1播種前準備:選擇適宜水稻品種,進行浸種消毒、施入基肥。b)在直播或育秧前應做好浸種消毒工作,可以選用25%咪鮮胺浸種消毒;c)宜采取測土配方施肥。無條件時,可采取基肥、蘗肥、穗肥質量比7:2:1,磷肥(折9.1.2播栽期:應適時播種,培育狀秧,開挖格田內排水溝。b)當水稻種子浸種達到破胸露白后直播,或催芽后播種;先播種生育期較長、成熟遲的品種,后播種生育期較短、成熟早的品種,使一季中稻孕穗抽穗揚花期盡量避開梅雨期嚴重澇漬危害和盛夏高溫期9e)為防治澇漬災害,須開挖稻田圍溝、腰溝與豐產溝。圍溝深30cm、寬20cm~25cm;要求腰9.1.3本田期應采取以下措施預防澇漬:b)根據農田排水工程技術規范(SL/T4)的要求,在水稻淹灌期使田面水位與農溝水面有一定的水位差,使適宜滲漏率保持在2mm/d~8mm/d,以防出現漬害;c)強降水發生前,要清除稻田圍溝、腰溝與豐產溝中的碎土,使溝溝相連、排水d)根據短、中期氣象預報,結合水稻幼穗發育進程,可采用中期增施氮肥延遲生育進程,或控水提早生育進程等技術措施,人為地調節水稻的孕穗期及抽穗揚花期,以避開可以預計9.2澇漬中控制性措施9.2.1苗期遭遇雨澇,應迅速排除澇雨后排澇如遇到烈日高溫天氣,為防止植株萎蔫倒伏甚至死亡,田間可保持10cm左右水層,下午49.2.2拔節至灌漿期,因強降水致較重澇漬災害時,須采取以下控制性措施:a)降雨間歇或雨后澇水不能暢排時,疏通田內圍溝、腰溝b)雨后澇水尚未完全排除時,要看天酌情排水。如果陰天,可采取一次性排干積水;如遇烈日高溫,應先排水使稻株上部露出水面,然后在下午排掉稻田漬水,這樣可以避免因暴曬c)排水露田,增溫、通氣,恢復稻株根系活力,并增加新根9.2.3成熟期遭遇雨澇,應盡快排水露田,降低地下水位。農業機械作業要求的排漬深度水工程技術規范》(SL/T4)的規定,宜控制在0.6m~0.8m,排漬時9.3澇漬后促生減損措施9.3.1苗期至分蘗期,應采取以下措施:a)扶苗定苗洗苗。用手逐株把倒伏稻苗扶起,并培土定根,防止扶后再d)科學進行水管理。采取《節水灌溉技術規范》(SL207)推薦的淺、濕模式進行灌9.3.2拔節至灌漿成熟期,應采取以下措施:復混肥。淹沒時間短,稻苗受害輕的,施肥量可少些;反之c)科學灌溉。澇后根據水稻所處的生長階段,采取《節水灌溉技術規范》(SL207)推免斷水過早,以保證稻株對水分的需要,又保證土壤通氣養根,促進植株生長;黃表A.1所示了《基于雨日和降水量的小麥澇漬等級劃分》<6<7<301表A.2所示了《基于雨日和降水量的油菜澇漬等級劃分》<6<7<41B.1在農田排澇降漬中,將毛溝、農溝、斗溝(或支溝)稱為外三溝。為減少溝道占地溝深50cm~80cm,底寬30cm~40cm,間距20m~40m。應分別在雨后1d~3d或3d~5d排除田面積水;連陰雨期間應確保田間無積水;進行試驗并結合生產實踐綜合分析確定。無試驗資料或調查資料時,設計排漬深度可取80c)田面積水排除后,應在作物耐漬歷時內將地下水位埋深降至適長與生殖生長旺盛期50cm~80cm,生長后期8斗溝是承接并用于輸送農溝澇水的排水溝,深度大于農溝0.3m~0.5m,間距200m~250m。表B.1農溝深度和間距溝深粘土、重壤土中壤土輕壤土、砂壤土0.6~1.0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