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園 課件_第1頁
6.2共筑生命家園 課件_第2頁
6.2共筑生命家園 課件_第3頁
6.2共筑生命家園 課件_第4頁
6.2共筑生命家園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2共筑生命家園目錄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3、如何走綠色發展道路?4、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CONTENTS0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人說,導致地球“病了”的罪魁禍首,就是人類,人類必將自食惡果。對此觀點你怎么看?紀錄片《地球改變之年》的鏡頭里,人類世界雖然空空蕩蕩:但野生動物們,卻意外迎來了最近幾十年以來,生命最為繁盛的時期。過去,只有7%的鯨魚幼崽可以存活。現在,充足的食物、安全的環境,當然可以讓更多幼崽活下來。另外,在XXX年,隨著干擾減少,烏干達森林里的山地大猩猩生育的幼崽數量是以往的兩倍。提示:1、地球上發生的種種變化,可能有不少都和人類有關系,但說人類是罪魁禍首,這種說法對人類的過錯表述不夠恰當。2、人類作為地球的一份子,也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3、現在人類已經認識到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并且在積極采取行動,所以人類必將自食惡果的說法過于絕對。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人類作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符合自然規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出謀劃策:結合教材思考,怎么做才能不出現這種情況?愛登堡在紀錄片中給出了科學家們的預測,生于XXX年的嶄新一代,將會目睹以下顯現:2030年代,亞馬孫雨林歷經大規模砍伐后退化成干燥的熱帶稀樹草原,全球水循環產生變化。2040年代,北極各處的凍土融化,釋放出甲烷,一種比二氧化碳威力強數倍的溫室氣體,急速加劇全球氣候變遷的速度。2050年代,海水溫度越來越高,酸性越來越強,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死亡,魚類數量大量減少。2080年代,全球糧食供應面臨危機,過度耕種使土壤變得貧瘠,傳粉昆蟲絕跡,天氣越來越難以捉摸。2100年代,全球氣溫增加4℃,地球上大部分土地已經無法居住,數千萬人流離失所。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式上演,這是一條不歸之路,將帶來不可逆轉的改變。如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①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②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02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如何走綠色發展道路(1)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如何處理①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②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③如果金山銀山要以失去綠水青山為代價,那么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遠眺是竹海與青山,近觀有田野與農舍。蓊郁蒼翠的余村,村莊宜業宜居宜游,村民富裕富足富有。當年拆遷的水泥廠舊址,復墾復綠后變為五彩田園;村里流轉的500多畝土地,經過規劃設計,成為油菜花田、荷花藕塘,春有繁花夏有景……休閑觀光、河道漂流、戶外拓展、休閑會務、登山垂釣、果蔬采摘、農事體驗的休閑旅游產業鏈逐步形成。10多年來,余村一步一個腳印實現蝶變。眼下,優美的環境、便利的交通、完善的配套,讓昔日沉寂的小山村變得熱鬧非凡,游客接待量逐年遞增。人們到這里,既看風景,也觀察綠色發展路上的新鮮事。鏡頭二(2)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堅持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3)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細節中,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在余村,低碳綠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綠色出行、節能減排、垃圾分類、光盤行動等綠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風,風農文旅、研學等生態富民產業欣欣向榮,全體村民共享了綠色發展紅利。2016年安吉縣創新開展“垃圾不落地”工作試點,在余村等村探索生活垃圾運行的新模式,實行“定點投放、定時收集”,在收集過程中均做到“垃圾不暴露、轉運不落地、沿途不滲漏、村容更整潔”,成就了垃圾不落地收集模式,即“余村模式”。鏡頭三2017年7月,余村出臺新的《余村村規民約》,在這則新修改的條約中,增加了環境保護制度的內容。在安吉縣,將生態文明納入村規民約并不是新鮮事,但單獨將環境保護制度作為一項內容并將之細化,余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如今,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有了村規民約的引導,村民心中都有本“清楚賬”。(4)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只有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鏡頭四如何走綠色發展的道路?①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②堅持綠色富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堅持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③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④

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國家:①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計劃生育、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②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加大環境治理力度;③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節能環保意識。企業:①增強社會責任意識,落實節能減排政策;②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減少污染物的排放;③加大環保資金的投入力度,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青少年:①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增強環保意識、節約意識和責任意識;②自覺踐行環保理念,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做好垃圾分類,植樹造林,綠色出行,節約用水;③依法同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就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等問題向有關部門建言獻策。小組討論:如何守護青山綠水,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是什么?1、美麗中國,不僅是山清水秀、天藍地綠,而且是留住鄉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園;2、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課堂小結如何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共筑生命家園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道路181、(武漢中考)自XXX年1月1日起,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等重點水域實行10年禁捕。這一舉措A.表明建設生態文明應消除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影響B.從根本上解決了水體污染問題,維護了生態平衡C.有利于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的保護修復D.說明我國不依靠消耗自然資源來實現經濟發展C2、(北部灣中考)中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某個地區在一定時間內人為活動直接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與其通過植樹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要實現上述目標,我國需要繼續A.堅持以保護環境為中心 B.只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C.停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