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宜賓市2025年中考歷史真題試卷一、選擇題:包括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圖中的文物可以直接佐證的是()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東胡林遺址出土的碳化粟和黍A.漁獵采集的進步 B.原始農業的產生C.早期國家的出現 D.貧富差距的擴大2.考古發現,秦始皇陵兵馬俑不同坑位的陶俑在服飾、發式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有專家認為,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之一,是秦軍來自多個不同的地區。由此推知,秦朝()A.統一國家的組織能力 B.軍紀嚴明裝備精良C.統治階級的奢靡享樂 D.兵役徭役十分繁重3.某博物館為籌辦“中國古代科舉制”的主題展,選取了“書中自有千鐘粟”“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等詩句。它們共同反映了科舉制()A.加強了官員的監察管理 B.推動了社會重學風氣C.規范了人才選拔的程序 D.實現了社會公平公正4.兩宋時期,政府在泉州、廣州等地都設有專供外國商人居住的“蕃坊”;同時,還設立“蕃學”,專供外商子弟接受教育。這些做法()A.改變了以農為本的理念 B.體現了開放的對外政策C.推動了民間私學的發展 D.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5.建于晚清的宜賓滇南館是川滇物資集散地,云南商幫販運而來的山貨、藥材,都在此地及周邊的街道、碼頭進行交易。宜賓滇南館見證了()A.西南商貿發展 B.高產作物傳入C.經濟重心南移 D.城市功能完備6.19世紀中期,詩人張維屏有感于廣州三元里爆發的義舉(如圖),寫詩道:“三元里前聲若雷,千眾萬眾同時來。因義生憤憤生勇,鄉民合力強徒摧。”該詩熱情謳歌了()三元里平英團舊址——三元古廟A.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 B.愛國官兵保家衛國的意志C.農民起義推翻清朝的斗爭 D.知識分子投身革命的抉擇7.孫中山在擔任臨時大總統期間,曾發布通令,要求所有政府官員樹立公仆意識,“須知凡屬官員,皆系為民服務,官規具在,莫不負應盡之責任,而無特別之利益。”這體現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A.治理體系的完善 B.人民主權的實現C.實業救國的主張 D.民主政治的色彩8.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墻上隨處可見下圖中的標語。這反映了當時()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要歸公A.解放軍注重輿論宣傳 B.人民政權民主實踐C.群眾投身革命的熱情 D.共產黨重視軍隊建設9.下表列出了沈陽飛機制造廠研發制造國產戰斗機的進程。從仿制到自制,從設計到試飛,再到生產定型,歷時三十余年。這反映了當時我國()時間相關進程1951年沈陽飛機制造廠創建,命名為“國營112廠”1956年第一架仿制的殲-5型戰斗機試制成功1965年殲-8型戰斗機設計工作全面展開1969年第一架擺脫仿制模式的殲-8型戰斗機首次試飛成功1986年國務院、中央軍委常規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準殲-8型戰斗機生產定型A.艱苦創業,領先世界 B.獨立自主,和平共處C.自主創新,開拓進取 D.開放包容,互惠互利10.1988年《人民畫報》刊登了一張照片(如圖)。照片中,他們穿著印有“想家”的白布衫,表示“只有到家鄉才脫下,放在死去的父母墓前”。這一現象反映了當時()第一個臺灣返鄉探親團登上長城A.兩岸開展全方位交流 B.三通政策順利實現C.臺灣同胞的家國認同 D.九二共識深入人心11.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認為,眾人往往憑感覺和情緒做出決策,很容易盲目行事,所以多數不一定代表正義。他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進新神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處死刑。據此可知,當時雅典()A.公民沒有法制意識 B.法庭是最高權力機關C.民主政治走向沒落 D.民主法制有一定局限12.19世紀后半期,更多的工業企業不再滿足于接受新技術的運用,而是通過精心的有計劃的科學試驗來追尋技術創新。能印證此觀點的是()A.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 B.瓦特改進蒸汽機C.卡爾·本茨制造出汽車 D.美國研制原子彈13.1871年,巴黎的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舉行武裝起義,圍攻在普法戰爭中戰敗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并建立巴黎公社。公社采取了諸如:打碎舊的國家機器、人民選舉公職人員、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廠等措施。據此判斷,巴黎公社運動是()A.資產階級革命 B.無產階級運動C.群眾愛國運動 D.民族解放運動14.17世紀至20世紀,出現了一批被本國人民奉為英雄的歷史人物(如圖)。他們受到推崇的共同原因是()鄭成功玻利瓦爾扎格魯爾甘地(1642-1662)(1783-1830)1857-1927)(1869-1948)A.反抗侵略與壓迫 B.反對專制與獨裁C.謀求民主與平等 D.追求科學與進步15.2002年,歐盟多數成員國開始使用統一貨幣——歐元。有學者指出,歐元作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是歐洲,甚至是國際金融領域的重大事件。歐元的使用有利于()A.歐洲統一市場的形成 B.消除歐洲貧富分化C.世界關稅壁壘的打破 D.推動世貿組織建立16.某同學繪制了一組20世紀國際關系發展進程的思維導圖(如圖),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①②引發的戰爭推動了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B.②③反映了兩大社會陣營爭奪世界霸權的矛盾C.③④說明了綜合國力深刻影響國際關系的變化D.①②③④共同體現和平與發展始終是時代主題二、非選擇題:包括3小題,共52分。17.“中國”一詞的內涵極其豐富,在漫長的歷史中,不斷演進為一個屬于中華民族的地域、政治、民族、文化的概念共同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材料一文物里的“中國”何尊及銘文拓片何尊內底銘文記述了周武王滅商后告祭于天,周成王遷都于洛邑,將之作為天下的中心,即“宅茲中國”的功績,是目前所見“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見證。尊體渾厚,裝飾四條透雕扉棱,體現了周王朝的威嚴氣度,也展現了西周早期青銅鑄造的巔峰工藝。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何尊銘文里“中國”一詞的含義,并從歷史、藝術、科學等方面分析該文物的價值。(2)材料二地圖里的“中國”1689年這是中國第一次與歐洲國家簽訂的國際條約。“中國”也取代“大清國”第一次出現在國際文件中。從疆域屬性的視角觀察,清朝開始了由傳統王朝國家向“主權國家”轉變的趨向。——據許倬云《萬古江河》等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條約簽訂的歷史原因,指出條約中使用“中國”一詞的意義。(3)材料三文獻里的“中國”根據材料三,指出近代以來“中國”內涵的發展。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其時代背景。18.人口遷徙經歷了區域到全球、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的進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材料一區域遷徙到全球遷徙A組
擅長騎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轉入農耕生活,發展了冶鐵和制陶等手工業。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從事農耕,善于織布……內遷的各族領袖,大都仰慕中原文化。——摘編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摘自(南朝)沈約《宋書》B組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到達美洲,建立起龐大的殖民帝國。歐洲移民的殘酷壓榨、殺戮和傳染病,致使美洲勞動力極度匱乏。為發展種植園和開采金銀礦等,西班牙繼葡萄牙之后,從非洲販運大批黑人到美洲。17世紀,英國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個殖民地。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移民來到北美,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英國為生產棉花、煙草、蔗糖等原料,獲取利潤,也從事販賣非洲黑人的活動。——摘編自斯塔夫利阿諾斯《全球通史》等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一組圖文對應的信息,概述圖中人口遷徙的方向,并分析推動當時人口遷徙的原因。(2)材料二工業文明時代的人口遷徙中國農民工流向城市抽樣統計表(1997—2003年)1997199819992001200220034461萬人5481萬人6683萬人8961萬人9400萬人1:1億人——據任澤平《中國人口流動的格局》備注:2024年中國城鎮人口占比已達67%;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貢獻率占比約30%。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工業文明時代人口遷徙的趨勢。圍繞“工業文明時代的人口遷徙”,自擬論題,并予以論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結構完整)19.綜合探究題。一定時期文學作品往往蘊含了豐富的時代信息。(1)材料一1895年,清政府割讓臺灣后,在內乏餉械、外無援軍的情況下,不甘做亡國奴的臺灣人民和部分留臺清軍組成義軍,對日本的占領進行了頑強抵抗。臺灣義軍除少數人生還外,大部分戰死,臺灣全省淪陷,長達50年。——據陳旭麓主編《中國近代史》春愁丘逢甲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萬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注:丘逢甲,反割臺義軍領袖。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春愁》創作的歷史背景,分析這一時期中國人民反侵略受挫的原因。(2)材料二埃德加·斯諾,美國記者,出生于中產家庭。他懷著對中國共產黨的強烈好奇,進入陜甘寧邊區,創作了紀實文學《紅星照耀中國》。該書歷經1937、1938、1944年等多次增補修改,在歐美引起巨大關注。部分內容梗概如下:描寫了周恩來赴西安與蔣介石、張學良談判的場景;記述了根據地要求大幅度削減地租和稅收,耕種所有可耕地;介紹了游擊戰和持久戰使日本在遠離華北鐵路和公路沿線的村莊據點付出了沉重代價;記錄了毛澤東等領導人與群眾同吃同住的場景,感嘆他們竟能贏得千萬民眾的生死相隨。斯諾向世界傳遞了中國抗日必勝的信心,并認為在長期的革命中,中國共產黨贏得了巨大的威望,最終得出結論:這顆閃亮的“紅星”必將照耀全中國。——據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從材料二中選取一個情節,指出它所對應的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斯諾得出“‘紅星’必將照耀全中國”這一結論的理由。(3)圍繞“中國抗戰·國際地位”,自擬論題,運用中外相關史事予以闡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結構完整)
答案1.【答案】B2.【答案】A3.【答案】B4.【答案】B5.【答案】A6.【答案】A7.【答案】D8.【答案】D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C13.【答案】B14.【答案】A15.【答案】A16.【答案】C17.【答案】(1)含義:天下的中心(或指周成王遷都后的洛邑為天下中心)。價值:歷史價值:是“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見證,為研究“中國”概念起源、西周政治等提供一手資料。藝術價值:尊體與透雕扉棱體現周朝威嚴氣度,展現西周早期青銅藝術高超水準與審美風格。科學價值:反映西周早期青銅鑄造巔峰工藝,為研究古代青銅鑄造技術、手工業發展等提供實物依據。(2)歷史原因:沙俄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清政府進行雅克薩之戰擊敗沙俄后,雙方談判簽訂條約。意義:“中國”一詞首次在國際文件中取代“大清國”,體現了清朝國家主權意識的提升,推動清朝從傳統王朝國家向主權國家轉變,在國家概念演變、近代主權國家發展進程中有重要意義。(3)內涵:從強調建設民族主義國家,到闡述中華民族的整體性(中華民族是一個),再到升華為融入中華文明傳承、銘刻在華夏兒女心中的民族文化與身份認同。時代背景:1900年,民族危機加深,救亡圖存需凝聚民族力量,催生民族主義國家訴求;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民族矛盾尖銳,需團結全民族抗日,推動中華民族整體性認知;2025年,在實現民族復興進程中,傳承中華文明,強化民族文化與身份認同。18.【答案】(1)A:方向: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羯人等)向中原地區內遷;中原地區人口向江南地區遷徙。原因:少數民族受中原先進農耕文明吸引;受氣候等環境因素影響。B:方向:歐洲人(西班牙、英國等國)向美洲遷徙;非洲人被販賣到美洲。原因:早期殖民擴張的開始;黑奴貿易。(2)趨勢:人口呈現從農村向城市遷徙的趨勢。論題:工業文明推動人口向城市遷徙,促進社會發展。論述:工業文明時代,人口向城市遷徙成趨勢。英國因工業革命,城市人口占比劇增;中國隨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民工涌入城市。這一進程為發展注入活力,深刻改變社會面貌。綜上,工業文明時代,人口向城市遷徙是必然趨勢,既為工業發展提供人力支撐,又推動城市化與經濟社會進步。(言之有理即可)19.【答案】(1)歷時背景: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中國戰敗,1895年被迫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其中規定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原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中國國力太弱,是落后的封建國家;列強掀起來瓜分中國的狂潮,國際環境不利。(2)事件:西安事變;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建設、《論持久戰》的發表理由:中國共產黨在政策上、軍事戰略上和領導作風等方面展現出強大的優勢和生命力,獲得民眾的支持。(3)示例觀點:中國的抗日戰爭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論述: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中國人民就率先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孕前中醫特色護理課件
- 車輛贈與及二手車置換服務協議
- 事業單位停薪留職人員原單位知識產權保護協議
- 無人機測繪項目保密及責任承擔合同
- 畢業生就業實習與就業培訓協議書
- 怎么拿八桂教學通的課件
- 黨紀處分與黨員權利義務等知識綜合測試試卷
- 杭州vr教學課件廠家
- 企業環保培訓與能力建設計劃考核試卷
- 高原氣象站電力系統抗風沙能力研究考核試卷
- 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對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
- 2024年中國中高端電子鋁箔行業市場調查報告
- 2025年中國征信行業發展監測及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
- Unit 1 Happy Holiday 第6課時(Project Reading Plus) 2025-2026學年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
- 部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必記必背
- 2025年中國PHA可降解塑料行業市場全景分析及前景機遇研判報告
- 《學習雷鋒精神爭主題班會》課件
- 2025江蘇省射陽中等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真題
- 河南開封工程職業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5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社會招聘169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析集合
- 開標室使用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