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高考語文-現代文教考銜接· 特色任務_第1頁
2026高考語文-現代文教考銜接· 特色任務_第2頁
2026高考語文-現代文教考銜接· 特色任務_第3頁
2026高考語文-現代文教考銜接· 特色任務_第4頁
2026高考語文-現代文教考銜接· 特色任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特色任務——實用類文本命題特色題型從目前的情況看,信息類文本閱讀選材整體上側重于論述類文本,但并不排除選取實用類文本命題的可能性,2020年新高考Ⅱ卷就選取了科普文作為命題材料。因此,復習中要了解基于實用類文本命題的特色題目。任務一科普文閱讀科普文章,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紹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的文章。科普文章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科學說明文,一種是科學小品。高考試卷中的選文大多為科學小品。知識精講一、科學小品的特點科學小品是帶有文學色彩的科技說明文,形式簡短,內容通俗,語言既準確簡明又形象生動,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1.內容的科學性科學小品的科學性非常重要,內容必須合乎科學,引用的資料必須可靠,數據必須準確。寫科學小品的目的就是向人們普及科學知識,如果介紹的知識不合乎科學,不僅達不到寫作目的,還會造成很壞的影響。2.文筆的生動性文筆的生動性是科學小品區別于一般說明文的主要標志。要使文筆生動,需要做到以下三點:一要善于記敘和描寫,二要善于穿插趣聞,三要善于運用修辭。3.內容的通俗性科學小品不是為專業科研服務的,它以普及科學知識為己任,所以它必須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解釋、介紹、表現科學內容。二、科普文章的結構特點科普文章的結構一般如下:首先引出話題,介紹新工藝、新技術、新見解、新成果或新問題、新挑戰,然后從不同角度具體介紹這個“新”的形態、構造、成因、功用、原理、演變、發展、現狀、評價等。三、科普文章的說明順序一般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原因到結果、主要到次要、整體到部分、概括到具體、現象到本質、特點到用途、總分總等)??破瘴牡恼w布局一般有漫話式、穿插式、擬人式、問答式等多種形式,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講述故事、設置懸念、留下問題等。四、科普文章的說明方法常用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分類別、作比較、畫圖表、作詮釋、引資料、摹狀貌等。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各種說明方法的特點,然后在閱讀時將它們標注出來,結合具體語境,體會其作用。五、科普文章的語言特點科普文章要注意語言的嚴謹性,這也是由其科學性決定的。由于展現的科學內容需要具備客觀性和科學性,因而語言就必須嚴謹準確??破瘴恼碌哪康脑谟谄占翱茖W知識,所以它的語言除了準確嚴謹外,往往還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的特點,以便深入淺出地幫助讀者輕松愉快地理解科學知識。如善于記敘和描寫,善于穿插趣聞,善于運用修辭等。針對訓練(2024·浙江路橋中學校聯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距今3萬年前的大冰期,即更新世冰期,陸地上是碩大的哺乳動物盤踞的世界。當時的北美大陸正處于貌似現代象的乳齒象、渾身披毛的猛犸象和佛羅里達洞熊的統治下。但是,它們的命運卻和恐龍相同,短短的幾千年間,就有33屬大型哺乳動物全部死光。令科學家們長期迷惑不解的是,這些大型哺乳動物群,尤其是北美的大型哺乳類為什么幾乎同時發生大規模滅絕??茖W家們于1800年前后首次提出,這些大型哺乳動物的絕滅與氣候的變遷有關。今天,科學家們又從各自不同的學科角度考慮氣候變遷對北美洲哺乳動物所施加的嚴重而廣泛的影響:動物的生境遭到毀壞,它們賴以生存的食物來源銳減,從而被迫往北遷徙。氣候變遷必然也殺害了不少新生的幼仔,因為幼仔比成年的動物在抵御天氣突變方面的能力要弱得多。依照氣候變遷學說的兩位著名的倡導者——美國地質學家小倫德略和古生物學家格雷厄姆的說法,氣候變遷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在動物生境方面。若氣溫變化相當急劇,植物——對于動物的食物源和棲居地均極重要——勢必受到嚴重打擊。由于植物不能很快地遷往氣候適宜的地方,許多種植物就得死亡,隨即代之以突然涌現的變種植物。動物不適應這些新的混合植物食料,被迫遷徙。然后,像劍齒虎這類以食草動物為生的食肉動物隨即轉移。譬如,在北美洲以杉樹嫩葉為食的乳齒象,當氣候轉暖,導致杉樹林大片死亡,而代之以闊葉落葉林時,必須迅速選擇新的適宜環境。于是,原在蒙大拿州圣路易斯附近的杉樹林中生活的乳齒象,不得不遷往相當于今日新英格蘭的這個地區去尋找適宜生存的場所。為了生存而遷徙必然帶來許多新問題。譬如,原先共享一處生境的幾種動物會朝著不同的方向轉移。如果有某種動物本來依靠另一種動物為食,遷居后可能發現新生境中沒有吃慣了的食物而難以生存下去。與此相反,過去從未接觸過的兩種或幾種動物被迫遷居到一處,有一些動物將會染上由別的動物攜帶來的疾病——它們未曾得過的傳染病,這就要求它們具有超常的抗病能力。這個學說的提出者列舉理由來闡明大哺乳動物所遭受的氣候變遷之害。大哺乳動物比小哺乳動物食量大,進食次數多,所以遷居新生境后所遇到的氣候變遷的影響也比較嚴峻。同時,由于大哺乳動物繁殖的孕育期比小哺乳動物長,因此繁育季節的天氣變壞也會較嚴重地危害到大哺乳動物的種的延續。贊成氣候變遷學說的科學家們拿出許多證據說明北美各地區植物生長發育所遭遇的氣候驟然改變。如有一類用顯微鏡觀察經過強化學試劑處理的沉積物樣品(目的是排除外來物混入的干擾)時發現的化石孢粉證據,可以用于鑒定那些絕滅動物所吃植物種類的化石動物糞便(即糞化石)等??茖W家們還證明,有一些更新世動物當氣候改變后,其生存范圍有所變動。麝牛和馴鹿在今天僅生活在北方苔原。馬從北美洲平原上消失了,卻仍生存于歐亞大陸。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大型哺乳動物的絕滅應當與人類來到美洲這個事件同步。研究古代人的生活習俗的考古學家業已證明,遷來美國西南部的史前人口大概在1.15萬年前達到高峰。這一地區的史前文化,由于1934年在新墨西哥州克洛維斯附近的發掘地點首次找到了形狀獨特的石矛——扁平、雙面、有槽(可供裝柄)的石矛,考古學家就命名為克洛維斯文化。人類首次出現于美洲大陸與早期哺乳動物走向絕滅大致同時,這是有關更新世動物絕滅事件的另一種學說——人們大肆捕獵大哺乳動物,使之滅絕——的立論基礎。1967年,美國生態學家馬丁提出,人類在幾千年間使北美的大哺乳動物大量死亡。“過度捕殺”說的核心內容是馬丁所說的,人們僅在大約1.2萬年前才通過連接亞洲和北美洲的陸橋跨越白令海峽第一次到達美洲,因為當時冰川已融溶到足以在今天的阿拉斯加與美國西部之間打開一條無冰通道,但還不致使海平面抬升到漫過陸橋的程度。馬丁認為,這批早期人群是些熟練的獵手,他們發現了成群的大哺乳動物。這些大哺乳動物過去從未見過人類,并不怕人,所以獵手易于靠近捕殺。馬丁指出,克洛維斯人口的迅速增長,使得他們所捕獵的哺乳動物群來不及恢復元氣。按照這個學說,當獵手們在一個地區殺光了大哺乳動物后,這些早期人群就遷往新的狩獵場,繼續捕獵。人們的足跡終于遍及整個大陸,消滅掉一些物種。當被捕殺的物種走向絕滅時,依賴捕食這些動物為生的食肉類(如劍齒虎和短頜熊)也隨即面臨食物短缺而死亡。許多科學家支持這個過度捕殺說,并且拿出證據來說明此說的正確性。北美洲許多化石產地發現的石矛與3種已經滅絕的大哺乳動物(猛犸象、馬和駱駝)的骨骼在一起,或者發現時石矛尖端還刺在化石動物體內,而且常在一些古代水蝕洼坑(顯然獵手曾在此臥地設伏,伺機捕獵)中找到石矛。此外,還有證據表明,早期人群曾恫嚇驅趕獸群,迫使其跳崖跌傷,然后捕殺。譬如,古生物學家于30年代就發現丹佛以北大約32公里處的一個砂巖峭壁下面有3支克洛維斯石矛、一些散落的石球和12具猛犸象骨骼。科學家們推論,當時獵手們驅趕一群猛犸象,迫使它們跳越峭壁,跌落崖底,再錘擊或矛刺以殺死這些負傷的動物。對于上述兩種主要的學說,科學家們都擁有一些證據可以證明,也有一些證據用于反駁,而且每一種學說都有不少的專家支持。這或許正像有的人所指出的,兩者都正確。捕獵者殺盡了的,是一些早被氣候變遷折磨得奄奄一息的物種。另一方面,別處也許有答案。我們可以期待科學家們提出更多的解答和搜集更多的證據。但是,古生物學面對的嚴峻現實是有關那些事件的充分證據產生的年代極為久遠,很難取證。科學家們似乎還得費許多年的時光持續爭論,1.1萬年前的地球上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以及當時的情景如何。(摘編自坦普爾·丹尼特《誰殺害了這些碩大的哺乳動物?》,蘇宗偉譯)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梳理,正確的一項是(3分)()【解析】A項,“因氣候變遷、人類過度捕殺大規模絕滅”錯。由原文“對于上述兩種主要的學說……而且每一種學說都有不少的專家支持”可知,這兩種說法只是提出的假說,還有待進一步證實。B項,“提出者”錯。由原文“依照氣候變遷學說的兩位著名的倡導者——美國地質學家小倫德略和古生物學家格雷厄姆的說法”可知,應是“倡導者”,而不是“提出者”。C項,“因新生境無慣食食物并染病而衰亡”錯。由原文“譬如,原先共享一處生境的幾種動物會朝著不同的方向轉移……這就要求它們具有超常的抗病能力”可知,“新生境中沒有吃慣了的食物而難以生存下去”以及“染上由別的動物攜帶來的疾病”的是不同的動物,而非“以食草動物為生的食肉動物”。【答案】D2.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第四段中“與此相反”的“此”,指的是某種動物遷居后可能發現新生境中沒有吃慣的食物而難以生存下去的情況。B.氣候變遷不僅能夠毀壞生境致使北美大型哺乳動物因食物銳減而遷徙,還會直接導致一些大型哺乳動物的新生幼仔死亡。C.研究動物糞化石能夠鑒定絕滅動物所吃植物種類,科學家可以據此推知北美各地區植物生長發育所遭遇的氣候驟然改變。D.作者認為,古生物學研究面對的一大困境是由于年代極為久遠,研究者很難獲取充分證據來探知當時發生的事情,有些研究,其證據的獲取需要交給時間。【解析】“此”指代內容錯。結合原文“譬如,原先共享一處生境的幾種動物會朝著不同的方向轉移……這就要求它們具有超常的抗病能力”可知,“此”指的是動物“原先共享一處生境”的情況?!敬鸢浮緼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型哺乳動物食量小、進食次數少且孕育期短,因此在面對同樣的氣候變遷時,比大型哺乳動物受到的危害要小。B.如果沒有考古學家對克洛維斯文化的發掘,就不可能產生解釋北美大型哺乳動物幾乎同時絕滅原因的過度捕殺學說。C.“當時冰川已融溶到……打開一條無冰通道”,這一事實既是人類進入美洲的基礎,也可作為當時氣候變遷的佐證。D.從文中“科學家們推論”一句可知,科學家在科學研究時,可以根據不完全的資料進行合理推斷來開展科學探索?!窘馕觥俊叭绻麤]有……就不可能……”錯。原文為“許多科學家支持這個過度捕殺說……而且常在一些古代水蝕洼坑(顯然獵手曾在此臥地設伏,伺機捕獵)中找到石矛”,對克洛維斯文化的發掘只能證明大型哺乳動物絕滅有可能與之有關,但“對克洛維斯文化的發掘”不是“過度捕殺說”產生的充分條件?!敬鸢浮緽4.文章最后一段使用了“或許”“也許”“似乎”等詞語,請簡要分析其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這或許正像有的人所指出的,兩者都正確”“另一方面,別處也許有答案”“科學家們似乎還得費許多年的時光持續爭論”,“或許”“也許”“似乎”這些詞語標示作者對所闡述情況的揣測與不確定。②因為大型哺乳動物絕滅的事件距離我們年代久遠,正如文中說的“1.1萬年前的地球上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以及當時的情景如何”,還有待科學證實,因此這種表達表現了科學著作嚴謹、準確的語言特點以及科學家嚴謹求真的科學精神?!敬鸢浮竣龠@些詞語標示作者對所闡述情況的揣測與不確定;②表現了科學著作嚴謹、準確的語言特點以及科學家嚴謹求真的科學精神。5.“論證,就是用某些證據去支持或反駁某個觀點”,請從過度捕殺說的立論基礎與證據入手,簡要說明該學說在論證上存在的紕漏。(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論據“人類首次出現于美洲大陸與早期哺乳動物走向絕滅大致同時,這是有關更新世動物絕滅事件的另一種學說——人們大肆捕獵大哺乳動物,使之絕滅——的立論基礎”,論據不充分,人類首次出現在美洲與哺乳動物走向絕滅同時,并不能說明動物絕滅一定是人類捕殺導致的。②論據“北美洲許多化石產地發現的石矛與3種已經滅絕的大哺乳動物(猛犸象、馬和駱駝)的骨骼在一起,或者發現時石矛尖端還刺在化石動物體內,而且常在一些古代水蝕洼坑(顯然獵手曾在此臥地設伏,伺機捕獵)中找到石矛”,論據不充分,石矛與3種已經滅絕的大哺乳動物的骨骼在一起,只能證明3種動物遭到捕殺,不能證明這3種動物滅絕是捕殺導致的,更不能證明其他30屬動物的滅絕是因為捕殺。③論據“古生物學家于30年代就發現丹佛以北大約32公里處的一個砂巖峭壁下面有3支克洛維斯石矛、一些散落的石球和12具猛犸象骨骼……再錘擊或矛刺以殺死這些負傷的動物”,屬于以偏概全,峭壁下石矛、石球與12具猛犸象骨骼在一起,只能說明北美早期人類的一次圍獵活動,并不能證明所有猛犸象的滅絕是因為捕殺?!敬鸢浮竣偃祟愂状纬霈F在美洲與哺乳動物走向滅絕同時,并不能說明動物滅絕一定是人類捕殺導致的;②石矛與3種已經滅絕的大哺乳動物的骨骼在一起,只能證明3種動物遭到捕殺,不能證明這3種動物滅絕是捕殺導致的,更不能證明其他30屬動物的滅絕是因為捕殺;③峭壁下石矛、石球與12具猛犸象骨骼在一起,只能說明北美早期人類的一次圍獵活動,并不能證明所有猛犸象的滅絕是因為捕殺。任務二新聞閱讀新聞是對新近發生或正在發生或者早已發生卻是新近發現的有價值的事實的及時報道。新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包括消息、通訊、特寫、電視新聞等體裁,狹義的新聞專指消息。高考一般選取一些具有時效性、實用性、生活性的新聞特寫、消息、通訊等,側重于具有新聞價值和體現精神價值的文章。知識精講一、新聞的基本特征新聞有三個基本特征:①真實性,即反映的內容必須是真實的;②時效性,即具有時間限制;③準確性,即報道的時間、地點、人物必須與事實相符合。二、新聞的基本結構新聞的基本結構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但并非所有的新聞都包括這幾個部分,標題、導語、主體一般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結語有時則蘊涵在主體里面,結語有時可省略。特別是簡訊,更不要求結構的完整性。1.標題標題是新聞內容的提要,要求準確、凝練、新穎、醒目。除了正題之外,還可以在前面加引題(也叫“肩題”“眉題”),或在后面加副題(也叫“輔題”“子題”)。一篇新聞,可以沒有引題或副題,但不能沒有正題。引題(引標)一般交代形勢,烘托氣氛,說明背景等。正題(主標)是對一則消息內容的高度概括。副題(副標)往往是重要事實、結果的提要。如2018年4月6日《人民日報》的一則標題:(引)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全球發現細胞命運密碼與小分子解碼技術(主)多種細胞類型能夠“返老還童”(副)標志中國化合物誘導多能干細胞世界領先新聞類文本的標題要求醒目、突出,達到吸引讀者的作用,或者能很好地概括文本內容,凸顯感情傾向,彰顯主題。2.導語導語是新聞體裁區別于其他文體的一個重要特征。導語是新聞的第一句話或第一個自然段,它要求用簡明的語言把新聞的主要內容告訴讀者,突出重點,概括性強。導語在一則消息中,主要承擔兩項任務:一是以最簡練的文字突出新聞中最重要的、最新鮮的事實或思想,二是啟發、吸引讀者情不自禁地閱讀全篇新聞。導語的作用:內容上概括新聞要點,揭示新聞主題,奠定感情基調結構上總括新聞事實,引出下文對事實的具體敘述表達效果上凸顯新聞的價值,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3.主體新聞主體是導語之后的“展開部分”。主體的任務,主要是運用具體的事實有層次地回答、說明、解釋或補充導語中提到的問題或事件。消息的主體,是具體展示新聞內容,充分而有力地體現新聞主題的核心部分。因此,圍繞新聞主題,選取典型的材料,并加以巧妙運用、布局和安排,注意表達的條理性和邏輯性,做到層次分明,結構嚴謹,這是主體寫作中必須做好的工作。4.背景新聞背景是指新聞事實的歷史狀況、周邊環境、與其他事物的關系以及內在聯系。背景往往是說明事件發生的原因、條件或環境的材料,有時是注釋性的材料。一條新聞,可以只用現實發生的新聞材料來寫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無法寫成一條新聞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視實際情況和表現新聞主題的需要而定。比較復雜的新聞,或知識性較強的新聞,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關的背景材料。背景材料常見的作用如下:從不同類型新聞背景材料看①對比性背景材料可形成對比襯托,加深印象,突出事物特點,顯示變化強度等;②說明性背景材料可提供整體性的、全方位的背景,便于讀者了解新聞的前因后果;③注釋性的背景材料只是對有關疑難生僻問題作解釋和補充從背景與主旨角度看背景材料的運用,可揭示新聞事件的意義,突出新聞的價值從內涵角度看對新聞事實或新聞事實的某一部分進行解釋、補充、烘托,為新聞注入知識性、趣味性和科學性的內涵,有助于讀者讀懂新聞,增加新聞的厚度,使其更有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5.結語消息的最后一句話或一段話。它可對全文內容作概括性小結,可用帶有啟發激勵性的語言作結,可對發展趨勢作預測,可提出值得深思的問題。三、新聞的基本要素新聞的六要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可歸結為“5W+1H”,即“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和“怎么發生的”(how)。四、新聞的結構形式1.倒金字塔式結構按照“最重要材料(導語)—次重要材料—更次要材料—最次要材料”的“倒金字塔”結構。它以事實的重要性程度或受眾關心程度依次遞減的次序,把最重要的寫在前面,然后將各個事實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寫下去,一段只寫一個事實。全部陳述完成,猶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2.金字塔式結構按照時間順序來安排事實,先發生的放在前面,后發生的放在后面;事件的開頭就是消息的開頭,事件的結尾就是消息的結尾。3.并列式結構將同等重要的事實平行排列,又稱雙塔式結構。4.延緩興趣結構導語中不交代具體事實,引導讀者非讀完全篇不可。5.時間順序結構,又稱編年史結構它有一個歸納性導語,全部材料按事件發展順序安排,有清晰、概括的描述,總體上形成一個既完整又生動的過程。6.提要式結構又稱一二三四結構,是一種把倒金字塔結構和并列式結構結合起來的寫作形式,適用于綜述性新聞。新聞結構沒有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它處于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記者在采寫新聞時,要根據內容決定形式的原則,選擇最佳的新聞結構去靈活多樣地表述新聞內容。五、新聞的語言特色新聞語言,有著表述事實、傳播信息的品質和風格,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語言特色。新聞語言的特色可以概括為:客觀、確切、簡練、樸實和通俗??陀^①中性詞多于褒貶詞:新聞的寫作,特別是消息寫作,一般多用中性詞,少用褒貶詞,以求客觀地敘述事實,并通過事實的報道去影響受眾。②修飾語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為了客觀地表述新聞事實,必須直接地、連貫地陳述事實的要素,諸如事實狀態的指稱、時間、處所、方位、范圍、程度、過程、數量,以及事實相互關系的領屬、因果等。這些要素主要由限制性定語、狀語來表示,而盡可能減少由主要起描寫、表情作用的形容詞或由形容詞性詞組來作定語、狀語。限制性的詞語可使新聞作品準確、鮮明、樸實無華地表述新聞事實。③句子的陳述語氣多于感嘆語氣:感嘆語句往往帶有強烈的情感語調,大升大降;陳述語句雖然也可以帶上一些感情,但語調一般沒有明顯的抑揚,它主要用于陳述事實,以達到預期效果,而不是靠赤裸裸的贊揚或指責去達到效果確切①確鑿無誤,不夸張,不走樣,更不造假。②恰如其分地敘事、狀物,寫人得當,不可濫用褒貶之詞。③清楚明白,使人一目了然,可信無疑簡練①把事理弄清,問題想透,能概括出一個鮮明的主旨,這是語言簡練的基本環節。②說短話,寫短句。不用過盛的抒情句,不用過多的形容詞,不用不恰當的比喻和警句。多余的詞、字都不應保留,力求省字省句,惜墨如金。③在句子的結構上,要強調簡潔直敘,少曲折迂回,尤其忌諱語言雜質,不要讓復雜的結構和修辭手法、表情語言淹沒事實樸實①不追求華麗辭藻,盡可能少用形容詞、附加語,自然而無造作,可靠而不虛浮,也就更能吸引和取信受眾。②語言不能抽象,不能概念化,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都必須表述具體,言之有物,實實在在,讓人覺得看得見、摸得著。③描繪適當。新聞中的描繪不是文學作品的“創造性想象”藝術地再現事實,而是實際生活的直觀寫照,樸實地反映客觀事物原貌;它所描繪的“形象”是“事實形象”,而不是“藝術形象”通俗①從讀者(聽眾、觀眾)的認識水平出發,運用群眾熟悉的語言形式,即接近口語的書面語,廣播、電視的新聞語言應該盡可能口語化。句子、段落也宜短不宜長,廣播稿更要通順流暢,句型簡短,朗朗上口。②要避用生僻字和費解的詞語,并盡量少地使用專業術語、行業習慣語、方言、古詞、外來詞等,有必要使用時應作出解釋和交代,幫助新聞受眾理解語意六、新聞技巧分析“兩步驟”第一步,根據新聞內容和題干要求,明確新聞采用的技巧新聞技巧的判定需要結合新聞的文體特點;標題的修辭技巧;導語中的懸念、引用、描繪等技巧;主體部分的對比、襯托、對話以及敘述人稱變換等技巧;結尾的反問、引語、評論等技巧;新聞的結構技巧,如敘述順序,結構形式(金字塔式或倒金字塔式)。第二步,“三分析”確定其巧妙性1.分析藝術技巧對表現人物特點、事件的連貫等方面的作用。2.分析藝術技巧對表現主題的作用。3.分析表達技巧對讀者的影響,如:能否讓讀者如臨新聞現場(生動形象),能否讓讀者體會出作者態度,能否讓讀者把握新聞主題,能否實現新聞的社會效應等。七、新聞語言賞析“三角度”1.從語言特點入手:明確所給新聞的題材,不同題材的新聞,其語言所具有的特色不同,要明確賞析的是新聞語言的客觀平實,還是語言的情感性。2.從語言技巧入手:分析行文中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說明方法等,如修辭手法的運用會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3.從內容入手:從文章寫作目的、主旨情感出發,結合文本內容具體分析。針對訓練(2024·浙江高三聯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為了亞洲人民的團結和友誼——習近平主席為出席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的國際貴賓舉行歡迎宴會側記秋分時節,之江大地丹桂飄香;雷峰塔下,西子湖畔煙雨蒙蒙。“很高興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美麗的西子湖畔,共同迎接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月23日中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子賓館漪園舉行宴會,歡迎來華出席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的國際貴賓。11時45分,巨幅山水畫《水光瀲滟晴方好》前,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熱情歡迎各國貴賓,同他們一一親切握手、互致問候,并合影留念。在《和平——命運共同體》樂曲聲中,習近平主席健步走上講臺,發表熱情洋溢的致辭?!敖裉焓侵袊r歷的秋分節氣。在這個寓意豐收和團圓的日子,亞運會圣火將再次在中國點燃?!被仡櫥I辦亞運歷程,講述中國辦賽理念,習近平主席以“亞洲運動會承載著亞洲人民對和平、團結、包容的美好向往”闡釋杭州亞運會之于亞洲、之于世界的時代價值,彰顯以體育為媒促進人類進步的深邃思考?!耙泽w育促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不久誕生的亞運會,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興。幾十年來,亞運會在總體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中見證了“風景這邊獨好”的亞洲奇跡,也記錄下中國在和平發展道路上與亞洲、與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堅實步伐。宴會上,承載著中國人民集體記憶的北京亞運會歌曲《亞洲雄風》和杭州亞運會主題曲《同愛同在》,傳遞著中國推動亞洲各國團結自強、命運與共的不變初心。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亞洲和平發展面臨諸多新的挑戰?!白鳛樯胶O噙B、人文相親的命運共同體,我們要以體育促和平,堅持與鄰為善和互利共贏,抵制冷戰思維和陣營對抗,將亞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穩定錨?!绷暯街飨膱远ㄐ荆耐兄袊嗣裢瑏喼薷鲊嗣窆餐刈o和平家園的殷殷期待。“以體育促團結”——杭州亞運會吸引了亞洲各國各地區運動員踴躍熱情參與,參賽人數、項目設置、總體規模均創歷史新高,不少國家和地區奧委會將其列為今年最重要的賽事。本屆亞運會,亞奧理事會45個成員實現“大團圓”。“遇山一起爬,遇溝一起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叢長”,習近平主席曾引用這些亞洲諺語講述團結合作的亞洲價值理念。杭州亞運會的盛況向世人昭示:縱使國際和地區形勢變亂交織,亞洲人民對友誼的珍視、對團結的向往不可阻擋。開幕前一天,習近平主席會見了老朋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巴赫高度評價中國政府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做出重要貢獻,表示“當前世界面臨地緣沖突等各種困難,國際奧委會致力于捍衛多邊主義,反對體育政治化,贊賞中方為此采取的正確立場”。宴會致辭中,習近平主席的話語擲地有聲:“我們要以體育促團結,把握歷史機遇,合作應對挑戰,踐行‘永遠向前’的亞奧理事會格言,把共同發展、開放融通的亞洲之路越走越寬。”“以體育促包容”——宴會上,浙江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浙江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演奏了《采茶舞曲》《東帝汶歡迎你》等富有各國特色的樂曲,匯聚成亞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美美與共的和諧交響。亞洲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杭州亞運會上,一個個富有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項目,展現著亞洲文明的自信、包容與開放。“我們要以體育促包容,增強文明自信,堅持交流互鑒,續寫亞洲文明新輝煌。”習近平主席道出體育與文明的深刻關聯。杭州,自古就是人文鼎盛、文明交融之地,既被宋代歐陽修稱贊“山水登臨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也被馬可·波羅譽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致辭中,習近平主席向國際貴賓盛情介紹本屆亞運會主辦城市所在的浙江?。骸罢憬瓐猿指母镩_放,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者。”今日之江,照鑒中國發展不凡歷程。習近平主席曾在浙江工作多年。在習近平主席的親切關懷下,浙江以“弄潮兒向濤頭立”的開拓精神和奮進實踐,書寫下中國式現代化的精彩故事,為亞洲和世界打開觀察當代中國和未來中國的一扇窗?!白T复蠹以谠姰嬚憬冗^難忘的時光,在亞運會圣火下留下美好的記憶?!绷暯街飨嬲\的話語打動人心。在這個豐收和團圓的時節,習近平主席和國際貴賓共赴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的杭州亞運盛會,續寫新時代中國推動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嶄新篇章。新華社杭州9月23日電(有刪改)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新聞的主標題高度概括了習主席發言的中心思想,副標題補充說明了習主席發言的背景。B.新聞首段的對偶句既交代了杭州亞運會舉辦的時間、地點和環境特點,也頗具文學色彩。C.亞運會的開幕時間定在寓意著豐收和團圓的秋分節氣,寄寓了我們對亞運會的美好祝福。D.“穩定錨”的比喻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亞運會對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窘馕觥俊啊€定錨’的比喻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亞運會……”偷換概念,原文是“將亞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穩定錨”,比喻的本體是亞洲,并非亞運會。【答案】D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亞運會是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興的。亞運會能見證“風景這邊獨好”的亞洲奇跡,說明亞洲幾十年以來一直是和平穩定的。B.從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捍衛多邊主義、反對體育政治化、支持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上的巨大貢獻。C.體育與文明有著深刻關聯,亞運會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項目,既能展現出亞洲文明的特點,也要續寫亞洲文明新輝煌。D.浙江被稱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者”,是堅持改革開放的成果,它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也建設出共同富裕示范區。【解析】A項,“一直是和平穩定的”錯,原文是“幾十年來,亞運會在總體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中見證了‘風景這邊獨好’的亞洲奇跡”,總體和平穩定,并非一直和平穩定。B項,無中生有,原文是“中國政府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做出重要貢獻”“贊賞中方為此采取的正確立場”,不能說明中國在這三方面都有巨大貢獻。D項,“也建設出共同富裕示范區”混淆未然與已然,原文是“正在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屬于未然。【答案】C3.下列選項,不適合放在原文用來介紹杭州的一項是(3分)()A.《望海潮》柳永(北宋):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B.《石頭城》劉禹錫(唐):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C.《憶江南》白居易(唐):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D.《飲湖上初晴后雨》蘇軾(北宋):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窘馕觥看嗽娋涿枥L的是南京,“石頭城”是南京的別稱。【答案】B4.文本報道了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的國際貴賓歡迎宴會,請簡要說明此則消息在報道事件時有哪些特點。(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順序:由“9月23日中午”“11時45分”可知,文本按照時間順序;由“以體育促和平”“以體育促團結”“以體育促包容”可知,選取習主席發言中的關鍵詞句行文。②內容:在敘寫新聞事實時插入必要的新聞背景。如在報道杭州亞運會相關事件的同時,還補充了亞運會的產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不久誕生的亞運會,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興。幾十年來……”,本屆亞運會的規?!昂贾輥嗊\會吸引了亞洲各國各地區運動員踴躍熱情參與,參賽人數、項目設置、總體規模均創歷史新高,不少國家和地區奧委會將其列為今年最重要的賽事”,開幕式前一天巴赫的話語“開幕前一天,習近平主席會見了老朋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巴赫高度評價中國政府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做出重要貢獻,表示……”,使內容更充實。③語言:語言簡潔典雅。文中有大量引用,如“風景這邊獨好”“遇山一起爬,遇溝一起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叢長”等,除了大量引用外,還運用了對偶、比喻等多種修辭格,如“秋分時節,之江大地丹桂飄香;雷峰塔下,西子湖畔煙雨蒙蒙”是對偶,“將亞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穩定錨”是比喻。④特色:注重細節描寫,如“宴會上,浙江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浙江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演奏了《采茶舞曲》《東帝汶歡迎你》等富有各國特色的樂曲,匯聚成亞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美美與共的和諧交響”,記錄了演奏樂曲,以音樂烘托宴會的氣氛。⑤消息特點:習主席宴請國際貴賓是在“9月23日中午”,而由文末“新華社杭州9月23日電”可見,新聞真實、及時,在第一時間及時、真實地報道了亞運會迎賓宴會的情況?!敬鸢浮竣夙樞颍喊凑諘r間順序,選取習主席發言中的關鍵詞句行文。②內容:在敘寫新聞事實時插入必要的新聞背景(亞運會的產生,本屆亞運會的規模,開幕式前一天巴赫的話語),使內容更充實。③語言:語言簡潔典雅。除了大量引用外,還運用了對偶、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④特色:注重細節描寫,記錄了演奏樂曲,以音樂烘托宴會的氣氛。⑤消息特點:真實、及時,在第一時間及時、真實地報道了亞運會迎賓宴會的情況。5.文本記錄了習近平主席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的國際貴賓歡迎宴會上的發言,請結合開幕詞的特點,梳理習主席發言的基本內容。(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開幕詞一般先表示對嘉賓的問候和歡迎。②由“今天是中國農歷的秋分節氣。在這個寓意豐收和團圓的日子,亞運會圣火將再次在中國點燃”可知,宣告亞運圣火在中國點燃。③由“回顧籌辦亞運歷程,講述中國辦賽理念”可知回顧籌辦亞運的歷程,講述中國辦賽理念。④由“習近平主席以‘亞洲運動會承載著亞洲人民對和平、團結、包容的美好向往’闡釋杭州亞運會之于亞洲、之于世界的時代價值,彰顯以體育為媒促進人類進步的深邃思考”“以體育促和平”“以體育促團結”“以體育促包容”可知,闡釋杭州亞運會的時代價值——以體育促和平、團結、包容。⑤由“杭州,自古就是人文鼎盛、文明交融之地”“致辭中,習近平主席向國際貴賓盛情介紹本屆亞運會主辦城市所在的浙江省”可知,介紹杭州、浙江。⑥最后由“‘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的杭州亞運盛會,續寫新時代中國推動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嶄新篇章”可知表達祝福?!敬鸢浮竣賹钨e的問候和歡迎。②宣告亞運圣火在中國點燃。③回顧籌辦亞運的歷程,講述中國辦賽理念。④闡釋杭州亞運會的時代價值——以體育促和平、團結、包容。⑤介紹杭州、浙江。⑥表達祝福。任務三訪談閱讀訪談是新聞文體的一種,是就某個人、某件事、某個特定問題去訪問專家或知情者,請他們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運用談話紀實的方式進行報道的文章。訪談可以是對新聞人物或時尚人物的報道,可以是對某一新聞事件或者歷史事件的采訪和記錄,也可以是對正在發生的或人們所普遍關心的某種社會問題的訪談。而在這幾種類型中,最常見的是人物專訪。知識精講一、訪談的特點1.針對性由于訪談主要是通過對一定的對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問題,在現實的情境中提問的,因此它的針對性是十分明確的。2.專題性對要訪談的問題需要經過高度的提煉,突出某一方面的問題,集中在某一個點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則會影響問題的深入,體現不出訪談的價值。3.典型性訪談是在一定的起點或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對可以成為話題的、新鮮的事實的報道,對大眾普遍關心的、能引起共鳴的問題的專訪,其內容必須具有代表性。二、訪談的技巧特色訪談的技巧主要表現在態度、提問技巧和話語技巧等方面。態度抱著尊重、理解、學習的態度與訪談對象交談提問技巧一般提問方法趣問采用一些詼諧有趣、形象生動的話題或提問方式發問,以消除陌生感,拉進雙方的距離直問不拐彎抹角,把想了解的問題直截了當地提出來推問運用邏輯推理,提出問題旁問有意岔開,先說點別的事情,以此來制造輕松的氣氛應變追問方法追問對訪談對象剛剛陳述的疑點或沒有充分說明的地方進行再次提問,使訪談對象順著訪談者的思路繼續予以回答延伸對訪談對象沒有談及的領域進行引導,拓寬范圍,避免片面性對比訪談者對訪談對象就某一個現象的不同陳述進行對比提問,或者引入一些其他人對同一問題的觀點進行對比提問話語技巧修辭技巧引用、比喻、反問、反復等思路開門見山表明態度;委婉含蓄呈現觀點;層層推進揭示本質;顧左右而言他巧避鋒芒語言風格樸實無華、淺顯易懂、生動形象三、解答訪談提問技巧類題“兩步驟”針對訓練(2024·江蘇泰州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對話英國歷史學家邁克爾·伍德記者:您剛剛提到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中國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文明。您認為中華文明得以長期存續的力量何在?伍德:簡而言之,就是《論語》中孔子關于“斯文”(禮樂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論述。這個理念一直風雨無阻地伴隨著中國人,即使有漢末或唐末那樣的天下大亂。盡管文化和語言種類繁多,但人們相信漢文化和文明,尤其是作為基石的文字及包含中華價值觀的核心文本。記者:杜甫在中國被稱為“詩圣”,與“詩仙”李白齊名。您為何認為杜甫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呢?伍德:我之所以要說杜甫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圍極廣。其詩作既有關于戰爭的宏大敘事,也有他在三峽對于人與自然、風景以及宇宙之間關系的思考,還有關于親情、友情的親切描述,聚餐、畫紙為棋局等生活場景的再現。杜甫廣闊的想象力,不僅表現在他寫下了“中文最偉大的詞語”,而且創造了“中國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詞匯”。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杜甫信奉儒家的仁義道德,這些在今天的中國社會運行及人際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礎性的地位。我們說,這些因素“使社會運轉”。盡管杜甫寂然離世,但他以美妙的語言凝聚了中華文明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一直流傳到今天。記者:您認為以杜詩為代表的中國古詩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殊意義?伍德:在我們這個時代,過去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從我們身邊退去。但是,人們依然可以在當下的中國尋找中國古代文化的含義。因為在這表面之下,所奔流的依然是所有中國人共同擁有的深深的源泉,其中詩歌就是中華文化得以長期延續的一大源泉。中國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詩歌傳統?!对娊洝分凶罟爬系脑姼枰缬凇兑晾麃喬亍泛汀秺W德賽》。今天人們依然公認,杜甫的言語從某些角度告訴我們,何為中國人。但杜甫的詩作不僅僅是為中國人而寫的——在我們這個動蕩的時代,這位生活在8世紀之人的思索、關于友情的主題、唐詩的世俗視野、禪宗的宇宙人文主義,即使是通過翻譯,也仍然具有當代意義。因此,隨著我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我們確實生活在同一個世界,我們今天追隨杜甫當年的足跡并且了解其背后的深意,愈加凸顯其重要性。(摘編自《通過杜甫感受中華文明精神特質——對話英國歷史學家、制片人、作家邁克爾·伍德》)材料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國文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精神寫照。古代文學史上的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曹雪芹,現代文學史上的“魯、郭、茅、巴、老、曹”等,他們之所以贏得后人的尊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們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華文明獨有的精神特質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含蓄內斂,堅強樂觀,淵源有自,歷久彌新。在安史之亂中,杜甫與家人離散,在與妻子兒女分別三個年頭后,杜甫終于可以去探望妻小,到家里寫下著名的《羌村三首》。第一首寫道:“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戰爭年代,死,也許是一種常態,而活著,哪怕茍且偷安,也不容易,反成偶然。夜深人靜,這對飽受磨難的老夫老妻,執手相看淚眼,依然感覺像是夢一樣?!耙龟@更秉燭,相對如夢寐。”簡單的十個字,蘊藏著多么深厚的情感。這不正是我們含蓄內斂的民族性格的生動寫照嗎?我們的文學藝術,就是在這些平凡的細節描寫中,充分展現中國人的美好心靈、崇高情感和不屈性格,讓讀者深切地感受到一種力量,并由此得到升華。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彼麄儧]有豪言壯語,沒有高頭講章,在樸素平凡的生活中,苦干實干,勇敢頑強,生動地詮釋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用孔子的話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堅強樂觀,充滿理想。這種含蓄內斂的民族性格和堅強樂觀的民族精神,源于我們的禮樂文明傳統,知行合一,家國一體,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魏晉時期王弼解釋《周易》說:“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這里強調一個“化”字,上善若水,潤物無聲,以文化人,以文化天下。它強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要和諧共生,強調真、善、美的完整統一,而不是刻意追求科學的“真”而忽略人倫的“善”和藝術的“美”。從中國文學作品中不難發現,我們的文化重視個人修養,強調責任意識,倡導奉獻精神,堅持合作理念。這種精神特質,與西方文化以利益為核心價值,強調天賦人權,崇尚個人主義,信奉叢林法則有著本質區別。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各種矛盾錯綜復雜。解決這些時代難題,中華文明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摘編自劉躍進《文學視野中的中華文明精神特質》)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伍德認為中華文明能長期存續,跟人們對漢文字和它所包含的中華價值觀的理解有關,這是中國文化特質中特有的“斯文”。B.杜甫的作品凝聚了中華文明的價值觀,涉及的范圍很廣,他信奉儒家的仁義道德,他的詩作被廣泛翻譯,仍具有當代意義。C.中華文明具有獨特的精神特質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含蓄內斂,堅強樂觀。其中屈原、李白、杜甫、魯迅等文學大家的作品是代表。D.魯迅所謂“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孔子認為他們“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很好地詮釋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解析】“孔子認為他們……”錯誤,原文是“用孔子的話說……”,是作者用孔子的話闡釋,是作者的觀點,不是孔子認為?!敬鸢浮緿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雖然現代生活的步伐越來越快,但是我們依然能在當下找到古代文化的含義,這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杜甫的詩歌就是最好的證明。B.“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這句話恰恰體現出儒家的仁義道德在今天的中國社會運行及人際交往中所具有的以文化人的基礎性作用。C.《孔雀東南飛》的結尾以一對鴛鴦相向而鳴象征愛情的永久不渝,將悲劇的題材處理成愛與生命的勝利,這是堅強樂觀民族精神的體現。D.從材料二可以看出,文學藝術給我們帶來的心靈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禮往往需要通過平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