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與政策月度分析報告2025年第6期_第1頁
宏觀經濟與政策月度分析報告2025年第6期_第2頁
宏觀經濟與政策月度分析報告2025年第6期_第3頁
宏觀經濟與政策月度分析報告2025年第6期_第4頁
宏觀經濟與政策月度分析報告2025年第6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宏觀經濟與政策豐源信息宏觀經濟與政策豐源信息PAGEPAGE65聯系電話AGE1聯系電話文目錄第一部分宏觀經濟運行分析 6【國內點評】經濟增速繼續放緩通脹壓力仍然較高 61、5月經濟增速繼續放緩 62、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 63、消費增速變動相對平滑 74、通脹壓力仍然較高 85、二季度進口增速繼續向下 96、增量調控將轉向存量調控 12【國外速覽】美國GDP數據略微上修俄羅斯經濟基本面良好 141、美國經濟:一季度GDP數據略微上修 142、歐洲經濟:歐債危機持續追蹤 153、日本經濟:房地產持續不振 154、新興國家:俄羅斯經濟基本面良好 17第二部分宏觀政策分析 20【征管制度】破解個稅改革困局之路徑 201、個稅改革困局簡述 202、制度創新與協稅護稅 213、高收入者個稅征管中協稅護稅的具體途徑 22【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或進入觀察期 231、尚無硬著陸風險 242、利率工具運用需謹慎 24【貨幣政策】治理通脹成效初顯緊縮力度仍不宜放松 251、一季度物價水平加速上漲勢頭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252、本輪通脹的主導因素仍然是總需求擴張 263、緊縮力度已經接近合適水平 264、對今后調控的一些政策建議 26【稅收政策】關于漸進式推進個人所得稅的“財貿所方案” 271、前言 272、基本設計思路 283、初始方案的基本內容 284、初始方案基礎上的漸進式改革 30第三部分形勢判斷與預測 32【形勢分析】收入不平等與超邊際的個稅改革 321、應增強稅制系統的累進性 322、對資本利得等進行課稅 33【局面探討】斷言資金面重回緊張格局為時尚早 341、流動性派生壓力仍較大 342、流動性回籠壓力不會減弱 353、關注歐美貨幣政策變化 35【形勢判斷】投資驅動與庫存調整決定PPI 361、PPI與CPI由不同市場分別決定 372、結構差異致PPI向CPI傳導效果有限 383、2025年以來PPI生活資料影響CPI的上限僅1.945百分點 404、PPI生產資料價格向CPI傳導需經過三層過濾 405、2025年以來PPI生產資料間接推高CPI0.73-0.88百分點 426、投資驅動與庫存調整決定未來PPI走勢 43第四部分產業動態聚焦 45【冶金行業】充分利用鐵礦石價格機制中有利一面 45【石油行業】油價調整為我國CPI“減壓”對資本市場影響深遠 46【汽車行業】高油價致小排量車型被困 48【房地產】保障房建設提速保障經濟“軟著陸” 49第五部分區域經濟觀察 51【青?!哭D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特殊性及其思考 51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問題 512、青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特殊性 523、由青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特殊性引發的幾點思考 54【沈陽】制造業發展低碳經濟的SWOT分析 551、低碳經濟內涵 552、實行低碳經濟的背景 553、沈陽制造業發展低碳經濟的SWOT分析 564、沈陽制造業發展低碳經濟的對策 59【廣西】區域產業集群與財政支持探析 601、廣西區域產業集群發展的動力 602、廣西區域產業集群發展的產生條件 613、廣西區域產業集群的財政支持手段分析 62【青海】淺議青海省優勢產業發展 641、水電鋁產業優勢 642、大力發展青海省水電鋁產業 66圖表目錄TOC\h\z\c"圖表"圖表1:工業生產活動繼續減緩 6圖表2: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為穩定 7圖表3:當月投資增速略有下滑 7圖表4:5月消費增速下降 8圖表5:整體通脹仍處高位 8圖表6:CPI季調后趨勢值環比增速繼續下降 9圖表7:2025年5月進口增速回升 10圖表8:一般貿易進口同比增速回升 10圖表9:機電產品出口進出口增速 11圖表10:對東盟出口 11圖表11:對歐盟出口 12圖表12:對美國出口 12圖表13:中國貨幣增速(余額同比,%) 13圖表14:中國外匯儲備增長(當月,億美元) 13圖表15:美國GDP走勢 14圖表16:GDP分項貢獻率 14圖表17: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持續領取失業金人數 15圖表18:新屋開工 16圖表19:新屋開工 16圖表20:新屋開工區域變化 17圖表21:失業率 17圖表22:失業人口變化 18圖表23:國際儲備 18圖表24:再融資利率 19第一部分宏觀經濟運行分析【國內點評】經濟增速繼續放緩通脹壓力仍然較高1、5月經濟增速繼續放緩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3%,比4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季調后的數據顯示工業增加值環比上升(國家統計局公布5月季調后工業增加值環比為1.03%較4月高0.11個百分點)。從主要產品產量來看,發電量和粗鋼產量同比增速均出現回升,汽車產量同比增速繼續下滑。分輕重工業來看,重工業當月同比增速為13.5%,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輕工業當月同比增長12.9%,比4月上升1.0個百分點,輕重工業增速之差繼續縮小,顯示5月經濟增速繼續放緩。分行業來看,除紡織、黑金屬和非金屬礦物外,5月主要制造業和高耗能行業同比增速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下降。圖表SEQ圖表\*ARABIC1:工業生產活動繼續減緩2、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5月份單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略有下滑,累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則相對穩定,體現財政政策偏積極的一面。從季調后的環比來看,固定資產環比增長1.02%,較4月份下降0.93個百分點。占比在90%左右的地方項目投資增速穩定,中央項目投資增速則進一步下滑。5月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繼續回升,預計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維持穩定增長。雖然5月份電器機械和通信設備、計算機等相關制造業投資增速出現小幅下滑,我們依然認為產業升級和進口替代將促進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時農村與農業相關投資(特別是水利投資)將在今年得到體現,5月第一產業投資增速繼續上升應該是一個印證。此外,從房地產投資來看,銷售面積同比出現短暫回升,預計新開工面積將逐步受到銷售面積下滑的影響而出現下降趨勢。雖然政策基調總體趨緊,特別是房地產調控將繼續執行,但由于前期應對危機導致在建項目較多,再加上新開工項目陸續實施,當前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依然較快。當然,保障房建設開工情況較好是房地產投資,特別是新開工增速穩定增長的主因。圖表SEQ圖表\*ARABIC2: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為穩定圖表SEQ圖表\*ARABIC3:當月投資增速略有下滑3、消費增速變動相對平滑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速為16.9%,明顯受到汽車和家電消費下滑的影響。但是從季調后的數據看,5月環比增速為1.28%,上月為1.29,顯示消費增速變動相對平滑。從城鄉居民收入情況來看,農村居民收入在最近幾年增長顯著,預計其收入效應將逐步體現,從而帶動相關消費需求的穩步增長。圖表SEQ圖表\*ARABIC4:5月消費增速下降4、通脹壓力仍然較高當前通脹水平仍處高位。5月份CPI為5.5%,相比4月份增加0.2個百分點,環比則上升0.1%。5月食品價格同比漲幅為11.7%,環比則下降0.3%;非食品價格同比增速再創新高,為2.9%。從具體細類商品價格對比來看,除食品外,居住類和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商品價格漲幅居前。環比來看,衣著類和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漲幅居前。從季調后的環比增速來看,季調后環比繼續上升,推動5月通脹再創新高。圖表SEQ圖表\*ARABIC5:整體通脹仍處高位從我們一貫的邏輯來看,近幾個月工業產出缺口持續下降,表明需求端已開始回落,從傳導的滯后性角度,通脹在近幾個就會看到回落的態勢。當前整體通脹壓力依然較高。對于通脹進一步的走勢,我們認為全年農產品價格帶來的物價不確定因素相對可控,主要理由來自國內持續的流動性收縮和外圍逐步的流動性環境改變。而非食品價格的上漲更多來自結構性問題,如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類價格改革和房地產調控,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但是數據本身可以反映數據的自我規律,我們從季調后CPI的趨勢值環比來看,基本上可以領先通脹同比8-9個月,從這一領先指標來看,季調后趨勢值環比繼續下降,通脹高點在二季度的判斷基本可以確定。在較高的通脹壓力下,我們認為緊縮貨幣政策仍將維持,流動性偏緊的狀況將會延續。同時,我們維持全年通脹前高后低的走勢判斷。圖表SEQ圖表\*ARABIC6:CPI季調后趨勢值環比增速繼續下降5、二季度進口增速繼續向下單月進口同比增速有所回升,顯示經濟調整呈現震蕩走勢5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9.4%,進口同比增長28.4%,進口增速出現一定幅度回升,超出我們的預期(我們的預測是5月份出口同比增速15.8%、進口同比增速18.3%)。從季調后的結果來看,5月份出口同比增速趨勢穩定,進口季調后環比上升。顯示5月份進口同比回升并非季節因素的影響,從基數效應來看,如果去除基數的波動,可以發現基數效應對5月進口數據的影響同樣較小。我們此前報告就指出,從未來趨勢來看,內需可能出現一定波動導致進口同比累計增速出現緩慢下降。4月份的進出口數據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觀點。但5月份的進口數據似乎表明經濟需求的收縮速度并不顯著,我們認為可能的原因在于不同行業去庫存階段不同所致。當然,在沒有一致性沖擊的背景下,經濟調整本身會呈現震蕩的走勢。圖表SEQ圖表\*ARABIC7:2025年5月進口增速回升進口增速回升主要來自一般貿易從貿易方式來看,一般貿易逆差減少和加工貿易順差穩定是5月份貿易順差環比增加的主要原因。2025年以來(或者說金融危機以來)一般貿易逆差持續擴大,這是整體經濟轉向內需拉動,同時出口企業積極調整出口戰略,擺脫傳統加工貿易掣肘的結果。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還可以觀察到一般貿易進出口占總體進出口比重穩步上升(5月份一般貿易出口占比為49.2%,一般貿易進口占比為56.7%)。從5月份的情況來看,一般貿易進口同比增速出現明顯回升,帶動整體進口增速回升。圖表SEQ圖表\*ARABIC8:一般貿易進口同比增速回升主要工業原材料和機電產品進口增速短暫回升從出口重點商品來看,服裝、鞋類、家具和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塑料制品的增速依然穩定,僅略有下降。玩具、電動機及發電機和鋼材等商品出口增速降幅較大,手機等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速有所上升。從進口重點商品來看,主要工業原材料和機電產品的進口同比增速均有所回升。同時,從進口商品的量價情況對比來看,進口大宗商品價格仍然維持高位。綜合重點商品的進出口情況,消費品和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繼續保持穩定,而重點商品進口增速則單月有明顯回升,關注原油、鐵礦砂和銅材的量價情況,結合歷史經驗來看,當前依然處于價格維持高位、經濟向下調整的階段。圖表SEQ圖表\*ARABIC9:機電產品出口進出口增速除巴西外,對主要國家和地區出口同比增速繼續下滑從主要貿易地區來看,除巴西外,2025年5月份對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同比增速繼續下滑。而從環比增速來看,對主要國家和地區出口出現一定分歧,其中對東盟、美國、日本出口環比增速繼續下滑,而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則略有回升,表明當前外圍經濟走勢分化。圖表SEQ圖表\*ARABIC10:對東盟出口圖表SEQ圖表\*ARABIC11:對歐盟出口圖表SEQ圖表\*ARABIC12:對美國出口6、增量調控將轉向存量調控貨幣增速調控目標實現確認2025年5月,M2增速繼續下降,同比增速為15.1%,比上月繼續下降0.2個百分點,低于15.4的市場預期中值。自2025年2月份,M2增速落于17%的年度貨幣增速控制目標下方以來,該指標已連續4個月份低于17%,且呈現了持續下降的態勢。從貨幣當局嚴格限貸的措施看,貨幣當局短期內還看不出有任何放松的跡象,信貸控制仍然有加大力度的趨勢,未來信貸增長有可能延續目前小幅回落態勢。信貸增速的繼續放緩,將帶來貨幣增速目前低位狀態的延續,并可能繼續下滑。從貨幣增速的態勢上看,我們認為,貨幣當局年度貨幣增速控制目標已經達到。圖表SEQ圖表\*ARABIC13:中國貨幣增速(余額同比,%)信貸增速漸趨正常但未來仍不得放松5月份,新增貸款規模為5516億,低于市場預期水平,5月份市場的預測中位數為6100億。按照路透的調查,在給出預測的國內外21家機構中,雖然普遍預期5月份新增貸款規模會有較大幅度回落,但市場預測的中位值仍比上月預測中值6500億有所回落。5月份新增貸款數量機構給出了5000-7200億人民幣的區間,中值為6100億,僅比上月減少1000億多一點,且市場分歧有所減少。相比之下,我們的預測仍舊較為悲觀,我們的預測結果為5000億,仍然低于市場預測中值。在高信貸支撐下,市場普遍認為5月份M2基本穩定,預測中值為15.4%,比上月的15.3%略有反彈。加息后再臨上調準備金壓力在準備金淪為實質中性工具的情況下,簽于貨幣基礎貨幣投放的持續被動增加,未來再次上調準備金的壓力又加大。當前的貨幣被動投放增長來源于兩個方面:外面占款增長和公開市場到期規模上升。2025年1季度我國的對外貿易雖然首現逆差局面,但外匯儲備仍然呈快速增長局面,說明我國的經常項目和金融項目順差增長趨勢仍然沒有改變。2025年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0447億美元,同比增長24.4%。圖表SEQ圖表\*ARABIC14:中國外匯儲備增長(當月,億美元)【國外速覽】美國GDP數據略微上修俄羅斯經濟基本面良好1、美國經濟:一季度GDP數據略微上修一季度GDP數據略微上修一季度GDP環比折年增速從1.8%小幅上修至1.9%。1.9%的GDP環比增速中,消費貢獻率1.52%,投資貢獻了1.46%,凈出口貢獻了0.13%,政府投資貢獻了-1.2%。圖表SEQ圖表\*ARABIC15:美國GDP走勢圖表SEQ圖表\*ARABIC16:GDP分項貢獻率失業數據6月18日當周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達到42.9萬人,遜于上周的42萬人,也遜于市場預期的41.5萬人,6月11日當周持續領取失業金人數達到369.7萬人,與上周的圖表SEQ圖表\*ARABIC17: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持續領取失業金人數2、歐洲經濟:歐債危機持續追蹤歐債危機持續追蹤MartinWolf對于希臘債務危機的觀點是“Adefaultisanecessary,butnotasufficient,conditionforareturntoeconomichealth”。我們認同這一點,不過最終的方案很可能是債務重組與貸款援助的混合形式,在達成這一混合形式的過程將是曲折和耗費時間的,也就是MartinWolf所說的“Itisneededtoplayfortime.Thisisabadstrategy”,在這個過程中,金融市場的動蕩是不可避免的。他認為問題其實是擺在臺面上的,先發制人是最好的策略。拖延不僅對希臘不利,恐慌也會傳染到其他國家,愛爾蘭是另外一個需要債務重組的國家。長期來看,希臘增強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和經濟增長能力是維持其債務可持續的根本,這需要歐元區提高邊緣國家綜合競爭力,也就是在歐元強勢背景下提高勞動生產率,培育比較優勢。3、日本經濟:房地產持續不振建筑開工持續下降建筑開工在1990年達到頂峰,1996年達到第二高峰,隨后便進入慢慢下降時期,2025年跌入谷底,2025年底部反彈。圖表SEQ圖表\*ARABIC18:新屋開工新屋開工一蹶不振新屋開工在1987-1990年這4年之間構筑了倒U型頂部,隨后迅速下跌,但又經歷一輪上升,到1996年再次達到頂部(這與建筑開工見頂是一致),然后便一路下跌,2025年以來曾有過反彈,反彈高點在2025年,次貸危機則將新屋開工打入深淵。圖表SEQ圖表\*ARABIC19:新屋開工新屋開工區域變化2025年相比2025年,新屋開工平均出現了35%以上的跌幅,其中跌幅最大的是北海道,其次是中國地區和九州,跌幅最小的是沖繩島,跌幅在26%。圖表SEQ圖表\*ARABIC20:新屋開工區域變化4、新興國家:俄羅斯經濟基本面良好我們認為俄羅斯經濟基本面良好,與次貸危機期間不可同日而語,失業率近期快速下降,失業人口連續3個月加速減少,外匯儲備持續增加,政策利率仍然處于歷史底部區域。失業近期快速下降俄羅斯5月失業率讀數得6.4%,而4月為7.2%,失業率重新下降到7%以下。圖表SEQ圖表\*ARABIC21:失業率失業人口已經連續3個月減少。圖表SEQ圖表\*ARABIC22:失業人口變化外匯儲備持續上升外匯儲備連續5周上升,事實上2025年初以來,俄羅斯的國際儲備額處于上升通道,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使得俄羅斯出口收入大增。圖表SEQ圖表\*ARABIC23:國際儲備政策利率處于低位盡管俄羅斯兩次上調再融資利率,但當前的利率水平處于歷史底部水平。圖表SEQ圖表\*ARABIC24:再融資利率第二部分宏觀政策分析【征管制度】破解個稅改革困局之路徑日前,個稅改革被寄予調節收入分配的厚望,在稅制改革未能一蹴而就的大背景之下,我們認為,應全面并深刻把握個稅改革的兩層含義:除堅持“十二五”規劃稅制改革的理想目標不動搖之外,強化征管以回應社會對于高收入者的個稅征管要求,也是個稅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為破解個稅改革的當下困局,可從征管制度創新即加強征管的視角切入,以征管制度創新促進個稅稅制改革,最終為完善稅制累積征管實踐經驗。1、個稅改革困局簡述改革開放,既造就了財富增長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伴隨著收入分配的分化。鑒此,“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要“積極構建有利于經濟發展轉變方式的財稅體制”,以加快優化產業結構、調節收入分配并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委員、資深財稅專家高培勇先生指出,由于三者皆與財稅體制調整密切相關,故“財稅所擔負的職責和所承擔的壓力是空前的,必然要經歷一個深刻而痛苦的過程”。信哉斯言。對于調節收入分配而言,由于政府在初次分配領域的調節手段有限,二次分配即財稅調節就成為當然之選。學界通說認為,個稅從目前的分類所得稅制過渡到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有助于實現“劫富濟貧”,而非一味提升“免征額”,壓縮后續個稅改革的空間。受現行“間接加截留”征管體制的制約,即現行征管手段只能針對間接稅和現金流量,而不具備針對財產稅等直接稅和財產存量環節的征管能力制約,個稅改革尚須攻克諸多難關。簡言之,與個稅改革相配套的全員申報制度和第三方信息(利益相關人)申報制度、稅收保全制度和稅收代扣代繳制度、稅務行政協助制度和反避稅制度向自然人延伸(現行反避稅制度局限于企業所得稅和企業納稅主體)、部頒稅法規則的審議制度和稅法共同體的建立等,乃至個稅“所得”范圍的立法表述等問題,均有待深入研究并逐步完善。伴隨個稅改革的推進,企業納稅主體向自然人納稅主體重心位移,迄今處于沉睡狀態的公民將被喚醒,憲法文本意義上的公民將被激活。屆時,公民對于財政稅收信息公開的訴求將海量膨脹,信息公開披露制度和稅收爭議協調與解決機制也應適時配套,以體現制度供給的適應性和回應性。因此,個稅稅制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任重而道遠。個稅改革的推進時間表,應該慎重權衡、妥善抉擇,并充分考慮其諸多配套措施能否跟進,推進改革對政治權威的影響如何,等等。離開這些制度配套,個稅改革將孤掌難鳴。然而,隨著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社會對國家實現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訴求和壓力與日俱增,調節收入分配的任務不容懈怠。如果說,擇機開征物業稅等財產稅是執政黨在回應人民的期待和履行走向“共同富?!钡恼纬兄Z,那么,收入分配的公平調節,則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舉措。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社會主義主流價值則追求公平,確保發展成果惠及人民,個稅改革理應擔負起調節收入分配的重任。值得注意的是,欲實現個稅調節收入分配的目標,“完善稅制”和“加強征管”是兩個相互聯系但有區別的思路,二者可綜合布局,協調推進,相輔相承,不能只顧研究“稅制改革”而忽視“加強征管”。實務中,在稅制改革未臻完善的前提下,為加強高收入者個稅的征管,國稅發[2025]120號《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與社會各部門配合的協稅制度和加強高收入者的重點管理制度;國稅發[2025]162號《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規定,12萬元以上者自2025年起必須履行自行申報義務,等等。然而,上述措施牽涉到稅務機關之外的因素太多,其協稅護稅制度,必依賴其他部門(工商、司法、房產、商務、證監、銀行、出入境、外匯等)配合方能奏功,因此,如果協稅護稅制度闕如,稅收征管的制度創新不力,針對高收入者個稅管理的諸多措施,勢必難有作為。2、制度創新與協稅護稅有觀點認為,協稅護稅必待法律修訂完善后方能啟動,否則即違法。這是一種教條且膚淺的法治觀念。我們以為,現行征管體制之下,協稅護稅已經存在制定法依據,尚有制度空間可以開拓,《稅收征管法》第五條、第六條和《實施細則》對此均有規定。由此,協稅護稅既有法律依據,亦有路徑可尋。誠然,制定法不可能面面俱到,法律不完備性乃是永恒的命題,“制定法欠缺”將無時不在。從行政管理學的角度,行政協助是指行政機關之間應當基于行政的整體性、統一性,相互提供協助,共同完成行政管理任務。稅收行政協助,其內容是向稅務機關提供稅收信息,對于行政機關而言有遵照義務而無推辭理由。換言之,協助乃是行政機關的一項內在職責,不以法條規定詳盡妥帖為先決條件,那種凡事必修法先行的認識,不自覺地陷入立法依賴主義。建國后,我國建立起了高效運轉的行政系統,靠貫徹紅頭文件和行政指令管理,無需借助簽訂合同等外在形式,即具有高效且強大的動員能力。高效和強大的政府動員能力,成為中國政府管理的一個特色和優勢。實際上,正如制度經濟學家科斯指出,企業組織存在的核心機理在于,高效內部行政指令能減少簽訂外部合約的交易成本。政府組織亦然。日前,諸多稅務機關已經探索出許多協稅護稅的措施,以《山東省地方稅收保障條例》為例,協稅護稅范圍已經擴大和延伸到公檢法等司法機關。各地其他稅務機關亦有相關探索和實踐。這些制度創新的改革實踐,亟待總結提煉和推廣。日前,國家稅總出臺國稅函(2025)50號文,加快了加強高收入者個稅征管的改革步伐。文件對高收入者的征管措施提出諸多具體對策,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是加強高收入者個稅征管的有力步驟。縱覽國稅函(2025)50號全文,其亮點在于稅收行政協助從無所作為走向積極有為,從坐而論道走向躬身起行。本文不揣淺陋,對協稅護稅的可能路徑試作簡要分析,以供參考。3、高收入者個稅征管中協稅護稅的具體途徑在稅收信息的獲取和稅源監控方面,稅務機關受到多方制約,因此,強化征管和完善協稅護稅制度的出發點就是分析涉稅信息源,并將其歸類。簡言之,其信息源包括國家司法機關、國家經濟管理機關、公法團體和介入稅收法律關系的第三方主體等,本文試作簡要探討。首先,國家司法機關協助。司法機關在涉及財產轉讓交易、企業破產、產權轉讓糾紛、清算案件等一切財產糾紛案件,有審查其交易是否完稅的義務,在未審查其交易是否完稅的前提下,不得結案或者做出法律裁決。在實務上,一項交易沒有完稅,參與交易的相關主體其權利義務狀態未定,其法律地位將處于未決狀態。因此,民事案件特別是各類合同糾紛、財產糾紛、股東清算糾紛中,一項交易已經合法納稅的,或者對納稅事項做出處理約定的,可以做出判決;沒有合法納稅的,或者未納稅又沒有明確其納稅責任的,應將相關信息通報稅務機關處理。目前,司法機關全面適用法律的理念闕如,其稅法意識急待加強。我們曾親歷多起股東清算案,法院無視《稅收征管法》規定的企業清算注銷之前的清稅結票程序,僅考慮民事關系而逕行判決。實際上,只有“稅后利潤”才是股東清算標的,“稅前利潤”不得作為法院判決股東清算的依據;企業破產清算案中,有法院將國家稅收視為普通民事債權,既不考慮稅收優先權也不通知稅務機關,出現將國家稅收視為“放棄債權”的案例實不鮮見。當前,對司法機關而言,要明確并強化其稅收行政協助義務的觀念;對稅務機關而言,要與司法機關研究制定經常溝通聯系和信息交流協調機制。其次,國家經濟管理機關協助,是指國家經濟管理部門履行向稅務機關通報匯總涉稅信息的義務。比如,國土管理、城市規劃、房屋管理、工商管理、商務部門、證券登記和知識產權登記管理機構,應對財產交易(股權、證券、產權、地產、房產、知識產權)或房屋租賃等信息向稅務機關履行通報義務。例如,工商登記管理部門,應對兩年不進行工商年檢的公司和其股東等信息,向稅務機關履行通報義務,以杜絕藉吊銷營業執照等手段,不經清稅而惡意逃避國家稅收的行為;其他國家機關比如海關、金融(保險、證券和銀行)監管機構、財政、審計等部門亦負有向稅務機關通報涉稅信息的法定義務。財政部門擁有諸多政府采購信息,這些政府采購信息關涉諸多涉稅交易;審計部門對諸多資金的使用和交易進行審計,自然獲取許多涉稅信息;在外國人非居民(或居民)納稅人的稅務管理方面,政府的派出機構如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公安派出所,負有向稅務機關報告涉稅信息的義務。理論上,在現行分類所得稅制之下,一切財產轉讓交易信息均可以通過稅收協助制度得到交流和呈現,從而解決稅務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第三方協助制度。指納稅主體之外的參與交易的私法主體履行通報稅收信息的稅收行政協助制度,也稱之為第三方協助制度或稅收利益相關人協助制度。比如,公司、企業(如銀行等)、合伙和稅收利益相關人(扣繳義務人、交易關聯方和其他交易對象等)履行向稅務機關就交易和所得提供涉稅信息的協作義務。這一義務在稅法和行政法上稱之為“協力義務”,稅收協力義務是稅收行政協助的一部分。比如,對中國或者外資銀行及其分支機構而言,其負有如實向我國稅務機關報告資金流轉信息的義務;對稅收利益相關人(公司、企業、合伙、個人、社會團體、事業單位、非營利組織等)而言,皆負有向稅務機關報告涉稅交易信息的義務??陀^上,如果稅收信息不斷涌向稅務機關,稅收機關可以將納稅人的自行申報信息與利益相關人申報的涉稅信息進行比對,從中發現和監控稅收違法行為。第三方協助機制的“制定法欠缺”是顯然的,但并非沒有法律依據。現行《稅收征管法》第五條第三款、第二十五條和第五十七條等,均構成第三方協助義務的法源。公法或社會團體協助。一些行使公權力的公法團體(執政黨和參政黨機關、共青團、婦聯、工會等履行政治職能的政治機關除外)、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行業管理協會(如足協、籃協、乒協、羽協、科協、輕工業協會等),履行向稅務機關提供稅收信息的協助義務。公法團體在稅收行政協助中分兩種情況,有時系交易主體身份,處于稅收利益相關人地位;有時處于行業管理者的地位,因管理工作而歸集并掌握眾多涉稅交易信息。中國特色的保障機制。目前,應該強化稅收行政協助的義務主體主要是國家機關(含司法機關)的觀念。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逐漸將協助主體延伸至公法團體或稅收利益相關人。在現行體制之下,還可以考慮發揮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系統的作用,在現行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制度中注入稅收信息通報即稅收行政協助的新內容,使得稅務信息從各主管部門源源不斷地向稅務機關匯聚,以解決目前稅務機關的稅源信息困境。由此,可以將稅收行政協助的制度建設與《行政監察法》和《稅收征管法》的修訂相銜接,并與黨紀黨規相銜接。稅制改革之頂層設計與稅收征管制度創新之探索,可以相與為謀,并行不悖,切忌顧此失彼,厚此薄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對高收入者的個稅調節,近聞樓梯響,亦見人影來,這樣,既可為執政黨累積政治權威,提高政府的行政執行力,又可以為稅制改革累積實踐經驗,何樂而不為?如此看來,在各級政府的統籌兼顧和協調布局之下,稅收征管制度創新題下的協稅護稅或稅收行政協助等措施,可以不待修法完善即可起而行之,且行之有效。反過來,這些經驗又為今后彌補“制定法欠缺”提供素材?!矩泿耪摺控泿耪呋蜻M入觀察期近期國內外經濟增速出現放緩的跡象,歐美等主權債務危機亦不斷升級,發達經濟體寬松貨幣政策退出步伐放緩。綜合來看,預計國內貨幣政策或將進入觀察期,未來(比如7月份)還有可能加息1次。但除非物價出現持續超預期飆升,短期內進一步大幅加息的空間已經較為有限。1、尚無硬著陸風險從國內來看,投資保持強勁增長,消費增速放緩成為趨勢,對外出口穩健增長。盡管出口連創新高,但仍需關注近期歐美經濟體PMI整體回落,可能在未來數月對我國出口造成的不利影響,預計出口增速將逐步回落??傮w來看,出口降幅將大于進口,預計貿易順差將有所回落。整體來看,短期內國內經濟整體放緩基本已成定局。初步測算,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降至9.2%-9.3%附近。經濟大幅下滑的風險偏低,但也需要重點關注歐美經濟復蘇放緩的風險。未來通脹壓力仍然不減。一是干旱及洪澇災害有可能對今年的糧食生產構成一定威脅;二是國內電價、公共事業價格面臨漲價的壓力;三是大宗商品價格保持高位震蕩。相對有利的因素是,由于全球經濟出現放緩,短期大宗商品繼續大幅沖高的可能性下降,輸入性通脹壓力略有緩解。初步預計6月份CPI為5.9%-6.2%,三季度仍將維持在5%以上高位,四季度回落。2、利率工具運用需謹慎從全球及國內貨幣政策經驗來看,就業與經濟增長壓倒通脹,成為政策調控的首要目標。歐美等國在通脹十分嚴重的情況下,比如美國5月份CPI達3.6%,英國CPI達4.5%,仍然按兵不動就是這個道理,國內負利率格局也經常存在。雖然國內經濟增長目標為7%,我們預計,如果GDP增速始終保持在9%以上的增速,那么從緊政策仍將保持;如果經濟增速進入8%-9%區間,那么政策將進入觀察期,則緊縮性政策將會放緩;而如果經濟增速落入8%以下,則政策或將面臨“保增長”的壓力,將重新轉向寬松。如果二季度GDP增速已經接近9%附近,那么政策或將進入觀察期。其次,本輪通脹是成本推動型(為主)+貨幣累積型通脹,加息并不能完全解決這類通脹問題。治理這類通脹的主要手段應當包括:一是,適度加息以遏制因貨幣泛濫而催生的投機性需求,但不必非得實際利率轉正。中國在歷史上通脹飆升的時期,從來都是負利率格局,比如1992-1996年,2025-2026年。如果加息幅度過大,反而加大企業成本,目前貸款利率按基準利率上浮30%-50%,民間借貸達到15%-20%(甚至更高)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企業負擔加重,可能有助于推動通脹螺旋式上升;二是,降低企業各類成本,包括稅、費、資金成本等。在貸款利率不斷走高的背景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不斷升值,企業的成本上升幅度過快而產品價格轉嫁能力有限,迫使企業“提價”行為屢屢出現;三是,采用偏緊的流動性收縮工具,比如存款準備金率多次調整;四是,采取有限的臨時性價格管制措施。不可否認,政府干預能夠起到燙平物價波動的作用,能夠防止CPI創出極值,但是可能會拉長通脹的持續時間。最后,依舊動蕩的全球經濟、金融市場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國內貨幣政策的繼續從緊。全球經濟放緩一定會影響到國內的出口,與此同時,發達經濟體持續的低利率政策,也會在資本流入方面給我國帶來更大的壓力。除此之外,地緣政治所帶來的大宗商品漲價風險,主權債務危機所蘊含的更大風險,都需要國內的貨幣政策為未來預留一定的空間?!矩泿耪摺恐卫硗洺尚С躏@緊縮力度仍不宜放松2025年四季度以來,中央采取綜合手段抑制物價總水平過快上漲,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治理通脹取得初步成效,物價水平加速上漲勢頭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由于通脹水平目前處在相對較高的位置,總需求擴張的內在動力也比較強,通脹水平回落還需要持續一段時間。緊縮的貨幣政策立場不宜放松,房地產調控政策要繼續落實,同時注意國際收支對國內流動性的影響。1、一季度物價水平加速上漲勢頭得到一定程度遏制2025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9.7%,增幅較去年四季度的同比增速下降0.1個百分點,CPI同比增長5%,較去年四季度的同比增幅上升0.3個百分點。但如果從環比角度看,2025年第一季度GDP和CPI環比均折算成年率分別增長9.6%、4.9%,較去年四季度的環比增幅折算成年率各自下降1.2和3.6個百分點(計算環比增速之前,對數據序列都進行了季節調整,下同)。及時性更強的環比數據顯示,緊縮的宏觀調控措施收到初步成效,產出有所回落,通脹加速上升的勢頭得到遏制。分項來看,CPI中的食品價格指數在春節之后繼續回落,而非食品價格指數回落幅度則不明顯。比較過去3年春節前后食品價格指數的變動情況,2025年年初至今的食品價格指數走勢與前兩年的走勢大體類似,在春節之后出現明顯的下降。與食品價格相比,非食品價格變化相對緩慢,一般滯后于食品價格變動3個月。2025年3月份非食品價格指數環比折年率達到3.4%,與過去3個月環比增長平均水平折算成年率相比,僅回落0.2個百分點,幅度并不明顯。非食品價格中,以居住價格水平漲幅最為明顯,一季度居住價格貢獻了整個非食品價格指數上漲幅度的70%。與其他種類的價格有些不同,由于居住類價格重要構成部分租金調整相對緩慢,黏性更強,后續下行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2、本輪通脹的主導因素仍然是總需求擴張季節調整之后,2025年7月份CPI環比增速折算成年率為4.3%,到同年11月,CPI環比增速折算成年率超過了10%。之后,隨著宏觀調控力度的逐步加大,CPI環比增長勢頭逐步減緩。通脹加速上漲背后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所導致的總需求擴張,同時也有勞動力成本上升、農產品和資源類產品價格上漲沖擊以及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對通脹預期的助長作用等因素。但是,從產出缺口和CPI變化之間呈現比較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并且有一定的領先滯后關系來看,和前面幾輪通脹類似,本輪物價連續上漲主要還是由整體流動性過于寬松導致總需求擴張所致。受外匯占款增長較快的影響,廣義貨幣供應量環比增速從2025年7月的15.4%迅速升至10月份的25.6%。產出缺口亦迅速轉正并在同年10月份升至高點。3、緊縮力度已經接近合適水平通過梳理2025年以來兩輪典型的通脹增速以及相關的調控措施,可以看出,2025年9月份以來貨幣政策的緊縮力度已經接近2025年年底的水平。由于兩輪CPI環比增速的高點分別出現在2025年8月和2025年11月,因此比較是以2025年7月和2025年l0月為基準時點。通過比較發現,2025年l0月以后廣義貨幣供應量環比增速、真實有效匯率升值幅度、實際利率以及10年期國債與一年期國債收益率之差等幾十個反映貨幣政策條件松緊程度的關鍵中介變量走勢近似于2025年7月至2025年年初的走勢。而目前各指標的水平反映,貨幣政策松緊程度已經基本與2025年年末相當。2025年12月最后一次加息到國內需求增速出現明顯下滑2025年一季度末中間間隔約3個月。當然,此期間繼續回收多余流動性,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進程也沒有中斷。在治理本輪通脹中,貨幣政策實際緊縮的情況與上一輪通脹時有諸多類似。除此之外,財政支出和一些高耗能項目的投資目前也受到嚴格控制,其中,2025年前兩個月財政凈收入達到8011億元,比去年增加2813億元,同比增幅為54.1%。再加上各地房地產調控措施的逐步落實,結合2025年年底到2025年一季度期間的經驗,國內需求的增幅預計還將繼續回落,總體判斷當前的緊縮力度已經接近合適水平。4、對今后調控的一些政策建議1.繼續保持緊縮的貨幣政策立場。抑制通脹仍然是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要繼續運用價格和數量型工具保持貨幣政策的緊縮力度。一方面,加強對流動性總量規模的控制。但由于社會融資總量指標剛剛向社會公布,讓社會各界理解這一指標還需要時間,與實體經濟和通脹的穩定關系也需要進一步檢驗,因此貨幣供應量和信貸目前仍需受到足夠重視。另一方面,真實利率至今尚未轉正,加上良好的基本面以及地方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的投資沖動,未來通脹同比反彈的可能性依舊存在,因此,在二季度仍然有適當加息的空間。2.房地產調控措施要繼續落實,不宜輕易松動。根據以往經驗,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措施出臺之后,房地產行業的銷售會有比較明顯的下滑,進而房地產投資和經濟增長速度有所回落。因此,房地產調控政策過早松動可能會造成資產價格和通脹預期的反彈。但考慮到房地產限購政策涉及面廣,對投機性需求和部分改善性需求都有明顯打壓,如果后期房地產價格逐步回落、物價運行總體平穩,可以針對改善型住房需求的一些過于嚴格的限購條件做適當調整。3.密切注意國際收支的變化。在繼續控制流動性和有效匯率繼續向均衡位置收斂的前提下,如果沒有其他明顯外生沖擊,目前緊縮力度已經接近合適水平。但近期美元貶值可能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值得關注。有效匯率貶值加上國外經濟走穩,未來一段時間的外貿形勢預計還將保持比較穩定的態勢,但國際收支盈余偏大,外匯占款增長過快,可能導致國內流動性過于寬松,因此需要采取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或者加快匯率調整步伐等措施應對?!径愂照摺筷P于漸進式推進個人所得稅的“財貿所方案”1、前言中國個人所得稅的改革目標定位于“綜合與分類相結合”,始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迄今已經跨越了“九五”、“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等四個五年規(計)劃。作為國家層面所確立的一個稅種的改革目標,追求了十幾年之久而未有結果,并且,雖一再受阻,但始終未加改變,這在中國稅收改革乃至整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歷史上,不能不算是一個罕見的特例。在當前的中國,我們不僅越來越面臨著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漸拉大的嚴峻挑戰,而且,與此同時,也越來越受制于政府手中缺乏調節居民收入分配手段的殘酷現實。為此,盡快啟動個人所得稅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改革,使之擔負起調節居民收入分配的重任,以此為基礎,重新建構一套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居民收入分配調節機制,已成為當務之急。來自財稅管理部門的分析一再表明,稅收征管環境和條件的制約是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改革的主要障礙。中國30多年的改革歷程也啟示我們,“漸進”是成功啟動各項改革的一條基本經驗。認識到稅收征管難題的破解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現時稅收征管環境和條件的約束下,盡快邁出走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目標的實質性腳步,一個幾乎唯一的可行選擇就是,取“漸進”式方案。有鑒于上述種種,我們在全面而系統地總結有關個人所得稅的國際經驗以及中國國情的基礎上,設計完成了一套實施中國個人所得稅“綜合與分類相結合”改革的漸進式方案,簡稱“財貿所方案”。2、基本設計思路以中國現階段稅收征管的約束和未來發展為前提,以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稅收競爭和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個人所得稅的改革趨勢為參照系,立足中國具體國情,在現行分類所得稅制要素保持穩定的基礎上,以相對較小的征管成本引入綜合制因素,盡快建立初始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以此為基礎,隨著個人所得稅征管機制的不斷完善,通過保持初始改革方案的可拓展性,實現由初始方案向目標方案——未來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個人所得稅制度——的過渡。3、初始方案的基本內容能否以較低的征管成本盡快推出“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改革,避免因為所謂征管條件不到位導致的一再拖延,是初始方案設計時考慮的首要問題。故而,漸進式改革初始方案的核心,是在保持現行分類所得稅制框架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以已經實施的年所得超過12萬元納稅人自行納稅申報制度為基礎,通過對部分所得項目適用綜合稅率表進行年度匯算清繳的方式,對已經進入自行申報范圍的納稅人先行實施綜合計征。初始方案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以現行分類所得稅制為基礎初始方案盡可能保持現行分類所得稅制基本框架的穩定。對于11類所得項目,仍然按現行稅制進行分類征收,以源泉扣繳為主。同時,輔之以在中國境內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取得應納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等情況的自行申報納稅。對于現行稅制框架下各分類所得項目的費用扣除、適用稅率等因素,盡可能保持不變或基本不變。2.僅對年所得超過12萬元納稅人實行自行申報并綜合計征以現行年所得超過12萬元納稅人自行申報制度為基礎,選擇部分所得項目實行年終綜合計征,適用累進稅率和綜合費用扣除標準,計算年度應納稅額。對于納入綜合范圍的所得項目已代扣代繳的稅款視為預繳稅款,匯算清繳后多退少補;對于未納入綜合范圍的所得項目,也需自行申報。已按規定代扣代繳稅款的視為納稅義務完結,未代扣代繳稅款或代扣代繳稅款不足的,要補繳稅款。初始階段,考慮到征管因素的制約,暫不實行以家庭為單位的申報。年所得12萬元以下的納稅人按現行分類稅制計征稅款,不適用綜合計征,也無需申報年度所得。綜合稅率表和綜合費用扣除標準的設計,應使大部分年所得12萬元以下納稅人分類計征的應納稅額低于或等于綜合計征的稅負。對適用綜合計征的納稅人設定年所得標準,可以在初始階段大幅降低實行自行申報、匯算清繳納稅人的規模。3.納入綜合計征范圍所得項目的選擇現行11類所得項目中,除偶然所得和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外,屬于勞動所得的有四項,即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于資本與勞動混合所得的有兩項,即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屬于資本所得的有三項,即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從現行分類稅制和征管成本的角度分析,有5種基本的綜合方案:方案1:最小范圍的綜合,即將工資薪金所得和勞務報酬所得綜合;方案2:中等范圍的綜合,將全部四項勞動所得綜合;方案3:較大范圍的綜合,在四項勞動所得的基礎上,將部分資本所得項目,如財產租賃所得和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納入綜合計征范圍。方案4:大范圍的綜合,在方案3的基礎上,將資本與勞動混合的兩項所得、也納入綜合范圍。方案5:最大范圍的綜合,該方案接近美國的“大綜合”模式,除單獨規定的個別項目外,所有所得項目均納入綜合計征范圍。這一方案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最強,但對效率帶來的損失和稅收征管成本也較高。初始階段究竟采取哪個方案,取決于公平與效率、征管成本與改革成效兩對矛盾的權衡。4.綜合稅率與費用扣除綜合稅率表與綜合費用扣除項目,決定了年所得超過12萬元納稅人的最終法定稅負。最終法定稅負與已經代扣扣繳的預扣稅款的差額,則決定了自行申報后退稅或補稅的金額。在初始階段,綜合稅率和費用扣除項目的設計應重點考慮與分類計征的銜接問題,尤其是與工資薪金所得累進稅率表的銜接。主要出于降低征管成本的考慮,在初始階段,應保持綜合累進稅率表與工資薪金所得的累進稅率表的一致(為配合初始方案的出臺,工資薪金所得超額累進稅率表應進行適當調整),以及綜合費用扣除標準與工資薪金所得年度費用扣除標準的一致。從而,盡可能保持年所得超過12萬元納稅人綜合計征的最終稅負與代扣代繳的預扣稅款基本一致,不需要退補稅款。除年度綜合費用扣除標準外,可以考慮首先允許符合規定的捐贈支出在綜合稅基中予以扣除。考慮到征管成本,在初始階段,暫不引入差別扣除項目。5.稅收征管機制與配套措施按照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標準,初始階段全國適用綜合計征的納稅人數量可以控制在數百萬人,而且這部分納稅人多集中于沿海發達地區。故而,這有利于降低初始階段的稅收征管成本,對稅務機關目前圍繞間接稅征收建立起來的稅收征管模式的沖擊相對較小,可以為適應“綜合和分類相結合”個人所得稅制要求的稅收征管機制的完善爭取時間?,F行個人所得稅是中央與地方共享稅,歸地方稅務局征管。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改革后,必然涉及退補稅款在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分配以及與之相配合的國地稅機關征管分工問題。設定適用綜合計征的年所得標準,有利于在初始階段以較低成本解決上述兩個問題。在分類計征階段的稅收分享比例和征管分工不變的前提下,通過設立中央數據庫匯集年所得12萬元以上納稅人的全部涉稅信息,但仍由地方稅務局負責自行申報納稅人的征管,納稅人有權在戶籍所在地、長期居住地、主要收入來源地之間自行選擇主管稅務機關。為了激勵地稅部門加強對這部分納稅人的征管,可以考慮在初始階段規定退稅部分由中央承擔,補稅部分全部歸地方財政。4、初始方案基礎上的漸進式改革隨著個人所得稅征管條件和征管機制的逐步完善,在初始方案的基礎上,要積極創造條件,不斷“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制度,實現由初始方案向目標方案的過渡。具體來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長期保持年所得12萬元為綜合計征的門檻,隨著居民收入增長和通貨膨脹的交互作用,適用自行申報綜合計征納稅人的數量將逐步增加,由此可以實現“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稅制適用范圍的穩定擴張。第二,隨著征管條件和征管機制的完善,通過逐步調整擴大納入綜合范圍的所得項目,更好的發揮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與此同時,兼顧效率損失和國際稅收競爭的影響,努力尋求在公平、效率、國際稅收競爭及征管成本等諸多相互沖突的因素之間的動態平衡。第三,適時引入差別扣除項目,條件成熟時允許以家庭為單位申報納稅。除捐贈扣除外,適時引入差別扣除項目。從征管成本角度分析,引入撫養扣除、殘疾扣除的成本較低,而贍養扣除、醫療扣除的成本相對較高。應當指出的是,未來個人所得稅的差別扣除項目并不是越多越好,應著力避免稅制的復雜化以控制征管成本,而對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調節應更多的依賴財政轉移性支出。第四,適時調整稅率結構,促進稅制公平。隨著初始方案的實施進程,應適時調整分類計征所得項目與綜合計征所得項目的稅率結構,使兩者更好的銜接并使稅負分布更為公平。如將分別適用于工資、薪金所得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兩個累計稅率表合并,以擴大綜合計征的范圍,促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稅制的不斷完善。我們自知,盡管努力考慮了包括稅制設計、征管安排、國內外環境等各種因素,并且數易其稿、反復推敲,但是,個人所得稅“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改革畢竟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系統工程,限于水平和經驗,我們所提出的方案并不完善,只能稱之為一個“靶子”,起到拋磚引玉作用。第三部分形勢判斷與預測【形勢分析】收入不平等與超邊際的個稅改革據新華社報道,為期一個多月的個稅修正案征集意見5月31日結束。根據中國人大網公布的數據,截至目前已收到23萬條意見,創單項立法征求意見數之最。在這23萬條意見中,要求提高個稅免征額的呼聲尤為強烈,但專家認為,一味提高個稅免征額不利于個稅充分發揮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而應在綜合改革上邁出實質性步伐。1、應增強稅制系統的累進性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僅為經濟增長帶來更多機遇,也伴隨著收入不平等的加劇。這是由于部分人群未能從經濟增長中獲益,累進稅制從而成為調節收入的有力工具。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勞動人口自發地向更高的收入階層移動,也給政府帶來更多收入。因此,累進所得稅在經濟增長時期扮演了自動穩定器的角色。當政府收入的增速大于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時,政府手中有越來越多的資源,可用于教育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社會保障和福利體系的完善。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一直保持GDP的高速增長,即使在金融危機的環境下依然實現了接近10%的GDP增速。而按照相關報道,今年晚些時候,中國將公布下一個十年扶貧綱要,貧困線標準將從1196元提高到1500元。按照現行貧困線標準,中國仍有數千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如果按照國際通行標準(每日每人消費1美元,日均消費低于1美元屬于“絕對貧困”),中國將有1.5億人屬于貧困人口。然而,與其他市場經濟國家相比,中國的累進所得稅在政府收入和GDP中所占比例均很小。在2025年,個稅收入僅占政府稅收總額的6.6%,占GDP的1.1%;在現行個稅體制下,工薪所得納稅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為28%。與其他多數的開放市場經濟國家相比,這些比例顯得微不足道:以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為例,個稅占政府收入的比例平均約為25%,占GDP的比例平均約為9%。而中國的稅制更加依賴于消費稅等具有高度累退效應的稅種,以及營業稅和貿易稅等對經濟產生較大扭曲的稅種:在2025年,增值稅和消費稅占稅收收入的比例最大,約為40%,企業納稅(包括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則占了34%。也許有讀者會問,只要政府有足夠的收入來源,這樣的稅制結構有何不可呢?雖然這樣的觀點不失其合理性,但我們必須注意到消費稅和增值稅的高度累退性帶來的問題。以如下兩個納稅人為例:甲月收入為1000元,乙月收入為10萬元。假設甲將95%的收入用于消費,剩下的5%用于儲蓄;而乙僅將20%的收入用于消費,剩下部分全部用于儲蓄。我們可從中看到,甲不需繳納個稅,但在消費時要繳稅161元,他收入和消費的總有效稅率是16%(雖然名義上他的稅率是0);而乙需繳納24775元所得稅和2558元的增值稅。因此,雖然乙的所得處于最高一級所得稅率的范圍(名義上的稅率是40%),但他的實際有效稅率只有27%。由此可以看出,盡管所得稅制是高度累進的,但是甲與乙的收入相差100倍,所納的稅額在各自收入中的比重卻相差無幾。即使我們假設乙將50%的收入都用于消費,我們依然會發現其收入和消費的總有效稅率不過31%,仍遠低于其法定上的名義稅率。許多讀者或許會覺得這個例子過于簡單化,因為它并沒有考慮高收入人群可能需要繳納的其他稅種,如印花稅、營業稅等。盡管如此,我們要知道增值稅在中國稅收總額中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約為34%。雖然印花稅和企業所得稅主要由高收入人群負擔,但這些額外收入同時也增加了他們的稅基。例如,假設上述高收入者“乙”的10萬元收入中一半為個人所得,另一半來自公司所得,同時假設公司的所有收入都用于再投資而不進行分配,那么他的有效稅率(即全部消費、個人和企業所得稅的總額與總收入的比例)是26%,與他的全部收入都來自個人所得的情況相比還要略低一些。如果政府希望減少收入不平等,或至少令民眾相信累進稅制有助于減少不平等,就必須在整體上增強稅制系統的累進性,而非僅僅在不足7%的個稅部分做文章。2、對資本利得等進行課稅最近,中國政府提交了個稅修正案,并在5月31日前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這是個稅結構自2025年以來的首次調整,其主要目的一是應對通脹壓力,二是遏制收入差距的擴大。為此,在修正案中最低兩級稅率的門檻被提高,最高一級的門檻則被降低;一方面15%的級次被取消,當前按15%課征的部分收入將按10%課稅;另一方面40%的級次也被取消,該部分收入將按最高的45%稅率征稅。從效果上看,新的稅率表降低了月收入在21000元以下納稅人的稅負,同時提高了月收入在11萬元以上納稅人的稅負。而對于收入水平處于這兩者之間的納稅人而言,其影響不是連續的。收入在4萬元的人繳納的稅額變多了,而收入在10萬元的人繳稅反而變少了。因此,個稅的新變化雖然累進,卻并未促進平等。然而,新的個稅修正案帶來的不過是超邊際的影響,對于改善收入分配效果甚微。一方面,確實有許多當前處于低稅級的低收入者未來將免于繳納個稅,直到或許通脹使得他們的收入提高,以致達到起征點;另一方面,在考慮了消費稅和貿易稅的條件下,這樣的改革對他們整體稅負的影響是式微的。如果個稅起征點提至3000元,工薪階層每100人只有12人需要納稅,而個稅在全部稅負中的份額比起消費稅和貿易稅而言又微乎其微。在多數OECD國家,累進的個人和企業所得稅是政府收入的最大來源,其作為調節收入分配的工具也就更具實效。如果政府希望減少稅后收入的不平等,增進稅制的公平性,就需要對稅制進行全面改革,包括增大個人所得稅的稅基;減少累退的消費稅,或者至少保證對必要商品征收的消費稅稅率的公平性;加強稅收征管,尤其是征收和執行效率;開征新的稅種,對那些更多為富人所得、與工資相比增長更快的收入,如資本利得等進行課稅。事實上,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存在下調的空間,這部分稅主要由員工和投資者負擔,下調帶來的稅收損失可以通過開征新的資本利得稅來彌補。資本回報率雖然在波動性上遠超過勞動力回報率,但在長期卻遠遠高于勞動力回報率。因此,多數的開放經濟國家對資本利得課征的稅率低于個人所得稅率,高稅收國家一般將稅率定在15%~20%?!揪置嫣接憽繑嘌再Y金面重回緊張格局為時尚早年內幾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后,貨幣市場流動性出現了趨緊跡象,各期限回購利率明顯上行。市場擔心銀行間流動性會再度趨緊,資金面最寬松的時間已經過去。我們以為,盡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及公開市場回籠的累積效應逐步顯現,但就此判斷資金面重回緊張格局為時尚早。1、流動性派生壓力仍較大隨著直接融資的快速發展,銀行間債市流動性的來源由此前的外匯占款和貸款派生,擴大至銀行的表外業務。從這三個流動性來源來看,短期內流動性派生的壓力仍然較大。首先,外匯占款仍將以較快速度增長。外匯占款不僅是流動性的主要來源,而且是流動性波動的最大干擾因素。今年一季度外匯占款大幅增長11240億元,處于歷史上的第四高水平。從二季度往后看,我國對外貿易轉為順差的概率很大,外商直接投資規模也比較高,非FDI資本流入的步伐可能也不會出現放緩的跡象。美聯儲議息會議聲明表明,其對是否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的態度仍模棱兩可,美國的低利率仍將維持較長一段時間。雖然歐洲已開始升息,但預計未來升息幅度有限,日本年內升息的概率幾無,而我國仍然在升息的通道之中。我國與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利差進一步擴大,預計這一格局至少在上半年仍將維持,資本流入的步伐可能不會緩解。在美元貶值而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企業和居民持有美元頭寸的意愿很低,因此外匯占款仍將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其次,貸款派生如預期增長。貸款派生是流動性產生的第二個重要來源。由于今年的信貸不僅實行總額控制,而且投放節奏也嚴格按計劃推進,因此貸款派生的流動規模及節奏也基本是確定的。最后,銀行表外流動性繼續快速增長。在目前通脹水平持續攀升,金融“脫媒”加速的背景下,中短期存款持續負利率,使得居民儲蓄意愿下降,銀行資金來源的穩定性下降。加之存款準備金率的多次調整,商業銀行表內的流動性面臨收縮。然而,由于承銷業務、理財業務、委托貸款等直接融資方式的快速發展,一季度的社會融資規??偭窟_4.19萬億元。其中,本外幣貸款合計為23874億元,其他表外項目達18116億元。這些“脫離”銀行的錢實質還在銀行,只不過會計科目發生了變化(由表內移到了表外)。比如,可能某一段時間銀行的自有資金緊張,但銀行的理財賬戶資金比較充裕。因此,銀行間債市整體資金面還是寬松的。不過,這類資金的派生能力較貸款弱,不能新增更多的流動性。2、流動性回籠壓力不會減弱如果把銀行間債市的流動性比作一個水池,上文所指的流動性派生是水池的進水口,而央行流動性的回籠是水池的出水口。在當前通脹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消除通脹的貨幣性因素是央行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因此,央行回收流動性的力度不會減弱,以確保全年M2增速達到16%的調控目標。一方面,存款準備金率上調空間仍然較大。存準率已成為央行回籠流動性的最主要手段,今年以來延續著每月一次的上調步伐。對于央行而言,上調存準率的流動性回籠效果最好,對經濟負面效果也最小。未來存款準備金率是否調整主要取決于新增外匯占款的規模。因為,如果不對新流入的流動性進行對沖,則無法完成全年M2增速的調控目標。在國內外環境不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資本流入的步伐可能不會緩解,外匯占款仍然以較快速度增長。在這一背景下,調準備金對沖新增的過剩流動性是完全必要的,本質上不屬于十分緊縮的政策。從央行官員近期的頻繁表態來看,存款準備金率調整沒有上限,我們認同這一觀點。預計央行在6月再度上調準備金率的可能性比較大。另一方面,公開市場操作有繼續“規模放量,利率上行”的要求。從公開市場到期資金分布來看,5至6月份到期量均在5000億元以上,公開市場操作的力度不具備放松的條件。即使二季度央行不加息,也不排除央票利率可能出現上行。此外,我們認為,延長流動性回籠期限十分必要。3、關注歐美貨幣政策變化展望下半年,流動性寬松格局是否逆轉,仍然取決于資本流動的影響。資本流動性主要取決于國內外經濟增長,尤其是貨幣政策的相對變化。初步來看,新興國家通脹有演化成全球性通脹的風險。歐元區4月份開始升息,而美國距離升息之路似乎仍然遙遠,但歐美貨幣政策預期的變化可能會對我國的資本流動產生重要影響。在全球通脹背景下,美國難以獨善其身。隨著地緣政治、美元貶值,日本地震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農產品、基本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漲。與此同時,由于美元貶值,人民幣及其他非美貨幣升值,對美國進口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在去年10月以來,美國進口價格指數已經連續6個月環比漲幅高于或等于出口價格指數。因此,即便美國經濟整體緩慢,但通脹格局難以避免。這可能比美聯儲預計的“臨時性通脹”要持久而嚴重。影響美國貨幣政策走向的另一大變量是就業。目前美國就業市場正在持續復蘇過程當中,微觀層面每周工作時間已經恢復至正常水平,初請失業金人數也下降了2/3至接近正常水平,3月份非農就業人數進一步上升至21.6萬人,失業率也下降至8.8%。按照邏輯判斷,美聯儲若要升息還需要失業率的進一步回落。不過,從歷史經驗來看,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在美國失業率高達9%時,美聯儲也曾采取升息動作,但當時經濟的反彈力度更強。我們認為,美聯儲越來越需要在促經濟增長和防通脹之間取得平衡。對于美聯儲而言,還需要兼顧對美國巨額財政赤字的影響,因為升息會明顯加重美國的債務負擔,雖然這不會是主要的考慮因素。在未來的考慮中,通脹問題將逐步上升為政策需要考慮的頭等大事。從1990年以來美國貨幣政策調整經驗來看,在CPI超過2%時,利率基本就上調;但在2025年之后,受金融危機影響,即使CPI走高美聯儲也不升息。2025年3月美國CPI達2.7%,如果CPI超過2%持續6個月以上,或者進一步走高,則美聯儲面臨的政策調整壓力很大。從時間上來說,預計美國在三季度可能開始貨幣政策正?;倪M程,年底之前升息的概率明顯上升。對我國而言,如果美聯儲開始升息,一定程度上可能緩解熱錢流入的步伐。因此,從下半年開始,需要密切關注歐美可能升息的風險,及其對資本流入或流出的波動影響。如果資本出現流入放緩的跡象,而國內流動性收緊措施仍在持續,或者存款準備金率維持高位,那么不排除資金面出現小幅收緊的可能。【形勢判斷】投資驅動與庫存調整決定PPIPPI和CPI由生產市場和消費市場分別決定。投資驅動型經濟具有推動PPI持續上升的動能。PPI由生產市場的供求狀況決定,在供給水平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對原材料、中間產品的投資需求的上升將推高PPI。結構差異致PPI向CPI傳導效果有限。長期內PPI與CPI走勢一致,短期內二者不存在一致的領先滯后關系。70%以上的PPI生產資料與CPI無直接上下游關系,70%以上的CPI項目僅與PPI生活資料有關。PPI生產資料向CPI傳導需經過三層過濾。原材料進入生產環節到產出產品并進入最終消費,需要經過全產業鏈勞動生產率提升、生產環節競爭導致的生產者利潤擠壓及流通環節利潤彈性的過濾,最終導致生產環節原材料價格上漲并不必然導致上漲的成本向最終消費價格傳導。2025年以來,PPI生活資料對CPI的傳導影響是最高直接推動CPI上漲1.945百分點,PPI生產資料對CPI間接推動0.73-0.88百分點,2025年以來PPI對CPI推動的上限值為2.675-2.825百分點。投資驅動與庫存調整決定未來PPI走勢。需求回落抑制PPI對CPI的傳導推漲,投資驅動下的去庫存將導致PPI回落。1、PPI與CPI由不同市場分別決定(一)PPI、CPI由生產市場供求和消費市場供求分別決定PPI和CPI都是反映特定時期市場供求關系的價格變量。PPI主要衡量各種商品包括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在原材料、中間品及最終產品階段的出廠價格變化情況。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變動的指標,包括消費品價格和服務價格。從生產——消費邏輯看,PPI處于上游生產環節,而CPI居于下游消費環節,二者存在正反向傳導反饋關系。但PPI和CPI的決定從根本上應分屬于不同市場。PPI統計對象為工業企業,除用于居民最終消費產品外,企業出廠產品價格由生產市場的供求狀況決定,在供給水平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對原材料、中間產品的投資(庫存)需求的上升將推高PPI。投資驅動型經濟具有推動PPI持續上升的動能。在消費市場上,貨幣供給、消費品及服務供給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只有消費需求旺盛才會導致CPI的高漲。CPI與PPI相互交叉影響表現在,處在消費上游的生產環節所產出的產品價格進入最終消費,會對消費物價帶來直接影響,如原材料、能源及動力價格的上漲有可能在需求旺盛的情況下,將上游生產成本的上升直接通過消費驅動傳遞給最終消費者,造成CPI的上漲;另一方面,部分工業品尤其是生活資料的生產需要以農副產品為原料,該農副產品原本構成CPI統計對象,那么,食品、蔬菜、糧食等食品價格上漲引起的CPI上漲會直接構成PPI生活資料生產成本的上漲。(二)工業投資增速與PPI走勢具有較強的一致性第一,投資持續增長是推升PPI的最主要動因。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模式上重生產而輕消費。工業化和城市化推進過程中,資金價格過低及對生產性投資的過度依賴導致企業投資饑渴癥長期存在。與目前20%左右的資本收益率相比,剔除通脹之后的存、貸款利率遠低于資本收益率水平。低廉的資金價格長期推動投資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反映工業品出廠價格的PPI在走勢上與我國工業投資增速波動保持較強的一致性。2025年以來,我國工業投資增速保持較快發展,平均增速達到28.75%。2025年-2026年間,我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速達到40.6%,同期PPIRM由2025年2月的-4.7一路升至2025年9月的13.67,PPI由2025年2月的-4升至2025年10月的8.4。第二,產業鏈上游行業PPI波動幅度顯著大于下游行業。投資的高增速必然導致對能源及基礎原材料需求的增加。從產業鏈角度看,產業鏈上游行業產出品構成產業鏈下游行業的投入,處在產業鏈下游行業的投資增加必然導致對產業鏈上游產出品需求的增加,從而在上游行業供給能力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推升上游行業產品出廠價格水平。從1996年10月以來的PPI分項指數看,生產資料PPI波動幅度顯著大于生活資料PPI。生產資料中,越是處于產業鏈上游的行業,對應的PPI波動性越強。采掘行業PPI在全部工業品PPI中波動幅度最大,同比波動最低點出現在2025年8月份,而在6個月之后即出現了統計數據以來的同比最高點。原料工業PPI波動幅度介于上游的采掘工業和下游的加工工業之間。(三)家庭支出中食品支出占比高導致PPI食品波動大通過對PPI分項數據的觀察,我們還可以發現PPI食品類指數均值及標準差僅次于PPI原材料行業。這與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支出中食品支出占比高及食品價格波動較大有很大關系。改革開放以來,反映城鄉居民消費支出中食品支出占比的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城鎮家庭恩格爾系數已經由1978年的57.5降至2025年的36.5,農村家庭恩格爾系數由1978年的67.7降至2025年的41。但與美國不到20的恩格爾系數相比,食品價格波動顯著影響食品支出在居民家庭總消費支出的占比。1994年、2025年及2025年,食品價格的上漲均帶動當年恩格爾系數上升,同樣道理導致PPI食品波動較大。2、結構差異致PPI向CPI傳導效果有限(一)長期看PPI與CPI具有波動方向一致特征2025年以來,PPI與CPI數據時間序列相關系數達到0.778,長期走勢趨同。從波動性特征看,PPI波動幅度顯著大于CPI的波幅。2000年以來的數據測算,CPI時間序列標準差為2.43,PPI時間序列標準差則達到4.07。(二)短期內PPI與CPI不存在一致的領先/滯后關系盡管長期看PPI與CPI在走勢上具有趨同特征,中短期內,PPI與CPI并不存在一致的領先、滯后或同步關系。為弱化經濟周期波動對物價的推波助瀾,我們以谷-谷法觀察通脹周期。自1990-1999年長通脹周期以來,以CPI衡量的物價波動周期經歷了1999-2026年周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