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論第一章中藥的起源與發展43課件_第1頁
總論第一章中藥的起源與發展43課件_第2頁
總論第一章中藥的起源與發展43課件_第3頁
總論第一章中藥的起源與發展43課件_第4頁
總論第一章中藥的起源與發展43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總論第一章中藥的起源與發展一、中藥的起源源于廣大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活動。

1.無意識地接觸、嘗試——“藥食同源”;

2.有意識地口嘗身受、試驗、觀察,總結,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藥物知識。什么是中藥?中藥就是中國產的藥?中藥就是中醫用的藥?中藥就是天然藥物?中藥的概念

以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用以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及保健康復的藥物統稱為中藥。根據中藥的加工情況分為——

中藥材、飲片、中成藥。中藥材與飲片經產地簡單加工的中藥即中藥材,又叫原藥材。將中藥材按相應的炮制規范進行炮制的即為飲片。人參(飲片)人參(原藥材)↓中成藥以飲片為原料,按規定的處方和方法,加工制成一定的劑型即為中成藥。中藥:原藥材飲片中成藥二、夏商周時期酒湯液三、先秦時期《詩經》、《山海經》《黃帝內經》《五十二病方》——復方的產生和發展記載五十二種病的癥狀與治療方劑(外科、皮膚科為主)283首方,用藥242種記載丸、湯、飲、散等內服劑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劑型.方劑臨床運用已初具規模四、秦漢時期

《神農本草經》

[簡稱《本經》]其作者問題,由于《帝王世紀》有:“炎帝神農氏……嘗味草木,著本草四卷”之說,故使人認為《本經》作者是神農。載藥數目:365種。

主要內容和學術價值:

1、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

2、其“序例”部分,總結了藥物的四氣五味、有毒無毒、祛邪治病與養身延年的不同,所有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

3、每藥之下,依次介紹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長環境,部分藥物之后尚有別名、產地等內容。

4、所記各藥功用大多樸實有驗,至今歷用不衰。

5、系統地總結了漢以前的藥學成就,對后世本草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傷寒雜病論》(張仲景)

——方劑學的形成和奠基辨證論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藥于一體配伍嚴密,藥變方殊載方323首,使用藥物270多味劑型豐富,煎服有法療效卓著,流傳千古“方書之祖”四、魏晉南北朝時期代表作:

《本草經集注》——陶弘景(梁)。

載藥數目:730種。主要內容和學術價值:

1.對《神農本草經》序例條文逐一加以注釋、發揮,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

2.補充了大量中藥采收、鑒別、炮制、制劑及合藥取量方面的理論和操作原則等內容。

3.增列了“諸病通用藥”、“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服藥食忌例”等內容。

4.各論部分,首創按藥物自然屬性分類的方法,將所載730種藥物分為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七類,各類又結合“三品分類”安排藥物排列順序。

5.是最早對《神農本草經》進行注釋的本草。

6.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主要藥學成就。

《雷公炮炙論》——雷斆。成書年代:南朝劉宋時期。載藥數目:300種。主要內容和學術價值:收錄了300種藥物的炮制方法。該書是我國第一部炮制學專著。

《肘后備急方》——注重實用,略于理論單方510首、復方494首多用于治療突發急癥論述簡要,載錄之藥方“皆已試而后錄”

《小品方》

《劉涓子鬼遺方》簡、便、廉、效五、隋唐時期

《新修本草》[《唐本草》]——李勣、蘇敬等。

成書年代: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

載藥數目:844種。

主要特點及學術價值:

1、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一部藥典學著作。

2、增加了藥物圖譜,并附文字加以說明,這種圖文對照的方法,開創了世界藥學專著的先例。

3、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有嶄新的特色,不僅反映了唐代藥學的高度成就,而且對中外后世藥學的發展也有很深遠的影響。《千金方》--《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孫思邈)載方7500多首病癥類方,首列婦兒專輯“食治”卷收錄保健、美容方六、宋代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證類本草》]唐慎微成書年代:1082-1083年,載藥數目:1500余種。主要內容和學術價值:

1、藥物之后附列出大量藥方(方劑)以相印證,使醫藥緊密結合。

2、保存了宋以前的許多本草資料。

3、本書不僅具有很高的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而且還具有很大的文獻價值。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編制的成藥典載方確有效驗而實用詳列主治、組成外,尚詳述藥物的炮制和制劑此時方書由博返約博:量大而博。大型方書--《太平圣惠方》《圣濟總錄》約:簡要而約。小型方書--《普濟本事方》(許淑微)《濟生方》(嚴用和)

??品綍鴨柺馈缎核幾C直訣》(錢乙)《婦人良方大全》(陳自明)方論專著產生《傷寒明理論》(成無已)--第一部專門剖析方劑理論的專著七、明代《本草綱目》——李時珍

成書年代:初稿1578年,定稿1592年,出版1596年,載藥數目:1892種(新增374種)。

全書52卷,約200萬言,收載藥物1892種(新增374種),附圖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各論分列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禽、獸、人16部(綱),每部又分若干類,共60類(目)。每類下列出該類所屬藥物。每藥之下,分為正名、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諸項,逐一加以介紹。

主要成就和貢獻:

《本草綱目》集我國16世紀以前藥學之大成,在訓詁、語言文字、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冶金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本書十七世紀末即傳播海外,先后有多種文字的譯本,對世界自然科學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與巨大影響。《普濟方》載方61739首--我國現存最大的一部方書八、清代《本草綱目拾遺》——趙學敏載藥921,新增716種。完善了《本草綱目》,創造性發展了本草學。專病專方,病證結合《醫林改錯》(王清任)--主要針對瘀血病證《溫病條辨》(吳瑭)--針對溫熱病證方劑分類,已具模型(1)功效分類方劑《醫方集解》(2)治法分類方劑《景岳全書》(張景岳)

《醫學心悟》(程鐘齡)十、民國時期

隨著中醫學校的建立,涌現了一批適應教學和臨床運用需要的《中藥學講義》?!吨袊帉W大辭典》(作者陳存仁,1935年,辭典類大型工具書)的出現,是民國時期本草學中的一件大事,其成就和影響很大。為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型藥學辭書。本草學的現代研究開始起步,許多植物學、生物學工作者對確定中藥品種及資料調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許多醫學、藥學工作者則致力于中藥藥理學及中藥化學的研究。

十一、當代

在本草方面,陸續影印、重刊或校點評注了一批古代本草專著,如:《神農本草經》、《新修本草》(殘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