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分層作業_第1頁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分層作業_第2頁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分層作業_第3頁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分層作業_第4頁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分層作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第第頁《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A卷(基礎)一、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最后關頭已臨到,犧牲到底不屈撓!”“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激。”這幾句詩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C.一?二八事變 D.西安事變【答案】B【解析】由“盧溝橋”“宛平城”等關鍵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事件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盧溝橋事變,即七七事變。【知識點】七七事變【難度】★【題型】選擇題2.第二次國共合作使中華民族出現了空前團結的抗日局面,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實現的標志是()A.國共兩黨分別發表抗日聲明B.中共領導的革命武裝被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C.中共提交國共合作宣言和蔣介石談話的發表D.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答案】C【解析】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也發表談話,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局面開始形成,故C項正確。【知識點】第二次國共合作【難度】★【題型】選擇題3.九一八事變后,黨提出“反蔣抗日”;西安事變后,又提出“逼蔣抗日”;七七事變后,決定“聯蔣抗日”。黨不同時期政策變化的主要依據是()A.蔣介石徹底改變了反共的立場 B.國共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 C.國共政治立場沒有分歧 D.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前后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國共兩黨的階級矛盾,抗日戰爭爆發后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日益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知識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難度】★【題型】選擇題4.“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從長城內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樂章響徹中華大地,匯成時代的最強音。這里的“時代的最強音”指的是()A.變法圖強 B.三民主義 C.打倒列強 D.抗日救亡【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爆發七七事變,全民族抗戰開始,從長城內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樂章響徹中華大地,匯成時代的最強音——抗日,故D項正確;戊戌變法試圖變法圖強,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北伐戰爭主張打倒列強、除軍閥,排除A、B、C三項。【知識點】全民族抗戰【難度】★【題型】選擇題5.“我軍悉能以血肉之軀與日軍相抗,其視死如歸之精神可歌可泣……打破日軍閥三個月征服中國之迷夢。”材料描述的是()A.淞滬會戰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戰役 D.棗宜會戰【答案】A【解析】淞滬會戰,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役,又稱“八一三淞滬戰役”。這是一場規模巨大的抗日戰役,日軍投入10個師28萬人的兵力,動用軍艦30余艘、飛機500余架、坦克300余輛,中國則先后投入70余個師的兵力,動用艦艇40艘、飛機250架。戰役中,中國軍民同仇敵愾、斗志昂揚,以劣勢裝備與敵浴血奮戰,斃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帝國主義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故選A項。【知識點】淞滬會戰【難度】★【題型】選擇題6.“我以無可言狀的悲愴追憶那血腥的風雨,我以顫抖的手撫摸那30萬亡靈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這苦難民族的傷痛。我祈求古老民族的覺醒。”這段發言最適宜存放在()A.北伐戰爭紀念館 B.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C.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D.紅軍長征紀念館【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南京大屠殺的相關知識,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30萬亡靈的冤魂”。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軍一手制造的駭人聽聞的血腥慘案。它被稱為是“現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現代史上破天荒的殘暴記錄”。南京大屠殺充分暴露出日本軍國主義者的野蠻和兇殘,也反映出中華民族遭受帝國主義欺凌和宰割的深重苦難。“30萬死難者”實際所指為大屠殺死難人數的下限,最直接的根據便是來自戰后審判戰犯軍事法庭的判決,而類似鐵證更是數不勝數。【知識點】南京大屠殺【難度】★【題型】選擇題7.在日軍占領南京期間,西門子公司雇員約翰?拉貝在日記中記載了“整座城市,被槍殺的或被其他方式處死的人暴尸街頭,隨處可見,日本人甚至禁止我們殮尸安葬”。日記中所記載的事件是()A.東北三省淪陷 B.旅順大屠殺C.南京大屠殺 D.皖南事變【答案】C【解析】據材料信息“在日軍占領南京期間”“整座城市,被槍殺的或被其他方式處死的人暴尸街頭,隨處可見,日本人甚至禁止我們殮尸安葬”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后,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故C項正確;東北三省淪陷與南京無關,排除A項;旅順大屠殺發生在甲午中日戰爭時期,排除B項;皖南事變由國民黨制造,排除D項。【知識點】南京大屠殺【難度】★【題型】選擇題8.抗日戰爭和甲午中日戰爭相比,中國方面最大的變化是()A.領導抗戰的不再是腐朽的統治集團B.中華民族已經覺醒,形成全民族抗戰C.軍隊素質提高,廣大將士具有愛國精神D.國家綜合實力增強,決定了戰爭的最后結局【答案】B【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爭時期,中國地主階級洋務派意識到了統治危機,對日軍的抵抗多為北洋水師愛國官兵的奮戰;而抗日戰爭期間,在面臨亡國滅種威脅的危難關頭,不愿做奴隸的中國人民毅然奮起,英勇抵抗,形成了全民族抗戰的局面,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此為中國方面最大的變化,故B項正確;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統治仍然腐敗,排除A項;甲午中日戰爭期間廣大將士也具有愛國精神,如鄧世昌、丁汝昌等,排除C項;抗戰期間,中國的綜合國力仍然很弱,排除D項。【知識點】抗日戰爭【難度】★【題型】選擇題二、非選擇題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說起“盧溝橋”,老人渾濁的眼中立刻閃爍著淚花,深邃的目光將我們帶入他記憶中的1937年7月7日。那天夜里……日軍揚言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內搜查,并鳴槍示威。中國守軍……拒絕日軍入城。日軍即于當夜炮擊宛平城。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奮起抵抗,掄起大刀向侵華日軍沖殺而去。材料二日軍攻陷南京后進行所謂的“百人斬殺人比賽”,田中軍吉以其“助廣軍刀”屠殺300多人,向井敏明和野田毅,殺人也超過300人,戰后三名“百人斬”戰犯受到正義的審判,在南京被執行槍決!(1)材料一是《我在盧溝橋保家衛國的日子》中的文字,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盧溝橋事變對中國產生的直接影響。(2)南京大屠殺是一場史無前例的人間悲劇,對此你如何認識?【答案】(1)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促使國共兩黨開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2)日本對華戰爭是一場殘酷的侵略戰爭,特別是南京大屠殺,暴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行徑,使我們更加痛恨日本法西斯;我們要銘記歷史,以史為鑒,居安思危,樹立憂患意識,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硬道理。樹立為人類和平、民主、進步事業而奮斗的精神,樹立反對戰爭、爭取和平的信念;“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還要高度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抬頭,堅決防止日本法西斯勢力的復活,決不能讓歷史的悲劇重演。【知識點】南京大屠殺【難度】★【題型】非選擇題B卷(鞏固)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美國記者斯諾提出:“為什么要在中國的領土上進行軍事演習?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營,反叫中國守軍撤出宛平?”他的問題,針對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答案】C【解析】1937年7月7日晚,日軍在盧溝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日本以此為借口發動進攻,挑起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所以斯諾的問題,針對的是盧溝橋事變。【知識點】七七事變【難度】★★【題型】選擇題2.事變爆發后第二天,中共中央發出通電,指出平津與華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險已極端嚴重,要放棄與日寇和平茍安的希望與估計,全民族聯合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該“事變”是()A.九一八事變 B.七七事變 C.八一三事變 D.皖南事變【答案】B【解析】據題干信息“事變爆發后第二天”“平津與華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險已極端嚴重”“全民族聯合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和所學知識可知,該“事變”指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日軍向盧溝橋發動進攻,七七事變爆發,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爆發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通電全國,號召全國軍民團結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故B項正確。【知識點】七七事變【難度】★★【題型】選擇題3.“很顯然的,日本帝國主義既要進行華北的分離運動,那么,它就必須在軍事上造成以控制華北的首腦——平津的形勢,才能遂行其政治陰謀;盧溝橋在地理上既占著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軍占據盧溝橋……日本在華北即取得了政治和軍事的兩重控制。”材料應該是()A.日本軍部發動侵華戰爭的文件 B.國民政府消極抗戰的表現C.全面侵華戰爭爆發的原因分析 D.抗日戰爭在相持階段的戰況【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信息“日本帝國主義既要進行華北的分離運動……必須在軍事上造成以控制華北的首腦……才能遂行其政治陰謀……一旦日軍占據盧溝橋……日本在華北即取得了政治和軍事的兩重控制”可知,材料主要分析了日本進行華北分離運動的實施路徑,從而解釋了日本為什么要占據盧溝橋,因此,材料應該是全面侵華戰爭爆發的原因分析,故C項正確;材料中“日本帝國主義”不會出現在日本軍部文件中,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國民政府消極抗戰,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抗日戰爭在相持階段的戰況,排除D項。【知識點】七七事變【難度】★★【題型】選擇題4.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曾發布一份文件宣稱:在為求得與國民黨的精誠團結,鞏固全國的和平統一,實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戰爭,我們準備把這些諾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實行的部分,如蘇區取消、紅軍改編等,立即實行。該文件最有可能出自()A.“八一宣言” B.瓦窯堡會議決議 C.中共七大通過的政治路線 D.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在為求得與國民黨的精誠團結,鞏固全國的和平統一,實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戰爭,我們準備把這些諾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實行的部分,如蘇區取消、紅軍改編等,立即實行”可知,該文件強調實現國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戰、改編紅軍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1937年7月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的內容,故D項正確;“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而且與“蘇區取消、紅軍改編等”不符,排除A項;瓦窯堡會議提出建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項;中共七大是在抗戰勝利前夕召開的,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知識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難度】★★【題型】選擇題5.七七事變后,中國共產黨率先通電全國,號召堅決抵抗日本侵略。8月,召開洛川會議,提出全面抗戰路線,并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這說明()A.國民黨開始進行全面抗戰 B.共產黨積極推動全面抗戰 C.國共第二次合作已經實現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七七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率先通電全國,號召堅決抵抗日本侵略,提出全面抗戰路線,表明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全面抗戰。【知識點】全面抗戰路線【難度】★★【題型】選擇題6.1937年7月15日,中國共產黨提交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指出:“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并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這充分表達了中國共產黨()A.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愿望 B.建立東北抗日聯軍的目的 C.進行工農紅軍長征的目的 D.團結御侮一致抗日的誠意【答案】D【解析】題干充分表達了中國共產黨顧全大局,主張國共合作,團結御侮一致抗日的誠意,努力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知識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難度】★★【題型】選擇題7.1936年,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放棄“剿共”方針。1937年7月,中共作出停止推翻國民政府之武裝暴動方針,同年9月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這表明()A.中國共產黨力量的壯大 B.團結抗戰是救國的需要C.國民革命社會基礎擴大 D.反抗國民黨的力量增強【答案】B【解析】由于日本帝國主義采取滅亡中國的政策,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為主要矛盾,這促使國內階級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在此局面下,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建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民黨對抗日的態度也在逐漸發生變化。材料表明團結抗戰是救國的需要,故B項正確;A、C、D三項或與史實不符或與題意無關,排除。【知識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難度】★★【題型】選擇題8.“在濯濯的北方山嶺,在桑麻茂密的長江原野,在華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嶺中,整個民族武裝起來,已有著統一的指揮了。”這描繪的是()A.中華民族團結御侮,抗日衛國 B.打土豪分田地,井岡星火成燎原之勢C.工農兵聯合,打倒列強、除軍閥 D.各解放區連成一片,全國解放指日可待【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整個民族武裝起來,已有著統一的指揮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體中華兒女義無反顧投身到這場關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偉大斗爭中,故A項正確;“打土豪分田地,井岡星火成燎原之勢”反映的是國共十年對立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排除B項;“打倒列強、除軍閥”反映的是國民革命,與全民皆兵不符,排除C項;“各解放區連成一片,全國解放指日可待”反映的是解放戰爭,排除D項。【知識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難度】★★【題型】選擇題9.《泰晤士報》1937年11月28日訊:“此次兩軍作戰,雙方傷亡慘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國堪稱軍事國家之榮譽……”上海守軍英勇抵抗的重大影響是()A.保衛上海,拒敵人于上海之外 B.打破了日軍迷夢,激發國人抗日斗志C.殲敵過萬,抗日進入相持階段 D.破襲日軍交通線,粉碎日軍掃蕩封鎖【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937年11月”“十周之英勇抵抗”“上海守軍”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淞滬會戰。淞滬會戰對中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侵略者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使日本陷入了長期的消耗戰。淞滬會戰還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意志和民族自豪感,使中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故B項正確。【知識點】淞滬會戰【難度】★★【題型】選擇題10.1938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在昆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民族存亡之際,聯大師生賡續文化,弦歌不輟。西南聯大組建的背景是()A.日本制造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B.一二·九運動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新高潮C.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悍然挑起侵華戰爭D.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938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在昆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8年是全民族抗戰期間,所以西南聯大組建的背景是日本制造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故A項正確;一二?九運動發生在1935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九一八事變發生在1931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發生在1936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知識點】七七事變【難度】★★【題型】選擇題二、非選擇題11.史料實證、家國情懷均屬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范疇。按要求回答問題。【史料實證盧溝橋上的陰謀】材料一那時候,在東京政界的消息靈通人士之間,私下盛傳著這樣的謠言:“七夕的晚上,華北將重演柳條湖一樣的事件。”——摘編自《今井武夫回憶錄》材料二在軍事演習中借口失蹤的士兵叫志村菊次郎,七七事變后,被遣送回到家鄉,1941年,重新入伍。(1)閱讀材料一、二,你從中獲得了什么信息?【家國情懷盧溝橋上的怒吼】材料三盧溝橋事變爆發時,佟麟閣在南苑召開的軍事會議上慷慨陳詞:“中日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日寇進犯,我軍首當其沖。戰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榮辱系于一人者輕,而系于國家民族者重。國家多難,軍人應當馬革裹尸,以死報國。”佟麟閣將軍犧牲后,趙登禹奉命指揮部隊準備反擊。后遭到日本埋伏的機槍的火力掃射。趙登禹身上多處中彈,倒在血泊中。當他從昏迷中醒來,看到身邊滿面淚水的傳令兵,說:“軍人戰死沙場原是本分,沒有什么值得悲傷的。北平城還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訴她老人家,‘忠孝不能兩全’,他的兒子為國死了,也算對得起祖宗。”說罷,壯烈犧牲。(2)對于他們的英雄事跡,你有何感想?【史料實證熱血兒女的團結】材料四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武裝保衛平津,保衛華北!不讓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驅逐日寇出中國!——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1937年7月8日)材料五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茍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后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幸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所以政府必特別謹慎,以臨此大事。——蔣介石廬山談話(1937年7月17日)(3)材料四所示內容是中國共產黨在什么背景下發出的?(4)閱讀材料四、五,說說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在對待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態度上有什么區別。在此之后,國共兩黨的關系發生了什么重大變化?【家國情懷震動人心的哀思】材料六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鐘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禍從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淪喪。侵華倭寇,擄掠燒殺,尸橫遍野,血染長江。三十余萬,生靈涂炭,煉獄六周,哀哉國殤。(5)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說說如何才能避免材料六中悲劇的重演。【答案】(1)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蓄謀已久,士兵失蹤純屬借口。(2)感想:在國家危難時刻,中華兒女挺身而出,把自己的生死榮辱同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表現出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種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發揚。(言之有理即可)(3)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4)共產黨的態度是堅決抵抗,而國民黨則抱有妥協思想。國共兩黨共赴國難,進行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5)應提升綜合國力,加強國防建設;面對外來侵略,要勇于反抗,團結一致,共御外敵。(言之有理即可)【知識點】抗日戰爭【難度】★★【題型】非選擇題C卷(拓展)一、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937年4月5日清明節,國共兩黨的代表人物同赴陜西黃陵縣祭拜黃帝陵,這一事件表明()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B.民眾期盼國共團結抗擊日寇C.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 D.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勝利在望【答案】B【解析】1937年4月5日,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國共兩黨在經歷十年內戰后,首次聚在一起,同派代表共祭黃陵,以表達停止內戰、團結御侮的決心,這反映出民眾期盼國共團結抗擊日寇,故B項正確;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排除A項;1937年9月,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排除C項;“救亡圖存勝利在望”與當時的史實不符,排除D項。【知識點】抗日戰爭【難度】★★★【題型】選擇題2.“一年半以前,中國還面臨著再次爆發大規模內戰的威脅,而現在,幾個旅行中的英國人卻感覺到,眼前這個國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團結。人們第一次發現,民意正在中國凝聚。”這段材料可以用來研究()A.中華民國成立后的國內局勢 B.國民革命運動的開展 C.盧溝橋事變后的國共關系 D.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變化【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七七事變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一年半以前,中國還面臨著再次爆發大規模內戰的威脅”“民意正在中國凝聚”。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變后,國共兩黨正式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材料信息反映的正是國共合作團結抗日的景象。【知識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難度】★★★【題型】選擇題3.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除了國民黨中央軍之外,桂軍、粵軍、川軍、滇軍、湘軍、東北軍等戰斗力較強的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