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陜西省延安市子長縣中考一模歷史試卷_第1頁
2024年陜西省延安市子長縣中考一模歷史試卷_第2頁
2024年陜西省延安市子長縣中考一模歷史試卷_第3頁
2024年陜西省延安市子長縣中考一模歷史試卷_第4頁
2024年陜西省延安市子長縣中考一模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陜西省延安市子長縣中考一模歷史試卷

一、選擇題(★★★)1.河南安陽市殷墟商王陵區及周邊遺存入選“2022年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殷墟自發掘以來,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

A.B.C.D.(★)2.某校九年級(1)班的同學們根據某個歷史事件編制了一部情景劇,其中具體劇目如下。據此判斷,該劇本演繹的歷史人物應是()

劇本第一幕:為國分憂,路上征途第二幕:匈奴利誘,威武不屈第三幕:十年生死,不忘使命第四幕:歸途出逃,訴說見聞第五幕:率領使團,再次出訪

A.鑒真B.張騫C.玄奘D.鄭和(★★★)3.“這樣大規模的航海活動是人類歷史上的破天荒頭一次,比葡萄牙人早一個世紀到達印度洋區。中國海上貿易的勢力滲透到東南亞沿海地區和西亞、東非等國。”材料評價的是

A.漢武帝時開辟“海上絲綢之路”B.明朝時鄭和下西洋C.迪亞士船隊到達非洲的好望角D.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4.據統計,甲午戰爭前,外資在華設有工廠192家,投資總額近2000萬元;甲午戰爭后的1895--1913年間,外資在華新建廠礦達1366家,其多數資本在10萬元以上,投資總額為10215.3萬元。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強強迫取得在中國投資辦廠的權利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C.美國提出的“門戶開放”政策被接受D.中國掀起“實業救國”熱潮(★★★)5.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兩只蝴蝶》,引起世人高度關注,此詩的發表反映出當時思想文化界的主張是()

兩只蝴蝶——胡適兩只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剩下那一只,孤單怪可憐;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A.提倡民主與科學B.提倡新道德C.提倡自由與平等D.提倡白話文(★★★★)6.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一行飛抵重慶。8月29日,《大公報》發表社評:“毛澤東先生來了!中國人聽了高興,世界人聽了高興,無疑問的,大家都認為這是中國的一件大事。”這件“大事”()

A.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B.意味著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已經形成C.順應了中國人民和平建國的強烈愿望D.標志著國共兩黨就建立聯合政府達成共識(★★★)7.山西左權縣流行的民歌《土地還家》唱道:“一塊一塊好土地,分到咱窮人手。……一手鋤頭一手槍,生產練兵忙。一次一次打勝仗,保衛咱好時光”。民歌中所唱內容發生于_________之后。()

A.西藏和平解放B.三大改造C.土地改革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8.大熊貓是中國國寶,曾被作為高規格的國禮贈送給外國(見下表),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年代1957年1965年1972年1972年1973年1974年1978年1980年接受國蘇聯朝鮮美國日本法國美國西班牙聯邦德國

A.中國與亞非拉國家尚未建交B.外交重心已轉向西方C.反映了中國外交政策的變化D.美日先后與中國建交(★★★)9.“談到不同的族姓……都在本種姓內婚娶,富人和窮人彼此不互相婚配。父系和母系親屬,不互相婚娶。婦人一嫁,終身不能改嫁。”季羨林先生的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古印度的()

A.分封制度B.種姓制度C.莊園制度D.部民制度(★★★)10.觀察如圖,導致19世紀末20世紀初石油開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

A.內燃機的發明與應用B.火車的問世C.蒸汽機的發明與應用D.電子計算機的出現(★★★)11.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表格中史事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選項史事結論A《共產黨宣言》發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B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C華夫脫運動為印度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D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所有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

A.AB.BC.CD.D(★★★★)12.《二戰秘史》中寫道:“關于反法西斯戰爭……著重于強調不同力量的協調與合作,認為邪惡軸心國家的政權被推翻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不同力量的協調與合作”開始于()

A.日本偷襲珍珠港B.斯大林格勒保衛戰C.《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D.聯合國正式成立二、綜合題(★★★)13.材料一(1)材料一圖A反映了漢武帝派遣________(人物)從長安出使西域,開辟了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圖B描繪了北宋都城________汴河沿岸的風光和繁華景象;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擴建和改造發展起來的,________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西歐中世紀城市居民采用各種方式爭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________和武力斗爭。材料二宋元時期中國的城市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宋太祖曾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來不得禁止”,并且打破了秦漢至唐朝古典城市的空間布局。其時,中國大城市的占有量居世界前列,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城市經商和從事手工業生產。形成了詩社、畫社、酒肆、茶樓、瓦肆、勾欄等滿足社會需求的場所。與唐長安城相比,南宋的臨安城商品經濟更加繁榮,元大都不僅是政治中心,更是國際性經濟文化大都市,成都是西南大都會,揚州、泉州和廣州是最為繁榮的海港城市,官府設立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摘編自李純《中國古代城市制度變遷與城市文化生活的發展》(2)據材料二,概括宋元時期城市發展較前代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元市民文化生活的發展與經濟的繁榮和城市的發展有何關系?(3)綜合上述材料,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對當前我國的城市建設有哪些啟示?(★★★)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A托馬斯·杰斐遜(1743-1826)美國人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同強大的英國作戰,從1775年打到1783年,歷時達八年之久。美國獨立戰爭粉碎了英國的殖民枷鎖,實現了自治,在北美建立了一個新的資產階級民主國家。它沉重地打擊了英國,乃至歐洲的反動封建勢力,大大地推動了世界各地人民的革命運動。列寧稱美國獨立戰爭是“一次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摘編自陸鏡生《美國獨立戰爭致勝的歷史經驗和教訓》(1)圖A人物起草了哪一重要法律文獻?依據材料一,概括美國獨立戰爭的特點。列寧評價美國獨立戰爭是“一次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一觀點的合理性。材料二圖B《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書》書影內戰初期,林肯是奴隸制的反對者,但他只主張限制奴隸制的擴展,不打算干涉南方現存的奴隸制度。于是,他初步提出逐步有償解決奴隸的問題,但是這一主張遭到奴隸主的拒絕。此時麥克萊蘭將軍采取消極戰術,導致北方軍隊失敗連連,前線戰事極度不利,林肯逐漸克服妥協性,加強了革命性,變為一個堅定的廢奴主義者。黑人奴隸制的廢除,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和市場,造就了后來美國經濟的輝煌。——摘編自沈佳敏《淺析美國內戰中黑奴解放問題》(2)指出圖B文獻的歷史影響。依據材料二,概括林肯對奴隸制態度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發生轉變的原因。材料三圖C1930年人群中的移民母親在1933年以后的三年間,約60萬農民失去了自己的農場。到30年代末,農業貧困現象同30年代初一樣……抬高農產品價格的做法適得其反,因為大蕭條恰恰是總需求下降期間價格同步下降。政府對農業提供了大量的貸款和補貼,一方面維護了農民的經濟利益,一方面使農民的生產獨立性下降了。——摘編自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宏觀組《羅斯福“新政”:評價及啟示》(3)指出與圖C現象相關的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羅斯福新政實行的農業措施。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其農業調整措施進行簡要評價。(4)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20世紀90年代經濟發展的表現。綜上所述,依據美國的發展歷史,寫出你汲取到的對我國社會發展的一條經驗。(★★★)15.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以“近現代化探索”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奮起抗爭】材料一圖A孫中山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從辛亥革命開始的。在近代,孫中山提綱挈領地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問題,并主張用革命的手段來實現它。這在當時是最進步的思想,反映了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它在廣大的人民中造成的民主精神的高漲,為新的革命斗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它在近代中國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階梯。——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指出圖A人物創建的中國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對“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從辛亥革命開始的”這一觀點進行論證。【不斷求索】材料二圖B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全國內戰爆發,地主富農一般站在國民黨反動勢力一邊反對人民革命,農村階級斗爭十分尖銳,廣大解放區農民迫切要求徹底廢除封建制度……另外還有一些地區不敢放手發動群眾,在土地改革中存在著下的傾向。這種情況下要求中央制定適合時宜的土地政策。——摘編自鄭志廷《論〈中國土地法大綱〉的歷史地位》(2)寫出圖B起義的時間。這次起義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依據材料二,概括“適合時宜的土地政策”頒布的背景。【勇闖新路】材料三圖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會場

1981年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控為輔”的改革目標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強調正確貫徹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強調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標志著全黨在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上已形成共識(3)寫出圖C會議確立的歷史性決策。依據材料三,概括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經濟體制改革帶來的積極影響。【開拓新程】材料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