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線常規攝影體位_第1頁
X線常規攝影體位_第2頁
X線常規攝影體位_第3頁
X線常規攝影體位_第4頁
X線常規攝影體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線常規攝影體位演講人:日期:目錄02脊柱攝影規范01頭部常規體位03胸部標準投影04腹部基礎體位05四肢關節擺位06特殊需求體位01頭部常規體位頭顱正側位拍攝標準頭顱正位攝影距離頭顱側位中心線被檢者頭顱位于床面正中,兩耳垂連線與床面垂直,雙側聽眶線平行于床面。被檢者頭顱側臥于床面,雙耳垂連線與床面平行,枕部位于床面中央。攝影距離為100cm,以被檢者頭部大小調整,確保整個頭顱在照片內。頭顱正位時,中心線對準眉間;頭顱側位時,中心線對準枕骨隆凸處。顱底頦頂位操作要點患者體位攝影角度攝影距離注意事項患者仰臥于攝影床上,頭部后仰,使頦部及鼻尖貼近床面,雙耳下垂。攝影床面與床面呈53°角,中心線向足側傾斜23°,與聽眥線垂直。攝影距離為100cm,以患者頭部大小調整。患者頭部保持穩定,避免頭部移動造成影像模糊;同時,注意保護患者眼睛,避免光線直射。視神經孔位調整方法患者體位患者俯臥于攝影床上,頭部轉向對側,使被檢側眼眶位于床面中央。攝影角度攝影床面與床面呈15°角,中心線向頭側傾斜35°,對準外耳孔前下方。攝影距離攝影距離為75cm,根據患者頭部大小適當調整。調整細節調整角度和距離后,需仔細觀察患者頭部位置,確保視神經孔能夠清晰顯示。同時,注意患者舒適度,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造成不適。02脊柱攝影規范頸椎正側位擺位技巧頸椎正位患者站立或坐于攝影架前,頭部自然下垂,雙眼平視前方,兩肩放松,手臂自然下垂或置于身體兩側,保持身體穩定。頸椎側位擺位注意事項患者側立于攝影架前,頭部向一側傾斜,使頸椎呈側位顯示,雙肩盡量保持平齊,兩臂自然下垂或置于身體兩側,上臂與胸廓貼合。在拍攝頸椎正側位時,應注意患者的頭部位置和姿勢,確保頸椎的顯示清晰,同時避免頭部過度傾斜或扭曲。123胸椎后前位中心線定位中心線定位胸椎后前位攝影時,中心線應對準胸椎棘突或椎間隙,以確保圖像清晰。01患者體位患者站立或坐于攝影架前,背部緊貼攝影架,兩臂自然下垂或置于身體兩側,雙肩放松,呼吸平穩。02攝影范圍攝影范圍應包括整個胸椎區域,上至頸椎,下至腰椎,確保圖像完整。03腰椎斜位角度控制腰椎斜位攝影時,應根據患者腰椎的曲度和病變情況,調整攝影角度,使腰椎在圖像中清晰顯示。角度控制患者體位攝影技巧患者側臥于攝影床上,患側向上,雙臂上舉或置于頭前,雙腿伸直或稍彎曲,使腰椎呈自然彎曲狀態。在拍攝過程中,應注意調整X線管的角度和高度,以及攝影距離,確保圖像清晰、不失真。同時,需密切注意患者的體位和舒適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03胸部標準投影患者站立于攝影架前,背部貼緊攝影架面板,雙足分開與肩同寬,身體保持穩定。頭部稍向上仰,使下頜置于攝影架面板上緣,避免下頜骨與胸骨重疊。雙臂內旋,雙手背于臀部,雙肩盡量內收,使胸廓自然展開。攝影架中心線對準胸骨角與劍突連線的中點,確保影像清晰。后前位(PA)體位設計側臥位呼吸配合要求患者側臥于攝影床上,雙臂上舉或放于身體兩側,保持呼吸自然。背部與床面呈垂直狀態,使肋骨與床面平行,充分顯示肋骨及肺部組織。攝影師應指導患者深呼吸后屏氣,以減少呼吸運動對影像的影響。攝影時,應確保患者保持側臥位姿勢穩定,避免身體晃動。肋骨切線位選擇原則攝影時應讓患者保持站立或側臥位,使肋骨與攝影床面呈切線位。中心線應對準肋骨的切線位,確保影像清晰顯示肋骨的輪廓和骨折線。在攝影過程中,應注意調整曝光量,以獲得滿意的影像效果。肋骨切線位主要用于觀察肋骨的形態和骨折情況,應選擇適當的攝影角度。04腹部基礎體位仰臥位正位投射范圍6px6px6px可以清晰顯示膈肌的形態、位置及運動情況。觀察膈肌狀態胃腸道的位置、形態及蠕動情況,適用于檢查消化道穿孔、梗阻等。消化道檢查觀察肝、脾、腎等腹部實質臟器的大小、形態及密度。評估腹部臟器010302確定腹部包塊的來源、性質及與其他臟器的關系。腹部包塊定位04立位腹部平片適應癥胃腸道疾病腹腔內腫塊泌尿系統結石腹部急癥如胃腸道穿孔、腸梗阻、胃腸道脹氣等。確定腫塊的來源、性質及與周圍臟器的關系。觀察結石的位置、大小、形態及數量,了解有無積水。如腹腔內出血、腹膜炎等,立位腹部平片可迅速作出初步診斷。胸部檢查用于觀察肺部、縱隔及胸膜的病變情況。腹部檢查用于觀察腹部臟器的形態、位置及密度變化,尤其是胃腸道的輪廓。脊柱檢查了解脊柱的曲度、椎間隙及骨質情況,輔助診斷脊柱疾病。盆腔檢查觀察盆腔內臟器如膀胱、子宮及附件的形態及密度,輔助診斷盆腔疾病。側臥水平射線應用場景05四肢關節擺位肩關節Y形位操作方法患者站立被檢側上肢自然下垂,掌心面向前方,患側鎖骨中點對準膠片中心。01中心線對準肩胛骨內側緣與鎖骨中點連線,垂直投射至膠片。02照片顯示肩胛骨呈“Y”形影像,關節盂清晰可見,用于診斷肩關節脫位、肩胛骨骨折等。03患者體位仰臥或站立,上肢伸直或外展,掌心向上。04攝影距離通常為100cm,以能清晰顯示關節面為準。01管電壓一般使用50-55kVp,根據患者體型和膝關節厚度適當調整。02照射量使用自動曝光控制(AEC)或手動設置合適的mAs值。03站立姿勢患者雙足平穩站立,雙膝盡量伸直并攏,使髕骨呈切線位。04膝關節負重位技術參數踝關節應力位實施要點應力方向攝影體位中心線照片質量根據檢查需求,在踝關節內翻或外翻應力下攝片,以顯示韌帶損傷或關節不穩。患者仰臥或俯臥,患肢踝關節伸直,足趾向上或向下。對準踝關節中心,垂直投射至膠片。應清晰顯示踝關節間隙、骨皮質及周圍軟組織,以便觀察有無異常改變。06特殊需求體位兒科制動輔助方案家長陪同可讓家長抱住患兒,固定患兒頭部和四肢,避免移動造成影像模糊。使用專用固定設備如兒科專用固定帶、沙袋等,將患兒固定在攝影臺上。提前溝通攝影前與患兒及家長溝通,消除恐懼心理,提高配合度。調整曝光條件適當增加曝光量,以補償因制動造成的影像移動。創傷患者擺位注意事項避免觸碰傷口擺位時要避免觸碰患者的傷口,以免加重疼痛或導致傷口感染。固定受傷部位使用繃帶、夾板等工具固定受傷部位,減少移動造成的影像模糊。舒適體位盡量讓患者處于舒適體位,減輕疼痛和不適感。優先拍攝受傷部位如有多處創傷,應優先拍攝受傷部位,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肥胖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