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重點校高二(上)期末地理匯編:構造地貌的形成_第1頁
2023北京重點校高二(上)期末地理匯編:構造地貌的形成_第2頁
2023北京重點校高二(上)期末地理匯編:構造地貌的形成_第3頁
2023北京重點校高二(上)期末地理匯編:構造地貌的形成_第4頁
2023北京重點校高二(上)期末地理匯編:構造地貌的形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北京重點校高二(上)期末地理匯編構造地貌的形成一、單選題(2023秋·北京朝陽·高二統考期末)湯加海溝是地球上僅次于馬里亞納海溝的第二深海溝,下圖示意湯加海溝位置和該區域的湯加塔布島(面積257平方千米)的海岸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湯加海溝(

)A.因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張裂而成 B.地處太平洋板塊內部,地層穩定C.海底地層的巖石年齡較其東側的要老 D.附近海域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2.湯加塔布島(

)A.位于珊瑚島上 B.火山巖分布廣 C.位于海嶺之上 D.水資源較豐富3.(2023秋·北京順義·高二統考期末)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22年11月11日18時48分在湯加群島(南緯19.25度,西經172.05度)發生7.4級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據此,湯加群島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該地位于(

)A.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B.美洲板塊邊界帶 C.大西洋中脊地殼活躍 D.印度洋板塊內部(2023秋·北京昌平·高二統考期末)冰島冰川與火山并存,被稱為冰與火的國家。圖為冰島火山斷裂系統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4.冰島火山斷裂帶大致走向為(

)A.東北-西南 B.西北-東南 C.東西 D.南北5.冰島(

)A.地處東半球,地熱資源豐富B.火山斷裂帶為消亡邊界C.緯度高,降水豐富,冰川廣布D.植被以常綠硬葉林為主(2023秋·北京昌平·高二統考期末)下圖為某地區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圖中(

)A.甲處的物質來源于地殼B.乙處構造由變質作用形成C.丙處巖層含有大量化石D.丁處的構造地貌為背斜谷7.圖中地質現象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A.褶皺—巖漿侵入—斷裂—巖漿噴出B.褶皺—斷裂—巖漿侵入—巖漿噴出C.巖漿侵入—褶皺—斷裂—巖漿噴出D.斷裂—褶皺—巖漿噴出—巖漿侵入(2023秋·北京通州·高二統考期末)大瓦山似一艘巨大的諾亞方舟,高聳在四川盆地西南邊緣的群山之中,頂部平坦,四周絕壁數千尺。大瓦山上部為玄武巖,下部為石灰巖。(a)為大瓦山景觀圖,(b)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大瓦山上部和下部巖石類型分別為(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戊9.大瓦山四周絕壁數千尺的景觀,說明此地(

)A.褶皺構造普遍 B.巖溶地貌典型C.流水侵蝕顯著 D.斷層構造發育二、選擇題組(2023秋·北京通州·高二統考期末)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0.圖中地貌為(

)A.向斜谷 B.向斜山 C.背斜谷 D.背斜山11.圖中(

)A.巖層①比③沉積的更早 B.②④巖層由外力作用形成C.甲處巖脈形成早于斷層 D.甲類巖石中容易發現化石三、綜合題12.(2023秋·北京平谷·高二統考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世界文化遺產——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圖左),建立在118個小島上,市中心海拔1米左右。當地地層松散,近百余年地面下沉約20余厘米。每年10月到12月為該市季節性高水位期。2019年11月,受多日的暴雨影響,威尼斯遭遇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洪澇(圖右),整個城市85%的地區被淹沒,最高水位達1.87米。(1)從氣壓帶風帶的角度解釋威尼斯每年10月到12月出現季節性高水位的原因。(2)闡述威尼斯2019年11月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的自然原因。除洪澇災害外,意大利還多次發生火山噴發現象,火山分布較廣。2019年7月3日,斯特龍博利島上一座火山激烈噴發(下圖)。(3)分析意大利多火山活動的成因。13.(2023秋·北京東城·高二統考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雅丹地貌一般出露在沙漠、戈壁之中,而在柴達木盆地鴨湖地區卻形成了獨特的水上雅丹地貌。柴達木盆地在中更新世以前為一大湖,在地殼抬升與氣候干旱的雙重影響下,形成了東、西臺吉乃爾湖和鴨湖,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水上雅丹。圖1為水上雅丹形成演化示意圖,圖2為水上雅丹景觀圖。(1)說出“雅丹發育基礎階段”A處地質構造,并分析A處在“雅丹形成階段”成為洼地的原因。(2)據圖1描述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過程。

參考答案1.C

2.A【解析】1.根據湯加海溝位置圖可判斷出位于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是兩大板塊擠壓形成的,AB錯誤;海溝為兩大板塊擠壓的消亡邊界,一般其附近的巖石年齡最老,離海溝越遠巖石年齡越新,故湯加海溝海底地層的巖石年齡較其東側的要老,C正確;海洋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淺海大陸架,湯加海溝是地球上僅次于馬里亞納海溝的第二深海溝,石油、天然氣資源不豐富,D錯誤;故選C。2.湯加塔布島是該國面積最大的珊瑚礁島,A正確,B錯誤;位于湯加海溝之上,C錯誤;島嶼面積小,儲水面積小,水資源短缺,D錯誤;故選A。【點睛】海溝是板塊擠壓形成的,海嶺是板塊張裂形成的。越靠近海溝的巖石越老,越靠近海嶺的巖石越新。3.A【詳解】湯加群島屬于大洋洲,位于南太平洋西部,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該地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A正確,BCD錯誤。故選A。【點睛】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4.A

5.C【解析】4.由圖可以看出冰島火山斷裂帶大致走向是東北-西南走向,A正確;BCD錯誤。故選A。5.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根據圖中顯示冰島所處的經度范圍來看,冰島地跨東西兩個半球,A錯誤;火山斷裂帶位于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的張裂邊界,為生長邊界,B錯誤;冰島緯度高,海拔高,且降水量大,冰川廣布,C正確;苔原是冰島最普遍最常見的植被形態,D錯誤。故選C。【點睛】冰島火山,位于冰島,冰島屬于火山島,幾乎整個國家都建立在火山巖之上,以玄武巖分布最廣。冰島以“極圈火島”之名著稱,共有火山200~300座,其中,40~50座為活火山,多以比較寧靜的溢流式火山活動為主。主要的火山有拉基火山、華納達爾斯火山、海克拉火山與卡特拉火山等。冰島的火山噴發具有雙面性,在給當地居民帶來危害的同時,也帶來了溫泉和地熱資源。冰島溫泉的數量是全世界之冠,全島約有250個堿性溫泉,最大的溫泉每秒可產生200升的泉水;地熱是冰島人取暖的主要途徑,解決了本國的能源問題,并且沒有造成環境污染。6.D

7.A【解析】6.結合圖例可知,甲處巖石類型為花崗巖,為侵入型巖漿巖,其物質來源為巖漿,A錯誤;讀圖可知,乙處巖層斷裂,且接近地表處斷裂兩側巖體發生明顯位移,應為斷層構造,由地殼運動形成,B錯誤;結合圖例可知,丙處巖石類型為玄武巖,為噴出型巖漿巖,不含有化石,C錯誤;由丁處巖層向上拱起可知,其為背斜構造,背斜頂部受張力,易被侵蝕成谷地,形成背斜谷,D正確。7.讀圖可知,丙處玄武巖是巖漿噴出形成,貫穿所有巖層,是最后形成;乙處斷裂,貫穿除丙處以外的其他巖層,其形成倒數第二;圖示花崗巖侵入其周圍沉積巖巖層,其形成晚于彎曲的沉積巖層,即先有褶皺,后又巖漿侵入,故圖中地質現象發生的先后順序是褶皺—巖漿侵入—斷裂—巖漿噴出,A正確,BCD錯誤。【點睛】地質剖面圖是對某一地質構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圖,包括地質地貌示意圖、地貌景觀和地質剖面圖、褶皺和斷層構造示意圖等。判讀內容主要是根據地質剖面圖判斷地球內部的圈層構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態特征、地層形態及發展演變等,或分析并判斷該地區的巖石類型及其礦產分布狀況等。8.C

9.D【解析】8.讀圖可知,丙由沉積物形成,可判斷丙為沉積巖;戊可通過一定作用轉化為乙和甲,可判斷戊為巖漿,甲和乙為巖漿巖,并且乙出露地表而甲位于地表以下,可判斷乙為噴出巖而甲為侵入巖;甲乙丙都先轉化為丁,再由丁轉化為巖漿,而判斷丁為變質巖。結合材料大瓦山上部為玄武巖,下部為石灰巖,玄武巖為噴出巖,故為乙,石灰巖為沉積巖,故為丙,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9.大瓦山四周數千尺的絕壁最可能為斷層面或上層巖塊坍塌造成的,由斷層構造發育形成的山體一般較陡峭,D正確;褶皺構造、巖溶地貌、流水侵蝕等不會形成垂直數千尺的絕壁景觀,ABC錯誤。故選D。【點睛】大瓦山地貌的形成:大瓦山上部為玄武巖,下部為石灰巖,說明石灰巖形成早于玄武巖,而玄武巖為噴出型巖漿巖,是由巖漿活動形成的,石灰巖屬于沉積巖,是外力沉積作用形成的。故先有沉積作用,固結成石灰巖,然后才有巖漿活動,峭壁的形成屬于斷裂作用,斷層中相對上升的巖塊形成峭壁。10.C

11.B【解析】10.讀該剖面圖可看出,該地質構造的巖層向上彎曲,故為背斜;且地勢中間低,兩邊高,故為一谷地。綜上,圖中地貌為背斜谷,C正確,ABD錯誤。故選C。11.結合所學可知,沉積巖層中下老上新,故①和③相比,可看出③在下,①在上,③的形成早于①,A錯誤;讀圖可知,②為砂巖,④為泥巖,均屬于沉積巖,故均由外力作用中的沉積作用和固結成巖作用形成,B正確;讀圖可知,甲處巖層侵入了斷層處,且未發生斷裂,故可判斷甲的形成晚于斷層,C錯誤;讀圖可知,甲為花崗巖,屬于巖漿巖,而化石多見于沉積巖,D錯誤。故選B。【點睛】褶皺是地下巖層受到水平擠壓發生彎曲變形,但巖層還是連在一起的;巖層受力破裂并沿斷裂面有明顯的相對位移的是斷層。巖層一般向上拱起為背斜,巖層向下彎曲為向斜;正常情況下,背斜形成山嶺,但背斜頂部受張力,巖性破碎,常被侵蝕成谷地;向斜常形成谷地,但向斜槽部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會形成山嶺。12.(1)威尼斯為地中海式氣候,10-12月受西風的控制,降水多,出現季節性高水位。(2)海拔較低,地基松軟,地面沉降;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受暴雨影響,降水量大。(3)意大利位于位于非洲板塊和歐亞板塊的交界處,由于板塊碰撞擠壓,導致地殼運動較為頻繁,火山活動較多。【分析】本題以威尼斯相關材料為背景,設置3道題目,知識點涉及全球氣壓帶風帶的移動、洪澇災害形成的原因、火山活動等內容,考查學生地理知識的遷移與調動能力,蘊含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詳解】(1)根據題目要求從氣壓帶風帶的角度分析,從在北半球,與二分日相比,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威尼斯為地中海式氣候,10-12月受西風的控制,降水多,出現季節性高水位。(2)威尼斯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的自然原因主要從地勢較低、暴雨影響等角度分析。從材料可知,“市中心海拔1米左右,地層松散,近百余年地面下沉約20余厘米”,說明威尼斯海拔較低,地基松軟,地面沉降,加之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導致城市排水不暢;從暴雨影響角度分析,冬季威尼斯降水較多,受暴雨影響,降水量大,因而引發嚴重的洪澇災害。(3)火山活動與板塊運動有關,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意大利位于位于非洲板塊和歐亞板塊的交界處,非洲板塊和歐亞板塊相向擠壓運動,由于板塊碰撞擠壓,導致地殼運動較為頻繁,火山活動較多。13.(1)背斜;背斜頂部受張力,裂隙發育,巖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蝕形成洼地。(2)早期地勢低洼處形成湖泊,接受河流沉積,形成沉積巖;中期地殼擠壓,湖盆干涸形成陸地,受風力侵蝕形成雅丹地貌;后期氣候變暖,冰雪融水增多,湖盆積水,形成水上雅丹。【分析】本題考查地質構造的判斷,內外力作用對地貌塑造的影響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與解讀地理信息,調動與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述地理原理的能力,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