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白松栽培技術規程_第1頁
東部白松栽培技術規程_第2頁
東部白松栽培技術規程_第3頁
東部白松栽培技術規程_第4頁
東部白松栽培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東部白松栽培技術規程本文件規定了東部白松(Pinusstrobus)栽培技術的術語和定義、育苗、栽培、幼林撫育、檔案管理等方面的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遼寧省東部白松的栽培與管理。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7908林木種子質量分級GB/T6001育苗技術規程GB/T15776造林技術規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東部白松Pinusstrobus東部白松又名北美喬松,為原產于北美的松科松屬常綠樹種,形態特征及用途詳見附錄A。3.2苗木硬化期Seedlinghardeningstage高生長明顯下降至頂芽飽滿、苗木停止生長時止。4育苗4.1圃地選擇與區劃4.1.1圃地選擇選擇地勢平坦、土壤通透性良好、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并具備良好的交通和電力條件。4.1.2圃地區劃按照GB/T6001的規定執行。4.2整地與作床4.2.1整地在播種前一年秋季或當年春季整地,包括翻耕、耙地、平整、鎮壓。秋季翻耕深度20cm~25cm,春季淺耕深度13cm~18cm,要做到深耕細作、地平土碎、清除石塊、草根等雜物。4.2.2施肥施肥量為基肥4500kg/hm2,磷肥300kg/hm2~375kg/hm2,二銨375kg/hm2。基肥在翻地前均勻撒于圃地,耙地后作床前施入二銨和磷肥。4.2.3土壤消毒土壤消毒施用藥劑、藥量和方法見附錄C。4.2.4作床土壤干燥時,于作床前5d~7d灌足底水。床寬110cm,床溝寬40cm,床高10cm~15cm,床長依地勢和灌溉方式而定,一般長10m~30m。4.3種子選擇與處理4.3.1種子選擇選擇本地區母樹林或種子園的良種,種子質量參照GB7908。4.3.2種子處理4.3.2.1消毒用0.3%~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min~5min。消毒后用清水洗凈,放置于溫度為20℃~30℃的清水中浸泡36h。4.3.2.2催芽選擇混沙催芽或混雪催芽。2月初混沙催芽,將種子與細河沙(飽和持水量為60%)按體積比1︰3的比例混合,在0℃~5℃低溫下處理60d。混雪催芽按GB/T6001處理。播種前一周將上述催芽的種子取出(混雪催芽的種子清水洗凈,按種沙體積比1:3的比例混合,飽和持水量達60%),置于氣溫18℃~25℃的平坦、背風向陽處,保持濕潤,種子裂嘴達到30%時即可播種。4.4播種4.4.1播種時間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4.4.2播種量播種量為6kg/畝。4.4.3播種方法54.4.3.1播種一般采用撒播。播種前,澆足底水,1d~2d后,表土稍干時播種,選擇無風天氣,將種子(混沙)均勻撒于床面,然后鎮壓。沿苗床長度方向固定兩條直徑為0.4cm~0.5cm的覆土標準繩,播種后覆沙。厚度0.6cm,做到均勻一致。將25%的除草醚可濕性粉劑兌水,配成濃度為1%的藥液,用量為0.5g/m2~1.0g/m2,用噴霧器均勻噴施于床面。4.4.3.2覆蓋用稻草或松針覆蓋,邊覆邊壓實。4.5留床苗管理4.5.11年生苗管理4.5.1.1出苗期管理——水分控制。苗床表土干燥時,適量噴水,少量多次,以床面不存水為宜。種芽開始破土時,要適當增加澆水量。床面溫度超過30℃時,立即澆水降溫。——病害預防。防治方法參見附錄C。4.5.1.2幼苗期管理——水肥控制。酌量追肥,將氮肥溶入水中噴施,以尿素為標準計算,濃度為0.3%,用量以葉面均勻著肥即可,施后噴水洗苗,施肥起始時間為齊苗后的15d~20d。在起風時噴水壓土,防止沙粒傷苗。當地表溫度高于30℃時,立即噴水降溫。——補苗。在出苗20d~30d后,用幼苗移植器或小尖鏟對苗床內稀密不均、缺苗處進行補植,間密補稀。——病蟲害預防。防治方法參見附錄C。4.5.1.3速生期管理——水肥管理。7月初,每隔7d~10d噴施一次氮肥,以尿素為標準,濃度為0.8%,用量以葉面均勻著肥即可,7月末停止追氮肥。在停施氮肥15d后追施磷酸二氫鉀,濃度為0.3%,用量以葉面均勻著肥即可,每隔7d~10d噴施一次,施用2次~3次。施肥以早、晚或陰天、空氣濕度大時為宜。根據土壤墑情,適時噴水。——間苗。適時拔除病、弱、殘苗,7月下旬間苗,保留密度為按床面面積計算400株/m2~500株/m2,間密留勻,間劣留優,連根拔出不留殘梗。——松土、除草。根據降水情況,及時疏松土壤,深2cm~3cm,拔除雜草。——病蟲害防治。防治方法參見附錄C。4.5.1.4苗木硬化期管理——追肥。8月中旬開始在葉面上噴施0.3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用量為5kg/hm2~10kg/hm2,間隔5d~7d,共噴2次~3次。——水分控制。9月上旬停止噴水。——預防早晚霜危害。可采取熏煙法和噴水法,在霜凍來臨時,通過在田間點燃煙霧,可以形成一道保護屏障,最佳點燃時間是午夜至凌晨2點~3點,直至日出前仍有煙霧籠罩;在霜凍發生前,使用噴霧器對苗木表面噴水,在霜凍天氣,可以多次噴水以增強效果。64.5.1.5越冬管理在土壤封凍前7d~10d灌透水一次,即將結凍時將床溝土翻松打碎,均勻的蓋嚴苗木,厚度超過苗梢1.5cm~2.0cm,再覆蓋一層草簾。4.5.22年生苗木管理4.5.2.1前期管理在春季土壤解凍10cm~15cm時,分2次~3次撤掉床面覆土,每次間隔2d~3d,撤土后立即噴水保濕。4.5.2.2生長期管理——水肥管理。苗木開始萌動后,苗床灌足水分。5月初開始施肥,以后每兩周施肥1次,共施肥2次,尿素用量分別為10g/m2、12g/m2,后1次增施等量的過磷酸鈣,噴施后清水洗苗。6月中旬停水,施肥方法同幼苗期相同。——間苗。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間苗定株,保留密度為300株/m2~400株/m2。——松土、除草。同當年苗管理。——病蟲害防治。同當年苗管理。——越冬管理。在土壤封凍前7d~10d灌透水一次,即將結凍時將床溝土翻松打碎,均勻的蓋嚴苗木,厚度超過苗梢1.0cm~1.5cm,再覆蓋一層草簾。4.6移植苗管理4.6.1起苗4.6.1.1起苗時間3a生苗木起苗時間為4月中旬。4.6.1.2起苗方法機械起苗或人工起苗。4.6.1.3選苗選擇附錄B中達到Ⅱ級標準以上的苗木。4.6.1.4根系處理修剪過長的主根,一般保留15cm左右,用生根粉或保水劑進行浸根處理。嚴格保持根系水分,工序銜接緊密,及時假植、澆水。4.6.2移植4.6.2.1移植時間春季土壤解凍15cm左右進行(4月末至5月初)。4.6.3裸根苗培育4.6.3.1移植方法7按4.2.4要求作床,移栽前澆透水,移植密度為100株/m2。栽苗時,植苗鏟直立下蹬開縫,寬6cm~8cm,投苗深送高提,埋沒根際,用鏟分兩次擠實。防止窩根、露根、下窖,栽正踩實,澆透水。4.6.3.2緩苗期管理移植后及時澆水,根據土壤墑情,澆水或松土保墑。4.6.3.3生長期管理同2a生苗木管理。4.6.4容器苗培育4.6.4.1容器規格多用塑料容器,規格為12cm×18cm。4.6.4.2基質配制苗圃原土和草炭土比例為4︰1進行,并加氮肥1.2kg/m3拌勻。4.6.4.3栽植方法保持苗木根系濕潤,在容器底部填放4cm左右厚的基質,手提苗木置于容器正中,隨后向苗木四周裝填基質,隨填隨擠,裝至離容器口0.5cm~1.0cm處止。栽植深度以超過地基徑1cm~2cm為宜。4.6.4.3容器育苗的管理——擺放。將裝好基質的容器整齊靠緊地排放在苗床上,容器上口要平整一致,苗床周圍用土培好。——水分管理。容器苗栽植后,當天澆一次透水,在夏季每隔3d進行一次噴水降溫,噴水時間一般在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17時以后;在春季或秋季,視天氣情況及時進行噴水。——施肥。苗木移栽到容器后,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施1次氮肥,以尿素為標準,施肥量0.2g/株~0.3g/株,施肥后及時澆1次透水。——除草。滋生雜草,及時拔除。——病蟲害防治。同播種育苗的苗期管理。——越冬管理。在10月下旬,灌足底水后,埋土防風。先在苗木根部墊上枕土,然后覆蓋壓實,厚度超過苗頂3cm~5cm。4.7出圃按照GB/T6001執行。5栽培5.1造林地選擇選擇陰坡、半陰坡或半陽坡,腐殖質層厚度5cm以上,土層厚度40cm以上的林地。5.2整地5.2.1整地時間8春季造林在前一年的秋季整地。5.2.2整地方式采取穴狀整地的方式,整地規格為40cm×40cm×30cm。全面割灌后,進行穴狀整地。清除穴內石頭、殘根、將草皮打碎翻入穴內,然后表土回穴,在20°以上的坡地,植穴下部用生土和石塊筑半圓形蓄水攔泥埂。5.3造林5.3.1造林時間5.3.1.1裸根苗造林裸根苗造林時間為4月中下旬,在土壤解凍15cm時。5.3.1.2容器苗造林容器苗春夏秋三季均可造林,多在雨季造林。雨季造林要掌握好雨情,一般在雨季前期,第一次透雨之后的連陰天栽植。5.3.2造林密度采用1600株/hm2或2500株/hm2。5.3.3造林方法5.3.3.1裸根苗造林——苗木質量。選擇附錄B中達到Ⅱ級以上的4a生苗木。——苗木栽前處理。造林前將保水劑用水稀釋至粘稠狀,再將苗木根系蘸上保水劑,保持苗根濕潤,然后將苗木放入植苗桶中。——栽植方法。在春季林地土壤解凍達15cm,苗木尚未萌動前進行。開穴規格30cm×30cm×25cm,將苗木放到穴中心,扶正舒根,填土埋沒根系提苗后踩實,再填土埋到苗根際,然后踩實,上部覆一層1cm左右的薄土。在長途運輸苗木和在植苗前苗根應浸沾保水劑。5.3.3.2容器苗造林——苗木質量。選擇附錄B中達到Ⅱ級以上的3a生苗木。——栽植方法。起苗應與造林相銜接,做到隨起、隨運、隨栽植。要輕拿輕放,嚴禁用手提苗莖和摔、擠。栽植時,把容器苗輕放入穴中,埋土踏實。對于苗木根系不易穿透的容器,要將容器去除后再造林。6幼林管理6.1割灌除草前兩年每年6月下旬、8月下旬割灌除草,后兩年每年7月上中旬割灌除草。6.2覆土防寒9新植林應進行覆土防寒。一般在造林后第一年冬季土壤結凍前,應覆土防寒,防寒時盡量避免因苗干彎曲而折斷。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凍20cm左右時,進行撤土。防寒年限根據氣溫和苗木生長,一般防寒1a~2a。6.3補植對造林成活率在41%~85%的造林地,進行補植。6.4病蟲害防治病蟲害防治見附錄C。7檔案管理按照GB/T6001和GB/T15776的規定執行。(資料性)東部白松簡介東部白松(PinusstrobusL.)是松科松屬常綠喬木,株高可達50m,一般20m~25m,胸徑可達1.5m,一般30cm~50cm。幼樹樹冠圓錐形,老樹呈長傘形,樹干通直,樹皮灰綠色、皺裂;小枝綠色或淡灰褐色,較細,芽圓錐狀卵形,紅褐色;針葉五針一束,長6cm~14cm,倉綠色,細柔。球果紡錘形,稍彎曲,有柄,果長8cm~16cm,徑3cm~5cm,鱗片革質、扁形,鱗臍不明顯,頂生,先端不反卷。種子三角狀卵形,紅褐色有黑色斑紋;翅長1.0cm~1.3cm。原產北美東北部,包括北緯35°~50°,西經65°~96°的廣大地區,18世紀初期引入歐洲,20世紀初期引入日本,我國熊岳樹木園于1918年開始引種,生長發育良好,開花結實正常。東部白松為松屬中較耐陰和抗寒的樹種,適宜在空氣濕度大的地區生長,其主根發育較弱,側根發達。東部白松材質輕柔而有光澤,紋理通直,耐朽力強,是重要的用材樹種,可作船舶材、箱材、地板以及其它建筑材料。東部白松樹冠緊密,耐雪壓,針葉暗藍綠色,較耐空氣污染,樹冠優美,觀賞價值高,可用作道路、園區、廣場綠化樹種。(規范性)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