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
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目錄一、單元復習目標二、重要史實概述三、知識梳理四、階段特征五、時空坐標六、單元知識體系一、單元復習目標
主題:晚晴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一、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危機的逐漸加深二、救亡圖存----中國社會各階層挽救危局的努力
(1)通過學習,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2)通過學習理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3)通過學習認識社會各階層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必備品格。鴉片戰爭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戰1856—18601840—1842
甲午戰爭1894—18951900—1901八國聯軍侵華大大加深完全淪為虎門銷煙1839年太平天國抗擊洋槍隊鄧世昌黃海海戰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變化社會事件侵華事件抗爭19世紀末瓜分狂潮救亡圖存開眼看世界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地主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地主階級反割臺斗爭資產階級中法戰爭馮子材等抗法1883—1885自由競爭時期的資本主義階段壟斷時期的資本主義階段第五單元
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一)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二)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三)近代中國社會各階級救亡圖存的努力二、重要史實概述1.19世紀中期以英國為代表的世界歷史發展進程。17、18世紀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上逐步確立起來,積極向海外進行殖民擴張,依靠海盜式掠奪、直接搜刮、販賣奴隸、走私鴉片以及發動殖民戰爭;爭奪海上霸權等暴力手段從亞洲、非洲、美洲掠奪大量財富,完成資本原始積累。19世紀中葉,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國,社會生產力飛速增長,對市場和原料的需求越來越強。英國資產階級一面對內加強階級壓迫和剝削,一面對外加緊發動侵略戰爭,開辟新的市場。2.19世紀中期清政府統治概況??涤呵⑹酪讶贿^去,政治上君主專制走向了頂峰,封建社會末世的許多弊端明顯的暴露出來。鴉片戰爭前夕,中國人口已經猛增至4.1億,耕地面積的增加遠遠跟不上人口的增長,各地普遍出現土地兼并、土地集中、兩極分化、貧富懸殊的現象。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形成的地主制經濟穩定結構、小農自然經濟的特點以及重農抑商的傳統觀念,使得少數地方出現的工場手工業難以沖破封建制度的藩籬。3.19世紀中期的世界與中國揭示了鴉片戰爭前的世界形勢,鴉片戰爭的爆發是必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對外擴張的結果,而清政府對世界形勢渾然不覺,戰敗也是必然的。兩次鴉片戰爭敘述了兩次鴉片戰爭的結果以及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受到嚴重侵犯,社會性質發生變化。開眼看世界敘述了鴉片戰爭后中國人的反思。以唯物史觀透視特定時空下的世界形勢,理解中國步入近代社會艱難與中國人民的反抗與反思4.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洋務派官員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口號和“自強、求富”的目的,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理論基礎,在全國展開的變革運動。自1861年底開始至1895年,大致告終,持續約35年。按目標的不同,洋務運動可分為前期、后期兩個階段。洋務派在中央以恭親王奕為代表,地方上以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主張學習列強的工業技術和商業模式,使用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模式發展近代工業,以獲得強大的軍事裝備、增加國庫收入、增強國力,維護清政府統治。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大規模模仿/實施西式工業化的運動,是一場維護封建皇權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運動。5.太平天國是中國進入近代以后爆發的一次偉大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為巨大的農民戰爭之一。又是一次帶有新的時代特點,太平天國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關于按照人口多寡平均分配土地的相關表述,展現了太平天國要破壞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舊社會,希望達到“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的理想社會。6.明治維新后日本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此時的清朝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斗,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松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于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政府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于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7.中國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1)1840年——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1856年——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3)1894年——1895年,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4)1900年——1901年,英,美,法,俄,德,意,日,奧八國發動侵華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從此,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題一、內憂外患----中華民族危機的逐漸加深一、“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侵華活動。19世紀40--60年代兩次鴉片戰爭(一)鴉片戰爭(1840-1842年)(二)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二、“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侵華活動。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一)邊疆危機:19世紀60年代以后,中國西北、西南、東南邊疆安全遇到嚴重危機(二)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三)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19世紀末)(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年三、知識梳理二、“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侵華活動。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邊疆危機:19世紀60年代以后,中國西北、西南、東南邊疆安全遇到嚴重危機(二)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三)瓜分中國的狂潮(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它是在資本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在生產和資本加速集中的過程中,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
列寧認為,帝國主義階段的經濟具有下述特征:生產和資本的集中高度發展,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溶合為金融資本,并在此基礎上形成金融寡頭;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瓜分世界的資本家國際壟斷同盟業已形成;最大的資本主義列強已把世界領土分割完畢。侵華戰爭戰爭原因結果影響鴉片戰爭英國工業革命后需要在中國搶占市場,掠奪生產原料《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進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戰爭日本為滿足發展資本主義的需要,蓄意挑起對華戰爭《馬關條約》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大大加深,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帝國主義國家為了直接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侵略開埠通商、獲取特權、索取賠款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破壞辛亥革命。利用傳教士的傳教特權,進行思想文化滲透。鎮壓革命思想滲透侵華方式侵華目的的變化兩次鴉片戰爭以后:以打開和擴大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料為目的,反映了工業革命后列強要求擴大商品傾銷市場的愿望。甲午中日戰爭以后:目的是擴大資本輸出,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從戰爭的發動者來看:經歷了由一國到多國的變化,也反映了近代國際關系由以歐洲為中心向歐洲兩側轉移的變化趨勢。從戰爭的影響來看:戰爭帶給中國的危害一次比一次嚴重。侵華特征的變化列強侵華的“五大趨勢”
(1)賠款數量越來越多。(2)割地面積越來越大。(3)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由沿海沿江地區向內陸延伸。(4)經濟侵略上,以商品輸出為主轉變為以資本輸出為主。(5)侵華方式上,由直接侵華到“以華治華”。列強侵華的影響表現為雙重性:1.列強侵華破壞了中國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2.列強在侵華的同時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生產方式和思想,給中國的舊制度、舊觀念以前所未有的沖擊,促進了中國封建自然經濟的解體,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侵略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主題二、救亡圖存----中國社會各階層挽救危局的努力
一、尋找國家出路的探索(第16課)(一)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年)(二)地主階級的“自強”運動--洋務運動
(19世紀60年代—90年代)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第17課)(一)戊戌維新救中國(二)挽救危亡之“滅洋”--義和團運動中國近代前期救亡圖存的探索歷程背景階級屬性主張結果影響抵抗派鴉片戰爭后,先進的中國人被“驚醒”地主階級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未實踐啟迪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真理太平天國鴉片戰爭后,人民負擔加重,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尖銳農民階級有田同耕,平均分配;以法治國;平等外交;等過于理想,與現實環境不符,未能實現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其主張影響后世背景階級屬性主張結果影響洋務派太平天國運動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使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地主階級中央與地方實力派師夷長技以自強、求富創辦了近代軍事、民用工業和新式學堂,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經濟侵略,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維新派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資產階級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改革教育制度1898年戊戌變法,但遭到頑固勢力阻撓,失敗是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是近代中國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中國近代前期救亡圖存的主要特點廣泛性近代前期,農民階級、地主階級以及民族資產階級中的許多政治派別都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探索活動。一致性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富強。學習西方與抵制侵略相連。層次性在學習西方的內容上具有層次,即從學器物到學政治制度。繼承性各政治派別提出的救國方案既有繼承,又有發展;既有量變,又有質的飛躍。曲折性近代前期中國人民的探索具有曲折性。一方面是由于各階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外反動勢力的強大。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的五大變化生產模式的變化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耕與織的分離引發了中國經濟的深層次變化,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經濟結構的變化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工業化的進程,農業的比重有所下降,工業的比重日漸上升生產力的質變機器生產出現并逐漸發展,洋務企業、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先后誕生,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使用機器進行生產,大大提高了中國近代的生產力水平國內外市場形成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被迫打開國門,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這些雖然便利了西方列強的掠奪,但也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經濟政策的變化“重農抑商”政策開始瓦解,清政府的商業政策經歷了從抑制商業到放寬限制再到鼓勵商業的演變單元小結西方的沖擊中國的反應鴉片戰爭,喪權辱國開始淪落為半殖民地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喪權辱國甲午戰爭慘敗,喪權辱國半殖民地化加深瓜分狂潮,八國聯軍侵華半殖民地基本形成清廷無意改革;農民創建太平天國洋務地主師夷長技,捍衛清政府維新派變法改制,君主立憲反清成為時代潮流半殖民地完全形成清政府腐朽充分暴露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反清成為時代潮流
四、階段特征階段特征政治一方面近代列強發起的一系列侵略戰爭使中國的獨立主權、領土完整等受到嚴重侵犯,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另一方面近代各階層掀起救亡圖存的斗爭經濟隨著列強的入侵,中國的經濟結構發生質的變化,自然經濟逐漸解體,并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洋務企業和民族工業出現,中國產生近代工業,民族工業在曲折中發展;西方生活方式傳入中國,中國的物質生活和禮儀風俗深受影響文化清朝統治者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逐漸驚醒,向西方學習逐漸成為主流思想;“師夷長技以制夷”、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等思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8的分解與組成》課件
- 【工業工程在H低壓電氣設備公司生產線流程改進中的應用分析11000字】
- 山東安規考試題庫及答案
- 三和學院考試題目及答案
- 全國交安考試題目大全及答案
- 2025年電子技術基礎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編程語言基礎考試試卷及答案
- 汽修廠崗位編制動態調整備案辦法
- 汽修廠無形資產攤銷核算管理細則
- 四川綿陽圖書館招聘試題帶答案分析2024年
- 化工反應工程課模設計
- 家庭安全隱患排查和應對策略及方案
- 施工投資控制措施
- 中小學校長招聘考試題庫一
- 慣性導航與組合導航
- 學與教的心理學第6版(師范專業心理學)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應用寫作》(第三版)復習思考、案例訓練參考答案
- 甲狀腺相關性眼病的診治進展課件
- 小升初易錯成語總結
- 勸返復學情況說明(包含原因、措施、方案、成效)
- 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建筑制圖基礎》機考網考題庫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