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象》單元測試卷含答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象》單元測試卷含答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象》單元測試卷含答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象》單元測試卷含答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象》單元測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象》單元測試卷含答案學校: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五彩繽紛的世界,色彩斑斕的光現象,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數的樂趣,關于光現象,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色光混合而成的B.彩色電視畫面的顏色是由紅、綠、黃三種色光合成的C.成語“白紙黑字”從物理學看,說明白紙反射所有色光,而黑字吸收所有色光D.驗鈔機是利用紫外線工作的2.如圖所示,中秋節的夜晚,皎潔的月亮在平靜的湖面留下美麗的倒影,隨著月亮繼續上升,月亮在平靜湖面所成的像()

A.像與湖面的距離越來越大,像的大小越來越小B.像與湖面的距離越來越大,像的大小保持不變C.像與湖面的距離越來越小,像的大小保持不變D.像與湖面的距離保持不變,像的大小保持不變3.“十一”假期,小明在大明湖畔看到“船兒在水面蕩漾,鳥兒在水面飛翔,青山在水中搖曳”。在這些景物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船兒 B.白云 C.魚兒 D.青山4.一束平行光分別照射到光滑和凹凸不平的物體表面,如圖甲、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圖光路為漫反射的光路圖,乙圖光路為鏡面反射的光路圖B.乙圖中的光線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甲圖中觀察到反射位置處較暗D.可以從任意角度觀察到乙圖中的光線5.用紅色激光筆照射外層是無色透明、內層是綠色透明的雙層氣球,觀察到的現象是()A.無色透明氣球先爆破 B.綠色透明氣球先爆破C.兩層氣球同時爆破 D.兩層氣球都不可能爆破6.一只大熊貓站在平面鏡前,(如圖)此時它所看到的自身像應是()A. B.C. D.7.關于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且垂直于桌面放置,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B.實驗中使用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是便于比較像和物體的大小C.實驗中點燃蠟燭,放一光屏在玻璃后面前后移動,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D.實驗中放一根火柴與燭焰的像重合,火柴不會被點燃二、填空題8.小麗站在穿衣鏡前照鏡子,發現衣領上有一點兒污漬,便走近鏡子,她在鏡中像的高度將,由于室內光線較暗,為了看清衣領上的污漬,小麗應使用光源照向。9.如圖所示,汽車前方的盲區是由于車身設計的緣故,阻擋了駕駛員視線而形成的,盲區的形成是由于光的。汽車的倒車雷達是利用(選填“超聲波”、“次聲波”、“紅外線”、“紫外線”)來工作的。汽車的后視鏡(凸面鏡)對光線有(“會聚”或“發散”)作用。10.在模擬日食的實驗中,張老師畫了示意圖(如圖),地面上的觀察者應該是位于(A/B/C/D)處可觀察到日食,此時月亮在(A/B/C/D)處。11.如圖所示,三棱鏡的左側有一個物體P,從右側通過三棱鏡觀察,則看到的物體P的像大致在(選填“A”“B”“C”或“D”)點附近。三、實驗題12.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中,為了確定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位置關系,實驗器材有:可旋轉的光屏(如圖甲所示,光屏的A、B兩部分均可繞軸ON旋轉)、平面鏡和激光電筒。如圖乙所示,將光屏立放在水平放置的鏡面上,讓激光電筒發出的光沿光屏A入射到O點。(1)實驗中,光屏A是用來呈現光線的,為了觀察到完整的光路,光屏B需旋轉到圖乙中的位置(填序號);(2)旋轉光屏A到位置1時,也同時需要旋轉光屏B到位置3才能觀察到完整光路,通過以上操作過程可知,要觀察完整的光路,光屏A、B兩部分旋轉后要處于;(3)記錄多次實驗光路,進一步研究發現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關于轉軸ON對稱,這條過入射點并于鏡面的直線ON叫做,根據這條線便可以確定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位置關系;(4)實驗中,觀察到入射角為45°時,反射角也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不妥之處是:。13.小科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利用如圖甲所示器材進行了以下操作:(1)實驗中小科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2)在探究像與物的大小關系時,應選擇兩支外形相同的蠟燭,將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面,將(選填“點燃”或“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此時蠟燭B代替的是(選填“蠟燭A”或“蠟燭A的像”);(3)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并移動另一支蠟燭,確定每次像的位置,將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記錄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紙上,連接物和對應的像點,如圖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4)將蠟燭B移走,在原來蠟燭B所在位置放置一張白屏,應(選填“直接”或“透過玻璃板”)觀察白屏上是否有蠟燭A的像,判斷成像虛實;(5)實驗結束后,小科突發奇想將玻璃板沿中間豎直截成兩部分,如圖丙,并分別向兩側平移一小段距離,則蠟燭A通過左右兩部分玻璃成像的情況是;A.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

B.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四、計算題14.下圖為成功發射升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當該望遠鏡正常工作后,利用電磁波(其速度與光速相同)向地面接收站發回一條觀測信息,需要5s才能到達接收站,則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離地球的距離約為多少千米?15.打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小明測出自觀察到閃電起至聽到雷聲的時間為15s,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求:(1)發生閃電處距小明的直線距離約多遠?(不計光傳播所需時間)(2)光從閃電處到小明處需要多少時間?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答案BBCDBDC1.B【詳解】A.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這種現象是光的色散,說明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色光混合而成的,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彩色電視畫面的顏色是由紅、綠、藍三種色光合成的,故B錯誤,符合題意;C.白色物體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體吸收所有色光,成語“白紙黑字”從物理學看,白色的不透明物體能夠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的不透明物體吸收所有的色光,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紫外線能使熒光物質發光,驗鈔機是利用紫外線工作的,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2.B【詳解】由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隨著月亮的上升,月亮與湖面之間的距離不斷增大,像與湖面的距離越來越大,像的大小和月亮的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保持不變,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3.C【詳解】青山、白云在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我們看到船兒在水面蕩漾是因為小船反射的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我們看到水中的魚,其實是魚反射的光線經水和空氣折射進人的眼睛形成的虛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4.D【詳解】A.平行光線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線還是平行射出,這種反射是鏡面反射;平行光線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這種反射是漫反射。甲圖光路為鏡面反射的光路圖,乙圖光路為漫反射的光路圖,故A錯誤;B.無論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每一條光線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錯誤;C.甲圖發生鏡面反射,反射光線射向某一方向,光線集中,故觀察到反射位置處較亮,故C錯誤;D.乙圖反生漫反射,因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故可以從任意角度觀察到乙圖中的光線,故D正確。故選D。5.B【詳解】用紅色激光筆照射外層是無色透明內層是綠色透明的雙層氣球,無色透明氣球會透過紅光,不會吸收紅光;而綠色透明氣球只能透過綠光,會吸收紅光,使得綠色氣球內的氣體的溫度升高,氣體體積膨脹,所以綠色透明氣球會爆破,而無色透明氣球不會爆破。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6.D【詳解】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大熊貓通過平面鏡成像,并且它的像與本身關于鏡面對稱,大熊貓站在平面鏡前,他看到自己的像是D,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7.C【詳解】A.玻璃有透光性,玻璃既能成像,又能看清玻璃板后的物體,便于確定像的位置,玻璃板要與水平桌面要垂直放置,否則成的像偏高或偏低,不易確定像的位置,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實驗中使用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當玻璃板后面蠟燭與像重合時,可知像與物大小相等,故是為了便于比較像和物體的大小,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平面鏡成的像為虛像,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實驗中點燃蠟燭,放一光屏在玻璃后面前后移動,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故C錯誤,符合題意;D.平面鏡成的像為虛像,故實驗中放一根火柴與燭焰的像重合,火柴不會被點燃,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8.不變衣領【詳解】[1]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可知,像與物等大,所以小麗走近鏡子,她在鏡中像的高度將不變。[2]平面鏡成像的本質是光的反射,光射向平面鏡會發生鏡面反射,由于室內光線較暗,為了看清衣領上的污漬,小麗應將光源照向衣領。9.直線傳播超聲波發散【詳解】[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汽車前方的盲區是由于車身設計的緣故,阻擋了駕駛員視線而形成的,所以盲區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2]現代汽車廣泛利用了倒車雷達,它在工作時會發出超聲波,這些聲波遇到障礙物時會反射回來,根據回聲到來的方位和時間,可以確定障礙物的位置。[3]汽車的后視鏡是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從而擴大視野。10.CD【詳解】[1][2]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日食發生時,是月亮擋住了太陽光,故D為月亮所在位置,人應處于面向太陽的一面,故C為觀察者的位置。11.A【詳解】根據光的折射規律,做出折射光路圖:光通過三棱鏡后,光線向底邊偏折了,逆著折射光線,好像是從A點發出的,所以物體P的像大致在A點附近。12.入射2同一平面垂直法線只進行一次實驗,得出的結論不具有普遍性【詳解】(1)[1]由題意可知,讓激光電筒發出的光沿光屏A入射到O點,因此光屏A是用來呈現入射光線的。[2]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因此為觀察到完整的光路,需將光屏B旋轉到圖乙中的位置2,使光屏A和光屏B在同一平面內。(2)[3]由圖乙可知,旋轉光屏A到位置1,旋轉光屏B到位置3時,光屏A和光屏B在同一平面內,此時才能觀察到完整光路,說明要觀察完整的光路,光屏A、B兩部分旋轉后要處于同一平面。(3)[4][5]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關于法線對稱,研究發現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關于轉軸ON對稱,因此轉軸ON即為法線所在位置,法線與鏡面垂直,因此過入射點并垂直于鏡面作直線即為法線。(4)[6]因為一次實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組數據就得出結論,應改變入射角的度數進行多次實驗。13.便于找到像的位置未點燃重合蠟燭A見解析直接A【詳解】(1)[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2][3][4]為了探究像與物體的大小關系,將完全相同的未點燃的蠟燭B與點燃的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蠟燭成的像和蠟燭大小相等,即像與物體的大小相同;此時未點燃的蠟燭B代替的是蠟燭A,采用等效替代法。(3)[5]由圖乙可知,每次對應的像距與物距相等,所以可得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