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語文三年級上冊24司馬光教案_第1頁
部編語文三年級上冊24司馬光教案_第2頁
部編語文三年級上冊24司馬光教案_第3頁
部編語文三年級上冊24司馬光教案_第4頁
部編語文三年級上冊24司馬光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4司馬光

【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庭”等7個生字,正確、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結合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文

言文簡約的特點。

3.緊扣重點詞句,感悟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教學重點】

參考注釋,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資料,介紹文言文

1.(課件出示2)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設計意圖:出示文言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丕文句段,把學生不知不

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覺得帶到學習文言文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中來。】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后,自由朗讀,簡單交流

句子的意思。

3.相互交流說說以上句子和現代語言的不一樣,教

師小結:像這樣的語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寫成的文

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們祖國語言文字

寶庫中的一筆巨大財富。

4.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篇文言文《司馬光》。(板書:

司馬光)。學生齊讀課題。

5.誰能說說自己對司馬光的了解?(學生根據自己

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教師評議。)

6.(課件出示3)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

|學家、散文家。北宋陜州夏縣流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

保東北)人,漢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

怔叟,世稱深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麗

氏傳》。

二、初讀課文,讀懂大意。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

(課件出示4)

sTtlngdengdiezhdngqlchiJie

司庭登跌眾棄持皆

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正音:注意讀準平舌音“司”,翹舌音“眾、持”,【設計意圖:從字詞句

后鼻音“庭、登二到文言文的朗讀,掃清

去掉拼音讀,齊讀。閱讀障礙,為理解文言

2.指名朗讀課文。文做好充分的準備。】

引導學生讀準停頓:(課件出示5)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喬

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3.教師范讀,指導朗讀,讀準節奏。

4.參考注釋,自學課文。(要求:將注釋中重點詞

語的解釋再次批注在文中,據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讓學生就不理解的字詞提出問題。以下字詞或

者比較陌生或者古今差異較大,學生可能提出:

(課件出示6、7)

(1)群兒:很多孩子。這里指小伙伴們。

(2)戲:玩耍。

(3)于:在。

(4)庭:院子里。文中指后院里。

(5)一兒:有個小孩。【設計意圖:根據注釋

(6)登甕:爬到缸沿上玩「嘗試理解,不懂的提出

(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質疑,培養學生探究和

|(8)沒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沒頂口|自學的能力。體現學生

(9)眾:別的孩子們。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

(10)皆:布~教學理念。】

(11)棄去:跑到外面「

(12)持石: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

(13)擊甕:使勁向水缸砸去。

(14)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

(15)水迸:水流了出來.

(16)兒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6.互相交流每個句子的意思,教師評議。

(課件出示8)

(1)群兒戲于庭。(有一次,司馬光跟小伙伴桁而

后院里玩耍。)

(2)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院子里有?口大水

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

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丁

(3)眾皆棄去。(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

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司馬光卻急中生智,

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

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

(5)兒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亍丁【設計意圖:紅色的字

7.男生讀原句,女生讀譯文。引導學生注意課件的展示,教會學生學會

中紅色的文字,告訴學生,在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時,補白,領會學習古詩文

為了使語句通順、內容連貫,需要加入恰當的內容。的正確方法。】

8.鼓勵學生大聲朗讀原文,并用自己的話講講這

個故事。教師評議。

(課件出示9)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短

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

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

|們二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麗

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

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指名朗讀,自由讀,)

三、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1.司馬光砸缸的動漫故事,激發興趣。

2.學生自由讀課文、讀譯文.

3.讀了課文,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課文中哪個地方寫出了

司馬光很聰明。(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課件出示10)

博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潔7"

(板書: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光持石擊甕破之,水進,兒得活。)

4.指導感情朗讀,讀出對司馬光的贊賞。

四、配樂朗讀,熟讀成誦。

1.這么聰穎機智、沉著冷靜的孩子,你們喜歡嗎?

(喜歡)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注意讀出喜歡的感受,

讀出古文的韻味,請幾個同學讀。(課件配樂)

2.學到這里,你能試著把這個故事背誦下米嗎?

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誦的看著書朗讀。

3.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司馬光》這篇文

言文,知道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有看一一注釋、聯系一一

上下文、查找一一資料書、遇到難句一一反復多讀幾遍、

還讀不懂的一一做批注。相信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

也能用上這些方法,去讀懂其它的古文。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課件出示11)出示生字由字格課件:

司庭登跌眾棄持

1.觀察生字,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跌持”為左右結構的字,寫時要寫的左窄右寬。“登、

棄”是上下結構,“庭”是半包圍結構。

2.師指導寫字

“庭”半包圍結構,注意“廣”作偏旁時,要寫得

寬大一些,橫、撇要長一些。

“登”,上邊部分“冰”旁,不要寫錯,看清筆畫,

下面的“豆”穿插進夫,要寫緊湊c

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師生互評、生生互評.

【課堂作業新設計】

1.選擇正確的讀音,打“J”。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梵,足歐?(tiddie)沒?(meimo)水中。眾皆?(kd

ijic)棄去,光特(chicf)石擊甕破之,水母(bongbing),兒得活。

2.先解釋帶點詞的意思,再解釋整句話的意思。

(1)群兒戲于庭。()

(2)一兒拿拿,足跌沒水中。()

(3)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帙4,水迸,兒得活。()

參考答案:

1.dieVmoVjie>/chiVb^ngV

2.(1)戲: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

(2)登甕:爬到缸沿上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

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3)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

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

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板書設計】

司馬光

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在實際教學《司馬光》中,教師緊緊抓住“讀”來完成一系列的問題。

一、以讀為主,熟讀成誦。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沒有相應的基礎,而文言文在讀音、意思、朗讀方法

上與現代白話文的巨大差別,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教師的范讀對指導學

生把文章讀正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并茂的朗讀能進一

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給方法,學以致用。

為了整體感知故事內容,我先引導學生總結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看注釋、

聯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多讀)。然后告訴孩子們學習古文的方法跟學習古詩

的方法大同小異,也可以用上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過小組討論兩個問題:①說

說每個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不足之處: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

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不能代為回答,

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C

備課素材

【教材分析】

《司馬光》是義務教育人教版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文言文課文,講

的是司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表現了司馬光的聰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與文章相關的資料介紹】

一、司馬光介紹。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陜州

夏縣流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漢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

號迂叟,世稱流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二、司馬光主要成就.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怏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于主持編寫《資治通

鑒》。《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公元前403年一公元959年),全

書共294卷,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晉、

后漢、后周)末年宋太祖迅匡胤滅后周以前,共1362年。

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鑒》共費時十九年,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日

力不足,繼之以夜”,“精力盡于此書”。書名的意思是:“簽于往事,有資于治道。”

三、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背景。

司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當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

任光州光山縣令,于是便給他取名“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一直以清廉仁厚

享有盛譽。

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自幼便聰敏好學。據史書記載,司馬光非常喜歡讀《左

傳》,常常“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七歲時,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

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述得清清楚楚,可見他芻幼便對歷史懷有十分濃

厚的興趣。

四、《司馬光砸缸》兒童歌曲。

第六屆中國音樂金鐘獎以北京音協報送的一首少兒歌曲《司馬光砸缸》入選

聲樂作品大獎。這是近年來我國少兒歌曲創作推廣活動中脫穎而出的一首好歌,

頗受廣大少年兒童的青睞。在此之前,此歌已榮獲“2006全國少兒歌曲創作比

賽”提名獎,2007年全國少兒歌曲創作比賽金獎。

【鏈接資料】

曹沖稱象

原文:

曹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

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

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悅,即施行焉。

譯文:

曹沖長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

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屬

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

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他東西(當水面也達到記號的時候),稱一下這些東西,

那么比較下(東西的總質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質量)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

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課后作業

基礎積累大鞏固

qichi

田支田

群()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