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明朝的滅亡和清朝的建立課件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學期_第1頁
3.17明朝的滅亡和清朝的建立課件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學期_第2頁
3.17明朝的滅亡和清朝的建立課件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學期_第3頁
3.17明朝的滅亡和清朝的建立課件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學期_第4頁
3.17明朝的滅亡和清朝的建立課件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學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至鴉片戰爭前):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與發展1.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敗的表現,以及張居正為拯救危機而進行的改革。知道明朝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2.識讀《明末農民起義形勢圖》,了解明末農民起義的經過,分析李自成“均田免糧”口號得到廣大農民熱烈擁護的原因,思考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3.了解滿洲興起與清軍入關等基本史實,知道明朝最終在雙重夾擊下走向崩潰。一、政治腐敗與張居正改革1.政治腐敗的表現①皇帝沉迷享樂,重用宦官,疏于朝政。②統治集團內部勾心斗角,結黨營私,紛爭不已明代中后期,宦官專權愈演愈烈,英宗時期的王振、武宗時期的劉瑾、熹宗時期的魏忠賢都權傾朝野,排斥異已。朝廷內外派系林立、紛爭不已,浙黨、齊黨、宣黨等爭權奪利。——《中國古代史》明憲宗朱見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他在位后期怠于政事沉溺后宮,寵信宦官和貴妃。此畫表現了明憲宗在元宵節當天的宮廷生活情景,包括觀燈看戲放爆竹等。從側面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皇帝沉迷享樂,疏于朝政的史實。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一、政治腐敗與張居正改革2.政治腐敗的影響舊征未完,新餉已催,額內難緩,額外復急。村無吠犬,尚敲催追之門;樹有啼鵲,盡酒鞭撲之血。黃埃赤地,鄉鄉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常聞鬼哭。——《豫變紀略》①中央對社會的控制力不斷下降,法紀松弛,官吏貪贓枉法,盤剝民眾②土地兼并嚴重,大量農民流離失所《流民圖》一、政治腐敗與張居正改革3.張居正改革時間:內容:影響:萬歷初年(明神宗)經濟:推行“一條鞭法”政治:整頓吏治軍事:鞏固邊防張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舉措大多廢止。張居正,湖北荊州人,12歲考中秀才,16歲中舉人,23歲中進士,后官至內閣首輔。面對政治混亂局面,張居正整頓吏治,賞罰分明,使得朝廷的政令“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明史》對他的評價是:“通識時變,勇于任事。”將田賦、徭役及其他雜稅合并,計入田畝,按銀兩收稅,故稱為“一條鞭法”。結果:簡化了稅收手續,減少了地方官吏漁利百姓的行為,政府稅收增加,取得了積極成效想一想:為什么張居正的經濟改革被稱為“一條鞭法”?一、政治腐敗與張居正改革通過無錫東林書院可以感受到當時士人們什么樣的精神品質?【學史崇德】萬歷年間,顧憲成等人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顧憲成撰寫了“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對聯,書院以此為宗旨。他們針砭時弊,提倡“實學以救世”,視“天下為已任”,體現了士人的責任和擔當。關注現實生活,胸懷大志、以天下為已任的精神。二、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1.原因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殆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山中石塊而食。——《陜西通志》①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敗,朝廷不斷加派賦稅,階級矛盾尖銳。②直接原因:陜西北部連年大旱,官府不顧民眾死活,催征如故。李自成、張獻忠的隊伍發展成為起義的主力軍。人禍天災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敗土地兼并導致加劇明朝末年明末農民起義二、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2.經過李自成,陜西米脂人,出身于農民家庭,童年給地主放羊,長大后當過兵。陜西爆發農民起義他投奔起義軍,因英勇善戰被稱為“闖將”,后成為起義隊伍的領袖。他承襲闖王名號,人稱“李闖王”。針對明朝土地集中和賦稅繁重的情況,李自成主張平均土地,免于納賦,反映了農民的平均主義思想和反對封建壓迫的愿望。陜北起義,揭開序幕進入中原,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1644年,攻克北京,崇禎自縊,明朝滅亡平均土地免除納糧二、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朝求升,暮求合(gě),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叫大小都歡悅。——明末歌謠思考:廣大民眾對李自成起義軍的態度如何?為什么?態度:熱烈擁護原因: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李自成還規定了嚴明的軍紀,并向貧苦民眾發放錢糧。根據所學知識,歸納明朝滅亡的原因。根本原因: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直接原因: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重要原因:后金的興起,消耗了明朝的國力二、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回憶所學知識,梳理我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及其口號。秦末唐末北宋元末明末東漢末年陳勝、吳廣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黃巾軍起義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黃巢起義王小波、李順起義“均貧富”紅巾軍起義李自成起義“均田免糧”這些口號是農民階級在不同歷史時期對社會不公和政治壓迫的反映,代表了廣大農民的要求和愿望。三、滿洲興起和清軍入關1.滿洲興起【知識拓展】八旗制度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屬各部編為八個旗,將生產、行政、軍事三種功能結合在一起,兵民合一,軍政一體。旗人“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大大提高了戰斗力,推動了滿族社會經濟發展。滿洲八旗以外又增編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清朝建立對全國的統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軍事和經濟上的許多特權。直到清朝后期,旗人還享受官俸,但他們早已沒有了當年的勇猛善戰,而是養尊處優,腐化無能。后金建立清朝建立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努爾哈赤1635年皇太極定族稱為滿洲;1636年,改國號為大清。皇太極三、滿洲興起和清軍入關2.清軍入關1644年,駐守山海關的明軍將領吳三桂降清,引清軍入關,并與清軍聯合夾擊李自成的軍隊。李自成在山海關交戰失利,退回北京,最后失敗。吳三桂吳三桂,明朝遼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四、清朝對全國的統治1.統一全國1644年,清朝統治者進入北京后,以北京為都城。清軍隨后南下,消滅了明朝政權的殘余勢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1644年11月形勢圖1664年形勢圖四、清朝對全國的統治2.鞏固統治

政治上

思想上沿襲中原歷代王朝的做法,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維護政治上大一統推崇儒家學說繼承歷代文化傳統面尊明太祖,封建其后(分封他的后人),以減少漢族的反感。圣祖(康熙)南巡,每過南京,必向明太祖陵致祭……——呂思勉《中國通史》滿族統治者進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師孔子”;接著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襲封衍圣公”......——稻葉君山《清朝全史》課堂小結明朝的滅亡和清朝的建立政治腐敗與張居正改革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滿洲興起和清軍入關清朝對全國的統治政治腐敗:皇帝沉迷享樂,官員結黨營私,土地兼并嚴重張居正改革:“一條鞭法”、整頓吏治、鞏固邊防原因:政治腐敗,陜北大旱過程:“均田免糧”,建立大順,明朝滅亡滿洲興起: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建立清朝清軍入關:1644年山海關將領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思想上,推崇儒家學說隨堂練習1.從明武宗開始,明朝屢出昏君。由于君主不理政事,奸臣和宦官把持朝政,打擊正直朝臣和士人,掠奪百姓,貪污受賄,無惡不作。這反映出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日益腐敗B.土地兼并嚴重C.農民起義頻發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