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內科眩暈診療綱要_第1頁
中醫內科眩暈診療綱要_第2頁
中醫內科眩暈診療綱要_第3頁
中醫內科眩暈診療綱要_第4頁
中醫內科眩暈診療綱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內科眩暈診療綱要演講人:日期:目錄CATALOGUE02病因病機分析03辨證診斷體系04核心治療原則05特色療法應用06調護預防策略01眩暈概述01眩暈概述PART中醫定義與范疇01中醫定義眩暈是以頭暈、眼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癥,中醫將其歸為“風?!?、“眩冒”、“頭眩”等范疇。02范疇眩暈可涉及多個臟腑,且與肝、脾、腎三臟關系最為密切,其病因多屬虛證,病位在清竅,與氣血虧虛、肝腎陰虛、痰濕中阻等相關。歷史文獻溯源張仲景、巢元方等醫家對眩暈的病因、病機、治法有獨到見解,如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提出的“澤瀉湯”治療痰飲眩暈。古代醫家《丹溪心法》、《景岳全書》等古籍對眩暈的辨證論治有詳細記載,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古代著作眩暈在現代醫學中多對應于前庭系統功能紊亂引起的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經元炎等。西醫病名現代醫學通過聽力學檢查、前庭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方法診斷眩暈,與中醫的“四診合參”相輔相成。診斷方法現代醫學治療眩暈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前庭康復訓練、手術治療等,而中醫治療眩暈則強調辨證施治,采用中藥、針灸、推拿等多種手段進行綜合治療。同時,中醫還注重治未病,通過調整生活習慣、飲食起居等方式預防眩暈的發生。對于尿酸腎結石,可根據中醫的“石淋”理論,采用清熱利濕、排石通淋等方法進行治療。治療方法現代醫學對應關系02病因病機分析PART肝風內動證機肝風內動由于陰虛陽亢,肝陽化風所致,表現為眩暈欲仆、肢體震顫。03由于肝氣郁結,氣郁化火,肝火上炎所致,表現為眩暈、口苦、咽干。02肝火上炎肝陽上亢由于肝腎陰虧,肝陽亢擾于上所致,表現為眩暈、耳鳴、頭痛且脹。01痰濁上蒙機理濕濁上泛由于脾失健運,水濕內停,濕濁上泛所致,表現為眩暈、頭重如蒙。01痰濁中阻由于嗜酒肥甘,損傷脾胃,痰濁中阻所致,表現為眩暈、胸悶、惡心。02痰瘀互結由于痰濁阻遏氣機,氣血運行不暢,瘀血內生,痰瘀互結所致,表現為眩暈、頭痛如刺。03氣血虛損本質由于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所致,表現為眩暈、面色蒼白、氣短乏力。氣虛血弱由于久病不愈,氣血兩虧所致,表現為眩暈、動則加劇、勞累即發。氣血兩虛由于腎精不足,精血虧虛所致,表現為眩暈、精神萎靡、腰膝酸軟。精血虧虛03辨證診斷體系PART四診合參要點問診詢問眩暈病程、癥狀特點、發作誘因、伴隨癥狀及起病形式,如眩暈是否伴有惡心、嘔吐、耳鳴、頭痛、視物模糊等。望診觀察患者神態、面色、舌象及脈象,如面色是否蒼白或晦暗,舌質是否淡紅或紫暗,舌苔是否薄白或厚膩,脈象是否弦滑或細澀。聞診聽聲音是否響亮清晰,有無眩暈時加重或減輕的現象,以及有無特殊氣味。切診切診包括脈診和按診,脈診主要是診察脈象的浮沉、遲數、強弱等特征,按診則是檢查眩暈發作時有無頭部或其他部位的壓痛或不適感。證候分類標準肝陽上亢證氣血兩虛證痰濕中阻證腎精不足證眩暈耳鳴,頭痛且脹,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舌紅苔黃,脈弦。眩暈頭重如蒙,胸悶惡心,食少多寐,舌苔白膩,脈濡滑。眩暈動則加劇,勞累即發,面色蒼白,唇甲無華,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眩暈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膝酸軟,舌淡苔薄,脈沉細弱。危重證候識別中風病眩暈伴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清等癥狀,提示中風病可能,需緊急救治。01厥證眩暈突然發作,伴有意識喪失、四肢厥冷、面色蒼白等癥狀,為厥證表現,需緊急處理。02癇病眩暈伴有抽搐、口吐白沫、意識喪失等癥狀,可能為癇病發作,需采取相應急救措施。0304核心治療原則PART平肝潛陽治法眩暈、頭痛、口苦、咽干、舌紅苔黃等癥狀,常用天麻鉤藤飲或鎮肝熄風湯平肝潛陽。肝陽上亢證眩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等癥狀,常用六味地黃丸或知柏地黃丸滋補肝腎,潛陽安神。肝腎陰虛證化痰通絡方案眩暈、頭重如裹、胸悶、惡心、嘔吐痰涎等癥狀,常用半夏白術天麻湯或二陳湯化痰祛濕,通絡止眩。痰濕中阻證眩暈、頭痛如刺、痛有定處、舌暗有瘀斑等癥狀,常用通竅活血湯或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瘀血阻絡證補益氣血路徑氣血兩虛證眩暈、面色蒼白、乏力、心悸、氣短等癥狀,常用八珍湯或歸脾湯補益氣血,健脾養心。01氣虛血瘀證眩暈、神疲乏力、懶言、舌淡暗或有瘀斑等癥狀,常用補陽還五湯或黃芪桂枝五物湯益氣活血,通絡止痛。0205特色療法應用PART具有平肝熄風、清熱活血的功效,適用于肝陽上亢型眩暈。天麻鉤藤飲具有益氣養血、健脾養心的功效,適用于氣血兩虛型眩暈。歸脾湯01020304具有燥濕化痰、平肝熄風的功效,適用于痰濕上蒙型眩暈。半夏白術天麻湯具有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的功效,適用于腎陰虛型眩暈。左歸丸經方配伍精要主穴選擇百會、風池、太陽、懸鐘等穴位,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肝熄風的作用。針灸取穴規范配穴選擇根據證型的不同,選取相應的配穴。如痰濕上蒙型眩暈可加豐隆、中脘等穴位;肝陽上亢型眩暈可加太沖、行間等穴位;氣血兩虛型眩暈可加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腎陰虛型眩暈可加太溪、腎俞等穴位。操作方法針刺得氣后,采用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外治技術集成選取背部膀胱經穴位進行拔罐,以拔出體內濕氣,緩解眩暈癥狀。拔罐療法耳穴壓豆療法中藥熏洗療法將王不留行籽等物品粘貼在耳廓上的相關穴位上,進行按壓刺激,以達到調節臟腑功能、緩解眩暈的目的。選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中藥煎湯熏洗頭部,以緩解眩暈癥狀。06調護預防策略PART情志調攝方法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煩躁、焦慮、抑郁等情緒。心情舒暢適當進行娛樂活動,如聽音樂、看書、散步等,以調節情志。調節情志多與人交流,拓寬視野,增強心理承受能力。交友旅游飲食宜忌體系忌飲酒及含嘌呤食物禁止飲酒及食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肉類等,以防止尿酸結石的形成。03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姜、蒜等。02忌食辛辣飲食宜清淡宜食低鹽、低脂、低糖、高維生素、高纖維素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粗糧等。01復發控制措施定期檢查定期進行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