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教學設計(含整個單元)_第1頁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教學設計(含整個單元)_第2頁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教學設計(含整個單元)_第3頁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教學設計(含整個單元)_第4頁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教學設計(含整個單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教學設計

《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群、竹”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著”的字音;會寫“竹、

牙”等5個字和橫折彎鉤1個筆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畫家”雪地作畫的快

樂之情。

3,結合插圖,知道小動物腳印的不同形狀,了解青蛙冬眠的特點。

教學重點正確朗讀課文,感受“小畫家”雪地作畫的快樂之情。

教學難點會寫“牙、馬、兒”等字。

課前準備

1.生詞卡片、課文歌曲、與課文內容一致的雪景動畫、課文圖畫(“小

畫家”的“圖案”空出,以便同學粘貼小動物的腳印圖、多媒體課

件)。(教師)

2.預習課文;了解哪些動物也來雪地“畫畫”,哪些動物也冬眠。(學

生)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群、竹”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著”的字音;會寫“竹、

牙”等5個字和橫折彎鉤1個筆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結合課文內容,識字寫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趣入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下雪嗎?下雪的時候,你們喜歡玩什么?(堆

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腳印。)那你們有什么樣的心情?俳

常快樂、開心、高興等。)有四個調皮的小家伙,一看見下雪了,也

跑出來玩了,你們看看,認識他們嗎?(貼圖:小雞,小鴨,小狗,

小馬。)

師:小鴨還悄悄地告訴我,它們可不是普通的小動物,它們是雪地里

的小畫家,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2課。

(板書課文題目。)

二、初讀課文,初識字詞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

2.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3.學生分組讀文,互相幫助,讀準字音。

三、合作交流,趣味識字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1)學生自由讀生字。

⑵教師指名讀生字。

⑶教師指導學生認識筆畫“橫折彎鉤二

(4)學生齊讀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師:同學們,這些生字寶寶摘掉拼音帽子,你們還能認識它們嗎?我

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記住這些生字的好辦法。那么,就請你把自己

的好辦法說給你的小組同學聽吧!看誰記的字最多!(學生以小組為

單位識字、記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師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

⑴誰愿意把你記字的辦法說給大家聽?(應注重培養學生在生活中

識字。)

⑵教師指名讀字卡。

⑶開火車讀字卡。

(4)男女生賽讀字卡。

(5)“猜字”游戲。(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動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戲。(一人讀字,大家舉起相應的字卡。)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大家評價。

2.同桌互聽互讀。

3.齊讀課文。

五、指導寫字,養成習慣

出示要寫的字“竹”“牙”“馬”“用”“幾工

1.教師指導筆順,學生書空。

2.學生觀察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竹”“馬”“幾二指導筆順“橫折彎鉤二

4.學生描紅,練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國家”雪地作畫的快

樂之情。

2,結合插圖,知道小動物腳印的不同形狀,了解青蛙冬眠的特點。

教學重點正確朗讀課文,感受“小畫家”雪地作畫的快樂之情。

教學過程

一、聽歌導入,復習檢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畫家》。

大家一定會覺得很奇怪,《雪地里的小畫家》原來還被編成了好聽的

歌曲。想不想學唱這首歌?大家今天一定要認真聽課,積極發言,

我們完成任務后就用剩下的時間學唱這首歌,好嗎?

2.出示課件、依次檢查生字,認讀詞語。

3.指名朗讀課文,齊讀課文。

二、逐句學習,理解課文

齊讀課文,找找這篇課文共幾句話。

(一)學習第1、2句。

1.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生自己讀第1句,體會感嘆號的讀法。引導

學生讀出喜悅、驚喜的心情。指名讀。

2.第2句聯系課文和實際情況重點理解“一群二(小雞來了是不是

“一群”?小狗來了是不是“一群”?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都來

了是不是“一群”?)

(二)學習第3句。

1.播放課件:白雪紛紛揚揚落下,伴隨著美妙的輕音樂,小雞、小

狗、小鴨和小馬分別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腳印”,學生看后再讀文。

2.啟發學生:你便讀懂了什么?(學生暢所欲言)

3.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動物踩出的腳印形狀,指四名同學在

準備好的課文圖畫貼上合適的腳印圖案。

4.指導學生讀課文第3句。

5.為什么他們畫出的腳印不一樣呢?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結果,教師適時點撥。(他們腳的形狀不同所以

踩出的腳印也不同,小雞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腳印像竹葉;小狗的爪

有厚厚的肉墊,所以踩出的腳印像梅花;小鴨的腳中間有腳蹊,所以

踩出的腳印像楓葉;小馬的蹄子踩出的腳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學:你知道還有哪些小動物還能畫竹葉、楓葉、梅花和月

牙?請你當小詩人來編一編、寫一寫。

(三)學習第4句。

1.孩子們,如果我們想畫畫要用筆和顏料畫很長時間對不對?小動

物們卻不用,現在讓我們齊讀第4句,看看他們是怎樣畫得又快又好

的。

2.你們從哪些地方讀出小動物們畫畫非常簡單,而且畫得又快又好。

(學生自由回答: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等。)

3.朗讀這句話,你仿佛看見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

4.指導讀法:在輕快活潑的語調中,讀出“小畫家”們興奮的心情

及幾步就能畫成一幅畫的自豪感。

(指名讀、齊讀、比讀、表演讀)

(四)學習第5句。

1.這些小動物們的畫畫得這么好,讓人看著真喜歡。可是有一只小

動物卻沒有來參加,你們知道是誰嗎?(青蛙)

2.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習齊讀第5句。

3.教師指導學生讀出疑問的語氣。

(五)學習第6句。

1.青蚌為什么沒來參加呢?他去串門了?還是在吃飯?(他在洞里睡

著啦。)

2.青蛙真懶,大家都在畫畫兒,他居然睡覺,我們快去叫醒他,好

嗎?(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師指名回答,適時點撥:什么是冬眠?還有哪些動物需要冬眠?

(蛇、刺猬等動物也冬眠,借此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

三、回顧全文,熟讀成誦

1.齊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播放課件,學生根據情境背誦課文。

3.學生自編動作背誦課文。

四、總結全文,學唱歌曲

1.說一說:學生談談通過今天的學習有哪些收獲。

2.畫一畫:動手畫,感知本課或學生知道的其他“小畫家”的作品。

3.寫一寫: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動物,按課文最后兩句仿寫詩句。

4.想一想:(1)雪地里還會來哪些新的“小畫家”,他們會畫出怎樣

的作品?

(2)還有哪些小動物沒參加?為什么?

5.唱一唱:學唱《雪地里的小畫家》。

板書設計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烏鴉喝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L認識“烏、鴉”等11個生字和反文旁1個偏旁;會寫“只、石”

等5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烏鴉喝水的過程。認識自然段。

3.懂得遇到困難,應認真思考、積極想辦法解決的道理。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烏鴉喝水的過程;認識自然段。

教學難點認識反文旁;會寫“多、出”等字。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烏鴉圖片、生字詞卡片。(教師)

2.預習課文,拼讀生字,自主朗讀課文。窄口透明瓶子(透明飲料瓶

子)、小石子、水。(學生)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烏、鴉”等11個生字和反文旁1個偏旁;會寫“只、石”

等5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烏鴉喝水的過程。

教學重點認識“烏、鴉”等11個生字和反文旁1個偏旁;會寫“只、

石,,等5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隨題識字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新朋友,你們看一一(出示烏鴉圖片)

他是誰?同學們說對了,他就是烏鴉。(板書:烏鴉)識記“烏鴉”這

兩個字(沒眼睛的小鳥眼前一片“烏”黑,鳥前長牙就念“鴉”兀齊

讀。教師簡介烏鴉。

2.烏鴉雖然長得不好看,叫聲也不好聽,但他卻十分聰明,這節課

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他的小故事。看看他是怎樣利用自己的智慧喝

到水的。(板書:喝水)

3.齊讀課文題目,注意“水”是翹舌音。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讀課文。

(1)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注意停頓。

⑵借助拼音,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詞,并

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認讀生字詞。

課件出示帶拼音詞語:

wuyadaochiibanfapangbianxudud

烏鴉至IJ處辦法旁邊許多

shlzifangjinzhaoshulkanjidnyizhlkduk6

石子放進找水看見一只口渴

(1)指名開火車朗讀,師生正音。

⑵去掉拼音讀。

3.整體感知。

⑴怎樣判斷課文有幾個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兩個空格。)

(學生小聲自由快速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⑵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師生以“五不”要求(不錯讀、不添讀、不漏讀、不回讀、不破讀。)

評議學生朗讀情況。

三、問題入手,朗讀感悟

1.烏鴉是用什么辦法喝到水的?請大家讀一讀課文。(烏鴉把小石子

一顆一顆地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

2.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識記、書寫“石”字。

(1)瓶子里的水是怎樣升高的?(漸漸)能換個詞嗎?(慢慢、一點一點)

用“漸漸”說一句話。教師引讀: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一一

(喝著水了)。

(2)瓶子里的水為什么會漸漸升高呢?(放進了小石子。)

識記、書寫“石”字。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強調注意筆順,第二筆

是撇,要舒展一些。書空、動筆寫。學生組詞(石碑、石頭等)。

⑶烏鴉是怎樣把小石子放進瓶子里的?(一顆一顆)從這個詞語我們

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烏鴉做事認真、有耐心……)

⑷指導學寫“多”字。注意音節是三拼音,介母不要丟;書寫時上

下兩個“夕”要豎直摞起來。

(課件出示“烏鴉把小石子一顆一顆地放進瓶子里」)

⑸認讀“放”字,學習“反文旁一一攵”。

(6)指名朗讀句子,教師相機指導。

⑺齊讀第3自然段。

3.為什么烏鴉放進瓶子里的是“小”石子?而且要“一顆一顆”地

放進瓶子里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四、布置作業

1.準確認讀要求會認的字。

2.書寫生字“石”“多二

3.正確、流利地既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烏鴉喝水的過程。

2.懂得遇到困難,應認真思考、積極想辦法解決的道理。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烏鴉喝水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認讀生字新詞。指名讀、齊讀。

2.指名朗讀全文。

3.思考: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二、精讀感悟,隨文識字

1.過渡。

上節課,我們知道了烏鴉把小石子一顆一顆地放進瓶子,瓶子里的水

漸漸升高,他就喝到水了。那么,他為什么會用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

辦法來喝水呢?請同學們好好地讀課文第1自然段,用橫線畫出相關

的句子。

2.以讀代講,感悟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烏鴉看見一個瓶子,

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著水,怎么

辦呢?

⑴因為瓶子的特殊性一一瓶口又小,水又不多,使得烏鴉即使看到

了水,也喝不到。他此時是什么樣的心情(著急)。指導朗讀。

(2)小烏鴉為什么這么著急呀?你是從哪句話知道的?指導讀第1句

話。

(出示卡片:“到處”“找水工)

讀詞,注意“處”“找”都是翹舌音,用順口溜識記“處”“找北烏

鴉會到哪去找水喝呢?試著用“他也許去—找,也許去—找。”

這個句式說一說,理解“到處”。指導朗讀。

⑶烏鴉這么辛苦到處找水喝,當他看到一個有水的瓶子時,他的心

情會怎么樣?指導讀第2句話。

(4)師生配合讀這一自然段。

一只烏鴉口渴了一一(到處找水喝。)烏鴉找呀找呀,終于一一(烏鴉

看見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

三、情境再現,明白道理

1.這只口渴的烏鴉喝到水了嗎?他是看見了什么才想出辦法來的?

2.是什么樣的石子?有多少?

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

3.烏鴉能喝到水,不僅因為他勤于動腦,還因為他一一(善于觀察)。

烏鴉終于喝到了水,你們高興嗎?下面請同學們再大聲朗讀課文,想

象并體會一下烏鴉的心情變化。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

4.指名讀全文。

這真是一只一一(聰明的烏鴉)。你們想做一次烏鴉嗎?我們一起來看

看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好嗎?

學生做向飲料瓶子里放小石子,水漸漸升高的實驗。通過“許多”“小

石子”“一顆一顆”體會、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

四、入情入境,合作表演

1.同桌練習。

同桌配合:一人讀課文,一人扮演小烏鴉,可以加動作。教師相機指

導。

2.一組或多組上臺表演。

五、質疑問難,開拓思路

假如周圍沒有小石子,你能幫助烏鴉想想別的辦法嗎?

學生互相交流,指名說一說。

六、指導書寫

1.出示“只”“出”“見”這三個字。

2.嘗試給生字組詞。

3.觀察字的結構,說說書寫時注意點及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只”的下半部分“八”要注意不要和上半部分的“口”挨上。“見”

的第三筆撇和第四筆豎彎鉤要挨在一起,不要寫成“兒,

4.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七、布置作業

1.書寫本課生字新詞。

2.把這個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3.讀一讀《伊索寓言》或者有關烏鴉的故事。

板書設計

到處看見放石子

□渴——出水——水少■口4----喝副水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小蝸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住、孩”等12個生字和王字旁1個偏旁;會寫“對、媽”

等4個字。

2.借助圖畫、生活經驗,讀懂課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借助圖畫、生活經驗,讀懂課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

點。

教學難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歌曲《蝸牛與黃鵬鳥》MV;制作蝸牛圖片、

生字詞卡片和小蝸牛和蝸牛媽媽頭飾;查找資料了解四季特點,搜集

描寫四季的古詩詞。(教師)

2.預習課文,拼讀生字,自主朗讀課文;了解四季的特點。(學生)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住、孩”等12個生字和王字旁1個偏旁;會寫“對、媽”

等4個字。

2.借助圖同、生活經驗,讀懂課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點借助圖畫、生活經驗,讀懂課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

點。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歌曲《蝸牛和黃鵬鳥》MV,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歌唱的是哪

兩種小動物。你們見過蝸牛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小蝸牛

的故事。(板書:小蝸牛)

2.學生齊讀課文題目。(出示蝸牛圖片)師生簡介。

3.學寫“牛”字。

強調書寫時要注意第一橫短,第二橫長,豎寫在豎中線上。

4.這篇課文講的是小蝸牛的什么事呢?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

答案吧!

二、整體感知,掃清障礙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注意字音和停頓。

2.學生自由讀課文,同桌間互助認讀生字。

3.檢查識字情況。

課件出示帶拼音詞語:

zhuzaihaiziwanquanbianhuifayd

住在孩子完全變回發芽

haojiuwoniuwanbapayapa

好久蝸牛玩吧爬呀爬

指名開火車認讀,帥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發音:“子”是平舌音,

在“孩子”一詞中讀輕聲;“住、樹”是翹舌音;“吧、呀”是輕聲。

有錯及時糾正。

4.學習新部首

5.整體感知,學寫生字。

導學:生字我們都認識了,再讀課文,你能把它讀好嗎?請大家再一

次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爭取把字音讀得更準確,句子讀得更通順,

同時標出課文的自然段。

(1)學生大聲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⑵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師生以“五不”要求(不錯讀、不添讀、不漏讀、不回讀、不破讀。)

評議學生朗讀情況。

(3)想一想,這篇課文是通過什么形式來向我們講述這個小故事的?

⑷學寫“對”字。

①觀察“對”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師范寫,強調“又”變成部首時第二筆是點,不是捺,右邊的“寸”

要比“”低一點,最后一筆點寫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點上。

③學生動筆寫一寫。

三、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小蝸牛和媽媽一共進行了幾次對話?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學生的交流中,認識冒號、引號,并簡單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們的第一次對話在第幾自然段嗎?

指名朗讀第2、3自然段,教帥相機止音。

3.這次對話講述的是什么時候?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讀第2自然段。

⑵交流、匯報教師提出的問題。

⑶學寫“媽”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這個字。

②觀察“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教師范寫,強調“女字旁”。

④學生動筆寫一寫。

4.從這個自然段中,你還知道了什么?(春天來了,小樹發芽了。)

你知道春天還有哪些特點嗎?

預設: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小草從地下鉆出來了、小河里的冰融化

了……

5.圖文結合,指導朗讀。

導學:蝸牛媽媽是怎么對小蝸牛說的呢?

(1)看第一幅圖,觀察小蝸牛和蝸牛媽媽在一起時的表情和姿態,想

象一下,這對母子感情怎么樣?(很好、很幸福)蝸牛媽媽會怎樣對小

蝸牛說話呢?

學生自由練讀。

⑵指名朗讀,注意聲音要輕柔,語速可以稍慢,讀出媽媽對小蝸牛

的疼愛。

⑶小蝸牛看到蝸牛媽媽說的景象了嗎?(沒有)為什么?你是怎么知

道的?

指導讀第3自然段第1句話。(“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讀,

而且語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圖,說一說小蝸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樣?(又大又紅)

(5)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小蝸牛的話,要讀出小蝸牛的天真無邪。

(6)同桌分角色朗讀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第一次對話,并評出最優秀

的到前面戴頭飾表演。

6.小蝸牛在春天出發,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訴媽媽他看到的景象,

接下來又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借助圖畫、生活經驗,讀懂課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認讀生字新詞。指名讀、齊讀。

2.學生看圖復述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第一次對話。

3.小蝸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象呢?讓我們快到課文中去找找

吧!

二、自主學習,感受四季特點

1.自然過渡,學習第二次對話。

誰知道小蝸牛接著看到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象?請同學們讀一讀小蝸

牛和蝸牛媽媽的第二次對話,你是從哪句話知道是夏天的,用橫線畫

出來。

出示第二次對話內容:

蝸牛媽媽說:“哦,己經是夏天了!快去摘幾顆草莓回來J

小蝸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來。它說:“媽媽,草莓沒有了,地

上長著蘑菇,樹葉全變黃了」

⑴這部分是誰說的?請你讀一讀。你能用媽媽對孩子說話的語氣來

讀一讀這部分嗎?

(2)理解“已經”一詞,用“已經”說一句話。

預設:我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我已經吃完早飯了。

(指導朗讀蝸牛媽媽的話,注意重讀“已經”這個詞。)

⑶從蝸牛媽媽的這句話中你還知道了什么?

預設: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去摘幾顆草莓。

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快去摘幾顆草莓。

(4)小組交流:小蝸牛摘到草莓了嗎?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預設:小蝸牛沒摘到草莓,因為草莓沒有了,它看到了樹葉黃了,地

上長著蘑菇。

⑸指名全班交流。

⑹指導朗讀第二次對話。注意讀出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不同語氣。

①自由練讀。

②指名朗讀。

③分角色朗讀。

2.自主學習第三次對話。

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去摘草莓,可它沒摘到,這是為什么呢?下面請同

學們小組合作,自學第三次對話

(1)出示自學提示:

①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這次對話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橫線畫出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線畫出小蝸牛說的話,多讀兒遍,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④從最后一個自然段中你讀懂了什么?

⑵小組之間交流,教師巡視。

⑶指名交流。

三、角色朗讀,情境再現

1.三人小組合作分角色練讀。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蝸牛、一人蝸牛媽媽)。

2.指名分角色朗讀。ww綠w色.1圃s中p小j學y教.c育。網m

3.評選出最佳選手。

四、仿照課文,練習對話

導語:同學們,這篇課文通過小蝸牛和蝸牛媽媽的三次對話,向我們

介紹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對話的方式來介紹一下你眼中的

四季嗎?

小黑板提示:

對說:"o已經是春天了!”

對.說:“o已經是夏天了!”

對一說:“o已經是秋天了!”

對說:“o已經是冬天了!”

1.學生小組討論,教師相機指導。

2.指名說一說,師生評議。

五、指導書寫

1.出示“全、回”兩個字。

2.嘗試給生字組詞。

3.觀察字的結構,說說書寫注意點及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學生獨立書寫,同桌互評,互相借鑒,教師巡視指導。

5.學生書上描紅,體驗自己書寫與書中不同之處。

6.學生再寫,班級展示。

7.反饋交流,展示評議,評選“小小書法家”。

板書設計

小胡牛

少片發身許多史布意意時葉全藏了雪、樹葉金撿了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口語交際

“小兔運南瓜”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這是本冊教材的第四次口語交際。側重于落實“說”的要求,鼓勵學

生“大膽自信地進行交流二

教材采用看圖補白編故事的形式,配有3幅插圖:第一幅圖,小兔

站在南瓜地里,邊望著大南瓜邊想:怎么把大南瓜運回家呢?第二

幅圖,內容空缺,只有一個大大的問號,“小兔可以用哪些方法把

南瓜運回家?”留給學生無限想象的空間。第三幅圖,南瓜已經運

到家了,小兔在和兔媽媽講自己運南瓜的過程。學生借助第二幅圖想

出的辦法會多種多樣,以此為話題,可以深入開展交際,“你喜歡哪

種方法?為什么?”

木次口語交際的要求是“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從兩個方面進

行引導:一方面是借助空白圖,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展開想象,大

膽說出自己心目中小兔運南瓜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展開評議,在多

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并說出喜歡的理由。低年級的學生,從

眾心理強,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發表不同的想法。

教學目標

1?樂于與別人交流,把自己想到的方法說清楚。

2.積極參與討論,能選出自己喜歡的方法,并能說出理由。

課前準備

課文圖;多媒體課件。(教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課件演示)一只可愛的小兔蹦蹦跳跳地來到南瓜地里,看見一個大南

瓜。他高興極了,想把南瓜運回家,可是抱不動。他愁眉苦臉地說:

“我怎么才能把這個大南瓜運回家呢?”

師:你們認識這只小動物嗎?喜歡他嗎?

生:認識,是小兔。喜歡!

師:這么可愛的小兔遇到什么難題了?為什么愁眉苦臉的呢?

生:他想把大南瓜運回家,可是他抱不動。

師:小朋友,咱們現在就一起來幫助小兔想辦法,好嗎?

生:好。

二、全班交流,展示表達

師:我們怎么幫小兔啊?快快轉動你們的小腦袋想一想吧!想好了就

馬上把你的辦法告訴小兔,好嗎?

生:小兔可以請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幫忙把南瓜抬回家。

師:這種辦法是請別人幫忙。真不錯!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生:我可以幫小兔把南瓜抱回家,也可以背著南瓜回家。

師:你可真是個“大力士”啊!

生:小兔可以把大南瓜立起來,滾著往前走。

師:噢,自己解決問題,把南瓜當成車輪啦!這個辦法真好!

生:小兔,我也有一個辦法。你可以找根繩子拴住南瓜,把它拉回家。

帥:有道理。這個辦法能從實際情況去想,讓小兔自己克服困難。

生:小兔,你也可以找來一根木棍,撬著移動南瓜,然后把南瓜運回

家。

師:這種辦法也是自己克服困難,不過挺費勁的。還有更巧妙的辦法

嗎?

生:小兔可以向別人借車運大南瓜。

師:向誰借車?借什么車?

生:向鄰居借車,有小貨車最好,推車也行。

師:先求助別人,再自己運。

生:小兔可以用許多打了氫氣的氣球拴住大南瓜,然后把南瓜運回家。

師:很有創意!

師:你們真棒!想的辦法真多。我把掌聲送給你們。

師:(過渡)剛才大家都積極動腦,大膽發言,說出了自己想的辦法。

你們的辦法都不錯,可是小兔不知道選哪種辦法好啦!現在請你們幫

助小兔參謀參謀,他應該選哪種辦法。

三、討論評議,注重表達

(學生分組討論后匯報。)

生:我覺得用抱或背的辦法不好,因為這樣很費勁又很慢。第3種辦

法把南瓜立起來滾回家就很好。

師:對呀,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著南瓜滾回去的辦法就挺好。

生:我認為向別人借車運南瓜的辦法好,又快又輕松。

師:如果路陡難走,用小車運的辦法就不錯。

生:用氣球運南瓜的辦法好,很省力。(許多生:不好,不好。)

師:為什么不好?

生:萬一氣球撞到樹上或者被什么東西扎了就會破,南瓜就會掉下來

摔壞,那就白費力氣了。

師:看來這辦法還不容易實施呢。

生:我覺得第4種和第5種辦法不好,小兔小,南瓜大,用繩子拉或

用木棍撬著移動都太費勁。

師:是啊,這對小兔來說都太不容易做到了。

生:我覺得還是第1種辦法好,自己搬南瓜很費勁,請好朋友小灰兔、

小牛、小羊幫忙抬,就比較輕松了,“人多力量大”。

師: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老師替小兔謝謝你們!以后我一定要向你

們學習,遇到事情多動腦筋想辦法。

四、拓展延伸,學科綜合

師:(課件播放音樂)我們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幫小兔把南瓜運回了家,

現在就請每位小朋友選一種運南瓜的辦法把它畫下來,也可以和好朋

友一起畫。回家后把小兔運南瓜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八》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語文園地八共安排了5個板塊的內容。“識字加油站”歸類識記了4

組表不職業和工作地方的詞語,引導學生識記5個生字,會與“工、

廠”兩個生字;”字詞句運用”擴展積累12個詞語并嘗試寫一句新

年祝福的話;“書寫提示”總結了“先中間后兩邊”和“先外后內”

的筆順規則,培養學生按筆順正確書寫漢字的習慣;“日積月累”編

排的是古詩《風》;”和大人一起讀”編排的是一則《春節童謠》,通

過和大人一起閱讀,不僅能了解春節的風俗,也能體會到童謠中的淳

樸情趣。

教學目標

1.認識多種職業,學習在生活中識字。

2.通過讀詞語來鞏固會認的生字并積累詞語。

3.會正確朗讀并背誦古詩《風》,激發學生閱讀積累古詩的興趣。

4.掌握書寫祝福話語的格式。

5.掌握書寫的規則。

6.了解中國民俗特色。

教學重點

1.認識多種職業,學習在生活中識字。

2.通過讀詞語來鞏固會認的生字并積累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書寫祝福話語的格式。

課前準備

1.課件、圖片、制作精美的賀卡。(教師)

2.詞語卡片、彩紙。(學生)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多種職業,學習在生活中識字。

2、通過讀詞語來鞏固會認的生字并積累詞語。

3、掌握書寫祝福話語的格式

教學重點掌握書寫祝福話語的格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設疑:同學們,能說說自己的親人在哪里工作,是什么職業嗎?

2.學生暢所欲言,互相交流。

3.教師小結:通過今天的交流,同學們知道了很多職業名稱。現在,

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工作地點和職業名稱吧!

二、識字加油站

1.課件出示“趣味識字”內容。

師:同學們,讓我們和這些名稱打個招呼吧!熱情地叫出它們的名字。

(學生齊讀)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