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中考語文試卷_第1頁
2025年上海市中考語文試卷_第2頁
2025年上海市中考語文試卷_第3頁
2025年上海市中考語文試卷_第4頁
2025年上海市中考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5年上海市中考語文試卷一、文言文(35分)1.(13分)默寫與運用。(1)造化鐘神秀,。(杜甫《望岳》)(2)山氣日夕佳,。(陶淵明《飲酒(其五)》(3),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4)小申同學在閱讀時明白,作為當代的中國青年需要心懷家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生目標,正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寫的那樣“,”。2.(22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甲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①余誠曰:起首四句,興起室以德重意,“惟吾德馨”一語,道盡陋室增光處,最為簡要。以下皆言吾德之能使陋室馨也。是故苔痕草色,無非吾德生意。談笑往來,無非吾德應酬,調琴無絲竹亂耳,閱經無案牘勞形,愈不問而知為吾德舉動矣。吾德之能使陋室馨者如是。雖以是室比諸葛草廬,子云玄亭,無多讓②焉。末引何陋作結,而誦法③孔子,其德又何可量耶。【注釋】①本文選自清余誠《重訂古文釋義新編?卷七》,乙文是對甲文的點評。②如是:不如,比不上。③誦法:效仿。(1)甲文的作者是。(2)為兩文的加點字選擇最合適的解釋。①可以調素琴A.白色的B.不加裝飾的C.質樸的D.向來的②道盡陋室增光處A.主張B.說C.道路D.學派(3)下面加點詞的用法與“無絲竹之亂耳”中“亂”用法一致的是A.山不在高B.斯是陋室C.往來無白丁D.無案牘之勞形(4)翻譯下列句子。何陋之有?(5)下面最能概括甲文陋室主人品質的詩句是A.舍生而取義者也。B.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C.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D.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6)下面對乙文三句畫波浪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說明甲文邏輯嚴密B.說明甲文描寫生動C.說明甲文淺白平實D.說明甲文比喻巧妙(7)結合乙文畫直線的句子,分析乙文對陋室主人德行的評價。二、現代文(35分)3.(21分)閱讀下列文章,完成問題。春江水暖鴨先知①福廣老漢看著那兩只多出來的麻鴨有點別扭。麻鴨是兒子陳玉禾帶回來的,兒子在縣農委上班,最近在搞農業項目試點申報,忙得好久沒回家了。前幾天突然回來,把兩只鴨往院子里一扔,晚飯沒吃又趕回城去。②福廣老漢把這兩只鴨和自家大白鵝一起養,可不敢放其下水,怕生鴨不認家,一下水就溜了。③但總關著也不是個事兒,鵝鴨得放養,在草里跑跑,在水里游游,啄啄螺螄,吃點魚蝦,比什么都強。福廣老漢這樣想,把兩只鴨放了腳,和鵝群一起趕往村外的河汊。④早春時節,水溫正好,村頭的福勝老漢也趕著一群麻鴨過來了。兩個老漢同宗同輩,只是前些年因為瑣事吵過一次,就都放不下面子,沒了來往。⑤福勝老漢看到福廣老漢鵝群里的兩只鴨,心里不由咯噔一下:這不是前些日子走丟的那兩只嗎?難道被福廣撿走了?也不曉得歸還?不對,福廣不是偷雞摸狗的人,干不來這種事吧?福勝老漢有心想問,又有點猶豫。⑥福廣老漢也在河邊尋思,兒子拿回來的這兩只鴨,看著和福勝家的差不多,難道是今年縣里推出的新品種?這幾年沾了兒子在農委的光,有什么新品種都可以先試養,想不到這次福勝也走到前面去了。⑦福勝老漢甩了甩隨身帶的竹鞭,想試一試。他將鴨群慢慢趕到鵝群附近,然后打了個響鞭,唿哨幾聲——這是往常趕鴨回家的信號。鴨群聽到熟悉的指令后,開始慢慢游上岸。果然,福廣家鵝群的兩只鴨,也習慣性地跟著游過來。⑧“福勝,你這啥意思?”“還好意思問我,你這兩只鴨哪來的,怎么一聽我招呼,就和我家鴨合群了?”“這是我兒子讓我養的新品種,難不成是偷你家的!”⑨遠處走來兩個人,有說有笑,是陳玉禾和福勝老漢的兒子陳玉江。見小輩來了,兩個老漢氣鼓鼓地停住嘴。⑩玉禾心里了然:“爸,那兩只鴨是玉江家引進的新品種,肉質好,能生雙黃蛋,已經通過縣里的推廣審核。”玉江也不好意思地說:“爸,我拿了兩只鴨當樣品,想請玉江哥幫忙申請新品種推廣,這樣咱家以后就可以專門提供鴨苗了。只是怕您不讓,所以才沒告訴您”?一陣春風拂過,陽光拱開厚厚的云衣,河邊福廣老漢和福勝老漢的影子被拉得斜長,像是靠在了一起。兩家的鵝鴨沒聽到指令,又慢悠悠下到溫暖的河水里,合群在一起西鉆東啄找起食來。(1)下圖是對本文人物關系的梳理,下面填寫正確的A.①同事②父子B.①父子②遠親C.①朋友②同學D.①同學②遠親(2)第①段中“福廣老漢看著那兩只多出來的麻鴨有點別扭”的原因有:A;B。(3)分析第⑤段心理描寫在情節上的作用。(4)本文第?段的描寫富有畫面感,請賞析其妙處。4.(14分)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材料一美國博物館向我歸還流失近80年的楚帛書①新華社華盛頓5月16日電當地時間5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接收美國史密森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返還的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占》。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饒權在視頻致辭中指出,美國史密森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向中方返還帛書《五行令》《攻守占》,彰顯其在文化遺產保護合作中恪守博物館倫理的努力,是中國主導制定的《青島建議書》以對話與合作推動歷史上流失文物保護與返還理念的成功實踐。帛書回歸后,將在文物原生環境中得到更加全面、系統保護和研究,讓文物價值得到更加準確、完整理解和闡釋。②子彈庫帛書1942年出土于長沙子彈庫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戰國帛書,_______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帛書和首個典籍意義上的古書,對于中國古文字、古文獻研究以及學術史、思想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子彈庫帛書分三卷,此次回歸的《五行令》和《攻守占》為子彈庫帛書第二卷、第三卷。③子彈庫帛書1946年非法流失美國。第一時間關注到美國史密森學會發布了關于返還非道德方式獲取文物的政策性文件后,國家文物局對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保存的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占》啟動了追索工作。基于潮源及流轉歷史研究形成的扎實、完整證據鏈,基于以文物回歸糾正歷史錯誤、推動雙方在專業領域的長期合作這一共識經過多輪磋商,美方同意將文物退出館藏并返還中國。④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占》回歸祖國,成為主動追索歷史上流失重點文物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也是秉持《青島建議書》對話與合作的核心精神,以溯源及流轉歷史研究成果為支撐,實現流失海外中國文物追索成功的示范案例。《五行令》《攻守占》將于2025年7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萬里同歸——新時代文物追索返還成果展”上首次面向公眾展出。國家文物局將繼續推動子彈庫帛書《四時令》早日回歸。(選自《解放日報》2025年5月17日刊,有刪改)材料二國寶戰國帛書回家①5月18日3時55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從美國華盛頓飛來的CA818航班劃過晨霧,穩穩降落在跑道上。機上的大部分乘客并不知道,流失美國長達79年的珍貴文物—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占》,就存放在工作組人員身旁的4個文物包裝箱中。②美國時間5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接收了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返還的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占》。經過查驗封箱后,國家文物局工作組馬不停蹄,帶著它們踏上了回家的路。③子彈庫帛書是目前出土的唯一的戰國帛書。帛書分為《四時令》《五行令》《攻守占》三卷,字數多達900余字,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帛書和首個典籍意義上的古書。同西方世界大名鼎鼎的“死海文書”相比,子彈庫帛書的年代還要早100多年。④跨越11000多公里,飛行16個多小時,帛書歸來,斷章重續。⑤4時45分,準備妥當后,4名工作人員每人手捧一件文物包裝箱,緩步離開機艙。5時06分,文物抵達要客區,安放在鋪有軟墊的桌子上。海關人員查驗完報關單后,工作人員小心翼翼開啟了芙有月名圖的包裝箱封條。⑥5時27分,文物整裝待發,披著東方的晨霧踏上歸國之路。(選自《文匯報》2025年5月19日刊,有刪改)(1)下面最適合填寫在材料一橫線處的一項是A.只B.但C.也D.才(2)作為一則新聞,下面對材料一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新聞事件后第一時間發出,具有很強的時效性。B.按照時間順序說明了子彈庫帛書流失、追索過程。C.導語部分點明了新聞發生的時間、地點與事件。D.新聞的重要性逐層遞進,符合新聞的價值。(3)新聞的編寫需要具有讀者意識,材料二符合讀者需求的一項是A.了解不同人物對子彈庫帛書回歸的看法差異。B.明確掌握子彈庫帛書回歸的價值與背景信息。C.了解子彈庫帛書的機場運輸過程與轉運細節。D.深入探究藝術博物館的建館歷史與發展歷程。(4)材料一、材料二均為報道子彈庫帛書回歸這一事件的新聞,但語言特點不同:材料一:材料二:三、綜合運用(20分)5.(20分)讀完兩則新聞報道后,小申所在的語文小組對這一新聞事件展開深入探究,了解相關知識,追溯子彈庫帛書自出土以來的歷史流轉脈絡,剖析其流失海外的歷史背景與回歸意義,請你幫助他們完成下面任務。(1)為了了解“子彈庫帛書”的主題,下面最適合的資料是A.文物修復的實用技巧B.古籍圖本解析C.文物見聞所記D.子彈庫帛書研究者的生平(2)小申查閱了相關資料,下列對子彈庫帛書流轉和回歸過程的排序正確的一項是①一舉美國人以照相為由,向蔡季襄強得楚帛書,后托人將它帶到了美國。②子彈庫的這件帛書是前所未有的新奇寶貝。很快,它成了蔡季襄的藏品。③在長沙城東南郊子彈庫,四個盜墓者打開一座戰國古墓,發現了楚帛書。④5月18日3時55分,子彈庫伯書終于回歸A.②④①③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完成歸納。小申為了了解“帛”與古代文體的關系,查閱了《經典常談》中的《說文解字?第一》,讀到原文中寫道:“‘帛,增也。從巾白聲。凡帛之屬皆從帛。’許慎認為‘帛’是形聲字,從中旁,表其與絲織品相關;白聲,古音在五部。“增’在古代也是絲織品的意思,因而‘帛’本義指絲織品的總稱,竹木簡、帛、紙,都容易壞,漢以前的,已經蕩然無存了。”在古代,帛不僅作為一種貴重的織物,還常被用于書寫,有了“帛書”一說,像子彈庫帛書便是書寫在帛上的珍貴古籍。然而同時同小組的同學又了解到,其實在商周時期就有關于“帛”的記載:“帛,今之壁色增也。諸侯世子執練,公之孤執玄,附庸之君執黃。”這似乎與《經典常談》中的描述不符。后來大家了解到,《經典常談》一書寫于1938年至1942年間(抗日戰爭時期),曾經有一位學者這樣說:“我從未有過絲毫自滿,在研究領域,我始終堅定地認為,必須得到準確無誤的結論。這一追求,驅使我不斷前行,研究之路,永無止境。”原來,朱自清先生的描述也并非完全正確。請寫出在小申的探究過程中你得到啟發與感悟:(要求:每點不超過20字)①②③(4)小申寫了首詩表達對子彈庫帛書回歸的心情,他對初稿進行了修改,請說明小申做出這樣修改的原因。歸來(原稿)曾經你在幽暗的山頂哭泣,我于歷史的幽徑中找尋,在泛黃歲月的黯淡光影里,我在等風也等你。如今你跨越重洋歸來,帶著歲月斑駁的痕跡,我在浪潮中澎湃難平。在曙光初照的溫暖懷抱中,我熱淚盈眶終于等到你。歸來(修改稿)曾經,你在異國蒙塵,在幽暗的山頂哭泣,我于歷史的幽徑中找尋,在泛黃歲月的黯淡光影里,滿心悵惘,盼你昭和。等風也等你。如今,你跨越重洋歸來,帶著歲月斑駁的痕跡,我在浪潮中澎湃難平。在曙光初照的溫暖懷抱中,熱淚盈眶,迎你歸根,終于等到你。四、作文(60分)6.(60分)作文。《現代漢語詞典》對“成全”的解釋是:“幫助人,使達到目的。”請以“相互成全”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2)不得抄襲。

2025年上海市中考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文言文(35分)1.(13分)默寫與運用。(1)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岳》)(2)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其五)》(3)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4)小申同學在閱讀時明白,作為當代的中國青年需要心懷家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生目標,正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寫的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解答】答案:(1)陰陽割昏曉(2)飛鳥相與還(3)稻花香里說豐年(注意“香”的書寫)(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2.(22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甲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①余誠曰:起首四句,興起室以德重意,“惟吾德馨”一語,道盡陋室增光處,最為簡要。以下皆言吾德之能使陋室馨也。是故苔痕草色,無非吾德生意。談笑往來,無非吾德應酬,調琴無絲竹亂耳,閱經無案牘勞形,愈不問而知為吾德舉動矣。吾德之能使陋室馨者如是。雖以是室比諸葛草廬,子云玄亭,無多讓②焉。末引何陋作結,而誦法③孔子,其德又何可量耶。【注釋】①本文選自清余誠《重訂古文釋義新編?卷七》,乙文是對甲文的點評。②如是:不如,比不上。③誦法:效仿。(1)甲文的作者是劉禹錫。(2)為兩文的加點字選擇最合適的解釋。①可以調素琴BA.白色的B.不加裝飾的C.質樸的D.向來的②道盡陋室增光處BA.主張B.說C.道路D.學派(3)下面加點詞的用法與“無絲竹之亂耳”中“亂”用法一致的是DA.山不在高B.斯是陋室C.往來無白丁D.無案牘之勞形(4)翻譯下列句子。何陋之有?(5)下面最能概括甲文陋室主人品質的詩句是DA.舍生而取義者也。B.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C.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D.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6)下面對乙文三句畫波浪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A.說明甲文邏輯嚴密B.說明甲文描寫生動C.說明甲文淺白平實D.說明甲文比喻巧妙(7)結合乙文畫直線的句子,分析乙文對陋室主人德行的評價。【解答】(1)本題考查文學常識。《陋室銘》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作品,這是文學常識內容,平時需要積累常見作家及其代表作品。(2)本題考查詞語理解。①“可以調素琴”意思是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素”在這里是“不加裝飾的”意思,在文言文中,“素”常用來表示這種含義,比如“素車白馬”中的“素”也是不加裝飾的意思。故選:B。②“道盡陋室增光處”意思是說盡了陋室增光的地方。“道”在這里是“說”的意思,在文言文中,“道”作“說”講是常見用法,如“不足為外人道也”中的“道”也是“說”的意思。故選:B。(3)本題考查詞語理解。在“無絲竹之亂耳”中,“亂”是使動用法,意思是“使……擾亂”。A.“高”是形容詞,高大,不存在使動用法;B.“陋”形容詞,簡陋的,不是使動用法;C.“白丁”是名詞,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沒有使動用法;D.“勞”是使動用法,意思是“使……勞累”,和題干中“亂”(使……擾亂)的使動用法相同。故選:D。(4)本題考查句子翻譯。重點詞語:何,什么;陋,簡陋。此句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有何陋”。句意:有什么簡陋的呢?(5)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分析。甲文通過陋室環境、交往人物等體現安貧樂道的志趣,選項“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同樣表現出安于清貧的樂觀精神,與甲文主旨相符。故選:D。(6)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分析。乙文四個波浪線句子分別從不同方面闡述了甲文中作者的德行對陋室的影響,強調了甲文圍繞“德馨”展開論述,從各個角度體現“吾德之能使陋室馨”,說明甲文結構嚴謹,從不同方面論證了作者德行高尚使陋室不陋這一觀點。A.正確;B.乙文畫波浪線句重點在闡述甲文論述邏輯,未體現對甲文“描寫生動”的評價,甲文雖有環境等描寫,但此句核心不是說描寫,該選項錯誤;C.甲文語言簡潔且富有韻味,并非“淺白平實”,乙文畫波浪線句也未體現這一特點,該選項錯誤;D.畫波浪線句中未涉及甲文比喻手法相關內容,主要是論述邏輯層面,該選項錯誤;故選:A。(7)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分析。聯系乙文“吾德之能使陋室馨者如是,雖以是室比諸葛草廬、子云玄亭,無多讓焉,末引‘何陋’作結,而誦法孔子,其德又何可量耶”可知,乙文先強調陋室主人的品德能讓陋室增輝,可與諸葛亮草廬、揚雄玄亭媲美;接著聚焦“末引‘何陋’作結,而誦法孔子”,“何陋之有”源自孔子言論,陋室主人引用并效仿孔子,說明其德行追求與孔子一脈相承。孔子重視品德修養,以“德”為評判標準,陋室主人借孔子之語收束,既強化“陋室因德不陋”的核心,更彰顯其德行契合儒家推崇的高尚境界。乙文通過關聯孔子、類比古代賢人的居所,突出陋室主人德行不僅能超越物質簡陋,還達到可與圣賢精神呼應的高度,故而評價其“德又何可量耶”,即品德難以估量,是對其德行的極高贊譽,肯定了主人品德的深厚與珍貴,以及對儒家道德理想的踐行。答案:(1)劉禹錫(2)①B②B(3)D(4)有什么簡陋的呢?(5)D(6)A(7)乙文作者認為陋室主人的德行能使陋室增光,其德行如同諸葛亮、揚雄一樣高尚,還效仿孔子,德行境界高遠、難以衡量,高度贊譽其品德高尚、超凡脫俗,突出德行是陋室不陋的關鍵,彰顯德行的珍貴厚重。二、現代文(35分)3.(21分)閱讀下列文章,完成問題。春江水暖鴨先知①福廣老漢看著那兩只多出來的麻鴨有點別扭。麻鴨是兒子陳玉禾帶回來的,兒子在縣農委上班,最近在搞農業項目試點申報,忙得好久沒回家了。前幾天突然回來,把兩只鴨往院子里一扔,晚飯沒吃又趕回城去。②福廣老漢把這兩只鴨和自家大白鵝一起養,可不敢放其下水,怕生鴨不認家,一下水就溜了。③但總關著也不是個事兒,鵝鴨得放養,在草里跑跑,在水里游游,啄啄螺螄,吃點魚蝦,比什么都強。福廣老漢這樣想,把兩只鴨放了腳,和鵝群一起趕往村外的河汊。④早春時節,水溫正好,村頭的福勝老漢也趕著一群麻鴨過來了。兩個老漢同宗同輩,只是前些年因為瑣事吵過一次,就都放不下面子,沒了來往。⑤福勝老漢看到福廣老漢鵝群里的兩只鴨,心里不由咯噔一下:這不是前些日子走丟的那兩只嗎?難道被福廣撿走了?也不曉得歸還?不對,福廣不是偷雞摸狗的人,干不來這種事吧?福勝老漢有心想問,又有點猶豫。⑥福廣老漢也在河邊尋思,兒子拿回來的這兩只鴨,看著和福勝家的差不多,難道是今年縣里推出的新品種?這幾年沾了兒子在農委的光,有什么新品種都可以先試養,想不到這次福勝也走到前面去了。⑦福勝老漢甩了甩隨身帶的竹鞭,想試一試。他將鴨群慢慢趕到鵝群附近,然后打了個響鞭,唿哨幾聲——這是往常趕鴨回家的信號。鴨群聽到熟悉的指令后,開始慢慢游上岸。果然,福廣家鵝群的兩只鴨,也習慣性地跟著游過來。⑧“福勝,你這啥意思?”“還好意思問我,你這兩只鴨哪來的,怎么一聽我招呼,就和我家鴨合群了?”“這是我兒子讓我養的新品種,難不成是偷你家的!”⑨遠處走來兩個人,有說有笑,是陳玉禾和福勝老漢的兒子陳玉江。見小輩來了,兩個老漢氣鼓鼓地停住嘴。⑩玉禾心里了然:“爸,那兩只鴨是玉江家引進的新品種,肉質好,能生雙黃蛋,已經通過縣里的推廣審核。”玉江也不好意思地說:“爸,我拿了兩只鴨當樣品,想請玉江哥幫忙申請新品種推廣,這樣咱家以后就可以專門提供鴨苗了。只是怕您不讓,所以才沒告訴您”?一陣春風拂過,陽光拱開厚厚的云衣,河邊福廣老漢和福勝老漢的影子被拉得斜長,像是靠在了一起。兩家的鵝鴨沒聽到指令,又慢悠悠下到溫暖的河水里,合群在一起西鉆東啄找起食來。(1)下圖是對本文人物關系的梳理,下面填寫正確的BA.①同事②父子B.①父子②遠親C.①朋友②同學D.①同學②遠親(2)第①段中“福廣老漢看著那兩只多出來的麻鴨有點別扭”的原因有:A兒子陳玉禾好久沒回村,突然帶回兩只麻鴨,連晚飯都沒吃就走,態度有些敷衍;B要養這兩只生鴨,得先關幾天認家,比較麻煩,且老關著不符合家禽放養的習性。(3)分析第⑤段心理描寫在情節上的作用。(4)本文第?段的描寫富有畫面感,請賞析其妙處。【解答】(1)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第一空:根據第①段中“福廣老漢看著那兩只多出來的麻鴨有點別扭。麻鴨是兒子陳玉禾帶回來的”,第⑨段中“遠處走來兩個人,有說有笑,是陳玉禾和福勝老漢的兒子陳玉江”可知,福廣與陳玉禾、福勝與陳玉江是父子關系,所以①處為”父子”。第二空:根據第④段中“兩個老漢同宗同輩,只是前些年因為瑣事吵過一次,就都放不下面子,沒了來往”可知,能看出福廣和福勝是同宗同輩,屬于遠親關系,故②處為“遠親”;故選:B。(2)本題考查概括內容。A.根據第①段中“兒子在縣農委上班,最近在搞農業項目試點申報,忙得好久沒回家了”可知,此句表明兒子平時工作繁忙,很少回家。根據“前幾天突然回來,把兩只鴨往院子里一扔,晚飯沒吃又趕回城去”可知,兒子這種突然回家又匆忙離開的行為,與平時的忙碌狀態以及這次回家短暫停留且行為倉促的特點,讓福廣老漢感到費解,不明白兒子為何這樣做,所以看著多出來的麻鴨覺得別扭。B.根據“福廣老漢看著那兩只多出來的麻鴨有點別扭”可知,明確指出麻鴨是“多出來”的。結合前文可知,福廣老漢原本養的是大白鵝,突然多了兩只麻鴨,這與他原本的養殖情況不同,顯得很突兀,打破了原有的狀態,讓福廣老漢在心理上有些不適應,所以會覺得別扭。(3)本題考查心理描寫的作用。根據第⑤段“福勝老漢看到福廣老漢鵝群里的兩只鴨,心里不由咯噔一下:這不是前些日子走丟的那兩只嗎?難道被福廣撿走了?也不曉得歸還”可知,先讓福勝懷疑福廣撿鴨不還,制造“鴨歸屬”懸念,勾住讀者好奇心;根據“不對,福廣不是偷雞摸狗的人,干不來這種事吧”可知,又自我否定,讓懸念有了拉扯感,為第⑦段“甩鞭唿哨試探鴨”、第⑧段“兩人起爭執吵架”做鋪墊,推動情節發展。根據第⑩段“玉禾心里了然:‘爸,那兩只鴨是玉江家引進的新品種,肉質好,能生雙黃蛋,已經通過縣里的推廣審核。’玉江也不好意思地說:‘爸,我拿了兩只鴨當樣品,想請玉江哥幫忙申請新品種推廣,這樣咱家以后就可以專門提供鴨苗了。只是怕您不讓,所以才沒告訴您’”可知,揭示“鴨是新品種樣品,是陳玉江讓陳玉禾幫忙申請推廣的”,與第⑤段福勝的心理形成呼應:福勝的懷疑是“誤會”,自我否定反而讓誤會更曲折。這種“先懷疑——再否定——最終反轉”的心理,讓情節從“丟鴨誤會”到“品種推廣”自然過渡,使故事一波三折,讓讀者在“猜真相一驗證真相”中獲得閱讀樂趣。(4)本題考查景物描寫的作用。根據“一陣春風拂過,陽光拱開厚厚的云衣”可知,描繪出一幅清新、明朗的自然畫面。春風輕柔地吹拂,陽光穿透云層,給人以溫暖、舒適之感。這樣的自然景象與前文兩位老漢因鴨子產生的矛盾沖突形成鮮明對比,此時溫馨、和諧的氛圍油然而生,烘托出兩位老漢關系即將和解的美好情境,讓讀者能深切感受到這種溫馨的氛圍。根據“河邊福廣老漢和福勝老漢的影子被拉得斜長,像是靠在了一起”可知,作者巧妙地借助光影的變化來暗示人物關系的轉變。原本兩位老漢因瑣事有矛盾,互不來往,而此時他們的影子”靠在了一起”,形象地暗喻著他們之間關系的破冰,不再有隔閡,開始走向和解,這種描寫含蓄而富有深意,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根據“兩家的鵝鴨沒聽到指令,又慢悠悠下到溫暖的河水里,合群在一起西鉆東啄找起食來”可知,這一場景與前文因鴨子產生的誤會形成呼應。前文圍繞鴨子是否屬于福勝家而引發了兩位老漢的沖突,而此時鵝鴨合群覓食,展現出一種和諧、融洽的畫面。這種和諧的場景收束了整個故事,讓讀者看到兩位老漢和解后帶來的美好結果,使“和解”這一主題更具感染力。同時,結合前文的自然景象描寫,也暗含了“春暖人和”的主題,即春天帶來了溫暖,也帶來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解與和諧。答案:(1)B(2)A.兒子陳玉禾好久沒回村,突然帶回兩只麻鴨,連晚飯都沒吃就走,行為讓福廣費解;B.麻鴨是“多出來”的,與福廣原本養鵝的情況不同,顯得突兀。(3)第③段福勝的心理描寫,先懷疑“福廣撿走鴨不歸還”,又自我否定“福廣不是偷摸的人”。制造懸念,引發讀者對”鴨的歸屬”的好奇,推動情節發展,為后文試探鴨、兩人起爭執做鋪墊;與后文揭示“鴨是新品種樣品”呼應,讓情節反轉合理,使故事一波三折。(4)“春風拂過,陽光拱開云衣”,用自然景象烘托和解的溫馨氛圍;“影子斜長,像是靠在一起”,借光影暗喻兩位老漢關系破冰;“鵝鴨合群找食”,呼應前文鴨的誤會,以和諧場景收束故事,讓“和解”更具感染力,也暗含“春暖人和”的主題。4.(14分)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材料一美國博物館向我歸還流失近80年的楚帛書①新華社華盛頓5月16日電當地時間5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接收美國史密森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返還的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占》。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饒權在視頻致辭中指出,美國史密森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向中方返還帛書《五行令》《攻守占》,彰顯其在文化遺產保護合作中恪守博物館倫理的努力,是中國主導制定的《青島建議書》以對話與合作推動歷史上流失文物保護與返還理念的成功實踐。帛書回歸后,將在文物原生環境中得到更加全面、系統保護和研究,讓文物價值得到更加準確、完整理解和闡釋。②子彈庫帛書1942年出土于長沙子彈庫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戰國帛書,_______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帛書和首個典籍意義上的古書,對于中國古文字、古文獻研究以及學術史、思想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子彈庫帛書分三卷,此次回歸的《五行令》和《攻守占》為子彈庫帛書第二卷、第三卷。③子彈庫帛書1946年非法流失美國。第一時間關注到美國史密森學會發布了關于返還非道德方式獲取文物的政策性文件后,國家文物局對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保存的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占》啟動了追索工作。基于潮源及流轉歷史研究形成的扎實、完整證據鏈,基于以文物回歸糾正歷史錯誤、推動雙方在專業領域的長期合作這一共識經過多輪磋商,美方同意將文物退出館藏并返還中國。④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占》回歸祖國,成為主動追索歷史上流失重點文物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也是秉持《青島建議書》對話與合作的核心精神,以溯源及流轉歷史研究成果為支撐,實現流失海外中國文物追索成功的示范案例。《五行令》《攻守占》將于2025年7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萬里同歸——新時代文物追索返還成果展”上首次面向公眾展出。國家文物局將繼續推動子彈庫帛書《四時令》早日回歸。(選自《解放日報》2025年5月17日刊,有刪改)材料二國寶戰國帛書回家①5月18日3時55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從美國華盛頓飛來的CA818航班劃過晨霧,穩穩降落在跑道上。機上的大部分乘客并不知道,流失美國長達79年的珍貴文物—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占》,就存放在工作組人員身旁的4個文物包裝箱中。②美國時間5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接收了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返還的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占》。經過查驗封箱后,國家文物局工作組馬不停蹄,帶著它們踏上了回家的路。③子彈庫帛書是目前出土的唯一的戰國帛書。帛書分為《四時令》《五行令》《攻守占》三卷,字數多達900余字,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帛書和首個典籍意義上的古書。同西方世界大名鼎鼎的“死海文書”相比,子彈庫帛書的年代還要早100多年。④跨越11000多公里,飛行16個多小時,帛書歸來,斷章重續。⑤4時45分,準備妥當后,4名工作人員每人手捧一件文物包裝箱,緩步離開機艙。5時06分,文物抵達要客區,安放在鋪有軟墊的桌子上。海關人員查驗完報關單后,工作人員小心翼翼開啟了芙有月名圖的包裝箱封條。⑥5時27分,文物整裝待發,披著東方的晨霧踏上歸國之路。(選自《文匯報》2025年5月19日刊,有刪改)(1)下面最適合填寫在材料一橫線處的一項是CA.只B.但C.也D.才(2)作為一則新聞,下面對材料一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在新聞事件后第一時間發出,具有很強的時效性。B.按照時間順序說明了子彈庫帛書流失、追索過程。C.導語部分點明了新聞發生的時間、地點與事件。D.新聞的重要性逐層遞進,符合新聞的價值。(3)新聞的編寫需要具有讀者意識,材料二符合讀者需求的一項是CA.了解不同人物對子彈庫帛書回歸的看法差異。B.明確掌握子彈庫帛書回歸的價值與背景信息。C.了解子彈庫帛書的機場運輸過程與轉運細節。D.深入探究藝術博物館的建館歷史與發展歷程。(4)材料一、材料二均為報道子彈庫帛書回歸這一事件的新聞,但語言特點不同:材料一:語言較為正式、嚴謹,具有權威性。使用了較多專業術語,如“文化遺產保護”“博物館倫理”“溯源及流轉歷史研究”等,以準確傳達新聞信息;同時引用了多位相關人士的致辭,體現新聞的客觀性和全面性。材料二:語言相對更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通過描寫飛機降落、工作人員搬運文物等細節,如“劃過晨霧,穩穩降落在跑道上”“4名工作人員每人手捧一件文物包裝箱,緩步離開機艙”等,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更能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解答】(1)材料一第④段中,“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戰國帛書”與“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帛書和首個典籍意義上的古書”之間為并列遞進關系,強調子彈庫帛書的多重重要性。A項“只”:表唯一,與“唯一”語義重復,邏輯不通。B項“但”:表轉折,與語境不符。C項“也”:表并列補充,符合前后文對帛書價值的遞進說明,當選。D項“才”:表條件或強調,此處無需強調因果,排除。故選:C。(2)ABC.正確。D.錯誤,新聞是倒金字塔結構,重要性是逐漸遞減的,而非遞進的。故選:D。(3)材料二以時間順序詳細描寫帛書抵達北京機場的過程(如“5時06分抵達要客區”“5時27分整裝待發”),聚焦轉運現場細節,滿足讀者對文物回歸“親歷感”的需求。A.有誤,“不同人物看法”在材料二并未提及,全文未涉及任何人物的觀點或評價。B.有誤,材料二僅在第③段簡要提及帛書價值,整體以運輸過程為主,并非重點。C.正確。D.有誤,“藝術博物館建館歷史”在材料中無任何相關內容,屬于無關信息。故選:C。(4)材料一:風格:莊重嚴謹,具有官方權威性。表述:多使用專業術語(如“《青島建議書》”“文物原生環境”)和正式措辭(如“恪守博物館倫理”“示范案例”),側重事件的政治與文化意義、官方立場及學術價值。結構:按“導語——各方表態——文物背景——追索過程——未來計劃”的邏輯展開,符合新聞報道的客觀性與邏輯性。材料二:風格:生動具體,富有現場感。表述:以時間軸(“5月18日3時55分”“4時45分”)和細節描寫(“手捧文物包裝箱”“開啟封條”)還原轉運場景,語言更具畫面感和敘事性。結構:聚焦文物運輸的微觀過程,通過場景化描寫增強讀者的代入感,偏向紀實性報道。答案:(1)C(2)D(3)C(4)材料一:語言較為正式、嚴謹,具有權威性。使用了較多專業術語,如“文化遺產保護”“博物館倫理”“溯源及流轉歷史研究”等,以準確傳達新聞信息;同時引用了多位相關人士的致辭,體現新聞的客觀性和全面性。材料二:語言相對更生動、形象,富有現場感和敘事性,注重細節描寫與場景還原。通過描寫飛機降落、工作人員搬運文物等細節,如“劃過晨霧,穩穩降落在跑道上”“4名工作人員每人手捧一件文物包裝箱,緩步離開機艙”等,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更能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三、綜合運用(20分)5.(20分)讀完兩則新聞報道后,小申所在的語文小組對這一新聞事件展開深入探究,了解相關知識,追溯子彈庫帛書自出土以來的歷史流轉脈絡,剖析其流失海外的歷史背景與回歸意義,請你幫助他們完成下面任務。(1)為了了解“子彈庫帛書”的主題,下面最適合的資料是BA.文物修復的實用技巧B.古籍圖本解析C.文物見聞所記D.子彈庫帛書研究者的生平(2)小申查閱了相關資料,下列對子彈庫帛書流轉和回歸過程的排序正確的一項是D①一舉美國人以照相為由,向蔡季襄強得楚帛書,后托人將它帶到了美國。②子彈庫的這件帛書是前所未有的新奇寶貝。很快,它成了蔡季襄的藏品。③在長沙城東南郊子彈庫,四個盜墓者打開一座戰國古墓,發現了楚帛書。④5月18日3時55分,子彈庫伯書終于回歸A.②④①③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完成歸納。小申為了了解“帛”與古代文體的關系,查閱了《經典常談》中的《說文解字?第一》,讀到原文中寫道:“‘帛,增也。從巾白聲。凡帛之屬皆從帛。’許慎認為‘帛’是形聲字,從中旁,表其與絲織品相關;白聲,古音在五部。“增’在古代也是絲織品的意思,因而‘帛’本義指絲織品的總稱,竹木簡、帛、紙,都容易壞,漢以前的,已經蕩然無存了。”在古代,帛不僅作為一種貴重的織物,還常被用于書寫,有了“帛書”一說,像子彈庫帛書便是書寫在帛上的珍貴古籍。然而同時同小組的同學又了解到,其實在商周時期就有關于“帛”的記載:“帛,今之壁色增也。諸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