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任務來源
《獐重引入技術規范》是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于2021年8
月30日提出立項申請的上海市地方標準。經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網上公開征求意見和專家評審同意立項。2021年11月22日,正式
列入年度第四批上海市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滬市監標技〔2020〕
304號),由上海市林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二、編制背景
獐是上海本土野生動物,約110年前,獐在上海的內陸濕地、河
浜、林地等區域曾有著較為廣泛的分布,后逐漸消失。隨著生態建設
的發展,上海再次具備了獐棲息的自然空間條件,重引入獐的研究工
作啟動。自2006年開始,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依托華東師范大
學科研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獐重引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確定了重引入獐的可行性、科學性和必要性。自2021年起,項目編
制小組收集了國內外相關法規、制度、標準、文獻和報告等四十余份,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IUNC重引入專家組物種重
引入指南》、《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陸生哺乳動物》(HJ710.3)、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動物檢疫管理辦法》(農業部
2010[6]號令)、《上海地區重引入獐野放后的活動節律》、《上海浦東新
區獐重引入試點獐的種群特征與行為學研究》等。目前,國內外有很
多野生動物調查技術細則、保護區建設規范、重引入指南等,但并無
獐這一物種的重引入技術規范標準。
本標準文件在編寫前期主要作了如下準備工作:第一,開展前期
探索工作。為本標準文件的制訂提供經驗技術支撐。第二,組建標準
文件制訂起草組。為保證標準制訂的專業性、科學性和時效性,上海
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委托上海市林業總站為本標準文件編寫組織單
位。根據標準文件編寫需求,上海市林業總站聯合上海市園林科學規
劃研究院組成制訂起草組團隊,并與以華東師范大學為代表的科研機
構,以浦東新區林業站和松江區林業站為代表的野放試點單位建立了
緊密的合作聯系。第三,開展前期調研工作。為保證標準文件的實用
性和完整性,標準制訂起草組前期開展了大量的實地調研工作,在此
基礎之上提出標準文件制訂的總體思路和框架,制定編寫提綱,明確
責任分工。
三、編制原則
1堅持實踐性原則,注重標準的實用性
本標準文件是基于上海地區近16年獐重引入工作進行編寫,系
統梳理匯總獐重引入工作成果經驗,結合當前獐重引入工作需求,堅
持實踐性原則,重點關注獐重引入工作中棲息地營建、種源選取、運
輸要求、過渡期圈養、野外馴化、野放、后期管護等管理技術,保證
獐重引入工作順利開展。
2堅持專業性原則,注重標準的科學性
本標準文件在系統梳理總結獐重引入工作現狀基礎之上,堅持問
題導向,結合當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邀請行業內專家學者,通過研
討座談等形式,尋求專業解決方案,做到科學合理。
3堅持系統性原則,注重標準的完整性
本標準文件將獐重引入工作分為前期的引種野放工作和后期養
護技術管理工作,針對其中紛繁復雜的工作內容,堅持系統性原則,
細分各項工作流程,結合科學理論及實踐經驗逐一進行規范制定,確
保獐重引入技術規范覆蓋工作全過程。
四、起草過程
4.1起草準備
按照《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下達2021年度第四批上海市
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的通知》(滬市監標技〔2021〕588號)要
求,上海市林業總站負責組織《獐重引入技術規范》制定工作,主要
制定起草單位包括:上海市林業總站、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
4.2標準開題
2022年6月20日,編寫組就本標準召開開題專家咨詢會,邀請
到了來自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
自然科技博物館等管理或研究部門的專家組成評審組,就標準框架內
容征求了意見和建議。經評審組討論一致認為:該標準整體架構基本
合理,主要技術路線、實施方案可行,主要編制人員和參編單位具備
與該標準制定相關的專業技術能力,專家組同意開題。隨后編寫組對
開題專家咨詢會收集到的26條意見逐一進行討論分析,最終采納17
條,部分采納5條,不予采納4條,并對標準文本進行了第一次修改
完善。
4.3征求意見
2022年10月,編寫組就修訂后的標準將向市業務主管部門、有
關研究機構、可能實施獐野放的單位以及外省有成功重引入物種經驗
的保護區等共13家單位廣泛征集意見和建議。2022年12月2日,
編寫組對征集到的18條意見逐一進行討論分析,最終采納8條,部
分采納1條,不采納9條,并根據討論結果對標準文本做第二次修改
完善。
2023年7月20日,在上海市林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組織下,
《獐重引入技術規范》征求意見專家會在上海市林業總站303會議室
舉行。來自上海質量教育培訓中心的高級工程師郭洪濤、復旦大學研
究員王放、上海動物園高級工程師黃康寧、上海野生動物園高級工程
師謝春雨和松江區林業站農藝師蔡鋒等5位專家組成專家組,對《獐
重引入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進行了評審,形成統一意見如下:
一是修改關于專利引用的表述,聲明本規范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二是明確本規范的適用范圍為“在上海市內獐重引入技術及棲息地營
建等技術工作”。三是完善基本要求、種源、運輸、過渡期圈養、野
外馴化、野放、棲息地營造和管護措施等部分內容的標準化表述。專
家組提出的具體修改意見共25條。編寫組經過討論和研究,采納了
修改意見中的24條,部分采納了1條。并形成征求意見稿。
五、關鍵技術內容的說明
1關于種源的選擇
種源的選擇是重引入工作的第一個關鍵環節,本標準從生境相似
性、氣候適應性和遺傳多樣性等角度出發,規定了引種種源地和一些
細節要求;對引進的獐個體,從體型、特征、體況等方面做出具體要
求;從捕捉注意事項、疫病防控以及個體監測等方面提出技術要求;
從種群密度、雌雄性比和個體年齡等角度提出引種要求。
2關于運輸環節
運輸過程是引進的獐個體從原生活空間到新生活空間的中間環
節,其過程中獐可能出現應激反。本部分內容給出了適宜運輸獐的最
佳時間段、運輸最高時長、運輸箱的材質、規格、功能和制作原則等
內容。
3關于過渡期圈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有關要求,異地引入或異常
來源的野生動物,須經隔離檢疫合格后方可做進一步的人工繁育或引
入當地。本部分內容對隔離檢疫空間、隔離檢疫期間的投喂和監測工
作進行了規定。
4關于野外馴化和野放
野外馴化是將引進的獐野放前的必要步驟,目的是通過行為訓練
使得前期人工繁育的獐獲得野外獨自生存的能力。馴化過程中,個體
監測是重點內容,通過觀察活動軌跡、糞便構成、行為特征和取食偏
好等信息,判斷下一步馴化內容。
野放是重引入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重引入的最終目的。野放部
分內容,規定了野放獐個體的三個基本條件,規定了野放獐的事宜時
間,以及如何對野放后獐的種群進行監測和保護。
5關于棲息地營造
獐能夠重新引入上海,先決條件是具備獐可以在不受干擾、不實
施人工投喂的情況下,找到安全的生活空間和持續的水源和食源植物。
關于棲息地的營造,本標準從選址、水域、植被和環境干擾因素等方
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六、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
6.1關于種源
本標準條目5.1對獐重引入的種源地點進行規定。根據動物生態
學研究結果,分布在臨近地理位置的野生動物親緣度較高,同時對臨
近區域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因此在遵循就近和遺傳多樣性無分化的原
則上,舟山和鹽城的獐野生種群較為適宜。
本標準條目5.2對重引入的雌雄性獐個體的體貌特征進行規定。
只有保證野生動物為健康個體才能適應異地環境并通過繁衍建立種
群,在參考《獐養殖技術規范》標準要求后,本標準對重引入獐的雌
雄個體的體貌特征進行了規定。雄性需要在體型、四肢、彈跳、犬齒、
毛被等方面符合要求;雌性則需要具有良好的繁育哺乳能力。
本標準條目5.3對捕捉重引入獐以及記錄工作進行了規定。重引
入獐個體只有保持健康狀態才能有能力在異地建立種群,因此在捕捉
時應避免對獐個體造成傷害,同時對獐的健康狀態進行檢疫。為做好
獐重引入后個體區分和檔案記錄工作,應該對重引入獐進行個體標記
和生物性特征記錄。
本標準條目5.4對獐活動面積、雌雄比、年齡段進行規定。依據
華東師范大學科研團隊研究成果,獐個體在重引入異地后的活動面積
不小于20ha,同時為保證獐重引入后能夠進行繁衍行為,雄雌性獐個
體的最適比例為1:1-1:3,0.5齡-4齡的雄性個體和0.5齡-2齡的雌性個體
的體況和繁殖能力較強。
6.2運輸
本標準條目6.1對獐重引入中的運輸月份和時間進行規定。依據
獐的相關研究結果,獐每年11月至次年1月進入發情期,妊娠期6-7個
月,每年5-7月產仔,哺乳期約為2個月,由此可推算最適宜的重引入
獐運輸時間為每年的9月底-11月初。依據前期獐重引入工作中的運輸
經驗,為盡可能較少獐個體在運輸中受到的影響,獐重引入時間需在
6小時內完成。
本標準條目6.2對獐重引入中的運輸車輛和人員配備進行規定。
為減少在野生動物在運輸過程中受到的應激性影響,運輸過程中需選
用人獸隔離的廂式運輸車,同時為能夠及時應對運輸過程中獐出現的
突發情況,運輸過程中應配備專業飼養人員。
本標準條目6.3對獐重引入中的運輸木籠進行規定。獐在運輸過
程中,防滑、防撞、避光、空氣流通對保持獐的健康狀況至關重要,
可顯著減少應激反應帶來的傷害,同時還要提供清潔水源滿足獐在運
輸中的飲水需求。
6.3過渡期圈養
本標準條目7.1對獐運輸至重引入地后的圈養時間和場地進行規
定。為及時了解獐個體運輸至重引入地的健康狀況,需要對重引入的
獐進行落地檢疫,檢疫完成后需要依據隔離工作要求,進行不少于10
天的隔離飼養。依據上海野生動物園的動物飼養管理方法,野生動物
圈養場地需要配備高于3米的場地圍網和隱藏掩體,并對圈養場地開
展每日例行消殺工作。
本標準條目7.2對重引入獐個體的活動面積進行規定。依據華東
師范大學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重引入獐個體的最小活動面積為
185m2。
本標準條目7.3對圈養期間的投喂點建設、投喂時間、投喂份量、
投喂飼養成分等內容進行規定。獐生性膽小,為保證獐投喂成功率,
投喂點建設需要具有遮蔽設施。華東師范大學科研團隊研究成果顯示:
獐的日間活動高峰為5:00-8:00,喜取食新鮮的青草飼料,每只獐的飼
料最小投喂量為0.8kg。
本標準條目7.4對獐在圈養期間的投喂方式和記錄工作進行規定。
獐生性膽小,為不影響獐的正常進食,投喂應遵循快、輕、靜的原則。
同時為全面了解獐個體圈養期間活動情況和健康狀況,需要在圈養期
間定期對獐個體做好監測記錄工作。
6.4野外馴化
本標準條目8.1對獐野外馴化的條件進行規定。為保證野外馴化
效果,獐個體在野外馴化時需要具備良好的體況,因此專業飼養人員
應根據獐個體重引入圈養后的體況開展野外馴化工作。根據華東師范
大學科研團隊研究結果,獐日間活動高峰為5:00-8:00,因此野外馴化
的最適宜投放時間為5:00-8:00。
本標準條目8.2對獐野外馴化的監測工作進行記錄。為全面的了
解獐在野外馴化時體況和活動軌跡,及時根據獐的體況和活動情況調
整馴化方法,野外馴化過程中需要為獐個體佩戴定位裝置,定位裝置
宜配備監測獐的體溫、心率、活動軌跡等相關信息功能。此外,為獲
得獐活動的圖片和視頻等數據信息,管理單位可利用紅外相機在馴化
地內部的隱蔽處放置紅外相機進行監測。
本標準條目8.3對野外馴化的巡視工作進行規定。依據前期重引
入工作成果,野外馴化過程中需要進行人為巡視干預,通過巡視了解
獐的活動節律,進而根據獐的體況開展獐個體補食投喂工作,巡視頻
率根據前期工作宜定為前20天每天一次,之后每周一次。
本標準條目8.4對獐野外馴化補食投喂的時段進行規定。因考慮
到野外馴化地冬季可食用植被有限、獐繁殖期食物需求量增大等因素,
飼養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在冬季和繁殖期對獐進行補食投喂。
6.5野放
本標準條目9.1對獐野放應具備的條件進行規定。依據前期重引
入工作成果,獐個體在野外馴化期間具備健康體況、能夠獨自進食能
力、大于50米的警戒距離等條件才可開展野放工作。
本標準條目9.2對獐野放時間段進行規定。華東師范大學科研團
隊科研成果顯示,獐的每日活動高峰為5:00-8:00和18:00-21:00,同
時依據獐重引入前期工作經驗,將獐的野放時間定為17:00-9:00。
本標準條目9.3對獐野放過程中的監測工作進行規定。為全面了
解獐野放后生存狀況,評估異地重引入工作成效,獐在野放過程中需
要佩戴定位裝置開展監測工作。同時為保證監測工作符合法律法規要
求,監測工作人員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開展監
測工作,監測工作時間年限則依據前期重引入工作經驗定位3年。
本標準條目9.4對野放工作中的雌雄比例管理進行規定。為保證
獐重引入后建立健康、穩定的種群,獐重引入管理單位專業工作人員
需要每年對野放地內的雌雄性別比例進行調查,可以根據重引入區域
中獐的性別比例情況調整獐的雌雄體數量。
6.6棲息地營造
本標準條目10.1對獐重引入棲息地選址條件進行規定。獐重引
入的棲息地選址需要滿足以下幾條要求:(1)為保證棲息地能夠滿足
獐的生存需求,選取的棲息地必須在歷史上有獐的分布;(2)為保證
獐重引入工作可持續性,棲息地選址必須擁有永久使用權;(3)對照
建立多于50只的獐種群目標,依據每只獐的活動面積不小于20ha計
算,棲息地的面積應不小于1000ha;(4)為保證生態環境管理科學、
合理,生態環境管理措施應符合GB/T8321要求。
本標準條目10.2對于棲息地水域條件進行規定。(1)水域整體
營造:依據華東師范大學科研團隊研究成果,重引入獐棲息地水域應
具備連通性和流動性,同時為保證獐能正常飲水,水域與陸地間的坡
度應小于15°;(2)參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Ⅳ類的水質基
本可滿足野生動物正常飲水需求。
本標準條目10.3對棲息地中的植被條件進行規定。依據獐的科
學研究結果,獐食物來源為草本植物,因此棲息地內需要有充足的草
本植被。此外,獐生性膽小,棲息地的密閉度需要達到要求。
本標準條目10.4對棲息地中的建設用地進行規定。(1)棲息地
中的建設用地包括硬地化建筑、道路、配套設施等,為保障獐活動不
受硬地化建筑和配套設施的影響,建設用地面積總面積不應超過棲息
地總面積的3%;(2)為避免人為干擾引發獐的應激反應,棲息地中
的硬地化道路僅供棲息地管理工作人員使用;(3)獐的野放過程中,
自由活動可能會誤撞隔離設施,因此在設置隔離設施時應設置軟隔離。
6.7管護措施
本標準條目11.1對管理單位建設進行規定。獐重引入后,為規
范管理單位專業技術工作人員的工作方法,管理單位運營過程中需要
建立管理制度,配備專業管理團隊開展日常巡護管理工作。
本標準條目11.2對獐的監測工作進行規定。為保證管理單位監
測工作的科學性,相關工作人員應該按照《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
-陸生哺乳動物》開展觀測工作。
本標準條目11.3對種群管理工作進行規定。為保證獐建立種群
后能長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 6031:2025 EN Functional extenders for special application - Nanoscale diamonds for polymer composites
- 【正版授權】 ISO 19396-2:2025 EN Paints and varnishes - Determination of pH value - Part 2: pH sensors with ISFET technology
- 2025年質量員之土建質量專業管理實務能力提升試卷A卷附答案
- 【赤峰】2025年內蒙古赤峰市委黨校競爭性比選事業編制工作人員4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施工員之土建施工基礎知識題庫檢測試卷A卷附答案
- 2020-2025年統計師之初級統計基礎理論及相關知識題庫綜合試卷A卷附答案
- 六盤水市2025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筆試聯考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第五節分子間力和氫鍵第六章分子結構與性質91課件
- 第七章化工工藝圖62課件
- 口腔牙髓病課件
- 醫共體人事編制管理辦法
- 小兒肛周膿腫護理
- 醫療器械網絡銷售質量管理規范宣貫培訓課件2025年
- 高考英語3500個單詞和短語
- 2023年匯總-歷年爆破工程技術人員考試C中級原題考題
- 肺分葉分段-課件
- 《大數據習題庫匯總-機器學習》復習題庫(含答案)
- 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全冊配套課堂作業
- 交通導行方案樣稿
- 貴州貴陽銀行招聘筆試(六盤水地區)上岸提分題庫3套【500題帶答案含詳解】
- 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護理查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