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中考歷史押題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中考歷史押題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中考歷史押題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中考歷史押題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中考歷史押題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5年安徽省明光市中考歷史押題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30分。1.如圖是古元1943年創作的木版畫《區政府辦公室》,描繪了陜甘寧邊區政府“沒有一點門難進、臉難看的衙門習氣”。該畫形象地反映了()A.農村革命根據地壯大

B.全民族抗戰的興起

C.百團大戰的輝煌戰果

D.抗日民主政權建設

2.“從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25軍進行了偉大的長征。我們黨領導紅軍,以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戰勝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勝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長征……”宣告長征勝利結束的事件是()A.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包圍 B.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C.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 D.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會師3.1951年11月30日,政務院批準了《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關于全國工學院調整方案的報告》,報告中提到高校的調整重點是整頓原來多科系的綜合類大學,組建多科性工業高等學校和獨立的專門學院。實施上述舉措的目的在于()A.為工業化建設培養人才 B.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C.保障三大改造順利進行 D.重視人文學科建設4.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并制成第一臺磁感發電機;愛迪生發明了白燈泡,每月生產5000盞都銷售一空:德國工程師戴姆勒和狄塞爾先后研制成汽油和柴油內燃機,之后內燃機被用于汽車、飛機、輪船、拖拉機……這說明了()A.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B.科技發明與生活緊密結合

C.科學發明主要在歐洲進行 D.科學的發明帶動了新興產業5.商鞅變法的內容中,對舊貴族特權打擊最大的一項是()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 B.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C.建立縣制 D.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6.2024年7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北京中軸線一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如表是元大都平面圖,圖文信息體現了()元大都呈規整的方形,有明顯的中軸線,宮城、皇城、外城、鐘樓、鼓樓等沿中軸線分布,有社稷壇、太廟、孔廟等建筑。A.對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治文化認同 B.元朝時期建筑水平高超領先世界

C.元朝時期商品經濟活動十分頻繁 D.元朝時期大都是中外交往的中心7.如圖為彼得一世在英國德特福德造船廠學習技術的場景。該舉動有助于()A.推動俄國近代化 B.廢除農奴制度 C.建立中央集權制 D.實現國家統一8.“圓夢天宮,英雄凱旋”。2022年12月4日,神十四乘組安全返回地球,這是中國航天發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1970年,我國在空間技術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A.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B.成功培育秈型雜交水稻

C.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建立 D.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9.《鄧小平文選》中指出:“用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總要各方都能接受,香港問題就要中國和英國,加上香港居民都能接受。”“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是()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求同存異”方針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一國兩制”構想10.“希臘諸城邦早已深陷危機,與城邦共同興旺發達的文化、科學、藝術也失去了內部繁榮發展的土壤。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開創了一個東西方文化取長補短的時代。”這意在強調亞歷山大東征()A.促進了東西方文化大交匯 B.加強了東西方的經濟聯系

C.一定程度上緩解城邦危機 D.推動了希臘文化向外傳播11.下面是中世紀大學教學情況,從表格中我們能得出的結論是()時間大學教學情況1210年巴黎教會宗教會議決定不準大學師生公開或私下閱讀阿維羅約斯的《評注》1215年教皇使節訓令巴黎大學,禁止閱讀亞里士多德關于形而上學、自然哲學的著作A.中世紀大學教學內容受教會的限制 B.巴黎大學十分重視教學內容的選擇

C.教會厭惡阿維羅約斯和亞里士多德 D.這些著作不符合大學師生們的喜好1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意指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會國家機關及主權所有,同時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國家控制與壓迫的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我國()A.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3.歷史學習中要關注目錄和章節標題,以便把握歷史階段特征。根據提供的關鍵詞,請你為其選擇一個最恰當的單元主題()第1課……鴉片戰爭

第2課……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3課……太平天國運動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加劇

C.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4.以下是《良友》畫報上發表的兩幅關于上海的漫畫。這反映了近代上海()

A.自由平等風尚流行 B.社會生活的近代化 C.社會發展新舊并呈 D.娛樂發展的不平衡15.費正清在《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指出,它是一個光輝的起點,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嚴重的挫折中重新奮起,帶領中國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始了新的偉大革命……社會主義中國將在這場新的革命中告別貧窮和落后,走向繁榮和進步。這一光輝起點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二、辨析改錯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8分。16.1781年,美法聯軍在薩拉托加與英軍激戰,英將康華利率部下投降。

判斷:______

改正:______17.唐朝時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相處,逐漸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判斷:______

改正:______18.老子創辦私學,因材施教,在中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判斷:

改正:

19.1923年2月,川漢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推向了頂峰。

判斷:______

改正:______三、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2分。20.水稻種植史是中國農業不斷成長、進步的生動寫照。

材料一:時期概況史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發現于中國,多地發現了距今12000-10000年的栽培稻遺存。距今約7000年,河姆渡人使用以骨拓為主的工具種植水稻。秦漢水稻種植運用了去除雜草、及時灌水排水等技術,并使用草木灰等天然肥料。魏晉南北朝江南地區普遍實行了麥稻兼作,五嶺以南地區還種植了雙季稻,水稻種植推廣了選種育種、施用糞肥、育秧移栽等技術。《齊民要術》記載了水稻種植技術。隋唐發明并推廣曲轅犁和筒車等生產工具、曲轅犁輕便靈巧,廣泛應用于稻作。宋元水稻一年兩熟制、稻麥復種技術得到推廣,耕地利用率得到提高。長江中下游廣泛使用插秧拔秧工具秧馬。明清明代徐光啟的著作A______系統總結了南方稻田的栽培技術。水稻育秧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形成了多種育秧方法。(1)依據材料一指出A處著作的名稱

材料二:唐代以前,水稻在全國糧食生產中不占主要地位。宋代太湖地區的水稻畝產量約450斤,比唐代南方的水稻畝產量增長了60%左右。當時有“蘇湖熟,天下足”之說,水稻已經是養活半數中國人的作物。

——摘編自曾雄生《中國農業通史》(2)依據材料二,3代水稻種植業的發展情況。

材料三20世紀70年代,我國成功培育出粘型雜交水稻,畝產比常規稻增加20%左右。雜交水稻占水稻種植總面積的比例從1976年的0.38%增長到1984年的23%。

——依據《中國農業統計資料》等一位同學創作的宣傳畫(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指出1976-1984年我國水稻總產量的變化趨勢,并分析原因。(4)綜合以上材料,說明這幅宣傳畫的含義。21.中國近代史,寫滿了屈辱與悲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屈辱的開始】

材料一:從……開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國社會蹣跚地走入了近代。隨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國人通過條約“合法”地剝奪榨取、管束控制中國,驅使中國社會脫出常軌,改道變形。——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欺凌的延續】

材料二:

【落后的悲劇】

材料三: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被一個剛剛興起的島國打敗,徹底暴露了中國外強中干的腐朽本質,各列強膽子也就壯起來了,準備對中國進行一次更大的“瓜分”。——顧明義《中國近代外交史略》【徹底的淪喪】

材料四:20世紀的大幕拉開了,紫禁城依然巍峨莊嚴,但太和殿前卻留下了中國在20世紀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國恥……一時間,中國的心臟插著的是八個國家的旗幟。人類進入近代以來,還沒有哪個國家曾遭受過如此的屈辱,整個中國彷佛都被撕裂了。——選自《復興之路》解說詞(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走入了近代”的時間和標志性事件。“驅使中國社會脫出常軌,改道變形”的含義是什么?(2)材料二圖中條約簽訂于中國近代史上的哪次戰爭期間?列強挑起這次戰爭的借口是什么?用一句話概述這次戰爭對近代中國產生的影響。

???????(3)材料三中“中國被一個剛剛興起的島國打敗”后簽訂了什么條約?這個條約中對中國本土工廠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條款?各列強對中國的“瓜分”過程中,美國錯過瓜分狂潮,為了實現“利益均沾、機會均等”而提出的政策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國恥”是指哪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哪一屈辱條約?(5)近代的侵華戰爭,中國大多以失敗而告終,你認為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給我們哪些啟示?22.從書寫載體變遷,探尋人類智慧的傳承與創新。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考古發現:人類早期的書寫載體

文字記載了商代晚期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天文、歷法、醫藥等諸多方面的內容。

記錄了古代埃及法老與西亞諸國王之間的往來書信,包括相互問候締結婚約、軍事援助等。

石柱刻有楔形文字的法典銘文,包括刑事、民事、貿易、婚姻、審判等法律條文。

古希臘公民在陶片上刻寫自己反對的政治人物姓名,公民大會上通過投票將他們放逐。材料二:中國智慧:造紙術的傳播

材料三:無紙化辦公,顧名思義是指辦公不用紙張。在硬件、軟件與通信網絡的合力作用下,人們通過“無紙化”“去紙化”就能實現信息傳達、完成辦公流程。早在2013年印發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明確提出,要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行無紙化辦公,減少一次性辦公用品消耗。

——人民網評《無紙化辦公,如何不再“紙上談兵”?》回答問題:(1)材料一中,四個考古發現共同反映了人類早期文明的哪些基本特征?自選其中兩個考古發現,分別說明各體現了怎樣的文明成果。(2)寫出為造紙術改進做出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結合材料一、二,簡述造紙術的改進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影響。(3)閱讀材料三,黨政機關為什么要積極推行無紙化辦公?(4)綜合以上探究,從書寫載體變遷的歷史中,你能得出什么認識?

1.【答案】D2.【答案】B3.【答案】A4.【答案】D5.【答案】B6.【答案】A7.【答案】A8.【答案】D9.【答案】D10.【答案】A11.【答案】A12.【答案】B13.【答案】A14.【答案】C15.【答案】C16.【答案】×,把“薩拉托加”改為“約克鎮”17.【答案】×,把“唐朝”改為“元朝”18.【答案】×,老子改為孔子19.【答案】×,將“川漢”改為“京漢”20.【答案】【小題1】《農政全書》【小題2】水稻產量高;成為主要的糧食作物;水稻種植范圍廣;引進占城稻【小題3】我國水稻總產量不斷增長;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的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小題4】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優良品種的培育;農業發展離不開農業技術的改進21.【答案】【小題1】時間和事件:1840年鴉片戰爭;含義: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小題2】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借口: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影響: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