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12∕T 2009-2019 稻鰍共作綠色生態種養技術規程_第1頁
DB3212∕T 2009-2019 稻鰍共作綠色生態種養技術規程_第2頁
DB3212∕T 2009-2019 稻鰍共作綠色生態種養技術規程_第3頁
DB3212∕T 2009-2019 稻鰍共作綠色生態種養技術規程_第4頁
DB3212∕T 2009-2019 稻鰍共作綠色生態種養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

B21

DB3212

泰州市地方標準

DB3212/T2009—2019

稻鰍共作綠色生態種養技術規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greenecologicalplantingandcultivationofriceLoach

2019-12-20發布2019-12-25實施

泰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3212/T2009-2019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進行編寫。

本標準由泰州市農業農村局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泰州市姜堰區浦津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蔣植寶、趙愛華、吳海強、姜婷婷、張圓、張銀貴、劉俊、陳克春、

曹敏、袁璇。

本標準于2019年12月首次發布。

I

DB3212/T2009-2019

稻鰍共作綠色生態種養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稻鰍共作的田塊選擇、田間工程、苗種放養、養殖管理、水稻種植、田間捕

撈等技術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泰州地區稻田生態養殖泥鰍的生產管理。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不適用本標準。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

NY5116無公害食品:水稻產地環境條件

NY507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

DB51/337無公害農產品農藥使用準則

NY5070無公害食品水產品中漁藥殘留限量

DB52/T471無公害農產品肥料使用準則

3田塊選擇

3.1稻田要求

田塊平整、每塊面積以3300m2~10000m2為宜,土質為壤土或粘土,保水性能好,生產環境

符合NY5116的規定。

3.2水源要求

水質無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水源水質符合GB11607的規定;農田灌溉用水符合GB5084

的標準。

4田間工程

4.1溝系

4.1.1環溝

1

DB3212/T2009-2019

環溝是泥鰍主要的棲息生存場所。緊靠田塊四周讓出2.5m~3.0m距離留作筑埂,再向內挖

環溝。環溝上寬2.0m~2.5m,底寬1.5m~2.0m,深為1.2m~1.5m,環溝面積占整體田塊面積的

10%左右,所挖土方用于四周筑埂,夯實。

環溝四周相通,以利水體循環流動。

環溝一角留農機通道,在環溝底部埋設地下涵管,并用溝土填平。農機通道上寬大于2.5m。

4.1.2干溝

田塊按每2000m2~3000m2開挖干溝,南北向。干溝寬0.5m,深0.6m,并與環溝相通,以利

速灌速排。

干溝兩端底部埋設?≥0.3m管道,上方用溝土填平,留作農機通道。

4.1.3墑溝

按畦寬2.0m~3.0m開挖縱向墑溝,寬≥0.2m,深≥0.2m.如田塊面積較大,田塊中間加開

橫向墑溝。墑溝與環溝相通,以利泥鰍進入田間活動和增加活動空間。

4.1.4暫養池

每田塊設置暫養池。暫養池位于進水口附近,并與環溝相通。占整體田塊面積1%左右。也

可利用環溝一邊,分隔出一段加寬、加深,加埂,埂高出田面0.3m左右。暫養池深度為1.5m~

2.0m。聯片種養面積在20000m2以上時,可南北向單獨開挖暫養池。供全田使用。

4.2網系

4.2.1防鳥網

種養田塊上方罩防鳥網,以防范鳥類危害,使用網目≤15cm尼龍網,架網高度以不影響農

機田間作業為準。

4.2.2圍網

田埂四周設圍網,上端邊緣與防鳥相聯結。圍網下部選用適宜網目的聚乙烯網作圍網,以

防鼠、蛇、黃鼠狼,青蛙、蟾蜍等侵入。下部網高≥0.5m,下端埋入土中0.1m。

4.2.3防逃網

所有進排水口加裝篩絹或聚乙烯網罩,以防外來水體生物侵入和泥鰍出逃。

4.3進排水設施

2

DB3212/T2009-2019

4.3.1進水口

根據田塊大小,每塊田設置1~2個進水口,并安裝口徑?≥20cm的進水管。

4.3.2排水口

根據灌溉、泄洪、擱田、捕撈等技術要求來確定安裝排水管的高度和口徑。排水管呈“L”

型,靠內側一端可旋轉或取下,方便控制排水。

4.3.3進排水位置

進水與排水位置按田塊對角設置,以利水體循環。

4.3.4暫養池水管

暫養池排水管呈“L”型,埋于暫養池底部,一端可旋轉或取下,以利用田內水壓差調節水

位。

5苗種放養

5.1品種選擇

選擇個體出大,生長速度較快,適應性強的泥鰍、大鱗副鰍等品種。

5.2苗種規格

體質健壯,生活力強,無病無傷,尾重相對一致。

5.3溝體消毒

放養前用生石灰20kg/667m2制成石灰乳水,對環溝干溝,暫養池全體遍灑。

5.4苗種清毒

苗種在暫養池放入48h后,用聚維酮碘進行消毒。以后放入環溝,48小時后對環溝水體進行

消毒。

5.5放苗時間

小規格苗種(1000尾/kg-2000尾/kg)先在暫養池暫養一段時間,待體質健壯后再放入環溝

和大田。大規格苗種放養:移栽稻,拋秧稻在拋栽7~10天后放苗;直播稻、套播稻在苗齡達

4葉1心以上放苗。

3

DB3212/T2009-2019

放苗時間避開中午高溫,晴天一般選擇在傍晚前后。

5.6放苗密度

放苗數量根據生產管理水平而定。以10000尾/667㎡~15000尾/667㎡為宜。

6養殖管理

6.1飼料種類

使用專用配合飼料或自配飼料均可。所用飼料蛋白質總含量>30%。苗期飼料蛋白質總含量

≥35%。所有飼料應符合NY5072的規定。

6.2投餌量

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2%~3%。陰天和氣壓低的天氣減少投喂量,水溫高于30℃時,停止投

喂飼料。

6.3投喂方法

投喂點選在環溝和暫養池內,每天兩次,上午和傍晚各一次。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

量的“四定”原則。在苗種開始放入暫養池和環溝投喂餌料時,可用敲擊金屬器的方法訓練泥

鰍形成覓食的條件反射。

6.4水質調節

如稻田前茬秸稈全量還田、造成田間水質較差,放養前及時換水調質。養殖期間每15~20

天施用生石灰5kg/667m2(按環溝和暫養池面積計算)制成石灰乳水潑灑環溝和暫養池。48h后

潑灑微生物制劑。在水稻生長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加高水位。

6.5巡田檢查

經常修固田埂,檢查有無漏洞;檢查防鳥網、圍網和進排水口防逃網是否完好,有損壞及

時修補;天氣變化時,發現泥鰍活動異常或浮頭時,及時加注新水;檢查攝食情況,及時調整

投喂量,發現雜物和死魚及時清除。降雨量大時,將稻田過量水預先排出,以防泥鰍逃逸。

6.6病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用藥應符合NY5070的規定。絕對禁用孔雀綠藥劑,購

入魚苗時要進行孔雀綠藥劑殘留檢測。

4

DB3212/T2009-2019

7水稻種植

水稻產量指標≥500kg/667㎡。

7.1品種選擇

選擇抗性強,耐肥力強,產量高,品質優的當地主推品種。

7.2栽插要求

栽插田塊整理以干整為主,以防泥漿漫入環溝或干溝。如水整、秧田四周筑小土埂。栽插

方式、栽插密度、規格同常規。為增加泥鰍的活動空間,基本苗可適當減少。

7.3水漿管理

兼顧稻鰍的生長需要,適時調節水位。田面以上水位控制在5cm~15cm之間,水稻生長前

期水位低些,后期高些,夏天高溫時適當加深水位。根據水稻生長需要及時擱田。擱田時緩慢

排水,使泥鰍逐漸進入環溝或暫養池內。

7.4水稻施肥

稻田一次性施足底肥,底肥應以有機肥為主,輔以復合肥。畝施經充分腐熟的畜禽糞便

1000kg~1500kg;高濃度復合肥20kg。追肥,可在擱田或打水稻破口藥期間施用,以減少排水

次數。畝施用尿素一次不超過5kg,不得施用碳胺。不得將肥料撒入溝系內。使用的肥料符合

DB52/T471的規定。

7.5水稻病蟲草害防治

選用低毒、低殘留、無污染,對鰍魚不敏感的農藥。并符合DB51/337的規定。避免施藥

對泥鰍造成傷害。

7.5.1前期先行種子處理用送嫁藥,加草害封殺處理,預防干尖線蟲病、惡苗病、細菌性條斑

病、白葉枯病以及雜草等。

7.5.2中期可運用燈光誘殺害蟲、性誘劑誘捕螟蟲等生物防治手段和技術;用井岡霉素等防治

水稻紋枯病。

7.5.3后期以生化農藥控制為主,打好破口藥。應用BT甜核蘇云金桿菌,短穩桿菌、枯草芽孢

桿菌,蠟質芽孢桿菌,春雷霉素等防治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稻曲病等。

8田間捕撈

8.1地籠誘捕

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