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歷史綱要(下) 第十二單元 第36講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_第1頁
中外歷史綱要(下) 第十二單元 第36講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_第2頁
中外歷史綱要(下) 第十二單元 第36講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_第3頁
中外歷史綱要(下) 第十二單元 第36講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_第4頁
中外歷史綱要(下) 第十二單元 第36講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十二單元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發展的新變化第36講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

通過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國家的變化,認識其發展中的成就與問題。學什么必備知識教材融會落實基礎性知識點一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1.國家的宏觀調控背景經濟大危機及二戰的教訓;社會主義的沖擊與影響實質以________為基礎、以強化國家干預為核心目的謀求資本主義的生存發展市場經濟措施國內調控(1)措施:①加大政府開支,增加就業機會,刺激消費需求;②制定經濟發展計劃,促進經濟協調發展;③利用經濟杠桿實施宏觀調控(2)影響:①取得一定成效,經濟增長一度較快;②20世紀70年代,出現“____”,各國減少干預國際協調建立________________、世界銀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加強在金融、投資和貿易等領域的國際協調滯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科學技術的新發展主要內容______、電子計算機與______、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領域的發展影響使社會發展進入信息時代,勞動方式日益______________,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原子能互聯網自動化和智能化3.社會結構的新變化表現農業和工業的就業人口所占比重下降,從事______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________”的人數增加實質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在生產關系上的反映服務業中間階層4.“福利國家”與社會運動(1)“福利國家”實質國家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評價利于緩和________不平等,保持________;加重國家的________,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們的工作積極性收入分配社會穩定財政負擔(2)二戰后西方國家社會運動背景西方國家緩和社會矛盾的措施沒有觸動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表現美國________運動、婦女運動、學生運動和反越戰運動黑人民權知識點二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與變化1.蘇聯的發展、改革與解體發展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爆炸了原子彈和氫彈;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改革與解體項目措施評價赫魯曉夫改革(1)政治:平反冤假錯案,強調集體領導(2)經濟:加大農業投入,實行農產品______,改革工業管理體制(1)積極:取得一些成效;1957年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2)消極:沒有突破計劃經濟體制勃列日涅夫改革在工業領域推行“新經濟體制”改革(1)只是對傳統體制的修修補補,效果有限(2)執政后期熱衷于樹立個人迷信,專斷作風日趨嚴重;各項工作缺乏活力,社會矛盾叢生,發展緩慢收購制改革與解體項目措施評價戈爾巴喬夫改革(蘇聯解體)(1)經濟:承認市場調節的作用(2)政治:取消蘇共領導地位,放棄社會主義制度,實行議會制、總統制和多黨制(3)意識形態:拋棄馬克思主義指導,放任西方的“和平演變”(1)經濟改革成效甚微(2)造成思想混亂,民族分離主義興起,蘇聯解體2.東歐的社會主義建設、改革和劇變建設建立人民民主國家,恢復經濟改革原因采取________,國民經濟比例失調概況(1)南斯拉夫:建立了社會主義________,通過權力下放,促進經濟發展,但也導致地方主義抬頭,民族問題尖銳(2)其他國家的改革曾取得顯著成效劇變原因(1)改革都沒有突破蘇聯模式的束縛(2)蘇聯鼓勵東歐改革(3)西方“________”戰略影響結果1989—1992年,東歐各國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急劇變化蘇聯模式自治制度和平演變3.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建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探索經歷嚴重曲折,但取得包括“________”在內的巨大成就轉折及成就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①逐步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②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③進入新時代:中共十八大以來,激勵中國人民沿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地走下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兩彈一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資產階級國家政權和私人壟斷資本相結合的壟斷資本主義,其特點是國家對經濟進行干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爸虚g階層”介于富裕階層和貧困階層的群體,一般不擁有生產資料,有較高的收入和可觀的生活資產,包含技術管理人員、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和白領工人,其人數的增加,有利于社會穩定。1.閱讀教材P117“歷史縱橫”,思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這兩大組織成立后,最大的受益者是哪一國家?為什么?提示:美國。原因: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2.閱讀教材P119插圖“馬丁·路德·金在演講”,思考:這次集會有何意義?提示:進一步推動了黑人民權運動的發展。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新經濟體制全稱“計劃工作和經濟刺激的新體制”,即蘇聯在工業企業中實行的以利潤為核心的管理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企業的自主權,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益于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3.閱讀教材P123“史料閱讀”第一段,據此指出蘇聯社會經濟建設有何特點?提示:優先發展重工業。4.閱讀教材P123表格“1951—1980年蘇聯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思考:造成表中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戰后的改革均未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的弊端,特別是勃列日涅夫改革側重于軍事重工業,更是讓蘇聯經濟走向滑坡。蘇聯的社會主義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的新變化研什么關鍵能力教考探究提升綜合性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長期和平的環境下及高科技的引領下,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大發展,生產關系也有一些變化,社會有所進步,階級矛盾有所緩和,社會比較穩定,顯示了資本主義的生命力。但是戰后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變化并沒有從根本上克服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經濟發展的成果并未普惠全體民眾,貧富差距依然存在,社會不平等仍然存在且不斷加劇。資本主義的調整材料戰后西方各國都在原有市場經濟的基礎上相繼實行了對國民經濟的計劃指導,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不同類型的滲入了計劃內容的市場經濟。一種以西德模式為代表,這種類型市場經濟的功能只是根據對經濟發展趨勢的預測和應該優先發展項目的安排,提出一些指導性的規劃和設想。目的只是幫助企業減少決策時的盲目性,而絕無意參與和改變私人的分散決策現狀。另一種類型以法、日模式為代表,在這種類型市場經濟下政府可以運用其他的經濟政策來引導或制約,從而可以促使計劃得以落實?!幾皂棑P《戰后西方各國市場經濟中的計劃調節類型及其特點》遷移知識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強化國家干預為核心的調整,謀求資本主義的生存發展。[思考]

簡要概括材料中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經濟中的兩種計劃調節類型的異同。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導讀:材料主要闡述了西德模式和法、日模式對經濟的不同調控。提示:異:程度不同,前者政府運用計劃對市場經濟的調控有限(干預有限),后者政府運用計劃對市場經濟的干預明顯;手段不同,前者重在提出指導性的規劃和設想,后者注重運用經濟政策進行引導或制約。同:以間接的計劃調節為主(都不同程度地在市場經濟中滲入計劃內容);目的都是穩定和發展國民經濟;本質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史論形成

二戰后資本主義經濟調整的原因(1)資本主義私人壟斷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壟斷加劇了資本主義經濟矛盾,造成一系列難以自解的危機,迫使私人壟斷資本接受國家的干預和調節。(2)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特殊作用進一步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在戰爭中,國家對工業部門實行集中管理,為戰后的國有化政策及建立國營經濟奠定了基礎。(3)經濟危機的慘痛教訓。危機迫使壟斷資產階級呼喚國家壟斷資本發揮干預和調節作用,只有國家才能充當調節矛盾的“救世主”。(4)戰后出現的高科技產業和科技革命需要巨額資金和有效管理,這超出了私人壟斷資本的承受能力,需要國家政權的有力干預。福利國家材料二戰后,福利國家迅速發展,被各資本主義國家用以調節和緩和階級矛盾,以保證社會經濟秩序和經濟生活正常運行,從而維護壟斷資本的利益和統治。這一方法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達到了黃金時期。但在20世紀70年代末,各福利國家遭遇了福利國家危機。無論是法國還是瑞典,優厚的社會福利給社會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壓力,國家承擔的福利開支隨著經濟的增速放緩而不斷擴大,同時個人為了享受足夠的福利也不得不拿出收入的較大比例來繳納各種稅費。從20世紀90年代起,福利國家開始了自身艱難的轉型,既要搞經濟,又要保福利,如何在社會福利與經濟發展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成為目前許多歐洲國家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幾员R廣偉《京師讀本:高中歷史讀本(必修2)》遷移知識“福利國家”的建立,在緩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會穩定方面起到一定積極作用。20世紀80年代,美、英、法等國都不同程度地減少政府公共開支,改革社會保障制度,在提高社會效率和維護社會公平之間尋求新的平衡。導讀:材料主要闡釋了二戰后西方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及存在的一些弊端。[思考]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社會福利制度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為主題,提煉出一個觀點并進行論證。(要求:緊扣材料及主題,觀點明確,條理清晰,史論結合,表述成文)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觀點:國家社會福利制度應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論證:20世紀30年代美國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干預經濟的發展,并通過建立和完善美國的社會福利制度,緩和了社會矛盾,推動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使美國經濟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高度繁榮,國家福利制度也因有充裕的財政收入支持從而達到了黃金時期。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受石油危機等因素的影響,美國對外貿易縮減,國內陷入“滯脹”困境,被迫采取緊縮財政政策與赤字政策,國家財政赤字嚴重,社會福利支出成為國家財政負擔,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個人不得不繳納高稅費來維持國家福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眾經濟負擔。所以,國家社會福利制度應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否則過高的社會福利支出就會成為沉重的財政負擔,影響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拓展深化

全面認識“福利國家”制度(1)“福利國家”制度實質上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它促進了社會平等,縮小了貧富差距,緩解了因貧困引發的許多社會問題,展示了西方民主的價值和普遍的社會關懷。(2)“福利國家”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培植了社會惰性,降低了社會發展效率,并成為國家沉重的財政負擔,進而引發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政府在試圖平衡社會各階層的利益時,一定要從社會公正角度出發,在建立有效的“福利國家”制度的同時,必須兼顧公平和效率,這樣才能趨利避害。社會主義制度是一種新型的社會制度,它的建立和發展沒有固定的模式和規律可以遵循,所以需要改革,改革是社會主義對自身的不斷調整,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由之路。二戰后蘇聯的社會主義改革失敗的教訓告訴我們,社會主義改革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赫魯曉夫改革材料

1971年9月,赫魯曉夫逝世,其遺體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赫魯曉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約瑟福維奇·涅伊茲韋斯內伊設計的,用黑白兩種顏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極具特色。涅伊茲韋斯內伊在評價自己這件特殊作品時說,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對比之中“包含著永恒的矛盾,光明的、進步的因素同反動的因素之間的斗爭”?!幾詮埥ㄈA《俄國史》遷移知識赫魯曉夫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沒有突破計劃經濟體制,國民經濟比例仍然嚴重失調。[思考]

你是否贊同用“半黑半白的對比之中‘包含著永恒的矛盾,光明的、進步的因素同反動的因素之間的斗爭’”這句話評判赫魯曉夫改革?為什么?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導讀:通過對赫魯曉夫墓碑的解讀認識赫魯曉夫的改革。提示:贊同。赫魯曉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他執政時期,蘇聯國民經濟發展相對迅速;他對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觀上有利于破除對斯大林的迷信,但他的經濟改革沒有突破蘇聯模式的束縛;他否定了斯大林,但沒有對斯大林的功過做出實事求是的分析,造成了人們的思想混亂。史論形成

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敗的原因(1)政治體制改革滯后,嚴重制約了經濟體制改革:兩人改革基本上沒有觸及政治體制改革,企圖通過單一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來擺脫經濟的頹勢,其結果是日益嚴重的官僚主義阻礙了經濟體制改革,在勃列日涅夫后期,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2)經濟體制改革并未從根本上改變蘇聯模式:雖然兩人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擴大企業自主權,希望用經濟手段管理經濟。但是,國家行政權力仍然是經濟活動的中心,而企業、市場卻處于被動的受支配地位。東歐劇變材料這些國家更多地是照搬蘇聯的一套做法,使社會主義在這些國家不僅沒有發揮和顯示應有的優越性,而且聲譽受到很大影響。從外部條件來說,蘇聯“新思維”的改革之風,西方“和平演變”的鼓勵政策,都對東歐的變化有影響,起了推動作用。——摘編自[美]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1500—2000年的經濟變遷與軍事沖突》遷移知識東歐各國的改革都沒有突破蘇聯模式的束縛,在蘇聯鼓勵東歐改革和西方“和平演變”戰略影響下,東歐各國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急劇變化。導讀:材料從照搬蘇聯模式、西方“和平演變”等角度分析了東歐劇變的原因。[思考]

根據材料,分析發生東歐劇變的原因,并指出這一變化的本質。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原因:照搬蘇聯模式,經濟發展遲緩,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未能充分發揮;蘇聯的改革失敗和西方“和平演變”政策的影響。本質: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史論拓展

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影響(1)東歐劇變:使社會主義在東歐的改革實驗失敗,社會主義的影響力顯著減弱。(2)蘇聯解體:使歐洲的政治格局發生變化,兩極格局瓦解;加速了歐洲以民族為特征的聯邦制國家的分裂,如南斯拉夫的分裂;加速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為歐盟和北約的擴張創造了條件;社會主義在世界的發展遭到重創,為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功改革積累了經驗。練什么真題研析教考互映強化應用性考情微觀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建立2024·全國新課標卷·T35西方國家的社會運動:2024·江西卷·T16美國的“寒山熱”:2024·江蘇卷·T15西方民權運動:2024·廣東卷·T16[示例]

(2024·廣東卷·T16)對撫養未成年人的家庭進行資助的項目源于羅斯福新政時期,最初主要的救助對象是白人貧困家庭;20世紀60年代后接受救助的黑人貧困家庭大幅增加,1970年該項目的受益人中,黑人占了近一半。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可能是(

)A.國家干預的減少 B.經濟危機日趨嚴重C.民權運動的高漲 D.移民問題愈演愈烈√價值引領:本題以二戰前后黑人貧困家庭接受救助的數量變化為學習情境,考查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通過本題,學生可以對西方社會的黑人民權運動有初步的了解。邏輯思維:1.命題點:西方國家對經濟的干預(2024·山東卷·T14)下表為1935—1950年美國對外投資中私人投資和政府投資情況統計(單位:億美元)。這兩種投資的結構性變化反映了美國(

)√類型年份私人投資政府投資1935135101194012222119451472221950190354A.恢復經濟發展的努力

B.放松了對拉美的控制C.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

D.國家安全戰略的調整D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爆發后美國政府對外投資數量的增長體現了美國對歐洲國家的支持,是對法西斯勢力的遏制;二戰后美國政府對外投資數量的增長,是馬歇爾計劃的實施,是冷戰的重要一步,都是基于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考慮,故選D項。]2.命題點: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建立(2024·全國新課標卷·T35)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爆發后,美國大量拋售英鎊,導致英國外匯儲備驟減。英國抱怨美國的行為是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宗旨和精神“不可饒恕的背叛”。最終,英國停止了對埃及的軍事干涉行動。這反映出(

)A.美元占據國際貨幣體系主導地位B.埃及民族解放運動獲得廣泛支持C.布雷頓森林體系走向瓦解D.西方大國間盟友關系破裂√A

[根據材料“美國大量拋售英鎊,導致英國外匯儲備驟減”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元與英鎊都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重要貨幣,美國的行為造成英國外匯儲備驟減,迫使英國停止對埃及的軍事干涉,表明美元占據國際貨幣體系主導地位,故選A項;“埃及民族解放運動獲得廣泛支持”在材料中體現不出,排除B項;布雷頓森林體系走向瓦解是在20世紀70年代,排除C項;英國停止對埃及的軍事干涉與“西方大國間盟友關系破裂”沒有必然聯系,排除D項。]3.命題點:美國的“寒山熱”(2024·江蘇卷·T15)寒山子是唐代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詩人,長年在山洞中隱居避世。他寫的詩流露出一種超塵脫俗的空靈感。20世紀50年代,寒山子的詩被譯成英文。至60年代,他的詩在美國受到一些蓄長發、光著腳的大學生歡迎,風靡一時,形成了“寒山熱”。這反映出,當時美國(

)A.青年認同中國生活方式 B.經濟出現“滯脹”現象C.政府調整對華外交政策 D.民眾對社會現實的失望√D

[根據“長年在山洞中隱居避世”“流露出一種超塵脫俗的空靈感”“在美國受到一些蓄長發、光著腳的大學生歡迎”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寒山子的詩具有避世的特點,其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受到了蓄長發、光著腳的大學生的歡迎,體現了此時部分美國大學生對社會現實的失望、逃避,故選D項;寒山子的詩受到美國青年的歡迎不等同于美國青年認同中國的生活方式,排除A項;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滯脹”現象,排除B項;直到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才開始走向正?;?,排除C項。]一、運用教材邊角知識創設情境教材情境1教材P116學習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不斷在市場主導和政府調節之間尋求平衡,既強調市場機制,又主張國家適度調控與國際協調,保持經濟社會發展”。1.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聯邦德國對通信、郵政、鐵路等大型國有企業實行改組上市,并在保留政府控股權的前提下逐步減少政府的持股比例以推進私有化。這體現了(

)A.福利國家制度出現了危機B.國際市場競爭激烈C.自由主義經濟思想被放棄D.國家持續干預經濟√D

[材料未涉及福利國家制度,A項錯誤;材料未體現聯邦德國國有企業產品在國際市場的情況,B項錯誤;“自由主義經濟思想被放棄”與材料內容不符,C項錯誤;根據材料可知,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聯邦德國對國有企業集中進行私有化,但仍保留了政府對企業的控制權,這體現了當時國家持續干預經濟,D項正確。]教材情境2教材P119學思之窗“過去對窮人的援助計劃已經失敗,這些計劃使窮人墮落,使納稅人受騙”。2.1970年尼克松政府基于“過去對窮人的援助計劃……使窮人墮落,使納稅人受騙”的狀況,提出家庭援助計劃,公平地對有工作的貧困家庭進行救濟;20世紀90年代許多美國人討厭現行的福利制度,深信它的受益者大都是那些品質不足以享受福利待遇的窮人,所以克林頓政府承諾進行改革。這說明,美國福利制度(

)A.沒改善低收入家庭生活狀況B.需兼顧社會效率與社會公平C.降低了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D.使美國經濟發展進入黃金時代√B

[根據材料“使窮人墮落,使納稅人受騙”“它的受益者大都是那些品質不足以享受福利待遇的窮人”可知,美國當時的福利制度存在弊端,不能兼顧社會效率與社會公平,所以克林頓政府承諾進行改革,即美國福利制度需兼顧社會效率與社會公平,故選B項;美國政府的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狀況,排除A項;材料中美國政府對福利制度的調整,是美國政府社會治理能力的體現,排除C項;D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二、依據教材重要概念創設情境教材情境教材P118“另一個重要變化是所謂‘中間階層’的人數增加。他們一般不擁有生產資料,但有較高的收入,有可觀的生活資產”。3.觀察20世紀50—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間階層”占勞動者的比例情況,對表格中信息理解正確的是(

)

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法國日本20世紀50年代16.9%(1950年)15.3%(1951年)16%(1950年)18%(1954年)19.3%(1953年)20世紀70年代18.2%(1970年)19.1%(1971年)16.1%(1970年)18.7%(1972年)34%(1975年)A.國家壟斷促進產業結構調整B.凱恩斯主義失靈導致“滯脹”C.科技發展推動社會結構變化D.“福利國家”穩定社會秩序√C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科技革命的新發展帶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結構出現了新變化,“中間階層”人數增加,由此可知,科技發展推動社會結構變化,C項正確;科技革命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排除A項;20世紀70年代凱恩斯主義失靈,經濟出現“滯脹”,材料未涉及相關內容,排除B項;福利國家是國家構建的社會保障體系,與“中間階層”人數增加無關,排除D項。]題號13524687910111213課時數智作業(三十六)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建議用時:30分鐘,總分:5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1.(2024·廣東廣州二模)聯邦德國建國初期,國家用貨幣政策手段將企業的資金量控制在較低水平,以迫使企業加速將產品推向市場。同時,還對加班工資采取零稅收的政策。這反映了,當時的聯邦德國(

)A.運用宏觀調控增強市場活力 B.發展綜合實力應對兩極格局C.建立福利國家提高生活水平 D.加強金融管控緩解“滯脹”危機√題號13524687910111213A

[根據材料“國家用貨幣政策手段將企業的資金量控制在較低水平,以迫使企業加速將產品推向市場。同時,還對加班工資采取零稅收的政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聯邦德國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力度,運用宏觀調控增強市場活力,發展本國經濟,A項正確;聯邦德國的做法是為了發展經濟,與兩極格局無關,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福利制度及措施,與福利國家無關,排除C項;材料做法針對的是企業,而不是金融業,且材料體現不出“滯脹”危機,排除D項。]題號135246879101112132.(2024·安徽蕪湖二模)歐洲人把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稱為“白銀的50年代”和“黃金的60年代”。這一時期歐洲經濟高速發展主要得益于(

)A.歐洲共同體的成立 B.國際形勢的緩和C.“福利國家”的建設 D.經濟政策的調整√題號13524687910111213D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二戰后歐洲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經濟政策的調整使經濟得到快速發展,D項正確;歐共體成立是在1967年,排除A項;這一時期處于冷戰時期,國際形勢并未緩和,排除B項;“福利國家”的建設是經濟高速發展的結果,而非原因,排除C項。]題號135246879101112133.(2024·福建漳州二模)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大部分州及地方政府均對制造業企業提供免費用地,提供金融支持,甚至出臺稅收優惠等政策。這些政策的出臺(

)A.旨在提高美國的公共服務質量B.推動美國走出經濟“滯脹”的影響C.基于聯邦政府制定的政策要求D.促進美國新經濟產業迅速發展√題號13524687910111213B

[根據材料可知,20世紀七八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發生經濟危機,經濟發展進入“滯脹”階段,美國大部分州及地方政府均對制造業企業提供免費用地,提供金融支持,甚至出臺稅收優惠等政策,希望推動美國走出經濟“滯脹”的影響,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促進經濟發展,走出“滯脹”的影響,而非提高美國的公共服務質量,排除A項;材料所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擺脫經濟危機,而不是聯邦政府制定的政策要求,排除C項;材料所述美國政策的出臺是為了推動美國走出經濟“滯脹”的影響,而不是為了促進美國新經濟產業的發展,排除D項。]題號135246879101112134.(2024·江蘇常州二模)二戰后,聯邦德國政府頒布了以下法律(如表)。這些法律的頒布(

)√《卡特爾法》設立卡特爾局,對各類限制競爭的行為進行監督。將競爭自由同競爭秩序二者聯系起來,為市場競爭的有關各方規定了一個法律范圍《聯邦銀行法》聯邦銀行作為貨幣政策的執行機關,負責調節貨幣流通和經濟企業的信貸供給,“保衛貨幣”A.推動社會結構變化 B.力促市場良性運作C.適應歐盟發展需要 D.強化貿易保護主義題號13524687910111213B

[根據材料“設立卡特爾局,對各類限制競爭的行為進行監督”“聯邦銀行作為貨幣政策的執行機關,負責調節貨幣流通和經濟企業的信貸供給”可知,二戰后聯邦德國政府頒布法律,通過卡特爾局和聯邦銀行,監督市場競爭和貨幣流通,進而促進市場的良性運作,B項正確;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政府機構對市場運作的影響,沒有涉及社會結構的變化,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歐盟成立于德國統一之后,材料為聯邦德國,此時歐盟沒有成立,排除C項;材料涉及的是德國內部,沒有涉及德國對外貿易政策,不能得出強化貿易保護主義的結論,排除D項。]題號135246879101112135.(2024·黑龍江哈爾濱二模)20世紀60—80年代,不少西方國家在民生方面的支出比重達到30%甚至更高,20世紀80年代后,這一趨勢有所下降。與這一變化相關的重要因素是(

)A.國家干預違背民眾意愿B.經濟發展面臨“滯脹”問題C.現代社會保障制度建立D.社會矛盾逐步得到解決√題號13524687910111213B

[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遭遇經濟危機,出現了嚴重的“滯脹”問題。為了擺脫經濟危機,西方國家紛紛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減少福利支出,所以與這一變化相關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發展面臨“滯脹”問題,B項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6.(2024·遼寧沈陽三模)1993—1994年紐約市工資和就業增長率據右表可知,紐約(

)A.民眾就業存在地域差異

B.技術革命成果顯著C.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

D.產業結構發生變化√部門工資就業制造業4.3%-2.7%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9.4%8.5%所有行業5.7%0.8%題號13524687910111213D

[根據材料“1993—1994年紐約市工資和就業增長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3—1994年的紐約市,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的工資增長率與就業增長率遠高于制造業,這表明紐約市的產業結構正在由傳統制造業向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等高端服務業轉變,故選D項;表格中制造業就業增長率為-2.7%,而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就業增長率為8.5%,體現了民眾就業存在行業差異,而不是地域差異,并且材料只涉及紐約市這個地域,排除A項;表格中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工資增長率為9.4%,就業增長率為8.5%,均呈現較高增長,反映的是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迅猛發展,而不是技術革命成果顯著,排除B項;表格中制造業工資增長率為4.3%,而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工資增長率為9.4%,反映的是行業工資增長率差距擴大,而不是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排除C項。]題號135246879101112137.(2024·湖南懷化二模)1977年與1946年相比,美國對歐洲的投資增長了60.6倍,而同一時期對亞非拉的投資只增長了35倍。在1980年的國際資本流動總量中,3/4以上是在發達國家間進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經濟全球化中發達國家占據主導B.科技革命改變了世界經濟的結構C.冷戰格局影響了國際資本的流向D.新興民族國家抵制經濟殖民主義√題號13524687910111213B

[由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興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改變了世界經濟的結構,知識密集型產業比重上升,發達國家在這些領域有成熟的設備、勞動力、市場,相比于發展中國家更能吸引國際投資,B項正確;“經濟全球化中發達國家占據主導”不能說明影響國際資金流動的具體原因,排除A項;美國對亞非拉的投資也在增長,歐洲也并不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因此從材料不能看出國際資本流動受冷戰影響,排除C項;向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并不都是經濟殖民主義,新興民族國家在一定范圍內也需要發達國家投資帶動經濟增長,排除D項。]題號135246879101112138.(2024·福建龍巖三模)1965年,蘇共中央開始實行“新經濟體制”,按部門原則建立中央和加盟共和國各專業部;減少下達給企業的計劃指標,引導企業關注產品銷售額、利潤額和盈利率。這表明新經濟體制旨在(

)A.提升國民經濟調控的專業化B.增強管理和企業的經濟活力C.徹底突破蘇聯模式的束縛D.借鑒歐美國家市場調節經驗√題號13524687910111213B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60年代中期,勃列日涅夫在工業領域推行新經濟體制改革,改組和重建部門管理體制,主要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積極主動性和加強經濟杠桿的作用,故選B項;“提升國民經濟調控的專業化”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A項;“徹底”表述過于絕對,且勃列日涅夫改革只是對傳統體制的修修補補,效果有限,并未突破蘇聯模式,排除C項;題干主要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在工業領域增強管理和擴大企業的自主權,沒有涉及借鑒歐美國家市場調節經驗,排除D項。]題號135246879101112139.(2024·河北滄州二模)1953年,蘇聯爆炸首顆氫彈;1954年,蘇聯建成世界上首座核動力發電站;1957年率先發射人造衛星上天;1961年實現人類首次宇宙航行。這一時期,蘇聯建立了核工業、無線電電子工業、儀表工業、宇航工業、噴氣式飛機制造業。這些成就的取得(

)A.反映出計劃體制效率較高

B.推動了世界多極化發展C.增強了蘇聯的國際影響力

D.鞏固了社會主義陣營√題號13524687910111213C

[根據材料“這一時期,蘇聯建立了核工業、無線電電子工業、儀表工業、宇航工業、噴氣式飛機制造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蘇聯順應新科技革命的時代潮流,在原子能的開發利用、電子技術、航天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這增強了蘇聯的國際影響力,C項正確。]題號1352468791011121310.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在基層治理方面更加強調政府、社區、非政府組織的共同作用,社區承擔更多政府功能。1991年,英國在《競爭求質量》白皮書中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務在于明確要求和設定優先項目、制定服務標準,不再直接提供公共服務。這種做法旨在(

)A.協調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系 B.恢復自由放任的傳統C.減輕政府的公共財政負擔 D.提升基層治理的效率√題號13524687910111213C

[根據材料“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在基層治理方面更加強調政府、社區、非政府組織的共同作用,社區承擔更多政府功能”可知,西方國家的做法有利于降低基層治理的成本,從而減少國家的財政開支,故選C項;材料反映的是政府鼓勵社區、非政府組織自我管理,未體現協調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系,排除A項;材料只能反映政府減少干預,沒有反映恢復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排除B項;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基層治理的效率,但這不是政府的主要目的,排除D項。]題號1352468791011121311.(原創題)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憑借西伯利亞發現的超級大油田,成為第一大石油生產和出口國。在國際油價一路高歌的形勢下,繁榮的石油經濟使蘇聯幾乎“躺平式”地進入了“發達社會主義”。20世紀80年代,國際油價大跌,而蘇聯經濟之頹勢已無法挽回,直至走向崩潰。由此可見(

)A.蘇聯經濟發展深受全球化影響B.石油經濟阻滯了蘇聯改革動力C.石油經濟崩潰是蘇聯衰落主因D.經濟比例失調限制蘇聯的發展√題號13524687910111213B

[根據材料信息“繁榮的石油經濟使蘇聯幾乎‘躺平式’地進入了‘發達社會主義’。20世紀80年代,國際油價大跌,而蘇聯經濟之頹勢已無法挽回”可知,勃列日涅夫時代,“石油經濟”使蘇聯僅靠出口能源就能支撐其國民經濟的繁榮,由此產生了“石油依賴”,失去了經濟改革的動力,B項正確;蘇聯實行計劃經濟,受全球化影響較小,排除A項;蘇聯衰落的主因是其僵化的制度,而不是石油經濟的崩潰,排除C項;材料中并未涉及經濟比例失調,排除D項。]題號1352468791011121312.(2024·安徽“皖南八?!蹦M)據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統計,1950年,第二大經濟體蘇聯經濟總量占美國經濟總量的35%。1973年,達到美國的42.8%;1975年,頂峰時期達到美國的44.4%。這表明蘇聯(

)A.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優越性B.優先發展重工業取得一定成效C.蘇聯模式促進經濟良好發展D.勃列日涅夫改革達到預期目標√題號13524687910111213B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0—1975年,蘇聯的經濟總量占美國經濟總量的比重在不斷上升,說明二戰后蘇聯的改革使其經濟實力有所增強,優先發展重工業取得一定成效,故選B項;“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巨大優越性”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促進經濟良好發展”不符合史實,蘇聯模式下國民經濟結構嚴重失調,制約了經濟的健康發展,排除C項;“達到預期目標”不符合題意,應為未達到預期目標,排除D項。]題號13524687910111213二、非選擇題:共14分。13.(202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