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22《太空一日》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1頁
七年級下冊22《太空一日》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2頁
七年級下冊22《太空一日》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3頁
七年級下冊22《太空一日》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4頁
七年級下冊22《太空一日》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下冊22《太空一日》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七下22《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文化自信]感受航天人的人格魅力,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語言運用]積累課后“讀讀寫寫"詞語,能根據特定場景正確運用。

[思維能力]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品味文章語言,體會作者嚴謹、科學的態度,感受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

[審美創造]感受中國航天事業的巨大成就,體會航天員勇于為國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嚴謹、科學的態度;感受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人說:“天上最難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難的事是叩訪南極。”

2003年的10月15日,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升空。他在太空飛行了14圈,歷時21時23分,完成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中國人千年的飛天夢想,使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之后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他的自傳《天地九重·太空一日》來了解關于中國載人航天的第一次,回首中華民族首問蒼穹的偉大時刻,感受那段令人振奮卻又驚心動魄的往事。

二、預習檢測,積累常識

1.關于“神舟五號”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簡稱“神五”,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五艘飛船,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射的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飛船搭載航天員楊利偉于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主著陸場。它的成功發射與返回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把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

2.關于楊利偉

楊利偉,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人,中國載人飛船工程首飛航天員。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成為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同年11月7日,被授予“航天英雄"榮譽稱號,并頒發“航天功勛”獎章。

3.字詞檢測(借助“讀讀寫寫")

學生提出疑難字詞,全班解答,教師補充檢測。

三、瀏覽課文,把握內容

1.瀏覽課文,一目數行地掃視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間的重要信息。借助文章的小標題、中心句、標志性詞語等,概述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預設:

“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

第一部分:起飛時的生死考驗。

“我看到了什么"

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實所見。

“神秘的敲擊聲”

第三部分:飛船上的聲音探究。

“歸途如此驚心動魄"

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驚險遭遇。

2.太空一日,充滿緊張和意外。請找一找,楊利偉遇到了哪些意外情況?他相應地又有怎樣的心理活動或舉動?

意外情況相應的心理或舉動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3.通過楊利偉在遇到危險時候的表現,可以看出他有怎樣的優秀品質?

我們可以看到楊利偉沉著、穩重、堅韌,一絲不茍、心理素質好、不怕犧牲、敢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和拼搏勇氣。

小結:太空探險,有太多的未知,“意外”不斷,但航天員們不會因為這些而停下探索的腳步,星空是人們永遠的征途。

四、拓展延伸

假如楊利偉站在你面前,你會向他提出什么問題?

示例:楊利偉叔叔,在艱苦的訓練中您從來沒有過放棄的念頭嗎?

五、布置作業

1.在摘抄本上積累生字詞。

2.請你寫一段文字,表達你對航天英雄的敬意。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程

上節課,我們了解到了楊利偉沉著、穩重、堅韌,一絲不茍、心理素質好、不怕犧牲、敢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和拼搏勇氣,值得我們學習。那么,他身上還有什么別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嗎?今天,讓我們繼續品味課文。

二、品讀課文,再識英雄

1.瀏覽課文,說說“我"在太空看到了什么。

預設:

①地球只是一段弧。

②可以準確判斷地球上各大洲和各個國家的方位。

③首都北京白天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

④祖國的各個省份。

⑤類似棉絮狀的物體。

……

2.“我”沒有看到長城,卻為何要寫它?

明確:表現了作者客觀的科學態度。不僅自己觀察,還叮囑后來上太空的航天員仔細觀察,并詢問國際上的很多航天員是否能看到單體建筑物。

3.本文字里行間顯現了航天員科學嚴謹的態度。楊利偉在文中說“對航天員最基本的要求是嚴謹"。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體現了航天員科學、嚴謹的態度?請找出來加以分析。

預設:

①那種共振持續26秒鐘后,慢慢減輕。

用準確的數字記錄自己感受不適的時間,體現了航天員科學嚴謹的態度。

②從載人飛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現球狀,而只是一段弧。

體現了航天員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③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

客觀地描述,是科學態度的體現。

④在太空中,我還看到類似棉絮狀的物體從舷窗外飄過,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蓋,聽不到什么聲音,也感覺不到這些東西的任何撞擊。

細致的觀察,詳盡的描述。

⑤回到地面后,人們對這個神秘的聲音做過許多猜測。技術人員想弄清它到底來自哪里,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著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聽,我卻總是覺得不像。

一直未簽字確認,體現了作者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細讀課文,感受情感

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學、嚴謹之外,也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請勾畫出來,朗讀體會,用自己的朗讀向航天英雄致敬。

預設:

1.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

從語言描寫中可讓人感受到指揮大廳中緊張的氣氛以及對航天員楊利偉的關切之情。朗讀時須讀出深切的關注和興奮之情。

2.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一片紅暈,那里有我的戰友和親人。

這句話表現了作者對祖國的愛,對親人、戰友的愛。朗讀時,應該讀出真切的愛。

3.過了幾分鐘,我隱約聽到外面喊叫的聲音,手電的光束從舷窗上模糊地透進來。我知道:他們找到飛船了,外邊來人了!

寫出作者回到地面時踏實而又激動的心情。朗讀時須讀出再次回到祖國懷抱的激動之情。

四、析讀課文,品味詞句

《太空一日》用詞普通,語言平實,讀起來卻驚心動魄、扣人心弦。請同學們找出你認為精彩的語句加以品析,深入體會。

示例:

我全身用力,肌肉緊張,整個人收縮得像一塊鐵。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我"的身體比作一塊“鐵”,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火箭起飛時“我"的緊張狀態。

小結: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可以讀到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太空飛船時奇妙的身體感受。他在太空繞地飛行14圈,看見了許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險,經歷了很多驚心動魄的時刻。我們可以了解到,在科學探索的漫漫長路上,人類每前進一小步,背后都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