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橋梁基本技術要求盧再光94課件_第1頁
高速鐵路橋梁基本技術要求盧再光94課件_第2頁
高速鐵路橋梁基本技術要求盧再光94課件_第3頁
高速鐵路橋梁基本技術要求盧再光94課件_第4頁
高速鐵路橋梁基本技術要求盧再光94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速鐵路橋梁基本技術要求主講人:盧再光《高速鐵路橋隧建筑物修理規則(試行)》(鐵運〔2011〕131號)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技術規章編號:TG/GW114-2011一、荷載要求第2.1.1條列車豎向活載采用ZK活載,橋涵結構的檢算荷載應按《高速鐵路設計規范》(試行)辦理。第2.1.2條橋梁承載能力按《鐵路橋梁檢定規范》進行檢算,以檢定承載系數“K”表示(K為結構所能承受的活載相當于ZK活載的倍數),橋涵結構應滿足K≥l。一、荷載要求第2.1.3條橋涵承載能力不足(即K<1時),應根據其技術狀態確定采取加固、更換或改建措施。加固、更換或改建后的橋涵,其承載能力必須滿足K≥l的要求。一、荷載要求承載能力不足(即K<1)的橋涵,應根據其技術狀態確定加固、更換或改建。加固、更換或改建后的橋涵,其承載能力必須達到K≥1的要求。對尚能滿足Q<K的橋涵是否暫緩加固、改造,由鐵路局集團公司根據情況確定。一、荷載要求對承載能力不足的橋涵結構(K<1),應有計劃地進行加固;如加固工作艱巨或不經濟時應進行更換或改建。加固或更換后的承載能力,則必須滿足K≥1。至于設計等級較低線路上的橋涵,需根據具體運輸情況由各鐵路局集團公司確定是否加固或更換。一、荷載要求第2.2.1條橋隧建筑限界應滿足《鐵路技術管理規程》的規定,建筑限界的基本尺寸及輪廓線如圖2.2.1①軌面②區間及站內正線(無站臺)建筑限界③有站臺時建筑限界④軌面以上最大高度⑤線路中心線至站臺邊緣的距離(正線不適用)高速鐵路橋隧建筑限界(單位:mm)二、限界要求第2.2.2條曲線地段建筑限界應考慮因超高產生車體傾斜對曲線內側的限界加寬。其加寬量W(mm)為:

HW=——h

1500式中:H—軌頂面至計算點的高度(mm);h—外軌超高值(mm)。高速鐵路橋隧建筑限界曲線階梯加寬范圍二、限界要求加寬范圍包括全部圓曲線、緩和曲線和部分直線,采用階梯加寬方法(圖2.2.2)。即緩和曲線中點外13m之間的曲線加寬W,緩和曲線中點外13m至直緩點外22m加寬0.5倍W。三、孔徑及凈空要求運營中的行洪橋涵孔徑應能正常通過1/100頻率的檢定洪水。對特大橋及大中橋,若觀測洪水(包括調查洪水)頻率小于1/100但大于1/300時,應將觀測洪水頻率作為檢定洪水頻率。1對技術復雜、修復困難或重要的特大橋、大橋,還應能安全通過1/300校驗頻率的洪水。三、孔徑及凈空要求橋涵孔徑凈空不足,應有計劃地進行擴大或改建。改建凈空不足的既有橋涵時,應根據水文調查和分析資料,擬出各種可能的改建方案,如增建導流建筑物、疏浚河道、增擴橋孔、填高路堤等,經過詳細比較,確定最合適的改建方案,并滿足《鐵路橋涵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2三、孔徑及凈空要求03表列水位及注1中所指水位應根據河流具體情況,計入可能產生的壅水、浪高、水拱、局部股流涌高、河流超高和河床淤積等影響的高度。橋下凈空高度順號橋的部位高出檢定水位的最小高度(m)高出檢定水位的最大高度(m)鋼梁鋼筋混凝土或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鋼梁鋼筋混凝土或預應力混凝土結構1梁底一般情況0.250.250.00—洪水期有大漂流物1.501.250.750.50有泥石流1.001.000.500.502支承墊石頂0.00———3供肋和拱圈的拱腳0.00———02嚴重泥石流時,或在洪水期有特大漂流物通過時,可視具體情況,采用大于表列的凈空高度。01實體無鉸拱橋洪水期無大漂流物時,檢定洪水位到拱頂凈空高度不應小于拱矢高的1/4。四、剛度要求第2.4.1條橋涵設備應具有足夠的剛度、良好的動力性能及耐久性,滿足軌道穩定性、平順性要求,滿足高速列車安全運行和旅客乘坐舒適度的要求。第2.4.2條梁體豎向撓度的限值應符合下列規定:四、剛度要求梁體的豎向撓度限值跨度(m)速度(km/h)L≤40m40m<L≤80m80m<L≤96m200L/1300L/1300L/1000250L/1400L/1400L/1000300L/1500L/1600L/1100350L/1600L/1900L/1500表2.4.21.在ZK豎向靜活載作用下,梁體的豎向撓度不應大于表2.4.2所列數值。四、剛度要求表中限值僅適用于跨度不大于96m的混凝土結構。表中限值適用于3跨及以上的雙線簡支梁,對3跨及以上一聯的連續梁,梁體豎向撓度限值按表中數值的1.1倍取用;對2跨一聯的連續梁、2跨及以下的雙線簡支梁,梁體豎向撓度限值按表中數值的1.4倍取用。對單線簡支或連續梁,梁體豎向撓度限值按相應雙線橋限值的0.6倍取用。注意四、剛度要求2.拱橋、剛架及連續梁橋的豎向撓度,除考慮列車豎向靜活載作用外,尚應計及溫度的影響。梁體豎向撓度按下列情況之不利者取值:1列車豎向靜活載作用下產生的撓度值與0.5倍溫度引起的撓度之和。20.63倍列車豎向靜活載作用下產生的撓度值與全部溫度引起的撓度之和。四、剛度要求3.軌道鋪設完成后,預應力混凝土梁的豎向殘余變形應滿足下列限值:4.對于設有縱向坡度的無砟軌道橋梁,應考慮梁體縱向伸縮引起的梁縫兩側鋼軌支承點豎向相對位移對軌道結構的影響。1對有砟軌道橋面,梁體的豎向變形不應大于20mm。2對無砟軌道橋面,跨度50m及以下,梁體的豎向變形不應大于10mm;跨度大于50m,梁體的豎向變形不應大于跨度的1/5000,且不大于20mm。四、剛度要求第2.4.3條梁體橫向變形限值應符合下列規定:1在列車橫向搖擺力、離心力、風力和溫度的作用下,梁體的水平撓度不應大于梁體跨度的1/4000。2無砟軌道橋梁相鄰梁端之間、梁端與橋臺之間鋼軌支點處的橫向相對位移不應大于1mm。四、剛度要求第2.4.4條ZK靜活載作用下梁體扭曲引起的軌面不平順限值,以一段3m長的線路為基準,一線兩根鋼軌的豎向相對變形量t不應大于1.5mm,如圖2.4.4。橋面扭曲變形示意圖(S為鋼軌中心距)四、剛度要求橋跨的豎向、橫向的自振頻率第2.4.5條跨度不大于96m的簡支梁豎向自振頻率應滿足以下規定:1.簡支梁豎向自振頻率不應低于下列限值:L≤20m時no=80/L20m<L≤96m時

no=23.58L-0.592式中no——簡支梁豎向自振頻率限值(Hz);

L——簡支梁跨度(m)。2.跨度不大于32m預應力混凝土雙線簡支箱梁,其豎向自振頻率不低于表2.4.5限值時,可不進行車橋耦合動力響應檢算。四、剛度要求第2.4.6條在ZK豎向靜活載作用下,有砟軌道和無砟軌道橋梁梁端豎向轉角限值應符合表2.4.6。梁端豎向轉角如圖2.4.6所示。

梁端轉角示意圖運營橋梁的混凝土、鋼筋混凝土和石砌實體墩臺在動活載作用下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實測墩頂橫向最大振幅和最低頻率應滿足附錄通常值的規定。如超過通常值規定,應查明橋墩的技術狀態,必要時進行加固或采取保證行車安全的措施。四、剛度要求梁端豎向轉角限值橋上軌道類型位置限值(rad)備注有砟軌道橋臺與梁跨間θ≤2.0‰

相鄰梁跨間θ1+θ2≤4.0‰θ≤1.5‰梁端懸出長度≤0.55m

橋臺與梁跨間θ≤1.0‰0.55m<梁端懸出長度≤0.75m無砟軌道相鄰梁跨間θ1+θ2≤3.0‰θ1+θ2≤2.0‰梁端懸出長度≤0.55m0.55m<梁端懸出長度≤0.75mθ為梁體的梁端豎向轉角,θ1、θ2分別為相鄰梁跨梁梁體各自的梁端豎向轉角。五、基礎沉降第2.5.1條墩臺基礎的沉降量應按恒載計算。墩臺基礎工后均勻沉降量和相鄰墩臺沉降量差應滿足表2.5.1限值要求;對超靜定結構除滿足表2.5.1限值要求外,且還應根據沉降差對結構產生的附加應力的影響確定。墩臺基礎工后沉降量限值

沉降類型橋上軌道類型工后沉降量限值(mm)墩臺基礎均勻沉降有砟軌道30無砟軌道20相鄰墩臺基礎沉降量差有砟軌道15無砟軌道5六、基礎埋深第2.6.1條墩臺明挖基礎和沉井基礎基底埋置深度應符合下列條件:1位于河道非巖石地基上的橋跨不應采用明挖基礎。2凍脹、強凍脹土,在凍結線以下不小于0.25m,同時滿足凍脹力計算的要求;弱凍脹土,不小于凍結深度。3無沖刷處,在地面下不小于2.0m。4有沖刷處,在墩臺附近最大沖刷線以下應不小于下列安全值:六、基礎埋深第2.6.1條墩臺明挖基礎和沉井基礎基底埋置深度應符合下列條件:對一般橋梁,在檢算洪水頻率流量下,安全值為2m加沖刷總深度(自河床面算起的一般沖刷深度與局部沖刷深度之和)的10%;在校驗洪水頻率流量下,安全值為1.0m加沖刷總深度的5%。對技術復雜、修復困難或重要的特大橋、大橋,在檢算洪水頻率流量下,安全值為3m加沖刷總深度的10%;在校驗洪水頻率流量下,安全值為1.5m加沖刷總深度的5%。5對于不易沖刷磨損的巖石,墩臺基礎底應嵌入基本巖層深度不小于0.5m。如嵌入風化、破碎、易沖刷磨損巖層,按未嵌入巖層考慮。六、基礎埋深第2.6.1條墩臺明挖基礎和沉井基礎基底埋置深度應符合下列條件:六、基礎埋深第2.6.2條墩臺樁基礎和承臺的埋置深度應符合下列條件:1承臺底面在土中時,承臺板底面應在凍結線以下不小于0.25m,或在最大沖刷線下不小于2m(樁入土中深度不明時)。2承臺底面在水中時,應位于最低冰層底面以下不小于0.25m。3鉆(挖)孔灌注樁為柱樁時,樁底嵌入基本巖層深度不應小于0.5m。4樁基在最大沖刷線下的埋置深度必須保證墩臺穩定,滿足承載力、剛度和沉降控制要求。六、基礎埋深第2.6.3條基礎埋置深度不符合第2.6.1條、第2.6.2條規定條件之一的墩臺即為淺基墩臺,應進行防護、加固。七、斜交、過渡、填土厚度第2.7.1條橋梁結構斜交時,橋梁軸線與支承線夾角不宜小于60°,斜交橋臺的臺尾邊線應與線路中線垂直,否則應有特殊措施與路基過渡。斜交涵洞的斜交角不宜大于45°。第2.7.2條兩橋相鄰臺尾邊線之間的路基過渡長度不應小于150m;兩框構涵相鄰邊墻之間、橋梁臺尾線與相鄰框構涵邊墻之間的路基過渡長度不應小于30m。八、耐久性第2.9.1條橋隧涵主體結構和構件應具有足夠的耐久性。橋隧結構、欄桿、蓋板等混凝土構件應達到設計使用年限的要求。第2.9.2條對處于嚴重腐蝕環境(D4、L3、H4環境)中的混凝土結構,還應有可靠的防腐蝕強化措施。八、耐久性第2.9.3條鋼梁、鋼拱肋、吊桿、鋼欄桿、鋼支架、支座鋼件等應按規定進行保護涂裝,防止銹蝕。第2.9.4條混凝土墩身、托盤應設有護面鋼筋。第2.9.5條橋隧建筑物應有完善的防、排水系統,并便于清理。九、抗震與防災設施第2.10.1條位于抗震設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區的橋梁、隧道和明洞,均需按《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檢算。在多遇地震、設計地震、罕遇地震下應分別滿足抗震性能Ⅰ、Ⅱ、Ⅲ的設防目標。對抗震能力不足者應采取抗震措施。九、抗震與防災設施第2.10.2條抗震設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區的橋梁,均應設置防落梁設施。第2.10.4條跨越鐵路的跨線橋、天橋、渡槽等,應按該處橋梁的抗震設防要求設防。第2.10.5條在鐵路線路下通行機動車輛的立交橋涵,其橋涵下凈空高度不足5m時,應設置限高防護架。限高防護架的形式按部頒標準執行。第2.10.6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