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第7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教案新人教版_第1頁
2024秋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第7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教案新人教版_第2頁
2024秋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第7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教案新人教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4第7課戰國時期的社會改變1教學分析【教學目標】學問與實力了解戰國七雄、商鞅變法等基本史實,感知戰國時期我國歷史發展的總趨勢,辯證地相識戰國時期的諸侯兼并斗爭;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過程與方法識讀《戰國銅壺》《戰國形勢圖》,獲得有效歷史信息。通過材料研讀,學會論從史出的史學方法。通過對商鞅變法的開放性探討,培育創新思維和發展特性情感看法與價值觀改革促進國家強大和社會進步,但改革須要膽識和策略,學習商鞅不畏強權、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體現了古代中國人民的聰慧才智,了解這一工程,培育愛國情懷和國家認同感【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戰國七雄;商鞅變法;都江堰的修建教學難點: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歷史作用2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準備在秦國國內進行變法,又膽怯 國人爭論紛紛,所以遲疑不決。秦孝公召開朝會命臣工協商此事。舊貴族代表甘龍、杜摯起來反對變法。他們認為“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商鞅針鋒相對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下面,我們一起學習第7課《戰國時期的社會改變》。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戰國七雄1.老師講解并描述:(戰國七雄形成背景)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在農業生產上廣泛應用,封建經濟有很大的發展,新興地主階級壯大,要求取代舊貴族駕馭國家政權,發展經濟。2.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了解戰國七雄形成的過程,知道“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3.材料展示:趙王……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佯敗而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后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司馬遷《史記》4.結合教材上的《戰國形勢圖》,思索:上述材料是戰國時期哪一次斗爭?試著講一講此次斗爭的歷史故事。結合圖片可以看出戰國時期的斗爭有哪些特點?提示:長平之戰。戰國兼并斗爭特點歸納:規模大,參戰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傷亡大。5.老師總結:戰國時期的兼并斗爭是由分裂走向統一。秦國在斗爭中成為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漸漸在斗爭中處于優勢。目標導學二:商鞅變法1.圖片展示:商鞅2.老師講解并描述:戰國時期另一重要歷史現象是,各國都厲行變法,尤以商鞅變法最為出名,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小組合作完成下面的問題。(1)商鞅變法的緣由是什么?(2)商鞅變法的目的是什么?(3)商鞅變法是在哪一年起先的?支持變法的秦國國君是誰?(4)商鞅變法的內容及作用是什么?(5)商鞅變法的意義是什么?(6)商鞅變法成效最大的緣由是什么?3.小組代表展示探討成果,老師補充講解并描述:(1)緣由:①經濟方面:鐵制工具和牛耕的運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這是改革的根本緣由。②政治方面: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加,要求廢除舊貴族的世襲特權,駕馭國家政權,這是改革的政治緣由。③軍事方面:為在兼并斗爭中取勝。(2)目的: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富國強兵。(3)時間、支持者:公元前356年;秦孝公。(4)商鞅變法的內容及作用項目詳細內容作用政治確立縣制;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改革戶籍;嚴明法度加強中心集權經濟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激勵耕織;統一度量衡確立封建土地制度,提高了農夫的主動性,從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國富)軍事嘉獎軍功軍隊戰斗力加強了(兵強)(5)意義: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加,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6)成效最大的緣由:除了適應經濟、政治發展須要,順應時代潮流,還有兩大主觀因素。一是秦國地處西陲,國家落后,因而改革決心最大,秦孝公鼎力支持商鞅變法。二是商鞅作為改革家的個人品質和措施得力。4.材料研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允無私,罰不諱(huì)強大,賞不私親近……——《戰國策·秦策一》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樣推行改革的?不畏強權,敢于同守舊勢力斗爭;公允無私,嚴格執法。目標導學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圖片展示:都江堰景區和李冰父子塑像3.都江堰結構:4.老師講解并描述:都江堰由渠首和澆灌網兩大系統工程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為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三個主體工程。魚嘴是分水堤壩,形似大魚臥于江中,將岷江分成內江和外江。內江用于澆灌,外江用于分洪。三、課堂總結本課主要學了戰國七雄、商鞅變法和都江堰。三塊內容之間因果相聯,各國的變法及興修水利都是為了富國強兵,適應戰國七雄兼并斗爭的須要。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設促進了經濟發展,最終秦國取得優勢,統一全國。3板書設計4教學反思本課的戰國七雄、商鞅變法、都江堰都是本冊重要的學問點。首先,用學生感愛好的人物“商鞅”的舌戰群臣的圖片,激起學生的愛好,然后導入新課,在設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