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課國共的十年對峙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課國共的十年對峙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課國共的十年對峙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課國共的十年對峙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5課國共的十年對峙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15課國共的十年對峙[學習目標]課程標準重點難點概述南昌起義和土地革命、紅軍長征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相識其宏大歷史意義。1.理解“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內涵,分析其實踐的結果和影響。2.駕馭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緣由、結果及意義。3.相識遵義會議的宏大意義。一、南昌起義1.背景(1)國民革命失敗后,革命轉入低潮。(2)中國共產黨相識到駕馭軍隊的重要性。2.過程(1)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等率領革命軍成功發動南昌起義。(2)起義軍在南下途中損失慘重。(3)一部分軍隊由朱德、陳毅率領,轉戰湘南;另一部分進入海陸豐,與當地農夫軍會合。3.意義(1)打響了武裝抗拒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2)標記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起先。二、土地革命1.“八七會議”(1)召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心在漢口隱私召開緊急會議。(2)內容:清算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確定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抗拒國民黨統治的總方針;確定秋收季節發動武裝起義。(3)意義:給正處于思想紊亂、組織渙散中的中國共產黨指明白前進的方向。2.井岡山革命依據地的創建(1)背景: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進攻中心城市長沙受挫。(2)創建:1927年10月,毛澤東部隊到達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依據地——井岡山革命依據地。3.“工農武裝割據”(1)土地革命: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2)依據地政權建設:毛澤東領導依據地軍民進行經濟建設,努力發展生產,到1930年夏,全國已建立起大小十幾塊農村革命依據地。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心政府。(3)武裝斗爭:從1930年10月起,毛澤東、朱德領導紅軍粉碎了蔣介石對依據地發動的三次大規模的“圍剿”。推斷正誤八七會議確定建立農村革命依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解析八七會議上只是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的方針,但是建立農村革命依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要到井岡山依據地的創建才起先。概念辨析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誕生于土地革命時期的井岡山革命依據地。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堅決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成功。深化理解“工農武裝割據”理論(1)含義:“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是毛澤東提出的關于中國革命新道路的一個科學理論,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它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依據地建設三者結合起來的道路。(2)內在關系: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行,是有機的統一體。武裝斗爭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是進行土地革命,鞏固和發展革命依據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內容,滿意了農夫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農夫群眾參與武裝斗爭,鞏固和擴大革命依據地;農村革命依據地是中國民主革命的戰略陣地,是開展土地革命,進行武裝斗爭的基礎和依托。(3)意義:“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是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詳細實際相結合的光輝典范;“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為中國革命開拓了一條建立農村革命依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奪取政權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三、紅軍長征1.緣由:1933年秋在“左”傾錯誤指揮下,紅軍未能粉碎敵人的第五次“圍剿”。2.過程(1)起先:1934年10月,紅軍起先長征。(2)轉折:1935年1月召開遵義會議。①內容:訂正博古等人的“左”傾軍事路途錯誤,確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見;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權。②意義: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心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心的正確領導,成為黨的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成功:1935年10月,中心紅軍在陜北吳起鎮與當地紅軍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成功結束。3.意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圍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長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宏大的長征精神,成為激勵黨和人民接著前進的巨大動力。推斷正誤遵義會議徹底訂正了“左”傾錯誤。(×)解析遵義會議只是在軍事和組織上訂正了“左”傾錯誤,并沒有徹底清算“左”傾錯誤,“左”傾錯誤在延安整風運動后才被徹底清算。概念辨析長征精神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擅長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深化理解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的四個轉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依據地建立→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理論。(2)最高決策由錯誤到正確:右傾錯誤→八七會議的正確決策;“左”傾錯誤→遵義會議的正確決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轉移到北方:瑞金→陜北。(4)中國時局由內戰轉移到“外戰”:1927~1936年內戰→1937年國共合作抗日。歸納總結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轉入低潮。面對凄風苦雨,中國共產黨人毅然決然前行,打響了武裝抗拒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依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最終形成了燎原之勢,打開了中國歷史的新局面。學問結構

國共的十年對峙解讀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社會的主要沖突發生重大改變,由中國人民同北洋軍閥的沖突演化為以國共兩黨為代表的階級沖突,國民黨武力鎮壓共產黨,共產黨武裝抗拒國民黨,中國歷史進入了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1935年遵義會議的召開,標記著中國共產黨由無趣走向成熟。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變,中日民族沖突日趨上升,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起先。應用(2024·北京高考,17)國民革命失敗后,蘇共領導人曾認為,中國紅軍不行能在農村有所作為,只能等待時機協作城市工人暴動。但是,毛澤東成功探究出一條中國革命的獨特道路。對這一探究歷程表述精確的是()A.南昌起義→遵義會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工農武裝割據”→敵后游擊戰C.秋收起義→“工農武裝割據”→中共“七大”D.遵義會議→井岡山道路→《論長久戰》答案C解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創作于1927年,遵義會議是1935年,兩者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中共七大是1945年,處于抗日斗爭時期,比“工農武裝割據”時間晚,故B項錯誤;1927年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建立井岡山依據地,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中共七大召開表明抗日斗爭即將取得成功,故C項正確;遵義會議是長征期間的1935年,井岡山道路是1927年,故D項錯誤。中國革命的道路是由中國的特別國情確定中國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國的特別國情確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城市敵強我弱,農村蘊含革命力氣,這就確定了中國革命走向成功之路是“農村包圍城市”。經濟基礎是確定因素,當時的中國經濟基礎薄弱,中國必需走這條道路。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農村中敵人統治力氣薄弱;城市中敵人的力氣相對強大;國民革命在廣闊人民群眾中有深刻的影響,全國農村人口占大多數,易于組織發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充分,城市中的無產階級不夠強大。應用(2024·天津高考,9)“(本次大會)向全世界與全中國的勞動群眾,宣布它在全中國所要實現的基本任務,即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憲法大綱……中華蘇維埃政權所建設的是工人和農夫的民主專政的國家。”這次大會的召開地點位于下圖中()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④為江西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定都,直到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長征為中共依據地,故D項正確。1.印證教材觀點材料一我們鬧革命,光是跑來跑去是不行的,確定要有一個家,不然就很困難。……敵人不來,我們就在這里練兵,發動群眾,敵人來了,我們就靠這個家和敵人作戰。我們以家為依托,不斷向外發展,把我們四周的敵人一點點地吃掉、趕走,我們的日子漸漸地就好過了。假如我們能夠普遍地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條件。——均摘自《毛澤東選集》應用“工農武裝割據”包括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依據地建設三個方面的內容。材料二1928年的歌謠:“過新年,過新年,今年不比平常年,共產黨軍來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過新年,過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鐮,高舉紅旗開大會,工農翻身掌政權。”應用中國共產黨在農村依據地開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2.獲得材料信息材料一(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起先領導中國人民探究救國的道路)“中國的特點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民主的國家,而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在內部沒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壓迫;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壓迫。因此,無議會可以利用,無組織工人實行罷工的合法權利。在這里,共產黨的任務,基本上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入起義和斗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澤東《斗爭和戰略問題》應用依據材料一指出毛澤東認為的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及根本緣由。答案道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根本緣由: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材料二中國共產黨對于共產國際的決議及共產國際派來的代表的看法,往往照抄照搬……在長征起先前不久,黨中心失去了與共產國際的無線電聯系……而共產國際派來的李德因在軍事指揮上犯了錯誤,在會議上處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對我們發號施令了。——《中國紅軍長征記》應用依據材料二指出這次會議指哪次會議?在該會議前后中國共產黨對待共產國際的看法有何改變?答案會議:遵義會議。改變:遵義會議前對共產國際的指示迷信、盲從;遵義會議后擺脫了對共產國際的盲從,起先獨立自主地確定自己的方針政策。1.2024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周年紀念日。下列重大歷史事務與這一節日有關的是()A.武昌起義 B.北伐斗爭C.南昌起義 D.秋收起義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學問可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抗拒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人民軍隊由此建立,故C項正確。2.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認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現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確的一組是()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岡山精神④長征精神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 D.②④①③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①項五四精神形成是在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②項延安精神是1935年到1948年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依據地軍民在革命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③項井岡山精神誕生于土地革命時期的井岡山依據地;④項長征精神誕生于1934年到1935年長征期間。因此依據時間先后依次排列應為①③④②。故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為C選項。3.大革命失敗后,點燃“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的是()A.南昌起義B.井岡山革命依據地的建立C.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成立D.長征答案B解析依據題意可知,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后,退回文家市,確定放棄長沙,向敵人力氣薄弱的井岡山進軍,創建了第一塊農村革命依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故B正確。4.確定中國民主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據是()A.共產國際的指示 B.蘇俄的革命閱歷C.中國的特別國情 D.毛澤東思想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學問可知,確定中國民主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據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別國情,故C項正確。5.中國共產黨從無趣走向成熟的標記是()A.八七會議 B.遵義會議C.七大 D.七屆二中全會答案B解析在長征途中中共召開遵義會議,獨立自主地正確解決了革命中出現的問題,標記著中國共產黨從無趣走向成熟,故B正確。6.紅軍被迫長征的根本緣由是()A.王明等人“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B.日本發動華北事變C.蔣介石實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D.東三省淪亡要北上抗日答案A解析紅軍被迫長征的根本緣由是王明等人“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故A正確。課時訓練[基礎對點訓練]題組1南昌起義1.電影《建軍大業》是繼《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后,又一部陣容華麗、氣概恢宏的史詩之作。電影以南昌起義這一重要歷史事務為主線,呈現了人民軍隊宏大的建軍篇章。91年前的南昌起義()A.是中共駕馭革命武裝力氣的起先B.成為武裝抗拒國民黨反動派的起點C.是中共從無趣走向成熟的標記D.開拓了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道路答案B解析南昌起義是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抗拒國民黨反動派的起先,也是創建軍隊的起先,故B正確;中國共產黨在國民大革命時期已經起先駕馭革命力氣,A錯誤;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標記著中共從無趣走向成熟,C錯誤;井岡山革命依據地的建立開拓了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道路,D錯誤。題組2土地革命2.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犯了不少錯誤,但都能夠在緊要關頭召開會議,訂正錯誤,指明新的出路,其中“八七會議”就是一次具有轉折性意義的重要會議。以下關于這次會議內容的表述中,不精確的一項是()A.清算一些領導人的“左”傾錯誤B.確定開展土地革命C.確定武裝抗拒國民黨統治的總方針D.確定組織秋收起義答案A解析“八七會議”清算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答案為A項。3.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的土墻上殘留著革命時代的標語:“殲滅新舊軍閥斗爭!”“殲滅屠殺工農的國民黨!”“紅旗飄揚高舉起,白匪土豪大恐慌。”這種歷史場景出現在()A.國民革命時期 B.國共十年對峙時期C.抗日斗爭時期 D.解放斗爭時期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殲滅新舊軍閥”“殲滅屠殺工農的國民黨”“紅旗飄揚”“土豪恐慌”反映出國共十年對峙時期,面對國民黨新軍閥的屠殺,階級沖突嚴峻激化,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群眾進行武裝斗爭,開展土地革命,故選B。A、C、D時間點和社會特征不符,解除。4.毛澤東在《斗爭和戰略問題》中指出:“(中國)無議會可以利用,無組織工人實行罷工的合法權利。在這里,共產黨的任務,基本的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入起義和斗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澤東上述觀點的核心是()A.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中國必需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C.中國無產階級無任何政治權利D.中國革命可以走從城市到農村的道路答案B解析據題干關鍵信息“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知,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必需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故選B。5.1930年,閩西蘇區掀起文化建設熱潮,有一首紅歌《你追我趕實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橫直疏密要適當,但愿今年多產谷,支援紅軍打勝仗。”這反映出()A.蘇區的農業生產快速復原發展起來B.蘇區農夫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C.蘇區人民期盼結束內戰的美妙愿望D.土地革命調動了農夫的生產和革命主動性答案D解析題干中這首紅歌是描述當時閩西蘇區農業生產發展狀況,以及支援紅軍的情景。這是在“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指導下土地革命的體現。依據地土地革命的進行,使農夫在政治上翻了身,經濟上分到了土地,革命主動性空前提高,有力地促進了依據地建設以及武裝斗爭進行。故D項符合題意。6.1930年6月李立三說:“鄉村是統治階級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頭腦與心腹,單只斬斷了他的四肢,而沒有斬斷他的頭腦,炸裂他的心腹,還不能致他的最終的死命。”這表明()A.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找到中國革命的新道路B.中國共產黨黨內對“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相識不一樣C.李立三相識到農夫階級力氣的宏大D.李立三認清了當時中國的國情答案B解析由題干時間信息“1930年”可知A項說法不正確,因為毛澤東在20世紀20年頭已經找到新的革命道路;C、D兩項說法與題干正好相反,故解除;題干說明當時在中國共產黨黨內對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存在相識上的分歧,故選B項。題組3紅軍長征7.《地緣改變:長征不為人知的意義》中寫道:“經過長征之后,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與蔣介石集團的地緣沖突明顯緩解,在中日民族沖突日漸加劇的狀況下,出現了國共兩黨和平共處乃至聯合抗戰的可能性,所以說當時國內政治格局和國共政策的全部改變都與長征帶來的地緣改變有關。”此材料認為長征()A.消退了國共兩黨的分歧B.有利于國共合作抗日的實現C.是中國共產黨成熟的標記D.留下了堅忍不拔的長征精神答案B解析國共兩黨的分歧和沖突隨著國內外局勢的不斷改變會有緩和,由于兩黨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國共兩黨的分歧和沖突不會消退,故A項錯誤;依據題干信息可知長征有利于國共合作抗日的實現,故B項正確;遵義會議標記著中國共產黨成熟,C項錯誤;D項表述正確,但不符合材料國共合作抗日的主旨,解除。8.《紅軍不怕遠征難·突破封鎖線》中唱道:“三十晝夜飛行軍,突破四道封鎖墻……全軍惦念毛主席,迷霧途中盼太陽。”這里的“迷霧”是指()A.右傾機會主義B.“左”傾錯誤C.蔣介石對紅軍的第五次“圍剿”D.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答案B解析結合詩中“全軍惦念毛主席”以及“盼太陽”等信息分析,他們“盼太陽”是惦念毛澤東,“迷霧途中盼太陽”是因為當時出現了錯誤的指導,導致革命遭遇了極大損失,錯誤指導是“左”傾錯誤。故選B。9.“萬里征途路不平,‘左’傾錯誤總橫行。□□□□端航向,確立毛公統率兵。”與詩中空格部分相關的歷史事務應是()A.南昌起義 B.八七會議C.遵義會議 D.中共三大答案C解析依據關鍵信息“萬里征途”“毛公統率”推斷應是指長征期間,由錯誤到成功的轉變,因此“端航向”的應是遵義會議。其他三項會議時期,毛澤東還沒有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因此特征不符。故選C。10.以“中國革命”為主題的紅色資源,是發展紅色旅游的珍貴財寶。其中以三大搖籃即①人民軍隊的搖籃;②中國革命的搖籃;③共和國的搖籃,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國紅色文化中的絢爛珍寶。那么,下面對于這三大搖籃,表述最精確的是()A.①:這支人民軍隊誕生在抗日斗爭的炮火中B.②:此地建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第一塊農村革命依據地C.③: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心領導,標記著中共由無趣走向成熟D.①:延安、②:瑞金、③:遵義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歷史事務。依據所學可知,①②③分別指的是南昌、井岡山、瑞金,A項錯誤,因在1927年南昌起義誕生了第一支人民軍隊;B項正確,毛澤東創立的井岡山革命依據地是我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建立的第一塊農村革命依據地;C項是遵義會議,與③瑞金不符,故C項錯誤;D項錯誤,分別是南昌、井岡山、瑞金。所以應選B。[綜合提升訓練]11.視察下圖,對圖中歷史信息的解讀最為精確的是()A.進攻長沙是為掩護起義主力向井岡山轉移B.起義部隊轉向農村是中共中心的戰略決策C.這次起義打響了武裝抗拒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D.起義部隊向井岡山進軍為中國革命開拓了新道路答案D解析由題干的圖片內容可知,從長沙轉向文家市再到三灣最終到達井岡山,結合所學可知,中共在攻打長沙受挫后,毛澤東在文家市作出決策,放棄進攻大城市,轉向山區,在三灣進行改編,確立了當時軍隊的確定領導,1927年10月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創立井岡山革命依據地,故D項正確。12.下圖所示是江西省遂川人民1928年傳唱的一首歌謠,歌謠反映了當時遂川()過新年、過新年,今年不比平常年,共產黨軍來到了,你分谷子我分田。過新年、過新年,你拿斧頭我拿鐮,高舉紅旗開大會,打了土豪分了田。①紅軍長征的到來②土地革命的開展③紅色政權的建立④人民的喜悅心情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由題干時間“1928年”,可知長征尚未起先(長征從1934年10月起先)。再由“分田”“打土豪”可知,②③④正確。13.某學生做了一張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學問復習表,把黨的正確探究總結為“三次改變”,表中甲、乙兩處空白應為()三次探究起先于革命方式的改變甲革命道路的改變毛澤東開創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中心領導的改變乙A.秋收起義、八七會議B.南昌起義、長征的成功C.南昌起義、遵義會議D.八七會議、井岡山依據地的建立答案C解析秋收起義不是革命方式改變的起先,故A項錯誤;長征的成功與中心領導的改變無關,故B項錯誤;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抗拒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故C項正確;八七會議做出了武裝抗拒的決策,卻不是武裝起義的起先,革命方式沒有改變,井岡山依據地建立,中共中心領導并未改變,故D項錯誤。14.1935年10月,陳云在向共產國際的報告中寫道:此次會議“撤換了‘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推選毛澤東同志擔當領導”“目前,我們黨在新的狀況下能夠自己提出新的任務”。這說明()A.中共起先由無趣走向成熟B.紅軍已粉碎國民黨的圍剿C.中共建立了完整的領導核心D.紅軍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1935年10月,陳云在向共產國際的報告中寫道:此次會議撤換了‘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推選毛澤東同志擔當領導”可知這次會議是指遵義會議,這次會議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心的正確領導,是中共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途、方針和政策問題,是中共從無趣走向成熟的標記,故A項正確。15.在遵義會議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