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山東地區暖通設計概覽_第1頁
暖通山東地區暖通設計概覽_第2頁
暖通山東地區暖通設計概覽_第3頁
暖通山東地區暖通設計概覽_第4頁
暖通山東地區暖通設計概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要內容地域特征概覽相關政策概覽主要地方標準概覽系統設計概覽暖通企業概覽工程案例1-地域特征概覽概況山東省位于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北緯34°22.9′—38°24.01′、東經114°47.5′—122°42.3′之間。境域包括半島和內陸兩部分。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

秋短暫,冬夏較長。山東省氣溫地區差異東西大于南北。西南部年平均氣溫多在13℃以上,濟南、棗莊等地達14℃以上,膠東半島、黃河三角洲最低,多在12℃乃至11℃以下。行政區——華東地區位置、氣候、風土民情等——更接近華北地區熱工分區山東省屬于典型寒冷地區,氣候子區分寒冷A區、寒冷B區典型地區氣象參數濟南威海成山頭沿海海洋性氣候: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濕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持續時間較長。煙臺威海冬季多雪。暖通專業影響:氣溫波動略小,供暖時間長,夏季顯熱負荷小、新風除濕負荷大內陸溫帶季風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暖通專業影響:氣溫波動大,夏季供冷時間長,最熱月高溫高濕2-相關政策概覽山東省綠色建筑促進辦法第七條

城市、縣城、鎮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新建民用建筑(3層以下居住建筑除外)的規劃、設計、建設,應當采用國家和省規定的綠色建筑標準。其中,政府投資或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共建筑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應當按照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第八條

需要審批、核準的新建民用建筑項目,其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項目申請報告應當明確綠色建筑等級要求。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委托施工圖審查機構對施工圖設計文

件是否符合綠色建筑等級和標準進行審查。對不符合綠色建筑

等級和標準的,施工圖審查機構不得出具施工圖審查合格證書。第十一條設計單位應當按照綠色建筑等級和標準進行設計,明確材料、構件、設備的技術指標要求以及采取的綠色技術措施等內容,并在施工圖設計文件中編制綠色建筑專篇。山東省綠色建筑促進辦法第十七條

政府投資或者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共建筑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在交付前,建設單位應當對空調通風、電氣和智能控制、給排水等系統進行綜合效能調適,保證各系統協調運行,達到設計要求。第十八條

綠色建筑的運營應當符合下列要求:(二)節能、節水和用能分項計量及數據采集傳輸系統等設施設備運行正常,水、電、燃氣、供暖和空調系統分戶、分項計量;(三)供暖、通風、空調、照明等設備的自動監控系統運行正常,記錄完整,水、電、燃氣等可實現遠程讀數記錄;第二十三條

新建高度100米以下城鎮居住建筑、農村社區以及集中供應熱水的公共建筑,應當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

驗收。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項目應當優先使用淺層地熱能進行供暖、制冷。鼓勵其他建筑項目使用淺層地熱能進行供暖、制冷。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安排綠色建筑與裝配式建筑資金,重點用于下列工作:(一)綠色建筑與裝配式建筑技術、產品的研究開發與推廣;(二)綠色建筑與裝配式建筑相關標準制定;(三)高星級綠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清潔能源取暖、綠色生態城區(鎮)等示范;(四)裝配式建筑項目、產業基地及區域示范;(五)綠色建筑與裝配式建筑宣傳、公共信息服務。第三十三條

對建設、購買、運營綠色建筑的,實行下列扶持政策:(二)居住建筑采用地熱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采暖、制冷、供應熱水的,其用電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享受優惠政策;(三)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民用建筑,核算建筑能耗時,其常規能源替代量可以抵扣相應的建筑能耗量;(四)公共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的,執行峰谷分時電價山東省綠色建筑標識管理辦法第五條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省綠色建筑標識管理工作,認定二星級綠色建筑并授予標識,指導監督設區市一星級綠色建筑標識工作。各設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一星級綠色建筑認定和標識授予工作。綠色建筑星級認定和標識授予為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不向申報單位收取費用。第六條新建民用建筑三星級標識認定采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二星級、一星級標識認定采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37/T

5097)。工業建筑星級標識認定采用《綠色工業建筑評價標準》(GB/T50878)。既有建筑改造星級標識認定采用《既有建筑綠色改造評價標準》(GB/T

51141)。第七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建立省級綠色建筑專家庫(包括規劃、建筑、結構、建材、暖通、給排水、電氣、建筑物理、檢測等相關專業),承擔二星級綠色建筑標識認定專家審查工作。各設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建立市級綠色建筑專家庫,承擔一星級綠色建筑標識認定專家審查工作。《山東省供熱條例》第六條:“鼓勵利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工業余熱和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供熱事業,鼓勵和扶持安全、高效、節能環保供熱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研究開發和推廣使用。“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或者可再生能源替代燃煤供熱的規劃,對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區域、方式、規模和實施措施作出安排。”第十四條:供熱工程竣工后,供熱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等建設單位應當組織竣工驗收。第十五條:供熱企業應當實行熱源、管網、換熱站經營管理一體化2021年12月3日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第二次修訂重大變化,取消原第十四條:取消供熱配套費、不再由供熱企業負責設計、建設。——建設單位建設、施工圖設計單位進行換熱站設計《住宅小區供熱設施建設標準》正在編制中環保能源價格-峰谷電價00.511.52夏季(6-8月)峰谷時段00.511.52冬季(12月、1月)峰谷時段1.61.41.210.80.60.40.2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23:00其他季節峰谷時段能源價格-熱力各地市不同,差異明顯能源價格-氣各地市不同,差異明顯能源價格-水各地市不同,差異明顯城市建設配套費全過程咨詢政府投資和國有資金投資的項目原則上實行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工程建設全過程咨詢服務應當由一家具有綜合能力的工程咨

詢單位實施,也可由多家具有招標代理、勘察、設計、監理、造價、項目管理等不同能力的咨詢單位聯合實施。建設單位應選擇具有相應工程勘察、設計、監理或造價咨詢資質的單位開展全過程咨詢服務,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可不再另行委托勘察、設計、監理或造價咨詢單位。全過程工程咨詢實行項目負責人責任制。工程建設全過程咨詢項目負責人應當取得工程建設類注冊執業資格且具有工程類、工程經濟類高級職稱,并具有類似工程經驗、且在該企業注冊;工程建設全過程咨詢項目負責人不得同時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工程項目任職關于政府補助地源熱泵、太陽能、蓄能、既有建筑改造、綠色建筑等,都曾經階段性有過政府資金補助,目前政策層面都沒有了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前幾年還有省級示范項目補助,按增量成本申請。目前濟南市對實施被動式超低能耗、近零能耗的建筑,給予容積率3%的獎勵,同時對不接駁市政供熱的被動房項目,給予不超過配套費相應額度(78元/㎡)的補貼(具體數額申請后由市財政局定)。設計審查初步設計審查:《山東省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20-07-31政府投資的建設工程項目,其初步設計文件編制完成后,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申請初步設計審查。施工圖設計審查消防設計審查3-主要地方標準概覽《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37/5026-2014熱計量——原則上各種計量方法均可,實際工程以熱量表法為主室溫自動調控——散熱器自動溫控閥,地暖戶溫控制或分環路控供暖設計熱負荷指標≯25W/㎡熱力站供熱半徑≯500m,供熱面積≯10萬㎡熱力入口安裝靜態水力平衡閥新建住宅采用共用立管分戶獨立系統節能75%標準??節能82.5%標準正在修編冷水機組性能系數COP、IPLV絕大部分已不滿足《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37/5155-2019IPLV限值對照類

型名義制冷量(kW)定頻變頻DB37/5155-2019GB55015-2021DB37/5155-2019GB55015-2021水冷活塞式/渦旋式≤5285.255.006.306.30螺桿式≤5285.655.456.536.30528~11636.005.856.906.73>11636.306.207.257.13離心式<11635.555.606.906.961163~21105.855.607.617.28>21106.206.108.067.93風冷或蒸發冷卻活塞式/渦旋式≤503.603.204.053.60>503.703.404.033.70螺桿式≤503.603.104.183.60>503.703.204.283.70COP限值對照類

型名義制冷量(kW)定頻變頻DB37/5155-2019GB55015-2021DB37/5155-2019GB55015-2021水冷活塞式/渦旋式≤5284.305.303.904.20螺桿式≤5284.905.304.474.47528~11635.305.604.854.85>11635.705.805.235.23離心式<11635.405.704.844.841163~21105.706.005.125.20>21105.906.205.395.39風冷或蒸發冷卻活塞式/渦旋式≤502.803.002.422.50>503.003.002.602.70螺桿式≤503.203.002.602.60>503.202.792.79多聯機IPLV(C)、APF水冷機組IPLV(C)均已不滿足《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風冷機組APF全系列滿足,GB55015規格劃分更細《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37/5155-2019名義制冷量CC(kW)水冷多聯機制冷綜合性能系數IPLV(C)(W/W)風冷多聯機全年能源消耗率APF(W/W)DB37/5155-2019GB55015-2021DB37/5155-2019CC≤284.005.504.4028<CC≤843.955.404.20CC>843.805.304.00名義制冷量CC(kW)風冷多聯機全年能源消耗率APF(W/W)CC≤144.2014<CC≤284.1028<CC≤504.0050<CC≤683.80CC>683.50直燃機組性能系數COP滿足GB55015-2021空氣源熱泵機組性能系數COP不滿足GB55015-2021機組類型機組COPDB37/5155-2019GB55015-2021冷熱風機組2.002.20冷熱水機組2.202.40單元式空調器、風管機SEER、APF、IPLV不滿足GB55015-2021《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37/5155-2019房間空調器滿足GB55015-2021GB55015無定頻機組EER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其他要點

散熱器供暖系統設計水溫:80/60?75/50?68.8/56.3?宜采用雙管異程可采用單管跨越式,垂直≯6層,水平≯6組散熱器自動溫控閥全空氣系統新風比所有全空氣系統,最大總新風比——≮50%;人員密集大空間,所有全空氣系統,最大總新風比——≮70%;全年供冷區域,所有全空氣系統,最大總新風比——≮70%《供暖散熱器散熱量測定方法》GB/T13754-2017

排風熱回收全樓最小總新風量≥20000m3/h,其中至少40%設置排風,并進行能量回收;直流式系統,送風量≥3000m3/h,75%的排風進行能量回收;全空氣系統,新風量≥4000m3/h,經常運行、技術經濟比較合理,對送風量的75%的集中排風進行能量回收。能量回收裝置排風量與新風量比值0.75~1.33;可不設置能量回收場合:有害物、室內溫度≤5℃、首層大堂、僅夏季空調場合。計量集中供熱系統供熱量制冷系統制冷量補水量

《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37/T5043-2021

8.1.5當采用地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熱電冷三聯供系統、蓄能系統等新型能源或節能系統形式時,宜進行供暖空調全年動態負荷計算和能耗模擬;當通過供暖空調全年計算負荷的變化幅度來判定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是否優于國家現行相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規定,應進行供暖空調全年動態負荷計算和能耗模擬。8.2.8集中空調系統的冷源系統設計能效系數(DEERsys)不應低于表8.2.8的限定值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37/T5097-2021

《被動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37/T5074-2016

《山東省近零能耗公共建筑技術導則》JD14-054-2020能耗指標相對節能率≥60%(對GB50189-2014)空調耗電輸冷熱比,降低20%酒店類可再生能源利用率,≥10%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保證率≥70%氣密性n50≤0.6/h設計參數溫度、濕度、細顆粒物、噪聲、隔聲——高標準新風系統設計新風量按GB50736規定;依據性能化原則確定熱回收裝置類型不同熱回收類型的熱回收效率分別根據供冷、供熱工況確定排風量/新風量=0.9~1.1;過濾:送風中效、排風粗效旁通功能通風電力需求:無表冷器、加濕功能——0.45,有表冷器、加濕器——0.60冷熱源高要求,有能效等級的達到一級能效輸配系統風道系統單位風量耗功率降低20%空調冷熱水系統循環水泵的耗電輸冷(熱)比降低20%風水系統變頻控制智能化能耗計量環境參數監測:溫度、濕度、CO2、PM2.5設備監控及節能控制移動終端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山東省消防技術體系住建廳消防中心“1+2+N”政策技術體系1-2021.8.18《山東省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實施細則(暫行)》2-2021.7.14

《山東省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技術導則》《消防設計技術文件范本》2-2021.8.23《山東省建設工程消防驗收技術導則》N-2022.5.25《山東省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技術指南(疑難解析)》N-2022.1.25《山東省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技術指南(電氣)》N-暖通、給排水….在編2020.12.7《山東省建筑工程消防設計部分非強制性條文適用指引》仍然有效消防設計技術文件1

消防設計文件(A4,PDF,參考消防設計文件范本)2

消防設計專篇(A1,CAD,分專業描述,參考消防設計專篇范本)3

有關消防設計圖紙文件(CAD)暖通專業消防設計專篇1

工程概況2

設計依據3

防煙系統設計3.1

防煙系統設置暖通專業消防設計專篇3.2

自然通風3.2

機械加壓送風系統3.3

避難層(間)防煙系統3.5固定窗暖通專業消防設計專篇4

排煙系統設計4.1

排煙系統設置4.2

自然排煙4.3

機械排煙暖通專業消防設計專篇4.4

補風系統4.5

固定窗5

暖通空調系統的防火設計暖通空調系統的防火措施防煙防火閥設置排煙防火閥設置暖通空調系統的事故及防爆通風措施6

防排煙系統控制要求一般要求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排煙、補風系統氣體滅火房間通風系統7

防排煙系統主要設備及材料風機防火/排煙閥(口)擋煙垂壁風管及附件保溫絕熱材料4-系統設計概覽住宅供暖系統設計供暖形式下供下回共用立管分戶獨立系統以地暖為主,濟南回遷房一般采用散熱器地暖系統有裝配式要求,根據裝配化率計算,可采用干式地暖散熱器系統戶內系統一般采用雙管系統,宜采用異程系統回遷房散熱器一般采用鋼管柱形計量按分戶熱量表法設計,采用其他形式需通過甲方跟熱力公司溝通新手易犯的問題不計算(在腦子里面主要還是水的時候,少拍腦子)過于相信計算(不是計算的問題,是計算的邊界條件很多沒有搞清楚)死扣規范條文,典型的如:散熱器設計溫度按75/50、負荷指標按25W/㎡

負荷計算

圍護結構參數與建筑一致,不漏項、不重復。變形縫、不采暖樓梯間隔墻、地下室頂板容易遺漏或計算不完整戶間傳熱(天正為例)分別計算樓板、地面、戶間隔墻,在是否戶間傳熱選項中打勾不計算樓板、地面、隔墻等戶間傳熱,在工程信息欄戶間傳熱計算方法選擇——按單位面積平均傳熱量法,7W/㎡;非采暖區域負荷采用熱量平衡法計算采用溫差修正系數法簡化計算進與之鄰近采暖房間內封閉陽臺計算陽臺外圍的墻、窗,陽臺門不必計算。非采暖空間與采暖空間相鄰的樓板(地下室頂板)傳熱系數(限值1.5W/m.K),遠大于屋面(0.55W/m.K),考慮溫差修正系數α=0.4,1.5*0.4=0.6,首層負荷大于頂層。

熱力入口

與當地熱力公司協調溝通,是按樓棟設置還是按單元設置熱力入口。沒有異議情況下,應按樓棟設置。熱表間尺寸不宜小于3m*2.5m,凈高不低于2m,熱表前操作檢修距離不小于0.8m。熱表間應設置排水設施,集水坑1000*1000*1000,配置一臺排水泵即可熱力入口結算熱表應采用超聲波表,應具備數據通訊和遠傳功能,電氣專業設計到位。熱表口徑計算確定。熱力入口應設置靜態水力平衡閥,宜設置動態平衡壓差調節閥。熱力入口參數標注

地暖系統設計

地暖環路各環路長度相差不超過15%,單環路長度不應超過100m,宜小于80m。主要房間獨立環路,衛生間可與相鄰房間合并。衛生間面積較大、外圍護結構較多(一般是主衛),當與相鄰主臥合并后管路長度較長時,宜獨立環路。不要兩個以上房間串聯(雙衛+臥室、衛+書房+臥室等)。分集水器位置廚房灶臺下、水盆下、儲藏室、衣帽間、玄關…入戶干管管徑計算確定自管井至分集水器,宜短、直可穿墻,預留PVC套管,管徑大一號。大戶型設計入戶管管徑、熱表口徑均應適當放大必要時熱表后兩路入戶(De40管道施工有難度),戶內分集水器設置2個躍層一般是分層設置入戶裝置,也可以入戶后分支衛生間供暖多采用衛浴專用散熱器,注意在地暖溫度下,衛浴散熱器散熱量較小,一般不滿足規范要求的25℃,但應設法滿足18℃要求;其余參加散熱器系統

地暖系統設計

管井布置水暖協調,閥門、水暖表不可相互遮擋,便于操作,具備檢修條件繪制管井大樣時,要考慮墻體抹灰厚度、保溫厚度、適當的檢修距離(當立管上沒有閥門時,凈距50mm左右;當立管上設閥門時,管道凈距不小于100mm。因此,盡量不要在立管上設閥門)高區立管再轉換到低區立管的管位上,保證支管接法一致。某熱力公司要求原則要求與自來水管道左右排列。暖氣管道回水管、供水管前后排列(回水管離地高度0.8米,供水管離地高度1.6米;前面如有自來水管阻擋,回水應高于自來水0.6米,供水高于回水0.8米)兩套供熱系統管道井尺寸:①管道井內凈尺寸不小于1800×1000;②管道井門尺寸不小于1800×800mm(高×寬);一套供熱系統管道井尺寸:①尺寸不小于1800×600;②管道井門尺寸不小于700×1400mm(高×寬),采用雙開門。

地暖溫控

濟南采用戶溫控制,溫控閥設在管井內有的地市要求分環路模式IV,有的要求分環路模式II散熱器系統設計熱媒溫度集中供熱,規范75/50℃,濟南熱力公司要求用55/40℃校核;熱泵:45/40℃,宜采用低溫對流型散熱器;壁掛爐:不超過60℃,宜采用低溫對流型散熱器。垂直分區《民規》GB50376-2012不再規定供暖系統的垂直高度,僅對散熱器與管材的工作壓力給出了相應的規定。也就是說,高層建筑可適當突破50m分區限制,只要散熱器、管材、管件的耐壓足夠即可。戶內同程、異程異程式較同程式穩定,易于調節。但應注意,對于大面積戶型,由于熱力公司實際按大流量、小溫差工況運行,不平衡度大大增加,常常造成散熱器不熱。建議做法:一、加大管徑。二、自管井開始,戶內散熱器供回水管分兩路入戶。戶內管道敷設墊層暗敷管道應沿墻敷設,宜平、直,遇有剪力墻,應預留套管穿墻安裝,不宜繞行過多。管道應標注定位尺寸,便于施工填充層時預留管槽;管道安裝完畢,地面上應根據管道定位繪出指示,方便住戶的保護及后期維修。散熱器布置散熱器布置應避免與家具、電氣插座、配電箱打架。散熱器中心距及安裝高度鑄鐵散熱器足片安裝,不多見;輕型散熱器,掛式安裝,一般距地100mm~150mm(當散熱器采用下側接管,并需要安裝閥門時,散熱器底邊距完成地面不得小于200mm),散熱器高度一般比中心距多出50mm~70mm,因此選擇散熱器中心距至少要比窗臺低

200mm。注意:北向房間通常采用900mm的高窗臺,而南向房間基于采光需要通常采用較低窗臺。散熱器布置空間散熱器所需的安裝空間包括散熱器本身長度(片數乘以片長,如普通柱翼型單片長度70mm,20片即為1400mm)、散熱器接管空間(與散熱器接管方式關系極大,側向接管應預留不小于500mm的空間,下側接管需預留出散熱器的安裝空間與泄水、放氣的操作空間,與墻體的陰角距離不宜小于200mm、與陽角距離不宜小于100mm)。散熱器接管方式當窗臺高度滿足時,宜采用下接管方式,增加美觀、減少支管長度。內墻布置散熱器當內墻布置散熱器時,宜采用瘦高型的散熱器形式,但散熱器的高度也不宜太高,過高的散熱器下部溫度降低,散熱效率下降。根據美觀需要,散熱器高度宜為寬度的整數倍。衛生間散熱器布置散熱器布置應與建筑、電氣、給排水等各專業密切配合,避免與潔具、太陽能水閥、電器插座打架。當采用衛浴型散熱器時,由于衛浴型散熱器形式多樣,選擇時需要注意:散熱量是否滿足熱負荷需要;背簍式、環柱式等形式需要較大的空間,不宜在門后安裝;可在浴盆接管對面、座便器水箱上部安裝,距浴盆及水箱尺寸宜為200mm~300mm;當散熱器在座便器側面安裝時,散熱器外邊緣與座便器中心距離不應小于450mm。各種散熱器不建議在洗面盆下安裝,此處常被住戶裝修成櫥柜,無法散熱,且各種上下水管道較多,相互影響操作與檢修。門后安裝時預留墻垛尺寸要足夠。預留門垛的長度與散熱器形式有關。公建供暖系統設計公建單純設置供暖系統目前以學校和幼兒園為主供暖形式地暖、散熱器均有,以散熱器為主住宅區中房地產公司代建時,學校、幼兒園建設后移交給教育部門,應設置獨立換熱系統垂直系統:下供下回雙管異程系統,解決頂層自動排氣問題計量、溫控一般要求按樓設熱力入口、按樓計量按規范設置自動溫控注意點落地窗部位散熱器、立管安裝低溫型散熱器應用

某地暖項目問題分析

存在問題:臥室普遍不熱,與客廳最大差6℃。原因分析臥室串聯,管路過長;小房間間距偏大;135㎡、159㎡戶型僅采用3路分集水器。換熱站容量按32W/㎡,偏小。

某地暖項目問題分析

問題描述:某大戶型住宅,套內面積196平米,4室2廳2衛,供暖效果較差。原因分析:入戶管徑De32,管徑偏小。主臥室與主衛合用環路,管長112m,而距分集水器最近的小臥室獨立環路,管長僅49m;未考慮頂層、邊戶的不利因素,各層均采用了同樣的布置施工存在偷工減料行為

某散熱器項目問題分析

問題描述三層別墅,一層都沒問題,二層左下角臥室兩組散熱器只有一組熱,關小熱的那組的閥門,另一組熱了,這組就不熱。原因分析同程系統中間部位不利,供回水管在此處壓差很小,甚至回水大于供水,造成循環不暢

某散熱器項目問題分析

問題描述:某大戶型住宅,套內面積210平米,4室2廳3衛,共10組散熱器,供暖效果較差。原因分析:設計按80/60℃、同程、管徑統一采用De25。實際供水溫度不到60℃、供回水溫差10℃左右,偏離設計過大設計未考慮實際熱源實際情況、未對大戶型采用對應的措施熱源設計住宅供暖熱源通常采用市政集中供熱,市政熱源不能到達時可考慮采用燃氣鍋爐、蓄熱電鍋爐、空氣源熱泵、水地源熱泵等新能源目前換熱站(或其他熱源的熱源站)、一二次網至居民入戶裝置均由熱力公司實施。建筑設計院預留熱源位置,一二次網一般設計到位,后期熱力公司進行二次深化采用市政熱源時,各熱力公司一般要求換熱站設于地上,對面積、層高均有限值。表中僅做參考。下一步要出山東省統一《住宅小區供熱設施建設標準》。公共建筑供暖熱源公建的供暖熱源是否接駁市政熱源,需由甲方提前對接熱力公司,部分城市、部分地塊可能不允許公建接駁市政接駁市政熱源時,換熱站的位置要具體項目對接,面積盡量滿足熱力公司要求,需獨立設置,不應跟其他機房合用。新能源應用熱力公司可按市政熱源政策向業主提供新能源供熱,是一種EPC模式;可由業主自行或委托其他能源公司進行

集中空調系統設計

空調系統多聯機系統作為寒冷地區的山東,多聯機在辦公、醫院建筑中大量應用,尤其是高層、超高層寫字樓建筑。VAV應用較少四管制應用較少溫濕度獨立控制系統有一定應用,以雙冷源+干盤管為主冷熱源。蓄能系統冰蓄冷一直未得到大面積推廣;單純的水蓄冷也不多;結合電蓄熱的蓄冷、蓄熱系統在商業、辦公、住宅(純蓄熱)均有一定的推廣地源熱泵地下水式:前期應用較多,目前已受限制地埋管式:應用較多,各地經濟性差別較大,黃河三角洲較有優勢污水源:有條件的,應用效果均不錯海水源:沿海有應用,最長有15年以上,效果不等。應用方式:海底沉箱取水+鈦板板換+普通機組海底沉箱取水+海水專用機組拋管式+普通機組海岸井取水+海水專用機組5-暖通企業概覽6-工程案例工程案例

項目地址:濟南市西客站片區項目包括A、B、C、D四座辦公樓、裙房、地下車庫。總建筑面積:19.8萬㎡,其中:地上:16.2萬㎡LEED金級認證,綠建三星工程概況地下1層為立體車庫;裙房4層,為商業;A、C座為28層塔式辦公樓,其中1、2層為商業,3~28層為辦公,建筑高度113.85m;B、D座為12層板式辦公樓,其中1層為商業,2~13層為辦公,建筑高度54.3m。系統概述常規空調系統A座、C座一、二層商業、大堂;B座、D座一層商業、大堂;裙房;地下夾層冷、熱源:地源熱泵系統多聯機系統B座、D座二層以上辦公部分多聯機加獨立數字化智能新風系統新風冷熱源:地源熱泵系統溫濕度獨立控制系統A座、C座辦公樓三層以上辦公部分內冷式雙冷源新風機組加干式風機盤管冷源采用水蓄冷,熱源采用電蓄熱。采用地源熱泵作為備用應急能源。空調系統形式匯總樓座樓層功能空調系統形式空調面積(㎡)AB1~2F后勤、商業常規空調系統2451.23~28辦公溫濕度獨立調節系統35525BB1~1F后勤、商業常規空調系統3420.82~13辦公多聯機40536CB1~2F后勤、商業常規空調系統2329.13~28辦公溫濕度獨立調節系統35525DB1~1F后勤、商業常規空調系統2556.62~13辦公多聯機32856裙房1~4商業常規空調系統11280合計溫濕度獨立調節系統71050常規空調系統22037.7多聯機73392方案比較方案一:常規系統常規風機盤管+新風空調系統,冬季熱源采用市政供熱;夏季冷源采用離心式冷水機組。方案二:全蓄能(冰蓄冷+電蓄熱)系統常規風機盤管+新風空調系統,冬季熱源采用10kV高壓電極式電鍋爐全量蓄熱,夏季冷源采用離心式冷水機組+冰蓄冷。方案三:多能互補系統根據各空調區功能、定位、綠建需求等因素,采用多能互補的空調系統及空調冷熱源方式A、C座:高檔寫字樓,空調系統采用干式風機盤管的溫濕度獨立控制空調系統,冬季熱源采用10kV高壓電極式鍋爐全量蓄熱,夏季采用離心式冷水機組+水蓄冷。B、D座:普通寫字樓,有分戶計費需求,空調系統采用空氣源熱泵多聯機系統。裙房:商業、餐飲功能,采用風機盤管加新風、全空氣一次回風的常規空調系統,全年冷熱源采用地源熱泵系統。為提高多聯機系統的舒適性,同時滿足綠建評價對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要求,多聯機系統的新風系統采用地源熱泵系統提供冷熱源。方案比較方案初投資(萬元)運行費(萬元)機房占地面積(㎡)相對于方案一的投資回收期(年)冬季夏季合計冬季夏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