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_第1頁
宿遷市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_第2頁
宿遷市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_第3頁
宿遷市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_第4頁
宿遷市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宿遷市2016~2017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高二語文試卷一、語言文字運用(15分)1.在下面每句話的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①風華正茂、指點江山的青年學子們,注定要走出父母的▲,到時代的大潮中去搏擊,去找尋屬于自己的天空.②宿遷市委領導高度重視地區經濟發展,日前協同相關部門領導,按高標準的要求▲了耿車片區淘寶家具產業園建設的進度。③朝鮮核試驗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世界各國積極敦促其停止核試驗,指出核威脅的可怕性,并強調核安全與世界安全▲.A.蔭庇考察休戚相關B.蔭蔽考查休戚相關C.蔭庇考查息息相關D。蔭蔽考察息息相關2.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文學的修養可以說是趣味的修養。趣味是一個比喻,由口舌感覺引申出來的。它是一件極尋常,卻也極難的事.▲,究竟允許公是公非的存在;說完全可以憑客觀的標準吧,一般人對于文藝作品的欣賞有許多個別的差異,正如有人嗜甜,有人嗜辣.①雖說“天下之口有同嗜”②而同時又不能完全憑主觀的抉擇③說完全沒有客觀的標準吧④它的難處在沒有固定的客觀的標準⑤文章的美丑猶如食品的甜酸⑥而實際上“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A。⑥⑤①③②④B。①⑥④②③⑤C。①⑥④⑤②③D.⑥①⑤④②③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A。特朗普在會議上多次要求聯邦調查局局長柯米“放手”,中止因涉嫌與俄國高層有連結的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的調查。B。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播撒到世界各地.C。正好與如今將簡單的道理表達得百折千回的風氣相反,汪曾祺則把最復雜的事物寫得明白如話,這與他洞察秋毫的功力是分不開的.D.為加強巡視隊伍自身建設,中央對巡視組組長采取“一次一授權”的管理制度,這種創新,相對減弱了巡視組組長自身發生腐敗的風險系數。4.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熱情洋溢、豪邁奔放、郁勃濃烈的浪漫氣質,是盛唐詩的主要特征;即使是恬靜優美之作,也同樣生氣彌滿、光彩熠熠。這就是為后人所艷羨的“盛唐之音”.B.韓愈最先提出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性質的古文運動,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其中的“八代”一般指的是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C.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余等,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D.司馬遷著《史記》,計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余言.因其擔負著記載歷史真實的責任,所以“不虛美"“不隱惡”,完全遵循的是現實主義寫作手法.5。下面這首詩的每一句都是一個生活場景,對它們的表述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春詞(唐)劉禹錫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A.一女子脂粉輕勻,打扮一新,款步走下紅樓。B.春光正好,庭院深深,孤寂一人,愁上眉梢。C.來到庭院,查數敗落的花朵,不覺感慨自傷。D.春愁無限,蜻蜓有情,停駐在她的玉簪上頭。二、文言文閱讀(18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司馬溫公行狀蘇軾公諱光,字君實。年十五,書無所不通。年二十,舉進士甲科。改奉禮郎.以天章公在杭,辭所遷官,求簽書蘇州判官事以便親,許之.未上,丁太夫人憂。未除,丁天章公憂。執喪累年,毀瘠如禮.故相龐籍,見公而奇之,及為樞密副使,薦公召試館閣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虜乃得稍蠶食其地,為河東憂。籍請公按視。公為畫策:“宜因州中舊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虜不敢田,則州西六十里無虜矣.募民有能耕閑田者,復其稅役十五年,官雖無所得,而糴自賤,可以漸紓河東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開城門,引千余人渡河,載酒食,遇敵死之。議者歸罪于籍,罷節度使知青州。公守闕,三上書,乞獨坐其事,不報.王安石始為政,行其法于天下,謂之新法.邇英進讀,至蕭何、曹參事。公曰:“參不變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時,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數日,呂惠卿進講。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變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變者,‘刑法世輕世重’是也.有百年不變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諷朝廷,且譏臣為條例司官耳.”上問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諸侯有變禮易樂者,王巡狩則誅之,王之不自變也。刑新國用輕典,亂國用重典,平國用中典,是為世輕世重,非變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大壞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無有,臣恐風雨之不庇也?!被萸洳荒軐?則以書喻安石,三往反,開喻苦至,猶幸安石之聽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士之忠信者,于公當路時,雖齟齬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諂諛之人,于今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必有賣公以自售者。"對賓客,輒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書告其罪,茍可以覆王氏者,靡不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公歷事四朝,皆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報之,常摘孟子之言曰:“責難于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謂吾君不能謂之賊?!惫孰m議論違忤,而神宗識其意,待之愈厚。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丁太夫人憂憂:父母喪事B.籍請公按視按:追究C.復其稅役十五年復:免除D.天下晏然,衣食滋殖晏:安寧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司馬光因父親在杭州任職,為了就近侍奉,辭去所任的官職,請求調任蘇州,終因雙親離世,連續守孝服喪,未能成行。B.龐籍在麟州任職時,采納了司馬光的建議進行防衛。但因手下軍官狂妄,夜晚外出遇敵戰死,而受到牽連,被朝廷降職調離麟州。C.給皇帝講讀時,王安石提出先王治國之法,有幾年一變的,也有百年不變的,主張進行變法。司馬光則認為現在國家不具備變法的條件。D.司馬光侍奉的四朝皇帝都很敬重他。神宗時,他的言論經常會違逆皇上的心意,但他認為這樣做才是對皇上的恭敬和報答。8。把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句3分,共9分)①公守闕,三上書,乞獨坐其事,不報。②士之忠信者,于公當路時,雖齟齬可憎,后必徐得其力。③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圣賢相與警戒之義。(蘇軾《留侯論》)9。司馬光為何反對王安石變法?請依據文意簡要概括。(3分)三、古詩詞鑒賞(11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光祿坂①行杜甫山行落日下絕壁,西望千山萬山赤.樹枝有鳥亂鳴時,暝色無人獨歸客。馬驚不憂深谷墜,草動只怕長弓射。安得更似開元中,道路即今多擁隔。注:①“光祿坂”在梓州銅山縣,此詩當是762年,安史之亂結束的那一年所作.10.請簡要賞析詩歌的頷聯。(6分)11.頸尾兩聯刻畫了一個怎樣的主人公形象?請簡要分析(5分)四、名句默寫(8分)12.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水擊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莊子《逍遙游》)(2)江流宛轉繞芳甸,▲。(張若虛《春江花月夜》)(3)鐵衣遠戍辛勤久,▲.(高適《燕歌行》)(4)▲,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5)▲,平林新月人歸后。(馮延巳《鵲踏枝》)(6)▲,彩筆新題斷腸句。(賀鑄《橫塘路》)(7)▲,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進學解》)(8)憂勞可以興國,▲,自然之理也。(歐陽修《〈伶官傳>序》)五、現代文閱讀(一)(20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題。無人揀拾的柴禾蔣殊①一到秋天,一見落葉,柴禾就映現在腦子里。②柴禾點燃,升起一團火焰.火焰之上,是滿滿一鐵鍋沸騰的小米粥,依次放入南瓜、紅薯、豆角、面條,然后是咸鹽,起鍋前再烹些蔥蒜。一鍋和子飯,便洋溢在冬日的夜里.吱呀一聲,將漆黑與寒冷關在門外。一家幾代圍在燃著柴禾的灶臺邊,就著明明滅滅的火焰,吃飯,閑話,間或孩子央大人說些故事。③柴禾像小山,整齊地碼在不住人的窯洞里,有些就堆靠在院中墻邊。小山般的柴禾安放在眼前,踏實了整個冬天。④秋葉落下,秋假來臨。剛剛放學的孩子,進門扔下書包便三個一群,兩個一伙,一人一只籮頭撒丫跑進大大小小的樹林里。一時間,滿溝滿嶺撒滿了孩子。他們不再俏皮,顧不得淘氣,仔細撥開厚厚薄薄的枯葉,撥拉出一根根行走到生命極限的枯枝。秋日的假期,孩子們最累,要幫家里收秋,更要完成學校的任務--揀柴禾。冬日的教室只有極少的煤,要保暖,就得自己動手,依賴一摞摞柴禾熬過漫長冬季。⑤在揀柴禾的問題上,孩子們從不偷懶應對。在完成任務之前,連睡個懶覺也小心翼翼。大人們一掀被子,便打著哈欠乖乖坐起?;j頭就等在門口.迅速扒幾口飯,提起籮頭,一邊出門一邊呼喚心儀的伙伴.而被喚的人,也在慌亂地做著出門的準備。一陣風過后,兩只籮頭,兩個或搭肩或牽手的伙伴,便直奔村中樹林而去。⑥連續幾天的不松懈,學校的柴禾小山一樣堅守在各自的教室外邊。⑦冬天里的每個家庭也需要柴禾。于是提起剛剛在學校倒空的籮頭,再次跨過田野,跑向林間。沒了硬性任務,孩子們有些松懈。累壞了的他們讓自己舒展在落葉里,望著高高在上的樹枝。偶爾,一個枝丫就在此時高速墜落。孩子一個打滾,驚險地躲閃。一幫犧牲了玩耍時間的小孩子們,總是期待更多的樹枝死去.急了便爬樹,把要落不落的枝條折下來,悄悄壓在籮頭底.每一根枝條被不同的籮頭,提回不同的院落迎接冬天,等待燃燒的時刻.⑧多年后,在城市偶爾會看到落地的枯枝,怦然心動,然而此時已不再需要華麗的火焰。無人揀拾的枯枝,沒有去到一個院子,沒有經歷一場燃燒,枯枝便失了存在的意義。⑨去年秋季,我回到故鄉,回到小時候一到秋天就漫山遍野尋找枯枝的村莊,路過學校門外的一排棗樹,橫七豎八的枝丫落滿地.村人說,漫山遍野揀柴禾的歲月,早已成了過去,國家給的煤多了。更重要的是,人少了。⑩村莊,已經不再是曾經的村莊。那時候,每個門里都住滿了人,每個炕上都擠滿了大人孩子,每個院子都雞鳴狗叫,人聲喧鬧。滿村的人,滿屋的嘴,要吃飯,要取暖,要度過漫長的冬季。每個或精致或粗陋的灶臺上,都要熱烈地燃起躍動的火焰.火焰逼去嚴寒,讓人與人之間溫情脈脈。有火焰的冬天,不再冰冷不再漫長,火焰會讓人從頭暖到腳,從前心暖到后背。因此,冬天的柴禾總是不夠用,孩子們會在長長的秋季跑遍每一個有樹的角落,揀回每一根脫落的枝丫.第一場雪來臨時,孩子們跪在窗臺邊,臉擠臉貼在玻璃上,看雪一層層落在堆起的柴禾上。有時候,他們的母親會跑進雪中,匆匆抱一捆柴禾進屋。帶著雪的柴禾,在火里燃燒得更加歡快.?如今,學校還在那里,只是沒了念書的孩子。許多院落空空,或者只剩了老人。老人們的冬天,單是脫了玉米粒的棒芯也燒不完。曾經稀少的玉米棒芯,堆了半院,等待幻化成細細的炊煙。揀柴禾的年代,一去不復返.柴禾總是與炊煙相關聯。柴禾少了,炊煙自然也細了,綿軟了.做飯的時間到了,村莊才零零落落、慢慢悠悠地燃起幾縷炊煙。老人們常常做一鍋飯分幾頓吃,因此他們的炊煙,往往是不等燃直,就又落下去.?柴禾無人揀拾,寂寞成了鏡頭里的風景。(選自《光明日報》,有刪節)13。文章第開頭說“一到秋天,柴禾就映現在腦子里",請結合文章內容概括其原因.(4分)14.文章詳盡地敘述了孩子們秋天撿拾柴禾的活動,這樣安排材料有哪些好處?(6分)15。請結合文章內容,說明第?段中“綿軟”的含義.(4分)16.請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蘊。(6分)六、現代文閱讀(二)(18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題。秋江待渡朱良志元代畫家錢選有《秋江待渡圖》,畫面中間部分是如鏡的江面,空闊渺遠;遠處乃是綿延不絕的群山;近處,紅樹一簇,樹下有幾人引頸眺望,而江面上隱隱約約有一葉小舟,那就是待渡者的希望。江面空闊,小舟緩緩,似渺然難見,它和人急迫的等待之間構成強大的情緒張力。錢選于上題詩道:“山色空蒙翠欲流,長江浸徹一天秋。茅茨落日寒煙外,久立行人待渡舟?!边@幅《秋江待渡圖》是他隱逸中的作品.待渡,在中國山水畫中是常見的題材。但錢選畫來卻有自己的理解,他雖然畫的是現實時間的渡,其實昭示的是精神上的渡。畫家極力構造一種空靈迥絕的世界,表現人們精神的“待渡”——畫家以為,在這喧囂的塵世,有誰不是等待渡河的人呢!渡,就是度。在外者為渡河的渡;在內者為精神的度,度到一個理想的世界中。每個人其實都是需要度的,靈葦一片,渡出苦海?!岸取钡奖税妒侨擞篮愕脑?生命的脆弱和短暫,人生的爭斗,人因生活所帶來的煩惱,等等,總是在纏繞著人。人需要彼岸,一個理想的地方,一個能安頓生命的場所,哪怕是短暫的、虛幻的。人的期望是提升性靈的重要動力源泉。政治家有自己的理想國,商人有自己的理想市場,作為一個人,原都有理想,有向往,有等待,生命就是一種等待,理想就是一種性靈的約會.生命短暫,希望長久;人生灰暗,希望光明朗照的理想天國;人世間充滿了太多的不順心、不滿意,希望渺不可及的宗教境界;人生如此喧囂,希望那寧靜的空間……沒有人不是“待渡者",期望被“渡”,等待機緣來“渡”。錢選這幅畫畫的就是這種性靈的約會。畫家將這樣的精神期許放在夕陽下的空闊江面來處理。久立的待渡人,緩緩地來渡舟,無限空闊的江面,將人的期許放大、拉長。而最要命的是彼岸世界的山林宅宇,那樣的飄渺,那樣的寧靜,那樣的神奇而不可蠡測。那里有無限的可能性,那是一個渺不可及的世界,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它所傳達的精神與《詩經》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期待同一機杼.此畫突出了“客心",所謂客心茫茫愁欲斷.待渡人,是因有欲歸處,此處不是棲息地,但有靈囿待此人.寄塵于世,何人不是“寄兒”,都是這浩渺宇宙的匆匆過客。這幅畫就包含著客中思家的濃濃思念.人在路上,獨客蒼茫螺江上,身做孤云心浩蕩.這是就欲渡人而言。而就渡人者來說,裊裊秋風吹白波,江上猶有未歸客。一客未渡,而舟不能停。舟不止,則欲渡人的希望才不會滅絕,即使是在蕭瑟秋風下,即使是蒼蒼落日時,即使是水漫漫、路長長,只要有那欲渡者,擺渡的人又怎能停下手中的棹?有道是,浩然賦歸去,利濟吾當任。“利濟”才是一個真正有品位的人的情懷。(選自《生命清供》,有刪節)17。請簡要分析全文的論述思路。(6分)18.作者為什么說“每個人其實都是需要度的”?(6分)19.請闡釋“‘利濟'才是一個真正有品位的人的情懷”的內涵。(6分)七、作文(70分)20.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高二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1。C2。B3.C(A缺少介詞“對”,B句式雜糅,D搭配不當)4。D.(“完全遵循的是現實主義寫作手法”有誤)5。C(“敗落的花朵”不對)6。B(按:巡視)7。C(給皇帝講讀的是呂惠卿)8。(1)司馬光在宮殿前守候,多次上書,請求獨自承擔這事的罪過,沒有得到回復。(“三”“坐”“報”各1分)(2)忠誠有信的士人,在您當權時,雖然與你意見不合,讓人憎惡,以后一定會慢慢地得到他的幫助.(“當路”“齟齬”,句式各1分)(3)看老人用來略微表現他的心思的言語,都是圣賢的人相互警戒的道理。(“所以”“微見”“相與”各1分。)9。有得守成之道的先例,不用改革;國家沒到非改不可的程度,不需改革;國家不具備改革的條件,不能改革.(每點1分)10。襯托,視聽結合,借景抒情(2分,答出2點即可)。鳥鳴襯托山中寂靜,表現人物的孤獨(2分);借鳥鳴雜亂、暮色昏暗的景象,表現歸客沉重、壓抑的心境(2分).11.刻畫了一個內心恐懼、心憂國家的山中行客的形象(2分)。只憂賊,不憂墜,表現對動亂不安的社會環境的恐懼(1分);今昔對比,表現對開元盛世的懷念及對國家現狀的擔憂(2分).12.(1)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2)月照花林皆似霰(3)玉箸應啼別離后(4)天生我材必有用(5)獨立小橋風滿袖(6)飛云冉冉蘅皋暮(7)業精于勤荒于嬉(8)逸豫可以亡身13.①柴禾助人度過漫長冬天,讓家人生活溫暖踏實;②在秋天里撿拾柴禾的快樂童年令人難忘;③柴禾見證鄉村人與人之間的脈脈溫情。(每點2分,答出2點即可)14。①點明撿拾柴禾的原因,照應標題;②展現了撿拾柴禾的過程,表達了對柴禾的贊美和對童年生活的懷念;③與后文柴禾無人撿拾的現狀形成對比,為文末懷舊的感傷蓄勢。(每點2分,共6分)15。①人口、柴禾少了,炊煙細弱;②農村傳統的生活方式式微。(每點2分,共4分)16.①傳統的鄉村生活消逝;②空巢的農村失去了溫情;③對傳統鄉村生活的懷念和感傷.(每點2分,共6分)17.首先,由錢選的《秋江待渡圖》引出對“渡”內涵的分析;接著,提出了“每個人其實都是需要度”的觀點,并分析原因;最后,指出“渡"中蘊含的“利濟”情懷.(每點2分)18.(1)現世是苦海,人生充滿爭斗與喧囂;(2)人有對理想世界的期望;(3)彼岸世界充滿無限可能。(每點2分)19.給欲渡者以希望和幫助;渡人的同時也在渡己;呼吁當下人要有這種擔當精神.(每點2分)20.參考立意:瞬間即永遠(永恒);永遠不在于時間的長短;永遠是一種期待;對永遠的困惑;對永遠價值的不懈追求……附:文言文參考譯文:公名光,字君實.十五歲時,書本上的知識沒有不理解的。二十歲時,考中進士頭等。改任為奉禮郎。因為父親司馬天章在杭州,就推辭了所任的官職,請求改任蘇州判官以便于侍奉親人,朝廷答應了。還沒有上任,適逢母親去逝。守孝還沒有期滿,又遇到父親去世。連續幾年守喪,哀傷過度而消瘦,仍按禮儀守喪。原宰相龐籍,見到公認為他很奇特,等到自己做了樞密副使,推薦公做館閣??薄L焓ツ觊g,朝廷禁止百姓到河西種田,敵人就得以漸漸地蠶食那里的土地,成為河東的憂患。龐籍請求公前往巡視查看.公為他出謀劃策:“應該依靠州里的老兵,再增加三千禁兵,在河西筑起兩處據點,可以使堡外三十里的敵人不敢來種田,那么州西六十里范圍內就不會有敵人。招募有能力耕種閑田的百姓,免除他們十五年的賦稅,官府雖然沒有收入,但賣出的糧食就會便宜,可以漸漸地解救河東的百姓."龐籍轉任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