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冬小麥水肥一體化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1頁
滴灌冬小麥水肥一體化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2頁
滴灌冬小麥水肥一體化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3頁
滴灌冬小麥水肥一體化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4頁
滴灌冬小麥水肥一體化高產栽培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020CCSB056529TechnicalRegulationsforHigh-YieldCultivationofDrip-IrrigatedWinterWheatwithIntegratedWater-FertilizerManagemeIDB6529/T0008—2025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基礎條件 24.1土壤條件 24.2灌溉條件 24.3其他條件 25水肥一體化系統技術要求 25.1系統組成 25.2首部樞紐 25.3輸配水管網 25.4滴灌帶 26栽培技術措施 26.1播前準備 26.2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36.3播種 36.4水肥管理 36.5化控化除 56.6病蟲害防治 5 58滴灌設備維護及回收 5DB6529/T0008—2025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提出。本文件由阿克蘇地區農業農村局歸口并組織實施。本文件主要起草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新疆農業技術職業大學、阿克蘇地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阿克蘇地區產品質量檢驗所、拜城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扁青永、吐爾洪·玉山、黃建、陳署晃、饒曉娟、侯國輝、陳朝霞、任麗娟、艾孜孜·麥麥提明、馬玉蓮、賴寧、董剛山、張啟燦、玉蘇甫·牙生、魏亞媛、魏彥宏、林玲、米日古力·吐米爾、何俊霆、曹玉珍。本文實施應用中的疑問,請咨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對本文件的修改意見、建議,請反饋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烏魯木齊市南昌路403號)、阿克蘇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阿克蘇市文化路28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聯系電話:0991~4501133,郵編:830000。阿克蘇地區市場監督局管理局聯系電話:0997~8566246,郵編:843000。DB6529/T0008—20251滴灌冬小麥水肥一體化高產栽培技術規程本文件規定了阿克蘇地區滴灌冬小麥水肥一體化高產栽培的術語和定義、基礎條件、水肥一體化系統技術要求、栽培技術措施、收獲、滴灌設備維護及回收等相關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阿克蘇地區滴灌冬小麥水肥一體化高產栽培。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4404.1糧食作物種子第1部分:禾谷類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T10002.1給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件GB/T13663.2給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統第2部分:管材GB/T19812.2塑料節水灌溉器材第2部分:壓力補償式滴頭及滴灌管GB/T19812.6塑料節水灌溉器材第6部分:輸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50485微灌工程技術標準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NY/T1276農藥安全使用規范NY/T1977水溶肥料總氮、磷、鉀含量的測定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在正常氣候年份,按照本標準實施,在阿克蘇地區冬小麥種植區非果麥間作地可實現冬小麥650kg~700kg/666.7m2。3.2水肥一體化integrationofwaterandfertilizer通過建設管道灌溉系統,將水肥直接滴施到作物根系附近,實現精準水肥滴施高效利用,達到節水、節肥、增產效果。3.3縮行增密linecompactionanddensification通過縮小行距、增加播量,塑造高產群體,以主莖成穗實現單產提升。3.4干播濕出drysowing~wetemergencetechnologyDB6529/T0008—20252整地后直接播種,播種后通過滴水出苗,達到苗全、苗齊、苗勻,起到促苗早發目的。3.5全層施肥full-layerfertilization通過將肥料均勻分布于作物耕作層,促進作物根系充分吸收養分。4基礎條件4.1土壤條件選擇地勢相對平坦且平整度高、鹽堿含量輕,pH6.5~8,通透性與保水保肥性能良好,土壤有機質和有效養分含量高的砂壤土或壤土地。4.2灌溉條件選擇水源有保證、滴灌設施配套的集中連片農田;灌溉水質應符合GB5084的規定。4.3其他條件聯合整地機、北斗導航精量播種機等機械應齊備,地膜、滴灌帶、基肥等物化投入有保證,并提前15d完成物資調運,確保播種前機械調試率達100%、物料到位率≧95%。5水肥一體化系統技術要求5.1系統組成冬小麥滴灌水肥一體化系統由首部樞紐、輸配水管網和滴灌帶等組成,供水管材及配件應符合GB/T10002.1的規定。5.2首部樞紐滴灌首部樞紐包括水泵、過濾器、施肥罐、控制調節裝置等。根據水源、灌溉面積與設計揚程選擇適宜的水泵種類和功率,地表水選用離心泵,地下水選擇潛水泵;過濾器應選擇離心加疊片或篩網的兩級過濾器;根據面積和施肥量應選擇差壓式施肥罐、文丘里注入器或注入泵等,面積≤13hm2選擇差壓式施肥罐,精準施肥選擇文丘里注入器,面積≥33hm2選擇注入泵,質量應符合GB/T50485的規定;控制調節裝置包括水表和壓力表,各種手動、機械操作或電動操作的閘閥等。5.3輸配水管網主要包括干管和支管。干管質量應符合GB/T19812.6的規定,支管質量應符合GB/T13663.2的規5.4滴灌帶選擇迷宮式滴灌帶或內鑲貼片式滴灌帶,滴孔間距為20cm,滴頭流量2.0L/h~2.2L/h。滴灌帶質量應符合GB/T19812.2的規定。6栽培技術措施6.1播前準備DB6529/T0008—202536.1.1整地整地時,犁地深度25cm~30cm,旋耕耙地深度10cm~15cm,質量應符合“齊、平、松、碎、墑、凈、直”的要求。6.1.2灌水播種前12d~15d澆灌,應在9月中旬。灌溉量為60m3/666.7m2~80m3/666.7m2。倒茬地種植冬小麥,應在復播玉米、棉花機收前7d~10d,利用前茬作物田原有滴灌帶滴水20m3/666.7m2~30m3/666.7m2。6.1.3基肥采取基肥全層施肥技術,每666.7m2基施商品有機肥150kg~200kg或者666.7m2基施腐熟農家肥2m3~3m3,尿素10kg~15kg、磷酸二銨20kg~25kg、硫酸鉀3kg~5kg,均勻撒施,邊施邊耕翻。6.2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6.2.1品種選擇種子質量應符合GB4404.1的規定。宜選擇新冬59號、新冬55號等優質高產品種。6.2.2種子處理種子需經過防病藥劑包衣,包衣劑應符合NY/T1276的要求。6.3播種6.3.1播期阿克蘇地區拜城縣、烏什縣等冷涼冬麥區適播期為9月5日~9月25日,其他平原冬麥區為9月6.3.2播種量冷涼冬麥區小麥播量20kg/666.7m2~22kg/666.7m2,其他平原冬麥區22kg/666.7m2~25kg/666.7m2。播期超過10日10日后,每遲播1d,小麥播量增加0.5kg,最大播種量不超過28kg。6.3.3播種及滴灌帶布設采用條播機進行12.5cm等行距條播,部分冬小麥高產示范區應采用10cm、7.5cm等行距模式,播種深度3cm~4cm。滴灌帶需與播種作業同步實施,采用“一管四行”模式,沿播種行中心線平行延伸,間距保持60cm;鋪設深度控制在1.0cm~1.5cm,確保滴頭朝上以避免覆土壓閉出水口。滴灌帶與支管通過承插或鎖扣方式可靠連接,末端延伸至田塊邊緣后回折20cm打結,埋入土層下10cm處固定,防止灌溉壓力或機械作業導致位移。6.3.4查苗補種出苗3d后應及時觀察出苗情況,缺苗時應及時補種相同品種的種子,補種的冬小麥種子用溫水浸6.4水肥管理DB6529/T0008—202546.4.1滴水滴肥管理全生育期滴水9次~12次;其中包括越冬期滴水1次,返青期滴水1次,起身~拔節期滴水2次,孕穗期滴水2次,抽穗~揚花期2次~3次,灌漿期2次~4次。具體見表1。表1小麥不同生育期滴水量(表格中為宋體)生育期單次滴水量m3/666.7m2滴水次數(缺少:次,需補充)越冬期11月中旬~2月中旬40~601返青期3月上旬~3月中旬30~401起身~拔節期4月上旬30~402孕穗期4月中旬~5月上旬30~402抽穗~揚花期5月上旬35~4515月中旬~6月上旬25~352~46.4.2施肥管理肥料選用應符合NY/T496和NY/T1977的規定;優先選用能滿足冬小麥不同生育期養分需求的滴灌專用水溶復合肥,具體見表2。表2冬小麥不同生育期滴水量生育期施肥信息越冬期11月中旬~2月中旬返青期3月上旬~3月中旬滴肥1次:隨水滴施尿素8kg~10kg(1次)。噴施葉面肥1次:每666.7m2磷酸二氫鉀100g+尿素100g~150g+水20kg的比例進行噴施起身~拔節期4月上旬滴肥2次:每次隨水滴施尿素5kg/666.7m2~8kg/666.7m2、硫酸鉀3kg,間隔7d孕穗期4月中旬~5月上旬kg/666.7m2~6kg/666.7m2、磷酸一銨3kg/666.7m2~4kg/666.7m2、硫酸鉀1kg/666.7m2~2kg/666.7m2;第二水隨水滴施尿素3kg/666.7m2~4kg/666.7m2、磷酸一銨2kg/666.7m2~3kg/666.7m2、硫酸鉀1kg/666.7m2~2kg/666.7m2抽穗~揚花期5月上旬滴肥1次:隨水滴施尿素2kg/666.7m2~3kg/666.7m2,磷酸一銨2kg/666.7m2,農用硫酸鋅3kg/666.7m2;缺硼土壤可使用0.1%~0.3%的硼肥水溶液進行葉面噴施灌漿期5月中旬~6月上旬DB6529/T0008—20255kg/666.7m2~4kg/666.7m2、磷酸一銨3kg/666.7m2~4kg/666.7m2、硫酸鉀2~3kg/666.7m2;第二次隨水滴施施磷酸一銨2kg/666.7m2~3kg/666.7m2、硫酸鉀1kg/666.7m2~2kg/666.7m2;第三次隨水滴施磷酸二氫鉀2kg/666.7m2。噴施葉面肥1次:灌漿中期噴施一次,每次666.7m2噴施氨基酸水溶肥30mL~50mL或多元素微肥80g~100g+磷酸二氫鉀100g~150g6.5化控化除6.5.1化控起身至拔節初期,選擇在無風天氣,采取人工或無人機方式,均勻噴灑50%矮壯素水劑250g/666.7m2~300g/666.7m2,兌水25g/666.7m2~30g/666.7m2噴霧1次~2次,每次間隔7d~10d。6.5.2化除起身至拔節前,闊葉雜草防治可用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0g/666.7m2~12g/666.7m2兌水30㎏在雜草2~3葉期噴施。單子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用5%唑啉·炔草酯乳油80mL/666.7m2~100mL/666.7m2,或6.9%精惡唑禾草靈濃乳劑60mL~80mL/666.7m2兌水30㎏在單子葉雜草2葉~3葉期噴施。6.6病蟲害防治6.6.1病害銹病選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g/666.7m2~100g/666.7m2兌水20kg~30kg噴霧防治,每隔8d~10d噴霧1次,連噴2次。白粉病12.5%烯唑醇乳油30mL/666.7m2~40mL/666.7m2兌水20kg~30kg噴霧防治,間隔7d~10d噴霧1次,連噴2次。赤霉病于揚花期噴施25%多菌靈懸浮劑150g/666.7m2~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