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秘書史第》課件-第三章_第1頁
《中國秘書史第》課件-第三章_第2頁
《中國秘書史第》課件-第三章_第3頁
《中國秘書史第》課件-第三章_第4頁
《中國秘書史第》課件-第三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

秘書機構的確立和演進一、從丞相府到尚書臺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為政府的中樞機構,其秘書工作以丞相府為主,御史大夫寺為輔。(一)削弱相府、起用尚書(二)尚書臺的設立(三)尚書臺最后取代相府(四)尚書臺的結構及地位第一節

秘書機構的確立和演進二、其他中央秘書機構(一)御史寺秘書職能的盛衰(二)皇宮、朝廷的秘書機構分流(三)皇宮其他秘書官職謁者、符璽令、太史令、女史、秘書監(四)宦官秘書中常侍、侍中、黃門侍郎、中書令(五)信訪機構公車府、謗木和肺石第二節

秘書官吏一、秘書官吏的選拔(一)秦朝秘書官吏的來源中央政府重要秘書官員:一是從開國功臣中選用二是從六國舊部中招用地方政府秘書官吏試吏法中央各部門及地方郡府的一般秘書人員,通過學校培養、輸送以吏為師第二節

秘書官吏

(二)漢朝秘書官吏的來源1.察舉、征召、辟除2.學校培養

第二節

秘書官吏二、秘書官吏的任職資格(一)秦朝秘書官吏的任職資格秦律規定:“非史子(也),毋敢學學室,犯令者有罪。”規定:“下吏能書者,毋敢從史之事。”保證秘書人員政治上的可靠性第二節

秘書官吏(二)漢朝秘書的任職資格考試錄用年齡須在十七歲以上能背誦籀書九千字以上,考八種字體面試注重其文采,還注重其實際工作的經驗第二節

秘書官吏三、秘書官吏的考核制度(一)秦朝的“五善”、“五失”考核法“五善”是:(一)“忠信敬上”,即忠順于朝廷,尊重上司;(二)“清廉毋謗”,即廉潔奉公,任勞任怨;(三)“舉事審當”,即處理政事要謹慎,妥當;(四)“喜為善行”,即多做好事,利國利民;(五)“恭敬多讓”,即謙虛為事,誠懇待人。

第二節

秘書官吏

“五失”是:(一)“夸以”,即夸夸其談,濫唱高調而不務實;(二)“貴以大”,即好大喜功,不實事求是;(三)“擅制割”,即獨斷專行,飛揚跋扈;(四)“犯上弗知害”,即犯上作亂,目無法紀;(五)“賤士而貴貝貨”,即輕視知識和知識分子,只重視錢財。

(二)漢朝的“常課”和“集簿”常課漢朝規定,中央政府各部門的主官要對其所屬的秘書官吏每年考核一次,稱“常課”或“小考”,每三年一次“大課”,即大考核。小考根據其德行、勤懶、是否忠順朝廷、忠于主官、勤于職守為標準,對一年工作作出評定,好的評為“最”,差的評為“殿”。大課是根據三次小考的成績予以綜合,分別獎或罰。

集簿第三節

文書檔案工作一、文書工作制度秦漢時期的文書載體,以簡牘為主,縑帛為輔。

漢朝出現了紙質文書和鐵質文書。(一)行文規定(二)書寫格式(三)避諱制度(四)文書運轉程序(五)文書校勘制度(六)用印制度(七)公文傳遞制度第三節

文書檔案工作二、公文文體(一)皇命文書(下行文)秦代:制、詔漢代:“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二)上行文臣下上呈皇帝的文書有:奏、章、表、疏、議、狀、書(三)各級政府的下行文漢代:告、令、教、敕第三節

文書檔案工作

(四)平行文漢代:有移文、移書、檄移、品約(五)機密文書漢代:封事、合檄、飛檄(六)公開張貼的文書漢代:露布、扁書、板檄

漢代公文的總稱為“文書”,也稱“文案”第三節

文書檔案工作三、檔案工作(一)檔案的收集(二)檔案的利用秦:以吏為師、焚書坑儒漢:修史(三)檔案庫的建立秦:藏府、書府漢:石渠閣、蘭臺、東觀(四)檔案保護制度思考題:1.簡述秦漢中樞秘書機構的確立和演進。2.簡述秦漢秘書人員的選拔與任用。3.秦漢有哪些對秘書的考核制度?4.漢朝中央秘書機構變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結合“學校培養”談談學校教育對秘書人才培養的意義。練習題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C2、D3、A 4、B5、B 6、A7、D 8、A9、A 10、D11、C 12、C13、C 14、A15、D

(二)多項選擇題1、A、B、D2、A、B、C、E3、A、B、C、D、E 4、A、B、C、E5、A、B、C、E 6、A、B、C、D、E7、A、C、D、E 8、A、C、D、E9、A、B 10、A、B、C、E11、B、D、E 12、A、B、E13、A、B、C、D、E 14、A、B、C、D、E15、A、B、C、D 16、A、B、C

(三)簡答題1、什么是公車司馬令?

答:秦漢時期,九卿之一衛尉屬下公車府的主官,配有助手公車司馬丞。職掌除掌管皇宮的外門司馬門,晚間巡邏宮中外,平時有官吏和百姓上書陳述冤屈,或欲面見皇帝訴冤,由公車司馬令受理,向皇帝呈報。公車府中設有謗木和肺石,凡不屬朝廷政務機構受理范圍的建言申訴,都可來此處陳述。接待、受理吏民上書,成為公車司馬令的主要職責之一。因此,他也是皇宮兼職信訪機構的主官。

2、什么是主簿?

答:秦漢地方政府中,典領文書和處理日常事務的秘書部門首領,相當于辦公室主任,職位雖不高,然地位重要,是主官的親信下屬。

3、什么是試吏法?

答:試吏法是秦朝簡選基層政權機構秘書人員的方法,即根據各地民意反映,對地方閑散人才進行調查、了解,然后,召集有關人士,由縣以上官員對他們目測外貌、口試問題,選其中較優秀者,派至縣以下基層當秘書吏員的。蕭何就是通過試吏法被任用為縣衙中的秘書吏員的。

4、什么是察舉?

答:察舉是西漢選拔官員,包括秘書官員的方法,即皇帝詔命大臣,依標準推薦人才進京,由皇帝提出各種政治問題,考其學識、才能,凡對策(書面考試)、射策(抽簽考試)成績合格者,即分等授官,其中不少人被任用為皇宮秘書人員。

5、什么是辟除?

答:辟除是西漢大臣、地方主官自行聘用僚屬,包括秘書官員的方法。即三公九卿、刺客(州牧)、郡守等高級官員有權自行聘用僚屬。被辟除的有名士、小史,也有平民。被辟除的僚屬不算朝廷命官,只對主官盡職。主官對他們有聘用之權,也有薦舉之權,供職一段時間后,可由主官推薦給朝廷,經過考試合格,可任用為正式官吏,他們的前途依附于主官。

6、什么是避諱制度?

答:指無論是皇帝頒布的、臣下上呈的文書,還是史官的記居和各級政府的文書中,凡遇有皇帝名字的字,一律以其它字、詞代替,連音近似的字也不準用。這種制度稱作避諱,在秦朝已形成為制度。它明顯表現出尊君抑臣的特點,滲透著封建君主專制的液汁。它為以后歷代王朝所沿襲,直至清亡才告終。

7、什么是秦朝的文書校勘制度:

答:秦朝規定,文書草擬完畢,必須校勘,準確無誤才能發出;在文書傳抄過程中,也必須校勘,以免抄錯,并且,校勘后須作記錄。這一制度有效地保證了文書在整個運轉過程中始終保持其準確性。

8、什么是秦朝的用印制度?

答:秦統一中國后,對前代的印章作了整理、劃一,規定皇帝之印稱“璽”。皇帝有六種璽,不同內容的文書加蓋不同的璽。百官從丞相直至亭長的印章統稱為印。根據官員官職的高低,授予不同質地和系扎有不同色彩之綬(絲帶)的印,印的質地有金、銀、銅,綬的色彩有紫、青、黑、黃。公文必須加蓋印章后才生效、可發出。對于璽印的管理很嚴格,規定凡丟失、私制或盜用官印者都以法論處。秦朝璽印的廣泛使用,用印制度的統一,反映了中央政府對各級各類文書控制之嚴。

9、什么是秦朝的驛傳制度?

答:為了便于傳遞公文,秦朝繼承和發展了戰國時期的郵傳制度:在水陸交通線上每隔五里設一郵,每隔十里設一亭,每隔三十里設一驛。驛分騎馬傳送的陸驛和以舟船遞送的水驛。各縣衙所在地設傳,傳筑有“傳舍”,即館舍,為傳遞公文的人員提供食宿、快馬(稱傳馬)。驛傳制度在全國范圍內的建立,大大加快了公文傳遞速度,提高了公文效率。

10、什么是露布?

答:也稱露板、露版,是各級官署為了使四方官民迅速知曉其內容而不加封檢,公開張帖于宮門、城門及交通要道的文書,類似今天的告示。最早起源于軍中,后推廣為各類文書所用。

11、什么是石渠閣?

答:西漢著名的檔案庫,公元前200年,與未央宮同時建造,位于宮內,由蕭何督造,專用以存放從咸陽所得的秦朝檔案,成帝時始將西漢王朝的檔案也存入其中。建造時將庫房地基的石塊鑿磨成渠,用以引水、防止檔案受潮,故而得名。可見,它建筑時已考慮到了檔案保管的特定要求。

(四)論述題1、試述兩漢從丞相府到尚書臺的演進過程及其揭示的規律。答:從丞相府到尚書臺的演進過程經歷了如下階段:

第一,削弱相府、起用尚書。

漢初,丞相府仍如秦制,是皇帝處理政務的辦公廳。但是,隨著國家行政管理事務的增多,其規模擴大,職權也隨之增大,演變為一個政權實體,作為秘書機構的因素日漸減弱,與皇權產生了矛盾,漢武帝時,這種矛盾達到尖銳化。于是,武帝開始對丞相府的職權予以削弱、抑制。他起用原先負責皇帝的文書收發事務、職位低微的秘書小吏尚書,委托他們拆讀章奏,提出初步意見,進而又有權裁決奏章,并建立了初步的官衙尚書署。

第二,設立尚書臺。成帝時,進一步削弱丞相職權、信用尚書,將尚書組織成獨立的官衙,稱尚書臺,其辦公處設于皇宮內,稱禁中,設尚書五人,以一人為首領,稱尚書仆射,其他四人分曹辦事。

尚書臺的設立,標志著新的秘書機構正式形成,開始將丞相府的秘書職能引渡至皇宮來,使它成為皇帝的機要秘書處。

第三,尚書臺最后取代相府。東漢建立后,將西漢開始的中央秘書機構的變革予以繼續,繼續增強尚書臺的職權,使尚書臺的職掌更寬,凡章奏的收發、拆讀、批處、審查,詔書的起草、封印、轉發、記錄、底本的保存,帝命的傳達,直至對百官的選任、獎罰,無所不統。

這樣,新的中央秘書機構確立了,它替代原先的相府,成為皇帝的辦公廳,這標志著從漢武帝開始的將相府的秘書職能引渡至皇宮的任務已經完成。

丞相府為尚書臺逐步取代的過程,說明封建社會中,皇帝設置秘書機構的目的是集國家大權于一身,保證其實行君主獨裁。一旦此秘書機構職權擴大,威脅到皇權,皇帝就予以抑制、削弱、或直接解散,重新設立一個聽命于他的新的秘書機構。這種現象自西漢武帝始,在以后兩千多年中反復出現,形成一條規律。它導致封建社會中央秘書機構處于反復建立、興盛、削弱、解體、又重新建立的周期性演變之中,致使秘書官員的職稱處于不斷變更、秘書人員處于不斷流動中,具有明顯的不穩定性。

2、簡述秦漢御史寺秘書職能的盛衰。

答:秦在戰國時期設置了御史,統一全國后,御史作為皇帝的親信秘書官員,受到擢升,與丞相、太尉并列為三公,有官署御史寺,配合丞相領導中央政府的整個秘書工作。御史的職掌在秦代很寬,主要有:收受公卿、百官、吏民的奏事;掌管“圖籍秘書”,即重要檔案和法律文件,以供官民查詢;監察百官;處理皇帝親自交辦的事項,如前往調查、代皇帝巡視各郡;被遣往各郡監理郡務或監軍。可見,秦朝的御史被皇帝視作親信,實際上相當于皇帝的秘書長。

西漢初期,御史寺的職權比秦朝增大,它除了負有監督百官、執法等職責以外,承擔的秘書工作日益增多,某些制書、詔書須經御史大夫過目,再發往由丞相府發給各部門辦理。下級部門或地方官署上呈的文書,也由御史初閱、篩選,對違反圣意或不合規范的公文,予以篩除,直至彈劾上呈該公文的官員;國家的律令和郡國的上計文書均由御史寺收存。為了削弱相府,皇帝在起用尚書的同時,還將相府的一些秘書職能劃給御史寺,這樣,御史寺的規模也隨之擴大。這一時期,是御史寺秘書職權最盛之時。

東漢“事歸臺閣”,御史寺承擔的秘書事務,一部分移至尚書臺,一部分轉歸太尉府,它成為專事監察百官,保管圖籍檔案的機構。其秘書職能也就消失了。

3、簡述秦漢的檔案保護制度。

答:秦漢的檔案保護制度的主要內容有:

第一,檔案庫房附近不得建造官吏的住屋,以便于專門人員出入,并可防止泄密、因鄰近房屋失火而危及庫房。

第二,任何人不得將火種帶入庫房,檔案送入庫房后,必須嚴格檢查,確定沒有火患,才能關閉庫門。

第三,庫房每夜由嗇夫和吏等人員輪流值班守護,防止被盜,被毀。

第四,責成令史定期檢查庫房情況。

秦朝的這些檔案保管規章,有效地保證了檔案的安全、保密,使王朝的大量檔案得以能完整地保存下來。

漢朝的檔案庫在吸收秦朝經驗基礎上,保護工作做得更好。

從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國封建社會的檔案工作,至秦漢檔案增多,專門庫房設立,檔案的利用較充分,標明檔案工作已確立。

4、為什么說秦漢時期是我國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