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魚”和“漁”這兩個字意思一樣嗎?當這兩個字在古詩中相遇,又會有怎樣的奇妙之處呢?今天我們走近宋朝的文學家、大詩人范仲淹的《江上漁者》,感受它的魅力吧!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工于詩、詞、散文,代表作有《岳陽樓記》。詩人簡介范仲淹(989—1052)吟誦古詩江上/漁者宋范仲淹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自讀要求1、把字音讀準;3、讀出古詩的節奏。2、把詩句讀通順;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江上漁者宋范仲淹細聽吟誦lú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江上漁者宋范仲淹詩詞賞析注釋:①漁者:捕魚的人。②但:只③愛:喜歡④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⑤君:你。⑥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⑦出沒:若隱若現。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⑧風波:波浪。明確詩意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只喜愛鱸魚的美味。釋
義明確詩意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你看那漁人駕著像樹葉一樣的小舟,在大風大浪里時出時沒。釋
義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江上漁者宋范仲淹默讀《江上漁者》,圈畫出詩歌中描寫的人物。“漁者”和“往來人”分別指誰?漁者:指捕魚的人。往來人:指吃魚的人。請你再讀讀整首詩,思考寫了哪兩個場面?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江上漁者宋范仲淹描繪了人們為了鮮美的鱸魚往來于江上的熱鬧場景。描繪了捕魚人在風浪中冒著生命危險捕魚的場景。聯想畫面漁人們的生活真
!漁民乘著小船,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一只小漁船像一片小樹葉,一會兒被卷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底。創作背景當時范仲淹四十六歲,主政蘇州,為治水患,正在蘇常一帶察看水情。目睹江中一葉扁舟,在風急浪高的水面忽浮忽沉,感慨賦詩。品味詩情請你再讀讀整首詩,想一想詩人是用什么方法來突出漁夫們的艱辛和不易的?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首句說江岸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熱鬧。自然引出第二句。原來人們往來江上的目的是“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作者在三四句,構擬了一幅生動的圖畫來反映江上漁民的辛勞。一葉扁舟,出沒在風波里,真是“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漁民們完全是為生活所迫,鱸魚之美是靠漁民之苦換來的,這種對比手法言盡意不盡,使詩歌含蓄雋永,耐人回味。全詩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卻描寫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江上往來的客人歡快地品嘗鱸魚的畫面和江里漁者冒著風浪捕魚的場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用對比的手法,反映了勞動者的艱辛,體現了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表達了作者對勞動者的同情。課堂小結《江上漁者》寫出了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味道鮮美的鱸魚,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斗的艱辛與危險。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和今天學習的《江上漁者》都表現了范仲淹
的愛國主義精神。思維拓展憂國憂民[宋]張俞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蠶
婦昨天我進城去賣絲,回來時淚水濕透了手巾。為什么這么傷心?我看到了渾身穿綾羅、著綢緞的富人,他們竟沒有一個是養蠶的人。譯
文古詩詞誦讀第一課時人教版
六年級下(配統編教材)同學們,詩詞是最具人文性的一種文學體裁,語言比較精煉,能通過具體的意象表達豐富的思想。誰能從你積累的古詩詞中選擇一首,說一說你從這首詩詞中感受到了什么?今天我們就開始學習古詩詞誦讀單元,來欣賞、品味、感悟古詩詞,探究詩詞的內涵。古詩詞的學習方法1.通過查閱工具書,借助文中注釋,邊想象畫面邊理解古詩詞。2.同學間相互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從中感受詩詞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的心情。古詩詞的學習方法3.搜集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詩詞創作的背景,揣摩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通讀教材,制定學習計劃1.默讀十首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2.小結:這十首詩詞包括了思念家鄉、送別、描寫春色等多個方面的內容,為了能使本次誦讀活動更加有效,我們將分專題展開針對性研究學習。古詩的專題分類1.思念家鄉——2.描寫春景——《采薇(節選)》《泊船瓜洲》《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游園不值》古詩的專題分類3.送別詩——4.珍惜時間——5.同情勞動人民——《送元二使安西》《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浣溪沙》《清平樂》《江上漁者》通讀教材,制定學習計劃本單元的十首古詩的賞析分三課時進行品讀:第一課時教學思鄉的兩首古詩詞;第二課時,教學描寫春景的三首古詩;第三課時完成送別的兩首古詩;第四課時完成惜時惜物的三首古詩。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
;描寫秋天景色的詩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制定了古詩詞單元的學習計劃,根據計劃,下節課我們將來品析古詩詞《采薇》和《泊船瓜洲》。1.學生預習《采薇》和《泊船瓜洲》。2.熟讀并背誦這兩首古詩。古詩詞誦讀第二課時人教版
六年級下(配統編教材)
聽了這首《鄉愁》,你有怎樣的感受?由此你聯想到了哪些古詩?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按照本單元的誦讀計劃來完成《采薇》《泊船瓜洲》的品讀。采
薇(節選)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xínɡyùfēizàizài從前,指出征時。昔詞語解釋雪下得很大的樣子。霏遲緩的樣子。遲遲沒有人。莫則,又。載霏
昔日從軍出征時,只見楊柳隨風飄搖;如今我回來了,眼前是大雪紛飛之景,一路緩緩走來,已是饑渴交加,我的心里充滿了悲傷和哀痛,沒有人能明白現在我胸中的感慨。詩意: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chónɡbóshùhuán詞語解釋一水間指一水相隔之間。綠吹綠、拂綠。還回。
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我所居住的鐘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后面。暖和的春風又一次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鐘山下的家里?詩意:對比兩首古詩,表達思鄉之情時有什么不同之處?《采薇》是于歸途中追憶戰爭,在表達思鄉之情以外,也含有對戰爭的厭惡和反感之情。
《泊船瓜洲》從字面上看流露出詩人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實則字里行間也寄托詩人希望推行新政創政治新局面的心愿。還知道哪些相同主題的古詩?1.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2.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3.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4.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5.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風,即國風,是各地的民歌,詩經中共有十五國風。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數為公卿貴族所做,一般看作“正聲”。頌,即祭祀和頌圣的樂曲,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賦,是直接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興,即起興,用其他東西引出要說的內容。
同學們,按照上節課的學習計劃,我們完成了前兩首古詩的品味感悟,下節課我們將繼續來品味感悟幾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1.背誦兩首古詩。2.搜集其他同主題的古詩背誦并抄在積累本兒上。古詩詞誦讀第三課時人教版
六年級下(配統編教材)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兩首思鄉古詩,誰能來選擇其中的一首背誦一下。
按照我們的學習計劃,我們今天來品味感悟的是四首描寫春景的古詩。1.生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詩人杜甫,韓愈,葉紹翁的
生平資料與創作背景。2.小組合作學習三首古詩。3.開展我來講詩詞活動,布置任務。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兩首思鄉古詩,誰能來選擇其中的一首背誦一下。
按照我們的學習計劃,我們今天來品味感悟的是四首描寫春景的古詩。《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jìnɡnǎiqiánrùnjùzhònɡ詞語理解知乃潛曉明白,知道。就。暗暗地。天剛亮的時候。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春。杜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流離轉徙的生活后,終因陜西旱災來到成都草堂定居。他親自耕作,與農民交往,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的詩作。藝術特點
全詩運用擬人的寫法,描繪了春雨來得及時,滋潤萬物的特點。全詩意蘊深遠,別具風韻,寫出了作者在春雨來臨之時的喜悅之情。《春夜喜雨》詩意
及時的好雨像知道時節似的,正當春天的時節就飄灑起來。細雨隨著春風在夜晚悄悄地下著,無聲地滋潤著萬物。田野與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邊停泊的小船上透出明亮的燈光。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濕的泥土上一定滿是紅色的花瓣,成都的大街小巷必將是萬紫千紅的景象。《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sūyáodū詞語理解潤如酥形容春雨滋潤細膩。最是正是。絕勝遠遠勝過。皇都帝都,這里指長安。
長安街頭蒙蒙的細雨潤滑如酥,草色遠遠望去一片淡青,走近卻看不到綠意。早春的景色是一年中最美的,遠勝過晚春的滿城煙柳。詩意《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jītáifēi詞語理解應大概,表示猜測。印痕跡,這里作動詞,踏壞。蒼苔綠色的苔蘚。柴扉用木柴、樹枝編成的門。理解“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寓意。
這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能引起讀者聯想,使讀者受到哲理的啟發。詩意
大概是憐惜這里的景物,不要讓木屐下面的齒踏壞了青苔。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可很長時間也沒有人來開。滿園子的春色是關不住的,開得正旺的紅杏有一枝枝條伸到墻外來了。你還積累了哪些關于描寫春景的古詩?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李白《春思》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朱熹《春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鑒賞了三首描寫春天的古詩,體會了不同詩人筆下不同的春景。下節課我們將接著賞析本單元的其他古詩。1.選擇其中的一首古詩,以簡短的故事復述
故事的內容。2.選擇一首你喜歡的課外古詩,用學習的方
法鑒賞古詩。古詩詞誦讀第四課時人教版
六年級下(配統編教材)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三首描寫景色的古詩,誰能來選擇其中的一首背誦一下。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朋友。誰能說一說你最好的朋友是誰?你和他之間發生過哪些美好的事?如果你與你的朋友馬上就要分別了,你的心情怎樣?這節課我們就跟隨古代詩人的腳步,親臨朋友送別的場面,去感受那濃濃的友情吧!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ɡènɡwèizhāoyìshè浥客舍柳色更盡濕潤,沾濕。旅館。柳樹象征離別。再喝干,再喝完。詞語理解詩意:
渭城早上的雨潤濕了路面的塵土,客舍旁的柳樹顯得格外清脆。勸你再干了這一杯酒吧,等一路向西出了陽關,那里就再也沒有老朋友了。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yínɡbǔbào詞語理解欲想,想要。浙東指鮑浩然的家。行人詞人的朋友。盈盈形容儀態美好。若如果。才始方才。詩意:
水就像流動的眼波,山就像聚攏的眉峰,想要問朋友將要去哪里?正是那有山有水的浙東之地。才剛剛送走了春天,現在又要送走你了,如果你到了江南,還能趕上春天的話,可一定要和春天同住呀!
同學們,這兩首詩都是描寫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是古人送別詩的代表作之一,面對離別,詩人表面上只是勸朋友再喝一杯酒,但這杯酒背后的意蘊是極為豐富的,既表達了作者不愿與朋友分離的心情同時也有對朋友一路遠行的關切與惦念。《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是宋代詩人王觀送別友人的一首詞。詞的前部分用了比喻的寫法,將送別時百般不舍的情態和心思展現的淋漓盡致;詞的后半部分“才送”“又送”的遞進把詞人心中的離別之苦,描摹的更加的深刻動人。整首詞雖寫離別,但并沒有陷入傷懷的氣氛中,而是含蓄地表達了對朋友的不舍和祝福。你積累了哪些描寫親人或朋友間依依惜別的詩詞?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同學們,送別詩是我國古代詩詞中的一個類別。詩人將依依惜別之情寓于一首簡短的詩詞之中,表現了朋友間單濃濃的情意。課上我們學習并積累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課下同學們還可以用我們學到的方法繼續賞析這類詩詞。1.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互相學習,拓展自己的積累。2.背誦從同學那學習到的古詩。古詩詞誦讀第五課時人教版
六年級下(配統編教材)
同學們,我們已經完成了七首古詩的學習。誰能用自己的方式總結一下前七首古詩。
今天我們學習剩下的三首詩。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shànɡshàojìnxiāotíhuàn蘇軾:字子瞻“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人,豪放派詞人代表。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作者簡介
這首詞是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春三月,當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寫作背景詞語理解浸泡在水中。白發老年。休不要。唱黃雞感嘆時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長久。詩意
山腳下蘭草嫩芽浸入溪水,松林間沙路上清凈無泥,傍晚細雨中傳來杜鵑的陣陣啼叫聲。誰說人老不能再年少?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流向西!不要再發“白發暮年,時光流逝”這樣的感慨了。
表達的情感:
整首詞表達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激發人們對生活的熱情和信心。清平樂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yuèmòzōnɡjìlíjiěqiánɡwēizhuàn詞語理解問取呼喚,詢問。解懂得,理解。百囀形容黃鸝宛轉的鳴聲。因風借著風勢。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作者簡介
公元1103年,黃庭堅被貶于宜州,1104年五、六月份間到達宜州。本首詞就是作于貶謫宜州的翌年,即公元1105年(崇寧四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