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禮記》二則 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1頁
22《禮記》二則 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2頁
22《禮記》二則 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3頁
22《禮記》二則 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4頁
22《禮記》二則 同步練習(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2《禮記》二則同步練習(含答案)22《禮記》二則

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文明的禮儀之邦,在歷史長河中,出現過眾多光耀千古的作品,儒家典籍“五經"就是其中璀璨的明珠。讓我們一起參與任務群活動,走進“五經”中的《禮記》!

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積累與運用

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嘉肴(yáo)_教學相長(zhǎnɡ)兌(yuè)命

學(xiào)學半選賢與能(jǔ)修mù(睦)

ɡuān(矜)寡男有分(fèn)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雖有嘉肴雖:即使

(2)雖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

(3)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4)然后能自反也反:反思

(5)教學相長教學:教與學

(6)學學半_學:同“敩",教導

(7)選賢與能賢:形容詞作名詞,品德高尚的人

與:同“舉”,推舉

能:形容詞作名詞,才干出眾的人

(8)講信修睦修:培養

(9)不獨親其親親:名詞用作動詞,以……為親

親:父母

(10)不獨子其子子:名詞用作動詞,以……為子

子:子女

(11)使老有所終老:形容詞用作名詞,老年人

(12)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矜:同“鰥",老而無妻

(13)男有分,女有歸分:職分,職守

歸:女子出嫁

(14)力惡其不出于身也惡:厭惡

(15)盜竊亂賊而不作作:興起

3.按要求默寫。

(1)《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2)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3)《雖有嘉肴》中,說明學習和教學之后能讓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大道之行也》中,能體現各取所需的句子是“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D)

A.“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B.選賢與能

C.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D.雖有至道

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D)

A.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B.盜竊亂賊而不作

C.故曰:教學相長也

D.貨惡其棄于地也

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譯文:因此學習后就知道不足,教導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2)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省略句)

譯文: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都)講求誠信,培養和睦的氣氛。

主旨歸納

《雖有嘉肴》:通過深入淺出地論述教和學的關系,指出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即“教學相長”,告訴了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通過對理想中的社會特征的描述,闡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表達了“天下為公”的思想。

文脈梳理

考點鏈接

“三步走"分析論證思路

1.了解議論文的一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抓住揭示結構層次的語言標志。

3.注意表述順序,體現文章思路,使用承接詞語,表現文章脈絡。

答題模板:作者先通過……提出中心論點,然后運用……的論證方法展開論述,最后得出……的結論(證明了中心論點)。

訓練點對點: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處。

拓展延伸

源自《禮記》的大學校訓

①廈門大學:自強不息,止于至善。

②河南大學: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發展型學習任務群閱讀與鑒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14分)

【甲】《大道之行也》(略)

【乙】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

(節選自《墨子·兼愛中》)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含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B)

A.不獨子其子_子在川上曰

B.大道之行也視人之國若視其國

C.是謂大同_不知木蘭是女郎

D.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曾不若孀妻弱子

2.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2分)(B)

A.【甲】文駢散結合,如“男有分,女有歸”是駢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散句。

B.【甲】文中“天下為公”的意思是,所有社會成員都要有公心,多做好事,多為別人著想。

C.【乙】文“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主要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仁愛原則。

D.【乙】文墨子希望通過提倡“兼愛”來實現社會理想。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男有分,女有歸。

譯文:男子要有職分,女子要及時出嫁。

(2)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

譯文:看待別人的國家就像自己的國家,看待別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

4.【教材母題變式】【甲】文是《禮記·禮運》的一段話,體現了孔子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文中多處運用對偶句,造成鋪排效果,增強了文章的氣勢,請舉例分析。(3分)

答:示例:“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對偶精嚴,音韻(平仄)相對,簡潔凝練;“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出于身也,不必為己”,對比面對財貨浪費和力氣付出時兩種無私的態度,加重了推理的意味,增強了鋪排的效果和氣勢。

5.根據【甲】【乙】兩文的內容,你對“大同"社會有怎樣的認識(3分)

答:人人能得到社會關愛;人人能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社會穩定;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等。

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實踐與探究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為弘揚中國的禮儀文化,某中學準備舉行以“禮文化”為主題的實踐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5分)

(1)為營造濃厚的禮儀文化氛圍,你班準備出一期以“禮儀"為主題的黑板報,身為宣傳委員,請你設計兩個板塊名稱。(2分)

答:示例:①禮貌用語大串聯;②禮節規矩我傳承;③知書達禮贏天下。(答出2個即可)

(2)森森家來客人時,媽媽總喜歡給客人夾菜以示熱情。這種待客禮節你贊成嗎說說你的看法。(3分)

答:示例一:我贊成。中國是禮儀之邦,熱情待客是中國人的傳統禮儀,客人來了幫其夾菜,正顯示出主人的熱情好客,能讓客人感覺親切、溫暖。

示例二:我不贊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歡吃,又不好拒絕,會覺得尷尬;且存在衛生隱患。22《禮記》二則

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文明的禮儀之邦,在歷史長河中,出現過眾多光耀千古的作品,儒家典籍“五經”就是其中璀璨的明珠。讓我們一起參與任務群活動,走進“五經"中的《禮記》!

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積累與運用

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嘉肴()_教學相長()兌()命

學()學半選賢與能()修mù()

ɡuān()寡男有分()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雖有嘉肴雖:

(2)雖有至道至道:

(3)教然后知困困:

(4)然后能自反也反:

(5)教學相長教學:

(6)學學半_學:

(7)選賢與能賢:

與:

能:

(8)講信修睦修:

(9)不獨親其親親:

親:

(10)不獨子其子子:

子:

(11)使老有所終老:

(12)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矜:

(13)男有分,女有歸分:

歸:

(14)力惡其不出于身也惡:

(15)盜竊亂賊而不作作:

3.按要求默寫。

(1)《兌命》曰“”,其此之謂乎!

(2)盜竊亂賊而不作,_________________。

(3)《雖有嘉肴》中,說明學習和教學之后能讓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

(4)《大道之行也》中,能體現各取所需的句子是“,”。

4.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B.選賢與能

C.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D.雖有至道

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B.盜竊亂賊而不作

C.故曰:教學相長也

D.貨惡其棄于地也

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省略句)

主旨歸納

《雖有嘉肴》:通過深入淺出地論述教和學的關系,指出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即“教學相長”,告訴了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通過對理想中的社會特征的描述,闡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表達了“天下為公”的思想。

文脈梳理

考點鏈接

“三步走"分析論證思路

1.了解議論文的一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抓住揭示結構層次的語言標志。

3.注意表述順序,體現文章思路,使用承接詞語,表現文章脈絡。

答題模板:作者先通過……提出中心論點,然后運用……的論證方法展開論述,最后得出……的結論(證明了中心論點)。

訓練點對點: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處。

拓展延伸

源自《禮記》的大學校訓

①廈門大學:自強不息,止于至善。

②河南大學: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發展型學習任務群閱讀與鑒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14分)

【甲】《大道之行也》(略)

【乙】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

(節選自《墨子·兼愛中》)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含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不獨子其子_子在川上曰

B.大道之行也視人之國若視其國

C.是謂大同_不知木蘭是女郎

D.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曾不若孀妻弱子

2.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2分)()

A.【甲】文駢散結合,如“男有分,女有歸”是駢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散句。

B.【甲】文中“天下為公”的意思是,所有社會成員都要有公心,多做好事,多為別人著想。

C.【乙】文“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主要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仁愛原則。

D.【乙】文墨子希望通過提倡“兼愛”來實現社會理想。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男有分,女有歸。

(2)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

4.【教材母題變式】【甲】文是《禮記·禮運》的一段話,體現了孔子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文中多處運用對偶句,造成鋪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