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專項拔高 必考2 遺傳變異類_第1頁
高考生物 專項拔高 必考2 遺傳變異類_第2頁
高考生物 專項拔高 必考2 遺傳變異類_第3頁
高考生物 專項拔高 必考2 遺傳變異類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考2遺傳變異類1.某植物的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控制白花和紅花性狀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體上,基因B、b控制有絨毛和無絨毛性狀。現有純合的紅花無絨毛、紅花有絨毛、白花無絨毛雌雄植株若干,某實驗小組進行如下探究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紅花為突變性狀,研究發現,某紅花植株是一條常染色體DNA上插入了5對堿基所致,則該紅花性狀為顯性(填“顯性”或“隱性”)突變性狀。(2)該實驗小組讓雌性無絨毛植株與雄性有絨毛植株雜交,F1全表現為無絨毛,F1雌、雄植株相互雜交,F2中無絨毛植株與有絨毛植株的比例為3∶1。不考慮性染色體同源區段。①不能(填“能”或“不能”)確定基因B、b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原因是不論基因B、b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F2中無絨毛植株與有絨毛植株的比例都可能為3∶1。②若要確定基因B、b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可以再直接統計F2中有絨毛個體的性別。(3)若基因B、b位于常染色體上,在滿足(1)(2)的基礎上,現欲確定基因B、b與A、a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實驗思路:讓純合的紅花有絨毛和純合的白花無絨毛雌雄植株相互交配,得到F1,F1隨機傳粉得F2,統計F2的表型及比例,并記錄。實驗結果及結論:①當F2的表型及比例為紅花無絨毛∶紅花有絨毛∶白花無絨毛∶白花有絨毛=9∶3∶3∶1,則基因B、b與A、a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②當F2的表型及比例為紅花有絨毛∶紅花無絨毛∶白花無絨毛=1∶2∶1,則基因A和b位于一條染色體上、a和B位于另一條同源染色體上。2.某多年生二倍體閉花傳粉植物,決定花色的基因D(紅花)和d(白花)是位于6號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該植物存活至少要有一條正常的6號染色體。如圖是甲、乙兩植株體細胞6號染色體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植株甲的變異類型是染色體結構變異(染色體片段缺失),區分該變異與基因突變最簡便的方法是顯微鏡觀察染色體形態。(2)植株乙不屬于(填“屬于”“不屬于”)三倍體植株,若要觀察植株乙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最佳時期是有絲分裂中期。制作裝片的步驟是解離→漂洗→染色→制片。(3)已知植株甲的基因型為Dd,讓其自交產生F1。若F1表型及比例為紅花∶白花=2∶1,可確定基因D位于異常染色體上。上述結論被證明后,利用植株甲進行人工雜交實驗:①以植株甲為父本,正常的白花植株為母本進行雜交,子代中發現了一株植株乙,從配子產生過程分析,植株乙出現的原因有3種可能。②植株乙產生的配子及比例為d∶Dd∶D∶dd=2∶2∶1∶1(說明:植株乙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3條6號染色體會隨機移向細胞兩極,并最終形成含1條或2條6號染色體的配子),若讓植株甲、乙進行雜交,則子代白花的比例為3/11。3.蠶豆病是一種單基因遺傳病,患者因紅細胞膜缺乏G-6-PD(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導致紅細胞不能抵抗一些氧化物而損傷,常表現為進食蠶豆后發生溶血性貧血。研究表明,GA、GB、g互為等位基因,且位于X染色體上,GA、GB控制合成G-6-PD,而g不能控制合成G-6-PD。圖1所示為某家族蠶豆病遺傳系譜圖,圖2所示為該家族部分成員相關基因的電泳圖譜。請回答下列問題。(1)GA、GB和g三者最本質的區別是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在遺傳上遵循分離定律。正常個體的基因型有7種。(2)圖1中Ⅱ-7為患者,推測可能是基因突變的結果,也可能是表觀遺傳。為探究Ⅱ-7患病的原因,現對Ⅱ-7進行GA、GB、g基因檢測,觀察電泳圖譜:①若為基因突變的結果,則電泳結果出現1條帶。②若為表觀遺傳的結果,則電泳結果出現2條帶。(3)雌性哺乳動物細胞中只有一條X染色體具有活性,使得雌、雄動物之間雖X染色體的數量不同,但X染色體上基因產物的劑量是平衡的,這個過程稱為劑量補償。有研究表明部分女性雜合子(含g基因)表現出蠶豆病癥狀,推測原因是女性雜合子中GA或者GB所在的性染色體失活,無法合成G-6-PD,所以女性雜合子表現為蠶豆病癥狀。4.“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中國科學家團隊對水稻科研作出了突出貢獻:袁隆平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朱英國院士為我國雜交水稻的先驅,農民胡代書培育出了越年再生稻等。某興趣小組在科研部門的協助下進行了下列相關實驗:取甲(雄蕊異常,雌蕊正常,表現為雄性不育)、乙(可育)兩個品種的水稻進行相關實驗,實驗過程和結果如表所示。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對a完全顯性,B基因會抑制不育基因的表達,反轉為可育。PF1F1個體自交單株收獲,種植并統計F2表型甲(雄性不育)與乙(可育)雜交全部可育一半全部可育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1)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基因是A,該興趣小組同學在分析結果后認為A/a和B/b這兩對等位基因在遺傳時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其判斷理由是F1個體自交單株收獲得到的F2中的一半表現的性狀分離比為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而13∶3是9∶3∶3∶1的變式,說明該性狀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組合定律。(2)F2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7種;僅考慮F2中出現雄性不育株的那一半,該部分可育株中能穩定遺傳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為7/13。(3)若要利用F2中的兩種可育株雜交,使后代雄性不育株的比例最高,則雙親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4)現有各種基因型的可育水稻,請利用這些實驗材料,設計一次雜交實驗,確定某雄性不育水稻丙的基因型。請寫出實驗思路并預期實驗結果,得出相應結論。水稻不育植株的基因型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