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營養基礎(健康管理師基礎知識)_第1頁
食物營養基礎(健康管理師基礎知識)_第2頁
食物營養基礎(健康管理師基礎知識)_第3頁
食物營養基礎(健康管理師基礎知識)_第4頁
食物營養基礎(健康管理師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食物營養基礎(健康管理師基礎知識)

人體所需要的能量和營養素主要從食物中獲得。自然界供人類食的食

物有數百種,根據其來源可分為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兩大類前者包括

谷類、豆類、蔬菜、水果等,主要提供能量、蛋白質、堿水合物、脂類、

大部分維生素和礦物質;后者包括肉類、蛋類、乳類主要提供優質蛋白質、

脂類、脂溶性維生素、礦物質等。

各種食物由于所含營養素的種類和數量能滿足人體營養需要的程不

同,故營養價值有高低之分。所含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及其相互例適

宜,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利用的食物,營養價值相對較高;所含素種類不全,

或數量欠缺,或相互比例不適當,不易被機體消化吸收用的食物,其營養

價值相對較低。自然界的食物都各具特色,其營養值各不相同。如谷類食

物蛋白質中賴氨酸較少,其蛋白質營養價值較但谷類食物含有較多的礦物

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有利于預防一慢性病;肉類中蛋白質組成適合人

體的需要,其營養價值較高,但指組成中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對患有心

血管疾病、血脂過高的人不利營養素的種類和含量可因食物的種類、品

系、部位、產地和成熟程度不同而存在差異。因此,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

價值,對保障人體健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植物性食物的營養價值

植物性食物主要包括谷類、豆類、蔬菜、水果、薯類、堅果、種子

等。植物性食物多富含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類獲取能量、

營養素和植物有效成分的主要來源。因品種、生長地區、環境與條件等不

同,每類食物的營養素含量和質量特點各不相同,了解它們各自的營養價

值,就可從中合理選擇,合理利用,組成平衡膳食。

一、谷類

谷類包括大米、小麥、玉米、小米、高粱、筱麥、養麥等。谷類富含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我國人民膳食中以谷類為主,約

66%的能量(多來源于碳水化合物)、58%的蛋白質來自谷類。此外,谷

類食物還供給較多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故谷類在我國人民膳食中占重

要地位。

1.主要營養成分及組成特點

(1)碳水化合物

谷類碳水化合物含量最為豐富,主要集中在胚乳中,多數含量在70%

以上。一般而言,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稻米中較高,小麥粉次之,玉米中

較低。碳水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為淀粉,以直鏈淀粉為主。由于加工方

式不同,谷類中的膳食纖維和微量營養素水平變化較大。目前可以通過基

因工程改變谷類淀粉的結構,培育直鏈淀粉含量高的品種,以增加抗性淀

粉或膳食纖維成分含量。

(2)蛋白質

谷類蛋白質含量一般為7%?12%,其中稻谷中的蛋白質含量低于小

麥粉,小麥胚粉含量最高,每100g可達36.4g,筱麥面的含量也較高。

谷類蛋白質氨基酸組成中賴氨酸含量相對較低,因此谷類蛋白質生物學價

值不及動物性蛋白質。谷類蛋白質的生物學價值:大米77、小麥67、大麥

64、小米57、玉米60、高粱56o

(3)脂類

谷類脂肪含量多數為0.4%?7.2%,以小麥胚粉中最高,其次為麥、

玉米和小米,小麥粉較低,稻米類最低。谷類脂肪組成主要為不和脂肪

酸,質量較好。從玉米和小麥胚芽中提取的胚芽油,80%為不和脂肪酸,

其中亞油酸為60%,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化的作用。

(4)維生素

谷類中的維生素主要以B族維生素為主,如維生素B1、維生索B煙

酸、泛酸、毗哆醇等,其中維生素B和煙酸含量較多,是我國居民食維生

素B和煙酸的主要來源,維生素B含量普遍較低,在黃色玉小米中還含有

較多的類胡蘿卜素,在小麥胚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

維生素主要分布在糊粉層和谷胚中,因此,谷類加工越細,上述生素

損失就越多。玉米含煙酸較多,但主要為結合型,不易被人體吸利用,故

以玉米為主食的地區居民容易發生煙酸缺乏病(癩皮病)。維素E多存在

于胚芽中。

(5)礦物質

谷類含礦物質約1.5%?3%,包括鈣、磷、鉀、鈉、鎂及一些微元

素,其中小麥胚粉中除鐵含量較低外,其他礦物質含量普遍較高;筱麥粉、

養麥、高粱、小米和大麥中鐵的含量較為豐富;在大麥中,和硒的含量較

高。谷類礦物質與維生素一樣,也主要分布在谷皮和制層中。

2.合理利用

(1)合理加工

加工有利于谷類的食用和消化吸收,但由于蛋白質、脂類、礦特和維

生素主要存在于谷粒表層和谷胚中,因此加工精度越高,營養系失就越

多,影響最大的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為了保持良好的感官性狀利于消化吸

收,又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各種營養素,在預防營養缺乏病面起到良好的效

果,就要進行合理加工。

(2)合理烹調

烹調過程可使一些營養素損失,如在大米淘洗過程中,維生素B損失

30%?60%,維生素B和煙酸可損失20%?25%,礦物質擬建70%。淘洗

次數越多、浸泡時間越長、水溫越高,損失越多。米、面中蒸煮過程中,

B族維生素有不同程度的損失,烹調方法不當時,如加堿蒸煮、炸油條

等,則損失更為嚴重,因此稻米以少搓少洗為好,面粉蒸煮加堿要適量,

且要少炸少烤。

(3)合理儲存

谷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儲存很長時間而質量不會發生變化,但當環境

條件發生改變,如水分含量高、環境濕度大、溫度較高時,谷粒內酶的活

性增大,呼吸作用加強,使谷粒發熱,促進霉菌生長,導致蛋白質、脂肪

分解產物積聚,酸度升高,最后霉爛變質,失去食用價值。故糧谷類食品

應在避光、通風、陰涼和干燥的環境中儲存。

(4)合理搭配

谷類食物蛋白質中的賴氨酸含量普遍較低,宜與含賴氨酸多的豆類和

動物性食物混合食用,以提高谷類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二、豆類及其制品

豆類可分為大豆類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豆類。大豆類按種皮的顏色可分

為黃、青、黑、褐和雙色等大豆五種。其他豆類包括蠶豆、豌豆、綠豆、

小豆等。豆制品是由大豆(或綠豆)等原料制作的半成品食物,包括豆

漿、豆腐、豆腐干等。豆類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質、脂肪、淀粉、礦物質等

各類營養素,是我國居民重要的優質蛋白質的來源。

1.豆類的主要營養特點

(1)蛋白質

豆類是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品,為20%?36%;其中大豆類最高,在

30%以上;其他豆類,如綠豆、赤小豆、扁豆、豌豆等的蛋白質含量在20%

?25%;豆制品蛋白質含量差別較大,高者可達16%?20%,如烤秋、素

雞、豆腐干,低者只有2%左右,如豆漿、豆腐腦。

蛋白質中含有人體需要的全部氨基酸,屬完全蛋白,雖然賴氨酸含量

較多,但蛋氨酸含量較少,因此蛋白質的利用率相對較低。

(2)脂類

豆類脂肪含量以大豆類為高,在15%以上;其他豆類較低,在1%左

右,其中綠豆、赤小豆、扁豆在1%以下;豆制品脂肪含量差別較大,豆

腐、豆腐干等較高,豆漿、烤款等較低。

大豆脂肪組成以不飽和脂肪酸居多,其中油酸占32%?36%,亞油酸

占51.7%?57.0%,亞麻酸占2%?10%,此外尚有1.64%左右的磷脂。由

于大豆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所以是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患者的理

想食物。

(3)碳水化合物

大豆中含碳水化合物在34%左右。豆制品依據加工方法和水分含量,

碳水化合物普遍較低,高者為10%左右,如豆腐干、烤款;低者在5%以

下,豆漿中僅含1%。大豆類碳水化合物組成比較復雜,其中難化纖維素

和低聚糖在15%以上,如棉子糖、水蘇糖等,并含有部分可圍性糖類。纖

維素和低聚糖在體內較難消化,其中有些在大腸內成為細的營養素來源。

細菌在腸道內生長繁殖過程中能產生過多的氣體而引腸脹氣。

其他豆類碳水化合物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碳水化合物含量較大豆高

很多,如綠豆、赤小豆、蕓豆、蠶豆等含碳水化合物60%以上,還有少量

的糖類,故食有甜味。

(4)維生素

豆類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E等,相對

于谷類而言,豆類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E含量較高,但維生素B含量較

低,煙酸含量差別不大。種皮顏色較深的豆類,胡蘿卜素含量較高如黃

豆、黑豆、青豆、綠豆等,青豆中胡蘿卜素含量可達790pg/100g干豆類

幾乎不含抗壞血酸,但經發芽做成豆芽后,其含量明顯提高,如黃豆芽,

每100g含有8mg維生素C。

(5)礦物質

豆類礦物質含量為2%?4%,包括鉀、鈉、鈣、鎂、鐵、鋅、硒等。

大豆中的礦物質含量略高于其他豆類,在4%左右,其他豆類為2%?

3%,豆制品多數在2%以下。與谷類比較,豆類的鈣、鉀、鈉等的含量較

高,但微量元素含量略低于谷類。

相對而言,大豆類中鉀、鐵的含量較為豐富,而其他豆類略低。

(6)豆類中的其他成分

大豆中具有很多生物活性物質,如大豆低聚糖,大豆多肽,低聚肽植

物固醇、大豆磷脂、大豆皂貳和大豆異黃酮等。目前,這些非營養素生物

活性物質引起極大關注,并廣泛用于功能食品開發中。

另外,在大豆、菜豆、蕓豆、黃豆、四季豆等豆類食物中,還存在蛋

白酶抑制劑,生食大豆會抑制蛋白酶的活性,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和

吸收,引起胰腺腫大等不良反應,但通過加熱即可破壞蛋白抑制酶的活

性。

其他抗營養因子如植酸、紅細胞凝集素、脹氣因子會使人體產生不

適。但經過加熱處理或其他方法加工后可減少或去除。

2.豆類及其制品的合理利用

不同加工和烹調方法,對大豆蛋白質的消化率有明顯的影響。整粒熟

大豆的蛋白質消化率僅為65.3%,但加工成豆漿后可達84.9%,豆腐可提

高到92%?96%。大豆中含有抗胰蛋白酶的因子,它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消

化作用,使大豆難以分解為人體可吸收利用的各種氨基酸,經過加熱煮熟

后,這種因子即被破壞,消化率隨之提高,所以大豆及其制品須經充分加

熱煮熟后再食用。

豆類蛋白質含有較多的賴氨酸,與谷類食物混合食用,可較好地發揮

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谷類食物蛋白質的利用率,因此豆類食物宜與谷

類食物搭配食用。

豆類中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特別是豆皮,因此國外有人將豆皮經過處

理后磨成粉,作為高纖維用于烘焙食品。據報道,食用含纖維的豆類食品

可以明顯降低血清膽固醇,對冠心病、糖尿病及腸癌也有一定的預防及治

療作用。將提取的豆類纖維加到缺少纖維的食品中,不僅可改善食品的松

軟性,還有保健作用。

三、堅果

堅果是以種仁為食用部分,因外覆木質或革質硬殼,故稱堅果。按照

其植物學來源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木本堅果和草本堅果兩類,前者包括核

桃、榛子、杏仁、松子、香棚、腰果、銀杏、栗子、澳洲堅果,后者包括

花生、葵花子、西瓜子、南瓜子、蓮子等。堅果多富含脂肪和淀粉,是高

能量食物。

1.營養特點

(1)脂肪

堅果脂肪含量較高,多在40%左右,其中松子、杏仁、榛子、葵花子

等達50%以上,堅果類當中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富含必需脂肪酸,

是優質的植物性脂肪。按照脂肪含量的不同,堅果可以分為油脂類堅果和

淀粉類堅果,前者富含油脂多在40%以上,如核桃、榛子、杏仁、松子、

腰果、花生、葵花子等。

(2)碳水化合物

淀粉類堅果淀粉含量高而脂肪很少,包括栗子、英實、銀杏、蓮等,

碳水化合物含量在70%左右。油類堅果含碳水化合物20%左右,松子、腰

果、花生、葵花子等。

(3)蛋白質

新鮮的堅果蛋白質含量多為12%?22%,其中有些蛋白質含量高,如

西瓜子和南瓜子中的蛋白質含量達30%以上。

(4)維生素和礦物質

堅果類是維生素E和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包括維生素B、維素

B2、煙酸和葉酸,黑芝麻中維生素E含量多達50.4mg/100g,一鮮果中含

有少量維生素C,干果中極少或無。堅果富含鉀、鎂、磷、特鐵、鋅、

硒、銅等礦物質,鐵的含量以黑芝麻為最高,硒的含量以腰果為最多,在

榛子中含有豐富的鎬,堅果中鋅的含量普遍較高。

2.合理利用

大多數堅果可以不經烹調直接食用,但花生、瓜子等一般經炒熟后食

用。堅果仁經常制成煎炸、焙烤食品,作為日常零食食用,也是制造糖果

和糕點的原料,并用于各種烹調食品的加香。植物油多來自芝麻、葵花

子、花生、胡麻等。多數堅果水分含量低而較耐儲藏,但含油堅果的不飽

和程度高,易受氧化或滋生霉菌而變質,應當保存于干燥陰涼處并盡量隔

絕空氣。

四、蔬菜類

蔬菜品類繁多,按其結構及可食部分不同,可分為葉菜類、根莖類瓜

茄類、鮮豆類和菌藻類等,多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物

質,對刺激胃腸蠕動、消化液分泌,促進食欲,調節體內酸堿平衡都有很

大作用。蔬菜類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因其種類不同,差異較大

1.主要營養成分及組成特點

(1)葉菜類

葉菜類食物主要包括白菜、菠菜、油菜、韭菜、茄菜等。蛋白質含量

較低,一般為1%?2%,脂肪含量不足1%,碳水化合物含量為2%~4%,

膳食纖維含量約1.5%。葉菜類是類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礦物

質及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其中深綠和橙色蔬菜維生素含量較為豐富,特

別是類胡蘿卜素的含量較高。葉菜類食物維生素C的含量多在35mg/lOOg

左右,其中菜花、西蘭花、芥籃等含量較高,每100g在50mg以上;維生

素Bi、煙酸和維生素E的含量普遍較谷類和豆類低,與其水分含量高有

關。礦物質的含量在1%左右,種類較多,包括鉀、鈉、鈣、鎂、鐵、

鋅、硒、銅、鏡等,是膳食礦物質的主要來源。

(2)根莖類

主要包括蘿卜、胡蘿卜、藕、山藥、芋頭、馬鈴薯、甘薯、蔥、蒜、

竹筍等。根莖類蛋白質含量為1%?2%,脂肪含量不足0.5%,碳水化合物

含量相差較大,低者為3%左右,高者可達20%以上。膳食纖維的含量較

葉菜類低,約為1%。胡蘿卜中含胡蘿卜素最高,每100g中可達4130

解。硒的含量以大蒜、芋頭、洋蔥、馬鈴薯等最高。

(3)瓜茄類

瓜茄類食物包括冬瓜、南瓜、絲瓜、黃瓜、茄子、番茄、辣椒等。瓜

茄類因水分含量高,營養素含量相對較低。蛋白質含量為0.4%?1.3%,

脂肪微量,碳水化合物含量0.5%?9.0%,膳食纖維含量1%左右。胡蘿卜

素含量以南瓜、番茄和辣椒為最高,維生素C含量以辣椒、苦瓜較高。番

茄中的維生素C含量雖然不很高,但受有機酸保護,損失很少,且食人量

較多,是人體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辣椒中還含有豐富的硒、鐵和鋅,是

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蔬菜。

(4)鮮豆類

鮮豆類食物包括毛豆、就豆、四季豆、扁豆、豌豆等。與其他蔬菜相

比,營養素含量相對較高。蛋白質含量為2%?14%,平均4%左右,其中

毛豆和上海出產的發芽豆可達12%以上。鮮豆類食物脂肪含量不高,除毛

豆外,均在0.5%以下;碳水化合物為4%左右,膳食纖維為1%?3%。胡蘿

卜素含量普遍較高,每100g中的含量大多在200回左右,其中以甘肅出

產的龍豆和廣東出產的玉豆較高,達500圈/100g以上。此外,鮮豆類食

物還含有豐富的鉀、鈣、鐵、鋅、硒等。鐵的含量以發芽豆、刀豆、蠶

豆、毛豆較高,每100g中含量在3mg以上。鋅的含量以蠶豆、豌豆和蕓

豆較高,每100g中含量均超過Img,硒的含量以玉豆、龍豆、毛豆、豆

角和蠶豆較高,每100g中的含量在211g以上。鮮豆類食物核黃素含量與

綠葉蔬菜相似。

(5)菌藻類

菌藻類食物包括食用菌和藻類食物。食用菌是指供人類食用的真言有

500多個品種,常見的有蘑菇、香菇、銀耳、木耳等品種。藻類是無胚、

自養、以抱子進行繁殖的低等植物,可供人類食用的有海帶、紫發菜等.

菌藻類食物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微量素。

蛋白質含量以發菜、香菇和蘑菇最為豐富,在20%以上。蛋白質基酸組成

比較均衡,必需氨基酸含量占蛋白質總量的60%以上,脂肪量低。碳水化

合物含量差別較大,干品在50%以上,如蘑菇、香菇、耳、木耳等;鮮品

較低,如金針菇、海帶等,不足7%。胡蘿卜素含差別較大,在紫菜和蘑

菇中含量豐富,其他菌藻中較低。維生素B和生素B含量也比較高。微量

元素含量豐富,尤其是鐵、鋅和硒,其含約是其他食物的數倍甚至10余

倍。在海產植物中,如海帶、紫菜等,還含豐富的碘,每100g海帶

(干)中碘含量可達36mg。海藻多含多不N和脂肪酸(如DHA),目

前保健食品用DHA多來源于裂壺藻、雙票甲藻等.

2.合理利用

(1)合理選擇

蔬菜含豐富的維生素,除維生素C外,一般葉部維生素含量比根部

高,嫩葉比枯葉高,深色菜葉比淺色高,因此在選擇時,應注意選擇新

鮮、色澤深的蔬菜。

(2)合理加工與烹調

蔬菜所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易溶于水,所以宜先洗后切,以減少菜與

水和空氣的接觸面積,避免損失。洗好的蔬菜放置時間不宜過長,以避免

維生素氧化破壞,尤其要避免將切碎的蔬菜長時間地浸泡在水中烹調時要

盡可能做到急火快炒。有實驗表明,蔬菜煮3min,其中維素C損失5%,

10min達30%。為了減少損失,烹調時加少量淀粉,可有效保護抗壞血酸

的破壞。

(3)菌藻食物的合理利用

菌藻類食物除了可提供豐富的營養素外,還具有明顯的保健作用研究

發現,蘑菇、香菇和銀耳中含有多糖物質,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功我和抗腫

瘤的作用。香菇中所含的香菇喋吟,可抑制體內膽固醇形成和吸收,促進

膽固醇分解和排泄,有降血脂作用。黑木耳能抗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凝,

減少血液凝塊,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海帶因含有大

量的碘,臨床上常用來治療缺碘性甲狀腺腫。

五、水果類

水果從狀態分類可分為鮮果、干果。從形態和特征或果樹的種類分類

可分為仁果、核果、漿果、柑橘類、熱帶水果、瓜果等。仁果類多指含有

果芯小型種子的水果,如蘋果、梨、山楂等。核果類多指內果含有木質化

的硬核,核中有仁,如桃、李、梅、杏、櫻桃等。漿果類多汁、種子小而

多,子散布在果肉中,如葡萄、草莓、桑甚、石榴、無花果等。柑橘類很

常見,如甜橙、柚子等。瓜果如西瓜、甜瓜、哈密瓜等。熱帶和亞熱帶水

果或多年生草本,如香蕉、菠蘿、芒果、荔枝等。水果與蔬菜一樣,是低

能量的食物,主要提供維生素和礦物質。

1.主要營養成分及組成特點

(1)水分

新鮮果品組織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一般果品的含水量為70%~90%-

果品中的水分以游離水、膠體結合水和化合水三種不同的狀態存在。其中

游離在果品組織的細胞間隙和液泡中水分占總量的70%?80%o膠體結合

水是與果品組織中的蛋白質、多糖類等結合在一起,不能自由流動的水

分。化合水是存在于果品化學物質中的水分,一般不會因干燥作用而損

失。

(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物是果品的主要成分。它包括葡萄糖、果糖及蔗糖、淀

粉、膳食纖維素、果膠和低聚、多聚糖類等。

仁果類、漿果類食物主要含果糖和葡萄糖,核果類食物主要含蔗糖,

葡萄糖和果糖次之;柑橘類食物主要含蔗糖。以淀粉多糖為主的有香蕉、蘋

果、西洋梨等。淀粉在淀粉酶或酸的作用下,會逐步分解后變成葡萄糖,

所以含淀粉多的果實經過儲藏后其口味會變甜。

水果纖維素和果膠是水果的骨架物質,是細胞壁的主要構成成分。膳

食纖維在水果皮層含量最多。水果種類不同,果膠的含量和性質亦有差

異,水果中的山楂、柑橘、蘋果等含有較多的果膠。纖維素和果膠不能被

人體消化吸收,但可促進腸壁蠕動并有助于食物消化及糞便的排出

(3)維生素

水果中含豐富的維生素,是人體所需維生素的重要來源。水果中的維

生素種類和含量與水果的種類有關。

一些黃色、紅色的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類胡蘿卜素,如芒果、杏、杷中

胡蘿卜素的含量分別為3.8mg/100g、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