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_第1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_第2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_第3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_第4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生物輔導(二)

第二章

一、反射與反射弧

1、反射:神經調節的基本形式

2、反射弧: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反射活動完成的結構基礎,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

感受器

這個小圓圖表示神經節,是傳入神經的細月包體?

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O

3、神經系統的基本單位一一神經元(神經細胞)

4、神經元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突起包括樹突和軸突。

神經元的功能: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

二、興奮的傳導

1、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興奮是以電信號(局部電流、神經沖動)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

導的,這種信號也叫神經沖動。

?內,興奮學位一來興奮鄙位

(1)電獄的\

1?外,未興奮部位一興奮部位

<2)傳導過程,苒經軒埴■電位外正內負士一外負內正々?電位基------電荷移動

一興奮不防向前傳導

2、未興奮區域的膜電位1靜息電位):外正內負

興奮區域的膜電位(動作電位):外負內正

3、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特點:雙向性

4、傳導特征

①完整性:神經纖維要實現其興奮傳導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結構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經纖維被切斷,興奮即不可能通過斷II;如果神經纖維在麻醉劑或低溫作用下發生功

能的改變,破壞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則興奮的傳導也會發生阻滯。

②雙向性:根據興奮傳導的機制,神經纖維受刺激產生興奮時,興奮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時

向相反的兩個方向傳導,因為局部電流能夠向相反的兩個方向流動。(雙向傳導)

③絕緣性:?條神經干包含著許多條神經纖維,各條神經纖維各自傳導自己的興奮而基本上

互不干擾,這稱為絕緣性,傳導的絕緣性能使神經調節更為專一而精確。

④相對不疲勞性:有人曾在實驗條件下,川每秒50?100次的電刺激連續刺激神經9?12

小時,觀察到神經纖維始終保持著傳導興奮的能力。因此與突觸的興奮傳遞相比,神經纖維

是不容易疲勞的。

5、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通過突觸結構完成Q

(1)突觸:神經元之間接觸的部位,由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端膨大部位一一突觸小體與另

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相接觸而形成。

①突觸小體:軸突末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觸前膜:軸突末端突觸小體膜:③突觸間隙:突觸

前、后膜之間的空隙(組織液):④突觸后膜: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膜或樹突膜

(2)過程:軸突一突觸小體一突觸小泡一神經遞質一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

后膜(與突觸后膜受體結合)——>另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或抑制

(3)神經遞質:是指神經末梢釋放的特殊化學物質,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經元或效應器細

胞膜上的受體,從而完成信息傳遞功能。

①合成:在細胞質通過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中逐步合成,合成后由小泡攝取并貯存起來。

②釋放:通過胞吐的方式釋放在突觸間隙。.

③結合:神經遞質通過與突觸后膜或效應器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相結合而發揮作用。遞質

與受體結合后對突觸后膜的離子通透性發生影響,引起突觸后膜電位的變化,從而完成信息

的跨突觸傳遞。

④失活:神經遞質發生效應后,很快就被相應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遞

質被分解后的產物可被重新利用合成新的遞質。一個神經沖動只能引起一次遞質釋放,產生

一次突觸后膜的電位變化,

神經調節能保持有序性是因為:遞質發生效應后,就被酷破壞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

作用。

⑤遞質供體:軸突末端突觸小體內的突觸小泡。遞質受體:突觸后膜上的受體蛋白。

⑥遞質作用:使另一個神經元興奮或抑制.

(4)神經沖動在神經元間的傳導速度比在神經纖維中的傳導要J虹o

(5)信號變化:①突觸間:電信號一化學信號一電信號:②突觸前膜:電信號一化學信號:

③突觸后膜:化學信號f電信號

(5)傳遞特征:單向傳導。

即只能由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導給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傳導,

這是因為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通過突觸間隙,作用于磁

后眼,引起突觸后膜發生興奮性或抑制性的變化,從而引起下一個神經元的興奮或抑制。

★興奮在反射弧中的傳導方式實質1二是感受器杷接受的刺激轉變成電信號(局部電流)在傳

入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在通過神經元之間的突觸時電信號乂轉變為化學信號(化學遞質)

在突觸中單向傳遞。化學信號通過突觸傳遞到另一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又轉變為電信號在

傳出神經纖維上傳導,所以效應器接受的神經沖動是電信號。

三、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

1、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腦包括大腦、小腦、間腦(主要由I壬腦和下丘腦構

成)、中腦、腦橋、延髓。

2、分級調節:

(1)大腦皮層:最高級的調節中樞:(2)小腦:維持身體平衡中樞(3)下丘腦調節便溫a

水鹽平衡和內分泌的中樞:(4)腦干:呼吸、循環等活動中樞(5)脊髓:調節機體運動的

低級中樞

四、人腦的高級功能

人的語言功能與大腦皮層的言語區有關:①運動性語言中樞:S區。受損傷,患運動性失語

癥;②聽覺性語言中樞:H區。受損傷,患聽覺性失語癥;③視覺性語言中樞:V區。閱讀

文字;④書寫性語言中樞:W區。書寫文字

五、激素調節

1、促胰液素是人們發現的第一種激素。它是由小腸黏膜分泌的。

2、概念: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的方式,這就是激素調節。

3、腺體: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細胞構成,存在于器官內或獨立存在的器官。

(1)外分泌腺:分泌物通過昱飪排出,如淚腺、汗腺、唾液腺、胃腺。

(2)內分泌腺;沒有導管,分泌物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里,如垂體、甲狀腺。

4、動物激素的種類

化學

激素名稱產生部位生理功能

本質

氨基甲狀腺激素促進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尤其對中樞神經系統的

甲狀腺

酸(含碘)發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響,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衍生增強心臟活動,使動脈收縮、血壓升高。對物質代

腎上腺素腎上腺髓質

物謝的作用在于能促進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

促甲狀腺激素

促進垂體合成和分泌促甲狀腺激素

釋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釋下丘腦

促進垂體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放激素

促腎上腺素釋

促進垂體合成和分泌促腎上腺素

多放激素

肽下丘腦(由下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尿的排

抗利尿激素

類丘腦神經細出。

胞分泌、垂體

催產素促進妊娠末期子宮收縮。

后葉釋放)

促進T淋巴細胞的分化、成熟,增強淋巴細胞的功

胸腺素胸腺能,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

滋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生長激素促進生長,主要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和骨的生長,

促進甲狀腺的生長發育,調節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

促甲狀腺激素

分泌。

垂體

促性腺激素促進性腺的生長發育,調節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腎上腺素促進腎上腺皮質的合成和分泌腎上腺素

催乳素促進乳腺的發育和泌乳。

卵巢胰島B

類促進血糖合成糖原,抑制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

胰島素細胞

從而降低血糖濃度。

胰島A細胞促進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升高

胰高血糖素

血糖濃度。

腎上腺皮質

分泌少量,主促進雄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形成,激發

雄性激素

要由睪丸分并維持雄性第二性征。

泌。

懺上腺皮質

分泌少量,主促進雌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形成,激發

雌性激素

要由卵巢分并維持雌性第二性征。

泌。

促進子宮內膜和乳腺等的生長發育,為受精卵和泌

孕激素卵巢

乳準備條件。

醛固酮

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鈉離子(Na+)的重吸收和

(腎上腺鹽皮

鉀離子(K+)的分泌。(保鈉排鉀)

質激素)

懺上腺皮質

調節糖類、蛋白質、脂肪的代謝,促進蛋白質分解,

糖皮質激素加強糖異生;使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減

少,故可使血糖升高。

5、血糖平衡的調節

(1)血糖的來路和去路

三、激素調節的實例

(一).血糖平衡的調節

L人體中血糖的來源和去向(正常情況下)

注意:

肝糖房能分解補充血糖,而肌糖元則不能,肌

糖元只供骨骼骨收縮利用,不分解進入血液。

?

(2)血糖調節的相關激素

激素生理功能

唯一降低個航的做樂

促進如級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矛)|用

胰島素加速藺萄糖合成糖原,貯存于肝和肌肉中

抑制糖異生,促進葡萄糖移變成脂肪儲存與脂肪組織

升君魚槨

胰高血糖素促進肝糖原的分解、糖原異生

腎上腺素促進肝糖原分解成為葡萄糖

(3)血糖平衡中的激素調節(體液調節)

「氧化分解

血糖濃胰島B

一度升高一細胞今胰島素W肝糖元合成

L轉變為脂肪}1

I->下丘腦」

血糖濃胰島A周看小蠅美/肝糖元分解

度降低一細胞一胰高血糖素一t非糖物質轉化

L下丘腦-L腎上腺一腎上腺素一肝糖元分解

△血糖平衡既受到神經調節,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其調節是一種神經一一體液調節。

△胰島素是體內唯二降血糖的激素,腎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都可使血糖升高。

△胰高血糖素增多促進_胰島素分泌,胰島素增多捶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4)糖尿病人癥狀:“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飲、多尿、體重減少。

(5)相關激素間的拮抗作用和協同作用

拮抗作用:指不同激素對同一生理效應發揮膽反作用。

協同作用:不同激素對同一生理效應都發揮拙以作用。

6、反饋調節的概念及其意義

(1)概念: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這

種調節方式叫做反饋調節,

(2)反饋調節有正反饋和負反饋之分。

①如果反饋信息對控制中心發出的信息具有遮弱的作用,則為負反饋。

②如果反饋信息對控制中心發出的信息具有增強的作用,則為正反饋。

7、甲狀腺激素、性激素、腎上腺素分泌的分級調節

下丘腦*-----------:下丘腦下丘腦v-----------:

IiIIi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謝素促性腺激素程放激素:促腎上腺素釋放激素

|Si[

垂I體^--------------|!反垂體?<--------------i氏垂體^--------------1反

!i饋I*1,:懂

促甲伏腺激素!謂促性腺激素I遇促腎上腺素::遇

Ii節T:節節

甲伏腺性腺?腎上腺;

I?

I55

甲狀腺激素--------雌燧激素、李素--------J腎上腺素---------

8、激素調節的特點

(1)都是微曷和高效的有機物。

(2)通過體液運輸,是體液調節的主要方式。

(3)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

(4)激素作用后被漢適,需體內不斷產生維持動態平衡

第3節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

一、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

比較項目神經調節體液調節

作用途徑反射弧體液運輸

反應速度迅速較緩慢

作用范圍準確、比較局限較廣泛

作用時間短暫比較長

二、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協調

1、體溫調節:(1)寒冷環境f冷覺感受器(皮膚中)一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皮膚血管收

緬、汗液分泌減少(減少敦熱)、骨骼肌緊張性增強、腎上腺分泌腎上腺激素增加(增加產

熱)一體溫維持相對恒定(2)炎熱環境f溫覺感受器(皮膚中)f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f

皮膚血管舒張、血流最澧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熱,無減少產熱的途徑)一體溫維持

相對恒定

2、水鹽調節(細胞外液滲透壓調節):

2.水鹽平衡調節機制圖解

飲水不足、失水過名或吃的食物過或

I細胞外液浮透壓升兩

細1(?)

下JK

W鼾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1)不少內分泌腺直接或間接地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2)內

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例如:甲狀腺激素。

第4節免疫調節

一.免疫、抗原與抗體概述

(一).免疫

免疫是機體的一種特殊的保護性生理功能,通過免疫,機體能夠識別“自己”,排除“非

己”,以維持內環境的平衡和穩定。

免疫調節是依靠免疫系統來實現的。

(二).抗原

1.概念:能夠引一機體產起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

2.特點:異物性、大分子性、特異性

3.抗原的特異性取決于:抗原決定簇。

(三).抗體(免疫球蛋白)

1.概念:抗體是機體受抗原刺激后產生的,并且能與該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具有免疫功能

的球蛋白。

2.抗體的分布:

主要分布于血血中,也分布于組織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兒在一定時間

內可由于獲得母體乳汁內的抗體而獲得免疫。

3.抗體的作用機理:

抗體可以特異性地與抗原結合而形成細胞集團或沉淀,然后被吞噬細胞吞噬、殺死。

二.免疫系統的組成

「定義:免疫細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場所

「免疫器官

L主要包括:扁桃體、淋巴結、胸腺、脾、骨髓

免「吞噬細胞(包括巨噬細胞)

疫免疫細胞r「T淋巴細胞(遷移到胸腺中成熟)

(發揮免疫

系淋巴細胞工

作用的細胞)

統(位于淋巴液.血

液和淋巴結中)'B淋巴細胞(在骨髓中成熟)

「定義:由免疫細胞或其它細胞產生的發揮免疫作

免疫活

用的物質。

性物質

L主要包括:可體、淋耳因子、溶菌酶等

抗毒素/凝集素

干擾素/白細胞介素等

/沉淀素/溶解素等

三、人體免疫系統的三大防線:

第一道:皮膚、黏膜工非特異性免疫

第二道:殺菌物質(加溶菌酶)、吞噬細胞

第三道: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借助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組成。—?特異性免疫

四、特異性免疫

抗原進入人體以后,有的被體液中相應的抗便消滅,有的則被相應的免疫細胞消滅。前

者稱為體液免疫,后者稱為細胞免疫。

體液免疫:由B細胞產生抗體游離于體液中將進入人體的抗原消滅的免疫方式.

細胞免疫:由匈虺將侵入人體細1她部的抗原消滅的免疫方式.

2.體液免疫的過程:3.細胞免疫過程圖解:

?抗原

刺吞噬細胞(處理)(感應

激階段

T細胞曲巴因工

B細胞(識別)

【增殖分化反應

階段

記憶細胞一一f效應B細胞

:次

分泌

應答效應

抗體階段

發揮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