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易錯點06生物與環境目錄目錄01易錯字·清02易錯陷阱·析(4大陷阱)03舉一反三·訓【易錯訓練1】生物與環境關系【易錯訓練2】生態因素和生態系統組成【易錯訓練3】食物鏈書寫【易錯訓練4】生態系統調節能力【易錯訓練5】生物圈04易錯通關·練依依賴繁殖食物鏈競爭自我調節生物富集生物圈易錯陷阱1生物與環境關系分辨不清【鏈接知識】生物與環境關系:環境影響生物;生物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陷阱分析】理不清生物與環境的關系。【解題技巧】1.因為環境的影響,使得生物產生了變化---環境影響生物;2.因為生物的某些活動,使得周圍環境發生變化---生物影響環境;3.生物在形態結構、生理特征或生活方式與生存環境相適應的現象---生物適應環境。易錯陷阱2生態因素和生態系統混淆【鏈接知識】生態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態系統包括非生物成分(環境)和生物成分。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陷阱分析】生態因素和生態系統概念不清,導致答題混淆。【解題技巧】理清生態系統和生態因素概念與組成,答題時認真審題。易錯陷阱3食物鏈書寫【鏈接知識】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通過取食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陷阱分析】1.忽略起點—生產者;2.箭頭方向代表能量流動方向,應該從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學生容易將箭頭弄反;3.遺漏環節:食物鏈要完整呈現生產者到消費者的食物關系。4.學生將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寫入食物鏈中。【解題技巧】1.確定起點-生產者;2.明確關系:梳理生物之間取食關系;3.檢查箭頭:指向捕食者。4.排除干擾,遇到非生物成分、分解者直接排除。易錯陷阱4生態系統調節能力【鏈接知識】1.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斷地變化著,并在一定情況下維持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陷阱分析】學生對生態系統調節能力理解不到位【解題技巧】1.熟記生態系統具有一定自我調節能力,且調節能力是有限的。2.聯系生活中實例來解決這類問題。易錯陷阱5生物圈范圍【鏈接知識】生物圈包括大氣圈下層、水圈和巖石圈下層,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陷阱分析】1.生物圈不是指整個地球,而是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層。2.生物圈各個圈層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解題技巧】1.精準記憶生物圈的范圍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因此不僅包括環境還有生物。【易錯訓練1】生物與環境關系【例1】許多成語或諺語蘊含著一定的生物學道理。以下成語或諺語與非生物因素對應合理的是選項成語或諺語非生物因素A春蘭秋菊光照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大氣C五九和六九,河邊看楊柳水分D冬春雨水貴如油,莫讓一滴白白流溫度A.A B.B C.C D.D常見錯因:常見錯因:生物適應環境、生物影響環境等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把握不準確。缺乏具體情景分析能力避錯攻略:強化概念學習,多進行情境分析練習,培養全面思維。【變式1-1】凝練雋永的古詩詞不僅寄托了人們的情思,還蘊含著一定的生物學道理。下列詩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對生物影響的是A.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C.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變式1-2】我國古代文學中,有許多詩文或諺語都蘊含著一定的生物學知識,下列對應不恰當的是(
)A.大樹底下好乘涼——生物影響環境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環境影響生物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自然界的物質循環D.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生物適應環境【變式1-3】中華古詩詞博大精深,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蘊含著生物學知識,下列古詩詞所描寫的情景,能體現生物適應環境的是()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B.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C.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D.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易錯訓練2】生態因素和生態系統組成【例2】中國空間站的“問天”和“夢天”實驗艙計劃于2022年底升空。在“問天”實驗艙的某一生態系統中有小魚、微生物、水藻等。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生態系統中的小魚不受外界生態因素的影響B.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來源于水藻C.該生態系統中的微生物屬于分解者D.小魚、微生物、水藻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常見錯因:常見錯因:生態因素和生態系統概念、組成掌握不透徹,導致做題時模棱兩可。避錯攻略:深借助圖表、思維導圖等方式反復強調生態因素和生態系統概念、組成,強化實例辨析。【變式2-1】關于生態系統說法正確的是(
)A.生態系統只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C.生態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如競爭、寄生、捕食和土壤等D.生物種類和數量越少,食物鏈和食物網越簡單,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越強【變式2-2】賀州市永豐湖是賀州市規劃建設“一江九河連七湖”城區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永豐湖湖水清澈,湖內有各種魚蝦、螺、水草等生物。下列與此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湖中的所有生物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B.湖中豐富的動物、植物構成復雜的食物網C.影響湖中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 D.湖泊生態系統能改善水質,為動物提供棲息地【變式2-3】在一個陰濕的草叢中,有一堆長滿小草、蘑菇的朽木,其中還聚集著螞蟻、蚯蚓、青蛙等動物,它們共同構成一個()A.食物網 B.生態系統 C.食物鏈 D.生態因素【易錯訓練3】食物鏈書寫【例3】下列食物鏈,書寫正確的是()A.陽光→草→兔→狼B.草→蝗蟲→細菌C.草→兔→鷹D.鷹→蛇→蛙→昆蟲→草常見錯因:常見錯因:1.學生易把食物鏈寫上分解者或非生物成分。2.箭頭寫反了;3.取食關系弄不清楚。避錯攻略:1.每條食物鏈的起點一定是生產者2.食物鏈方向是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3.食物鏈不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變式3-1】如圖中,對其中一條食物鏈的正確書寫是()A.水稻→田鼠→蛇 B.稻蝗→蛙→蛇C.田鼠→蛇→蛙 D.水稻←稻蝗←蛙.【變式3-2】下表是對幾種生物體內農藥含量的測定結果,假設這五種生物只能構成一條食物鏈,那么下列食物鏈書寫正確的是(
)生物種類甲乙丙丁戊單位體積農藥含量(毫克)0.0540.0330.0020.1610.010A.甲→乙→丙→丁→戊 B.戊→丁→丙→乙→甲C.丁→甲→乙→戊→丙 D.丙→戊→乙→甲→丁【變式3-3】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幾種生物的關系,下列食物鏈書寫正確的是()A.太陽能→水生植物→蟹→鷺B.浮游動物→蝦→魚→鷺C.水生植物→蟹→鷺D.鷺→蟹→浮游動物→水生植物【易錯訓練4】生態系統調節能力【例4】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下面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生態系統的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B.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也不斷變化C.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D.不管外界環境如何變化,生態系統都能通過自我調節維持平衡和穩定常見錯因:對調節能力基礎理解錯誤,無法正確分析調節能力與穩定性的關系。避錯攻略:強化基礎概念學習,準確把握穩定性概念及關系。常見錯因:對調節能力基礎理解錯誤,無法正確分析調節能力與穩定性的關系。避錯攻略:強化基礎概念學習,準確把握穩定性概念及關系。【變式4-1】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A.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 B.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C.一個湖泊是一個生態系統 D.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最終來自太陽【變式4-2】下列有關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與動植物種類有關C.動植物種類越多,自我調節能力越小D.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與食物鏈和食物網有關【變式4-3】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構成了生態系統。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A.陸地生態系統 B.海洋生態系統C.生物圈 D.濕地生態系統【易錯訓練5】生物圈【例5】“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是備受全世界關注的話題。下列關于生物圈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C.巖石圈是所有生物的“立足點”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常見錯因:常見錯因:生物圈范圍比較模糊,沒有清晰認識。生物圈定義理解不到位,和生態系統脫節。避錯攻略:掌握生物圈定義,明確生物圈范圍,及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變式5-1】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毀滅,人類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尋找新家園的故事。對于我們目前的生存家園——地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地球上的各個生態系統間相互聯系B.海洋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總和D.生物圈里的各種資源都用之不盡【變式5-2】下列哪項不屬于生物圈的范圍()A.大氣圈的下層 B.水圈的大部C.巖石圈的上層 D.地球的內部核心【變式5-3】關于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生物圈Ⅱ號實驗說明,在現有條件下人類可以模擬出一個類似地球的生態環境B.我們利用生物圈中的資源要邊利用、邊保護C.在不減少未來供應的前提下,選擇性砍伐森林使人們能定期獲得一定數量的木材D.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和利用會形成所謂的“復合效應”,威脅人類生存1.(2024·寧夏·中考真題)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下列有關生物與環境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A.沙漠中植物稀少——環境影響生物B.大樹底下好乘涼——生物影響環境C.蚯蚓疏松土壤——環境影響生物D.北極熊皮下脂肪厚——生物適應環境2.(2017·江蘇無錫·一模)下列對生態系統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生態系統中,影響生物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也有非生物因素B.生態系統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但是能力是有限度的C.生態平衡意味著生態系統內各種生物的數量恒定不變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3.(2024·山東濰坊·中考真題)天然森林很少發生的松毛蟲蟲害,卻經常發生在人工馬尾松林中。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A.人工馬尾松林成分單一,營養結構簡單B.可利用性外激素誘捕松毛蟲成蟲,進行化學防治C.松毛蟲在天然森林中位于多條食物鏈,天敵相對較多D.可把人工馬尾松林改造為混交林,提升自我調節能力4.(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因食物關系形成不同的食物鏈。下列各項中,表示一條食物鏈的是(
)A.草→鹿→野兔→狼B.昆蟲→食蟲鳥→蛇→貓頭鷹C.草→昆蟲→食蟲鳥→蛇D.陽光→草→昆蟲→食蟲鳥5.(2024·海南·中考真題)下列有關生物圈的范圍及定義敘述正確的是(
)A.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的全部B.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總稱C.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夠生活的地方D.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們所生活的環境6.(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我國科學家在空間站搭建了一個含有斑馬魚、金魚藻和微生物的密閉水生生態系統,研究空間環境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圖甲是中央電視臺相關報道的畫面。圖乙是地面模擬實驗的部分裝置。回答下列問題:(1)斑馬魚、金魚藻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以及它們生活的共同構成生態系統。斑馬魚的生命活動會受到等非生物因素的影響。(2)該水生生態系統中,斑馬魚呼吸作用產生的可為金魚藻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斑馬魚的排泄物會被分解者分解成,被金魚藻利用,金魚藻的光合作用又可為斑馬魚提供等物質,因此斑馬魚和金魚藻在物質上可形成互相利用的循環。(3)據報道,我國科學家未來將在空間站搭建成分更復雜、功能更完善的生態系統。這樣的生態系統中,消費者含有的總能量一定比生產者含有的總能量少得多,原因是。除能量流動外,生態系統還具有的重要功能是。(4)請簡述在空間站內搭建并研究生態系統的重要意義:。易錯點06生物與環境目錄目錄01易錯字·清02易錯陷阱·析(4大陷阱)03舉一反三·訓【易錯訓練1】生物與環境關系【易錯訓練2】生態因素和生態系統組成【易錯訓練3】食物鏈書寫【易錯訓練4】生態系統調節能力【易錯訓練5】生物圈04易錯通關·練依依賴繁殖食物鏈競爭自我調節生物富集生物圈易錯陷阱1生物與環境關系分辨不清【鏈接知識】生物與環境關系:環境影響生物;生物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陷阱分析】理不清生物與環境的關系。【解題技巧】1.因為環境的影響,使得生物產生了變化---環境影響生物;2.因為生物的某些活動,使得周圍環境發生變化---生物影響環境;3.生物在形態結構、生理特征或生活方式與生存環境相適應的現象---生物適應環境。易錯陷阱2生態因素和生態系統混淆【鏈接知識】生態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態系統包括非生物成分(環境)和生物成分。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陷阱分析】生態因素和生態系統概念不清,導致答題混淆。【解題技巧】理清生態系統和生態因素概念與組成,答題時認真審題。易錯陷阱3食物鏈書寫【鏈接知識】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通過取食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陷阱分析】1.忽略起點—生產者;2.箭頭方向代表能量流動方向,應該從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學生容易將箭頭弄反;3.遺漏環節:食物鏈要完整呈現生產者到消費者的食物關系。4.學生將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寫入食物鏈中。【解題技巧】1.確定起點-生產者;2.明確關系:梳理生物之間取食關系;3.檢查箭頭:指向捕食者。4.排除干擾,遇到非生物成分、分解者直接排除。易錯陷阱4生態系統調節能力【鏈接知識】1.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斷地變化著,并在一定情況下維持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陷阱分析】學生對生態系統調節能力理解不到位【解題技巧】1.熟記生態系統具有一定自我調節能力,且調節能力是有限的。2.聯系生活中實例來解決這類問題。易錯陷阱5生物圈范圍【鏈接知識】生物圈包括大氣圈下層、水圈和巖石圈下層,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陷阱分析】1.生物圈不是指整個地球,而是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層。2.生物圈各個圈層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解題技巧】1.精準記憶生物圈的范圍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因此不僅包括環境還有生物。【易錯訓練1】生物與環境關系【例1】許多成語或諺語蘊含著一定的生物學道理。以下成語或諺語與非生物因素對應合理的是選項成語或諺語非生物因素A春蘭秋菊光照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大氣C五九和六九,河邊看楊柳水分D冬春雨水貴如油,莫讓一滴白白流溫度A.A B.B C.C D.D常見錯因:常見錯因:生物適應環境、生物影響環境等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把握不準確。缺乏具體情景分析能力避錯攻略:強化概念學習,多進行情境分析練習,培養全面思維。【答案】A【分析】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生態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詳解】A.“春蘭秋菊”主要是受春季和秋季的光照強度不同的影響,屬于非生物因素光照對生物的影響,A正確。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海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下降6°C左右,因此山上的溫度比山下低,所以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開的晚,造成這一差異的環境因素是溫度,B錯誤。C.五九和六九,河邊看楊柳,是非生物因素溫度對生物的影響,C錯誤。D.“冬春雨水貴似油,莫讓一滴白白流”是說冬春雨水對莊稼的重要性,農作物進行光合作用必須需要水,是非生物因素水對生物的影響,D錯誤。故選A。【變式1-1】凝練雋永的古詩詞不僅寄托了人們的情思,還蘊含著一定的生物學道理。下列詩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對生物影響的是A.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C.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答案】A【詳解】試題分析:A中,反映了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B中反映的是光對生物的影響;C中反映的是溫度對生物的影響;D中反映的是溫度對生物的影響。【考點定位】影響生物生活的因素【變式1-2】我國古代文學中,有許多詩文或諺語都蘊含著一定的生物學知識,下列對應不恰當的是(
)A.大樹底下好乘涼——生物影響環境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環境影響生物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自然界的物質循環D.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生物適應環境【答案】D【分析】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生物適應環境,生物影響環境,環境影響生物。生物適應環境是指生物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習性或者形態結構上力求與環境保持一致。生物影響和改變環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動,使得環境有了改觀或變化。環境影響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間或生活環境的制約。【詳解】A.大樹底下好乘涼,是大樹的蒸騰作用可以增加大氣的濕度,降低溫度,同時大樹遮陰,也能降低溫度,大樹還能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使樹下氧氣較多,因此大樹下空氣涼爽、濕潤、清新好乘涼,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A正確。B.海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溫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開的晚,才有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自然現象。因此“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體現了非生物因素溫度對生物的長開花的影響,B正確。C.自然界中的動植物遺體之所以沒有堆積如山,是因為腐生生物使動植物遺體不斷地腐爛、分解,轉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又是植物制造有機物的原料的緣故。“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蘊含了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C正確。D.“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是指白蟻在大堤內挖穴活動導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來臨時容易潰堤,表明生物白蟻對環境大堤的影響,體現了生物影響環境,D錯誤。故選D。【變式1-3】中華古詩詞博大精深,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蘊含著生物學知識,下列古詩詞所描寫的情景,能體現生物適應環境的是()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B.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C.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D.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答案】D【分析】(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普遍性:現存的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性和行為方式。這些適應性的特征是生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如駱駝、駱駝刺對荒漠缺水環境的適應,警戒色、擬態等。(2)影響某種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環境因素。比如:陽光、溫度、水等。光影響生物的生理變化和分布情況。沒有陽光,綠色植物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也不能生存。陽光不僅影響生物的生活,還影響著植物的分布。溫度影響植物的分布。例如,在高山上,海拔越高溫度越低,闊葉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較低的地方,這說明溫度對植物分布有影響。【詳解】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反應了環境因素溫度、風等非生物因素對植物的影響,因此屬于環境影響生物,A錯誤;B、“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的意思是,靠近水邊的樓臺因為沒有樹木的遮擋,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著陽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發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是環境對生物的影響,B錯誤.C、“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表明環境非生物因素溫度影響生物的生長開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溫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開的晚,C錯誤.D、“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意思是黃蝶與菜花顏色相近都是黃色的,不易被人或其他動物發現,是一種保護色,是動物對環境的一種適應.這說明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生物適應環境,D正確.故選D【點睛】本題主要考查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能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釋一些常見的自然現象是解答此題的關鍵。【易錯訓練2】生態因素和生態系統組成【例2】中國空間站的“問天”和“夢天”實驗艙計劃于2022年底升空。在“問天”實驗艙的某一生態系統中有小魚、微生物、水藻等。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生態系統中的小魚不受外界生態因素的影響B.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來源于水藻C.該生態系統中的微生物屬于分解者D.小魚、微生物、水藻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常見錯因:生態因素和生態系統概念、組成掌握不透徹,導致做題時模棱兩可。避錯攻略:常見錯因:生態因素和生態系統概念、組成掌握不透徹,導致做題時模棱兩可。避錯攻略:深借助圖表、思維導圖等方式反復強調生態因素和生態系統概念、組成,強化實例辨析。【分析】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問天實驗艙的密閉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是水藻;消費者是小魚;分解者是微生物。此外,實驗艙的密閉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部分有光、空氣和水等。【詳解】A.小魚的生活葉受生物因素如水藻和微生物的影響,也受非生物因素如水溫、水質、空氣等的影響,A錯誤。B.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來源于太陽能,B錯誤。C.該生態系統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有機物產生無機物,再被水藻利用,屬于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C正確。D.小魚、微生物、水藻只包括了部分生物,還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其他生物部分,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D錯誤。故選C。【變式2-1】關于生態系統說法正確的是(
)A.生態系統只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C.生態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如競爭、寄生、捕食和土壤等D.生物種類和數量越少,食物鏈和食物網越簡單,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越強【答案】C【詳解】試題分析:生態系統不只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組成,還有非生物部分,A錯誤;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而不是海洋,B錯誤;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可以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種內關系又分為種內互助和種內競爭;種間關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種間競爭幾種方式,C正確;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平衡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由于這種能力與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關,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這種能力就越強,反之,就越弱,D錯誤考點: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變式2-2】賀州市永豐湖是賀州市規劃建設“一江九河連七湖”城區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永豐湖湖水清澈,湖內有各種魚蝦、螺、水草等生物。下列與此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A.湖中的所有生物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B.湖中豐富的動物、植物構成復雜的食物網C.影響湖中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 D.湖泊生態系統能改善水質,為動物提供棲息地【答案】A【分析】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組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它由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等)組成。【詳解】A.湖泊中的所有生物,只是構成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還缺少非生物部分,無法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A錯誤。B.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的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食物鏈,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B正確。C.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生態因素。影響湖中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稱為生態因素,C正確。D.生態系統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因此湖泊生態系統能改善水質,為動物提供棲息地,D正確。故選A。【變式2-3】在一個陰濕的草叢中,有一堆長滿小草、蘑菇的朽木,其中還聚集著螞蟻、蚯蚓、青蛙等動物,它們共同構成一個()A.食物網 B.生態系統 C.食物鏈 D.生態因素【答案】B【詳解】“在一個陰濕的草叢中,有一堆長滿小草、蘑菇的朽木,其中還聚集著螞蟻、蚯蚓、青蛙等動物”,即包括了環境,又包括了此環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它們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易錯訓練3】食物鏈書寫【例3】下列食物鏈,書寫正確的是()A.陽光→草→兔→狼B.草→蝗蟲→細菌C.草→兔→鷹D.鷹→蛇→蛙→昆蟲→草常見錯因:常見錯因:1.學生易把食物鏈寫上分解者或非生物成分。2.箭頭寫反了;3.取食關系弄不清楚。避錯攻略:1.每條食物鏈的起點一定是生產者2.食物鏈方向是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3.食物鏈不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答案】C【分析】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這種關系的,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解答即可。【詳解】A.陽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鏈不包括非生物部分,故A錯誤。B.細菌、真菌是分解者,而食物鏈不包括分解者,故B錯誤。C.草→兔→鷹,該食物鏈正確表示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這種關系,故C正確。C.鷹是消費者,而食物鏈必須從生產者開始,故D錯誤。故選C。【變式3-1】如圖中,對其中一條食物鏈的正確書寫是()A.水稻→田鼠→蛇 B.稻蝗→蛙→蛇C.田鼠→蛇→蛙 D.水稻←稻蝗←蛙【答案】A【詳解】試題分析:A、該食物鏈正確表示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系;B、蛙是肉食性動物吃稻蝗,不吃水稻;C、田鼠是動物屬于消費者,而食物鏈必須從生產者開始;D、箭頭反了,食物鏈的箭頭應該指向消費者.所以,食物鏈的正確書寫是“水稻→田鼠→蛇”.故選A.考點: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變式3-2】下表是對幾種生物體內農藥含量的測定結果,假設這五種生物只能構成一條食物鏈,那么下列食物鏈書寫正確的是(
)生物種類甲乙丙丁戊單位體積農藥含量(毫克)0.0540.0330.0020.1610.010A.甲→乙→丙→丁→戊 B.戊→丁→丙→乙→甲C.丁→甲→乙→戊→丙 D.丙→戊→乙→甲→丁【答案】D【分析】在生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營養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詳解】在生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營養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有毒物質農藥從少到多依次是丙0.002、戊0.010、乙0.033、甲0.054、丁0.161,因此食物鏈是丙→戊→乙→甲→丁,因此ABC錯誤,D正確。故選D。【變式3-3】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幾種生物的關系,下列食物鏈書寫正確的是()A.太陽能→水生植物→蟹→鷺B.浮游動物→蝦→魚→鷺C.水生植物→蟹→鷺D.鷺→蟹→浮游動物→水生植物【答案】C【分析】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食物鏈的書寫原則: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最高營養級的消費者;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箭頭方向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表示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方向)。【詳解】AC.食物鏈中沒有太陽能,題中的食物鏈可以表示為水生植物→蟹→鷺,A錯誤,C正確。B.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題中的食物鏈可以表示為水生植物→浮游動物→蝦→魚→鷺,B錯誤。D.食物鏈中箭頭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題中的食物鏈可以表示為水生植物→浮游動物→蟹→鷺,D錯誤。故選C。【易錯訓練4】生態系統調節能力【例4】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下面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生態系統的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B.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也不斷變化C.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D.不管外界環境如何變化,生態系統都能通過自我調節維持平衡和穩定常見錯因:常見錯因:對調節能力基礎理解錯誤,無法正確分析調節能力與穩定性的關系。避錯攻略:強化基礎概念學習,準確把握穩定性概念及關系。【答案】D【分析】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平衡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這種能力與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關,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這種能力就越強,生態系統往往就越穩定;反之,就越弱。【詳解】A.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和數量越多,生態系統的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A正確。BC.結合分析可知,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也不斷變化。但是,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就是生態平衡,BC正確。D.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當人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擾超過了這種限度時,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D錯誤。故選D。【變式4-1】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A.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 B.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C.一個湖泊是一個生態系統 D.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最終來自太陽【答案】A【分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詳解】A.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A錯誤。B.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B正確。C.一個湖泊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所以是一個生態系統,C正確。D.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所需要的能量都來自太陽,太陽能是維持生態系統正常運轉的動力,D正確。故選A。【變式4-2】下列有關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與動植物種類有關C.動植物種類越多,自我調節能力越小D.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與食物鏈和食物網有關【答案】C【分析】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即生態平衡。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詳解】A.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外界因素的干擾超過了這種限度時,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如果草原上放養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場就很難恢復原樣了,A正確。BC.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與動植物種類有關,在一般情況下,動植物種類越多自動調節能力越強,動植物種類越少自動調節能力越小,B正確,C錯誤。D.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與食物鏈和食物網有關。營養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越強,D正確。故選:C。【點睛】解此題的關鍵是理解生態平衡是相對的、動態的,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變式4-3】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構成了生態系統。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A.陸地生態系統 B.海洋生態系統C.生物圈 D.濕地生態系統【答案】C【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態系統。【詳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處,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易錯訓練5】生物圈錯誤理解【例5】“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是備受全世界關注的話題。下列關于生物圈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C.巖石圈是所有生物的“立足點”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常見錯因:常見錯因:生物圈范圍比較模糊,沒有清晰認識。生物圈定義理解不到位,和生態系統脫節。避錯攻略:掌握生物圈定義,明確生物圈范圍,及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答案】C【分析】生物圈是生物與環境構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專屬其生存的全部環境,它為生物提供了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生存的基本條件,適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三個部分。【詳解】A.生物圈是一個生態系統,而且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故A不符合題意。B.生物圈是生物與環境構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環境,故B不符合題意。C.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巖石圈表面是陸生生物的“立足點”故C符合題意。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其中,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變式5-1】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毀滅,人類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尋找新家園的故事。對于我們目前的生存家園——地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地球上的各個生態系統間相互聯系B.海洋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總和D.生物圈里的各種資源都用之不盡【答案】A【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無機環境的總和,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上部和巖石圈的表面。【詳解】A.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通過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等方式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一個復雜的地球生態系統網絡,A正確。B.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生物圈包含了海洋生態系統等,B錯誤。C.生物圈并不僅僅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總和,它還包括了這些生物生活的無機環境,如大氣、水、土壤等。生物圈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其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C錯誤。D.雖然地球上的資源非常豐富,但并不意味著它們都是用之不盡的。許多資源,如化石燃料、水資源等,都面臨著過度開采和污染的問題,如果不加以合理保護和利用,很可能會枯竭或受到嚴重破壞,D錯誤。故選A。【變式5-2】下列哪項不屬于生物圈的范圍()A.大氣圈的下層 B.水圈的大部C.巖石圈的上層 D.地球的內部核心【答案】D【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包括大氣圈底部、巖石圈的表面和整個水圈。【詳解】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巖石圈的表面和整個水圈。所以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上層,但不包括地球的內部核心,故ABC正確,D錯誤。故選D。【變式5-3】關于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生物圈Ⅱ號實驗說明,在現有條件下人類可以模擬出一個類似地球的生態環境B.我們利用生物圈中的資源要邊利用、邊保護C.在不減少未來供應的前提下,選擇性砍伐森林使人們能定期獲得一定數量的木材D.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和利用會形成所謂的“復合效應”,威脅人類生存【答案】A【分析】森林屬于可再生資源,只要保護好,做到合理開發利用,砍伐后及時補栽,達到開采量和林木的生長量相當,甚至小于林木的生長量,就能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可以采取選擇性的砍伐,選擇性的砍伐是根據經營的目的性不同而砍去生長不好或病蟲害或林木成熟砍伐等原因,部分的擇伐對環境對生態的影響也比較小,又能在不減少未來供應的前提下,使人們能定期獲得一定數量的木材。【詳解】A.生物圈Ⅱ號實驗并未完全成功,實驗中出現了許多問題,說明在現有條件下人類還不能完全模擬出一個類似地球的生態環境,故A錯誤。B.我們要保護資源,節約資源,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故B正確。C.選擇性砍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對森林的破壞,所以在不減少未來供應的前提下,選擇性砍伐森林使人們能定期獲得一定數量的木材,故C正確。D.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和利用確實會形成所謂的“復合效應”,這種效應指的是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彼此重疊發生,從而嚴重威脅著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故D正確。故選A。1.(2024·寧夏·中考真題)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下列有關生物與環境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A.沙漠中植物稀少——環境影響生物B.大樹底下好乘涼——生物影響環境C.蚯蚓疏松土壤——環境影響生物D.北極熊皮下脂肪厚——生物適應環境【答案】C【分析】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須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響環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增加空氣濕度等。【詳解】A.沙漠環境極端,水分稀缺,這對植物的生長構成了巨大的挑戰。因此,沙漠中植物的數量和種類都相對較少,這是環境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直接影響,A正確。B.大樹通過其茂密的枝葉遮擋陽光,減少了地面的太陽輻射,從而降低了樹下的溫度。同時,大樹的蒸騰作用也會增加周圍空氣的濕度,使得大樹底下成為一個相對涼爽、濕潤的小環境。這是生物通過其生理活動對周圍環境產生的積極影響,B正確。C.實際上,蚯蚓在土壤中活動,會吞食土壤中的有機物并將其分解為無機物,同時它們的身體蠕動也會使土壤變得疏松。這個過程是生物(蚯蚓)對土壤環境產生的積極影響,而不是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因此,這個選項的敘述是顛倒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因果關系,C錯誤。D.北極地區氣候寒冷,為了在這種極端環境下生存,北極熊進化出了厚厚的皮下脂肪層。這層脂肪不僅可以幫助北極熊保持體溫,還可以為它們提供在冰面上游泳時所需的浮力。這是生物通過進化來適應極端環境的一個典型例子,D正確。故選C。2.(2017·江蘇無錫·一模)下列對生態系統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生態系統中,影響生物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也有非生物因素B.生態系統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但是能力是有限度的C.生態平衡意味著生態系統內各種生物的數量恒定不變D.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答案】C【詳解】生態系統中,影響生物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也有非生物因素,A正確;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與生物的數量和種類有關,數量和種類越多,自我調節能力越強,但是能力是有限度的,B正確;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的、相對的平衡,不是恒定不變,C錯誤;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D正確。3.(2024·山東濰坊·中考真題)天然森林很少發生的松毛蟲蟲害,卻經常發生在人工馬尾松林中。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A.人工馬尾松林成分單一,營養結構簡單B.可利用性外激素誘捕松毛蟲成蟲,進行化學防治C.松毛蟲在天然森林中位于多條食物鏈,天敵相對較多D.可把人工馬尾松林改造為混交林,提升自我調節能力【答案】B【分析】(1)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雜,食物鏈越復雜,其自動調節能力越強。(2)性外激素,也稱為性引誘劑,是由昆蟲分泌的特殊化學物質,用于吸引異性進行交配。?利用性外激素誘捕松毛蟲成蟲,是一種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3)化學防治方法通常指的是使用化學藥劑來控制害蟲,如微膠囊藥劑防治、人工噴霧防治、煙劑防治等。【詳解】A.人工馬尾松林成分單一,營養結構簡單,松毛蟲參與食物鏈少,天敵較少,易發生松毛蟲蟲害,故A不符合題意。B.化學防治方法通常指的是使用化學藥劑來控制害蟲,如微膠囊藥劑防治、人工噴霧防治、煙劑防治等。性外激素,也稱為性引誘劑,是由昆蟲分泌的特殊化學物質,用于吸引異性進行交配。?利用性外激素誘捕松毛蟲成蟲屬于生物防治,故B符合題意。C.天然森林中,營養結構復雜,松毛蟲參與食物鏈較多,天敵較多,不易發生松毛蟲蟲害,故C不符合題意。D.把人工馬尾松林改成混交林后,生態系統成分增多,營養結構變的復雜,其自動調節能力會提升,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4.(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因食物關系形成不同的食物鏈。下列各項中,表示一條食物鏈的是(
)A.草→鹿→野兔→狼B.昆蟲→食蟲鳥→蛇→貓頭鷹C.草→昆蟲→食蟲鳥→蛇D.陽光→草→昆蟲→食蟲鳥【答案】C【分析】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構成食物鏈。食物鏈的書寫原則是:起點是生產者,箭頭指向捕食者,終點是最高級消費者,不能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DB36-T1819.4-202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與風險管控規程第4部分:效果評價-江西省
- DB36-T1637-2022-熱敏灸安全操作規范-江西省
- 護理責任制度體系構建與實施
- 骨折術后護理要點與實施規范
- 2025學年一年級上學期數學加減法創新應用測試題
- 2025年注冊造價工程師計價控制模擬試題匯編:建筑工程造價咨詢實務案例分析
- 2025年鄉村醫生考試: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專業知識與應用試題
- 2025年教師資格證學科知識高中生物實驗設計案例分析卷
- 廣東省三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合模擬考試化學試題(含答案)
- 2025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研究與應用試題試卷
- 安全生產事故報告處理制度范本
- (高清版)WST 311-2023 醫院隔離技術標準
- 2024年電梯安裝與維修工理論考試題庫及答案(通用版)
- 天耀中華合唱簡譜大劇院版
- 【《我國互聯網企業價值評估現狀與問題探析11000字》(論文)】
- 智慧農業的無人機技術應用
- 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消耗量定額
- 北京市2023年中考備考語文專題復習 名著閱讀題(解析)
- 招聘需求分析報告
- 黃太吉融資商業計劃書
- 接警員培訓課件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