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奎文區五校聯考2025年物理八下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山東省濰坊奎文區五校聯考2025年物理八下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山東省濰坊奎文區五校聯考2025年物理八下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山東省濰坊奎文區五校聯考2025年物理八下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山東省濰坊奎文區五校聯考2025年物理八下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濰坊奎文區五校聯考2025年物理八下期末綜合測試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如圖所示的是腳踩式垃圾筒的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兩杠桿均為省力杠桿B.兩杠桿均為費力杠桿C.ABC為省力杠桿D.A′B′C′為省力杠桿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力可以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B.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在接觸面上—定會有摩擦力C.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力時,乙物體也同時對甲物體施加力的作用D.一切物體只有受力才能保持靜止,不受力時總是做勻速直線運動3.如圖所示,在裝著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上面,倒扣一個空瓶子,使兩個瓶口相對,之間用一塊玻璃板隔開。扯掉玻璃板后,會發生什么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空氣因為重力的作用才進入下面的瓶子里B.空氣和二氧化氮只會在下面的瓶子里混合C.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氣大,它不能進到上面的瓶子里D.一段時間后兩種氣體會在兩個瓶子內均勻混合在一起4.用一支示數不準確的溫度計測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示數為﹣2℃;用它測量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示數為103℃;用它測量某種液體的溫度,示數為19℃,則該液體的實際溫度為A.16.2℃ B.18.1℃ C.19℃ D.20℃5.小李同學先后用同樣大小的力F使同一木箱分別在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個表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動相同的距離,力F在這三個過程中所做的功分別為W甲、W乙、W丙,關于做功大小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W甲<W乙<W丙 B.W甲>W乙>W丙C.W甲=W乙=W丙 D.W甲=W乙<W丙6.在研究物體浮沉條件實驗中,將雞蛋放入裝有水的玻璃杯中后下沉入水底。為了使雞蛋上浮,可采用的措施是向杯中加入適量的()A.熱水 B.酒精 C.食鹽 D.冰水7.下列措施中,為了減小摩擦力的是()A.下坡時捏緊車閘 B.浴室腳墊做得凸凹不平C.汽車輪子上加防滑鏈 D.旱冰鞋的滾輪8.如圖甲所示,小明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它先后兩次沿同一個水平木板勻速直線滑動相同的距離.乙圖是他兩次拉動同一木塊得到的距離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兩次木塊受到的摩擦力一樣大B.兩次木塊受到的拉力一樣大C.兩次拉力對木塊做的功一樣多D.兩次拉力對木塊做功的功率一樣大9.如圖所示,小車被人推開后向前運動,最終停下了。對這一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A.人對小車的推力越來越小B.離開人手后的小車不受力的作用C.小車在運動過程中在水平方向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小車在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最終停下了10.下圖為“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在彈簧測力計拉力作用下,重6N的物體2s內勻速上升0.1m,彈簧測力計示數如圖示(不計繩重與摩擦).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是2.4NB.物體上升的速度為0.05m/sC.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功率為0.12WD.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約83.3%11.關于廚房中的物理現象,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擰開醋瓶蓋,醋味撲鼻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B.用高壓鍋煮飯熟得快是因為高壓鍋內氣壓大、水的沸點高C.洗碗時“油花”漂在水面上,其原因是油的密度比水大D.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總體積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總體積,說明分子間有間隙12.用60N的力豎直向上提起重50N的一袋面,這袋面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A.10N,豎直向上B.10N,豎直向下C.110N,豎直向下D.110N,豎直向上二、填空題13.將體積是200cm3,質量是100g的空心鐵球置于深水中,放手后,該鐵球將____(選“上浮”“懸浮”或“下沉”),靜止后,此鐵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N。(g取10N/kg)14.如圖所示,密閉燒瓶中的水剛停止沸騰,現將注射器的活塞向外拉,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這個現象說明瓶內氣壓減小時,沸點_____(升高/降低/不變);若將燒瓶倒置,可在瓶底澆_____(冷/熱)水,也能使燒瓶中的水出現相同的現象.15.關心愛護殘疾人是每個公民應具備的美德,為了方便盲人行走,現在許多城市公路上鋪設有凹凸刻紋的盲道。相對于普通的人行道,人走在盲道上,在壓力________(選填“不變”、“增大”或“減小”)時,腳底的受力面積_____(選填“不變”、“增大”或“減小”),腳底受到的壓強__________(選填“不變”、“增大”或“減小”),從而盲人通過腳底能感覺出來,因此他們不用盲杖也能在盲道像正常人那樣行走。16.如圖所示的游戲中,毽子被踢出主要表明_____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被踢出后,毽子在上升過程中,重力勢能_____,在_____的作用下,毽子最終會落向地面。三、實驗題17.(8分)相關資料表明,大部分重大交通事故是因為汽車超載超速造成的.興趣小組決定對超載超速問題進行一次模擬探究,經討論后認為,可以用小球作為理想模型,代替汽車作為研究對象,如圖,將小球從高度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靜止開始滾下,推動同一小木塊向前移動一段距離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三次實驗,其中h1=h3>h2,mA=mB<mC(1)把小球放在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沿斜面滾下是為了控制_____相同.(2)實驗中超載超速帶來的危害程度用_____表示;(3)研究超載帶來的危害時,選擇甲、乙、丙三次實驗中的_____進行比較;(4)為比較超載超速帶來的危害程度,興趣小組利用上述器材進行定量研究.得到數據如下表:小球質量/克高度/厘米木塊滑動距離/厘米A10510B20518C30529D101038E101586請根據上表數據分析,貨車超載20%與超速20%兩者相比,潛在危害較大的是_____.[Failedtodownloadimage:0:8086/QBM/2019/5/24/2210448246202368/2211277157703680/STEM/2595d5eb9bd94fca8ffaadf37773c5ff.png]18.(8分)小明同學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用礦泉水瓶、水、海綿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1)比較甲、乙實驗能夠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將乙圖中的水倒去一些,倒置于海綿上,如圖丙所示,比較乙丙兩圖,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較乙丙兩圖,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判斷壓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這是因為:________.19.(8分)如圖(a)所示為某課外小組自制的溫度計,瓶子作為液泡裝滿某種液休,在密封的瓶塞上插上足夠長的細管。為了探究薄壁細管內的液柱高度h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首先選用橫截面積為S1的細管進行實驗,把液泡浸沒在不同溫度的水中,如圖(b)所示,并將數據記錄在表一中。然后換用橫截面積為S2的細管重復實驗,將數據記錄在表二中。(已知S1>S2)表一橫截面積S1序號溫度液柱高度h(cm)溫度變化量Δt(℃)液柱高度的變化量Δh(cm)105102210732092044401356017408610025表二橫截面積S2序號溫度液柱高度h(cm)溫度變化量Δt(℃)液柱高度的變化量Δh(cm)70651.5857.59109206103015116024309129033(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同一液泡,t相同時,S越小,h越大。(2)分析比較表一(或表二)中液柱高度h和溫度t的數據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3)接著該小組又研究了表一(或表二)中液柱高度變化量Δh和溫度變化量Δt的關系,可歸納得到結論:___________。四、作圖題20.(8分)畫出漂浮在水面上的小球所受到浮力的示意圖。(_______)21.(8分)如圖所示,杠桿在F1、F1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L1是F1的力臂,在圖中畫出力F1的力臂L1以及阻力F1.(____)五、計算題22.(10分)2013年5月2日,世界上最大的黃色橡皮鴨在香港維多利亞港展出,橡皮鴨由200多塊PVC制造而成,質量約為600kg.為了不讓橡皮鴨漂走,橡皮鴨的底部有一個直徑13米的浮床承托著,設計者還特制了9噸重的石碼,這樣可以將橡皮鴨固定在海中,如圖所示.(設ρ海水=1.0×103kg/m3,ρ石碼=3×103kg/m3,g取10N/kg)則:(1)距離水面5米深處的石碼受到的壓強是多大?(2)漲潮時,石碼拉著浮床且石碼剛好離開海底,石碼受到多大浮力?石碼受到浮床的拉力是多大?23.(12分)重慶軌道2號線在李子壩站“穿”樓而過,如圖,山城的復雜地形造就了全國絕無僅有的震撼景象.若列車發動機的功率為為370kW,長度為120m,行駛速度為25m/s,該居民樓長度為130m,則在列車穿過居民樓的過程,求:(1)列車所花的時間為多少秒?(2)列車發動機做的功為多少焦耳?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C【解析】

杠桿ABC,支點為B,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杠桿A′B′C′支點為A′,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2、C【解析】

(1)考查力的定義;(2)考查摩擦力的產生條件;(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時,另一個物體也同時對這個物體有力的作用;(4)牛頓第一定律給出了物體不受力作用時的運動規律,根據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分析。【詳解】A.力不可以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故A項錯誤;B.摩擦力定義是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所以直接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產生摩擦力,故B項錯誤;C.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加力的同時,甲物體同時也一定受到了乙物體施加的力的作用,故C項正確;D.根據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其中“或”的意義可知,不是只有受力才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也不是只有受力才能保持靜止,故D項錯誤。故選C。3、D【解析】

因為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雖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密度,但是它也會運動到上面的瓶子內,因此一段時間后兩種氣體會在兩個瓶子內均勻混合在一起,故D正確。故選D。4、D【解析】

刻度均勻說明溫度的變化也是均勻的.當實際溫度從0℃變為100℃時,顯示的溫度是從﹣2℃變為了103℃,增加了105℃.所以實際溫度升高1℃,示數溫度就增高[103﹣(﹣2)]÷100=1.05個分度值,等量關系為:1.05×實際溫度+(﹣2℃)=顯示的溫度.設室溫的實際溫度是t℃,由題意得:[103℃﹣(﹣2℃)]÷100×t+(﹣2℃)=19℃,解得:t=20℃.5、C【解析】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由題意知作用力同樣大小為F,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相同為s,根據W=Fs得W甲=W乙=W丙=Fs。故C選項正確。故選C。6、C【解析】

要使雞蛋上浮,應使玻璃杯中的液體密度增大,而加入食鹽能使玻璃杯中的液體密度增大,加入熱水或酒精或冰水不能使玻璃杯中的液體密度增大。故選C。7、D【解析】

A.下坡時,捏緊剎車閘,是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增大摩擦,不符合題意;B.浴室腳墊做得凸凹不平,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題意;C.汽車輪子上加防滑鏈,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題意;D.旱冰鞋的滾輪,是用滾動代替滑動減小摩擦力,符合題意。故選D。8、D【解析】

AB.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沿水平木板勻速滑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論其速度大小如何,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上,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對平衡力,且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則摩擦力大小相同,故兩次實驗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故AB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在相同拉力作用下,木塊兩次運動的距離相同,由W=Fs可知,兩次拉力對木塊做的功一樣多.故C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從圖象中可看出,相同時間內第一次通過的路程大于第二次,所以第一次的速度大于第二次的速度,木塊所受的拉力不變,根據公式P=Fv可知,第一次拉力做功的功率大.故D說法錯誤,符合題意.9、D【解析】

A.小車被人推開后向前運動,人對小車的推力為零,故A錯誤;B.離開人手后的小車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的作用,故B錯誤;C.小車在運動過程中,在水平方向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減速至停下,故受到的不是平衡力的作用,故C錯誤;D.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小車在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最終停下了,故D正確。故選D。10、C【解析】分析:由圖可知使用滑輪組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n,拉力端移動的距離,利用求拉力做的總功,再利用求功率;已知物體的重力和上升高度,利用求有用功,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等于有用功與總功之比.解答: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是2.4N,故A正確;物體2s內勻速上升0.1m,物體上升的速度為,故B正確;n=3,拉力端端移動距離,拉力做的總功為:;拉力的功率為:,故C錯誤;拉力做的有用功為:;滑輪組機械效率為:.故D正確;故答案為C【點睛】本題考查了使用滑輪組時有用功、總功、功率、機械效率的計算,根據題圖確定n的大小(直接從動滑輪上引出的繩子股數)是本題的突破口,靈活選用公式計算是關鍵.11、C【解析】

A.擰開醋瓶蓋,醋味撲鼻是由于醋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進入鼻子的原因,故A敘述正確;B.高壓鍋內氣壓高,所以鍋內水的沸點高,用高壓鍋煮飯熟得快是因為高壓鍋內氣壓低、水的沸點高,故B敘述正確;C.洗碗時“油花”漂在水面上,其原因是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C敘述錯誤;D.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總體積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總體積,說明分子間有間隙,故D敘述正確.12、A【解析】

用60N的力豎直向上提起重50N的一袋面,這袋面受到的拉力方向豎直向上,受到的重力方向豎直向下,這兩個力在同一條直線上,方向相反,因為,則合力方向與較大的分力方向相同,則合力方向豎直向上。故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選A。二、填空題13、上浮1【解析】

[1]空心鐵球浸沒于深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球=1.0×103kg/m3×10N/kg×200×10-6m3=2N空心鐵球的重力G=mg=100×10-3kg×10N/kg=1N因F浮>G所以,空心鐵球將上浮,最終漂浮在水面。[2]因物體漂浮時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物體靜止時所受的浮力為F浮′=G=1N14、水再次沸騰降低冷【解析】

停止沸騰后將注射器的活塞向外拉,使得瓶內氣體壓強減小,氣壓越低沸點越低,當沸點降低到液體當前溫度以下時液體就再次沸騰了;向瓶底澆冷水,瓶內水蒸氣液化,使得瓶內氣體壓強減小,沸點降低,當沸點降低到液體當前溫度以下時液體也可以再次沸騰。第一空.水再次沸騰;第二空.降低;第三空.冷。15、不變減小增大【解析】

[1][2][3]根據題意知道,人走在凹凸刻紋的盲道上,壓力一定,凹凸刻紋減小了受力面積,增大了地面對腳的壓強。16、力增大重力【解析】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重力勢能與質量和高度有關;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詳解】[1]毽子被踢出,在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發生改變,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2][3]在毽子上升過程中,毽子的質量不變,高度增加,重力勢能增大;毽子在重力作用下,最終會落向地面。三、實驗題17、速度小木塊移動的距離甲、丙超速20%【解析】

(1)當小于從同一高度滾下,到達水平面時,速度相等,所以把小球放在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沿斜面滾下是為了控制小球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大小相等;(2)實驗中當小球的動能越大時,將木塊推動得越遠,聯系到超速超載時危害也越大,故實驗中超載超速帶來的危害程度用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來表示;(3)超載是指汽車的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實驗中小球將木塊推動得越遠,故實驗中需要高度相同,保證速度相同,而使用質量不同的小球進行實驗,故圖中甲、丙次實驗符合要求;(4)對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分析,去除誤差的因素后,速度相同時,動能的大小與質量成正比,而質量相同時,動能大小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速度對物體的動能影響更大,據此可知當超速20%發生交通事故時比超載20%造成的危害更嚴重.18、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不能沒有控制壓力相同能海綿的凹陷程度相同【解析】(1)實驗能夠得到的結論是: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2)小明將乙圖中的水倒去一些,倒置于海綿上,如圖丙所示,比較乙丙兩圖,不能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這是因為:沒有控制壓力相同;(3)比較乙丙兩圖,能判斷壓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這是因為:海綿的凹陷程度相同.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1)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2)不能;沒有控制壓力相同;(3)能;海綿的凹陷程度相同.【點睛】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實驗所控制的條件及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19、1和7(或2和9、或5和11)同一液泡,細管橫截面積S相同時,溫度t越大,液柱高度h越大同一液泡,細管橫截面積S相同時,溫度變化量Δt越大,液柱高度變化量Δh越大【解析】

[1]根據控制變量法,要比較細管橫截面積S和液柱高度h的關系,就要控制其他的變量相同,即控制液泡和溫度t相同,改變細管橫截面積S,觀察液柱高度h的變化,所以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和7(或2和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