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案號:16775-2005綠色食品嶺頭單叢茶生產技術規程2005-02-24發布2005-05-24實施IDB44/T222—2005本標準由廣東省農業廳提出并歸口。本標準由廣東省綠色食品辦公室、饒平縣科學技術協會負責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肖植雄、劉福益、張樹恒、余志偉、湯瓊。1綠色食品嶺頭單叢茶生產技術規程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NY/T288綠色食品茶葉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T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658綠色食品包裝通用準則應符合NY/T391規定的要求。茶園應遠離工礦區和公路鐵路干線,避開工業和城市污染源的影響。最好選擇海拔300米~1000米的邊遠山區,在空氣清新、水質純凈、土壤未受污染、土質肥沃、周圍林木茶樹生長的防護林帶,林帶與茶行應隔開2m以上,中間開隔離溝;在茶園周邊,要營造多物種結構的林、茶人工群落,以造就茶樹生長的小環境。樹種要求對生態平衡有益,如銀合歡、柯木、相思樹、苦楝等,最好是選擇環保型果樹,如楊梅。AA級綠色食品茶園,與常規農業區之間必須有隔離帶,隔離帶以山、加以護育使之成為茶園的行道樹或遮蔭樹;溝渠、茶廠、房舍周邊空地,應種草、植樹,宜選擇根深、冬季落葉且與茶樹無共同病蟲害的經濟林或觀賞樹;大面積連片的茶園,應有自然植被或人工綠化帶穿2DB44/T222—20054.2完善水土保持設施應從有利于水土保持、方便排灌、交通便利的原則出發,按地形合理規劃山、水、林、園,形成環保型的農業種植體系。山地茶園坡度不宜超過25度。根據地形條件,應在茶園最上方與林地交界處開設集水溝(寬60cm、深50cm);在茶園最下方與農田交界處開設排水溝(寬40cm、深50cm);茶園橫路內側設橫水溝,縱路兩側設排水溝,縱、橫水溝每隔3m,應設一個低于溝面10cm的梯形“沉泥墩”。山坡地茶園應按等高線開墾、修筑梯級,梯面寬1.5m~2.5m,坡度稍大的,可修筑等高不等寬的梯級,最小寬度不小于1.5m,梯壁基腳應修寬20cm、深10cm的梯壁溝,梯壁后傾20°左右,梯面略內傾,外沿設高10cm、寬20cm的梯埂。5.2.4合理利用表層土壤須與挖種植溝(深0.5m、寬0.5m)相結合,將底土挖放于畦面外側,表土回溝;建造梯級,采取里挖外填,筑好梯壁,修筑出第一個梯級,然后將要修筑的第二層梯級的表土取下,作為第一個梯面用,自下而上,再造第二層梯級,依次逐級向上修筑。根據茶園規模,因地制宜設置機耕道和縱、橫人行道。機耕道聯結茶區或茶園,路面寬3m~4m,工作道貫穿全園并與機耕道連接,路面寬1.2m~1.5m,山地茶園以“工”字形設置縱橫人行道,橫道與梯級平行,上、下橫道距離可有5個~6個梯級;縱道應斜向上坡,與橫道連接,橫道距離40m~50m,路面寬約4.4生產設施規劃AA級綠色食品茶園,須配備有機肥漚制池、蓄水池及節水栽培等設施。每3/15公頃(三畝)至5/15公頃(五畝)茶園,可設一個容積為5m3~6m3的水池或漚肥池,順梯級方向設置。應選擇與當地環境條件相適應,且表現抗逆性強和品質優良的茶葉品種,并提倡品種合理搭配種植。5苗木生產技術苗圃地應選擇水源充足,易排灌,每天日照不少于6h的水田或山坡園地。選定的苗圃地應預先進行深耕,經過3個月以上的土壤風化,再行使用。應選用抗性強、品質優良的品種進行繁殖。母樹培育,要求枝條健壯、無病蟲寄生和危害;從外地引進的扦插枝條,不得將危險性病蟲帶入。繁育的苗木應達到國家檢疫合格標準。5.2育苗過程及操作要求苗地要耕耙砰土,沿東西方向整畦,畦面寬100cm,高15cm~20cm,溝寬50cm;整畦可結合施有機基肥,每畝畦面須施用有機復合肥200kg~250kg,基肥應與畦面土壤混合拌勻整平。3DB44/T222—2005在畦面加蓋過篩的黃泥心土,整平壓實后厚度約3cm~5cm??刹捎谜谑a網預先搭蓋遮蔭棚,棚高1.8m,蔭棚透光率約25%;也可在短穗托插時,在畦面插芒萁草遮蔭。母樹新梢須預先“打頂”,經3d~5d,選擇當季半木質化、腋芽飽滿、無病蟲害的成熟枝條剪取。要求剪口平滑,呈45°斜剪,每穗帶1個腋芽、1片真葉、葉下莖長約3cm;插穗要保持新鮮,宜隨剪隨插;要運輸的,須充分噴濕,用籮筐裝好,不能緊壓,當天插不完的,應放置陰涼處,并保持濕潤,一般不可超過48h。一年四季皆宜,一般每天在早晨10時之前或下午4時以后扦插,夏季宜在早晨9時前或下午5時以后捍插。行距IOcm,株距4cm~5cm,以穗間葉片不重疊為度。每畝插8萬~10萬穗。扦插穗前應澆水濕透黃泥畦面,以黃泥濕潤而不粘手為宜:捍插時用拇指和食指夾住葉柄垂直插入土中,腋芽和葉柄露出土面,插穗兩側泥土稍加壓實;葉片朝向應統一,插后立即噴足水分。苗床應經常保持濕潤。扦插后20天內,每天早晚澆水各一次;第20至60天,插穗發根初期,每天澆水一次;當茶苗長到10cm后,可根據土壤含水量靈活掌握;遇到雨天,應注意排水。插穗發根后,分次施追肥,采用腐熟的尿水或有機水肥兌水施用。生長前期4個月,多次薄施,約15天施肥1次,促進根系生長;5個月以后,茶苗地上部生長加快,追肥濃度量須適當增加,每月追肥1次茶苗發根、生長穩定以后,畦面才可除草。除草應先淋濕畦面,并按住草邊的泥土,避免因除草造成松根死苗;春茶插的插穗易生花蕾,應及時用手輕力摘除。調整用遮蔭網作蔭棚的光照,宜在陰天進行。開始捍插時的蔭棚光照掌握在25%左右:當茶苗長高達20cm時,調整光照約為50%;茶苗高達25cm~30cm時,調整光照為70%;至茶苗高達30cm以上時,撤除蔭棚恢復全光照。出圃前,至少應有1個月的全光照“煉苗”期。用芒萁作遮蔭材料的,應及時扶正芒萁并參照上述情況合理增減芒萁遮蔭度、一般育苗全過程應調節芒萁2次~3次,疏去部分芒萁,增加光照,疏后畦面均應及時澆水。茶苗高達30cm時,應剪去20cm以上的枝葉,促其分枝。打頂要整齊一致。苗圃地主要發生的病蟲有蚜蟲、小綠葉蟬(浮塵子)、害螨、云紋葉枯病和白星?。悍乐畏椒ǎ貉料x、小綠葉蟬,可噴施魚藤酮、煙堿等;云紋葉枯病和白星病可用0.5%~1%的等量式波爾多液噴射;害螨可用礦物油和石硫合劑防治。全程都應及時摘除病葉。45.2.4.1出圃茶苗高度不應低于25cm,基部3cm處的直徑(粗度)應達0.4cm以上,茶苗應無病蟲害,不5.2.4.2茶苗出圃前一天淋足水,起苗時應多帶土少傷根,不損枝葉。5.2.4.3出圃茶苗需長途運輸時,須用黃泥漿蘸根,保護根系;一般每100株一扎,可用尼龍薄膜袋或稻草包扎好根部。運輸車輛還應有蓬布覆蓋,嚴禁風吹日曬。6茶園大田生產技術6.1茶苗定植在已預先開挖的種植溝(50×50cm)中,施入腐熟有機質肥并與底土拌勻。用碎土回填種植溝至高于畦面10cm。茶苗定植宜在冬季的“大寒”至“立春”之間,趁雨后種植最好。梯級茶園采用雙行條植,行距40cm,株距20cm~30cm,每1/15公頃(一畝)定植2000株左右。平地茶園的大行距為120cm,小行的行距為30cm,株距為50cm,采用雙行梅花點種植(俗稱狗腳跡)。6.1.3.1定植溝(穴)開寬、深均為30cm的定植溝(穴),溝(穴)底須預先淋水至濕潤。置茶苗于定植溝(穴)內,一手將茶苗扶直,理順根系,一手填土,當填土至定植溝(穴)的一半時,輕提苗,舒展根系,稍壓緊,適當淋水使土壤潤濕,再復土至根頸處、壓實,并淋定根水,再復蓋一層松土。茶苗定植的深度,以根頸部(俗稱頭)入泥4.5cm~6cm為宜。定植的當天應在苗株兩邊蓋上稻草或山草,并在苗的周圍插上芒萁遮蔭。在茶苗種植后的一個月內應保持土壤濕潤,一般在種后三天內,每天早晨澆水一次,連續三天;以后每隔7d~10d澆水一次。當茶苗定植后二個月左右,茶苗開始發芽時,在其根部處打穴薄施有機水肥,一般為半個月施肥一次,連續施3次以上,高溫季節不宜施肥。在秋冬季要進行一次淺耕松土,適當培土并補充復蓋稻草或山草。合理耕作,改善土壤環境,保持水土,提高抵抗自然災害能力。5山地茶園集雨溝要達到防洪要求,茶園梯壁、梯埂、集水排水溝要保持完好;要防止水溝、梯壁崩塌、溝道崩缺淤塞,損壞時要及時修復,防止水土流失;梯地茶園梯壁上的雜草要以割代鋤,或在梯壁上種綠肥、護坡植物,如爬地蘭、金光菊、大葉豬屎豆等。茶園以及周邊雜草,嚴禁使用除草劑。在春、夏季雨后,應及時“淺耕”2次~3次,深度約4cm~6cm,清除雜草,兼具松土,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在秋茶采摘后,應及時進行一次“中耕”,深度約10cm,并結合施秋冬肥、整修水土保持設施。視茶園樹勢生長情況而定,一般4年~5年深耕一次,深度約20cm~30cm,在當年秋茶采摘后進行。深耕應結合施肥改土,更新茶樹根系,提高活力。應符合NY/T39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規定的要求。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兩者施用量的比例為6:4。在施用化肥時,應注意氮、磷、鉀平衡使用,控制氮肥的用量,防止鮮葉含氮量過多,造成碳/氮失衡,影響品質。一般固體有機肥(餅肥、堆肥、廄肥等)以及磷肥、鉀肥應作為基肥,于茶樹冠外葉緣下垂處開20X25cm的施肥溝進行埋施;液態有機肥、速效肥宜作追肥,于樹冠外葉緣下垂處開10X20cm的施肥溝進行溝施?;视谏夏?2月至翌年1月施用;若施用的有機肥品質好、施用量大,也可隔年施一次。追肥于每年2月上旬、6月上旬施用,最后一次追肥必須在秋茶采摘前30天進行。葉面追肥必須在采摘前20天噴施。在按基肥為60%、追肥為40%比例要求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追肥。一般每1/15公頃施基肥150kg;AA級綠色食品茶園,追肥應以液態有機氮為主,如以干態餅肥折算,每米茶行不少于0.5Kg,餅肥要采用發酵腐熟分次兌水施用;A級綠色食品茶園,在允許施用化肥的情況下,宜施用三元復合肥,每1/15公頃施用量為50kg,具體為:2月上旬20kg、6月上旬15kg、9月上旬15kg。提倡茶園鋪草,保護土壤水分。覆蓋材料可就地取材,如山草、茅草、稻草等,覆蓋厚度為5cm~l0cm,覆蓋過程,采用草頭壓住草尾有序地進行。提倡采用滴灌技術,建立滴灌設施。6.3茶樹修剪用于1年~3年生長的茶園。采用平形修剪法、分3次進行。第1次,茶苗定植時,若株高超過30cm的.須剪去25cm以上的主梢。定植1年的茶園,宜在11月~12月于茶樹高度30cm~35cm處平剪。第2次,定植2年的茶園以采代剪,宜在11月~12月于上年茶樹剪口處提高10cm平剪,保留茶樹高度為40cm~45cn。第3次,定植3年的茶園,各輪新梢以采代剪,在11月~12月于上年剪口處提高10cm平剪,茶樹定型高度為50cm~55cm。66.3.2輕修剪(即整形修剪)用于正式投產茶園,在定型高度(40cm~55cm)基礎上,提高5cm處進行平剪;茶樹采摘面的高度,當茶樹長出的新梢芽葉瘦小,茶園出現夾葉多和產量明顯下降時必須進行深修剪,可于4月中下旬,呈現衰老或未老先衰的茶樹,可通過重修剪復壯樹冠。一般是在2月中下旬施足基肥的前提下,于當要以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天敵,控制病蟲害發生,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為原則。可采用農業、生物、使用的農藥應符合NY/T393農藥使用準則規定的要求。AA級綠色食品茶園,禁止使用人工化學合應在5月~6月、8、9、10月茶小綠葉蟬若蟲高峰期前防治。防治要點:①分批及時采茶,剪去帶有防治要點:①分批及時采茶,剪去大量寄生卵和若蟲的枝葉,改冬剪為夏剪,抑制其發展;②噴施礦防治要點:①分批及時采茶,剪去帶有大量寄生卵和若蟲的枝葉,改冬剪為夏剪,抑制其發展;②噴防治要點:①結合采茶,把有蟲新梢一并采除干凈;茶樹病害主要有:白腥病、輪斑病、茶炭疽病。防治要點:①分批及時采茶,剪去發病程度較嚴重的7枝葉,改冬剪為夏剪,抑制其發展;②常年發病的茶園,可結合冬季封園,噴施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0.6%~1%的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進行防治。7鮮葉采摘技術“小開面”(第一葉相當于第二葉的三分之一葉面)至“中開面”(第一葉相當于第二葉的三分之二葉面)的2~4葉梢。晴天有陽光的天氣,“下午青”最佳、“上午青”次之、“露水青”較差;雨天采的“雨水青”質量最差。幼齡茶樹的采摘宜以養為主,采養結合;采強養弱,采頂養側;采高養低,采密養疏。成齡茶樹的采摘宜以采為主,以養為輔,實行及時分批按標準采摘。各輪新梢均應適當打頂采摘。1年生的茶樹,當植株新梢長至5片~7片真葉、株高超過30cm時,進行打頂;2年~3年生茶樹的各輪新梢,一般留2葉采摘;頂端優勢特別強的少留葉,枝梢細弱的多留葉,采平樹冠面。當新梢頂芽展葉成為“小開面”后的3d~5d內,應及時按標準進行采摘。要點:①應分批進行,先熟先采,后熟后采,同時采凈蓬底的嫩梢;②好的原料應在晴天下午采,一般原料上午采;③應堅持“騎馬采”方法,即拇指和食指捏住茶枝,葉子分在指的兩邊,輕力上折,由下而上、由側而中;④“四分開三不要、二及時”,即老嫩分開,露水青與干水青分開、早青、中午青、下午青和傍晚青分開,正常青與病蟲青分開;不要折傷茶青,不要使茶青受曬,不要緊壓茶簍或茶筐中茶青,及時稱收茶青,及時分批進廠。盛裝和運輸工具要清潔,無異味,無污染;運送鮮葉應避免陽光曝曬,輕裝輕放。8茶葉加工技術8.1.1.1茶廠選址、廠區和建筑設8.1.1.2茶廠應遠離污染源:廠內主要道路應鋪設硬質路面和堆放垃圾的設施,并綠化廠區周圍環境;車間和倉庫房屋應建筑牢固,空氣流通,采光明亮,并有相應的更衣、洗滌、通風、防蠅、防塵、防潮設施。8.1.1.3加工廢水和生活污水要有完善的收集、必要的處理和排放系統,防止污染廠內外環境。8.1.2.1室內要清潔衛生,地面、墻壁、門窗、天花無塵垢,無蚊、蠅、鼠、蟑螂。8.1.2.2茶葉加工、貯藏場所及周圍場地嚴禁使用人工化學物品,防止外來污染。8.1.2.3制茶機械宜采用不銹鋼材料制造,工具宜采用竹制品:每次加工前、后均需對機械、工具及時清理、清洗。8DB44/T222-2005人員必須定期體檢,憑健康證上崗,保持個人衛生,上班著工作服和工作帽、換工作鞋,且要凈手才可直接接觸茶葉。8.2加工過程及要求進廠鮮葉,須逐件評級、稱量驗收。鮮葉等級評定應符合企業標準的規定。宜在陰涼的室內進行,即把鮮葉攤放在竹簾上或竹篩上進行散熱攤青,厚度約10cm,大批量的可在地面篾墊上攤涼。茶青經散熱降溫后,即可進行曬青。過程應輕放輕裝,防止機械損傷。宜在較弱陽光下進行,即把茶青薄攤在室外曬埕的竹簾上或竹篩上,厚度約3cm,中間可輕翻一次。一般葉質厚、含水量高、陽光弱,曬青時間較長,相反則短。以茶青由原來的青綠色有光澤曬至暗綠色無光,葉質柔軟,便可完成。室外哂青后,應及時將曬青葉移入室內,將茶青攤放在竹篩上進行涼青,室溫較高或曬青偏重的可直接將竹篩放在地面上,攤放時間約1h~1.5h。攤涼過程不宜翻動,不能在高溫處或當風處進行。應根據曬青的程度,室內的溫度,茶青的氣味,茶青的雄健度和紅度的變化情況靈活掌握。一般要搖青6次~7次,要點是:搖青用力由輕漸重,轉數由少漸多;靜置時間由短漸長,青葉逐次由薄到厚。每次搖青后、將茶青攤放在竹篩中,置于涼青架上,靜置一段時間,春茶做青與茶青變化指標如表1所示,其他季節可參照使用。表1做青與茶青變化指標搖青序次搖青方式搖青次數靜置時間min靜置過程茶青氣味變化靜置結束茶青紅度情況手碰1微水青味至無味葉邊鋸齒尖微紅二手碰水青味至無味葉邊鋸齒紅度一半三手碰3水青香味至無味葉邊鋸齒全紅四篩搖微青花香味紅邊擴至鋸齒內葉邊緣五篩搖花香味至微甜味紅邊占5%葉緣六篩搖花甜香味微青紅邊占10%葉緣七篩搖花甜蜜味微青紅邊占15%葉緣注:手碰一來回算一次;搖篩一轉算一次。竹篾制的直徑130cm、深28cm、網眼0.5X0.5cm、底呈半弧形的圓形篩,每篩投葉量3kg~5kg。適宜的室溫22℃~24℃,相對濕度70%~80%。9DB44/T222—2005要求葉片15%轉紅,紅、綠黃葉之比約為15:85,葉底開展雄健(如翻轉的湯匙狀),有清甜花香味。以葉溫不低于80℃為宜,一般是以鍋溫130℃(距鍋底3cm),以青葉倒入鍋里可以聽到斷續響聲為適度。手炒每次投葉2.5kg;爪齒式炒鍋投葉4kg~5kg;滾筒殺青機110型投葉20kg。全程約10分鐘。采取先燜炒,中間揚,后揚燜結合的炒茶方式。炒至葉子柔軟返松,葉色黃綠,手捏茶青無水分,位于葉柄處的茶梗折之不斷,清香顯露為適度。殺青葉出鍋后攤開散熱至30℃左右即可入桶揉捻。按不同機型而定,以揉桶容量的90%~95%為宜。以葉片緊卷成條為適度,揉捻下機后要及時理條??刹捎脽犸L焙櫥、焙籠、烘干機等設備進行烘焙,烘焙過程要“三焙三降溫”。溫度控制在110℃~120℃(烘干機熱風為140℃~150℃),中間要翻拌茶葉1次~2次,烘至茶葉六成干和手捏茶胚不粘為適度,然后將茶葉取出,薄攤在竹制篩上降溫,待降溫后進入二焙。溫度控制在90℃-100℃,中間翻拌2次~3次,烘至茶葉九成干,茶梗折之即斷為適度,經攤涼后進溫度控制在60℃~70℃,中間翻拌2次,烘至干嗅清香,茶梗折之即斷,葉子用手捏即成碎片,茶葉含水量大約在7%左右為適度。茶葉下烘后須攤涼,及時包裝入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陽車管預約管理辦法
- 自動監控資質管理辦法
- 種植設備設施管理辦法
- 福建游戲游藝管理辦法
- 育嬰護理知識培訓課件
- 肥厚型心肌病
- 股票技術課件
- 原材料管理培訓課件
- 肝癌中醫教學課件
- 廣東20年高考數學試卷
- 2025至2030中國血栓彈性成像儀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建筑工程管理考試模擬題及答案
- 2025年 老年人能力評估師三級考試模擬試卷附答案
- 浙江省“桐浦富興”教研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學考模擬化學試卷(含答案)
- 肛周良性疾病診療要點
- 【吉爾吉斯和國經商指南-法律篇】
- Q∕SY 01006-2016 二氧化碳驅注氣井保持井筒完整性推薦作法
- 百家麗-中國-照明電器有限公司的精益生產應用
- 嵌入式軟件助理工程師認證考試試題題庫
- SH0622-95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數改進劑
- SAP銷售啟用發出商品業務配置及操作手冊(共15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