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九年級三月聯考歷史試卷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1.文字突破了口語所受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是人類可以在書面語的基礎上完整地傳承人類的智慧和精神財富。閱讀《人類早期文明使用的部分文字示意圖》,下列選項解讀正確的是()A.相似性多元性并存 B.產生時間大致相同C.彼此隔絕獨立發展D.都發源于大河流域2.中世紀西歐莊園內有冶鐵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黃梅戲《天仙配》有一句唱詞“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二者體現的相同的經濟特征是()A.實行土地公有B.都是自由農民C.都具有司法權D.經濟自給自足3.下圖所反映的歷史現象是()A.瓦解了西歐封建社會B.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出現C.助推了城市自治運動 D.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4.西方“步入近代”的過程:首先是精神層面的變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變革,最后是器物(技術)方面的變革,以下符合這一變革順序的是()A.文藝復興→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 B.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文藝復興C.文藝復興→工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 D.工業革命→文藝復興→資產階級革命5.18世紀末,英國城市利物浦成為歐洲最大的販奴港口,奴隸貿易利潤平均在30%以上。1999年,利物浦市政廳“為城市在這樣一場人類悲劇的貿易中扮演的角色表示羞愧和懊悔”,對這場貿易的“悲劇性”的理解正確的是()A.阻礙了世界市場的擴大B.導致了利物浦利益受損C.損害了英國經濟的發展D.給非洲帶來深重的災難6.“1787年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基礎。1787年憲法并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政治體制設計……為日后美國的發展留下了隱患”。“隱患”最有可能來自于()A.英國的殖民統治B.三權分立的政體C.種族歧視的烙印D.民主共和的思想7.明治維新期間,在前期移植歐美文化,破舊立新;在后期明治政府與時俱進,及時調整措施,走出困境,初步實現資本主義。有歷史學家認為:“對于日本來說,明治維新的重要性有如英國革命之于英國,法國革命之于法國。”該歷史學家認為日本通過明治維新()A.肅清了封建殘余B.移植了歐美文化C.走上了資本主義D.實現了民族獨立8.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能夠成立的是()選項史實結論A歐洲人稱0—9十個數字為阿拉伯數字數字是由阿拉伯人發明的B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征收糧食稅蘇俄實行的是農民土地私有制C美國實施《國家工業復興法》新政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D根據《歐洲聯盟條約》發行歐元歐洲具有統一的貨幣政策9.制作思維導圖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思維導圖中的空白處應填寫()A.《資本論》的問世 B.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C.《國際歌》的創作 D.蘇維埃政權的建立10.恩格斯認為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匯集了法國社會的全部歷史”;列寧把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由此可見,兩位著名作家的作品都()A.抨擊了沙皇封建專制B.反映社會的客觀現實C.找尋人類解放的途徑D.完善了近代文學題材11.斯大林逝世后,赫魯曉夫在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的同時,在經濟上進行了一些改革;后來的勃列日涅夫在經濟上推行“新政策”;再后來的戈爾巴喬夫實施加快經濟改革的方案。但這些改革都沒有救治蘇聯經濟發展的痼疾。蘇聯改革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沒有突破(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偏差 B.新經濟政策的不足C.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D.多黨執政的政治體制12.伴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2023年以來,人工智能(AI)領域的突飛猛進令世人矚目。某AI領域專家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核心就是“以人為本”,要讓人工智能真正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是成為威脅。這啟示我們()必須使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 B.發展人工智能要趨利避害 C.技術創新必然威脅人類社會 D.應立即停止發展人工智能二、非選擇題(第13題8分,第14題12分,第15題6分,第16題10分,共36分。)13.【城市與歷史變遷】(8分)材料一10—11世紀時,作為工商業中心的城市逐漸興起,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手工業和商業分離,市民階層形成,并從中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商人和銀行家。城市里還有各種市政組織和行會組織,這些組織基本上是封建性的。11—12世紀,城市為擺脫封建主的束縛進行了斗爭,最終大多數得到國王、主教和諸侯的特許狀,形成了自由城市。——摘自《世界文明史》(1)依據材料一,概括中世紀西歐城市的特點。(3分)材料二通過城市印記,感悟歷史的變遷。階段城市(部分)城市印記(實例)①15世紀末以前佛羅倫薩(意大利)、巴比倫、雅典②16世紀初——19世紀末倫敦、巴黎、費城、北京倫敦,英國首都,在近代政治文化影響力巨大,一度成為世界工業中心之一,然而也有一段時間人口擁擠、污染嚴重。③20世紀初以來紐約、莫斯科、上海、柏林、萬隆、深圳紐約,美國大都市,經濟、文化中心,眾多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的總部駐地,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的總部也在此(2)從階段①中任選一個城市,參照②③示例,(仿寫)寫一則城市印記。(3分)(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階段②中有這樣的城市印記的原因。(2分)14.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與世界市場形成、發展和逐步完善緊密聯系。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圍繞“世界市場的形成與拓展”設計下面的學習任務單,請你完成相關學習任務。(12分)任務一【尋找市場篇】為什么世界歷史應從1500年開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類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絕的地區中。各種族集團實際上以完全與世隔絕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種族集團之間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摘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閱讀材料,說明“世界歷史”開始的事件并說明理由。(3分)圖一指的是早期殖民掠奪中的什么事件?(1分)任務二【市場形成篇】工業革命產生的強大推動力逐漸使世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人和貨物可以借助多種快捷便利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之間流動,信息的傳遞也變得非常容易。——摘自高中歷史必修二《經濟成長歷程》從圖2分析,世界市場的形成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1分)閱讀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從科技創新角度舉一例,簡述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推動作用。(1分)任務三【矛盾沖突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19世紀末,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入,世界被列強瓜分,形成了列強支配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資本主義全球化趨勢增強,世界連接成一個整體。——摘編自《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從全球的觀點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意義恰恰在于它開啟了歐洲霸權的削弱進程—這一過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宣告完成—這一削弱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面:經濟衰落、政治危機和對殖民地的控制日益減弱。——L·S·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3)20世紀世界市場形成過程中,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兩次世界大戰后分別形成了怎樣的政治格局?(2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用史實舉一例說明兩次世界大戰導致歐洲對殖民地控制的減弱。(1分)任務四【三足鼎立篇】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說:“西歐與日本都是美國非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們正在與我們競爭。在經濟領域的問題上,他們在全世界同我們競爭得非常激烈。”20世紀50年代初,西歐經濟基本恢復,五六十年代,西歐經濟發展迅速,呈現繁榮景象。60年代初,聯邦德國成為西歐最強大的經濟大國。20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60年代末,日本經濟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主要發達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產業創造的。1996年,高科技產業的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德國達58.6%,美國占55.39%,日本占53%。(4)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美國、日本、西歐三足鼎立的經濟格局。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二戰后,日本、德國經濟恢復并迅速增長的共同外部原因是什么?(1分)材料反映上世紀90年代日本、德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任務五【合作共贏篇】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國際社會需要一個聯結全球貿易的通道或共同體,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正契合了國際社會當前的這一需求。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倡議再次吹響了共同體意識的號角,通過重振交流渠道和加深國家交流,建立起經濟和安全的共同體,它將從根本上促進人類共同體建設。——摘編自《從根本上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材料中“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順應了怎樣的時代需求?(1分)15.【政策調整】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6分)材料一1921-1925年蘇俄(聯)糧食產量(注:普特=16.8千克)年份1921年1925年糧食產量(普特)22.13億44.24億———《歷史——經濟成長歷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中1921-1925年蘇俄(聯)糧食產量有什么變化?并分析原因。(3分)材料二羅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機威脅下,試圖在資本主義范圍內對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證資本主義的穩定與發展……新政作為挽救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的救急藥方,其直接效果雖不十分顯著,但留下了深遠的影響。——摘編自齊世榮《世界史·現代卷》(2)材料二中的圖片反映了羅斯福新政期間的哪一重要舉措?材料二中“試圖在資本主義范圍內對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應如何理解?(3分)16.【大國崛起】(10分)材料17世紀中期以來世界主要國家及助力其崛起的主要因素時期國家崛起的主要因素17世紀中期—19世紀中期英國地理環境、殖民擴張與掠奪、革命、工業革命等18世紀初—20世紀九十年代俄國改革、革命、政策、工業化、軍事等19世紀六七十年代—20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地理環境、革命、改革、戰爭、軍事、科技等19世紀60年代—20世紀70年代日本改革、戰爭、大國援助、科技、教育等從以上國家中任選一個或多個,圍繞“國家崛起”這一主題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展開論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九年級三月聯考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說明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4分)1—5ADBAD6—10CCCBB11—12CB二、非選擇題(共36分)13.(8分)(1)特點:是工商業中心;市民階層形成并分化;有封建性組織;為擺脫封建主束縛進行斗爭并形成自由城市。(3分)(2)示例:佛羅倫薩,意大利名城,文藝復興發源地,眾多藝術瑰寶誕生地,推動歐洲文化藝術發展,對近代思想解放影響深遠。(巴比倫:古代文明重要發祥地,有著名空中花園等建筑奇跡,是兩河流域文明的璀璨明珠,對后世建筑和文化有深遠影響。雅典:古希臘重要城邦,民主政治發源地,產生眾多偉大哲學家、文學家,是西方文明重要源頭。)(3分)(3)原因: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開始形成,貿易中心轉移;工業革命開展,城市成為工業中心,推動城市化進程,城市人口增加、規模擴大,帶來環境等問題。(2分)14.(12分)(1)事件:新航路開辟;(1分)理由: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2分)三角貿易(1分)(2)第一次工業革命;(1分)進入“電氣時代”,電力廣泛應用與生產和通信、交通領域;內燃機、汽車、飛機等的發明引起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命性變革,進一步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商業信息和貨物的交流與傳播(任舉一例1分)(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2分)史實:一戰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華夫脫運動、墨西哥改革等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沖擊了殖民體系;二戰后,埃及納賽爾起義、1960年17個非洲國家獨立,被稱為非洲年,進一步沖擊了殖民體系;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世界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徹底瓦解(任意一條,言之有理1分)(4)美國的援助(或美國實行馬歇爾計劃);高科技推動(2分)(5)時代需求: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國際社會需要一個聯結全球貿易的通道和共同體;加強國際交流,共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順應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趨勢等。(答出任意一點1分)15.(6分)(1)1921﹣1925蘇俄糧食產量出現了大幅的增長(1分)原因:1921年,蘇俄政府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2分)(2)舉措:推行“以工代賑”。(1分)理解:這個改革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實質上美國政府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2分)16.(10分)評分標準等級及賦分觀點表述論述一等(8-10)明確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緊扣自己的觀點進行論述,運用兩個以上材料合理且史實正確,能夠做到史論結合,邏輯清晰。二等(6-7)比較明確能夠圍繞觀點進行論述,運用了史實,但不夠充分或不夠典型,條理不夠清楚。三等(3-5)不夠明確有論述或說明,但史實不充分或史論結合不充分。四等(0-2)沒有觀點無觀點或史實,或論述與觀點無關。示例一觀點:科技創新是國家崛起的動力。(2分)論述:第一次工業革命: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使英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