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輪復習 課件 生態系統的結構與能量流動_第1頁
高三生物一輪復習 課件 生態系統的結構與能量流動_第2頁
高三生物一輪復習 課件 生態系統的結構與能量流動_第3頁
高三生物一輪復習 課件 生態系統的結構與能量流動_第4頁
高三生物一輪復習 課件 生態系統的結構與能量流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講

生態系統的結構與能量流動生態系統的結構考點一組成成分一、生態系統的范圍判斷標準:①是否包含所有的生物種群;

②是否包含非生物環境生物群落非生物環境生物圈食物鏈和食物網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信息傳遞Q:生態系統的類型有哪些?見課本P48(1)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項目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營養方式-_____異養異養實例光、熱、水、空氣、無機鹽等光合自養生物:綠色植物(主要)和藍細菌等;化能合成生物:硝化細菌、鐵細菌、硫細菌等大多數動物(主要)、寄生植物(如菟絲子)、寄生細菌(如結核桿菌)、病毒等營

生活的細菌和真菌如蘑菇(主要)、腐食動物等自養腐生二、生態系統的結構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Q:硝化細菌的代謝類型?項目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作用生物群落中物質和能量的根本來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速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生態系統的基礎,必要成分生態系統的______、主要成分生態系統最活躍的成分、非必要成分生態系統的關鍵成分、必要成分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并將能量儲存在有機物中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基石(1)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二、生態系統的結構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教材隱性知識:源于選擇性必修2P50“概念圖內容”:判斷以下生物屬于生態系統的什么成分?①菟絲子②硝化細菌③玉米④噬菌體⑤禿鷲⑥蜣螂⑦藍細菌⑧結核桿菌⑨蘑菇生產者:

;消費者:

;分解者:

。②③⑦①④⑧⑤⑥⑨辨析:生態系統成分認識的誤區三類“不一定”①生產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藍細菌、硝化細菌),植物不一定是生產者(如菟絲子營寄生生活,屬于消費者)②消費者不一定是動物(如營寄生生活的微生物、植物等),動物不一定是消費者(如禿鷲、蚯蚓、蜣螂等以動植物遺體或動物排遺物為食的腐生動物屬于分解者)③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動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細菌、藍細菌屬于生產者,寄生細菌屬于消費者)兩類“一定”①生產者一定是自養生物,自養生物一定是生產者②營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營腐生生活的生物ABCD1234567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基石、主要成分)殘枝敗葉

遺體呼吸作用分解作用遺體或排遺物(必要成分、關鍵成分)(最活躍的成分,加快物質循環)攝食生產者和分解者是聯系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的兩大“橋梁。”(2)相互關系二、生態系統的結構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做題技巧:生態系統中各成分的判斷(2)相互關系二、生態系統的結構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生產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消費者分解者生產者分解者消費者消費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情境推理·探究】1.“稻—鴨共作模式”即使不額外施用化肥,也能保證水稻的正常生長,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鴨產生的糞便,被水稻田中的分解者分解,使植物吸收利用的無機鹽增多二、生態系統的結構2.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捕食生產者5(1)食物鏈二、生態系統的結構2.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某一營養級生物的含義是該營養級的

,不代表單個生物個體,也不一定是一個生物種群。所有生物Q:食物鏈上一般不超過五個營養級,這是為什么?

各個營養級的生物都會因呼吸作用消耗掉大部分能量,其余能量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只有一小部分能夠被下一營養級的生物利用,流到第五營養級時,余下的能量很少(即能量沿食物鏈的流動是逐級遞減的,營養級越高獲得的能量越少),甚至不足以養活一個種群,因此食物鏈一般不超過五個營養級。捕食生產者5生產者自然選擇(1)食物鏈二、生態系統的結構2.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種間競爭營養結構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2)食物網復雜程度主要取決于有食物聯系的生物種類,而非取決于生物數量相互交錯吃多種植物多種肉食性動物營養級注意:一般來說,一個生態系統的食物鏈越多,食物網越復雜,這個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與保持自身穩定的能力越強。農田和果園等人工生態系統可以通過增加或延長食物鏈,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同時獲得更多的產品。例如,水田養魚、果園養雞等。2.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注意:①每一環節即為一個營養級,處在第幾環節即為第幾營養級,生產者總是為第一營養級.②各種生物處的營養級的級別并不是一成不變的③同種生物,所屬消費者級別和所處的營養級級別一定是不同,總是差一級④箭頭所示方向為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方向,同時還表示捕食關系。草昆蟲青蛙蛇鷹二、生態系統的結構2.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①根據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圖構建二、生態系統的結構2.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3)根據各類信息構建食物鏈(網)的方法②根據所含能量(生物量)構建圖2生物可形成一條食物鏈:丙→甲→乙→丁二、生態系統的結構2.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3)根據各類信息構建食物鏈(網)的方法②根據所含能量(生物量)構建圖3生物可形成食物網:二、生態系統的結構2.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3)根據各類信息構建食物鏈(網)的方法分析依據:根據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可推測能量相差在5倍以內,很可能為同一營養級。③根據所含能量(生物量)構建營養級ABCDPg15.9870.71.9141.0表格中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總量,根據能量多少和傳遞效率10%~20%,可以確定食物鏈為B→D→A→C二、生態系統的結構2.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3)根據各類信息構建食物鏈(網)的方法分析依據:生物的富集作用。重金屬、農藥等有害物質被生物體吸收后難以排出體外,所以此類物質會隨著食物鏈逐級積累,即營養級越高的個體中含有有害物質的量越多,其含量往往是上一營養級個體含量的5~10倍。分析結果:(3)根據各類信息構建食物鏈(網)的方法④根據生物體內有害物質的濃度“由少到多”構建食物鏈(網)生物體ABCDE有機汞濃度/ppm0.0670.51680.39例.表中統計了某生態系統內各相關物種之間食物的比例關系,嘗試繪出該生態系統的食物網。食物捕食者植物植食性鳥兔子老鼠蟲青蛙蛇鷹植食性鳥○100%

兔子○100%

老鼠○100%

蟲○100%

青蛙

○100%

○50%

○50%

○10%○30%○40%

○20%①當第一營養級生物數量減少,會導致其他生物數量都減少。②當“天敵”減少,則被捕食者的數量先增加后減少,最后趨于穩定。二、生態系統的結構2.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4)食物鏈(網)中各營養級生物數量的變化③若處于中間營養級的生物數量減少,則這種生物數量的變化視具體食物鏈而定:“中間生物被捕殺,不同情況要分家”。大體遵循如下思路:

a.生產者數量相對穩定原則,即消費者某一種群數量發生變化時,一般不考慮生產者數量的增加或減少。b.最高營養級的生物種群數量相對穩定原則,即當處于最高營養級的生物種群的食物有多種來源時,若其中一條食物鏈中某種生物減少,該種群的數量不會發生較大變化。二、生態系統的結構2.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4)食物鏈(網)中各營養級生物數量的變化③若處于中間營養級的生物數量減少注:要會數食物鏈的條數!!技巧:找起點和終點C例.(2022·廣東卷,6)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頭表示能量流動的方向。下列歸類正確的是(

)A.a、c是生產者

B.b、e是肉食動物C.c、f是雜食動物

D.d、f是植食動物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生物體內與能量相關的主要生命活動光能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ATP中活躍的化學能(少部分)熱能(大部分)→ATP、NADPH中活躍的化學能→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一、能量流動的概念理解1、概念: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稱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即能量流動渠道Q:研究能量流動的基本思路?以營養級為研究對象照射到某地區的太陽能大部分被大氣層或地面吸收、散射和反射掉了,大約只有1%以可見光的形式,被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轉化成化學能,固定在它們所制造的有機物中,這樣才能被生物利用。二、各營養級的能量流動1、第一營養級能量流動(即積累/儲存的能量)呼吸作用以熱能散失用于自身生長、發育、繁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流入下一營養級消費者攝入量糞便量同化量(未被利用)(最高營養級無此去路)2、第二營養級及其后營養級能量流動①攝入量≠同化量:攝入量-糞便中的能量=同化量,動物的糞便不曾被動物消化吸收而同化,不屬于該營養級的同化量,如兔吃草時,兔糞便中的能量應為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而不屬于兔的同化量。(上一營養級同化量中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二、各營養級的能量流動(定時定量研究時)呼吸作用以熱能散失用于自身生長、發育、繁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流入下一營養級消費者攝入量糞便量同化量(未被利用)(最高營養級無此去路)2、第二營養級及其后營養級能量流動(上一營養級同化量中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二、各營養級的能量流動(定時定量研究時)②某營養級(除最高營養級)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該營養級遺傳殘骸中的能量+下一營養級糞便中的能量。呼吸作用以熱能散失用于自身生長、發育、繁殖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流入下一營養級消費者攝入量糞便量同化量(未被利用)(最高營養級無此去路)2、第二營養級及其后營養級能量流動③糞便中的能量≠尿液中的能量:糞便中的能量不屬于動物同化量,但尿液中尿素所含能量應屬于動物同化量的一部分。

(上一營養級同化量中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二、各營養級的能量流動(定時定量研究時)由右圖分析可知①攝入量=同化量+糞便量。②輸入該營養級的總能量是指圖中的b(同化量)。③糞便中的能量(c)不屬于該營養級同化的能量,應為上一個營養級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能量。④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被利用的能量(j)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d)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e)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c)下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i)2、第二營養級及其后營養級能量流動二、各營養級的能量流動二、各營養級的能量流動3、理解常考的兩種能量流動模型(1)第二營養級的能量流動過程模型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流入下一營養級分解者攝入量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生長發育繁殖流入下一營養級分解者某一營養級的能量流動圖解(2)“等量關系”分析第二營養級的能量流動過程W1生產者固定能量(同化、流入、輸入)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流入下一營養級C1流向分解者=生產者的遺體殘骸+下一營養級的糞便1.生產者的同化量:

。2.生產者用于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

。3.初級消費者的同化量:

。4.初級消費者用于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

。W1或A1+B1+C1+D1W1-A1或B1+C1+D1D1或A2+B2+C2+D2D1-A2或B2+C2+D2(3)“拼圖法”分析能量流動過程二、各營養級的能量流動3、理解常考的兩種能量流動模型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生產者(綠色植物)初級消費者(植食性動物)次級消費者(肉食性動物)三級消費者(肉食性動物)呼吸作用……分解者1.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屬于

。2.初級消費者的同化量:

。3.初級消費者用于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

①②③④⑤⑤①或②+③+④①-③或②+④易錯點訓練:易錯點訓練: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分析下圖為能量流經某生態系統第二營養級的示意圖:(1)第一營養級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20J/(cm2.a)(

)(2)第二營養級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是50J/(cm2.a)(

)(3)第三營養級同化的能量是15J/(cm2.a)(

)初級消費者攝入量糞便量同化量呼吸作用生長發育繁殖×××分解者(4)初級消費者生長發育繁殖量=遺體殘骸+次級消費者攝入量。(

)√(5)腐爛后的雜草作為綠肥為農作物提供能量。(

)×總結:填空標準:①流經自然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②流經人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③自然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是:④人工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是:

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人工輸入的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太陽能太陽能和人工輸入的有機物中的化學能由于每一營養級和分解者都需要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掉一部分能量,所以各個生態系統必須要有太陽能的補充。能量最后以熱能的形式回到無機環境,包括各營養級自身的呼吸消耗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三、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易錯提醒]任何生態系統都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系統外的能量補充,以便維持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

美國生態學家林德曼發表了《一個老年湖泊內的食物鏈動態》的研究報告。他對一個結構相對簡單的天然湖泊——50萬平方米的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進行了定量分析。[提醒]研究能量流動的方法:定量不定時、定量定時法。三、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能量傳遞效率不會隨外界環境條件改變而改變以營養級為整體來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三、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能量傳遞效率不會隨外界環境條件改變而改變[提醒]若能量傳遞效率大于20%,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降低,甚至崩潰。能量在流經各個營養級時,上一營養級的能量大約有10%~20%傳到下一營養級,營養級越高,能量越少。因此食物鏈越

,能量損失越多。食物鏈越

,能量損失越少。長短①正推型:知低營養級求高營養級(已知A,求鷹)高營養級獲得能量最多高營養級獲得能量最少選最

食物鏈選最

食物鏈按

計算按

計算“×20%”短長“×10%”例:流經食物鏈的總能量為y,貓頭鷹所得能量最多為___________;最少為_____________y×(20%)2y×(10%)3四、能量流動相關計算1、能量傳遞效率的相關“最值”計算(乘法)②逆推型:知高營養級求低營養級(已知鷹,求A)需低營養級最少能量需低營養級最多能量選最

食物鏈選最

食物鏈按

計算按

計算“÷20%”“÷10%”短長例:如果大魚要增加1kg體重,那至少需要浮游植物的重量為:_______最多需要浮游植物的重量為:_______25kg1000kg小魚大魚1kg浮游植物浮游動物1÷(20%)2=251÷(10%)3=1000(1)能量傳遞效率的相關“最值”計算四、能量流動相關計算(除法)1.題干已確定營養級間能量傳遞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計算,而需按具體數值計算

例如:在食物鏈A→B→C→D中,能量傳遞效率分別為a%、b%、c%,

若A的能量為M,則D獲得的能量為M×a%×b%×c%。2.如果是在食物網中,某一營養級同時從上一營養級多種生物獲得能量,且各途徑獲得的能量比例確定,則按照各單獨的食物鏈進行計算后合并。四、能量流動相關計算(2)具有人工能量輸入的能量傳遞效率計算人為輸入到某一營養級的能量是該營養級同化量的一部分,但卻不是該營養級從上一營養級流入的能量。×100%如求第二營養級至第三營養級傳遞效率時,應為:第三營養級從第二營養級同化的能量(不包括人工輸入到第三營養級的能量)

第二營養級的同化量(包括人工輸入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四、能量流動相關計算√[經典·基礎·診斷]1.(2024·湖北部分中學高三月考)養殖淡水石斑魚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下圖為養殖石斑魚的某湖泊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部分圖解和部分能量數據,字母表示能量值(單位:kJ)。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A.流經該湖泊的總能量是a+eB.草魚糞便中的能量屬于植物的同化量C.草魚到石斑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e/b×100%D.圖中c代表草魚用于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模型新命題點思考]3.圖甲表示某自然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簡圖,其中Ⅰ、Ⅱ、Ⅲ、Ⅳ分別代表不同的營養級,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圖乙為能量流經該生態系統某一營養級的變化示意圖,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請據圖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m1輸入該生態系統的途徑是什么?提示:生產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圖乙中,若A表示圖甲中營養級Ⅱ的生物攝入量,營養級Ⅱ的生物同化量可用圖乙中哪個字母表示?其能量值如何表示?(用圖乙中字母表示)提示:B;b(或d+e)。

(3)從圖乙中能計算能量傳遞效率嗎?并說明原因。提示:不能。圖乙僅表示能量流經該生態系統某一營養級能量的變化,計算能量傳遞效率需知道相鄰兩營養級生物的同化量。a-c(或d+f+g)A如圖是一個食物網,假如鷹的食物有2/5來自兔,2/5來自鼠,1/5來自蛇,那么鷹若要增加20g體重,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A.900g B.500gC.200g D.600g解析

當能量傳遞效率為最大值即20%時,消耗的植物量最少鷹經①途徑消耗的植物量為20×2/5÷20%÷20%=200(g)鷹經②途徑消耗的植物量為20×2/5÷20%÷20%=200(g)鷹經③途徑消耗的植物量為20×1/5÷20%÷20%÷20%=500(g)共計消耗植物量為200+200+500=900(g)。①植物→兔→鷹②植物→鼠→鷹③植物→鼠→蛇→鷹A例.某生態系統中存在如圖所示的食物網,如將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調整為2∶1,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該生態系統能承載丙的數量是原來的(

)A.1.375倍

B.1.875倍C.1.273倍

D.0.575倍設丙原來的能量為a,則需要甲提供的能量為

1/2a÷10%÷10%+1/2a÷10%=55a改變食物比例后的丙的能量設為b,則需要甲提供的能量為

2/3b÷10%+1/3b÷10%÷10%=40b由于生產者沒有改變,所以流向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沒有變化,

55a=40b即b/a=1.3755.(2024·武漢高三月考)某淺水泉微型生態系統中能量情況如下表所示,該生態系統中的初級消費者以生產者和來自陸地的植物殘體為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項目生產者固定來自陸地的植物殘體初級消費者攝入初級消費者同化初級消費者呼吸消耗能量[105J/(m2·a)]90428413.53A.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90×105J/(m2·a)B.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營養級C.初級消費者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為10.5×105J/(m2·a)D.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為70.5×105J/(m2·a),該能量由初級消費者流向分解者√6.地震是嚴重威脅人類安全的恐怖的自然災害。在人為干預下,地震毀損的某自然保護區恢復過程中的能量流動關系如下圖所示[單位為103kJ/(m2·y)]。請據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在這場地震中營養級較高的生物受到的影響較小B.能量在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約為15.6%C.肉食性動物需補償輸入的能量為5×103kJ/(m2·y)D.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補償輸入的能量√Q:生產者、植食性動物和肉食性動物同化的總能量分別是多少?生產者同化的總能量=[14+3+70+23]×103=110×103kJ/(m2·y)。52.5肉食性動物同化的總能量=(0.25+0.05+2.1+5.1)×103=7.5×103kJ/(m2·y);第二營養級傳遞給第三營養級的能量為:(16-9-4-0.5)×103=2.5×103kJ/(m2·y);植食性動物同化的總能量=[14+2]×103=16×103kJ/(m2·y);Q:植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的能量傳遞效率為?52.516×100%≈15.6%(7.5-5)肉食性動物固定的能量中來自植食性動物的能量植食性動物固定的總能量×100%=D例.(2023·北京東城模擬)下圖為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圖解部分示意圖(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中

f代表初級消費者通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在“草→兔→狼”這一食物鏈中,狼糞便中的能量屬于dC.若有未被利用的能量,則在g和i中有一處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D.初級消費者與次級消費者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e/b×100%五、生態金字塔的類型及特點同化量比值關系五、生態金字塔的類型及特點自然生態系統一定是五、生態金字塔的類型及特點每一層代表一個營養級,寬度代表營養級的大小。一種生物可以屬于多層,因此一個生態金字塔可以有多條食物鏈。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層次越多,營養級越多,在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最高營養級的能量利用率越低。第一營養級越寬,提供給生態系統的能量越多。群落演替往往使生態金字塔縱向增加營養級、橫向增加營養級大小(寬度增加)2.(選擇性必修2P54問題探討)下圖表示甲、乙兩個特定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1)依生態學原理看,同樣重量的玉米,______可養活更多的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土壤中含相同濃度的難降解污染物,則甲、乙中的人體內污染物濃度哪個較高?_______。甲甲中人處于第二營養級,與乙相比,能量在傳遞過程中損耗少乙(3)一個吃玉米的人所獲得的能量一定比一個吃雞肉的人獲得的能量多,對嗎?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對。甲、乙中“人”代表的是相應營養級,并非“一個人”1.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可以幫助人們將生物在時間、空間上進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甘蔗和大豆間種冬小麥夏玉米套種蔬菜大棚中的多層育苗稻-萍-蛙立體農業生產六、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2.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和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燃燒秸稈散失的熱能不能被利用(能量的利用率低)將秸稈用作飼料喂牲畜牲畜糞便六、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牲畜糞便沼氣池將牲畜的糞便作為沼氣池發酵的原料,可以生產沼氣提供能源沼氣池中的沼渣還可以作為肥料還田2.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和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實現能量多級利用,從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能量利用率≠能量傳遞效率注:六、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3.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還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牲畜過少,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提供的能量牲畜過多,就會造成草場退化,使畜產品的產量下降稻田除草、除蟲等合理放牧六、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能量傳遞效率≠能量利用率(1)能量傳遞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遞減,若以“營養級”為單位,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是10%~20%。(2)能量利用率①一般指流入最高營養級(或人類)的能量占生產者固定總能量的比值;②一般來說,食物鏈越短,能量利用率越高;③有時考慮分解者的參與,使營養結構更加復雜,以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從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六、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不能提高能提高2.放養魚的數量要嚴格控制,才能保證持續高產,從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來分析,意義在于________________1.與“稻-魚”共生模式類似的“稻-萍-蛙”立體農業生產方式體現了研究能量流動的哪項實踐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蝦農還利用性引誘劑誘殺螟蟲雄性個體調整種群的________,降低出生率,使種群密度下降。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防治蟲的實踐意義是________3.在人工養殖池塘中,往往要定期清除無經濟價值的野生雜魚,從研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來看,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幫助人們將生物在時間、空間上進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性別比例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教材隱性知識:(1)源于選擇性必修2P59“探究·實踐”:人們主要通過

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2)源于選擇性必修2P60“拓展應用2”:溶解在水中的方糖不能變回原來的形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密植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物質總是由有序朝著無序的方向發展(判斷)一個生態系統的營養級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類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不一定,改變能量流動的關系(1)誤區一: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只能是光能。由于生產者固定能量的方式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利用的能量是光能,但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是化學能,所以生產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學能。(2)誤區二:生物數量金字塔與能量金字塔完全一致。能量金字塔體現的是營養級與營養級所含總能量的關系,而生物數量金字塔體現的是營養級與個體數量的關系,所以生物數量金字塔有時會出現倒置的現象。(3)誤區三:能量傳遞效率=能量利用率。能量傳遞效率體現的是能量流動過程中所遵循的客觀規律,不能隨意改變;但能量利用率可以人為改變,例如充分利用作物秸稈就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總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中的幾點誤區4.(2024·湖南懷化高三模擬)下圖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調查某水域生態系統后繪制的能量金字塔,其中P表示生產者,C表示消費者,D表示分解者,數字表示能量值;下表為C1營養級4種生物現存的生物量,每種生物僅占一個營養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物種ⅠⅡⅢⅣ生物量/(g·m-2.該生態系統的結構在圖中還缺少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B.圖中涉及的營養級共4個,其中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10.7%C.從表可知,該生態系統的優勢種可能為ⅡD.表中的4種生物的種間關系可能為種間競爭,也可能為捕食√1.下圖表示甲、乙、丙三個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和某時刻三個種群的實際數量。若上述三個物種可形成一條食物鏈,判斷該食物鏈可能是______________。甲→乙→丙2.生態魚塘水體內存在如下食物鏈: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鳙魚→黑魚,其中,鳙魚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儲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鳙魚的遺體殘骸和黑魚糞便中3.在果園內設置一些鳥巢,招引更多的鳥類防治害蟲,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調整能量流動方向,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原因分析類]4.假設某生態系統的食物鏈為甲種植物→乙種動物→丙種動物。若丙種動物的數量增加,則一段時間后,甲種植物數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種動物的數量增加導致乙種動物的數量減少,乙種動物以甲種植物為食,從而導致甲種植物數量的增加5.植食性線蟲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長期施用有機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線蟲的數量減少,依據圖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長期施用有機肥后腐生細菌增加使食細菌線蟲增加,引起捕食性線蟲增加,植食性線蟲因被大量捕食而減少,減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長而增加的量6.當某種大型肉食性動物遷入一個新的生態系統時,原有食物鏈的營養級有可能增加,但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營養級數量一般不會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過程中大部分都損失了,傳遞到下一營養級的能量較少食物鏈頂端的虎鯨種群數量最少,從能量流動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虎鯨營養級最高,獲得能量最少,種群數量少7.下圖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只顯示部分)。

牧民通過養羊獲取該生態系統的能量,經測算發現羊的同化量遠小于草同化量的1/10,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