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中考語文二輪文言文復習:人物傳記專題練習題
人物傳記以寫人為中心,作者通過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來塑造人物形象。
中考人物傳記類文言文的選篇特點
1.選材來源
人物傳記多選自正史(如《史記》《漢書》《后漢書》)、文人自傳(如《五柳先生傳》)
或唐宋八大家散文。內容圍繞歷史人物生平、典型事件展開,如《廉頗藺相如列傳》《陳涉
世家》等。選篇注重思想性和教育性,通過人物事跡傳遞道德價值觀,如《鄒忌諷齊王納諫》
強調納諫智慧,《曹劌論戰》體現家國情懷,多與“愛國”“自強”“正直”等主題相關。
2.人物類型
一政治人物(政治家、循吏)
以治國理政、推動社會變革為核心,強調儒家倫理與政治智慧。
(1)商鞅(《史記?商君列傳》):戰國時期法家代表,通過變法改革秦國制度,強
化中央集權。
(2)張居正(《張居正大傳》):明代改革家,推行“一條鞭法”整頓財政。
特點:注重從富民、化民、廉潔等角度塑造形象,如《史記?循吏列傳》中的孫叔敖通
過“增高車門檻”等策略實現“不教而民化”。
*軍事將領(武將、忠良)
以勇武、謀略和家國情懷為核心,常通過戰役細節凸顯人物特質。
(1)岳飛(《宋史?岳飛傳》):南宋抗金名將,以“精忠報國”為后世典范。
(2)周亞夫(《周亞夫軍細柳》):漢代名將,以治軍嚴明著稱。
特點:多通過語言、動作描寫展現性格,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藺相如“完璧
歸趙”的機智與大局觀。
?文化名人(文人、藝術家)
以文學創作、藝術成就或學術思想為核心,強調精神境界與人格魅力。
(1)陶淵明(《五柳先生傳》):東晉隱逸詩人,以“不為五斗米折腰”彰顯高潔品
格。
第1頁共98頁
(2)王羲之(《晉書?王羲之傳》):書法大家,通過雅集展現魏晉名士風范。
特點:常結合個人遭遇與時代背景,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通過“投江明志”的悲
劇性結局凸顯屈原的愛國情懷。
-*科技與探索者(科學家、探險家)
以科學實踐或地理探索為核心,兼具實證精神與文學價值。
(1)張衡(《后漢書?張衡傳》):東漢科學家,發明地動儀,兼擅文學創作。
(2)徐霞客(《徐霞客傳》):明代地理學家,以游記記錄山川地貌與人文風情。
特點:語言平實而注重細節。
■民間人物(俠士、孝子、奇人)
以道德典范或市井傳奇為核心,反映社會底層價值觀。
唐雎(《唐雎不辱使命》):戰國俠士,以“布衣之怒”震懾秦王,彰顯氣節。
特點:語言通俗生動。
3.結構特征
人物傳記的敘事結構高度模式化,但不同選篇會通過細節描寫、對比手法增強表現力。
結構層次內容特點示例分析
開篇:簡述姓名、籍貫、家世,突出人《陳涉世家》:“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
人物簡介物特質。暗示其出身卑微,為后文“鴻鵠之志”鋪墊。
主體:按時間順序選取典型事件,多用《張騫傳》:“騫以郎應募,使月氏”一“為
生平事跡時間詞串聯(如“少時”“及長”匈奴所得”一“持漢節不失"一“竟不能得
“后”)。月氏要領”。
高潮:通過矛盾沖突或重大抉擇凸顯《唐雎不辱使命》中“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核心事件人物品格(如唐雎與秦王對峙)。的激烈對話,塑造唐雎“士之怒”的剛烈形
象。
結尾:作者直接點評或引用他人評價,如《五柳先生傳》結尾“無懷氏之民歟?葛
評價升華點明主旨。天氏之民歟?”
人物傳記的閱讀方法
一、通讀全文,整體把握
1.快速通讀,標記關鍵信息
關注人物基本信息:姓名、字號、籍貫、官職等開頭信息,如“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
第2頁共98頁
人也”。
用符號圈畫時間詞(如“永樂十九年”“既而”)、官職變動詞(如“拜”“遷”“謫”)、
地名等。遇到生僻詞句先跳過,通過上下文或注釋輔助理解。
2.梳理行文結構
傳記多呈“紡錘形”結構:開頭簡介身份,中間以時間或事件為線索敘事,結尾總結評
價(如“贊日”“太史公曰")。按“身份背景一生平事跡一結局評價”分層,注意段落間
的邏輯關系(如因果、對比)。
二、抓時間線索,理清人物生平
1.以時間詞為綱,串聯人物經歷
關注年號(如“宣德初”“建德中”)、紀時術語(如“少時”“俄而”)。按時間順
序梳理傳主重大事件,如科舉、任職、政績、升貶等,避免混淆時序。
2.結合官職變動,分析事件因果
官職變遷是傳記核心線索,需掌握相關術語:
出仕:舉、征、辟、拜、授、除;
升遷:擢、拔、遷;
貶謫:謫、黜、罷;
調任:徙、轉、調。
三、分析事件與人物形象
1.概括主要事跡,提煉人物品格
通過典型事件(如“完璧歸趙”“抗倭守城”)分析傳主品質(如智勇、清廉、忠義)。
注意細節描寫(語言、動作、心理),如《史記》中項羽“瞋目叱之”凸顯威猛。
2.結合背景與評價,深化理解
關注時代背景(如秦末農民起義、明代抗倭)對人物行為的影響。通過結尾議論(如“太史
公曰”“贊曰")把握作者褒貶態度。
【練習題】人物傳記
第3頁共98頁
一.文言文閱讀(共22小題)
1.(2025?長沙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王恂字敬甫,中山唐縣人。恂性穎悟,生三歲,輒識字。母劉氏,授以《千字文》,再
過目,即成誦。六歲就學,十三學九數①,輒造其修。
恂早以算術名,裕宗②嘗問焉。曰:“算數,方茗之一;定國家,安人民,乃大事也。”
每侍左右,必發明三綱五常,為學之道,及歷代治忽興亡之所以然。又以遼、金之事近接耳
目者,區別其善惡,論著其得失,上之。裕宗問以心之所守,恂曰:“許衡③嘗言:人心如
印板④,惟板本不差,則雖摹千萬紙皆不差;本既差,則摹之于紙,無不差者。”裕宗深券
之。
帝以國朝承用金《大明歷》,歲久,欲厘正之,知恂精于算術,遂以命之。恂與衡及郭
守敬⑤等,遍考歷書四十余家晝夜測驗創立新法推算極為精密。十七年,歷成,頒行天下。
(選自《元史?王恂傳》,有刪改)
【注釋】①九數:《九章算術》,古代數學經典著作,涵蓋算術、代數、幾何等內容。
②裕宗:元朝第一任皇太子。③許衡:金末元初政治家、天文學家。④印板:用以印刷
的底板。⑤郭守敬:元朝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
(1)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理解或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極”有“邊境”“極點”“窮盡”等意思,“輒造其極”中“極”為“窮盡”的意
思。
B.“恂早以算術名”中的“名”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陋室銘》)中的“名”
意思相同。
C.“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其中“書”為“四書”,“數”為算數。
D.“裕宗深然之”中的“然”與成語“不以為然”中的“然”意思相同。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遍考歷書四十余家/晝夜測驗/創立新法/推算極為精密
B.遍考歷書/四十余家晝夜測/驗創立新法推算/極為精密
C.遍考歷書四十/余家晝夜測驗/創立新法推/算極為精密
D.遍考歷書/四十余家晝/夜測驗創立新/法推算極為精密
(3)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橫線語句的大意。
人心如印板,惟板本不差,則雖摹千萬紙皆不差。
(4)請根據所選文段內容,分析王恂形象的主要特點。
第4頁共98頁
2.(2025?祁江區校級一模)文言文閱讀。
《焦循傳》(節選)
焦循,字理堂,揚州黃玨鎮人,幼聰慧,循博聞強記,于學無所不通于經無所不治
與阮元齊名。
乾隆五十七年中舉,翌年赴京應試不第。或勸復考,循嘆曰:“科名如浮云,豈棄高堂
耶?”遂返鄉奉侍母不仕。事母以孝聞,服喪盡禮。及母卒,哀毀骨立,守墓三年,鄉
鄰呼“焦孝子”。
既除服②,隱北湖,筑雕菰樓,有湖光山勝。樓外煙波渺渺,循閉戶讀書,手不釋卷。
每得善本?,必校勘批注。嘗水患屋淹,獨踞南窗抄《中論》,水浸案幾而不輟。人或怪
之,答曰:“書在,吾心自安。”積三十年,成《里堂道聽錄》五十卷,輯揚州掌故,
世稱“江淮文獻淵藪④”。
晚年阮元贊其學“如百川匯海”,然循淡泊自守,曰:“湖光養性,典籍潤心,足
矣。”卒葬雕菰樓側,今北湖遺跡猶存。
(選自《祁江區清代人物專題》有改動)
【注】①焦循(1763?1820),清哲學家、數學家、戲曲理論家。②除服:守喪期滿。
③善本:珍貴古籍。④淵藪:聚集處。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應試不第________________
②事母以孝聞
③有湖光山勝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手不特卷
(2)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2處)
于學無所不通于經無所不治與阮元齊名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嘗水患屋淹,獨踞南窗抄《中論》,水浸案幾而不輟。
(4)煙花三月,游人如織。作為揚州市民,請你結合文本,給游客們寫一段有關焦循的
人物介紹,以便更多人了解他的精神品質。
3.(2025?洪山區二模)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左鼎,字周器,永新人。正統七年進士。明年,都御史王義以御史多闕,請會吏部于進
士選補。常從之。尚書王直者鼎及白圭等十余人,曉諳刑名,皆授御史。而鼎得南京。尋改
第5頁共98頁
北,遂按山西。
時英宗北狩,兵荒浩繁,諸酉太原諸府稅糧,以蘇其國。尋以山東、河南饑,遣鼎巡視,
民賴以安。律,官吏故勤平人致死者報罪,時以給事中于春言,急得寬宥。鼎言:“小民無
知,情貧可也。官吏深文巧誠,與故殺何異?法者,天下之公,不可意為輕重。”自是論如
律。
尋言:“國家承平數十年,公私之積未充。臣請痛抑末枝,嚴禁游惰,斥異端便歸南由
裁冗員以省虛廉開電.田而實邊料土必而舒餉。專以務農重粟為本,而躬行節儉以先之,然后
可阜民而裕國也。”章下戶部,尚書金謙請解職,帝不許。鼎言亦不盡行。
逾月,以災異,偕同官陳救弊恤民七事。末言:“大臣不乏奸回,宜驅罷其尤,以清政
本。”帝善其言,下詔甄別。”
鼎居官清勤,卓有聲譽。御史練綱以敢言名,而鼎尤善為章奏。京師語曰:“左鼎手,
練綱口。”自公卿以下咸悼之。鼎出為廣東右參政。會英宗復位,以郭登言,召為左金都御
史。逾年卒。
(節選自《明史?左鼎傳》)
(1)下列對句中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鹿諳刑名曉:通曉,熟悉
B.情貧可也貧:寬恕
C.自是論如律如:按照
D.然后再導民而裕國也阜:富裕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斥異端使歸南畝裁冗員以省虛廉開屯田而實邊料土伍而舒餉
A.斥異端使/歸南畝裁冗員/以省虛廉/開屯田而實邊/料土伍而舒餉
B.斥異端使歸/南畝裁冗員以省/虛廉開屯田而實/邊料土/伍而舒餉
C.斥異端使歸南畝/裁冗員以省虛廉/開屯田而實邊/料土伍而舒餉
D.斥異端使歸南畝/裁冗員以省虛廉/開屯田而實/邊料土伍而舒餉
(3)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鼎考中進士后,因御史職位空缺,他又深諳刑名,于是通過王直的考察被授予官職。
B.左鼎愛護百姓。不僅免除饑荒地區稅糧,安撫饑民,而且堅持法律面前平等對待官民。
C.左鼎向皇帝進言要大力發展耕種,裁剪冗員以節省開支,都得到嘉許并采取措施施行。
第6頁共98頁
D.左鼎為官清廉,擅長寫奏章,公卿以下的官員都很怕他。英宗時被推薦擔任左金都御
史。
(4)請將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末言:“大臣不乏奸回,宜恥罷其尤,以清政本。”帝善其言,下詔甄別。
4.(2025?江漢區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完成問題。
寇準傳(節選)
①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邦人也。準少英邁,通《春秋》三傳①。年十九,舉進士。太
宗取人,多臨軒顧問,年少者往往罷去。或教準增年,答曰:“準方進取,可欺君邪?”后
中第,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
②準嘗奏事殿中,語不合,帝怒起,準輒引帝衣,令帝復坐,事決乃退。上由是嘉之,
曰:“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③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問時政得失,眾以天數對。準對曰:“《洪范》天人
之際②,應若影響,大旱之征,蓋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頃之,召準問所以
不平狀,準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詔召二府入,準乃言曰:“頃者祖吉、王淮
皆侮法受賺③,吉贓少乃伏誅;以參政沔之弟,.盜主財至壬萬,—止杖,一仍復其官,一韭丕坐
而何?”太宗以問沔,沔頓首謝,于是切責沔,而知準為可用矣。
④真宗即位,遷尚書工部侍郎。六年,遷兵部,為三司使。時合鹽鐵、度支、戶部為一
使,真宗命準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簡始適中。
[注]①三傳:《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②際:彼此之間。③侮法受贖(qhi):
違法受賄。
(1)下列對句中劃線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或教準增年有的人
B.事決乃退才
C.太宗延近臣問時政得失邀請
D.準輒受帝衣拉,拽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吉贓少乃伏誅;淮以參政沔之弟,盜主財至千萬,止杖,仍復其官,非不平而何?
A.吉贓少/乃伏誅;淮以參政沔之弟,盜主財/至千萬,止杖,仍復其官,非不平而何?
B.吉贓少乃伏誅;淮以參政沔之弟,盜主財至千萬,止杖,仍復/其官,非不平而何?
第7頁共98頁
C.吉贓少乃伏誅;淮以參政沔之弟,盜主財至千萬,止杖,仍復其官,非不平/而何?
D.吉贓少乃伏誅;淮以參政沔之弟,盜主財至千萬,止杖,仍復其官,非不平而何?
(3)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寇準年少時就很聰明,精通《春秋》三傳,十九歲就考中了進士。
B.寇準敢于在朝堂上拉住發怒的皇帝,讓皇帝繼續議事,得到皇帝夸贊。
C.面對大旱,寇準認為是刑罰不公正導致的,并舉出祖吉和王淮的例子。
D.真宗讓寇準裁定鹽鐵、度支、戶部合并之事,寇準未處理好,受到批評。
(4)將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太宗以問沔,沔頓首謝,于是切責沔,而知準為可用矣。
5.(2025?廣陵區校級一模)閱讀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夢微之①
白居易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②,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③相次去,夜臺④茫昧得知不?
[注]①微之,元稹字微之,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在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之前,元稹被貶
為通州司馬。元稹去世后葬于咸陽。②以三國時劉楨臥病漳浦自比。劉楨《贈五官中郎
將四首》其二:“余嬰沉瘤疾,竄身清漳濱。”漳浦,指漳河。③阿衛,元稹的小兒子。
韓郎,元稹的女婿。④夜臺,指墳墓,也用來指代陰間。
【乙】
居易敏悟絕人,工文章。未冠,謁顧況。況,見其文,自失曰:“吾謂斯文遂絕,今復
得子矣!”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詔有所蠲貸①,振除災滲②。居易見詔節未詳,即建言乞
盡免江淮兩賦,以救流瘠③。憲宗頗采納。李師道上私錢六百萬,為魏征孫贖故第,居易言:
“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寢,后嗣不能守,陛下猶宜以賢者子孫贖而賜之。師道人臣,
不宜掠美。”帝從之。度支有囚系^④鄉獄,更三赦不得原。又奏言:“父死,紫其子,夫
久系,妻嫁,債無償期,禁無休日,請一切免之。”奏見十余上,至知名。后對殿中論執強
鰻帝未諭,輒進曰:“陛下誤矣。"帝變色,罷,謂李絳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爾,我
第8頁共98頁
叵堪此,必斥之!”絳曰:“陛下啟言者路,故群臣敢論得失。若黜之,是箝⑤其口,使自
為謀,非所以發揚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河朔復亂,賊取弓高,絕糧道。居易雖進忠,
不見聽,乃丐外遷,為杭州刺史。會昌六年,卒,年七十五。
(節選自《新唐書?白居易傳》)
[注]①蠲juin貸:免除租賦。蠲,除去,免除。②災滲:自然災害。③流瘠:逃荒的饑
民。④地名。⑤箝:夾住,緊閉。
(1)翻譯下列詞語
①未冠_____________
②奏凡十余上
③至知名_________
④維糧道____________
(2)給文中劃線的句子斷句(限2處)。
后對殿中論執強鰻帝未諭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師道人臣,不宜掠美。
②是子我自拔擢,乃敢爾,我叵堪此,必斥之!
(4)【甲】詩的劃線句歷來為人稱道,請你結合內容加以分析。
(5)“夢”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結合詩歌內容談一談【甲】詩中“夢”境的表達效
果。
(6)結合甲乙兩文分析白居易的人物形象。
6.(2025?河北區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普汝道
譬①汝道,德州齊河人。性尤友愛,二弟將析居②,汝道悉以美田廬讓之;二弟早世,
撫諸不如己子。鄉人劉顯等貧無以為生,汝道割己田各畀③之,使食其租終身。里中④嘗大
疫,有食瓜得汗而愈者,汝道即多市瓜及攜米,歷戶饋之。或曰:“歷氣能染人,勿入也。”
不聽,益周行問所苦,然卒無恙。嘗出麥粟貸⑤人,至秋,蝗食稼,人無以償,汝道聚其券
焚之。縣令李讓為請旌⑥其家。
(選自《元史?詈汝道傳》,有刪減)
【注釋】①詈[zl]:姓。②析居:分開生活,分家。③畀[bi]:給予。④里中:此處可
理解為鄰里街坊。⑤貸:借,借給。⑥旌:表揚。
第9頁共98頁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撫諸孤如己子
②汝道即多巾瓜及攜米
(2)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人無以償,汝道聚其券焚之。
(3)結合文中內容,簡述詈汝道“性尤友愛”的表現。
7.(2025?武漢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問題。
趙惠字伯陽,南陽宛人也。少有節操。從兄為人所殺,無子,暮年十五,常思報之。乃
挾兵結客,后遂往復仇。而仇家皆疾病,無相距者。意以因疾報殺,非仁者心,且釋之而去。
顧謂仇曰:“爾曹若健,遠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將軍
李寶降之,不肯,云:“聞宛之趙氏有孤孫意,信義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意。嘉年
未二十,既引見即除為郎史任遍將軍事使追緝陰血奎氏遂降。一光武破尋、邑,意被創,有戰
勞,還拜中郎將,封勇功侯。鄧奉反于南陽,意素與奉善,數遺書切責之,而讒者因言意與
奉合謀,帝以為疑。及奉敗,帝得意書,乃驚曰:“趙惠真長者也。”后拜懷令。
其年,遷喜平原太守。時平原多盜賊,意與諸郡討捕,斬其渠帥,余黨當坐者數十人。
意上言:”惡惡止其身,可一切徒京師近郡。”帝從之,乃悉移置潁川、陳留。于是耀舉義
行,誅鋤奸惡。后青州大雄,侵入平原界輒死,歲屢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
賜爵關內侯。時南單于稱臣,烏桓、鮮卑并來入朝,帝令意典邊事,思為久長規。建初五年,
意疾病,帝親幸視。及薨,車駕往臨吊。時年八十四。謚曰正侯。
(節選自《后漢書?趙惠傳》)
(1)下列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無相妲者距:抵抗
B.且移之而去釋:釋放
C.意素與奉善素:一向
D.帝令意興邊事典:法則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既引見即除為郎中行偏將軍事使詣舞陰而李氏遂降。
A.既引/見即除為郎中行/偏將軍事使/詣舞陰/而李氏遂降。
B.既引見/即除為郎中/行偏將軍事/使詣舞陰/而李氏遂降。
第10頁共98頁
C.既引/見即除為郎中/行偏將軍事使/詣舞陰而李氏/遂降。
D.既引見/即除為郎中行/偏將軍事/使詣舞陰而李氏/遂降。
(3)下列對文本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他自小有節操,從兄被害,為給從兄報仇,他有備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
人之困,讓他們病愈后離他遠遠的。
B.他雖與鄧奉友善,但屢次譴責鄧奉謀反,最終受到皇上的贊賞。
C.他擔任平原太守時,誅殺盜賊首領,但對待余黨卻能區別處理,只是將他們遷往異地,
并教導他們應該棄惡從善。
D.他官拜太尉時,南單于稱臣,烏桓等來朝,于是受命對邊事件長久規劃。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輒死,歲屢有年,百姓歌之。
8.(2025?章丘區校級一模)閱讀。
【甲】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害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
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
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
太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太澤鄉,收而攻靳。靳下,
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靳以東。攻鋒、贊B、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
乘,騎千余,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
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
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
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節選自《史記?陳涉世家》)
【乙】
①陳涉起靳,至陳,兵數萬。張耳、陳余上謁陳涉。涉數閘張耳、陳余賢,見即大喜。
②陳中豪杰父老乃說陳涉曰:“將軍身被堅執銳,率士卒以誅暴秦,復立楚社稷,存亡
繼絕,功德宜為王。且夫監臨①天下諸將,不為王不可,愿將軍立為楚王也。”陳涉問此兩
人,兩人對曰:“夫秦為無道,破人國家,滅人社稷,絕人后世,罷②百姓之力,盡百姓之
財。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今始至陳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將軍
第11頁共98頁
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后,自為樹黨③,為秦益敵也。敵多則力分,與④眾
則兵強。如此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咸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
如此則帝業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解⑤也。”陳涉不聽,遂立為王。
(節選自《史記?張耳陳余列傳》)
【注釋】①監臨:監督。②罷(pi):同“疲”,使……疲困。③樹黨:樹立黨援。④
與:同盟者。⑤解:瓦解,渙散。
(1)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至陳,車六七百乘/其兩膝相用者
B.將軍身破堅執銳/同舍生皆被綺繡
C.陳涉乃立為手/今獨手陳
D.為秦斯敵也/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至
(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卿的一項是()
A.“奪而殺尉”中的“而”與“諸侯亡而得立”中的“而”,用法相同。
B.“祭以尉首”中的“以”與“率士卒以誅暴秦”中的“以",意義不相同。
C.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豐年,后用社稷代指國家。
D.《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史學家司馬光。
(3)下列對【甲】【乙】兩文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F碗的一項是()
A.陳勝、吳廣發動起義,先后有三個步驟:動員起義、并殺兩尉、為壇而盟。
B.“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表現出陳勝強烈的反抗精神和非凡的胸襟抱負。
C.乙文中豪杰父老勸陳涉稱王,張耳、陳余卻反對陳涉此時稱王。
D.甲文表現陳涉非凡的組織、領導才能,乙文側面表現陳涉的目光短淺。
(4)乙文畫線句有兩處需要斷句。
今始至陳A而王之B示天下私C愿D將軍E毋王
(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強。
(6)張耳、陳余為陳涉謀劃的“帝業”之策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分條作答)o
9.(2025?洪山區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問題。
范仲淹讀書
范文正公少時,多寓僧寺。一夕,燈下讀書,遇大風,吹滅燈燭。公即以衣蒙首,
第12頁共98頁
就月光讀之。夜深寒甚,手足皆僵,公不少懈。每至夜分、輒自課曰:“古人尚惜分陰
吾輩當惜寸陰。”
后舉進士,為廣德軍司理參軍。始至官舍,見吏抱案牘盈幾,公即伏案治之。有老
吏前曰:“公少年,何自苦如此?”公正色曰:“食人之祿者,必憂人之事。吾受朝廷
爵命,敢不盡心?”吏慚而退。
在官三年,未嘗假人以色。或勸公少寬,公日:“吾性剛褊,若復寬假,則政事廢
矣。”及去,百姓遮道,有攜幼扶老者,皆泣下曰:“公去,吾屬何依?”
(節選自《宋史?范仲淹傳》)
(1)下列對句中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多用僧寺寓:寄居
B.公不少懈少:稍微
C.輒自謬曰課:考核
D.未嘗假人以色假:給予
(2)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尚惜/分陰吾輩/當惜寸陰
B.古人尚惜分陰/吾輩當惜寸陰
C.古人尚/惜分陰吾/輩當惜寸陰
D.古人尚惜分/陰吾輩當/惜寸陰
(3)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范仲淹年輕時勤學不輟,珍惜時間。
B.他為官后認真處理公務,盡職盡責。
C.他對下屬要求寬松,深得吏員愛戴。
D.離任時百姓依依不舍,攔路哭泣。
(4)將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食人之祿者,必憂人之事。吾受朝廷爵命,敢不盡心?
10.(2025?晉州市一模)小冀所在學習小組開展“探究詩豪劉禹錫”項目化學習活動,請
你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浪淘沙①(其八)
第13頁共98頁
劉禹錫
莫道讒言②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③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注釋】①浪淘沙:本組詩作于劉禹錫被貶夔州時期。②讒言:毀謗的話。③淘:過濾。
淘沙和漉金都是開采黃金時不可或缺的工序。
材料二:
劉禹錫,字夢得,彭城人。貞元末,王叔文①于東宮用事②。禹錫尤為叔文知獎③,以宰
相器④待之。叔文敗,禹錫貶朗州司馬。地居西南夷,士風僻陋,舉目殊俗,無可與言者。
禹錫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詠陶冶性情。元和十年,自武陵召還,宰相復欲置之郎署。而
禹錫作《游玄都觀詠看花君子詩》,語涉譏刺,執政不悅,被貶為播州刺史,后易連州。去
京師又十余年,連次數郡,又徙夔州刺史。
(選自《新唐書》《舊唐書》,有刪改)
【注釋】①王叔文:唐朝中期政治家,推行“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賜死。②用事:這
里指受到重用。③知獎:賞識贊許。④器:才能。
材料三:
禹錫嘗嘆天下學校廢,乃奏記宰相曰:“言者謂天下少士而不知養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
郁理①不揚也。是不耕而嘆縻庾②之無余,可乎?……請罷天下州縣四時祭,籍③其資半歸
所隸州,使增學校,舉半歸太學,猶不下萬計。”
(節選自《新唐書?劉禹錫傳》,有刪改)
【注釋】①郁埋(yin):郁塞;湮滅。②縻庾(llnyu):指糧倉。③籍:登記。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莫言迂客似沙沉
②去京師又十余年
③嘗嘆天下學校廢
④使軍學校_____________
(2)下列對材料三中畫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言者謂天下少/士而不知養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埋不揚也
B.言者謂天下少士而/不知養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埋不揚也
C.言者謂天下少士/而不知養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理不揚也
D.言者謂/天下少士而不知養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埋不揚也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第14頁共98頁
①唯以文章吟詠陶冶性情。
②是不耕而嘆縻庾之無余,可乎?
(4)材料一后兩句詩表達了怎樣的哲理?請結合詩句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5)結合材料二,簡要概括劉禹錫在仕途上遇到了哪幾次波折。
(6)根據三則材料,說說劉禹錫在逆境中的做法給你怎樣的啟示。
11.(2025?東營區校級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宋清傳(節選)
宋清,長安西部藥市人也,居善藥。有自山澤來,必歸宋清氏,清優主之。長安醫
工得清藥輔其方,輒易豌①,咸譽清。疾病尼瘍②者,亦皆樂就清求藥,冀速已。清皆樂
然響應,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藥,積券如山,未嘗詣取直③。或不識遙與券,清不為辭。
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曰:“清,蚩④妄人也。”或
曰:“清其有道者歟?”清聞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謂我蚩妄者也
亦謬。”
清居藥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十人,或至大官,或連數州,受俸博,其饋遺清者,
相屬于戶。雖不能立報,而以賒死者千百,不害清之為富也。清之取利遠,遠故大,豈
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彼之為利,不亦翦翦⑤乎?吾見蚩之
者有在也。清誠以是得大利,又不為妄,執其道不廢,卒以富。求者益眾,其應益廣。
或斥棄沉廢,親與交;視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與善藥如故。一旦復柄用,益
厚報清。其遠取利皆類此。
(節選自柳宗元《宋清傳》)
【注釋】①雕:(chou)出售、成交。②用瘍:(plyang)頭瘡。③直:同“值”,價
值,這里指藥錢。⑤翦翦(jian):小氣狹隘的樣子。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清逐利以活妻子耳屬予作文以記之
B.清之取利遠醉翁之意不在酒
C.其遠取利皆類此其真無馬邪
D.則怫然怒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2)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清皆樂然響應,雖不持錢者,皆與善藥,積券如山,未嘗詣取直。
第15頁共98頁
(3)文中所說“市人以其異”宋清哪些行為與其他商人不同?請簡要概括。
(4)文章為了突出宋清的形象,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
(5)當今社會,宋清的行為給我們的人際交往帶來怎樣的啟示?請結合生活簡要闡述。
12.(2025?叢臺區校級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趙奢者,趙之田部吏①也。收租稅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殺平原君用事者
②九人。平原君怒,將殺奢。奢因③說曰:“君于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
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貴,奉公如法
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于天下邪?”平原君以為賢,言
之于王。王用之治國賦,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
——《史記?列傳》
【乙】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
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④,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己;若必將之,破趙軍
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將。”……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
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史記?列傳》
注:①田部吏:征收田賦的小官。②用事者:管事的人。③因:趁機。④兵,死地也:
用兵打仗,本是危險的場合。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級君家_________
②國強則趙圉
③易置軍吏
④香坑之__________
(2)下列與“以天下莫能當”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平原君以為賢
B.以君之貴
C.奢以法治之
D.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
第16頁共98頁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而君為貴戚,豈輕于天下邪?
②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
(4)請用成語或短句分別概括【甲】【乙】兩則故事。“知子莫若父”,趙奢評價趙括
不是當大將軍的人才,依據是什么?
13.(2025?石家莊模擬)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材料一: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①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
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仁宗寶元初,中進士
甲科,年甫冠。性不喜華靡,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列語之曰:“君賜不可違。”乃簪一
枝。
材料二:
從龐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蠶食其地,為河東患。籍命光按
視②,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眾則汆③賤,亦可漸紓④河東貴汆、運輸
之憂。”籍從其策。而麟將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設備,沒⑤于敵,籍得罪去。光
三上書自引咎,不報。籍沒,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撫其子如昆弟⑥,時人賢之。
(節選自《宋史?司馬光傳》)
【注釋】①凜然:這里指神情莊重。②按視:按例巡視。③汆:買進(糧食)。④紓:
緩解。⑤沒:同“歿”死。⑥昆弟:兄弟。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第17頁共98頁
②光三上書自引咎,不報。
(3)從上述兩則材料看,你認為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
(4)龐籍去世后,司馬光如何對待其家人?“時人”對此有何評價?(用自己的話回答)
14.(2025?江油市模擬)閱讀文言文選段,完成小題。
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誦詩,量業長安。時光武亦游學京師,禹年
雖幼,而見光武知非常人,遂相親附。
及聞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鄴。光武見之甚歡,謂曰:“我得專封拜,生
遠來,寧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為?”禹曰:“但愿明公
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于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優民心,立
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光武大悅,常與定計議。禹每有所舉者,皆當其才,光武以為知
人。
建武元年禹自箕關將入河東河東都尉守關不開禹攻十日破之。王匡等合軍十余萬,復共
擊禹,禹軍不利。含日暮,戰罷,諸將見兵勢己摧,皆勸禹夜去,禹不聽。明旦,匡悉軍出
攻禹。禹令軍中無得妄動,既至營下,因傳發諸將鼓而并進,大破之。
(節選自《后漢書?鄧寇列傳》)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能誦詩,堂業長安受:接受,學習
B.莫如延攬英雄,務饞民心悅:高興
C.復共擊禹,禹軍不利復:再次
D.含日暮,戰罷會:恰逢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建武元年/禹自箕關將/入河東/河東都尉守關/不開禹攻十日破之
B.建武元年/禹自箕關將入河東/河東都尉守關/不開禹攻十日/破之
C.建武元年/禹自箕關將/入河東/河東都尉守關不開/禹攻十日破之
D.建武元年/禹自箕關將入河東/河東都尉守關不開/禹攻十日/破之
(3)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先寫鄧禹結交光武帝,向他獻策舉賢,再寫征戰有功。
B.鄧禹具有卓越的軍事智謀與指揮才能,善于選擇有利的作戰時機。
C.選文都通過簡略的戰爭場景描寫和詳細的人物對話,表現鄧禹的果敢。
第18頁共98頁
D.鄧禹深得光武帝信任,君臣同心建立偉業。
(4)把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禹每有所舉者,皆當其才,光武以為知人。
②及聞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鄴。
15.(2025?沿河縣校級模擬)閱讀下面內容,回答問題。
李白傳①
李白,字太白,興圣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容巴西。十歲
通詩書,蘇頤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匚匕相如。”然喜
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
天寶初,白至長安,往用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
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帝坐沈香亭,意有
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殖面②,稍解,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白
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摘③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
?o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鷲放不自修。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
安祿山區,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瑣敗,當誅。初,白游并州,見郭
子儀。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代
宗位,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注釋】①選自《新唐書》,有刪節。②磺(hui)面:洗臉。③搪(zhai):挑剔,指
摘。④沮止:阻止。
(1)下列關于李白性格特點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白天資聰穎,愛好廣泛。十歲時通曉詩書,還喜歡縱橫術、擊劍等。
B.李白被人賞識,曾受稱贊,賀知章更是認為他可以和藺相如相比。
C.李白才思敏捷,富有才華。醉酒時也能揮筆成文,寫就華麗詞章。
D.李白仕途坎坷,人生不順。雖受玄宗賞識,但未得重用。
(2)李白雖然受到玄宗賞識,但一直不被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請根據文本簡要概括。
(3)下列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一致的一項是
A.遁還,容巴西是金陵人,容此(張岱《湖心亭看雪》)
B.可看相如其兩膝相印者(魏學咿《核舟記》)
第19頁共98頁
C.往加賀知章曹劌請見(《左傳?曹劌論戰》)
D.安祿山區始一區焉(《列子?愚公移山》)
16.(2025?泰山區校級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辛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尋知潭州兼湖南
安撫。盜連起湖湘,棄疾悉討平之。遂秦哪曰:“夫民為國本,而貪吏迫使為盜,欲望陛下
深思致盜為由,講求弭盜之術,無徒恃平盜之兵。申飭州縣,以惠養元元①為意,有違法貪
冒者,使諸司各揚其職,無徒按舉小吏以應故事,自為文過之地。”詔獎諭之。
復奏疏乞創飛虎軍。詔委以規畫,乃度馬殷營壘故基,起蓋寨柵,招步軍二千人,馬軍
五百人,謙人在外,戰馬鐵甲皆備。先以緡鐵五萬于廣西買馬五百匹,詔廣西安撫司歲帶買
三十匹。時樞府有不樂之者數沮撓之棄疾行愈力卒不能奪。經度費巨萬計,棄疾善斡旋,事
皆立辦。議者以聚斂聞,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罷,棄疾受而藏之,出責監辦者,期一月
飛虎營柵成,違坐軍制。如期落成,開陳本末,繪畫繳進,上遂釋然。軍成,雄鎮一方,為
江上諸軍之冠。
差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時江右大饑,詔任責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閉汆者配,強
汆者斬。”次令盡出公家官錢、銀器,召官吏、儒生、商賈、市民舉有干實者,量借錢物,
逮其責領運汆,不取子錢,期終月至城下發果。于是連橘而至,其直自減,民賴以濟。時信
守②謝源明乞米救助,慕屬不從,棄疾曰:“均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來舟十之三予信。
帝嘉之,進一秩③。
棄疾豪爽尚氣節,識拔英俊,所交多海內知名士。棄疾嘗同朱熹游武夷山,賦《九曲耀
歌》。熹歿,偽學④禁方嚴,門生故舊至無送葬者。棄疾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萬
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棄疾雅善專理句,悲壯激烈,有《稼軒集》行世。
(選自(宋史?辛棄疾傳》)
注:①惠養元元:撫養老百姓。②信守:信州太守。③秩:官吏的官階、品級。④偽學:
欺人之學,假學問。宋慶元時,韓倔胃與趙汝愚爭權,因朱熹等人傾向趙汝愚,韓倔胄
得勢后,謂貪歌放肆乃人之真情,而廉潔好修者都是偽人,遂稱道學為偽學,丞相趙汝
愚以下五十九人全部罷斥,禁用贊同朱熹道學觀點的士人。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汆”與“果”是一對反義詞。“梟”是指把谷米買回來。
B.奏疏,臣子向皇帝的奏折,其中可報告工作、歌功頌德、議禮論學陳政要、言兵事。
第20頁共98頁
C.緡錢,可以指用繩穿連成串的錢,后泛指稅金。
D.長短句,文中指詞。詞是一種韻文文體,萌芽于南朝,興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辛棄疾在擔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期間,給皇帝上疏,希望皇帝告誡州縣以仁愛百
姓為本,懲處違法貪贓者,可見對民生的關心。
B.辛棄疾奉命籌建飛虎軍時,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終建成飛虎營柵,再陳奏事情的本末,
畫圖進獻,解除了皇上疑慮,一心忠于國事。
C.辛棄疾注重大局,任江西安撫使時,成功賑災;信州謝源明不顧幕僚的反對向辛棄疾
求助,辛棄疾將十分之三的米船給了信州。
D.辛棄疾曾經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寫了《九曲耀歌》;他的詞悲壯激烈,有《稼
軒集》流傳于世,是文武全才。
(3)畫線句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完成問題。
時樞A府有B不樂之者C數沮D撓之E棄疾行F愈力G卒不能奪
(4)把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欲望陛下深思致盜為由,講求弭盜之術,無徒恃平盜之兵。
“徒”的常見釋義有:①步兵;跟從的人;②空;③只,僅僅。
(5)朱熹去世時,他的學說正被朝廷宣布為“偽學”,門生故舊因避忌而不敢去送葬,
辛棄疾卻前往哭祭,對此你怎么看?
17.(2025?和平區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呂由誠,字子明,御史中丞誨之季子。幼明爽有智略,以父恩補官,調鄧州酒稅。含營
兵竊發,聚眾閉城,守貳逃匿,由誠親往招諭,賊斂兵聽命。以功遷秩。
靖康元年,宰相唐恪薦由誠剛正有家法,宜任臺臣。召至京師,與恪議不合,且憂其蓄
縮不足以濟時艱,力辭求退。差知襲慶府,未及出關,金人再入,陷京師,立張邦昌,以兵
脅士大夫臣之,由誠微服得免。時群盜所在峰起,由誠崎嶇至郡。城圮糧竭,于是晝夜為備,
版筑甫旗,劇賊李昱擁十萬眾奔至城中,知其有備,陽受元帥府招安而去。時京東諸郡,兵
驕多內江,獨由誠拊循有方,士樂為用。
(節選自《宋史?呂由誠傳》,有刪改)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含營兵竊發______________
第21頁共98頁
②版筑甫旗
(2)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以兵脅士大夫臣之,由誠微服得免。
(3)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呂由誠的光輝品質。
18.(2025?青島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邦人。元和元年,作樂府及詩百余篇,規諷時事,流聞禁中。
上悅之,召拜翰林學士,歷左拾遺。時盜殺宰相,京師洶洶①。居易首上疏,請亟捕賊。權
貴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墮井死,而賦《新井篇》,言既浮華,行不可用。”
貶江州司馬。久之,轉中書舍人,知制誥。河朔亂,兵出無功,又言事,不見聽,乞外,除
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遷刑部侍郎。
居易累以忠鯉遭撰,乃放縱詩酒。即復用,又皆幼君,仕情頓爾索寞。
(取材于《唐才子傳》卷六,有刪改)
【乙】
劉禹錫,字夢得。貞元九年擢進士第,又登宏辭科②。貞元末,禹錫尤為叔文知獎,以
宰相器待之。順宗即位,禁中文誥,皆出()叔文,引禹錫及柳宗元入禁中與之圖議造
無不從。叔文敗,坐貶連州刺史,在道,貶朗州司馬。地居西南夷,土風僻陋,舉目殊俗,
無可與言()。禹錫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詠,陶冶性情。
禹錫晚年與少傅白居易友善,詩筆文章,時無在其右者。常與禹錫唱和往來,因集其詩
而序之曰:“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予不早力,往往犯之。夫合應
者聲同,交爭者力敢,一往一復,欲罷不能。”夢得學為《西塞山懷古》等詩,江南文士稱
為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考歷史總復習《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世界現代史)全冊知識提綱
- 廚藝展示活動方案
- 《課程普及與自主》課件
- 車輛定金簽字合同協議
- 轉讓市區公墓合同協議
- 木片購銷協議書
- 農村土地合作開發畜牧養殖協議
- 更換原件協議書
- 歺廳股份協議書
- 產品定制及購銷協議合同書
- 精準屈光性白內障手術課件
- 基于西門子PLC自動旋轉門的設計畢業設計
- 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建筑制圖基礎》機考網考題庫及答案
- GB/T 3098.6-2023緊固件機械性能不銹鋼螺栓、螺釘和螺柱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同步練習冊電子版
- 鋅銀電池的資料
- 七人學生小品《如此課堂》劇本臺詞手稿
- RFJ05-2009-DQ人民防空工程電氣大樣圖集
- 畢業設計(論文)-純電動汽車電池管理系統(bms)管理資料
- 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2023年版)
- 中國古代文學史 馬工程課件(下)10第七編明代文學 第九章 晚明詩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