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動識別技術及應用4.1低頻卡串口通信實驗1實驗簡介
本章主要介紹NEWLab實訓平臺,低頻RFID技術概述、T5557電子標簽、NEWLab平臺通信協議等實驗原理。使學生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掌握獲取低頻RFID串口通信的指令,能夠讀懂反饋信息,了解低頻卡片的數據結構及通訊數據包結構,掌握串口調試助手的使用。2實驗內容低頻卡串口通信基本操作。13實驗目的1.認識NEWLab實訓平臺2.學習低頻RFID卡工作原理3.認識低頻卡讀寫套件:M3核心模塊、LF射頻模塊、低頻卡等板塊4.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5.掌握獲取低頻RFID串口通信的指令,能夠讀懂反饋信息6.了解低頻卡片的數據結構及通訊數據包結構,掌握串口調試助手的使用4實驗原理4.1NEWLab實訓平臺
NEWLab開發實驗平臺由北京新大陸時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國家版權中心登記注冊。實驗以模塊板為單位,模塊之間可以自由組合,設備復用性高通過實驗開發工具(軟件),老師可以根據課程需要開發自有實驗通過設備上的面包板可以搭建硬件電路,支持實驗創新在標準課程教學的基礎上,還可設計物聯網終端和應用。4實驗原理4.2低頻RFID技術概述
低頻段射頻標簽,簡稱為低頻標簽,其工作頻率范圍為30kHz-300kHz。典型工作頻率有:125KHz,133KHz。低頻標簽一般為無源標簽,其工作能量通過電感耦合方式從閱讀器耦合線圈的輻射近場中獲得。低頻標簽與閱讀器之間傳送數據時,低頻標簽必須位于閱讀器天線輻射的近場區內。低頻標簽的閱讀距離一般情況下小于1米。與低頻標簽相關的國際標準有:ISO11784/11785(用于動物識別)、ISO18000-2(125-135kHz)。低頻標簽的典型應用有:動物識別、容器識別、工具識別、電子閉鎖防盜(帶有內置應答器的汽車鑰匙)等。4實驗原理4.2低頻RFID技術概述
低頻標簽的主要優勢體現在:
1)標簽芯片一般采用普通的CMOS工藝,具有省電、廉價的特點;
2)工作頻率不受無線電頻率管制約束;
3)可以穿透水、有機組織、木材等;
4)非常適合近距離的、低速度的、數據量要求較少的識別應用(例如:動物識別)等。
4實驗原理4.2低頻RFID技術概述低頻標簽的劣勢主要體現在:
1)標簽存貯數據量較少;
2)只能適合低速、近距離識別應用;
3)與高頻標簽相比:標簽天線匝數更多,成本更高一些。目前,價格低廉、國內最普及的低頻RFID電子標簽主要有μEM瑞士微電或臺灣GK公司的4100、4469系列、Temic(Atmel下屬子公司)e5551、T5557系列。4實驗原理4.3T5557電子標簽(1)技術特性T5557是美國Atmel公司生產的多功能非接觸式R/W辨識集成電路,適用于125KHz頻率范圍。芯片需要連接一個天線線圈,該線圈被視為芯片電路的電力驅動補給和雙向信息的溝通接口。天線和芯片一起構成感應卡片或標簽。T5557主要升級替換早期的E5550/5551芯片,現在的升級替代產品為T5567,該卡片被廣泛應用于多種形式的身份識別,如交通旅游、醫療通信、教育娛樂等多樣化的應用場合,如酒店門鎖卡、健康保險卡、校園一卡通、企業/工廠考勤卡、加油卡、上網卡、就餐卡、游戲卡、學生成績卡、電話卡、戲院卡、娛樂卡等。4實驗原理4.3T5557電子標簽T5557卡具有以下主要特性:1)非接觸能量供給和讀寫數據2)工作頻率范圍為100~150kHz3)小容量,其結構與ISO/IEC11784/785相容4)與e5550產品兼容并擴展的應用模式5)在芯片上有75pF的諧振電容器(掩模選項)6)包括32bit密碼區在內的7x32bit的EEPROM數據存儲空間7)單獨的64bit存儲區為廠商可追溯的數據區8)具有塊寫保護9)采用請求應答(AnswerOnRequest,AOR)實現防碰撞10)可編程選擇傳輸速率(比特率)、編碼調制方式11)可工作于密碼(口令)方式4實驗原理4.3T5557電子標簽
(2)內部電路組成T5557芯片的內部電路組成框圖如圖所示,該圖給出了T5557芯片和讀寫器之間的耦合方式。讀寫器向T5557芯片傳送射頻能量和讀寫命令,同時接收T5557芯片以負載調制方式送來的數據信號。4實驗原理4.3T5557電子標簽
(3)T5557芯片的工作過程T5557芯片的工作過程如圖所示,如果要進行寫操作,需要執行如下的流程:1)系統上電2)設置工作模式3)進入規則讀模式4)啟動等待5)根據命令編碼進行不同的操作(重啟、寫命令、測試模式)6)執行寫操作(數據位、命令檢查、鎖存位檢查、命令校驗),如果失敗重新進入規則讀模式。4實驗原理4.4NEWLab平臺通信協議(1)主從設備通訊協議4實驗原理4.4NEWLab平臺通信協議(1)主從設備通訊協議4實驗原理4.4NEWLab平臺通信協議(1)主從設備通訊協議4實驗原理4.4NEWLab平臺通信協議(1)主從設備通訊協議4實驗原理4.4NEWLab平臺通信協議(2)T5557電子標簽通信協議4實驗原理4.4NEWLab平臺通信協議(2)T5557電子標簽通信協議4實驗原理4.4NEWLab平臺通信協議(2)T5557電子標簽通信協議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
串口線:連接計算機串口與NEWLab平臺串口。電源適配器:連接電源適配器DC12V到NEWLab平臺。IO口:M3核心模塊的PB10、PB11分別連接LF射頻模塊的CLK、DATA引腳,如下頁及下下圖所示。連接好后,接通電源,NEWLab平臺波動開關置于“通信模式”。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1)將低頻卡靠近LF射頻模塊。(2)安裝CH340系列USB-COM驅動,安裝成功后,打開設備管理器,觀察串口號,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3)打開串口調試助手,設置串口號、波特率、勾選十六進制顯示,然后點擊【打開】,打開串口。在輸入框輸入“FF5500000101005074”,即讀取低頻卡信息,點擊【發送】,觀察反饋的信息,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
串口操作,讀取低頻卡信息。(1)發送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0101005074,其中:FF55為通訊協議同步幀;0000為主從設備地址;0101為主從命令碼;01為數據段大小,一個字節,最大0xFF;00為命令信息數據,5074為CRC16校驗位。(2)接收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8101080708502A82D5E55F58C2,其中:FF55為通訊協議同步幀;0000為主從設備地址;8101為主從命令碼;08為讀取到的有效字節數;0708502A82D5E55F為讀取的低頻卡信息數據,58C2為CRC16校驗位。6拓展任務1. 在讀卡器上放入一張低頻卡,進行串口發送操作命令,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并記錄結果。2. 在讀卡器上依次放入多張低頻卡,記錄結果,與其他組進行對比。3. 在讀卡器上不放任何低頻卡,進行串口發送操作命令,觀察實驗現象(如圖)、分析并記錄結果。7本章小結
本章主要介紹NEWLab實訓平臺,低頻RFID技術概述、T5557電子標簽、NEWLab平臺通信協議等實驗原理。使學生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掌握獲取低頻RFID串口通信的指令,能夠讀懂反饋信息,了解低頻卡片的數據結構及通訊數據包結構,掌握串口調試助手的使用。自動識別技術及應用4.2獲取低頻卡信息1實驗簡介
本章主要介紹低頻RFID卡廠商可追溯數據空間等實驗原理。學習低頻RFID卡廠商可追溯數據空間讀取操作、認識低頻卡讀寫套件:M3核心模塊、LF射頻模塊、低頻卡等板塊、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學習C#編程技術、掌握獲取低頻RFID卡信息的指令,能夠讀懂反饋信息。2實驗內容獲取低頻卡廠商可追溯數據空間的信息。13實驗目的1.學習低頻RFID卡廠商可追溯數據空間讀取操作2.認識低頻卡讀寫套件:M3核心模塊、LF射頻模塊、低頻卡等板塊3.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4.學習C#編程技術5.掌握獲取低頻RFID卡信息的指令,能夠讀懂反饋信息4實驗原理4.1低頻RFID卡廠商可追溯數據空間
T5557芯片存儲器EEPROM的結構如表2-1所示,它由10塊構成,每塊33位,第0位為鎖存位,共330位,包括鎖存位(LOCK位)都是可編程的。T5557芯片頁1的塊1和塊2包含可追溯數據,并且被Atmel在制造測試期間進行其數據規劃并且鎖定,即鎖存位為“1”。4實驗原理4.1低頻RFID卡廠商可追溯數據空間追溯數據結構ACL:分類級別,ISO/IEC15693-1=E0HMFC:制造商代碼,Atmel公司所定義的ISO/IEC7816-6=15HICR:IC涉及的硅材料及標簽制造商的集成電路參考,高3位定義集成電路版本,低5位可能包含一個正在請求的用戶代碼MSN:制造商序列號組成LotID:5個數字劃分為一組代碼,例如,“38765”DPW:20位編碼作為連續晶圓序列號(高5位=晶圓#)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
串口線:連接計算機串口與NEWLab平臺串口。電源適配器:連接電源適配器DC12V到NEWLab平臺。IO口:M3核心模塊的PB10、PB11分別連接LF射頻模塊的CLK、DATA引腳,如下頁及下下圖所示。連接好后,接通電源,NEWLab平臺波動開關置于“通信模式”。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1)將低頻卡靠近LF射頻模塊。(2)雙擊VisualStudio圖標,打開軟件,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3)點擊“打開項目…”,找到“實驗2獲取低頻卡的信息”工程文件,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4)點擊菜單欄“運行”按鈕,工作界面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5)選擇串口號“根據實際連接情況”、波特率選擇“115200”,數據位“8”,停止位“one”,奇偶校驗位“None”,并點擊“打開串口”按鍵,執行狀態欄顯示串口通信狀態,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6)若串口打開成功,則“獲取卡信息”、“清空”按鍵使能,點擊【獲取卡信息】按鍵,發送命令文本框顯示“讀取低頻卡信息通信協議命令”,等待1s左右的時間后,如果低頻卡工作正確,則接收數據文本框顯示“讀取到的低頻卡信息響應協議格式”,卡信息文本框顯示獲取到的卡信息的4字節,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7)移除低頻卡,點擊【獲取卡信息】,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
(1)有卡時,獲取卡信息結果發送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0101005074,其中FF55為通訊協議同步幀;0000為主從設備地址;0101為主從命令碼;01為數據段大小,一個字節,最大0xFF;00為命令信息數據,5074為CRC16校驗位。接收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8101080708502A82D5E55F58C2,其中:FF55為通訊協議同步幀;0000為主從設備地址;8101為主從命令碼;08為讀取到的有效字節數;0708502A82D5E55F為讀取的低頻卡信息數據,即廠商塊信息,58C2為CRC16校驗位。讀取到的有效字節數為08,表示成功讀取到低頻卡信息,讀卡成功。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
(2)無卡時,獲取卡信息結果發送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0101005074,其中FF55為通訊協議同步幀;0000為主從設備地址;0101為主從命令碼;01為數據段大小,一個字節,最大0xFF;00為命令信息數據,5074為CRC16校驗位。接收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810101017B77,其中:FF55為通訊協議同步幀;0000為主從設備地址;8101為主從命令碼;01為讀取到的有效字節數;01為讀取的信息數據,7B77為CRC16校驗位。讀取的信息數據為01,表示沒有成功讀取到低頻卡信息,讀卡不成功。6拓展任務1. 分析獲取的低頻卡信息與T5557卡廠商塊信息的對應關系。2. 在讀卡器上放入一張低頻卡,點擊【獲取卡信息】,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并記錄結果。3. 在讀卡器上依次放入多張低頻卡,點擊【獲取卡信息】,記錄結果,與其他組進行對比。4. 在讀卡器上不放任何低頻卡,點擊【獲取卡信息】,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并記錄結果。5. 同時放2張卡,點擊【獲取卡信息】,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原因。7本章小結
本章主要介紹RFID低頻卡廠商可追溯數據空間等實驗原理。學習低頻RFID卡廠商可追溯數據空間讀取操作、認識低頻卡讀寫套件:M3核心模塊、LF射頻模塊、低頻卡等板塊、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學習C#編程技術、掌握獲取低頻RFID卡信息的指令,能夠讀懂反饋信息。自動識別技術及應用4.3低頻卡初始化操作1實驗簡介
本章主要介紹RFID低頻卡初始化操作原理等實驗原理。學習低頻T5557芯片的存儲結構、初始化原理、認識低頻卡讀寫套件:STM32ARMCortexM3核心模塊等板塊、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學習C#編程技術、掌握低頻RFID卡初始化指令,能夠讀懂反饋信息。2實驗內容T5557低頻卡初始化操作。13實驗目的1.學習低頻T5557芯片的存儲結構、初始化原理2.認識低頻卡讀寫套件:STM32ARMCortexM3核心模塊、LF射頻模塊、低頻卡等板塊3.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4.學習C#編程技術5.掌握低頻RFID卡初始化指令,能夠讀懂反饋信息4實驗原理4.1RFID低頻卡初始化操作原理
(1)T5557芯片數據存儲器T5557芯片存儲器EEPROM的結構如表3-1所示,它由10塊構成,每塊33位。第0位為鎖存位,共330位,包括鎖存位(LOCK位)都是可編程的。頁0的塊0包含模式/配置數據,在規則讀時不被傳送。頁0的塊7可以被使用作為寫保護的密碼。每塊的0位是本塊的鎖位,一旦上鎖,本塊數據只讀,不能再被改寫。
4實驗原理4.1RFID低頻卡初始化操作原理
1)塊0為芯片工作的模式數據,它不能作為通常的數據被傳送,塊1至塊6為用戶數據;塊7為用戶口令,若不需要口令保護,則塊7也可作為用戶數據存儲區。2)存儲器的數據以串行方式送出,從塊1的位1開始到最大塊(MAXBLK)的位32,MAXBLK為用戶設置的最大塊號的參數值,各塊的鎖存位L不能被傳送。4實驗原理4.1RFID低頻卡初始化操作原理(2)配置存儲器T5557卡的配置寄存器用于控制卡的各種操作特性,如:同步信號、數據流格式、數據流長度、加密、口令喚醒和停止發射等功能的啟用關閉等。配置寄存器位于EEPROM的第0塊數據區,可進行編程控制(用戶向卡發送寫命令給該區寫入一定格式的數據即可)。一般一個應用系統的卡的模式塊的值是統一的,在發卡時建議寫入數據后將該塊的LOCK位置“1”,這樣可以防止對控制塊的誤修改引起卡的操作不正常。4實驗原理4.1RFID低頻卡初始化操作原理配置存儲器的配置數據編碼
在T5557卡中配置寄存器的第0位是鎖定位:置0,模式寄存器的第1位至32位都可以改寫;置1,模式寄存器的各位都不能更改。第1位至第4位的值為6,測試模式就被禁止。第5至第11位之間為保留位,沒有被使用,可以寫入任何值,一般寫入“0”用來和其他功能位區別。4實驗原理4.1RFID低頻卡初始化操作原理配置存儲器的配置數據編碼
從第12位至第14位為比特率(BitRate)設置位,設置這三位的值可以決定卡發射數據時的比特率。配置寄存器中的第15位和第24位必須寫入“0”,否則卡將不能正常工作。4實驗原理4.1RFID低頻卡初始化操作原理配置存儲器的配置數據編碼
第16至20位以及21-22位結合在一起設定卡發射數據的編碼及調制方法。設置16,17位為“00”時18-20位的設置有效,如果18-20位設置為“001”、“010”、“011”時可繼續使用第21-22位設置在PSK調制方法下的頻率變化。4實驗原理4.1RFID低頻卡初始化操作原理具體的編碼方式如下:(a)曼徹斯特碼:邏輯0為倍頻率NRZ碼的10(下降沿),邏輯1為倍頻率NRZ碼的01(上升沿);(b)Biphase:每個位的開始電平跳變,數位0時位中間附加一跳變。4實驗原理4.1RFID低頻卡初始化操作原理
具體的調制方式如下:PSK調制的脈沖頻率為RF/2,RF/4或RF/8,RF為載波頻率fc。它的相位變化情況有以下:(a)PSK1:相位輸入變換,即數位從1變為0或從0變為1時,相位改變180;(b)PSK2:在時鐘輸入高時相位變化,即每當數位1結束時,相位改變180;(c)PSK3:數位從0變為1(上升沿)時,相位改變180;FSK調制有以下4種:(a)FSK1:數位1和0的脈沖頻率為RF/8和RF/5;(b)FSK1a:數位1和0的脈沖頻率為RF/5和RF/8;(c)FSK2:數位1和0的脈沖頻率為RF/8和RF/10;(d)FSK2a:數位1和0的脈沖頻率為RF/10和RF/8。4實驗原理4.1RFID低頻卡初始化操作原理
(3)初始化操作T5557上電后,要進行讀寫操作,必須進行初始化,具體的工作過程如下:在電壓達到門限電平以前,T5557芯片上電復位電路都一直處在激活狀態,并觸發默認的啟動延時。在接下來的192個時鐘的配置周期內,T5557用EEPROM的block0中存儲的配置數據完成初始化,如圖所示。T5557初始化操作時序4實驗原理4.1RFID低頻卡初始化操作原理
若POR延遲位(EEPROM的塊0第32位)被復位,那么配置周期完成以后就沒有附加延時,T5557卡經過大約3ms,進入規則讀模式;如果POR延遲位被置位,那么T5557會保持在持續阻尼狀態,持續8190個時鐘周期(在125KHz工作頻率下約為67ms),再進入規則讀模式。TINIT=(192+8192·POR延時)·TC=67ms;在125KHz時,TC=8usT5557初始化操作時序4實驗原理4.1RFID低頻卡初始化操作原理
在初始化期間,任何時鐘空隙(gap)都會引起上面過程的重新開始。經過初始化過程后以后,T5557進入規則讀狀態,并自動開始啟用配置寄存器的設置進行通訊。T5557初始化操作時序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
串口線:連接計算機串口與NEWLab平臺串口。電源適配器:連接電源適配器DC12V到NEWLab平臺。IO口:M3核心模塊的PB10、PB11分別連接LF射頻模塊的CLK、DATA引腳,如下頁及下下圖所示。連接好后,接通電源,NEWLab平臺波動開關置于“通信模式”。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1)雙擊VisualStudio圖標,打開軟件。(2)點擊“打開項目…”,找到“實驗3低頻卡初始化操作”工程文件。(3)點擊菜單欄“運行”按鈕,工作界面如下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4)根據實際連接情況,選擇串口端口、波特率選擇“115200”,數據位“8”,停止位“one”,奇偶校驗位“None”,并點擊“打開串口”按鍵,執行狀態欄顯示串口通信狀態,如下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5)如果需要,請進行下面步驟:點擊【獲取卡信息】,獲取低頻卡信息(選做);(6)將低頻卡靠近LF射頻模塊,點擊【初始化低頻卡】,進行初始化低頻卡操作,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7)將低頻卡從LF射頻模塊移走,點擊【初始化低頻卡】,進行初始化低頻卡操作,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
(1)有卡時,低頻卡初始化操作實驗結果發送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0204000087,其中FF55為通訊協議同步幀;0000為主從設備地址;0204為主從命令碼;00為數據段大小,一個字節,最大0xFF;沒有命令信息數據,0087為CRC16校驗位。接收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82040100EE33,其中:FF55為通訊協議同步幀;0000為主從設備地址;8204為主從命令碼;01為讀取到的有效字節數;00為讀取的低頻卡信息數據,EE33為CRC16校驗位。返回信息數據為00,說明正確進行了初始化操作。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
(2)無卡時,低頻卡初始化操作實驗結果發送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0204000087,其中FF55為通訊協議同步幀;0000為主從設備地址;0204為主從命令碼;00為數據段大小,一個字節,最大0xFF;沒有命令信息數據,0087為CRC16校驗位。接收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820401017E32,其中:FF55為通訊協議同步幀;0000為主從設備地址;8204為主從命令碼;01為讀取到的有效字節數;01為讀取的低頻卡信息數據,7E32為CRC16校驗位。返回信息數據為01,說明無法進行初始化,或者初始化操作不成功。6拓展任務1.在讀卡器上放入一張低頻卡,點擊【初始化低頻卡】,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并記錄結果。2.在讀卡器上依次放入多張低頻卡,點擊【初始化低頻卡】,記錄結果,與其他組進行對比。3.在讀卡器上不放任何低頻卡,點擊【初始化低頻卡】,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并記錄結果。4.同時放2張卡,點擊【初始化低頻卡】,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原因。7本章小結
本章主要介紹RFID低頻卡初始化操作原理等實驗原理。學習低頻T5557芯片的存儲結構、初始化原理、認識低頻卡讀寫套件:STM32ARMCortexM3核心模塊等板塊、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學習C#編程技術、掌握低頻RFID卡初始化指令,能夠讀懂反饋信息。自動識別技術及應用4.4低頻卡地址空間常規讀寫塊操作1實驗簡介
本章主要介紹標簽到閱讀器通信、閱讀器到標簽的通信等實驗原理。學習低頻RFID卡常規讀塊操作的原理、學習低頻RFID卡常規寫塊操作的原理、認識低頻卡讀寫套件:M3核心模塊、LF射頻模塊、低頻卡等板塊、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2實驗內容T5557低頻卡常規讀塊操作1T5557低頻卡常規寫塊操作23實驗目的1.學習低頻RFID卡常規讀塊操作的原理2.學習低頻RFID卡常規寫塊操作的原理3.認識低頻卡讀寫套件:M3核心模塊、LF射頻模塊、低頻卡等板塊4.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5.學習C#編程技術6.掌握常規讀取低頻RFID卡地址空間的指令,能夠讀懂反饋信息4實驗原理4.1標簽到閱讀器通信
在T5557卡與讀寫器進行通信時:通常由卡將存貯在EEPROM中的數據以負載調制方式循環送至讀寫器,并且這種調制能被讀卡器檢測到。根據傳送數據循環組織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規則讀模式、塊讀模式和序列終止符模式。
4實驗原理4.1標簽到閱讀器通信
(1)規則讀模式在規則讀模式,存儲器中的數據被連續傳送,開始時block1的bit1,直到最后一塊(如block7)的第32位。被讀的最后一塊會通過EEPROM中的block0中的模式參數MAXBLK設置,當最后一塊被讀完以后又由第一塊的第一位重新開始。用戶可以通過設置MAXBLK來更改循環數據流中的數據量,如圖所示。4實驗原理4.1標簽到閱讀器通信
(2)塊讀模式當在直接訪問命令下工作時,只有指定的塊被重復讀,這種模式被稱作塊讀模式。當讀一個單獨的塊時,所用命令碼為10或11,后跟單獨位0和地址(3位塊號)。4實驗原理4.1標簽到閱讀器通信
(3)序列終止符模式序列終止符是在第一塊被傳送之前插入的特別阻尼形式,可被讀卡器用來同步。序列終止符的采用與否是可選的,它由配置存儲器第29位置“1”設置,其數據格式如圖所示。4實驗原理4.1標簽到閱讀器通信
(3)序列終止符模式T5557的序列終止符由4個位“1”組成,但在第二和第四個位周期時調制被關閉,但是該序列僅用于FSK和曼徹斯特碼調制方式。序列第2和第4位時段負載調制在FSK模式時一直關斷,在曼徹斯特碼時一直接通。T5557數據終止符編碼格式如圖所示。4實驗原理4.2閱讀器到標簽的通信
讀寫器發出的命令和寫數據可由中斷載波形成空隙(gap)的方法來實現,并以兩個gap之間的持續時間來編碼0和1,如圖所示。當gap時間為50~150us時,兩gap之間的24Tc(Tc為載波周期)時間長為0,56Tc時間長為1。當大于64Tc時間長而無gap再出現時,T5557芯片退出寫模式。若在寫過程中出現錯誤,則T5557芯片進入規則讀模式,從塊1的位開始傳輸數據。寫模式和gap4實驗原理4.2閱讀器到標簽的通信
為了便于T5557芯片的檢測,在一般情況下,起始gap應長于其后的gap,如下表所示:寫數據編碼規則4實驗原理4.2閱讀器到標簽的通信
(1)寫數據協議讀寫器發出雙位碼,作為命令傳送至T5557。命令的有關構成列于下表。其中,Reset命令為00,頁常規讀為10或11,規則讀為10或11(其中10位頁0規則讀;11為頁1規則讀),規則寫為10或11(其中10位頁0規則讀;11為頁1規則讀)。當所有寫信息已被T5557正確接收時,便可編程寫入。4實驗原理4.2閱讀器到標簽的通信
(1)寫數據協議在寫序列傳送結束和編程之間有一段延遲。編程寫入時間為5.6ms。編程寫人成功后,T5557進入塊讀模式,并傳送剛編程寫入的塊。編程寫入的時序和一個完整的規則寫序列成功的過程分別如圖右上圖和右下圖所示。存儲空間編程時天線電壓時序圖完整的規則寫過程的卡射頻場圖4實驗原理4.2閱讀器到標簽的通信
(2)編程芯片的錯誤處理T5557芯片可檢測出若干錯誤的出現,以保證只能是有效位才能寫入EEPROM。錯誤的種類有兩種:一種是寫序列進入期間出現的錯誤,另一種是編程時出現的錯誤。1)寫序列進入期間出現的錯誤(a)在兩個gap之間的時間長度錯誤(b)命令碼既不是10也不是11(c)密碼操作模式有效,但密碼不匹配(d)接收到的位數不正確4實驗原理4.2閱讀器到標簽的通信
(2)編程芯片的錯誤處理正確的位數應該是:(a)標準寫38位;(b)口令模式70位;(c)AOR喚醒命令34位;(d)直接密碼訪問38位;(e)直接訪問6位;(f)復位命令2位;(g)頁0/1規則讀2位。
當檢測到上面的任一個錯誤時,e5551芯片在離開寫模式后立即進入讀模式,從塊1開始傳送。4實驗原理4.2閱讀器到標簽的通信
(2)編程芯片的錯誤處理
2)編程期間出現的錯誤(a)尋址塊的鎖存位為1(b)編程電壓Vpp過低如果寫序列正確但出現上述錯誤,則T5557芯片立即停止編程并轉至讀模塊,送出數據從被尋址的數據塊開始。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
串口線:連接計算機串口與NEWLab平臺串口。電源適配器:連接電源適配器DC12V到NEWLab平臺。IO口:M3核心模塊的PB10、PB11分別連接LF射頻模塊的CLK、DATA引腳,如下頁及下下圖所示。連接好后,接通電源,NEWLab平臺波動開關置于“通信模式”。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1)雙擊VisualStudio圖標,打開軟件。(2)點擊“打開項目…”,找到“實驗4低頻卡地址空間常規讀寫塊操作”工程文件。(3)點擊菜單欄“運行”按鈕,工作界面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4)根據實際連接情況,選擇串口端口、波特率選擇“115200”,數據位“8”,停止位“one”,奇偶校驗位“None”,并點擊“打開串口”按鍵,執行狀態欄顯示串口通信狀態,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5)如果需要,請進行下面步驟:點擊【獲取卡信息】,獲取低頻卡信息(選做);點擊【初始化低頻卡】,進行初始化低頻卡操作(選做);(6)將低頻卡靠近LF射頻模塊,選擇【常規讀寫塊操作】頁面,選擇數據塊06,點擊【常規讀】,進行常規讀塊操作,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7)將低頻卡從LF射頻模塊移走,選擇【常規讀寫塊操作】頁面,選擇數據塊06,點擊【常規讀】,進行常規讀塊操作,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8)將低頻卡靠近LF射頻模塊,選擇【常規讀寫塊操作】頁面,選擇數據塊06,點擊【常規寫】,進行常規寫塊操作,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9)將低頻卡從LF射頻模塊移走,選擇【常規讀寫塊操作】頁面,選擇數據塊06,點擊【常規寫】,進行常規寫塊操作,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1)有卡時,常規讀塊操作結果發送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03030106CD71,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03034)數據段大小:01(表示1個字節,最大0xFF);5)信息數據:066)CRC16校驗位:CD71。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1)有卡時,常規讀塊操作結果接收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83030466666666C9D7,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83034)讀取到的有效字節數:04(表示4個字節)5)信息數據:666666666)CRC16校驗位:C9D7。返回信息數據為04,說明常規讀塊操作成功,讀到數據為00280117。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2)無卡時,常規讀塊操作結果發送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03030106CD71,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03034)數據段大小:01(表示1個字節,最大0xFF);5)信息數據:066)CRC16校驗位:CD71。(2)無卡時,常規讀塊操作結果接收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83030101C88E,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83034)讀取到的有效字節數:01(表示1個字節)5)信息數據:016)CRC16校驗位:C88E。返回信息數據為01,說明常規讀塊操作不成功,未讀到數據。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3)有卡時,常規寫塊操作結果發送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0304050612345678B386,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03044)數據段大小:05(表示5個字節,最大0xFF);5)信息數據:06(表示06地址塊)6)數據信息:123456787)CRC16校驗位:B386。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3)有卡時,常規寫塊操作結果接收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83040100238E,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83044)讀取到的有效字節數:01(表示1個字節)5)信息數據:006)CRC16校驗位:238E。返回信息數據為00,說明常規寫塊操作成功。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4)無卡時,常規寫操作結果發送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0304050612345678B386,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03044)數據段大小:05(表示5個字節,最大0xFF);5)信息數據:06(表示06地址塊)6)數據信息:123456787)CRC16校驗位:B386。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4)無卡時,常規寫操作結果接收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83040101ACCF,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83044)讀取到的有效字節數:01(表示1個字節)5)信息數據:016)CRC16校驗位:ACCF。返回信息數據為01,說明常規寫塊操作不成功,未寫入數據。6拓展任務1. 將低頻卡靠近LF射頻模塊,選擇【常規讀寫塊操作】頁面,分別選擇數據塊00-07,點擊【常規讀】,進行常規讀塊操作,記錄讀到的數據。2. 將低頻卡靠近LF射頻模塊,選擇【常規讀寫塊操作】頁面,分別選擇數據塊00-07,分別輸入不同數據并記錄,點擊【常規寫】,進行常規寫塊操作;然后分別選擇數據塊00-07進行常規讀塊操作,對比寫入和讀出的是否相同。3. 用多張低頻卡,先放一張,讀取塊地址信息;第一張不取走,然后再放一張,讀取塊地址信息并分析原因。4. 同時放2張卡,讀取空間地址塊信息并分析原因。7本章小結
本章主要介紹RFID低頻卡標簽到閱讀器通信、閱讀器到標簽的通信等實驗原理。學習低頻RFID卡常規讀塊操作的原理、學習低頻RFID卡常規寫塊操作的原理、認識低頻卡讀寫套件:M3核心模塊、LF射頻模塊、低頻卡等板塊、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自動識別技術及應用4.5低頻卡加密解密實驗1實驗簡介
本章主要介紹RFID低頻卡密碼應用、AOR模式和防碰撞機制等實驗原理。學習低頻RFID卡加密的工作原理、學習低頻RFID卡解除密碼的工作原理、學習低頻RFID卡AOR和防碰撞機制、認識低頻卡讀寫套件:M3核心模塊、LF射頻模塊、低頻卡等板塊、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2實驗內容T5557低頻卡加密、解除密碼實驗13實驗目的1.學習低頻RFID卡加密的工作原理2.學習低頻RFID卡解除密碼的工作原理3.學習低頻RFID卡AOR和防碰撞機制4.認識低頻卡讀寫套件:M3核心模塊、LF射頻模塊、低頻卡等板塊5.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6.學習C#編程技術7.掌握低頻RFID卡加密的ID的指令,能夠讀懂反饋信息4實驗原理4.1RFID低頻卡密碼應用
(1)加密操作T5557芯片存儲器EEPROM由10塊構成,每塊33位,塊7為用戶口令,若不需要口令保護,則塊7也可作為用戶數據存儲區。要啟動口令加密功能就要求將BLOCK0中配置寄存器的第28位設置為“1”。啟動口令加密功能后,第7塊數據區將保存T5557卡的口令密碼,可以通過常規讀、寫模式進行密碼設置。如果允許修改密碼,則不用鎖定BLOCK7;如果密碼永久有效,則要在寫入密碼的同時鎖定BLOCK7。
4實驗原理4.1RFID低頻卡密碼應用
(1)加密操作在加密模式下用戶對卡中數據進行任何修改,均要求提供密碼驗證,密碼正確時修改操作有效,密碼不正確則修改無效。此外,在口令模式下,MAXBLK應當設置為小于7的一個值,以防止口令被T5557發送。假如每次發送2位操作碼和32位口令,加上3位地址碼,總共38位,需要大約18ms。若試驗全部232種可能的組合(大約4.3億種),即要花費超過二年的時間。可見,這對于一般目的的低頻RFID應用已經具備非常高的安全等級。
4實驗原理4.2AOR模式和防碰撞機制(1)AOR應答模式
BLOCK0配置寄存器中,第23位用來控制是否啟動AOR(Answer-On-Request)功能。該位設置為“1”時啟動AOR功能,這時T5557卡進入射頻區域后不主動發射數據,而要由閱讀器給T5557卡發射喚醒命令后再發射數據。該功能要求首先啟動口令加密功能,也就是說閱讀器要喚醒一個T5557卡時必須在喚醒命令序列中向T5557卡發射口令密碼,T5557卡檢測到包含合法口令的喚醒命令時才恢復發送數據。4實驗原理4.2AOR模式和防碰撞機制(1)AOR應答模式在PWD和AOR位被置位后,T5557在規則讀模式下,當配置數據被裝入以后則不進行調制,此時,等待來自讀寫器的有效AOR命令,以備喚醒,AOR模式時序如圖所示。4實驗原理4.2AOR模式和防碰撞機制(1)AOR應答模式喚醒命令由操作碼(10)加有效的密碼組成,命令格式如圖所示。操作碼后的開始32位被作為密碼,與EEPROM中的block7逐位比較,如果比較失敗T5557不會編程內存,一旦命令傳送完成,它會進入規則讀模式。AOR模式命令格式4實驗原理4.2AOR模式和防碰撞機制(2)防碰撞技術AOR命令利用密碼激活匹配的T5557芯片,該命令可用于防止沖突,以選擇所要的卡讀寫。在防碰撞模式,配置數據中PWD=1,AOR=1,T5557芯片的防碰撞過程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
串口線:連接計算機串口與NEWLab平臺串口。電源適配器:連接電源適配器DC12V到NEWLab平臺。IO口:M3核心模塊的PB10、PB11分別連接LF射頻模塊的CLK、DATA引腳,如下頁及下下圖所示。連接好后,接通電源,NEWLab平臺波動開關置于“通信模式”。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1)雙擊VisualStudio圖標,打開軟件。(2)點擊“打開項目…”,找到“實驗5低頻卡加密解密實驗”工程文件。(3)點擊菜單欄“運行”按鈕,工作界面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4)根據實際連接情況,選擇串口端口、波特率選擇“115200”,數據位“8”,停止位“one”,奇偶校驗位“None”,并點擊“打開串口”按鍵,執行狀態欄顯示串口通信狀態,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5)如果需要,請進行下面步驟:點擊【獲取卡信息】,獲取低頻卡信息(選做);點擊【初始化低頻卡】,進行初始化低頻卡操作(選做);(6)將低頻卡靠近LF射頻模塊,選擇【加密解密操作】頁面,點擊【加密】,進行低頻卡加密操作,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7)將低頻卡靠近LF射頻模塊,選擇【加密解密操作】頁面,采用現有的密碼“11223300”,點擊【解密】,進行低頻卡解密操作,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8)將低頻卡靠近LF射頻模塊,選擇【加密解密操作】頁面,輸入“12345678”,點擊【解密】,進行低頻卡解密操作,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1)有卡時,加密操作結果發送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0205041234567891A3,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02054)數據段大小:04(表示4個字節,最大0xFF);5)信息數據:12345678(密碼,一定要記住,否則這個卡就無法用了)6)CRC16校驗位:91A3。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1)有卡時,加密操作結果接收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82050100C033,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82054)讀取到的有效字節數:01(表示1個字節)5)信息數據:006)CRC16校驗位:C033。返回信息數據為00,說明常規加密操作成功。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2)有卡時,解除密碼操作結果發送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02060412345678A2A3,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02064)數據段大小:04(表示4個字節,最大0xFF);5)信息數據:12345678(密碼,一定要記住,否則這個卡就無法用了)6)CRC16校驗位:A2A3。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2)有卡時,解除密碼操作結果接收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820601009F33,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82064)讀取到的有效字節數:01(表示1個字節)5)信息數據:006)CRC16校驗位:238E。返回信息數據為00,說明低頻卡解除密碼操作成功。6拓展任務
1.加密后,能否獲取卡信息?能否進行常規讀寫?2.加密前,【獲取低頻卡信息】,并記錄;進行加密,一定要記錄密碼,再次點擊【獲取低頻卡信息】得到右圖,無法獲取卡信息,為什么?6拓展任務3. 解除密碼,再次點擊【獲取低頻卡信息】,能夠獲取卡信息、常規讀,為什么?4. 加密低頻卡,2組進行交換,猜猜密碼,點擊【低頻卡解除密碼】多少次,可以解除密碼?7本章小結
本章主要介紹RFID低頻卡密碼應用、AOR模式和防碰撞機制等實驗原理。學習低頻RFID卡加密的工作原理、學習低頻RFID卡解除密碼的工作原理、學習低頻RFID卡AOR和防碰撞機制、認識低頻卡讀寫套件:M3核心模塊、LF射頻模塊、低頻卡等板塊、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自動識別技術及應用4.6低頻卡地址空間保護讀寫塊操作1實驗簡介
本章主要介紹RFID低頻卡保護讀寫模式、芯片的錯誤處理等實驗原理。學習低頻RFID卡地址空間保護讀塊的原理、學習低頻RFID卡地址空間保護寫塊的原理、認識低頻卡讀寫套件:M3核心模塊、LF射頻模塊、低頻卡等板塊、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學習C#編程技術。2實驗內容T5557低頻卡保護讀塊操作1T5557低頻卡保護寫塊操作13實驗目的1.學習低頻RFID卡地址空間保護讀塊的原理2.學習低頻RFID卡地址空間保護寫塊的原理3.認識低頻卡讀寫套件:M3核心模塊、LF射頻模塊、低頻卡等板塊4.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5.學習C#編程技術6.掌握低頻RFID卡地址空間保護讀塊的指令,能夠讀懂反饋信息4實驗原理4.1RFID低頻卡保護讀寫模式
當配置存儲器(塊0)的PWD(使用口令)位為1時,進入保護讀模式。當讀一個單獨的塊時,除命令碼為10或11,后跟單獨位0和地址(3位塊號)外,還需要緊接著輸入32位的密碼,下如表所示。如果密碼不正確,則T5557進入規則讀模式。在保護寫數據過程中,讀寫器發出雙位碼10或11,作為命令傳送至T5557芯片,所有的寫操作要遵循下表的規則:4實驗原理4.2芯片的錯誤處理
T5557芯片可檢測出若干錯誤的出現,以保證只能是有效位才能寫入EEPROM。錯誤的種類有兩種:一種是寫序列進入期間出現的錯誤,另一種是編程時出現的錯誤。(1)寫序列進入期間出現的錯誤1)在兩個gap之間的時間長度錯誤2)命令碼既不是10也不是113)密碼操作模式有效,但密碼不匹配4)接收到的位數不正確
4實驗原理4.2芯片的錯誤處理
正確的位數應該是:1)標準寫38位;2)口令模式70位;3)AOR喚醒命令34位;4)直接密碼訪問38位;5)直接訪問6位;6)復位命令2位;7)頁0/1規則讀2位。當檢測到上面的任一個錯誤時,e5551芯片在離開寫模式后立即進入讀模式,從塊1開始傳送。4實驗原理4.2芯片的錯誤處理
(2)編程期間出現的錯誤1)尋址塊的鎖存位為12)編程電壓Vpp過低如果寫序列正確但出現上述錯誤,則T5557芯片立即停止編程并轉至讀模塊,送出數據從被尋址的數據塊開始。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
串口線:連接計算機串口與NEWLab平臺串口。電源適配器:連接電源適配器DC12V到NEWLab平臺。IO口:M3核心模塊的PB10、PB11分別連接LF射頻模塊的CLK、DATA引腳,如下頁及下下圖所示。連接好后,接通電源,NEWLab平臺波動開關置于“通信模式”。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5實驗步驟5.1硬件連接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1)雙擊VisualStudio圖標,打開軟件。(2)點擊“打開項目…”,找到“實驗6低頻卡地址空間保護讀寫塊操作”工程文件。(3)點擊菜單欄“運行”按鈕,工作界面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4)根據實際連接情況,選擇串口端口、波特率選擇“115200”,數據位“8”,停止位“one”,奇偶校驗位“None”,并點擊“打開串口”按鍵,執行狀態欄顯示串口通信狀態,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5)如果需要,請進行下面步驟點擊【獲取卡信息】,獲取低頻卡信息(選做);點擊【初始化低頻卡】,進行初始化低頻卡操作(選做);點擊【常規讀】,進行常規讀塊操作(選做);點擊【常規寫】,進行常規寫塊操作(選做);點擊【加密】,進行常規寫塊操作(選做);點擊【解密】,進行常規寫塊操作(選做)。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6)將低頻卡靠近LF射頻模塊,選擇【保護讀寫塊操作】頁面,選擇數據塊為01,密碼采用默認密碼“11223344”(當前正確密碼是“12345678”),點擊【保護讀】,進行低頻卡保護讀塊操作,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7)將低頻卡靠近LF射頻模塊,選擇【保護讀寫塊操作】頁面,選擇數據塊為01,密碼設置“12345678”,點擊【保護讀】,進行低頻卡保護讀塊操作,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2操作步驟
(8)將低頻卡靠近LF射頻模塊,選擇【保護讀寫塊操作】頁面,輸入“12345678”,點擊【低頻卡解除密碼】,進行低頻卡解密操作,如圖所示;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1)密碼錯誤時,保護讀塊數據結果發送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030505011122334472E9,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03054)數據段大小:05(表示5個字節,最大0xFF);5)信息數據:01(表示01數據塊)6)信息數據:11223344(密碼,一定要正確,否則這個卡就無法讀出)7)CRC16校驗位:72E9。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1)密碼錯誤時,保護讀塊數據結果接收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83050101210E,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83054)讀取到的有效字節數:01(表示1個字節)5)信息數據:016)CRC16校驗位:210E。返回信息數據為01,說明密碼錯誤或其他原因,無法讀出數據。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2)密碼正確時,保護讀塊數據結果發送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0305050112345678B323,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03054)數據段大小:05(表示5個字節,最大0xFF);5)信息數據:01(表示01數據塊)6)信息數據:12345678(密碼,一定要正確,否則這個卡就無法讀出)7)CRC16校驗位:B323。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2)密碼正確時,保護讀塊數據結果接收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83050412345601B53A,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83054)讀取到的有效字節數:04(表示4個字節)5)信息數據:12345601(塊中數據)6)CRC16校驗位:B53A。返回信息數據為04,說明密碼正確,正常讀出數據。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3)密碼正確時,低頻卡解除密碼發送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02060412345678A2A3,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02064)數據段大小:04(表示4個字節,最大0xFF);5)信息數據:12345678(密碼,一定要正確,否則這個卡無法成功解除密碼)6)CRC16校驗位:2C4E。5實驗步驟5.3結果分析(3)密碼正確時,低頻卡解除密碼接收十六進制數據:FF55000082060100F2C9,其中:1)通訊協議同步幀:FF552)主從設備地址:00003)主從命令碼:82064)讀取到的有效字節數:01(表示1個字節)5)信息數據:00(塊中數據)6)CRC16校驗位:F2C9。返回信息數據為00,說明密碼正確,低頻卡解除密碼成功。6拓展任務1. 加密后,為什么不能獲取卡信息?為什么不能進行常規讀寫?2. 加密后,怎樣才能獲取卡信息?3. 加密后,怎樣才能進行數據塊讀寫?4. 加密后,在【保護讀寫塊操作】頁面,進行塊讀操作;在【保護讀寫塊操作】頁面,進行塊寫操作。解除密碼,在【常規讀寫塊操作】頁面,進行塊讀操作;在【保護讀寫塊操作】頁面,進行塊寫操作,記錄寫入的數據是否一致。5. 加密低頻卡,2組進行交換,告訴對方密碼,請對方讀出05數據塊內部數據。6. 加密低頻卡,2組進行交換,不告訴對方密碼,請對方讀出05數據塊內部數據。7. 解除密碼后,在【保護讀寫塊操作】頁面,能不能進行保護塊讀操作?試試。7本章小結
本章主要介紹RFID低頻卡保護讀寫模式、芯片的錯誤處理等實驗原理。學習低頻RFID卡地址空間保護讀塊的原理、學習低頻RFID卡地址空間保護寫塊的原理、認識低頻卡讀寫套件:M3核心模塊、LF射頻模塊、低頻卡等板塊、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學習C#編程技術。自動識別技術及應用4.7低頻卡門禁系統綜合實驗1實驗簡介
本章主要介紹RFID低頻卡門禁系統、門禁系統組成、門禁系統邏輯框圖、工作流程等實驗原理。認識NEWLab實訓平臺、學習低頻RFID卡工作原理、認識低頻卡讀寫套件:M3核心模塊、LF射頻模塊、低頻卡等板塊、掌握NEWLab實訓平臺的低頻RFID卡相關硬件電路基本原理。2實驗內容低頻卡的門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記憶花開作文800字(8篇)
- 2025年維生素E項目申請報告
- 法律行業合同法條文解讀與案例分析
- 2025年美容師(高級)職業技能鑒定實操試卷-美容師實操技能考核結果分析篇
- 回憶與感慨演講稿13篇
- 2025年物業管理師考試物業管理師考試物業管理企業組織結構與運營優化試題
- 初中遠足探險之旅勇敢邁步迎接未來作文(14篇)
- 農村地區綠色農業種植協議
- 職業技能培訓在2025年鄉村振興中的區域差異分析報告
- 通信設備維修維護服務協議
- 廣東電網“兩種人”安規題庫-配電“兩種人”類(試題及答案)
- 某射擊館照明平面回路設計及智能照明控制分析
- 10000中國普通人名大全
- (完整word版)兒童迷宮圖 清晰可直接打印
- 土地利用變更調查課件
- 人教版高一數學必修1課件【全冊】
- DB13T 5181-2020 尾礦庫潰壩泥石流數值模擬技術規程
- Q∕SY 06303.5-2018 油氣儲運工程線路設計規范 第5部分:輸氣管道工程閥室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課件1
- 《易栓癥》ppt課件
- 工程機械液壓系統設計與計算--12噸起重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