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云南省2017-2018學年玉溪市實驗中學下學期四月份考試高一歷史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題號一二總分得分分卷I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0分,共50分)1.《后漢書》載:“建武年間,(任延)詔征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獵為業,不知牛耕,民常告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鑄作田器,教之墾辟。田疇歲歲開廣,百姓充給。”這段記載反映了當地()A.推廣曲轅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積B.開始注重精耕細作提高農業產量C.自然資源的貧乏導致生活貧困D.農民意識的落后導致生活貧困【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由于鑄田器,教墾辟,田疇開廣,百姓生活才充給,故B項正確;曲轅犁出現于隋唐時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選項C、D與材料不符,故C、D項錯誤。2.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你認為下列各組數字中。能正確反映1952年、1956年、1978年、1992年和2005年5個不同年份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的一組是()【答案】B【解析】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進行了經濟體制的改革,所以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應該在1978年之后開始下降,故A項錯誤;1956年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后至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經濟體制改革進行之前,我國的公有制經濟比例最高,故B項正確;1978年之后由于經濟體制改革,所以公有制經濟比例應該下降,故C項錯誤;同上道理,故D項錯誤。3.1993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這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三萬億大關,比上年又增長百分之十四。這一成就得益于()①人們思想的進一步解放②中共十四大相關決議的指導③現代企業制度的廣泛建立④互聯網的廣泛應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1992年10月在京召開的中共十四大,以鄧小平同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認真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驗,確定今后一個時期的戰略部署,動員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會議進一步解放了人們思想,提高了人們進行經濟建設的熱情。故①②項正確。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召開,大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我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會后,一大批國有企業開始進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1993年,我國互聯網建設工程正在起步階段,還沒有做到廣泛使用。故③④項錯誤。故①②項正確,③④項錯誤,故答案為A。4.明朝嘉靖年間,徽商汪以振原在南京經商,后赴蕪湖“大募工治鐵冶,指揮百人,斬斬有序,工罔弗效”。對這一現象理解準確的是()A.徽商敢于開拓新領域B.商業資本向生產領域轉移C.徽商放棄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觀念D.商業資本投資社會公益事業【答案】B【解析】材料“大募工治鐵冶”說明原來經商的徽商汪以振也開始投資手工業生產領域。體現的是“商業資本向生產領域轉移”。故應選B。5.秦國以法律的強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這表明國家的著眼點在于()A.重視農業生產B.推行重農政策C.發展小農經濟D.保護農民利益【答案】C【解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指的是分戶令,重視農業生產、推行重農政策不是著眼點,故A、B項錯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刺激小農戶數量增加,發展了小農經濟,故C項正確;秦國的措施主要是維護新興地主階級利益,不是保護農民利益,故D項錯誤。6.某年6月14日,劉少奇同中國婦聯黨組談話時說:“毛主席講過兩次,家庭是要消滅的。他提到康有為的《大同書》。”8月13日,人民日報報道,毛澤東9日在視察山東省歷城縣時說:“還是辦人民公社好,它的好處是可以把工農商學兵合在一起,便于領導。”毛澤東的這一指示發表后,全國迅速興起()A.土地改革運動B.農業合作化運動C.人民公社化運動D.“大躍進”運動【答案】C【解析】據材料“毛主席講過兩次,家庭是要消滅的。他提到康有為的《大同書》”、“還是辦人民公社好,它的好處是可以把工農商學兵合在一起,便于領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背景,故C正確。土地改革運動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排除。農業合作化運動,不符合“辦人民公社好”,故B排除。“大躍進”運動主要表現為工農業生產的指標,故D排除。7.19世紀4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洋紗大量進口,解決了中國鄉村手工織布業原料不足的問題,促成洋紗土布的生產。這反映了()A.自然經濟的頑強性B.洋紗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C.傳統手工業的振興D.近代紡織業的興起【答案】A【解析】中國鄉村手工織布業利用洋紗促成土布的生產,在外國經濟侵略面前,自然經濟表現出其頑強性,故A項正確;材料反映出中國市場對洋紗的依賴性,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出傳統手工業的艱難維系,并非振興,故C項錯誤;中國鄉村手工織布業仍然使用手工勞動,并非近代企業,故D項錯誤。8.我國在經濟建設實踐中找到了一條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圈地運動”式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那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這一道路是()A.大力發展鄉鎮企業B.實施生態農業戰略C.穩定農村勞動力市場D.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答案】A【解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主要指鄉鎮企業促進了農村工業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故A項正確,C項錯誤。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的生態農業戰略、高產優質高效農業逐步興起,故B、D兩項與題干的時間不符。所以答案選A。9.王石的萬科公司、柳傳志的聯想公司、張瑞敏的海爾公司,它們都誕生在1984年前后。這一年想在制造業和科技界有所作為的人還有大學剛畢業的李東生、段永平、史玉柱等一些人。這種歷史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A.鄧小平南方講話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B.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促進了公平競爭C.經濟體制改革激發了公眾的創新精神D.國家引進外國資金和技術進度的加快【答案】C【解析】材料表現出這一時期中國人創業激情高漲,進取心勃發,主要原因應該是國內創業環境和條件的改善,政策的寬松,排除D項;A項出現在1992年,B項也是出現在1992年,所以排除A、B兩項。C項既屬于內因,也符合史實。10.隨著汽車、火車、輪船在中國的出現,“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憐坐下非常擠”這樣的竹枝詞也流行起來,這反應了()A.新式交通工具并沒有改善人們的出行狀況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現沖擊了傳統的倫理道德C.人們對新式交通工具的贊同與認可D.人們并沒有停止過交通工具改進的追求【答案】B【解析】交通工具的進步。本題以一首竹枝詞為切入點,對學生的探究、分析能力進行檢測。中國古代男尊女卑,女子地位低下。而隨著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現,“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憐坐下擠非常”,這對傳統的男尊女卑是巨大沖擊,選B。11.198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設立四大經濟特區,其中汕頭經濟特區位于下圖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1979年我國宣布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在地圖上從南到北依次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所以汕頭應該是圖中的③,故選C;①應該是深圳,②應該是珠海,④應該是廈門,故排除A、B、D。12.開平煤礦在甲午戰爭前每天產煤不過七八百噸,1894年日產量已超過一千噸,而1898年年生產量增至七十三萬噸,大大超過了戰前水平,其他洋務企業類以此情況者尚多。由此可見()A.甲午戰爭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B.中國已經趕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浪潮C.洋務企業在甲午戰爭后仍然持續發展D.清政府被迫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答案】C【解析】從材料的數據看,甲午中日戰爭后洋務企業仍然有所發展,故答案為C項。13.下圖反映了建國后某一時期工農業生產總值的變化,該時期為()A.過渡時期B.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C.“文革”時期D.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答案】C【解析】1966年“文革”爆發,國民經濟運行失控;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后周恩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經兩年調整,國民經濟有了起色;1975年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面整頓,國民經濟有所回升,但由于“四人幫”阻撓,國民經濟出現好轉的經濟形勢再次遭到破壞。從曲線走勢看,只有C符合題意。14.1960年底,中央指出“三級所有,隊為基礎,是現階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并宣布恢復農村集市。這項政策()A.改變了土地所有制B.根除了“左”的錯誤C.旨在加快工業化進程D.意在糾正“一大二公”【答案】D【解析】20世紀50年代,在農村成立人民公社以后,就進入了“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階段。“三級所有”是指農村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分別屬于人民公社、生產大隊和生產隊所有。“隊為基礎”是以生產隊為基礎。1960年底,我國依然實行國家土地所有制,故A項錯誤。宣布恢復農村集市,這項措施沒有根除“左”的錯誤,目的也不是加快工業化進程,而是要糾正“一大二公”造成的許多問題,故B、C項錯誤,D項正確。15.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目睹西方先進的技術,清政府內部的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學習西方的重要性,掀起一場“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在“自強”思想指導下創辦的企業是()A.洛克菲勒公司B.江南制造總局C.開平礦務局D.永利制堿公司【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洋務運動先以“自強”為旗號創辦軍事工業,后以“求富”為旗號創辦民用工業。A項是美國壟斷組織,B項是洋務派軍事工業,C項是洋務派民用工業,D項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因此只有B項符合題意。16.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后,我國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下圖不能說明()A.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比重明顯下降B.城市個體及其他企業成分占有較大比重C.由單一公有制經濟向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轉變D.國有企業改革已經完成,沒有必要深化【答案】D【解析】國有企業改革應當繼續深化,圖示不能反映沒有必要深化,D項說法錯誤,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項。從圖示反映的數據變化來看,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比重有較大下降;城市個體及其他企業成分出現并逐漸占有較大比重;出現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現象。A、B、C項圖示能夠反映,但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17.1928—1937年中國工業產值年增長率在8%以上,1936年工業產值達到近代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一時期民族工業較快發展的原因是()A.中國自然經濟完全瓦解B.辛亥革命的推動和影響C.清政府諭令“多設織布、紡綢等局”D.國民政府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答案】D【解析】中國自然經濟完全瓦解不符合1928—1937年中國社會經濟的史實,故排除A;辛亥革命發生于1911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故排除B;1928年清政府已經不復存在,故排除C;根據所學內容可知,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為了推動經濟發展,南京國民政府開展了“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故選D。18.北方地區流行這樣的俗語:人生有三寶,丑妻薄地破棉襖。從本質上反映了()A.農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農業在社會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特征D.商品經濟極端落后【答案】C【解析】A項中的“富裕安逸”與題干“丑妻薄地破棉襖”不符,B、D兩項在題干中都沒有體現;“人生有三寶,丑妻薄地破棉襖”反映了以家庭為單位、擁有土地、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19.近代以來,1898年張謇在南通創辦大生紗廠,數年的慘淡經營,大生紗廠逐漸壯大,資本不斷增加,到1911年為止,該廠獲利370多萬兩白銀,1917—1921年連續獲利560多萬白銀。可好景不長,1922年后,大生紗廠開始走下坡路,1923年秋,大生紗廠因無款購棉花一度停工。這一現象說明了()A.思想解放是開始近代化的先決條件B.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C.封建專制統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礙D.民族獨立是實現近代化的前提【答案】D【解析】根據題文中“1917—1921年連續獲利560多萬白銀。可好景不長,1922年后,大生紗廠開始走下坡路,可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障礙主要是帝國主義,當一戰爆發,列強暫時放松侵略的時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當戰爭結束,列強卷土重來時,民族資本主義馬上蕭條,所以獨立是前提,所以D正確。20.“鄉村紡織,尤尚精敏,農日毆之時,所出布匹,日以萬計。以織助耕,女紅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A.家庭手工業有了較大發展B.自然經濟受到了明顯沖擊C.重農抑商的觀念有所淡化D.社會生產中出現雇傭關系【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鄉村紡織……所出布匹,日以萬計”可知家庭手工業有了較大發展,故A項正確;材料中沒能體現自然經濟的衰落表現,而且是以織助耕,不能體現自然經濟受到明顯沖擊,故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商業和農業關系的敘述,故C項錯誤;雖然布匹產量較大,但是材料中沒有體現雇傭關系,故D項錯誤21.下圖是發行于1881年的“開平礦務局股份票”,經一些學者考證,認為它是中國存世最早的老股票。此股份票實質上反映了()A.中國民族工業在西方列強的擠壓下發展艱難B.清政府財政陷入困境無力繼續支持洋務事業C.民間資本已成為洋務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D.洋務派民用企業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因素【答案】D【解析】開平礦務局是官督商辦的洋務企業,并非民族工業,故A項錯誤;清政府陷入財政困境只是表象,不能反映實質,故B項錯誤;授予民間商人股權,并不能反映民間資本就是洋務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故C項錯誤;實行股權的做法帶有資本主義因素,反映了在西方的影響下,中國經濟發展的近代化趨勢,故D項正確。22.圖一反映的歷史信息與圖二反映的歷史信息相比,主要區別在于()。圖一繼昌隆繅絲廠圖二江南制造總局A.是否采用機器生產B.其產品是否直接投入市場C.是否雇傭工人進行生產D.資金是否充足【答案】B【解析】繼昌隆繅絲廠屬于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其產品直接投入市場;江南制造總局是洋務派創辦的官辦軍事企業,產品由政府使用,不投入市場。23.李鴻章說:“必先富而后能強,尤必富在民生,而國本乃可益固。”符合上述思想的實踐是()A.創辦江南制造總局B.創辦輪船招商局C.創辦福州船政局D.成立三支海軍【答案】B【解析】由材料鴻章的話體現了“民生→富→強”的邏輯關系,重點是“民生”,故洋務運動后期以“求富”為旗號創辦民用工業符合這一思想,四個選項中只有B項是民用工業。24.1861年,曾國藩攻占太平軍軍事重鎮安慶之后,立即興辦了安慶內軍械所,制造槍彈、火輪。他在日記中說:“欲制洋人……欲求自強之道……但使彼之所長,我皆有之。”據這段日記可知,曾國藩設立安慶內軍械所是為了()A.剿滅太平天國,以平內亂B.學習西方科技,以求自強C.實施軍事改革,以強國防D.興建近代工業,以謀國富【答案】B【解析】由材料“制造槍彈、火輪”和“欲制洋人……欲求自強之道”,可見以曾國藩為代表的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的器物目的是自強,故選B。25.明代中期以后,民營手工業在許多行業取代以前占主導地位的官營手工業。這主要是因為()A.官營作坊產品有限B.商品經濟的發展C.資本主義的萌芽D.民營作坊工人增加【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正是因為商品經濟的發展,原有的官營手工業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才為民營手工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為資本主義萌芽打下了基礎。分卷II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50分)26(13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戰國時期的鐵農具材料二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又私自送迎往來、吊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于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西漢晁錯《論貴粟疏》材料三自耕農是封建國家直接剝削的對象。為了保證賦稅、徭役和供求,封建國家歷來關注這一階層的存在。“穩定小農”是封建王朝長治久安的良策,每一個新王朝建立時,對此尤為關注。他們總是采取鼓勵墾荒等政策,積極培植自耕農。誠然,自耕農這一階層是很不穩定,經常分化。——葉顯恩《明清徽州農村社會與佃仆制》請回答:(1)材料二體現的歷史現象與鐵農具的使用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請指出它們的內在聯系。(4分)(2)依據材料,分析小農經濟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5分)(3)依據材料,指出在中國封建社會影響小農經濟存在的因素。(4分)【答案】(1)鐵農具的使用為小農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2)小農是國家賦稅和徭役的主要承擔者,大批小農的存在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條件,小農經濟是封建王朝繁榮的基礎。(3)有利因素:封建統治者不得不采取措施培植、保護自耕農經濟。不利因素: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剝削壓迫,賦稅徭役沉重;自然災害的發生;小農是一個不穩定的階層,經常發生分化和破產。【解析】(1)問首先要明確材料二反映的是小農經濟,然后運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原理進行分析。(2)問可從材料二、三中分析歸納得出答案。(3)問應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分析因素。27(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白居易《朱陳村》材料二1957-1961年全國主要農產品產量(單位:萬噸)材料三我們首先在農村實行搞活經濟和開放政策,調動了全國80%以上的人口的積極性。我們是在1978年年底制定這個方針的,幾年工夫就見效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古代傳統社會生產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與其相對應的基本土地制度。(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這一時期我國農業的基本狀況。出現該狀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農村實行搞活經濟”的方針政策指的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方針政策產生的)影響。(4分)【答案】(1)基本模式: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或小農戶個體經營)。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或封建土地私有制)。(2)狀況:農業生產遭到極大破壞,農產品產量不斷下降。原因:“左”傾錯誤的泛濫(或“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3)政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影響: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改變了農村的經濟形勢和社會面貌;推動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解析】(1)關于基本模式,可從材料入手。材料反映了該地區男耕女織,不經商,不入伍,不外出這種現象。這反映了我國古代基本的經濟模式即: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因為是小農經濟,這是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土地屬于農民所有,因此這對應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2)閱讀表格,從1959-1961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在下降,因此在回答狀況時只需把表格中得到的歷史信息加以概括即可。至于原因,根本原因為“左”傾思想的影響。而具體原因,學生需要答出1958年的“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3)根據材料中的時間:1978年,可得出對應的農村改革應該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而關于它的作用,學生可結合課本知識作答。首先,它改變了過去人民公社體制下的平均主義,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此外,農村改革的成功也推動了即將而來的城市改革。28.(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彼得·諾蘭說:“我認為對于任何經濟,尤其是對中國這樣的一個非常貧窮的面臨許多問題的經濟來說,這是一個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經濟發展,不采取任何調控措施是不合理的。這樣會給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極大困難。我一直深信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選擇了一條最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復興之路》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概括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中國在建設工業化中選擇“最適合自身發展道路”的主要表現。【答案】表現:五十年代早期:在過渡時期總路線中提出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主張;實行“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七十年代后期: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回答50年代早期中歷史試卷國在工業化建設方面措施。七十年代后期主要回答十一屆三中全會在經濟建設方面的措施。30.(12分)(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資本主義萌芽指的是一種生產關系。這種生產關系,是在封建社會晚期,在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條件時產生的。在這以前,像在自然和社會史中許多事物一樣,它會有一些偶發的、先現的現象,但不能因此認為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史,只能從明代后期寫起。然而,總的說來,明后期,尤其是入清以來,我國工業的生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SO 22932-7:2025 EN Mining - Vocabulary - Part 7: Ventilation
- 2025至2030中國男士襯衫行業發展分析及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電子汽缸鎖憑證行業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田園綜合體行業發展規模及前景規劃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現代化養豬場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前景策略與投資報告
- 2025至2030中國物聯網云平臺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護理交接班制度》考試試題(附答案)
- 學生情緒管理教育心理學的實踐
- 教育App在家庭學習場景的創新
- 班干部培訓總結
- 安徽青碩建設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公司適用法律法規標準清單2025年08月更新
- 2025年4月自考00077金融市場學試題
- 國家開放大學機考答案 5個人與團隊管理2025-06-21
- 大慶師范學院《跳高》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廣元市中考語文試卷真題(含標準答案)
- 幸福與健康課件
- 幼兒弱視防治指南
- 2025人教英語初中七年級下冊期末測試卷(含答案)
- 窗簾實施方案(3篇)
- 主管輪值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