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案:《百合花》《哦香雪》聯讀(第一課時)-青春中國的時代印記教學設計_第1頁
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案:《百合花》《哦香雪》聯讀(第一課時)-青春中國的時代印記教學設計_第2頁
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案:《百合花》《哦香雪》聯讀(第一課時)-青春中國的時代印記教學設計_第3頁
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案:《百合花》《哦香雪》聯讀(第一課時)-青春中國的時代印記教學設計_第4頁
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教案:《百合花》《哦香雪》聯讀(第一課時)-青春中國的時代印記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百合花》《哦,香雪》聯讀(第一課時)——青春中國的時代印記

教學設計

課程基本信息

2020QJ10YWT

課例編號學科語文年級高一學期秋季

B006

課題《百合花》《哦,香雪》聯讀(第一課時)——青春中國的時代印記

書名:《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必修上冊》

教科書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8月

教學人員

姓名單位

授課教師楊海威北京市第一0一中學

指導教師田圓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通過引領學生為《百合花》做小說梗概的活動,幫助他們掌握該小說與主題緊密相關的

主要情節;

2.通過小說梗概與原文的比較,幫助學生領會《百合花》作為一篇詩化小說的獨特魅力和

價值不在于情節的曲折、沖突與豐富,而在于其中的環境描寫、場景描寫、心理描寫和

細節描寫所營造出來的充滿詩情畫意的情緒氛圍以及感人心魄的情感力量;

3.通過分析“百合花”這一意象的象征意義以及作者寄托其中的情感,幫助學生探討小說

意象與主題之間的關系,并嘗試將對這種關系的思考遷移其他詩化小說的閱讀中去。

教學重點:

1.通過引領學生為《百合花》做小說梗概的活動,幫助他們掌握該小說與主題緊密相關的

主要情節;

2.通過小說梗概與原文的比較,幫助學生領會《百合花》作為一篇詩化小說的獨特魅力和

價值不在于情節的曲折、沖突與豐富,而在于其中的環境描寫、場景描寫、心理描寫和

細節描寫所營造出來的充滿詩情畫意的情緒氛圍以及感人心魄的情感力量。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百合花”這一意象的象征意義以及作者寄托其中的情感,幫助學生探討小說意

象與主題之間的關系,并嘗試將對這種關系的思考遷移其他詩化小說的閱讀中去。

教學過程

時間主要師生活動

一、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正式講課之前,我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文壇小故事,它不

一定是真的,但是很有意思。傳說法國作家小仲馬曾經得意洋洋地跟自己的

父親大仲馬炫耀,他說:“我最好的作品是《茶花女》,請問您最好的作品是

什么?”大仲馬想了想,自己實在沒有什么比得上《茶花女》,就靈機一動,

說:“我最好的作品是你!”。就這樣時光過去一百年,在上海,有一天,著

名作家王安憶對同樣是作家的母親說:“我最好的作品是《長恨歌》,請問您

最好的作品是什么?”母親只是淡淡地回應:“我最好的作品是你!”,說完母

女相視而笑,用這種方式向遙遠的大仲馬父子致敬。其實王安憶的母親叫茹

志鵑,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作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她最好的小說作品《百

合花》。

二、教師布置任務:

1.學生認真自讀這篇小說;

2.讀完后,請從第三人稱的視角,為《百合花》寫700字左右的小說梗概,

并思考由于字數有限,你要刪去哪些內容,保留哪些內容,為什么要這樣刪

改。

三、學生暫停播放鍵,獨自完成小說梗概的書寫。

四、教師回應剛才布置的任務:

1.教師:相信大家都已完成了剛才的任務,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大家可能

在寫小說梗概時會保留如下的內容:

(1)解放戰爭期間,一名通訊員護送文工團女兵前往包扎所;

(2)到達包扎所后,文工團女兵和通訊員因為傷員的棉被短缺,

一起來到老百姓家,向一戶人家的新媳婦借被子;

(3)后來因為戰爭需要,新媳婦也來到包扎所,和文工團女兵一起照顧傷員;

(4)通訊員為救戰友身受重傷,犧牲在包扎所;

(5)新媳婦為犧牲的通訊員蓋上百合花被。

大家可能刪去的內容有:

(1)小說中相對次要、出場不多的人物,如“鄉干部”“擔架員”;

(2)小說中的環境描寫;

(3)小說中的場景描寫,如文工團女兵對通訊員拖毛竹的想象,以及對故鄉

中秋節的回憶;

(4)小說中文工團女兵的心理描寫;

(5)小說中的細節描寫,如通訊員步槍筒里的樹枝和野菊花;

(6)小說中一部分對話描寫、肖像描寫等。

2.教師請學生思考這樣刪改的理由

教師明確:寫小說梗概,最重要的是突出小說中與主題緊密相連的主要情

節、典型事件,以及主要人物;而對于與小說主題關系沒那么緊密的次要

情節、次要人物,以及相關的敘述、描寫、議論、抒情,都可以從略。這

背后的原則就是:“留主干、去枝葉”,只有去掉起輔助作用和修飾作用的

內容,才能讓讀者明確小說的重點。

五、教師布置新任務,請學生思考:刪改后的小說梗概和原文相比,你更喜

歡哪一個,為什么?

六、學生暫停播放鍵,思考新任務

七、教師回應新任務:

教師:

我想很多同學都會覺得,當然小說原文更讓人喜歡了,不然大家都去看

梗概好了,干嘛讀原文?我覺得其實也不盡然。小說的梗概往往情節更加集

中,矛盾沖突更加激烈,情節主線不易被打斷,讓讀者看了感覺更“過癮”,

這就是為什么類似小說梗概的電影電視劇情簡介或文學名著的縮寫版到現在

依然在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但是就這篇小說而言,更多的讀者一定會發現

原文遠比梗概要感人得多,為什么呢?因為這篇小說不是靠情節取勝的。我

們從梗概中看到,它的故事非常簡單,甚至是平淡,沒有曲折離奇的情節,

沒有反轉突現的結尾,甚至沒有矛盾激烈的沖突,所以,這篇小說的感人之

處恰恰不在情節上,而在那些被我們刪去的環境描寫、場景描寫、細節描寫

上。

請思考:這些被我們刪去的環境描寫、場景描寫、細節描寫,到底感人

在哪里?請各舉一例加以分析。

八、學生暫停播放鍵,思考。

九、教師回應:

教師:小說中有這樣的環境描寫:“早上下過一陣小雨,現在雖放了晴,

路上還是滑得很,兩邊地里的秋莊稼,卻給雨水沖洗得青翠水綠,珠爍晶瑩。

空氣里也帶有一股清鮮濕潤的香味。要不是敵人的冷炮在間歇地盲目地轟響

著,我真以為我們是去趕集的呢!”這一段描繪了一幅雨過天晴、莊稼蔥翠、

露珠晶瑩、空氣甜香的和諧畫面,值得注意的是這幅美景不是出現在太平盛

世,而是發生在戰爭的年代,就像文中的“我”所說:“要不是敵人的冷炮,

在間歇地盲目地轟響著,我真以為我們是去趕集的呢!”,這里的假設雖然透

著遺憾,但“趕集”二字卻讓我們看到即使在戰爭年代,人們并也有對美好

生活的感知,哪怕是一絲對鄉間美景的欣賞,一份對世俗煙火氣的向往,這

會讓讀者感覺仿佛有那么一瞬,殘酷的硝煙在悄悄隱退,詩情畫意的氛圍慢

慢浮現了出來,這為下文小通訊員與“我”競走時表現出的淳樸、羞澀與善

良的個性做足了鋪墊,也為后文通訊員與新媳婦的故事里那份人情美與人性

美奠定了統一的基調。戰爭是殘忍的,但詩意的美卻從未逃離,僅憑這一點

就足以讓人心感動。

與之類似,當總攻前夕,鄉干部來送慰問月餅時,“我”一下陷入了對故

鄉中秋節的回想,“啊,中秋節,在我的故鄉,現在一定又是家家門前放一張

竹茶幾,上面供一副香燭,幾碟瓜果月餅。孩子們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盡,

好早些分攤給月亮娘娘享用過的東西,他們在茶幾旁邊跳著唱著:‘月亮堂

堂,敲鑼買糖,……’或是唱著:‘月亮嬤嬤,照你照我,……’我想到這

里,又想起我那個小同鄉,那個拖毛竹的小伙,也許,幾年以前,他還唱過

這些歌吧!”如果說上一段描寫展示了自然環境的風景美,這一段則體現出了

充滿中秋儀式感與童真童趣的風俗美,在“我”的想象里,通訊員蛻變成了

拖毛竹的小伙兒,也曾唱過兒歌,而不再是馳騁沙場的戰士。這一段場景描

寫,用回憶中的美好風俗增加了童趣與溫情,這也是感人之處,為后文年輕

戰士的犧牲換取更多的人安定幸福的生活做了鋪墊。

而小說中的細節描寫的感人之處就更多了。比如,當“我”發現小通訊

員已經死去,想要阻止新媳婦為通訊員縫補衣肩上的破洞時,作者這樣寫:

“我想拉開她,我想推開這沉重的氛圍,我想看見他坐起來,看見他羞澀的

笑。但我無意中碰到了身邊一個什么東西,伸手一摸,是他給我開的飯,兩

個干硬的饅頭?!边@兩個饅頭在前文中也提到過,“走不幾步,他又想起

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陣,摸出兩個饅頭,朝我揚了揚,順手放在路

邊石頭上,說:‘給你開飯啦!’說完就腳不點地的走了。我走過去拿起那

兩個干硬的饅頭。”這兩個饅頭是通訊員留給我的飯,其實原本是他自己的飯,

他不吃,留給了“我”,這是一個真誠善良、為別人著想的的通訊員,也同樣

因為真誠善良,他在戰場上舍己救人,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通訊員身

上的這種人性美,通過“兩個干硬的饅頭”就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就是細節

帶給人的感動力量。

類似的細節還有很多,比如小通訊員在借被子時,不小心被新媳婦家門

上的釘子把肩膀上的衣服刮破了洞,新媳婦要給他補上,他沒肯;當他死后,

新媳婦終于認認真真地給他縫補上了衣肩,這其中包含著新媳婦對通訊員的

愧疚、難過,也蘊涵著對他舍己救人的感動與欽佩。這個細節恰恰寫出了戰

爭中軍民魚水情的那種人情美。

至此我們發現,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場景描寫、細節描寫體現出了戰爭

中的風景美、風俗美、人情美和人性美,展示了殘酷的戰爭也沒有泯滅人們

追求真善美的主題。這篇小說主題的營造,絕不僅僅依靠故事情節,更依賴

這些充滿詩情畫意的描寫。

十、教師布置新任務:

教師: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一個細節一直都參與在小說的主干情節

中,就是那條撒滿百合花的被子,從開始通訊員借被子,到后來新媳婦獻被

子,最后新媳婦為死去的通訊員蓋被子,都是以這條被子作為推動情節發展

的道具,但是為什么小說的題目不叫《百合花被》,卻叫《百合花》呢?

十一、學生暫停播放鍵,思考

十二、教師回應:

教師:雖然百合花被一直都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道具,但是“百合花”的

象征意義卻更豐富。在小說中,“百合花”的清麗、純潔、淡雅等特點,既可

以象征新媳婦的純真、善良與友善,也能夠象征小通訊員的淳樸、真誠和高

尚;還可以象征純潔美好的軍民魚水情,仍能夠象征舍己為人的人性美。所

以,從這個角度看,百合花更像詩歌中的意象,具有豐富的象征內涵。而這

篇小說的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