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歷史試卷本試題卷共8頁,19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的建筑布局()名稱位置建筑布局無錫市與常州市之闔閭城遺址間城;大小城均建有環壕;城內有水道。木瀆古城遺址蘇州市靈巖山側城外有護城河;城內有小城;水道穿城而過。淹城遺址常州市武進區道相通,無陸路相接。A.體現了相生相勝的理論B.突破了禮制和等級規范C.凸顯了水道的商業功能D.適應了政治和軍事需求【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推斷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晚期建筑布局由“大、小城”組成,即城內有城,大小城均建有環壕,這反映的是通過城市與“環壕”進行防御;材料“木瀆古城遺址”“淹城遺址”中,城內有城,城外均有護城河,這體現的是通過城市與護城河第1頁/共16頁A項;材料主旨是強調古城的建筑布局,其中的城內有城,其實就是強調的等級秩序,排除B項;材料只是強調城市布局中的“水道”,但未強調其商業功能,排除C項。故選D項。2.秦末漢初,有四位名士因不滿秦的暴政而隱居于商山,史稱“商山四皓”。在出土的畫像磚中,漢代的皓”形象的變化折射了()A.思想多元發展B.南北文化融合C.民族交流加深D.莊園經濟盛行【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至魏晉南北朝率真自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代儒學獨尊,士人注重禮法規范;魏晉時期玄學興起,佛道思想傳播,士人追求個性解放與自然灑脫,思想領域呈現多元交融趨勢,這種變化折射出社會思想的多元化發展,A除B項;民族交流加深與服飾、發式變化可能相關,但題干未涉及胡漢元素混雜,排除C項;莊園經濟盛行屬于經濟形態,與隱士形象的文化內涵無直接關聯,排除D項。故選A項。3.是不計其數。據此推知,唐朝()A.土地分配制度調整B.官員考核制度完備C.農業耕作技術進步D.邊境互市交易活躍【答案】C【解析】第2頁/共16頁干“唐朝設置‘監牧里’作為官府管理耕牛的專門機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政府重視耕牛養殖,設立專門機構管理,并制定獎勵政策鼓勵繁殖耕牛,民間養牛數量龐大,這說明耕牛在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地位,從而推知農業耕作技術進步,C項正確;材料只反映了耕牛的養殖和管理情況,未提及土地分配制度調整,排除A項;材料僅涉及耕牛管理的獎懲措施,不能說明官員考核制度完備,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邊境互市交易情況,排除D項。故選C項。4.北宋蘇軾曾被貶到海南儋州為官,制墨名家潘衡追隨他到此,并夸言“嘗為子瞻(蘇軾)造墨海上,得其秘法”,結果“人爭趨之”;當地一位做環餅的老婦人請蘇軾作詩,蘇軾寫下“纖手揩來玉色潤,碧油煎出嫩黃金”的詩句后,環餅生意隨之興旺。這反映了北宋()A.崇尚風雅的社會風氣B.政府抑商政策逐漸松弛C.貼近市民的文學創作D.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宋中國。根據材料制墨名家潘衡,追隨蘇軾到儋州,聲稱學到蘇軾的制墨秘法,結果人們爭相購買,環餅老婦人請蘇軾為她的環餅作詩,蘇軾的詩句“纖手揩來玉色潤,碧油煎出嫩黃金”讓她的生意興旺可知,蘇軾的文化影響力(制墨秘受歡迎的關鍵,表明當時社會對文化名人的推崇,以及文化(風雅)對商業的直接影響,A項正確;材料B實是與市民生活相關的創作,但制墨事例與“文學創作”無關,排除C項;蘇軾(士大夫)與制墨商人、環餅老婦人(市民)有互動,但并未體現身份平等,文化名人對商業的帶動不等于身份平等,排除D項。故選A項。5.祠陸續遷到文廟內州縣學宮旁邊的空地,鄉賢祭祀也作為春秋常祀固定在學宮之中,形成鄉賢祠與文廟一體祭祀的格局。上述舉措體現了()A.鄉賢政治地位不斷提升B.中央對基層的有效管理C.官方教育體系日益完善D.心學對民間的廣泛影響【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朱元璋詔令天下學校建先賢祠,嘉靖時又對鄉賢祠的位置和祭祀進行規范,將鄉賢祭祀固定在學第3頁/共16頁宮之中,形成與文廟一體祭祀的格局。這一系列舉措表明中央通過規范鄉賢祭祀這一文化活動,來強化對對基層社會的思想文化控制,并非單純提高鄉賢的政治地位,排除A項;材料主要是強調鄉賢祭祀與學校的結合,并非突出官方教育體系在教育內容、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日益完善,排除C項;材料中并未提及心學的相關內容,無法體現心學對民間的廣泛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6.19銀圓提上了日程。此后十多年間,兩廣總督換了多任,但銀圓的鑄造從未停止,先后有數億枚銀圓入市流通,影響廣泛,其它地區紛紛仿效廣東的做法。由此可知,兩廣地區自鑄銀圓()A.使中國融入世界貨幣體系B.有利于穩定該地區的金融秩序C.有效抵制列強的商品傾銷D.致力于保障民族工商業的發展【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9世紀初期外國銀圓在廣州地區大量流通,這會對當地的金融秩序產生一定沖擊。兩廣地區自鑄銀圓并使其入市流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外國銀圓對本地金融的影響,有利于穩定該地區的金融秩序,B接使中國融入世界貨幣體系,排除A項;自鑄銀圓主要是為了應對外國銀圓對本地金融的沖擊,穩定金融C項;料中沒有明確表明兩廣地區自鑄銀圓是為了保障民族工商業的發展,其主要目的是穩定金融秩序,排除D項。故選B項。7.如表是孫中山和李鴻章對于甲午中日戰爭的反思。對此解讀合理的是()人物時間反思1894年9月17孫中山1894年平方法無可復施。然望治之心愈堅,要求之念愈切,積漸而知和1895年3月26李鴻章1895年“深盼皇上振勵于上,內外臣工齊心協力,及早變法求才,自強A.時代環境制約歷史評價B.史料類型左右歷史解釋第4頁/共16頁C.多元視角深化史學研究D.階級立場影響歷史認知【答案】D【解析】并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和李鴻章對甲午戰爭的反思存在明顯差異:孫中山作為資產階級革命派代表,認為和平改革已無希望,主張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其反思體現了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立場;李鴻章作為封建官僚代表,主張在清政府框架內通過變法自強,其反思反映了地主階級改良派的立場。這種差異說明階級立場不同會影響對歷史事件的認知和反思,D料更強調階級立場差異,排除A除BC項。故選D項。8.1925年10年5維克的黨”。這一發展歷程表明,中國共產黨()A.積極應對工作重心轉移B.全面反思國民革命實踐C.努力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D.深入總結工農運動經驗【答案】C【解析】至1927年要求將黨年強調要變成重心轉移到農村是在大革命失敗后,排除A項;材料主要體現的是黨對自身建設的要求和努力,沒有全面反思國民革命實踐的相關內容,排除B項;材料主要是關于黨的自身建設方面的要求,沒有涉及到對工農運動經驗總結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9.1957年,亞洲電影周在北京開幕,旨在將“以國別相識別的”、聯系松散的、地理意義上的“亞洲的電影”整合起來。參與活動的不僅有來自朝鮮和越南等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表,還有大量來自印度、錫蘭等新興獨立國家的電影人。這反映出,當時中國()A.三大改造的完成B.外交空間的拓展C.雙百方針的落實D.國民經濟的增長【答案】B【解析】第5頁/共16頁20世紀50年代后期1955年亞非會議后,我國又同20多個亞非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在此背景下,1957年亞洲電影周在北京開幕,參與活動的不僅有來自朝鮮和越南等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表,還有大量來自印度、錫蘭等新興獨立國家的電影人,這次電影周舉辦的目的是打破意識形態領域的界限,將聯系松散的、地理意義上的“亞洲的電影”整合起來,這反映出我國外交空間的拓展,B項正確;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1956年雙百方針提出,強調在文藝創作上,允許不同風格、不C項;材料強調的是亞洲電影周的舉辦,沒有涉及經濟增長的狀況,排除D項。故選B項。10.1956年,上海多數零售攤販在公私合營中組成合作商店。1980年,上海街頭巷尾恢復了一批經營雜貨24變遷反映了()A.對外開放的格局逐漸形成B.人民生活的全方位改善C.所有制結構改革逐步深化D.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答案】C【解析】1978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56年我國三大改造完成,上海多數零售攤販在公私合營中組成合作商店,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結構,因此上海街頭出現了個體經濟小店,以及1993年的港資的百世便利店,這是經段的表現,沒有涉及對外開放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逐漸形成,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強調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所有制變化各個階段的表現,沒有涉及人民生活的改善狀況,第6頁/共16頁排除B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21世紀初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公元前3或重要地點。石柱上刻有銘文宣揚仁愛和非暴力思想,主張建立以慈悲和智慧為基礎的社會。由此可知,阿育王旨在()A.塑造民眾政治認同B.宣揚君權神授C.維護社會等級秩序D.推行行省制度【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前3世紀(古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阿育王在完成軍事擴張后,通過佛教思想整合多元文化,弱化武力征服的負面影響,B項;佛教倡導眾生平等,與維護種姓等級秩序相悖,排除C項;行省制度屬于行政措施,與思想宣傳無直接關聯,排除D項。故選A項。12.如表是19世紀中期歐洲大陸部分國家的航道政策。這一時期這些國家的航道政策()國家和地區航道政策人均航道里程(千公里)由省級政府和私人共同所有變為國家所比利時0.36(1850年)有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建立合伙機制共同法國0.23(1850年)參與德意志航道網絡屬于國家所有0.07(1850年)A.維護了航道壟斷組織的利益B.推動歐洲統一市場的形成C.順應了新式交通工具的變革D.加劇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中期(歐洲世第7頁/共16頁紀中期正值工業革命深化階段,鐵路、蒸汽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發展對交通基礎設施提出更高要求。三國通過國家主導或公私合作的方式加強航道管理,旨在提升運輸效率以適應工業化需求,反映了對新式交通A統一市場的形成需跨國協調,題干僅涉及各國國內政策,排除B項;人均航道里程差異反映各國發展水平不同,但政策本身(如國家主導)旨在推動本國交通建設,而非直接加劇不平衡,排除D項。故選C項。13.1917年3等待資本主義發展成熟,再推動新一階段的革命。列寧則認為,爭取俄國工人和農民,創造一個新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將為德國和其他地方的起義鋪平道路。雙方的分歧在于如何認識()A.世界大戰與國內革命的關系B.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關系C.和平過渡與武裝奪權的關系D.落后國家與社會主義的關系【答案】D【解析】創造一個新的社會主義國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主流觀點認為俄國應先完成資本主義發展,而列寧主項正確;材料未直接討論世界大戰與革命的關系,排除A項;材料討論的是革命策略而非階級關系,排除B項;材料沒有表明雙方對于奪取政權方式的態度,是采取和平過渡還是武裝奪權,排除C項。故選D項。14.需。她們因長期接觸有害物質而皮膚變黃,頭發變成綠色甚至脫落,被稱為“金絲雀女孩”。戰爭結束后,大部分女工被解雇,為退伍軍人騰出工作崗位。這體現了()A.傳統性別角色觀念的影響B.戰爭加速經濟結構的變遷C.政府干預經濟能力加強D.英國的國力受到嚴重消耗【答案】A第8頁/共16頁【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一戰時期的英國。根據材料可知,一戰期間,由于大量男性參戰,勞動力短缺,女性得以進入軍需品工廠工作,承擔起原本男性的工作角色。但戰爭結束后,大部分女工被解雇,為退伍軍人騰出工作崗位,這表明在社會觀念中,仍認為男性應占據主要的工作崗位,女性的工作只是戰爭期間的臨時替代,傳統性別角色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影性別觀念的影響,而不是經濟結構的變遷,排除B項;女工被解雇是為退伍軍人騰出工作崗位,這體現的是傳統觀念的影響,而非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排除C項;雖然一戰對英國國力有影響,但從女工的就業變化無法直接得出英國國力消耗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15.2006共享收獲物的傳統的社群文化基礎上,構建新的社會集體所有制,即“社會主義就是人民生活在社群與平)A.促進美洲經濟合作B.提升原住民地位C.消除社會貧富差距D.實現民族的獨立【答案】C【解析】據材料可知,2006年,玻利維亞首位印第安總統莫拉萊斯上臺,提出的構建新的社會集體所有制,即“社群社會主義”,是根植于印第安人的傳統文明和價值觀的基礎之上,這是一種團結、互惠、社群和共識基礎上的經濟模式,有利于消除貧富差距,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玻利維亞”,而不是整個美洲的合作,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新的社會集體所有制”是基于印第安人的傳統文明和價值觀的基礎之上構建,這是一種團結、互惠、社群和共識基礎上的經濟模式,與“原住民”地位的提升無關,排除B項;1825年玻利維亞獨立,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西南邊疆治理與統一多民族國家】材料一下表是“莊蹻入滇”的相關記載:書籍記載第9頁/共16頁《史記·西南夷列傳》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千里,以兵威定屬楚。(司馬遷)變服,從其俗,以長之。回黔中郡,建立滇國并稱王。“莊蹻入滇”時期,當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青銅文化,考古發現大量銅器和少量鐵器,以及中原地區傳入的漢式器物。某些大型墓葬還發現鼓、枕、尊、杯、貯貝器、狼牙棒等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青銅兵器和生活用具。——摘編自黃懿陸《滇國史》材料二云南晉寧河泊所遺址位于云南高原滇中地區。考古發掘表明,秦漢時期,這里是古滇國的都邑所在,也是兩漢時期益州郡的郡治。河泊所遺址發現有字簡2000余枚,內容包括文告、往來文書、司法文書、戶版、名籍、書信和典籍等河泊所遺址出土封泥中,含“益州太守章”等官印封泥358枚,以及益州郡下轄的滇池、建伶等屬縣約2020世紀50年代晉寧石寨山遺址出土“滇王之印”后,河泊所遺址再次出土“滇國相印”封泥。簡牘中還發現“滇國”“滇相”“滇丞”“滇廷”等文字。河泊所遺址出土簡牘中有多件戶版,文字格式與四川、湖南等地所見東漢戶籍簡相同。有些簡牘屬于往來文書和信件,格式及行文風格與其他地區所見相近。——摘編自楊勇《河泊所出土簡牘封泥與漢代西南邊疆國家治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莊蹻入滇”的時代背景,并簡述其影響。第10頁/共16頁(2)根據材料二,結合考古成果概括漢代治理西南地區的措施。【答案】(1)時代背景:大國爭霸,兼并戰爭頻繁;楚國為對抗秦國,向西南地區擴展;西南地區相對閉塞。影響:密切了西南地區與中原的聯系;促進了西南地區的民族交融;一定程度上改變西南地區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落后面貌。(2)措施:河泊所遺址發現大量兩漢文書,說明漢代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區以文書推行行政管理;河泊所遺址出土的“益州太守章”和石寨山遺址出土的“滇王之印”,表明漢代在西南地區實行郡縣制,冊封當地首領;河泊所遺址出土簡牘中有多件戶版,文字格式與四川、湖南等地所見東漢戶籍簡相同,可知漢代在西南地區實行規范的戶籍編制與管理。【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背景題、影響題。時空是戰國時期中國。時代背景:根據材料一《史記·西南夷列傳》提到“楚威頻繁;根據材料一《滇國史》提到“楚國滅越后,越人莊蹻率領的越人軍隊成為楚軍一部分”可知,楚國為對抗秦國,向西南地區擴展;根據材料一提到莊蹻因“秦擊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而滯留滇地,結合滇地考古發現“少量鐵器”可知,西南地區相對閉塞。影響:根據材料一提到莊蹻“變服,從其俗”,考古發現“中原地區傳入的漢式器物”并結合所學可知,密切了西南地區與中原的聯系;根據材料一記載莊蹻“以兵威定屬楚”,結合越人融入楚軍、滇地青銅文化中“地方特色與中原器物并存”并結合所學可知,促進了西南地區的民族交融;根據材料一提到滇地“肥饒數千里”,考古發現“銅器、鐵器”和“大型墓葬”并結合所學可知,一定程度上改變西南地區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落后面貌。【小問2詳解】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漢代中國。措施:根據材料二提到河泊所遺址發現“有字簡2000告、往來文書、司法文書等”,且“格式及行文風格與其他地區相近”,說明漢代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區以文書推行行政管理;根據材料二提到河泊所遺址出土的“益州太守章”封泥和“滇池、建伶等屬縣約20個”以及石寨山遺址出土的“滇王之印”,表明漢代在西南地區實行郡縣制,冊封當地首領;根據材料二提到河泊所遺址出土簡牘“戶版文字格式與四川、湖南等地所見東漢戶籍簡相同”,可知漢代在西南地區實行規范的戶籍編制與管理。17.【科學研究與道路探索】材料一陜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于1940年在延安成立。毛澤東出席成立大會并發表講話:“自然尚不允許開展大量較高層次的科學技術試驗和理論研究工作。研究會成員運用已有的知識,積極進行科技第11頁/共16頁實踐活動,找出了在邊區種植棉花的合理辦法,引進了“小米之王”狼尾谷等相對高產的糧食品種;華壽俊和王士珍發明了馬蘭草造紙,陳振夏和汪家寶勘探油田新井,沈鴻和錢志道設計化工生產機器;研究會指出雷雨是一種自然現象,現實中并沒有“雷公”“雷母”存在。——摘編自王新、張藜《陜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概述》材料二年11年10月中蘇科學技術合作協定在北京簽訂后,大批蘇聯專家按計劃來到中國。1955年6月,中國科學院成立學部,制定了《中國科學素等多個研究項目。1956年,為了更快地促進計算技術、半導體技術、無線電電子學和自動化技術這些關鍵技術的發展,國家采取了“緊急措施”的專項措施,由中國科學院實施。——摘編自樊春良《新中國70年來中國科學院的創新、改革與發展之路》等(1)根據材料一,概述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開展科學研究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歸納新中國成立初期科學研究出現新現象,并結合所學簡析其原因。【答案】(1)受到中共高層重視;立足戰時環境,注重實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農業科技推廣;重視資源開發與技術創新;開展科學普及工作。(2)現象:建立國家級科研機構,統一領導科技工作;開展國際合作,引進蘇聯技術;制定科技發展規劃;實施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原因:新中國建立后百廢待興的國情需要;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為科技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一五計劃實施推動工業化建設;冷戰背景下國際環境的影響;蘇聯對華援助政策的推動等。【解析】【小問1詳解】出受到中共高層重視;據材料一“在邊區當時面臨的戰時環境下,資源稀缺”可得出立足戰時環境,注重實用;據材料一“研究會成員運用已有的知識,積極進行科技實踐活動”可得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據材料一“找出了在邊區種植棉花的合理辦法,引進了小米之王狼尾谷等相對高產的糧食品種”可得出注重農業科技推廣;據材料一“華壽俊和王士珍發明了馬蘭草造紙,陳振夏和汪家寶勘探油田新井”可得出重視資源開發與技術創新;據材料一“舉辦關于日食科學知識的講座,破解'天狗吃太陽'等迷信思想”可得出開展科學普及工作。【小問2詳解】第12頁/共16頁年11年10月中蘇科學技術合作協定在北京簽訂后,大批蘇聯專家按計劃來到中國”可得出開展國際合作,引進蘇聯技術;據材料二“中國科學家采取了‘緊急措施’的專項措施”可得出實施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第二小問原因: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以從國情需要、科技發展、一五計劃、冷戰、蘇聯的政策等角度進行分析。如: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國情需要;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為科技發展提供制度保18.【對外援助與國際格局】材料一1946-1950年美國四次大規模對外經濟援助重要政策或文件援助對象計劃援助金額年)英國37.5億美元希臘、土耳其4億美元年)歐洲復興計劃(1948年)西歐129.924億美元第三世界部分重要國家及地第四點計劃(1950年)1.5億美元區——摘編自婁亞萍、潘銳《戰后美國對外經濟援助研究》材料二在西方的語義中,現代化研究永遠擁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如何實現欠發達國家的發展,而得出的結論也是萬象歸一——只有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模式才是唯一正確的政策選擇。這一理論為美國對外援助政策的目標以及長期合法性構建了觀念基礎:美國要加強對欠發達國家長期發展的支持力度,引導這些國家仿效西方工業化道路“起飛”,完成自我促進的現代化模式,成長為合乎西方世界標準的民主國家。面對冷戰結束之后的國際新形勢,美國對外經濟援助也做出了相應調整。自1991年底到1999年底,為了促使獨聯體國家向“民主和自由市場經濟”過渡,美國向該地區提供了約73億美元的無償經濟和技術援助。2002年小布什呼吁簽訂“全球發展新契約”,承諾在2004-2006年期間逐步將美國的發展援助增加50%,以促進落后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申請援助的國家以能否“經濟自由”“擁護法治”為標準。——摘編自卓麗《論現代化理論對冷戰后美國對外援助政策的影響——以克林頓政府時期與小布什政府時第13頁/共16頁期為例》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二戰后到50年代初美國對外經濟援助的重心,并說明影響這一時期美國對外經濟援助的因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評價冷戰結束后美國的對外援助。【答案】(1;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膨脹;西歐的衰落。(2)隨著冷戰的結束和兩極格局的消失,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希望建立由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冷戰結束后美國在西方現代化理論指導下的對外援助,是實現其外交戰略的主要手段和有效工具。援助客觀上推動了國際合作;促進了部分受援國的經濟發展;使受援國深陷對西方國家的依賴,對受援國的長期發展帶來了諸多復雜和深遠的影響。【解析】【小問1詳解】50年美國四次大規億美元”可得出美國對外經濟援助重心在西歐。第二小問因素:據材料一表格的援助對象包括英國、希臘、土耳其、西歐及第三世界,結合冷戰背景內容,分別從美蘇從戰時盟友變成冷戰對手;兩極格局逐漸形成;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膨脹;西歐的衰落等方面說明。【小問2詳解】助也做出了相應調整。自1991年底到1999年底,為了促使獨聯體國家向‘民主和自由市場經濟’過渡,美國向該地區提供了約73億美元的無償經濟和技術援助”可得出客觀上推動了國際合作;促進了部分受援國的經濟發展;據“2002年小布什呼吁簽訂‘全球發展新契約’,承諾在2004-2006年期間逐步將美國的發展援助增加準”可得出使受援國深陷對西方國家的依賴,對受援國的長期發展帶來了諸多復雜和深遠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冷戰的結束和兩極格局的消失,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希望建立由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19.【書信與時代記憶】材料以下出自1882年《舊金山晚報》刊載的美國駐華海軍武官薛斐爾給朋友的信:“在中國政府的政治中心所在的這個城市消磨的六個月……使我……確信存在著對外國人的不可消弭的仇視;確信無論是出于同情或是感激而越過這堵仇恨之墻發出的任何呼求都是全然無效的。只有以武力第14頁/共16頁“歐洲只是在確保中國人無力打破從屬地位的限度內和條件下才允許和鼓勵‘西方文明’在華發展的。它在鼓勵中國自強的借口下向它出售槍炮和輪船,因為它知道中國人沒有能力掌握這些武器,也知道一旦“他(李鴻章)對締造了現代西方世界的治國之術和科學技術多少還算有些理解,他至少知道這些東——摘編自卿文輝《提前奏響的挽歌:一個同時代美國外交官眼中的晚清洋務運動》【答案】見解:薛斐爾對晚清洋務運動的評價揭示了清政府在“自強”表象下的根本性困境,即缺乏制度變革和社會文化轉型的支撐,導致其現代化努力徒具形式而難以成功。闡述:鴉片戰爭后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直接損害中國主權,激發民間排外情緒。傳統華夷觀念下,西方體西用”,本質上仍維護舊秩序,導致改革流于表面。薛斐爾揭露了列強對華政策的虛偽性:歐洲向中國出售武器和軍艦,表面支持自強,實則通過技術壟斷確保中國依賴。列強允許中國“自強”的限度是不威1884年中法戰爭后,法國雖戰敗仍通過條約獲取越南宗主權,印證了“從屬地位”的實質。薛斐爾批評李鴻章忽視“尚武精神”,實指清廷缺乏現代國家動員能力,李鴻章創辦江南制造局、組建北洋水師,但軍隊管理仍沿用舊制。甲午戰爭中,丁汝昌指揮失誤和士兵士氣低落暴露了制度性缺陷。同時傳統儒家重文輕武,科舉制度排斥軍事專業化;地方勢力的割據性進一步削弱國家凝聚力。薛斐爾的觀察揭示了洋務運動“裱糊匠”式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套管卡瓦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Starter Unit1 Hello SectionA 2a-2d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
- 2024年CAD工程師教育創新試題及答案
- 1《互聯網伴我成長》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青島版(2024)小學信息技術第二冊
- 2024年機械工程師資格考試難點分析試題及答案
- 成功通過質量工程師考試的策略試題及答案
- 焊接缺陷成因分析試題及答案
- 專題02 滑輪(原卷版)
- 初中人教部編版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第六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教案
- 理論與實踐結合的Adobe中國設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DB 33-T 1015-2021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高清正版)
- 鋼結構門式剛架廠房設計土木工程畢業設計
- 橙色黑板風小學生知識產權科普PPT模板
- 中國供銷合作社標識使用手冊課件
- 幼兒園兒歌100首
- Q∕CR 9218-2015 鐵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規程
- 甲狀腺解剖及正常超聲切面ppt課件
- 易學書籍大全291本
- 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間建設用地審批及房地產登記試行規定
- 蠕墨鑄鐵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范文
- ISP98《備用信用證慣例》中英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