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度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豐湖高級中學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4-2025學年度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豐湖高級中學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4-2025學年度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豐湖高級中學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4-2025學年度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豐湖高級中學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4-2025學年度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豐湖高級中學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豐湖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段考歷史試題一、單選題(本大題共30小題)1.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先后統籌完成了江寧、鎮江、虎門、馬尾、連云港等要塞區的建設,又大規模構筑了京滬、滬杭、豫北、晉北、綏東等側重于城市和交通線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國民政府()A.力圖防范各地興起的反蔣運動B.對日持久防御作戰的戰略意圖C.全力“圍剿”紅軍的企圖D.試圖削弱各地軍閥的實力2.據統計,1937—1938年,民族工業有121家從上海遷移到武漢:1938.7—1938.10月,有304家從武漢遷移到宜昌;1938.12—1940.7月,有48家從宜昌遷移到四川重慶等地。由此可以得出(

)A.使敵后戰場直接得到了經濟支持 B.美國支援了抗戰時期中國的西部建設C.中國東西經濟發展差距由此發生改變 D.抗戰全面爆發影響了國內經濟發展格局3.1939年6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除積極加緊生產以謀自給外”,各機關部隊和所有公營企業的收支“不得于未報解中財經部以前,自行開支”,并“想各種辦法節省”。此舉旨在()A.促進軍民團結 B.完善財經制度C.鞏固蘇區政權 D.堅持長期抗戰4.史料的價值在于客觀真實。我們在研究“百團大戰”時最有力的證據是(

)A.百團大戰的遺跡和當時的照片B.侵華日軍老兵回憶錄C.歷史論著中對百團大戰的描述D.電影作品《百團大戰》5.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過黨校、軍校以及其他方式,對干部進行培訓,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開辦正規大學,盡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術。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動土地改革進一步深入B.為工作重心的轉移做準備C.重視科學和文化以推進工業化建設D.提高執政能力以發展社會主義生產6.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提出的,經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的國徽圖案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其中齒輪和麥稻穗象征著()A.國家民主政治建設的內涵得到充分體現B.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C.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長期壓迫人民的歷史結束D.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7.“一五”計劃期間,我國住宅建設占基本建設投資額的比重不斷減少,其他非生產性建設投資也開始受到抑制。這表明我國(

)A.致力于奠定工業化基礎 B.國民經濟結構臻于平衡C.大力壓縮基本建設投資規模 D.城市化的進程趨于緩慢8.1954年8月,毛澤東在接見英國工黨代表團時指出:“我們這類國家,如中國和蘇聯,主要依靠國內市場,而不是國外市場。這并不是說不要國外聯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聯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強調中國(

)A.需要學習和借鑒西方經驗 B.經濟建設要堅持自力更生C.應逐步放棄“一邊倒”政策 D.愿意開展對外經濟交流9.1956年,劉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報告中指出:“我們目前在國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務之一,是著手系統地制定比較完備的法律,健全我們國家的法制。”這反映了當時(

)A.法制建設開始邁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圍繞組建新政權展開C.法制建設與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密切相關D.政治體制改革推動了依法治國的全面實行10.1963~1965年,中國農業總產值平均年增長約11%;輕工業產值從404億元增加到703億元;燃料、原材料工業建設的步伐加快。上述變化反映了(

)A.經濟所有制結構發生重大改變 B.國民經濟調整取得了顯著成就C.合作化運動促進了生產力發展 D.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逐步解決11.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在中西部地區開展三線建設。整個三線建設期間,共完成基本建設投資1269.67億元,占同期全國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的43.5%。全國近1500家大型企業中,三線地區占到40%以上。由此可以推知,三線建設(

)A.加快了建國初國家工業化的進程 B.確立了中西部工業體系的主體地位C.改變了全國國民經濟的整體布局 D.奠定了中西部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12.聯合國大會關于“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議案表決通過后,美國駐聯合國首席代表布什感嘆:“任何人都不能回避這樣一個事實——雖然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剛剛投票的結果實際上確實代表著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的看法?!庇纱丝梢姡?/p>

)A.西方的“冷戰”政策徹底破產B.中美兩國關系已經實現了正?;疌.大多數聯合國會員國反對美國D.國際社會需要中國發揮應有作用13.1978年5月,《光明日報》刊發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引起了廣泛關注。該文初稿作者在聽到贊譽聲的同時,也因看到一些報刊批評該文“違反中央精神和反對毛澤東思想”,轉而安排“后事”:“我已經有思想準備了,我準備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當時(

)A.社會輿論呈“百花齊放”之勢 B.“左”傾束縛亟待突破C.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漸入人心 D.“兩個凡是”名存實亡14.1978年底,中央工作會議上印發了《戰后日本、西德、法國經濟是怎樣迅速發展起來的》以及新加坡、韓國等經濟發展情況的材料,主要是為了討論()A.增強國營企業活力B.積極利用外資和先進技術C.建立市場經濟體制D.調整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15.據統計,我國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快速增長到1985年的397.6元,8年增長到原來的近3倍,城鄉收入差距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有顯著下降。下列選項中,與上述變化直接相關的是()A.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推行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16.1978年,安徽小崗村18戶農民率先包干到戶。此后,四川、貴州、甘肅等地的包產到戶也在摸索中發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發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區的群眾要求包產到戶,“應當支持群眾的要求,可以包產到戶,也可以包干到戶,并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保持穩定”。這反映了黨和國家()A.決定實行農村多元化經濟所有制B.嘗試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C.順應并肯定了群眾的要求與探索D.引導全國各地農民走向共同富裕17.1983年,北京四個最大的百貨商場與北京市第一商業局簽訂合同,規定:超額完成利潤承包額的,超額部分國家與商場對半分成;完不成利潤承包額的,差額部分由企業利潤留成和浮動工資彌補。這反映出()A.企業活力逐步得到增強B.國企改革全面展開C.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確立D.現代企業制度建立18.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報告說,理論上的凱恩斯主義和實踐中的羅斯福新政,實際上是把計劃用作國家干預的一種手段,從那時候起,計劃與市場相結合成為世界經濟體制優化的普遍趨勢。據此可知,該報告的主旨是(

)A.主張擺脫傳統經濟模式的束縛 B.闡明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必要C.肯定國家干預經濟的發展模式 D.剖析西方經濟體制的實質19.1992年11月,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代表在香港會晤,達成了在處理兩岸事務交涉中的重要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其內涵是(

)A.海峽兩岸擴大交往,廣泛開展經貿合作 B.國共兩黨對等談判,進行第三次合作C.雙方踐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 D.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20.公元前18世紀,西亞地區的一部法典規定:“此后千秋萬世,國中之王必遵從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銘刻的正義言詞,不得變更我所決定的司法判決,我所確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壞我的創制。”這一規定(

)A.強調波斯君主專制的權力來源 B.宣示了古巴比倫國王的至上權威C.標榜亞述帝國君主的軍事成就 D.規范了埃及對尼羅河流域的統治21.古希臘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寫道,雅典某陪審員對他兒子說: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盜竊過公款的溫柔的手”遞給他,并向他鞠躬:經過這么一懇求,他的火氣也就消了,隨即進入法庭。這可以用于說明,在古代雅典()A.司法審判不能體現民意 B.民主政治制度已趨于完善C.直接民主無法確保正義 D.公民法注重調解經濟糾紛22.公元前5世紀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希臘地震不斷發生,有時還引起海嘯。時人認為這是神靈的警示,修昔底德則認為地震不過是巧合的自然現象,而海嘯是由地震吸引海水離開海岸,海水回沖后產生的水災。據此可知,修昔底德(

)A.具有理性精神 B.強調了人的個性自由C.集文化之大成 D.創立了樸素唯物主義23.英國歷史學家AR·布恩說,亞歷山大最大的功績是“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將希臘文化灌注到亞洲”,而“東方的影響也以席卷一切之勢涌入西方”。這反映出亞歷山大的擴張(

)A.擴大了帝國的版圖 B.改變了文明交流的方式C.打通了亞歐商貿通道 D.促進了東西方文明交流24.據古羅馬史書記載,公元前5世紀,三名羅馬使者被派去雅典以熟悉其制度和風俗,并了解其他希臘城邦的法律。他們抄錄了“梭倫法”,回國后參與制定了“十二銅表法”。這一記載反映了()A.希臘各城邦文化的優越 B.羅馬法的包容特征C.希臘文化對羅馬的影響 D.十二銅表法的來源25.德皇亨利四世在與教皇的權力斗爭中失敗,被教皇開除教籍,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著風雪嚴寒親往教皇居地卡諾莎堡請罪以求寬恕,史稱“卡諾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壓力下,教廷被迫遷往法國阿維農城,連續7任教皇成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稱“阿維農之囚”?!翱ㄖZ莎之辱”到“阿維農之囚”反映了(

)A.社會生活實現由神性到理性的轉變 B.專制王權日益阻礙著資本主義發展C.歐洲民族意識加強和民族國家勝利 D.宗教改革運動在法國取得成功26.中世紀后期,西歐城市復蘇的標志之一是“修建城墻”。一“墻”之隔區分了墻內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墻內居民因特許權解除了在采邑制和莊園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關系,并可自由選擇其經濟活動的內容和方式。這一歷史現象(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間的關系 B.概括了西歐封建莊園的特征C.呈現了王權逐步加強的趨勢 D.說明了城市自治產生的前提27.中古時期,西歐司法審判中盛行“決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1世紀初,隨著西歐城市的興起,城市中的商人開始選出仲裁人,并依據“萌芽性的商法”進行審判,逐漸形成了市民法庭。這反映出()A.城市崛起促進商業復興B.自由主義打破封建束縛C.新興階層沖擊教會特權D.商業發展推動司法進步28.研究顯示,拜占庭帝國的統治者從未認為自己是“拜占庭人”,而以“羅馬人”自稱;他們自視為羅馬帝國皇帝,延續著羅馬帝國的統治。這一研究結果說明,拜占庭帝國(

)A.繼承羅馬帝國的版圖 B.改變希臘正教的傳統信仰C.深受羅馬文化的影響 D.復制羅馬帝國的政治制度29.在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印第安人的社會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資源為特征,他們信奉萬物有靈,并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文化。下列各項中,屬于印第安人獨特文化成就的有(

)①創造了瑪雅文字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③發明數字符號“0”④廣泛使用馬拉戰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0.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傳統法庭在庭審時,訴訟當事人除列舉事實外,還可廣泛援引諺語,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殺死它”“到癩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貶身份”等,善用諺語的一方往往更占優勢。有學者認為,當地諺語的效力相當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據此可知()A.文化傳統影響司法實踐B.風俗習慣奠定立法基礎C.程序公正助推法律進步D.遵循先例成為審判原則二、材料題(本大題共2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依據波茨坦盟國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宣言,迅速解除敵偽軍的武裝,收復一切敵占城鎮交通要道,把淪陷區一萬萬六千萬同胞趕快解救出來……一定要堅決掃除前進途中的一切障礙,逼迫敵偽軍向我投降,徹底消滅拒絕投降的敵偽軍,收繳敵偽軍的武裝,占領城鎮和交通要道,摧毀敵偽組織和反動勢力,維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權!——《〈解放日報〉社論》(1945年8月13日)材料二

1945年8月10日,蔣介石電令各戰區:對敵可能之抵抗的阻撓,應有應戰準備;并應警告轄區以內敵軍,不得向我已指定之軍事長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繳械;對封鎖地偽軍應策動反正,并迅即確保聯絡掌握,令其先期包圍集中之敵,先期控制敵軍撤離后之要點要線,以待國軍到達。——摘編自李新總編《中華民國史》材料三

日本戰敗之際,杜魯門認為,“蔣介石的權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長江以北則連任何一種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沒有”。8月10日,美國政府下達指令:利用日本軍隊作守備隊,阻止共產黨前進,以待美國幫助國民黨把軍隊運送到華南并把美國海軍調到中國海港,15日,杜魯門的《一號通令》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國戰區的日本海陸空將領(除滿洲外)都向蔣介石投降。根據這一方針,美國大力幫助蔣介石運兵到華北、華東,美國軍隊在天津、青島等地登陸,10月下旬起開始助蔣向東北運兵。——摘編自方連慶等主編《戰后國際關系史》(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共產黨、國民黨政府在接受日本投降問題上的主張。(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在日本對華投降問題上采取的措施。(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中國共產黨、國民黨政府、美國在日本對華投降問題上的做法。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香港的命運從來同祖國緊密相連。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統治腐敗、國力衰弱,中華民族陷入深重苦難。19世紀40年代初,區區一萬多英國遠征軍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萬軍隊的清朝政府割地賠款……那時的中國歷史,寫滿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引自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材料二

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決香港問題,用什么方式才能解決臺灣問題。只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和平方式,一種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決香港問題,就必須既考慮到香港的實際情況,也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和英國的實際情況,就是說,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浴多囆∑轿倪x》第3卷(1)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述1840年后列強對中國發動的一系列侵略戰爭。(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指出“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是什么,這一方案的根本點在哪里?并簡述其基本內容。這一方案對推動祖國完全統一有何意義?

參考答案1.【答案】B2.【答案】D3.【答案】D4.【答案】A5.【答案】B6.【答案】D7.【答案】A8.【答案】D9.【答案】C10.【答案】B11.【答案】D12.【答案】D13.【答案】B14.【答案】B15.【答案】C16.【答案】C17.【答案】A18.【答案】A19.【答案】D20.【答案】B21.【答案】C22.【答案】A23.【答案】D24.【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