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咸陽市2025年高考模擬檢測(二)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題共10頁,滿分150分,時間15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監考員將答題卡按順序收回,裝袋整理,試題不回收。一、閱讀(70分)(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象形”給漢字帶來特殊的穩定性。“形”作為字中的義符基本是固定的,語義也因“象形”為先保持著相對的穩定。今人閱讀古文、與古人溝通并不很困難。華章名句千百年來在文人大夫、莘莘學子、婦孺小民、販夫走卒中廣為流傳。這一點非常不易,在運用表音文字的國度,由于語音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難免有變化,很少有人能讀懂自己民族數百年前的文字。瑞典女漢學家賽西麗婭·林德奎斯特(林西莉)由于有了比較,對此感慨尤深。再者,漢字在字形上是“以不變應萬變”的,因此,漢語沒有其他語種中常見的諸如詞類、單復數、時態、格、位、性別、人稱等示意性音變。漢字是當今世界上唯一還在廣泛使用的象形系統的文字,它依稀保存著“象”的成分,表意也表音。與“象”有淵源并保持著密切關系的漢字有拼音文字不可企及的獨到之處,它介入并深刻地影響著我們民族的思維方式;“象形”為漢字帶來顯著的表意性、集約性和穩定性。數千年間,經屢次改進,隸屬象形系統的漢字避免了被表音文字符號取代的命運,為使用方便不斷簡化,從甲骨文、鐘鼎文、大篆、小篆到隸、楷,以至行、草。盡管成功地進行了簡化,漢字依然保留著“象形為先”的優長。與“象”相關聯的方塊字多以表意為主。也可以說表意是漢字的第一屬性。“獨體為文”的基本符號中很大一部分后來也成為偏旁部首,發揮著字義分類的作用,成為構字中最常見的義符,如金、木、水、火、土、石、氣、風、雨、日、月、草、竹、米、禾……有的字甚至是多個義符的組合,如鑫、林、森、淼、炎、焱、磊、晶、犇……以及昶、燁、章、境、忐忑之類。有的漢字也是多音(多音自然多義)的,某些字在發音不變的情況下也是多義的,加之詞性的活用(如名詞的使動、意動)都豐富字詞的內涵、擴大單字的使用范圍,省去句中某些顯示詞性和語法關系的介詞和助詞。與其他語種比較,漢語所用字詞相對少,省略多,故可稱之“疏離型”語言。“疏離型”的漢語較少受顯性的文字符號制約,語義變動的自由度較大,于是語境的作用就凸顯出來:語境變了,字義可能有異,詞性也可以變。歸根結底是隱性語義網絡的存在——類同于詞的漢字大多是多義的,每個漢字在語義網絡上幾乎是一個能夠多向聯系的紐結。一定的語境形成和激活了該紐結相應層面的網絡聯系,即在句中該與誰(何字)聯系就與誰聯系,可不受語序制約,兩字間的語法關系也不言自明;而與其他層面的網絡通路則弱化或者隱沒、堵塞,即此長而彼消,一顯而眾隱。(摘編自涂光社《漢字運用的文化個性——思維和語言表述上之優長》,有刪改)材料二:在人工智能的競技場上,DeepSeek如同一名深諳東方武學的俠客,以漢字為劍,在算力江湖中舞出一套驚艷的“推理秘技”。這套功夫的奧義,正藏在橫豎撇捺的漢字密碼里——它不僅讓AI擁有了“四兩撥千斤”的巧勁,更讓字母語言模型望塵莫及。當西方AI還在為數據洪流焦頭爛額時,DeepSeek早已參透漢字“一字藏乾坤”的絕學。甲骨文中“⊙”字符以圓點喻示混沌初開,“十”字符用交叉線條構建空間坐標系,這種多維信息壓縮能力,讓單個漢字的信息熵高達9.65比特/字,是英語的1.5倍。就像“行”字能同時表達行走、可行、銀行等三重含義,DeepSeek在處理中文時,相當于自帶“信息壓縮算法”,訓練數據量直降30%。這好比用二維碼傳遞長篇論文——漢字系統就是人類最早發明的“無損壓縮技術”。當字母語言模型還在吭哧吭哧搬運數據集裝箱時,DeepSeek已駕著漢字的“信息高鐵”絕塵而去。《說文解字》中的540個部首,實為“上古程序員”的“開源代碼庫”。以“水”部為例,從“江”“河”到“液”“溶”,每個新字都在繼承“流動”核心語義的同時拓展新維度,活脫脫一部古代版的“面向對象編程指南”。研究團隊發現,掌握2000個漢字部件后,AI對新造字的理解準確率可達78%,比拼音文字高出一大截——畢竟,誰能比得過傳承三千年的“模塊化設計”經驗呢?這種“核心穩定——邊緣衍生”的結構,讓AI學漢字就像玩樂高:認識“氵”就知道與水相關,看到“青”+“氵”組合成“清”,瞬間領悟“純凈水流”的意象。反觀字母語言,拼寫“purewater”需要9個字符,而漢字2個字就搞定!這效率差距,堪比算盤與量子計算機的算力代差。漢字系統暗藏的“原始神經網絡”讓DeepSeek在跨領域推理中如虎添翼。“因果”二字構建的關聯網絡,使AI能像周易解卦般拆解量子方程;“宇宙”與“咒”的聲韻呼應,則啟發AI建立跨模態的隱喻連接。這種文化基因賦予的聯想能力,讓中文AI在處理“枯藤老樹昏鴉”這類意象時、瞬間激活數十個文化語義節點,而字母模型還在逐個單詞解析。更妙的是漢字的多維信息結構:5000常用字覆蓋99%的現代語義空間,每個字都是形、音、義的立體矩陣。當DeepSeek用卷積神經網絡解析“清”字時,水部與青部的組合邏輯讓它突然開竅,其語言處理程序對語義理解準確率應聲躍升37%——這哪是學語言?分明是在解碼先民預設的“認知操作系統”。DeepSeek與漢字的千年對話,揭開了人工智能的新篇章。在這套融合了信息壓縮、模塊設計、辯證思維的“漢字算法”的加持下,中文AI的推理效率已遠超英語體系。未來,當更多文化密碼被破譯,或許我們會發現:倉頡造字時灑落的粟米,早已為數字文明埋下算力的種子,此刻,DeepSeek正以毛筆為劍,在硅基世界的宣紙上,書寫屬于漢字智慧的推理傳奇。(摘編自DeepSeek生成文本《漢字智慧——DeepSeek的推理秘技》,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漢字的“象形”特征使其語義始終保持絕對穩定,這讓今人閱讀古文并無障礙,能輕松理解古人的意思。B.漢字在發展過程中雖不斷簡化,但“象形為先”的優長從未改變,并且從未出現示意性音變現象。C.DeepSeek在處理中文時,因漢字的多維信息壓縮能力,其訓練數據量比處理英文時減少了30%。D.掌握一定數量的漢字部件后,AI對新造字的理解準確率遠高于拼音文字,這得益于漢字傳承千年的“模塊化設計”經驗。2.下列根據材料內容對加點詞語的解釋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A.“獨體為文”指漢字中由單個形體構成、不能拆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件的字,它們是漢字的基礎,通過不同的組合和演變形成了更為復雜的漢字體系。B.“隱性語義”指某些文字的含義,不是直接通過字面意思呈現的,而是通過上下文、語境、背景知識以及語言使用者的意圖等因素來推斷和理解的意義。C.“信息熵”指對隨機變量進行編碼所需的平均比特數,熵值越大,隨機變量的不確定性越低,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小;反之,熵值越小,不確定性越高,信息量越大。D.“跨模態”指將不同模態的信息形式進行交互、融合、轉換、理解和關聯,使人工智能系統能夠像人類一樣綜合利用多種模態信息來感知和理解世界。3.下列對兩則材料論述說明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開篇點明“象形”給漢字帶來穩定性,接著從多個方面闡述漢字在思維和語言表述上的優長,層次清晰。B.材料二運用比喻、對比等論證方法,如將DeepSeek比作俠客,將漢字系統比作“無損壓縮技術”,突出漢字優勢。C.材料一在論述漢字的多義性及“疏離型”特點時;以隱性語義網絡的存在為核心進行深入分析。D.材料二在介紹漢字對AI的作用時,只列舉了“因果”“宇宙”等少數漢字說服力不足。4.根據材料一,概括漢字在語言表述上的優長。5.某公司要開發一款基于漢字學習的兒童教育AI產品,請你結合材料二,談談漢字智慧可以為該產品的設計提供哪些思路。【答案】1.D2.C3.D4.①表意性強。“獨體為文”的基本符號很多成為偏旁部首發揮字義分類作用,有的字是多個義符組合。②集約性強。漢字多音多義,詞性活用豐富字詞內涵、擴大單字使用范圍,減少句中某些介詞和助詞。③穩定性強。“象形”使語義相對穩定,字形“以不變應萬變”,無常見示意性音變。④是“疏離型”語言,較少受顯性文字符號制約,語義變動自由度大,語境作用凸顯,基于隱性語義網絡,字與字聯系不受語序制約,語法關系不言自明。5.①利用漢字多維信息壓縮能力設計高效的知識呈現方式。如借鑒漢字“一字藏乾坤”的特點,將豐富知識以簡潔形式呈現給兒童,像用一個漢字或漢字組合表達多個相關概念,減少信息過載。②依據漢字“核心穩定——邊緣衍生”的結構設計學習模塊。例如圍繞基礎漢字部件構建學習單元,讓兒童先認識如“氵”等核心部件含義,再通過與其他部件組合學習新字,像由“氵”和“青”組合成“清”,理解新字意象,逐步構建知識體系。③借助漢字系統暗藏的“原始神經網絡”培養兒童的聯想和跨領域思維。比如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漢字間的聲韻呼應、語義關聯等,引導兒童從一個漢字聯想到相關文化、科學等領域知識,如從“因果”拓展到邏輯推理,從“宇宙”聯系到天文知識等。【解析】【導語】兩則材料從不同維度展現了漢字的獨特魅力與文化價值。材料一立足語言學視角,系統論述了漢字“象形為先”帶來的穩定性、表意性和集約性優勢,揭示了漢字對民族思維方式的深遠影響。材料二則以AI技術為切入點,通過生動比喻和量化分析,闡釋了漢字在信息壓縮、模塊化設計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展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創新融合。【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相關內容能力。A.“始終保持絕對穩定”“輕松理解古人的意思”錯。材料一說的是“語義也因‘象形”為先保持著相對的穩定”“今人閱讀古文、與古人溝通并不很困難”,并非絕對穩定和輕松理解。B.“從未出現示意性音變現象”錯。材料說的是“漢語沒有其他語種中常見的某些詞類……示意性音變”,不排除有其他非常見的示意性音變情況,選項說法過于絕對。C.“其訓練數據量比處理英文時減少了30%”錯。文中只是說DeepSeek處理中文時訓練數據量直降30%,但沒有和處理英文時進行對比,不能得出比處理英文時減少30%的結論。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C.“熵值越大,隨機變量的不確定性越低,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小;反之,熵值越小,不確定性越高,信息量越大”錯。根據前后文可知,熵值越大,隨機變量的不確定性越高,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反之,熵值越小,不確定性越低,信息量越小。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論點、論據、論證方法和特點的能力。D.“只列舉了‘因果’‘宇宙’等少數漢字說服力不足”錯。材料二雖然只列舉了“因果”“宇宙”等少數漢字,但通過這些典型例子已經能夠很好地說明漢字系統暗藏的“原始神經網絡”讓DeepSeek在跨領域推理中的優勢,并非“說服力不足”。故選D。【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材料相關信息的能力。①結合原文“與‘象’有關聯的方塊字多以表意為主。也可以說表意是漢字的第一屬性。‘獨體為文’的基本符號中很大一部分后來也成為偏旁部首,發揮著字義分類的作用,成為構字中最常見的義符,如金、木、水、火、土等……有的字甚至是多個義符的組合”可知,漢字作為象形文字,其字形往往直接反映字義,如“木”字就像一棵樹,“水”字像流動的河水。此外,許多漢字由多個義符組合而成,進一步增強了其表意性。②結合原文“有的漢字也是多音(多音自然多義)的,某些字在發音不變的情況下也是多義的,加之詞性的活用(如名詞的使動、意動)都豐富字詞的內涵、擴大單字的使用范圍,省去句中某些顯示詞性和語法關系的介詞和助詞”可知,漢字多音多義,詞性活用豐富字詞內涵、擴大單字使用范圍,減少句中某些介詞和助詞,可見其集約性強。③結合原文“‘象形’給漢字帶來特殊的穩定性……‘形’作為字中的義符基本是固定的,語義也因‘象形’為先保持著相對的穩定……漢字在字形上是‘以不變應方變’的,因此,漢語沒有其他語種中常見的諸如詞類、單復數、時態、格、位、性別、人稱等示意性音變”可知,漢字的象形特性使得其字形和字義在長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這使得古人留下的文獻能夠被今人輕松閱讀。同時,漢字在字形上“以不變應萬變”,沒有像其他語言那樣的示意性音變,進一步增強了其穩定性。④結合原文“與其他語種比較,漢語所用字詞相對少,省略多,故可稱之‘疏離型’語言。‘疏離型’的漢語較少受顯性的文字符號制約,語義變動的自由度較大,于是語境的作用就凸顯出來……歸根結底是隱性語義網絡的存在——類同于詞的漢字大多是多義的,每個漢字在語義網絡上幾乎是一個能夠多向聯系的紐結”可知,漢語作為“疏離型”語言,其字詞使用相對靈活,受顯性文字符號的制約較少。這種特性使得漢語在表達上更加自由,語境在理解和表達中起著重要作用。【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問題并提出見解的能力。①結合原文“漢字‘一字藏乾坤’的絕學……這種多維信息壓縮能力,讓單個漢字的信息熵高達9.65比特/字……就像‘行’字能同時表達行走、可行、銀行等三重含義……漢字系統就是人類最早發明的‘無損壓縮技術’”可知,漢字具有極高的信息熵,單個漢字能包含多重含義,這種多維信息壓縮能力使得漢字在傳遞信息時非常高效。在兒童教育AI產品中,可以借鑒這一特點,設計簡潔而富有內涵的知識呈現方式。例如,用一個漢字或漢字組合來表達多個相關的概念,減少信息過載,使兒童能夠更容易地理解和記憶。②結合原文“《說文解字》中的540個部首,實為‘上古程序員’的‘開源代碼庫’……研究團隊發現,掌握2000個漢字部件后,AI對新造字的理解準確率可達78%……這種‘核心穩定——邊緣衍生’的結構,讓AI學漢字就像玩樂高”可知,漢字系統具有“核心穩定——邊緣衍生”的結構,即漢字的基本部件(如部首)相對穩定,而新字則在這些基本部件的基礎上衍生出來,這種結構使得漢字學習具有模塊化的特點。在兒童教育AI產品中,可以圍繞基礎漢字部件構建學習單元。先讓兒童認識并理解基礎部件的含義,如“氵”表示與水相關的事物。然后,通過與其他部件的組合,學習新字的含義和用法。例如,由“氵”和“青”組合成“清”,引導兒童理解“清”字表示純凈的水流。③結合原文“漢字系統暗藏的‘原始神經網絡’讓DeepSeek在跨領域推理中如虎添翼。‘因果’二字構建的關聯網絡,使AI能像周易解卦般拆解量子方程;‘宇宙’與‘咒’的聲韻呼應,則啟發AI建立跨模態的隱喻連接”可知,漢字系統暗藏著“原始神經網絡”,使得漢字之間具有豐富的關聯和隱喻,這種關聯和隱喻不僅體現在字形和字義上,還體現在聲韻和語義上。在兒童教育AI產品中,可以利用漢字之間的關聯和隱喻,引導兒童進行聯想和跨領域思考。例如,通過漢字間的聲韻呼應(如“宇宙”與“咒”的聲韻相似),引導兒童從一個漢字聯想到相關的文化、科學等領域的知識。或者通過漢字間的語義關聯(如“因果”二字構建的關聯網絡),引導兒童進行邏輯推理和因果分析。(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靜寂的園子現在園子里非常靜。那棵不知名的五瓣的白色小花仍然寂寞地開著。陽光照在松枝和盆中的花樹上,給那些綠葉涂上金黃色。天是晴朗的,我不用抬起眼睛就知道頭上是晴空萬里。忽然我聽見洋鐵瓦溝上有鈴子響聲,抬起頭,看見兩只松鼠正從瓦上溜下來,這兩只小生物在松枝上互相追逐取樂。它們的絨線球似的大尾巴,它們的可愛的小黑眼睛,它們頸項上的小鈴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索性不轉睛地望著窗外。但是它們跑了兩三轉,又從藤蘿架回到屋瓦上,一瞬間就消失了,依舊把這個靜寂的園子留給我。我剛剛埋下頭,又聽見小鳥的叫聲。我再看,桂樹枝上立著一只青灰色的白頭小鳥,昂起頭得意地歌唱。屋頂的電燈線上,還有一對麻雀在吱吱喳喳地講話。但是我在鳥聲里聽出了一種安閑的快樂。它們要告訴我的一定是它們的喜悅的感情。可惜我不能回答它們。我把手一揮,它們就飛走了。我的話不能使它們留住,它們留給我一個園子的靜寂。不過我知道它們過一陣又會回來的。現在我覺得我是這個園子里唯一的生物了。我坐在書桌前俯下頭寫字,沒有一點聲音來打擾我。我正可以把整個心放在紙上。但是我漸漸地煩躁起來。這靜寂像一只手慢慢地挨近我的咽喉。我感到呼吸不暢快了。這是不自然的靜寂。這是一種災禍的預兆,就像暴雨到來前那種沉悶靜止的空氣一樣。我似乎在等待什么東西。可是我的等待并沒有結果。小鳥回來后又走了;松鼠們也來過一次,但又追逐地跑上屋頂,我不知道它們消失在什么地方。從我看不見的正面樓房屋頂上送過來一陣的烏鴉叫。這些小生物不知道人間的事情,它們不會帶給我什么信息。樹上,地上,滿個園子都是陽光。墻角一叢觀音竹微微地在飄動它們的尖葉。一只大蒼蠅帶著嗡嗡聲從開著的窗飛進房來,在我的頭上盤旋。一兩只烏鴉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叫。一只黃色小蝴蝶在白色小花間飛舞。忽然一陣奇怪的聲音在對面屋瓦上響起來,又是那兩只松鼠從高墻沿著洋鐵滴水管溜下來。它們跑到那個支持松樹的木架上,又跑到架子腳邊有假山的水池的石欄桿下,在那里追逐了一回,又沿著木架跑上松枝,隱在松葉后面了。松葉動起來,桂樹的小枝也動了,一只綠色小鳥剛剛歇在那上面。我又坐在窗前寫了這許多字。還是只有烏鴉和小鳥的叫聲陪伴我。現在在屋角又響起了老鼠啃東西的聲音。我要放下筆到庭院中去看天空,看那些背負著金色陽光在藍空里閃耀的灰色大蜻蜓。那是多么美麗的景象。【注】:此文寫于1940年10月,巴金因抗日戰爭勾留在昆明。(有刪改)文本二:雨巴金窗外露臺上正攤開一片陽光,我抬起頭還可以看見屋瓦上的一段藍天。好些日子沒有見到這樣晴朗的天氣了。早晨我站在露臺上昂頭接受最初的陽光,我覺得我的身子一下子就變得十分輕快似的。我想起了那個意大利朋友的故事。路易居·發布里在幾年前病逝的時候,不過四十幾歲。他是意大利的亡命者,也是獨裁者墨索里尼的不能和解的敵人。他想不到他沒有看見自由的意大利,在那樣輕的年紀,就永閉了眼睛。1927年春天在那個多雨的巴黎城里,某一個早上陽光照進了他的房間,他特別高興地指著陽光說,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可喜的事。我了解他的心情,他是南歐的人,是從陽光常服的意大利來的。見到在巴黎的春天里少見的日光,他又想起故鄉的藍天了。他為著自由舍棄了藍天,他為著自由貢獻了一生的精力。可是自由和藍天這兩樣,他都沒有能夠再見。我也像發布里那樣地熱愛陽光。但有時我也酷愛陰雨。十幾年來,不打傘在雨下走路,這樣的事在我不知有過多少次。就是在1927年,當發布里抱怨缺少陽光的時候,我還時常冒著微雨,在黃昏、在夜晚走到國葬院前面盧梭的像腳下,向那個被稱為“18世紀世界的良心”的巨人吐露一個年輕異邦人的痛苦的胸懷。我有一個應當說是不健全的性格。我常常吞下許多火種在肚里,我卻還想保持心境的和平。有時火種在我的腹內燃燒起來。我受不了熬煎。我預感到一個可怕的爆發。為了澆熄這心火,我常常光著頭走入雨濕的街道,讓冰涼的雨洗我的燒臉。水滴從頭發間沿著我的臉頰流下來,雨點弄污了我的眼鏡片。我的衣服漸漸地濕了。出現在我眼前的只是一片模糊的雨景,模糊……白茫茫的一片……我無目的地在街上走來走去。轉彎時我也不注意我走進了什么街。我的腦子在想別的事情。我的腳認識路。走過一條街,又走過一條馬路,我不曾跌倒在地上。在雨中,我的眼睛看不見世界的時候,我的腳上卻睜開了一雙更亮的眼睛。我常常走了一個鐘點,又走回到自己住的地方。我回到家里,樣子很狼狽。可是心里卻爽快多了。仿佛心上積滿的塵垢都給一陣大雨洗干凈了似的。我知道俄國人有過“借酒淹愁”的習慣。我們的前輩也常說“借酒澆愁”。如今我卻在“借雨洗愁”了。我愛雨不是沒有原因的。(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篇描寫園子的靜寂,白色小花寂寞地開著,陽光給綠葉涂上金黃,為全文奠定了歡快盎然的感情基調。B.作者細致地描寫松鼠、小鳥、麻雀等動物的活動,它們的快樂與園子的靜寂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園子的生機。C.“這靜寂像一只手慢慢地挨近我的咽喉”,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作者對這種不自然靜寂的壓抑感受。D.文章與《風景談》相似,作者運用曲筆,借描寫動物們來來去去卻不會帶來信息,暗示自己身處戰亂的孤獨和失望。7.巴金曾說:“我的任何一篇小說,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下列對文本二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由陽光聯想到意大利朋友發布里對陽光的喜愛,以及他為自由舍棄藍天的經歷,體現了作者對自由的思考,這是作者自我的一種投射。B.“我常常吞下許多火種在肚里,我卻還想保持心境的和平”,形象地寫出作者內心的矛盾與痛苦,這正是作者自身心境的真實寫照。C.作者在雨中無目的地行走,最后能準確走回家,這一經歷體現出作者在困境中潛意識里對方向的把握,也反映出作者內心對家的眷戀,是作者自我的一種呈現。D.結尾“我愛雨不是沒有原因的”,直接點明作者對雨的喜愛,這種情感表達蘊含著作者獨特的人生體驗,展現了作者的自我。8.作者為什么覺得園子的靜寂是“不自然的靜寂”?請結合文本一的內容簡要分析。9.巴金一直追求“把心交給讀者”的創作原則,相較于文本一借“靜寂的園子”抒發情感,文本二是如何借“雨”體現這一創作原則的?【答案】6.D7.C8.①園子中雖然有松鼠、小鳥等動物偶爾出現,但它們的活動短暫且無法與作者交流,不能打破作者內心的孤寂,所以“不自然”。②作者身處園子,卻心系人間之事,渴望得到關于人間的信息或情感的慰藉,但園子的靜寂無法給予,所以“不自然”。③作者自身的心境處于一種等待、期盼的狀態,與園子的靜寂氛圍格格不入,所以“不自然”。9.①作者詳細敘述自己在雨中的經歷與感受,如“我常常光著頭走入雨濕的街道,讓冰涼的雨洗我的燒臉”,將自己內心的痛苦、矛盾毫無保留地展現給讀者,讓讀者能真切感受到作者的心境,體現“把心交給讀者”。②借雨抒發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如“我回到家里,樣子很狼狽。可是心里卻爽快多了。仿佛心上積滿的塵垢都給一陣大雨洗干凈了似的”,傳達出在困境中借雨獲得解脫的情感,與讀者分享自己的人生體驗,體現“把心交給讀者”。③通過對意大利朋友發布里的回憶,以及自己在雨中向盧梭像吐露痛苦胸懷等內容,將自己對自由的追求、對社會的思考融入其中,讓讀者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世界,體現“把心交給讀者”。【解析】【導語】巴金的這兩則散文以細膩的筆觸展現了戰時知識分子的精神圖景。《靜寂的園子》通過動物意象的轉瞬即逝,在田園牧歌的表象下暗涌著時代焦慮,靜寂成為戰爭陰霾的隱喻。《雨》則直抒胸臆,以“借雨洗愁”的獨特意象,將個人苦悶與家國情懷熔鑄一體。兩者都體現了巴金“把心交給讀者”的創作觀:前者用曲筆隱晦表達,后者則坦誠剖白。【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相關內容和鑒賞文章藝術特色的能力。A.“歡快盎然的感情基調”錯。文本一全文的基調是靜寂壓抑的。B.“它們的快樂與園子的寂靜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園子的生機”錯。動物們的活動更襯托出園子的寂靜,而非凸顯生機;作者通過描寫動物們的短暫出現又離開,強化了園子的靜寂以及自己的孤獨感。C.“擬人手法”錯。應為比喻。故選D。【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本相關內容的能力。C.“也反映出作者內心對家的眷戀”錯。作者在雨中行走能回家是因為潛意識指引,重點在于體現雨對作者內心的撫慰以及作者在雨中的思考,并非突出對家的眷戀,選項說法于文無據。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探究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①首先,從文本第2-4段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園子里確實存在一些生物活動,如松鼠在瓦上追逐、小鳥在枝頭歌唱等。然而,這些生物的活動都是短暫且偶然的,它們無法與作者進行深入的交流或互動。例如,當作者試圖通過揮手與小鳥溝通時,小鳥卻飛走了,沒有留下任何回應。這種無法交流的狀態使得作者感到更加孤寂,因此他認為這種靜寂是“不自然”的。②其次,作者身處園子中,但他的思緒卻并未完全沉浸在這個靜謐的環境中。相反,他心系人間之事,渴望得到關于人間的信息或情感的慰藉。然而,園子的靜寂卻無法滿足他的這種需求。無論是松鼠的追逐還是小鳥的歌唱,都無法傳遞給他關于人間的任何信息或情感慰藉。因此,這種缺乏人間氣息的靜寂也讓作者感到“不自然”。③最后,從作者的心境來看,“我似乎在等待什么東西。可是我的等待并沒有結果”表明他處于一種等待、期盼的狀態。他似乎在等待某種東西的到來,或者期盼某種情感的慰藉。然而,園子的靜寂卻與他的這種心境格格不入。靜寂的氛圍讓他感到壓抑和煩躁,無法緩解他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因此,這種與作者心境不符的靜寂也被他視為“不自然”的。【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①首先,巴金詳細敘述了自己在雨中的經歷與感受,這些描述充滿了真實性和細膩感。例如,“我常常光著頭走入雨濕的街道,讓冰涼的雨洗我的燒臉”,這樣的描寫不僅讓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雨中的場景,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矛盾。巴金沒有回避自己的情感,而是選擇坦誠地面對,并將這種情感通過文字傳遞給讀者。這種毫無保留的展現,讓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從而拉近了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體現了“把心交給讀者”的創作原則。②其次,巴金借雨抒發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這些感悟充滿了哲理性和啟發性。例如,“我回到家里,樣子很狼狽。可是心里卻爽快多了。仿佛心上積滿的塵垢都給一陣大雨洗干凈了似的”,這句話不僅表達了作者在雨中獲得解脫的感受,更傳達出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種態度鼓勵讀者在面對困境時,也要勇敢地尋找解脫之道,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和滿足。這種與讀者分享人生體驗的做法,進一步體現了“把心交給讀者”的創作原則。③最后,巴金通過對意大利朋友發布里的回憶,以及自己在雨中向盧梭像吐露痛苦胸懷等內容,將自己對自由的追求、對社會的思考融入其中。這些內容不僅豐富了文本的內涵,更讓讀者能夠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世界。巴金沒有將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局限于個人層面,而是將其與更廣闊的社會背景相結合,從而引發讀者對自由、對社會等問題的深入思考。這種將個人情感與社會思考相結合的做法,進一步體現了“把心交給讀者”的創作原則。(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嗚。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韓愈《送孟東野序》節選材料二: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于古窮人之辭也。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涯之外,見蟲魚草木、風云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予友梅圣俞,少以蔭補為吏,累舉進士,輒抑于有司,困于州縣,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猶從辟書,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奮見于事業。其家宛陵幼習于詩自為童子出語已驚其長老。既長,學乎六經仁義之說。其為文章,簡古純粹,不求茍說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詩而已。然時無賢愚,語詩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樂于詩而發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詩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薦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嘗見而嘆曰:“二百年無此作矣!”雖知之深,亦不果薦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為雅頌,以歌詠大宋之功德,薦之清廟,而追商周魯頌之作者,豈不偉歟?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為窮者之詩,乃徒發于蟲魚物類、羈愁感嘆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窮之久而將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詩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謝景初,懼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陽至于吳興以來所作,次為十卷。予嘗嗜圣俞詩,而患不能盡得之,遽喜謝氏之能類次也,輒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師,余既哭而銘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遺稿千余篇。并舊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為一十五卷。嗚呼!吾于圣俞詩,論之詳矣,故不復云。廬陵歐陽修序。——歐陽修《梅圣俞詩集序》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其家A宛陵B幼習C于詩D自為E童子F出語G已H驚其長老。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趨,小步快走,此處指水流湍急,與《六國論》中“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的“趨”字意思相同。B.懷,感傷,與《蘭亭集序》中“不能喻之于懷”的“懷”字意思不同。C.殆,大概、恐怕,與《石鐘山記》中“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的“殆”用法相同。D.雅頌,文中指《詩經》中的《雅》《頌》,“雅”分“大雅”“小雅”,為朝廷的樂曲。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認為草木、水、金石等事物本沒有聲響,是受到外力的影響而發出聲音的。B.材料二中歐陽修認為大凡胸懷才學、抱負,而又不能在世上施展自己才能的士子,大多喜歡在山崖水濱放浪形骸,縱情漫游,借游山玩水以自遣。C.材料二中王文康公曾贊嘆梅詩“二百年無此作矣”,可見他對梅詩了解很深,可是連他也沒有向皇帝舉薦圣俞。D.梅圣俞妻子的侄子把梅圣俞由洛陽遷到吳興以來所寫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十卷,本文就是為這個詩集所寫的序。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累舉進士,輒抑于有司,困于州縣,凡十余年。(2)其為文章,簡古純粹,不求茍說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詩而已。14.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歷述韓非、屈原等人事跡后提出了“發憤著書”說,這兩則選文中關于文學創作的觀點與之一脈相承,請簡要說明這一觀點。【答案】10.BDF11.A12.D13.(1)(梅圣俞)屢次考進士,總是遭到主考官壓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2)他寫出的文章簡潔古樸純正,不希求茍且取悅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會寫詩罷了。14.①韓愈提出了“不平則鳴”,認為遇到不平的事就要發出不滿的呼聲,對不公平的事表示憤慨;②歐陽修提出了“詩窮而后工”,強調詩人在經歷困苦和磨難后,能夠創作出更具藝術價值的作品;③這兩者是對司馬遷“發憤著書”說的繼承和發展,其相通之處是都認為文人的創作成就往往來源于個人經歷的磨難和對現實的深刻反思。【解析】【導語】這兩則材料共同探討了文學創作與人生際遇的深刻關聯。韓愈以“物不平則鳴”為喻,揭示創作源于生命的內在激蕩,草木風水皆因外力而發聲,文人亦因郁結而抒懷。歐陽修則通過梅圣俞個案,闡發“窮而后工”的文學命題,指出困頓境遇反能淬煉藝術深度。二者皆承續司馬遷“發憤著書”的傳統,將文學視為生命困境的審美轉化。【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他家鄉在宛陵,幼年時就學習詩歌,從他還是個孩童時起,寫出詩句來就已使得父老長輩驚異了。“宛陵”作“家”的狀語,“其家宛陵”句意結構均完整,其后B處要斷;“詩”是“習”的內容,“詩”后D處要斷;“自為童子”作“出語已驚其長老”的時間狀語,應獨立成句,“子”后F處要斷。故選BDF。【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把握古代文化常識和理解文言字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意思相同”錯。小步快走,此處指水流湍急;/趨向。句意:水流快速。/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滅亡。B.正確。感傷;/內心。句意:他們痛哭是有所感傷。/不能明白于心。C.正確。都是副詞,大概、恐怕。句意:大概是窮困潦倒后才能寫出好詩來。/酈道元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大概和我一樣。D.正確。故選A。【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相關內容的能力。D.“梅圣俞妻子的侄子把梅圣俞……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十卷,本文就是為這個詩集所寫的序”錯。結合材料二“并舊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為一十五卷。嗚呼!吾于圣俞詩,論之詳矣,故不復云。廬陵歐陽修序”可知,本文是歐陽修為自己所編撰的梅堯臣的詩集十五卷所寫的序。故選D【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抑”,壓抑、壓制;“有司”,主管官員、主考官。(2)“說”,通“悅”,取悅;“徒”,只。【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中思想觀點的能力。①結合材料一“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可知,韓愈提出了“不平則鳴”的觀點。他認為,無論是草木、水、金石還是人,在遇到不平的事時都會發出聲音或言語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這一觀點實際上是在強調,文人在面對社會的不公和個人的遭遇時,應該勇于發聲,通過文學創作來抒發自己的憤慨和不平。②結合材料二“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可知,歐陽修則提出了“詩窮而后工”的觀點。他認為,那些流傳下來的優秀詩作,往往出自于那些經歷了困苦和磨難的詩人之手。這些詩人在經歷了人生的挫折和磨難后,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和社會,從而創作出更具藝術價值的作品。③無論是韓愈的“不平則鳴”還是歐陽修的“詩窮而后工”,都強調了文人在面對現實的不公和個人的遭遇時,應該通過文學創作來表達自己的憤慨和不平,從而創作出具有深刻內涵和藝術價值的作品。由此可見,這兩者是對司馬遷“發憤著書”說的繼承和發展,其相通之處是都認為文人的創作成就往往來源于個人經歷的磨難和對現實的深刻反思。參考譯文:材料一:大概各種東西不能處于平靜就會發出聲音。草木本來是沒有聲響的,風吹動它,它就發出聲響。水本來是沒有聲響的,風激蕩它,它就發出聲響。水浪跳躍,是有東西在阻遏水勢,水流快速,是有東西阻塞了它。水沸騰了,是有東西在燒它。鐘、磐一類樂器本來是沒有聲音的,有人敲擊它就會發出聲響。人在言論上也是這樣,有了不可抑制的感情然后才表達出來,他們歌唱是有了思念的感情,他們痛哭是有所懷念。凡是從口中發出來成為聲音的,大概都是有不平的原因吧!材料二:我聽到世人常說:詩人仕途暢達的少,困厄的多。難道真是這樣嗎?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傳的詩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筆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愛到山頭水邊去放浪形骸,看見蟲魚草木風云鳥獸等事物,往往探究它們的奇特怪異之處,內心有著憂愁感慨憤激的郁積,這些情感化為詩興,即寄托在怨恨諷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婦的慨嘆,而寫出了人所難于言傳的感受來。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寫得工巧。如此說來,并非寫詩使人窮困潦倒,大概是窮困潦倒后才能寫出好詩來。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輕時由于蔭襲補為下級官吏,屢次考進士,總是遭到主考官的壓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還要靠別人下聘書,去當人家的辦事員。郁積著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業上充分地表現出來。他家鄉在宛陵,幼年時就學習詩歌,從他還是個孩童時起,寫出詩句來就已使得父老長輩驚異了。等到長大,學習了六經仁義的學問,他寫出的文章簡潔古樸純正,不希求茍且取悅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會寫詩罷了。然而當時人不論賢愚,談論詩歌必然會向圣俞請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歡通過詩歌來發泄,因此他平時所寫的東西,其中詩歌就特別多。社會上已經知道他了,卻沒有人向朝廷推薦他。從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詩作,慨嘆地說:“二百年沒有這樣的作品了!”雖然對他了解很深,可還是沒有加以推薦。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寫出如《詩經》中雅、頌那樣的作品,來歌頌大宋的功業恩德,獻給宗廟,使他類似于商頌、周頌、魯頌等作者,難道不是很壯偉的嗎?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寫困厄者的詩歌,白白地在蟲魚之類上抒發窮苦愁悶的感嘆。社會上只喜愛他詩歌的工巧,卻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將要老死了,這難道不值得嘆息嗎?圣俞的詩很多,自己卻不收拾整理。他的內侄謝景初擔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選取他從洛陽到吳興這段時間的作品,編為十卷。我曾經酷愛圣俞的詩作,擔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興謝氏能為它分類編排,就為之作序并保存起來。從那以后過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師去世,我已痛哭著為他寫好了墓志銘,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遺稿一千多篇,連同先前所保存的,選取其中特別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為十五卷。啊,我對圣俞的詩歌已經評論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復。廬陵歐陽修序。(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春日郊外唐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黃。山好更宜余積雪,水生看欲倒垂楊。鶯邊日暖如人語,草際風來作藥香。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卻茫茫。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寫在城中人們還不知領略春光的時候,郊外已是榆槐半黃,滿原春色。這兩句,可以看出詩人有著敏銳的感受力。B.頷聯寫山上積雪未融,水波如鏡,映出了垂楊倒影,視角由遠及近,色彩鮮明。C.頸聯變幻句式,強調的是花底鶯歌因暖而繁,草際藥香因風而發,以日、風為主,以鶯、草為賓,寫足陽春煙景。D.“如人語”“作藥香”,多種感官結合,顯示了自然物的有意含情,為春郊景色增添了詩意。16.試比較這首詩尾聯與陶淵明《飲酒(其五)》末尾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含義有何不同。【答案】15.C16.①唐詩尾聯中,詩人面對美景疑有佳句,但尋取時卻一片茫然,是心有感悟卻不知如何表達的無奈與悵然。②陶詩末尾兩句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領悟到了人生的意趣,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流露出詩人自然、恬淡的心境。【解析】【導語】這首詩開篇以城中、城外春光對比,凸顯郊外春光早至,先聲奪人。頷聯繪景,山與積雪、水與垂楊,動靜相宜,勾勒出秀麗山水圖。頸聯從視聽嗅多角度描摹,鶯聲如人語,風送藥草香,鮮活靈動,春意盎然。尾聯寫詩人欲尋佳句卻茫然,將陶醉于景又難賦妙辭的微妙心境展露無遺。全詩寫景細膩,景中含情,雖未直抒對春光喜愛,卻處處滲透眷戀之意。【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C.“以日、風為主,以鶯、草為賓”錯誤。頸聯強調的是以鶯、草為主,日、風為賓。溫暖的日光在鶯啼之處,風從草際吹來帶著藥香,是借日暖、風來突出鶯語、草香。故選C。【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及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①在《春日郊外》尾聯“疑此江頭有佳句,為君尋取卻茫茫”中,“疑有佳句”體現出詩人面對春日郊外如詩如畫的美景,內心有所觸動,感覺應該能提煉出美妙詩句。然而“尋取卻茫茫”,當真正想要去捕捉、找尋合適語句來描述這份感受時,卻毫無頭緒,陷入茫然。這生動地展現出詩人心有感悟,卻因難以用言語精準表述而產生的無奈與悵然情緒,側重于表達創作時靈感難覓的狀態。②陶淵明《飲酒(其五)》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此中”指的是田園生活、大自然之中。詩人在這種環境里體會到了“真意”,也就是人生的真諦、自然的意趣等。“欲辨”表明詩人想要去分辨、闡述這種感悟。但“已忘言”,是說在想要表達的時候,卻發現語言不足以傳達心中的這份深刻體悟,只能讓它停留在意會層面。這兩句流露出詩人融入自然、心境恬淡,不執著于用言語去說明,更享受于內心對自然與人生領悟的狀態。(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認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和弘揚“九德”,并且在用人和從諫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管理好這個國家就是一件很輕松的事了。(2)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從戶外的景色著筆,點明客人來訪的時間、地點和居所清幽僻靜的環境,暗示了詩人在友人來訪前夕的心境。(3)“美人”意象在古代詩文作品中熠熠生輝,或寄托理想,或抒發情感,或隱喻現實。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簡能而任之②.擇善而從之③.舍南舍北皆春水④.但見群鷗日日來⑤.惟草木之零落兮⑥.恐美人之遲暮(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鷗、零落、遲暮、顰。二、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狗尾巴草,莖纖細、堅挺,葉修長,它們散漫無序地長在夏秋兩季,毛茸茸的圓柱形花序活像狗尾。那時太陽那么亮,壟溝里的水那么清,狗尾巴草在陽光下快樂地與澆地的女孩子嬉戲——搖起花穗掃她們的小腿。那些女孩子不理會草的騷擾,因為她們正揪下這草穗,編結成兔子和小狗,兔子和小狗都搖晃著毛茸茸的耳朵和尾巴。也有掐掉草穗單拿草莖編戒指的,那扁細的戒指戴在手上雖不明顯,但心兒開始閃爍了。初長成的少女不再理會這狗尾巴草,她們也①,②,麥收過后,遍地都是這耀眼的麥稈,麥稈的正道是被當地人用來編草帽辮的。常說“一頂草帽三丈三”,說的即是③。那時的鄉村,各式的會議真多。姑娘們總是這些會議熱烈的響應者,或許只有會議才是她們自由交際的好去處。那機會,村里的男青年自然也不愿錯過,姑娘們刻意打扮過自己,胳肢窩里夾著一束束金黃的麥稈。但她們大都不是匆匆趕制草帽辮兒,在()之下,她們編制的便是這草戒指,麥稈在手上跳躍,手下():棱形花結的,畚字花結的,扭結而成的“雕”花……編完,套上手指,把手伸出來,或互相夸獎,或互相貶低。這伸出去的手,這夸獎,這貶低,也許只為著對不遠處那些男青年的提醒。于是()的笑聲響起來,引出主持會議者的大聲喝斥。但笑聲總會再起的,因為姑娘們手上總有翻新的花樣,不遠處總有蹲著站著的男青年。那麥稈編就的戒指,便是少女身上惟一的事物了。但那一雙雙不拾閑的粗手,卻因了這草戒指,變得秀氣而有靈性,示放出女性的溫欣。18.請結合劃線句子內容用下定義的方式重新描寫“狗尾巴草”。19.能不能對文中加點詞“閃爍”加上引號?請結合文意,進行分析。20.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的成語。21.文中第四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22.請在文中劃線處按順序填寫出適當的句子,使上下文意思連貫。【答案】18.狗尾巴草是一種散漫無序地長在夏秋兩季,莖纖細、堅挺,葉修長,有著毛茸茸圓柱形花序的活像狗尾一樣的草(植物)。或:狗尾巴草是在夏秋兩季散漫無序生長的一種有著毛茸茸圓柱形花序的活像狗尾,莖纖細、堅挺,葉修長的草(植物)。19.不能。“閃爍”一詞基本含義為“光亮晃動不定,忽明忽暗”。這里指女孩子戴上草戒指的心理變化。說明她們有了對愛情、夢想、浪漫、幸福生活“若有若無,忽明忽暗”的向往憧憬。既無特殊含義,也非著重強調,故不用加引號。20.示例:眾目睽睽花樣翻新無緣無故21.“事”改為“飾”;“示”改為“釋”;“欣”改為“馨”。22.①編戒指②拿麥稈③編制一頂草帽所需草帽辮的長度【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下定義的能力。下定義通常采用“被定義概念=種差+屬概念”格式。“狗尾巴草”是被定義概念,“草(植物)”是其屬概念,而需要重點找出的是“種差”內容。從劃線句子中提煉出關于狗尾巴草生長季節、莖、葉以及花序形態等關鍵特征描述,這些特征就是區分狗尾巴草和其他草類的關鍵所在,也就是“種差”的內容。將提取出的這些特征信息,按照下定義的結構進行合理組織和語言串聯,把屬概念放在最后,形成完整的定義語句。比如先說明其生長狀態、生長季節,再依次描述莖、葉、花序等特征,最后跟上屬概念“草(植物)”,就可以得到答案“狗尾巴草是一種散漫無序地長在夏秋兩季,莖纖細、堅挺,葉修長,有著毛茸茸圓柱形花序的活像狗尾一樣的草(植物)”,或者調整一下順序,如“狗尾巴草是在夏秋兩季散漫無序生長的一種有著毛茸茸圓柱形花序的活像狗尾,莖纖細、堅挺,葉修長的草(植物)”。注意要以單句的形式來表達,做到表達通順、符合邏輯。【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首先表明觀點:不能。引號在文章中的作用通常有幾種情況,如表示引用、特定稱謂、特殊含義或者著重強調等。“閃爍”的本意是形容光亮晃動不定、忽明忽暗的狀態。在這段文字所營造的情境當中,女孩子掐掉狗尾巴草的草穗單拿草莖編戒指,雖然這扁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委托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并聯無功補償裝置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抵押保證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多翼式鼓風機合作協議書
- 2025存量房委托洽談合同
- 2025年房地產交易會簽購房合同警惕數字陷阱細心核對合同內容
- 2025畫冊版權、知識產權及注冊申請合同協議書范本
- 2025標準駕駛員雇傭合同范本
- 2025年風廓線儀(附帶RASS)合作協議書
- 2025年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項目建議書
- GB/T 17390-2010潛油電泵拆卸報告的編寫
- GB/T 10822-2003一般用途織物芯阻燃輸送帶
- 班主任工作坊活動方案
- FZ/T 52019-2011萊賽爾短纖維
- 國開電大 管理概論 形考任務一(畫組織結構圖)
- 三自由度并聯機器人結構設計
- 倉儲裝卸服務合同
- 式雙鉤五點安全帶培訓課件
- 名片設計 課件
- 鉗工實操評分表(凹凸配合)
- 陜西省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定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